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当代文学读书笔记

第1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我读经典如“初恋”

陆春祥写书名字一向讲究,此番取名《字字锦》,意在表达“书中选读的内容,章章都是锦绣,字字都是经典”。《字字锦》全书30万字,选读12部经典作品,按历史时间轴分章,春秋战国前后《列子》、《荀子》,西汉《淮南子》,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唐朝《贞观政要》,宋代《东坡志林》、《梦溪笔谈》、《容斋随笔》,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刘伯温《郁离子》、朱国祯《仿洪小品》以及乾隆读书笔记《历代御批通鉴辑要》都在其中。全书从现代视角加以通俗易懂的演绎,不掉书袋、不落窠臼,观点常常出人意料,甚至给出与教科书、传统习惯思维里不一样的另类解读。

擅写杂文的陆春祥“转型”解读经典,是因为开始的时候读了洪迈《容斋随笔》而引发的写作动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初读经典,五年前,他又重读,并一气写下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两个时间段里,他对经典名著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读书后所留下的感悟描绘成文字也成了一位学者对名著的尊重与推崇。这样,12部经典作品的另一番理解便与大家见面,这虽是个人独到的见解,实则是一种学习经典、分享经典的方式。

在陆春祥看来,与其说《字字锦》是带有作家个人印记的读书笔记,不如说它是带我们步入阅读经典之门的“引领之作”。“好书太多,生命有限,如何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适合自己又有价值的好书呢?读书随笔,是对经典养分最好的吸收方式之一。它写起来随意,读起来轻松。”

艺术汇 陆春祥

艺术汇=IART 陆春祥=陆

IART:据了解,“字字锦”本身是一个词牌名,为什么选它作为这本书的名字?

陆:名就像一座大厦的整体结构。《字字锦》是一部读经典的随笔,但是,它又带着个人鲜明的思想印记,个人认为还是有一些锋芒和机趣的。从字面解释,书中选读的经典,章章都是锦绣,字字都是经典。这其实是一个词牌名,只是不常用罢了,但它和本书表达的内容,非常贴切。但有一点要声明,并不是我写的都是字字锦,我写的如果能有几节,哪怕是几段几句让读者喜欢,并引领读者去阅读其中的经典,那我就知足了。

IART:你一再强调要“自己精读”,不要“道听途说”,“精读”最大的收益是什么?

陆:这其实是个方法问题。如果,你的古文功底比较好,那可以选择注释的版本,一边通过注释,一边理解,甚至可以直接阅读原文,读多了就不难了;如果理解原文有些累,那么也可以找有翻译的白话文阅读,原文,译文,一边阅读,互相对照,在对照中理解。阅读经典,千万不要贪多求快,要精读。很多经典,原文字数并不多,却要读一辈子。

IART:请分享一下你的阅读心得,人们在面对经典,面对名著的时候,怎么才能最好的理解。

陆:阅读其实是和作者的一种对话。好的阅读,是自己的体验和作者的观点能实现激烈碰撞,这样就会产生阅读的愉悦感。

IART:除了阅读和写作,你还任职于报社,在这之外,你业余有什么爱好?

陆:我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乏味得很。我住运河边上,过马路就是。晚上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去走运河,我们把它叫做“走运”。还有就是,我平时在练习吹萨克斯。

IART:之前创作杂文居多,而这次为什么想做这么随笔性质的书?

陆:有专家说,一直到十八世纪,中国仍是全世界识字率最高的国家。甲骨文开启了中国人的阅读之旅,我们就是通过阅读来传承文化的。中国人爱读书,并且有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是对知识养分最好的吸收方式之一。它写起来随意,读起来轻松。其实,从这个角度讲,我选读的经典本身就是读书笔记。

第2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 语文;表达能力;方法

语言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交流,表达能力是衡量交流质量好坏的标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任务。笔者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请大家多给予点评。

一、区分清口语和书面语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对口语和书面语分辨不清,因此在书面语言表达中出现了口语的影子,这些口语大都令人哭笑不得。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书面纠正,从而让学生认清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在这一点上,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中也好,或是在写作批改时也好,都要详细、耐心地给学生指出来。而且语文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二、语言表达要正确

无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以及平时的写作训练,出现病句的现象都极其严重。针对病句,教师要指出并详细讲解,尤其是对学生常错的句型,教师要为他们分清病因,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纠正的方法,让学生今后要多注意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如词语重复、语序紊乱、缺少主语、词语搭配不当等,让学生铭记于心,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正确率。

三、增加阅读量

阅读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谓见多识广,学生只有读得多了,视野才会拓宽,心中装的信息也就增多了,说起话来自然也就有东西可说。但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籍, 例如中学生必读名著、中学生必订报刊杂志、中学生作文……学生阅读的书籍一定要健康,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利影响。

四、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精华的摘录。例如,文章中对环境描写生动的句子,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语句以及名言警句、俗语、成语和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对这些语句先用笔做上标记,读后专门用一个本子抄下来。这项学习活动需要持久坚持,不能急于求成。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做笔记的习惯呢?

首先,设置适当的阅读任务,把阅读书籍当成每日必做之事,阅读量不要贪多,要适当,切记当天的阅读任务必须当天完成,不可推到次日。

其次,当天的读书笔记当日写毕。当天阅读的内容,要当天抄写阅读时画出的精华句子,抄写要认真,以备今后所需,要求学生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做笔记的习惯当成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不仅学生时代坚持阅读和做笔记,而且踏入社会后,也不要间断。

五、识记读书笔记中的精品

第3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刚刚21岁的谢韬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他在日记中说,“我愿远离我周围的人,重回到孤寂静穆的环境里,让我在那里自由地活着,让我愉快地念着世界上各个伟大心灵的作品,那该是多么的幸福啊!”这年一开始,谢韬就读完了《战争与和平》第一部,还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笔记。他读《西洋伦理学史》,曾经―下午做了叔本华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笔记。他读《近代欧洲史》,并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康德哲学上面。谢韬提到近代欧洲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可以帮助理解近代其他社会思想、哲学思想的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他把《反杜林论》当做自己20岁的生日礼物,把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为21岁的生日礼物,可见年轻的谢韬是多么痴迷西方哲学。他在日记中豪迈地说:“我将来学术的道路,是要批判一切歪曲的理论,揭露一切虚伪的人类假面具,竖起真理的大旗,号召千百万民众的心。”

在寒假期间,谢韬的希望是“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一个人静静休养一些日子,也借此可以多读一些书。”这年元月29日,他买下了《艺术社会学》、《失乐园》和黄侃的《文心雕龙札记》,他读冯友兰的《新事论》和《新理学》,觉得冯友兰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地方,“就是一两个他自己的原理,用很通俗的语言重复地说明阐述而已,这样的书,只能算是日常浏览的书,不能算是学术著作。”与此同时,谢韬也读路德维希的《人与子》,由此可见谢韬汲取知识的源泉也是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这年的2月3日上午,他到图书馆把《共产党宣言》读完,并把《战争与和平》接着读完。

这年2月,他读《世界文化史》,读后深深失望,太简略了,找不到一点历史见解与思想,这说明21岁的谢韬对知识已经能做到有选择地吸收与批判了,日记中先后几次提到勃兰兑思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潮》,对作者博大精深与智慧的光芒感到敬服,并把里面的东西反复抄录。这月24日,他还读到杨东纯《本国文化史大纲》,觉得作者最大的弱点就是把唯物论的社会背景与诸子百家融合不起来,他认为当时出的这书包括侯外庐、华岗的著作,都存在这些弱点。谢韬一口气读过《居里夫人传》,读过屠格涅夫笔下的自大懦弱、一事无成的《罗亭》,读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江恒源的《中国先哲人性论》、李石岑的《尼采思想之批判》、片上审《否定的文学》、《近代欧洲政治思想小史》、《法国十八世纪思想史》。小说读的有《安娜-卡列尼娜》、《梅里克小说集》、罗曼罗兰的《米开朗基罗传》,感到无限欣喜,并且到图书馆去抄录这部书。曾花费整整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340页的《拜伦传》。到书店买了《费尔巴哈的哲学》、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宗教与近代思想》。

第4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深谙儿童心理特征的诵读教学理念,以读促写

我国古代蒙学重视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指导蒙童诵读名篇。儿童多记性,古人认为蒙童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这符合现代心理学理论。私塾先生对阅读教学环节理解透彻,甚至已臻化境。朗读,熟读,精读;教书,背书,理书,讲书,步骤科学,成效卓著。诵读是蒙学的教学传统。如今,高中语文课堂琅琅书声已渐行渐远。诵读是中国几千年童蒙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这一优良传统我们没有发扬光大。有人反问语文教学多读就行了吗?但是,语文教学不多读行吗?叶圣陶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得不熟练,记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实,何来思如泉涌,应笔而出,滔滔不绝,文章倚马可待呢?北宋诗人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南宋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些观点恰巧契合心理学对人的记忆理解能力的研究结果。

我国古代通行蒙学教本有《三仓篇》《急就篇》《开蒙要训》《三字经》《百家姓》《龙文鞭影》《千家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诗经》《论语》《孟子》《春秋》《礼记》《千字文》《国语》《左传》《战国策》《老子》《庄子》《荀子》《昭明文选》《艺文类聚》《文苑英华》《千家诗》《唐宋八大家文钞》《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史记》等。据《中国历史轶闻》一书中统计,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要背熟精通几十万字的书,其中《论语》11750字、《孟子》34685字、《书经》25700字、《诗经》39234字、《礼记》99010字、《左传》196845字。值得关注的是,古人所说的背诵不是机械记忆,绝非鹦鹉能言,而是辅之以精思、贵通、贵用之法。

华南师大附小陈琴老师致力于小学语文“素读”经典教学的探索。素读经典就是不刻意追求理解所读经典内容的含义,纯粹地读。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科学的右脑教育法。其一二年级素读目标为:《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声律启蒙》;三四年级素读目标为:《论语》《大学》《中庸》;五六年级年级素读目标为:《老子》,选读《史记》《资治通鉴》。她的学生在小学毕业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的目标。每天识记100多字,还给学生硕果累累的六年。

作为高中老师虽未能在学生十六岁以前加以引导其大量背诵,但用心理学的观点指导学生吟诵,亡羊补牢,善莫大焉。2013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背诵篇目增加到三十二篇。这是有识之士的远见,有独到的思考。熟读背诵,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中国古典文学成就之高,令世界为之咋舌。文学家灿若群星,哪一个不是背诵顶尖高手。现代文学巨匠鲁迅、茅盾、巴金,其背功已成为美谈。读,只有先“死”后“活”,方能“死”去“活”来。

读,还能有力促进学生写作风格的形成。清代学者崔学古说:“通于《书》,其文必实;通于《易》,其文必深;通于《诗》,其文必逸;通于《春秋》,必断制;通于《礼记》、《周礼》,其文必典雅。”蒙学作文教学关注学生形成写作风格,何其高哉!纵观今日高中生写作现状,这个愿景难以实现,有遥不可及之态。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如何深刻理解、借鉴古代蒙学诵读的要旨,有效指导高中生实现从读到写的涅槃,老师任重道远。这亦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总复习中,高三学子根据拼音写汉字,而这个动作已经重复了十二年,学生读在何方呢?笔者忧思之切。每念及汉代扬雄“能读千赋,则能为文”,笔者扼腕长叹,我们的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和古代蒙学弟子学文差距多大呢?高中作文教学应特别深入研究借鉴传统语文教育读对写的影响,深入骨髓地理解,厚积方能薄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然并非浅尝辄止、浮光掠影般的泛读,也非“精耕细作”的精读,恰是系统的“诵读”。刘勰“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量变推动质变。读得不好,怎能写得好?阅读是吸收,其为主;写作是运化,是皈依。高中教师如不能意识到写作的根在阅读,高中作文教学当无法实现质的飞跃。

二、闳中肆外的人文启蒙教育,蒙以养正

先秦至清末,古代蒙学重视启迪儿童心灵和智慧。蒙学教材文质兼美,充满饱满的人文精神,为弟子未来卓尔不群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蒙学教材内容历史演变,简要概括如下:先秦时期,出现我国历史最早的儿童蒙学教材《史籀篇》;西周蒙学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学生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农业、天文、历法、及数学等科技文化知识渗透蒙学;汉代《论语》《孝经》为最通用的经学教材,医学、史学也渗透到蒙学领域;魏晋南北朝时期蒙学教育融入玄、黄、老、庄、释、文、史;隋朝科举制成为蒙学教育的指南针,经学化倾向明显;唐代振儒术,容佛道,蒙学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宋朝尊孔崇儒,强调了道德启蒙和文化知识;元代蒙学教育普及农业知识和道德教化;明代法律已纳入了启蒙教育的范畴;清代鸦片战争后,蒙学领域教授西方科技文化知识。1898年的蒙学教材《蒙学课本》已破地理上“中国中心论”,强调天外有天,开放胸怀,迎接西学。蒙童人文启蒙教育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民族人文特色熠熠闪光。

据徐梓《中国传统蒙学书目》统计,蒙学教材为一千三百多种,门类繁多。蒙学对儿童人文启蒙教育闳中肆外。思想内容博大浩瀚,语言表达纵横捭阖,汪洋恣肆。人文启蒙教育使蒙童通晓天下人伦事理,精谙古今德教典故,立志建立化成天下的宏大功业。儿童为婴稚,即识人颜色,知人喜怒;其践行“凡出言,信为先”;诫“诈与妄、奸巧语、秽污语、市井气”;引导蒙童珍惜韶华、克尽求学之苦,正所谓“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朱熹在《蒙学须知》讲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塑造童子“于洒扫进退之间,持守坚定,涵养纯熟”。天真纯朴的儿童天性最终发展为他日铸成大器的精神底蕴、一抹亮丽的人格底色。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人让蒙童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具有人文先进性。蒙童练就的蒙学童子功具有可持续性,能良性发展,浸透人文启蒙思想基因,为其将来写作注入了思想和语言的博大动力。

时至今日,须指出的是,许多优秀高中生埋头数理化题海,分配给语文学科的yulu.cc时间又大量花在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模仿上。虽苦苦耕耘,却一筹莫展,不得其法。没有阅读,高中生学识浅狭,胸中不富,作文无神气基调。清初语文教育家唐彪说:“从古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贤士,亦未有只读四书一经之名臣。故欲知天下之事理,识古今之典故,欲作经世名文,欲为国家建大功业,则诸子中有不可不阅之书,诸语录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典制志记中有不可不阅之书,九流杂技中有不可不阅之书。”当代高中生会须痛饮一碗盛满人文思想的美酒。

若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思想,应格外注重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以崇高的作品塑造鼓舞学子的精神,感化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否则,贻误无穷。

三、质朴的作文教学法,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古代蒙学对作文教学的认识质朴,但作文教学法科学有效。注重文道统一是传统蒙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人文启蒙教育客观上使蒙童在开蒙之初就得到了文德很好的训练。古代蒙学作文训练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其一,属对、连珠、锤字基本功训练。古人通过语音、词汇训练,修辞、逻辑训练,帮助蒙童弄懂语音平仄、词汇词性、语法结构等写作知识。作文讲究声律和谐、形式美观。

其二,模仿和抄写并用。蒙童模仿前人文章,含有创造的成分。师名家名篇的神,不师其貌,最终自然纯熟;抄写有助于品味前人遣词造句。

其三,培养观察能力。古人把用心观察事物,体验事物上升到写作基本功高度,蒙童善写天地人物情状,粱刘勰提到,“博见为馈贫之粮”。

其四,作文先“放”中“脱换”后“收”。欧阳修称,“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初写放胆文,抒发胸臆;“脱换”即稍加限制;“收”指终要胆小,文章精雕细刻。文章从气象峥嵘、彩色绚烂,到造平淡,其实乃绚烂之极。

其五,文章不厌改。古人善于保护学生才思,提出随学生立意而改;择精当处,细小笔削地改,以点铁成金:易日经时地改,则自解雌黄。

反思中国古代作文教学法,我们要从中撷取吉光片羽,传承创新高中作文教学。

笔者认为小学初中直至高中语文必须实现教学一体化,要有一盘棋的思维,做好衔接工作。例如,古时蒙童属对,今天高中生做对联,但如何深入对联教学,这是个棘手的问题。笔者要求高一学生恶补《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笠翁对韵》,丰富典故知识、声律知识、自然常识。这种训练如果能提前到小学或初中阶段则更佳。

谈及古人写作模仿和抄写并用,高中老师大有可为。有些学生只看高考满分文章,这是误区。毕竟为考场仓促间所作,学生限于时间和才思,无法同前世和当代名家相比,故仅仅阅读此类文章收效甚微。笔者常年呼吁学生要看名家作品。学生读经书、读史书、读时文,融会变化,是为文的真诀。学生自觉向往酿花为蜜,蜜成不见花;当酿谷为酒,酒成而不见谷时,学生文章就有自家手笔。语文老师必须设计生成一个学生将来发展的空间。高一高二时要多抄写文章。抄同题不同人的文章,思路就能扫除枯涩阻碍;抄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研究其意思、句语、路脉,从而潜移默化,融会贯通。水乳交融之日,则是学生扬眉剑出鞘之时。

晋代陆机《文赋》提出“玄览”一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伫中区,颐情志,激起写作精神内驱力,这是足贵的。笔者认识到随物赋形能力对学生来说太难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应试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学生远离自然,远离社会生活,丧失了观察事物、体验事物的审美需求。倘能赏“万类霜天竞自由”,何其妙哉!

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非常符合现代教育心理学原理。高中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兴趣。老师改文章不能将学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切不可强改,要改出学生之非,改出先生之妙。清末教育家王筠提倡“少改易之,以圈为主”,笔者深以为是。若能将以前的文章拿出来改,则更有意义。这样的老师难能可贵。学生随写随丢,对自己以往文章妍媸好丑不以为意,这不可取。总之,学生文章多改则能助其深入揣摩、玩味、雕琢。正所谓沿根讨叶,思自转圆。

一言以蔽之,古代蒙学作文教育是着眼于人格发展、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教师因材施教,注意学习节奏,一定程度实现了教学最优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离传统蒙学教学渐行渐远,众多优秀教法被摒弃了。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对传统蒙学作文教学思想反思中,我们舍弃其中某些教育举措,而发扬蒙学优秀作文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高中作文教学将会实现创造性发展。

第5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归纳起来大致有9种:

1.索引法。读者把自己精读书、泛读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名称等总汇起来,编成索引。如果文章是报刊上的,要写出文章题目、作者、名称、刊发时间等。如:《独岛的光荣》张宏杰著,摘自《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一书,2003年版。这样便于日后查找原始资料。

2.符号法。读者阅读时用各种符号在书上标出内容的要点、疑点等。同志曾阅读过一套线装二十四史,850册每册都有他用圈圈、点点、勾勾、叉叉、单杠、双框等做的标记。一般来说,单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或关键语句。小圆圈(。),画在关键性的词语的下面。斜线(\),标明段内层次。惊叹号(!),表示对精彩语句的欣赏。问号(?),表示对某些观点和某些意思的质疑。有时还可自己创造一些符号,根据需要赋予它某种代表义。这种符号的笔记既是对材料思考、分析、综合的过程,又可为日后复读、翻阅作提示。

3.批注法。读者阅读时在书面的空白处加注有关解释和评语。批注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对词义的理解,句义的分析,段义的概括,表现手法的说明,也可以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批注记录方便易行,可边读边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名著的点评者毛纶、毛宗岗父子,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等人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在书中批注。

4.纠谬法。读者阅读时,对书中的谬误包括错误的观点和引用不当的材料等用笔记形式改正。如读《新唐书・徐有功传》时,看到书中说:“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指出这种说法不恰当,认为历史上的志士仁人“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5.摘录法。读者阅读后,把认为有重要资料价值的内容照原文抄录下来,如抄录某些名言、警句、公式、数据、范例、典故等,摘录最好用卡片或活页纸,所抄内容要加注小标题,要注明出处、页数、作者,而且一定要与原文一致。著名作家姚雪垠为写《李自成》,读历史书籍,用蝇头小字抄卡片,日积月累竟达十五箱二万张之多。

6.提要法。读者用自己的语言将书和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写下来。方法有二:一是将原文用自己的话缩写下来,此法适用较长篇段和不需要直接引用的资料;二是对于较为艰深的书和文章,将其内容用观点排列的形式记下来,便于掌握全书内容和逻辑结构,也可以把原文的章节标题抄下来,再把每章节的纲目写出来,有时照抄原文,有时自己概括,自己概括的内容,写完后,要与原文查对,看有无片面和遗漏之处。

7.心得法。也就是写读后感,这是一种比较正规的笔记形式。读者把读书的心得写成短小的文章、札记、随笔,既可以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又可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它是读者阅读、思考、写作有机结合的产物。如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阅读资料时写了170多篇札记和片断,他逝世后,这些笔记被发表,后来成为自然辩证法的奠基性经典。

8.评荐法。读者阅读后,觉得文章精彩,有意义,价值高,可写评论文章推荐他人阅读,形成共同读书、互相讨论的风气。如50年代读《三国志・张鲁传》后,就写了400多字的书评,向党内推荐。

第6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客观地说,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是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作为中学阶段的一般性学习,需要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应该说是不太困难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首先需要端正一个认识,即语文成绩的提高有赖于语文素养的增强,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时间的长久性决定它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急功近利,为应试求成绩,而应砸实语文基础,将其作为一项立身处世的本领努力学习下去。

现代语文教育认为,阅读和写作是体现一个人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大家在学习中要把握好这两点精髓。阅读是语文材料的主要来源,高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根据有关的阅读书目制定自己的读书计划,时代上分古典和现代,体裁上分诗词和散文。国别上分中国和外国。还要涉猎当今报刊杂志和精妙时文,关心时事新闻。需知学语文仅有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读社会,悟人生。阅读要和背诵结合起来,要广泛积累语言素材。阅读还要和写作联系起来,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很有道理的,写作能加强记忆、整理思维、提高认识。阅读中可广泛摘抄词语、警句、俗语、名人名言、精采语段,还可提炼情节梗概:做作品评析、鉴赏、读后有感等。真正的写作不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是主动地创作。贵在多练笔,常坚持,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怀。

语文学习中要用好三个本子。除了学校和老师要求的语文用本外、我们倡导同学手中还要备三个本:知识本、杂记本和随笔本。知识本是用来记录语言和文学方面基本知识的,可用于随堂笔记和个人整理。经过初中学习,绝大部分的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但限于理解能力,许多同学是一知半解,支离破碎的。到了高中,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同学们可参照有关讲解,从字形、词语、标点到句法、修辞,归纳整理,同时对文学常识,写作知识等注意搜集,可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杂记本是一个极广义的称谓,针对的是语文学习的包罗万象,无所不及。从妙辞佳句到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敌到民间俚语、从术语名词到文学流派、从文学描摹到专题研究,可作随时的大量的摘录抄写。此本要常备手边,努力坚持、庶乎成为语文资料的重要积累。随笔本则是用于创造的写作园地。有的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笔下生花。好文章常常是切实有感后带着强列的创作冲动而形成的酣畅文字。同学要多积累、多感触、多思索,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

语文学习要在于勤和恒下功夫。大家要五法并用,充分调动起眼、耳、口、手、心各感官,实现听、说、读、写、思诸种功能。如果说听和读这两种视听手段是吸收营养,是“进”的过程;那么说和写则是加工和生成的过程,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必需。人在社会中能表情达意、交流思想、自如往来、充分协作,不是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目标。

二、高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1)勤读课外书籍: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勤奋读书,必须做到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

(2)勤做读书笔记:读书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有助于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记忆。

(3)勤查词典资料:读书要养成勤查词典资料等工具书的习惯。ˉ车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辞典。工具书不仅可以在碰到疑难问题时查阅,而且也可以作一般书籍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同样是大有收益的。

(4)勤于朗读背诵: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音准气足,节奏停顿合理,要有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准确地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朗读人物的对话,要力求模拟出人物的心情、口吻,使人物形象活生生地站立在听者面前。朗读诗歌要铿锵悦耳,语势错落有致,节奏抑扬回环,具有音乐美。通过琅琅地朗读,文章的内容、情感、文句的优美、汉语音的韵律,也都能体会出来了。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以后还要经常复习运用,这样就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5)勤于求教探讨: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养成求教于人的习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问一切可能了解情况的人。学习需要谦虚,还需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不能浅尝辄止,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善于探讨、研究,甚至是激烈的争辩。

第7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育同仁,大家上午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赵林娜,是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语文教师,我和在座的老师们一样对互联网教学充满了好奇,由于接触时间也不是很长,所以接下来的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如有不当请多提宝贵意见。(1)

也许你早就见怪不怪了,在大街上,拿出手机,链接wlan,手机上立刻会出现若干个网络信号,wili已经覆盖了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2)

不知从何时起,平板电脑,学习机,已经悄然搬上了学生的学习桌。作为老师而言,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不会颠覆教育,但它在慢慢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同样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3)

参加工作六年,一心想着安安稳稳过个教书匠的日子恐怕再也行不通了。于是,参加老师走起教育平台后,从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而轻学生参与的向信息化课堂的转变的形式开启了。(4、5)

那么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是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的变革。当然这说的可能有些片面,但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应用教学最多恐怕是这两方面了。(6)

首先阅读方式的革命。传统的阅读方式是书籍阅读,纸质的那种,阅读的过程更强调朗读、吟诵、和品读,速读,然后获取精神养料,纸质书籍的阅读能过留下太多的阅读痕迹,比如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我们这个年纪小时候还经常做这些事情,读完一本书后书就被我们画成了大花脸,或者找来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摘录书籍中的名言或我们认为深刻意义的句子,这还不够,给读书笔记上画上几笔简笔画或者贴个小贴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笔精神财富。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完成的是读写能力的互动。互联与网+时代下已经由传统的纸质书籍阅读发展到了网络阅读。而与传统阅读相比,网络阅读除了传统的阅读特点外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如何选择阅读者需要的信息?如何搜索相关的主题?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辨析有用的信息?如何在电脑上编辑储存这些信息?等等。(7)

再就是写作方式的改变。写作需要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一写作原则我想永远也不会变。但网络时代的写作方式却发生了变化。一个是书写工具,由以往的纸笔相触变成键盘操作;其次体现在写作过程中,以往写作中的酝酿、修改等可以多次进行设置修改。根据我的教学体会,我认为,网络写作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最大优势,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更加便捷而直观。过去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在学生交上的作文本上修改批语,这既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效率很低,效果还不一定很好。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提交到应用平台,然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作品的赏析和批改。这些既解放了教师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呈现双赢的局面。(8)

2016年德开小学和老师走起平台正式合作,我们认识了付总,和他的团队。从那时起接触到了更多新鲜的,直接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将互联网和日常教学紧密结合,既解放了教师又实现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这一理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9)

他的平板教学10大应用场景全面透彻,易操作。下面是我的理解。可能太肤浅希望待会付总给与订正。

第8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说说对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名著阅读的“浅”与“伪”

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如今,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堪忧。为了应试,名著浅阅读、伪阅读盛行。有的学生只识记一些主要人物及情节;有的只读名著简本或《初中名著一本通》之类辅助书籍;有的仅是快速浏览名著,没有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些现象就是阅读中的“浅”与“伪”。 正如作家、学者王蒙所说:“浅阅读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文学名著浅阅读、伪阅读带来的后果可见一斑。

二、由“浅”入“深”,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1.要有效,就要有时间、有计划的保障

初中生有背不完的英语、做不完的数学,学业负担较重。所以,要用计划来保证深阅读的时间。笔者把名著阅读计划分为学期计划、暑假计划、寒假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有计划后,关键在落实。老师按周阅读进度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同时老师把计划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共同监督孩子在家阅读情况。还建立名著周小测制度,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检测、反馈。

2.要有效,就要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深阅读如何“深”呢?笔者认为要“深”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深阅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名著教学之前,老师先示范如何把略读、浏览与精读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水浒传》第十五回,要求学生先用略读和浏览方法,字词句先过关,接着了解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精读法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杨志”和“吴用”等人,进而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或作品的主题。这个精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并动笔批注在名著上。除了批注,还可以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动笔写出来,既是有助于识记名著,更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去“伪”存“真”,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说,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名著也要真阅读。去“伪”存“真”了,名著阅读教学才能有效。

1.要存“真”,就要先去“伪”

当下有一大部分的公开课,其实质是披着“时髦而虚伪”的假语文课堂。名著导读课堂上,充斥着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等看似“高大上”的东西。有的老师甚至用《西游记》《水浒传》电视剧代替名著书籍。这些名著伪阅读,脱离了名著文本本身,抛弃了语文之根。李鬼永远不能代替李逵,电视剧等永远不能代替名著原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确确实实地拿出名著纸质书籍来阅读。同时,对名著出版作出规定,因为不同出版社对名著的编写不尽相同,比如《水浒鳌酚邪倩乇尽⒓虮尽⒁话俣十回本等,所以笔者就要求全班学生统一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著。这样阅读计划、进度才能保持一致。

2.师生共读“3+1”

榜样的力量永远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看到老师也在读名著,自己肯定不敢有所懈怠。老师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强自己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引导学生走向真阅读之路,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真阅读,不仅是为考试这一功利而阅读,更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内涵和人格魅力。师生共读,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也是学习者,不仅要学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所以,师生共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必考的名著。在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明确本阶段的阅读书目。笔者是采用“3+1”的形式来定书目,即“3”就是必考名著+教师推荐书目+学生推荐书目,“1”是本年度热门书目。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名著阅读计划的书目是这样安排的:必考名著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教师推荐书目有《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学生推荐书目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年度热门书目有《岛上书店》。确定好这些书目,按照阅读计划,师生共读。

3.设计名著PPT

为了充分发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课堂讲台上当一回老师。比如阅读七年级上册的《西游记》,老师按班级人数平均分给每人任务,如班级50人,每人负责两回。并把这两回设计成PPT。PPT设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回目+相关图片;(2)解题(回目);(3)五道填空题;(4)三道简答题;(5)答案。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原创设计,在设计时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最终确定设计的内容。每一节语文课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设计的PPT,并向班级同学提问,最终解答。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生只要阅读这两回。因为其它学生要回答同学的提问,必然也要按阅读计划进行真阅读。对于被提问的同学,老师也要建立一个奖惩制度,如多次回答不了提问的同学,罚该同学对这一回重新阅读并按照要求设计这一回的PPT。

对于PPT的评价,笔者还建立一个“8+1”的评价方式,即随机8位学生加上1位老师。课前语文科代表分发评价表,评价表设计满分为10分,内容主要包括PPT的美观(2分)、题目设计的质量(4分)、解答问题的情况(2分)、讲台上的表现(2分)。老师可以根据这一评分,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笔者还把学生在讲台上的这几分钟表现拍照或拍摄成视频,征得学生同意后,把照片或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这样让家长也参与到名著阅读这一过程之中,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激励。对名著阅读的这种做法不仅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设计名著人物卡

第9篇:当代文学读书笔记范文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阅读兴趣

当今在校中学生已很少去阅读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课业负担的过重,由于当代音像文化的崛起,大多数的中学生从小没有接受过很好的书籍熏陶,已经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一有时间便沉溺于电视肥皂剧中或浸泡在电脑游戏中。要想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书籍上来,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他们明确阅读的重要性。音像作品虽好看,但它直接作用于感官,给人的感觉是平面的,而文本阅读要运用头脑去思考,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性和思维空间,它给人的感觉是深刻的,我们只有徜徉于文学海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文字的奥秘。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把课外阅读看成是另一种类型的课业负担,才会心甘情愿地将课外时间用在阅读上。具体的激趣方法有:

1.介绍有关作者的生平、思想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李清照曲折的人生经历,例如苏轼儒、道、佛杂合的复杂内心思想,还有很多文学家、革命家的故事、事迹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从而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美文片断赏析激发学生兴趣

选取一些名篇片断,如曹禺的戏剧、徐志摩的诗歌、林语堂的小品文、沈从文的小说片等在课堂上欣赏,使学生体会作品的美妙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3.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语文教学上,教师情智并举,将感情融人课堂,用生动的充满激情的教学,引领学生走入文学殿堂,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方法指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从阅读时效上可大体归为精读、略读、快读三种。精读重在吟诵涵泳,文道兼收,强调阅读的深度;略读重在观其大意,提纲挈领,强调阅读的广度;快读重在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强调阅读的速度。不同的书要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甚至同一本书的不同章节,我们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读,要做到重点突出。好书、美文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而有些书、文章只须知其梗概,就可以运用略读或快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应先看作者介绍、前序后跋,再翻看书中内容的一段或几段,初步决定读不读,以何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再按兴趣、喜好来读。总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跟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灵活运用三大阅读技法,当然还可以探索出其他适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使阅读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和速度,从课内到课外,博览群书,汲取丰富的文化营养。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

“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一定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课外阅读顾名思义是在课外进行的,教师如果光提倡、光强调,紧接着就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自觉阅读,缺少了检查、督促的环节,势必不能使大面积学生有所获、有所提高。我们搞课外阅读无非是想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说能力的目的,而这些最终目的都没有一个量化标准,无法测试。而且即便能测试,课外阅读也不是灵丹妙药,在一个月、一个学期就能奏效。记读书笔记除了能够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外,另一方面,也是督促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情况的好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课外阅读、坚持记读书笔记,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另外,指导记读书笔记一定要要求具体而细致。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装订精美的笔记本,并给自己的“文集”起一个特别的名字,开头先预留两页作为整理目录时所用,接下来分类为摘录和心得两部分。读书时一个未见过的词语、成语、一段名言、警句,甚至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或振聋发聩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都可以记在笔记本的摘录部分,而读后的感想、评论或赏析,大凡有所得,不管是片断或篇章,都记在笔记本的心得部分。

让读书笔记成为自己忠实可爱而又形影不离的朋友。每次翻开课外书籍时同时打开读书笔记,当你慢慢咀嚼、细细品味作品之间,读书笔记已在不知不觉中写了好几页。而重读读书笔记,时常会有所发现,产生新的思想,进而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系列活动,促进课外阅读

例如举行课外阅读交流会,同学们介绍各自读过的好书及读书感受,或针对一部多数同学都读过的作品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营造一种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再如举办课外阅读欣赏会,学生将自己喜爱的散文或诗歌以朗诵的形式介绍给大家,美文共欣赏。

定期检查读书笔记,提倡同学之间传阅读书笔记,或适时举办读书笔记评比会、展示会,对记得好的同学及时采取各种形式的表扬,强化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课外阅读活动要不拘方式,以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