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精选(九篇)

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

第1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一、企业物流成本的三种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提供详细的物流成本信息,有学者认为,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依赖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但是仅靠传统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足够的所需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而折衷之举就是对其作出若干修正。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利用设置账户、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专门方法来记录和反映物流成本。完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明确物流成本项目。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首先要根据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本企业物流成本不同核算层级的具体项目。从目前看,企业物流成本的内容可以按照物流范围、支付形态、功能分类、对象等不同标准来确定,但要注意所确定的物流成本核算项目必须能全面反映本企业物流业务所发生的成本费用。

第二,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项目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需要,设置好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这是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关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单轨制(即在现有成本核算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薄)或双轨制(把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科目、凭证和账薄)两种方式。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的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的高低来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模式。

第三,根据物流成本的核算特点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编制物流成本会计报表,提供本企业物流成本信息,是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所在。企业应根据物流成本管理需要来设置物流成本会计报表的种类;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构成或物流成本的性质设计会计报表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与物流成本项目保持一致。此外,还可以编制“物流成本明细表”反映物流成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在实施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时,笔者认为企业还应关注以下两点:第一,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体制范畴,不能纳入一般的财务会计核算体制中,以避免影响企业原有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第二,个别物流成本科目的数据在原有会计科目中是无法获取的,也不能还原到会计科目中,如存货的机会成本这类损失必须在管理会计体制中进行核算。

(二)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核算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统计原理,以公司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进行资料搜集、加工和处理,最后汇总出公司的物流成本资料。该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货币和实物尺度,并采用普查、重点调查等统计方法以获取所需要的核算资料。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公司成本核算资料进行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然后再加上会计成本核算中没有包括但需计入的部分,最后根据物流管理要求对上述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类得出所需成本信息。我国许多企业在还未建立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之前,一般都实施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体制,且许多企业不愿意改变其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

(三)物流成本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传统的会计方法主要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而物流活动常跨组织发生,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通常的财务会计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着缺陷,因而不能提供对物流成本的准确量度。为此,理论界提出了作业成本计算法来解决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问题。

作业成本计算是建立在“作业”这一基本概念基础上的,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用作业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需要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以作业为中心。其计算程序主要为:首先确定主要作业,确认作业中心;其次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汇集资源,并将汇集的投入成本或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最后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按各种成本动因分配到最终产品。该方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把成本按作业进行分摊,并以此为依据计算出产品成本,部分地解决了传统会计方法核算的缺陷,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一种有利的尝试。同时,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能提供更为准确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二、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进行物流成本核算应首先明确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受三种因素的影响:(1)成本与收益的配比。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提供准确的物流成本资料,找出并消除物流成本的不合理部分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同时物流成本的核算本身也有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前应对取得物流成本资料的耗费(成本)与取得的成本资料所能带来的经济所得(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应该选择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核算的详细程度。(2)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会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成本核算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需要会计基础工作的支持,而会计基础工作的效率又与电算化程度关系密切。(3)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会对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到企业这两个因素的现状。

其次再来谈三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及选择。企业应根据不同核算方法的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是一种较简单,实施成本较低的核算方法。该方法的缺陷主要是不能连续、全面、系统地反映物流费用,采用该方法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精确度相对较差。但由于目前我国企业还不能

很全面、系统地把握物流这一概念,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较低的企业而言,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笔者认为,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具有简单、成本低、对会计基础工作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中小企业可考虑使用该种核算方法,其适用于处于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初期阶段的企业。

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会计原理连续、系统、全面地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核算,期末汇总出物资总成本。这种方法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核算的物流成本较为精确;(2)有助于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进行,通过这种方法,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了解日常的物流成本;(3)与物流成本的统计核算方法相比,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减少物流成本与会计成本核算之间的重复性工作,有助于物流工作获得财务部门的支持,便于进行成本分析,进而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效益的提高。但其弊端在于核算过程较为复杂,且现有的会计核算是按照劳动力和产品来分摊企业成本的,这种方法掩盖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忽视了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不能适应物流跨边界性这一特征,不能跟踪物流成本的真实发生环节;另外该种方法所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因为物流会计核算、计算与产品成本计算是一项交叉工作,需要有高水平的会计人员等等。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大、具有良好会计核算基础、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

第2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

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对于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两种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应该如何选择和运用,以满足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了以下五个选择标准。

(1)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对物流成本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以,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一样,需要遵守规则制度并且必须与公认的会计准则相符。在我国必须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这是选择会计核算模式的基本标准。

(2)符合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的需要。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内部人员决策提供物流成本信息。这正是在传统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所缺乏的,这是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直接要求。

(3)收益与成本匹配。企业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是为了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通过对成本资料的详细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构成比例,找出不合理的部分。同时,成本核算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经济资源,即成本核算本身也有成本。单轨制和双轨制在核算中的具体操作不同,其成本也不同。另外,两种模式反映物流成本信息的信息程度也不同,这样对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所获得的收益也不同。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模式时,应将不同核算模式所需的成本和能带来的收益进行配比。这是企业选择核算模式的重要标准。

(4)与企业现有成本核算方法相适应。物流成本的核算有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思想与特点不同,各自适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也不一样。两者匹配的好,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工作可以得到简化,提供的成本资料也准确完整;两者不相适合,则物流成本的核算可能费时费力,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受到不利影响。

(5)符合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现状。物流成本的核算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会计活动,不同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不同。另外,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和电算化程度也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对这两者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的这两个因素。

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2、1 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会计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2 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电子计算机及企业内部网络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为单独集中核算物流成本,可专门设立账簿,并增设“物流成本”一级账户,并设置“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和“废弃物物流成本”账户五个二级账户,并按成本责任单位及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在“物流成本”的二级账户下设置“运输成本”、“材料费”、“仓储成本”、“包装成本”、“管理费”、“折旧费”及“其他费用”等若干明细账户,对于账户的选择可由企业依据自己的实际业务种类进行划分,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一步细分各项费用科目,如下设:“材料费”、“燃料费”等。双轨制物流成本核算模式不需要对现行成本核算的账表体系进行调整就能全面系统的提供物流成本资料,且易于掌握,能及时传递和反馈物流成本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汪小勇等,一种适用于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法一一作业成本法[J],系统工程,2007。(3):26-27

[2]黄更波,张汉江,物流成本控制的系统方式[J],系统工程。2004,(1):52-54

[3]陈志祥,马士华等,供应链管理与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策略[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5):32-36

[4]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第3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一、建立与会计岗位分工精细化相适应的单项会计实验体系,提高受训者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分工呈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二是岗位分工越来越细。会计行业亦不例外,会计岗位的分工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财政部有关文件中将会计岗位划分为负责人(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核算、稽核、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共十三个岗位。单项会计实验要体现仿真性,必须突出会计岗位分工,体现会计岗位特征,使学生熟悉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掌握各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所以单项实验内容和流程应当是:(1)会计基础;(2)出纳岗位实验;(3)往来会计岗位实验;(4)存货会计岗位实验;(5)资产会计岗位实验;(6)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7)会计报表岗位实验;(8)工资会计岗位实验;(9)费用会计岗位实验;(10)成本会计岗位实验;(11);涉税岗位实验;(12)财务分析岗位实验;(13)审计岗位实验。注:由于单项会计实验必须与会计理论教学课程同步进行,因而单项会计实验必须兼顾到教学进度安排。考虑到《成本会计》和《纳税实务》的开设均在《财务会计》之后,故将其相关岗位的实验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

各岗位实验内容及目的是:

(一)会计基础部分

实验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日记账和明细账的登记,记账凭证汇总表的编制。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结账与更正错误的基本技能。

(二)出纳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和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和签发支票,办理支票借用及报账,库存现金管理,填制结算凭证,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办理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办理各种报销业务,保管各种有价证券、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出纳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货币资金核算的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及其有关规定。

(三)往来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开设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根据发生的往来业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债券债务总分类账及明细分类账。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往来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熟悉各种应收、应付款项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各种债权、债务的确认标准。

(四)存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存货的验收、入库、发出的计价、核算,存货的清查。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存货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存货业务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存货业务有关规定和管理办法。

(五)资产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无形资产取得的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与核算,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和修理的核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的核算,固定资产清查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资产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有关规定。

(六)收入与利润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与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计算与核算,其他业务收支的确认与核算,投资损益的计算与核算,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利润的计算与核算,利润分配的程序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收入、利润的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内容和操作技能;了解利润的形成和分配的有关规定。

(七)会计报表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编制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编制利润表及其附表。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会计报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报表信息资料应用的操作技能;了解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

(八)工资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工资的计算,工资的发放与代扣款项的结转,工资的分配,应付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公积金的计提与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工资费用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工资费用的核算、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资费用的构成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费用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营业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的核算,财务费用的核算。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费用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费用账务处理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十)成本会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品种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步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分批法下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以及相应的账务处理,编制各种费用要素分配表,登记有关总账及明细账,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成本会计岗位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产品成本的各种计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操作技能;了解成本构成和确认标准。

(十一)涉税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消费税应纳税额,并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并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报表并提供相关资料,申报纳税,缴纳税款。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涉税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种税款的计算和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方法;了解我国税收征纳程序及税款缴纳方式。

(十二)财务分析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及评价。

实验目的:全面掌握财务分析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并能实际运用;了解财务预测方法。

(十三)审计岗位实验

实验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审计,固定资产审计,长期投资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与成本费用审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审计,编写审计报告。

实验目的:全面熟悉审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和业务流程;掌握各项企业内部审计方法和操作技能;编写审计报告;了解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的方法。

二、建立与会计工作知识综合化相适应的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一方面业务的知识综合化过程越来越深;另一方面业务的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综合化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会计学科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会计教育要不断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拓宽自身的业务技能,培养会计行业意识和行业适应能力,使之能胜任会计行业的相关工作,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多变的竞争环境。为此,构建整体手工实验模块应当遵循:实验内容真实、全面原则、实验素材选择恰当原则和实验角色清晰原则。

整体手工实验模块流程图1:

注:(1)原始凭证审核的教学内容中包括如何填制常用的原始凭证。(2)记账,凭证的审核应由会计主管审核,实际做时可在同学间相互审核;登记账簿注意明细账与总账,由不同的会计人员登记,以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为典型。(3)成本核算以计划成本为典型,并用到其他方法。(4)期末对账,包括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总账与明细账核对,明细账与记账及凭证等之间的核对。(5)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他报表,利润表要求理解所得税的金额调整。(6)成本核算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提高成本控制水平。(7)纳税申报主要完成企业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种税金的计算与纳税实务。(8)财务分析主要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时提供能够满足各种要求的财务分析报告。(9)报表审计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与方法完成常规的审计工作。

(一)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思路

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构建,要求能够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在完成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每章的知识点实验后,对一个企业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一般对一个股份制生产企业12月份的业务为实验素材,掌握手工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核算过程中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材料的收发按照计划成本进行,掌握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的实践操作。手工实验模块核心部分的经济业务要能够覆盖日常会计核算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受训者操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启发式和扩散式思维,即在有多种备选方法的情况下,用其它的方法该如何处理,比较之下增强受训者的理解与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过程中,为了避免受训者一人做所有业务而对岗位意识不清的情况,可采取将每4人划分为一个小组,交替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审核、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使受训者完成不同岗位角色的转换,并培养不相容岗位不能由同一个人担任的专业意识。

(二)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思路

综合会计实验子体系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但会计核算并不是其惟一的内容。会计行业除了会计核算工作外,还涉及税务、财务分析、审计等其它相关的工作。为了提高受训者的行业适应能力,使受训者能够充分胜任会计行业不同的专业岗位,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构建内容应该包括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和报表审计。受训者通过手工实验模块分支部分的操作,完成会计行业相关各岗位的实践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知识层面的开阔使受训者的岗位选择更多一些,并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技能会使受训者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角色,并得到良好的职业发展。

成本核算实验内容主要完成制造业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实践操作,熟悉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法,在精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完成成本控制与考核,提高成本控制能力。纳税申报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在熟练掌握税收实务的基础上,完成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各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各项税金的计算与纳税申报的实践操作。财务分析实验内容要求受训者根据特定企业的相关报表资料和财务信息,运用专门的财务分析方法完成财务分析工作,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求。报表审计实验内容主要是运用专门的审计方法完成报表审计的相关工作,对所审计企业报表的真实性、一贯性和公允性做出合理鉴证,并最终形成审计报告。

三、建立与会计实务操作电算化相适应的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现代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

此部分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的基础上以一个核算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经济业务为数据源,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财务一体化实验。

电算化会计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手段,电算化会计实施的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套与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软件。以现代财务软件设计的主流思想来看,大多数财务软件都是以模块系统设计为出发点,结合财务工作的流程最终设计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软件。因此“三化”主导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中电算会计实验体系的构建首要考虑的内容便是需要培养受训者哪方面的能力,在构建电算化会计各模块子系统时,我们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即可。其次,为了能够全面培养受训者的会计意识和电算化操作能力,我们还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该经济业务数据源的建立应注意既要体现财务各分支子模块的实验内容,又要兼顾财务实验一体化的设计目标。

核心体系构建:根据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的设计思路,其核心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业务数据源。按照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及会计核算的特点,笔者认为虚拟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是可行的,并且经济业务应涵盖会计日常工作的内容,包括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报表编制、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等。(2)各子模块系统构建及模块操作流程。从会计工作内容来看,电算化会计实验子模块应包括总账系统、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系统、成本核算系统、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及财务分析系统在内,各部分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总账系统。主要培养受训学生运用此系统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总账系统的初始设置凭证处理出纳集成办公各类账表生成与查询账务系统期末处理。

(二)应收应付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应收应付款管理与核算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应收应付系统的初始设置应收应付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各种应收应付单据的查询与账表的设计与管理应收应付系统期末处理。

(三)工资核算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此系统进行工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分摊、工资统计分析和个人所得税核算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工资核算系统初始设置工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工资系统月末处理。

(四)固定资产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设备管理、折旧计提等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固定资产系统初始设置固定资产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固定资产系统月末处理。

(五)成本核算管理。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成本核算与掌控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初始设置成本核算系统日常业务处理成本核算系统月末处理。

(六)报表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企业各种会计报表编制的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会计报表的初始设置会计报表的生成。

(七)纳税申报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进行各类税务报表的编制与申报操作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纳税申报系统的初始设置纳税申报日常业务处理。

(八)财务分析系统。主要培养受训者运用本系统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前景做出评价的能力。主要操作流程为:财务分析系统初始设置报表分析与管理。

四、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本部分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建立母子公司之间会计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其核心部分为一个集团公司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流程;其分支部分为公司内部各系统模块和各子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和标准化接口流程。实验目标是:建立与集团公司会计网络化相适应的互动协作式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实现电算化实验从单一企业实验向集团公司集中核算实验延伸,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网络会计意识和网络财务处理能力。

(一)实验室设计

由各个独立的教学实验室构成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基本架构,各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一个完整的会计账套包括总账系统和应收应付系统、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成本核算、存货核算等等各模块子系统。

教学实验室的设计可以考虑“多层次,分级别”。所谓“多层次,分级别”首先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之间是多层次、分级别的,某账套可能是一个账套的上级会计主体,也可能同时是另一个账套的下级会计主体;其次“多层次,分级别”是指独立的实验室各自承担的账套核算的经济业务应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成几个层次、几个级别,较低级别的实现较简单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高级别的实现较复杂的账套处理和账务核算。较低级别的按照实现情况可以随时向较高级别过渡。

(二)实验核心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按照“多层次,分级别”的教学实验室设计,各会计账套可以考虑按级次逐级逐层合并(由于受相关条件制约,目前还较难实现一次性并行合并)。具体各会计账套逐级逐层合并流程如图2所示。

考虑到合并本身的复杂性,笔者认为分层的时候安排三层比较合理,具体各会计账套中的经济业务应该涉及多个会计期间(一个会计期间为一个月),各经济业务包含的信息数据可以模拟母子公司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往来业务,但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每个会计期间必须涉及较多的关联交易或内部往来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尽量包括股权投资项目、内部债权债务项目、存货项目、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盈余公积项目、内部销售收入和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利润分配等等项目;二是其中的关联交易和内部往来核算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三是函数的引用和参数的设计,特别在集团多层级复杂的股权结构下;四是逐级分层合并下要保持合并会计政策的一致性;五是各账套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六是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

(三)实验分支部分流程设计

建立一个集团母公司及几个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实验模块,实现各个子公司逐级逐层合并的网络会计实验子体系,关键是处理好母子公司之间数据传递的具体细节。

首先,子公司要及时生成上报数据并完成相应的数据传递。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函数的引用和参数设计的能力,理解子公司如何接收并生成上报数据等一系列数据传递关系。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接收母公司下发的数据生成本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冲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生成上报数据重新组织本公司各会计期报表对本公司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其次,母公司要按照子公司上报的数据及时进行汇总合并。这部分主要培养受训者提高内部抵销分录的处理能力,理解各内部项目之间的数据衔接关系、各报表格式的差异和调整以及内部往来会计记录因科目的运用和时间的不一致导致不平的调整。主要的操作流程如下所示:设计合并报表格式定义抵销分录项目及抵冲分录数据调整各公司个别报表数据及抵销分录数据报表数据实现透视、排序、汇总等操作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并显示错误明细抵销合并项目生成合并工作底稿生成合并报表查询以往所有报表对工作底稿、合并报表及个别会计报表制作分析图形。

最后,在具体母子公司操作流程的实现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完整的会计账套数据建立和个别报表数据的生成中所有信息数据要保持和电算会计实验子体系紧密相衔接。在安排具体账套及其核算的时候可以考虑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简单的安排在较低层次,将那些核算业务相对较复杂的安排在较高层次。

第二,接收内部交易数据并调整个别报表数据和生成抵冲数据时要注意上下级账套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格式的一致性,并可对本账套报表数据进行多区域透视、可变区排序和可变区汇总等操作。

第三,生成上报数据、审核报表数据及内部交易数据的平衡关系时要注意嵌入对象的数据格式要保持一致及平衡验证中的舍位平衡。

第4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物流成本 会计核算 模式

所谓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 计算 及报告来核算物流成本的模式。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种: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是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核算体系,在统一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反映产品成本、变动成本、物流成本等信息。双轨制是在现有成本核算体系之外重新构建另一套成本核算体系来反映物流相关的成本费用。显然,单轨制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结合在一起。双轨制是将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产品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针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进行研究。

一、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标准

单轨制,是结合财务会计体系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即把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会计成本核算结合起来进行,在现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增设与物流成本相应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并且明确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WwW.133229.Com使用这种模式在会计处理上,与物流成本无关的部分直接记入相关的成本费用账户,把与物流成本有关的部分直接记入设置的物流成本账户中。会计期末,再将各个物流成本账户归集的物流成本余额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到相应的成本费用账户中。这种模式的物流成本账户和传统的成本费用账户是合一的。

双轨制,是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这种模式要求把物流成本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截然分开,单独建立起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这样形成相互独立的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分别按不同要求进行,向不同的信息要求者提供各自需要的信息。提供的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准确、真实。在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单独反映出有哪些费用项目(物流成本种类核算),这些费用在哪些地方发生(物流成本位置核算)以及这些费用是为哪些部门、产品或生产活动发生(物流成本对象核算)。

二、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从收益与成本匹配来讲,对于我国一般企业更适合于选择双轨制单就收益来讲,单轨制能够在一套成本核算体系中提供多种成本核算信息,其 经济 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而双轨制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只能反映物流成本的情况,企业如果要得到责任成本、变动成本等资料还需再构建责任成本核算体系,变动成本核算体系等。所以,当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而不需要多种成本资料的企业可以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能得到较高的收益成本比。

1.相比单轨制,双轨制更适用于使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 企业

从成本核算方法的因素考虑,双轨制模式以两套 会计 账簿体系分别反映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物流成本核算是产品成本核算相对独立的过程,其本身就包含费用的重新收集、整理和加工,企业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不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产生影响。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制造费用的分配较为笼统,它的核算成本也比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成本低,这一点与双轨制模式成本较低的特点相一致。所以,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应考虑选择双轨制模式。

2.相比双轨制,单轨制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要求过高

从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因素看,单轨制模式对新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提出了高要求。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必然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全面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以及较高素质的员工,特别是会计机构的员工完成全新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与运作。相比双轨制模式,在单轨制模式下,需要大量更烦琐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工作靠手工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辅以 电子 计算 机及企业内部 网络 的帮助。因此,上述各项工作水平都较好的企业可以选择单轨制。单轨制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会计基础工作和电算化程度等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双轨制模式对企业这些因素的要求较低。如果企业的这些基础工作水平一般,则企业就应该考虑选择双轨制,这样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完成。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对两种核算模式的特点有,明确哪一种更符合我国现阶段企业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下面通过列表来比较。另设账簿,但既不违反财务会计准则,又将物流成本纳入了管理会计体系,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基于我国企业的普遍情况,以及我国一些会计相关制度、准则的限制,提倡使用双轨制模式,即不改变原有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而是在凭证、账户中增设明细科目来辨认,同时另设管理会计账簿,在该账簿中单独核算。

三、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本文的物流成本核算账户设置和账务处理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模式,双轨制核算模式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核算方式的条件下,对物流成本进行内部管理核算。具体做法是:由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的账务处理要进行更明确的明细划分,登记有关账户后,根据原始凭证登记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登记由企业统一提取或支付而应由物流活动负担的费用及按支付形态反映的物流费用,月末物流成本员依据物流成本有关账户编制计算表,并据此对物流成本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参考 文献 :

[1]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四)[j].物流技术及应用,2008,(3):40-45.

[2]张梅琳.物流成本初谈[j].上海会计,2006,(7):10-11.

第5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论文关键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

通常我们所说的会计核算,是固定通过某一形式来实现的,这种形式被称为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流程。一般说来会计核算流程是指会计凭证的整理、填制、账簿的登记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步骤和程序。随着技术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必须持续地提高自身的灵活性以应对这一趋势。于是引起了管理模式的变革。那么会计业务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必须进一步优化组合,其中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具备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基本流程存在的问题

顺序化的业务流程是传统会计业务流程建立在劳动分工理论下的基础流程,会计人员使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这两个强大的会计工具把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度量结果分类汇总,使用标准格式和项目摘要内容就是会计凭证,即当一项经营活动发生时,会计人员根据业务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然后进行账簿登记和报表编制。

在一般的情况下,顺序化的业务流程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然而,在日益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中,传统核算流程日益显得迟钝、僵化。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了更具灵活性的流程管理模式。在流程管理模式下,企业可以根据最新的内外部信息建立最合适的流程,从而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提供顾客最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二)传统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单位的负责人主观意识不够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对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真实性有些漠视。各单位之间的也缺乏沟通,加之会计体制复杂多样,在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很容易固步自封,难以前进论文格式范文。然后是会计管理环节的弱化以及缺乏指导,加上会计队伍缺乏主人翁意识,大部分私营企业的会计为打工人员,缺乏归宿感,其职业道德和开拓的精神的淡化了。最后是我国总体上还缺乏合格的从业人员,虽然每年获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总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担当某一职务,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缺很少,加之,我国每年的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依然是当前人才数量无法满足的。

(三)优化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已经显露出了迟钝、僵化的问题。目前国际上认为会计核算流程优化的核心内容是打破企业按职能分工的管理模式,代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来安排工作,从以职能为中心向以业务为重点转变,从人为分工向业务需求转变,依此来大幅度提高企业绩效和服务质量【2】。随着会计核算流程优化问题在我国会计行业中的逐渐突显,我国学者也对会计业务流程作了一定的研究。

吴旺盛认为会计核算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实现会计目标的途径,他强调的“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与国外研究的主张是一致的。

袁树民认为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会计信息处理流程,现代会计应该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在新时期,优化会计核算流程,以实现科学合理的核算流程。数据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加工处理,确保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向会计核算系统中央处理服务器直接汇总,实现对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同时通过核算流程再造,动态会计平台通过向中央服务器传送原始数据,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减少了人工干预,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了成本的真实性。还有优化核算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级别的内控制度,会计信息数据动态、实时记录、汇总、查询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取消内部往来的单据传递和重复核算、对账等工作,减少了重复劳动和人员占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袁树民依然强调了“以会计信息使用者为导向”,主张以技术手段来达到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目的。

二、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设计

随着科技手段在各行业的渗透,会计核算也引进了传统会计核算无法比拟的技术手段。就信息化会计的核算流程来说,它与软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账务处理数据流程图十分相似。实际上无论是市场提供的商品化软件,还是企业自己组织开发的软件,各种会计核算软件的数据流程在细节上都差不多。

流程中,消除了原始系统中的账簿等数据重复存储的部分,使得数据更加单一,直接明了;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输入的自动化,尤其自制凭证部分的数据来源,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成本;自制转账凭证直接记账,不再审核,遵从“上游审核过的数据没必要在下游进行二次审核”的设计原则,简化的审核程序,数据的真实可靠行更强;增加了预测未来、辅助决策部分,提高了预期值;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调用尽量实现自动控制而非人工控制,增加了共享交流的机会【3】。同时上述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不仅存在数据传递关系,而且存在系统间的控制关系,包括调用控制、时序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使得会计核算流程更加便捷、迅速,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三、优化会计核算流程的实施办法

(一)首先要确认核算流程重组的内容和目标整个核算流程的重新组合,需要先行制定计划,明确重组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要结合当前具备的资料条件,评估优化的等级以及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的程度。而且,这个任务目标是基于原有基础上的改革,流程重组更多的是属于服务理念的更新以及在此基础上对速度、效率和客户满意度的追求。因此,它不是对传统流程的全盘否定【4】。会计核算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利用更加先进的干预手段使得在原有流程有所突破,屏弃传统核算流程中滞后的因素。

(二)转变会计人员陈旧观念

以往的私营企业会计人员往往缺乏主人翁意识,对会计核算缺乏积极探索的愿望,在会计业务流程重组过程中重点在于要解决好企业员工尤其是会计人员的思想障碍会计核算流程优化,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他们认识到实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鼓励会计人员积极的参与、制定和实施整个业务处理规则,实现从核算向管理与控制的转变,从而将信息技术、会计方法与管理融合。企业方面要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培训,促成会计人员拥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在会计核算流程重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目标,使会计人员树立全新的会计观念,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具备积极的风险观念。应该建立全新的风险观念,对于存在风险要改变过去的消极态势,要具备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最终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预测和控制风险。

网络系统观念论文格式范文。在网络系统环境下重新审视和认识会计,建立网络系统会计观,并研究在此观念下会计的特征及理论框架。转变以前会计人员各自为战的局限状态,以网络为桥梁重新认识会计核算,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在会计人员思想中构建新的核算理念【5】。

(三)会计部门组织结构的重组

会计核算流程的转变也必然带来部门组织的变化,由于上述的会计核算流程已经不再对诸如工资、固定资产、成本等项目进行分开核算,所以也不再需要按此划分专门的岗位,并且由于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前移到业务部门进行,会计人员不会再被困于繁重的数据录入工作中,所以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后,会计部门需相应地设置系统部门和财务小组等职位,部分职能部分的工作重心也要转移。各职位的主要工作如下:

系统部门主要负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定期维护;财务小组的会计人员的工作重心从会计实务工作转向管理会计的深入应用,由前线工作转为后台管理。会计人员大部分工作都由原来的数据整理、收集、操作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监督与分析,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分析。

(四)注重会计系统流程监控

根据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参照COSO模型和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框架对我国企业进行整改,必然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加以梳理和重构。同时,萨班斯法案重要的要素之一即是对工作流建立严密的审批程序的控制,将原有的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工作流程转变为规范一致的管理流程,这正是我们创建严密的会计系统流程监控体系的有力依据。在SAP新版本的设计中,已经融入萨班斯法案404条款的基本要求。这无疑为我国建立标准流程提供了设计依据。总之,基于信息化的会计核算流程实现了协同和无缝连接,使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变成现实,使供应链上的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成为可能。同时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管理要求会计核算流程优化,财务人员必须了解这些核算流程,以更好地参与管理决策,实现会计价值最大化。

综上所述,对传统会计流程的优化工作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手段的创新,还要注重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职能更新,只有会计核算流程中参与的各要素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新,才能保证会计核算流程优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让会计核算优化深入人心。对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优化,不能停留在表面和当前,还必须有一个长期、深入的跟近过程,后期的监控和评估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科学地实施会计流程优化,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人员更好地认识核算流程,最终实现会计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00(6):14-2O.

[2]彭桂山,周莉,邱轶安.会计信息化向知识管理方向发展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19):69-71.

[3]蒋尧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及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实现〔J〕.当代财经,2001(9):56-61.

第6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数据精细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制度设定的明细科目核算到会计主体;而成本会计核算要按照最末级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摊,核算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核算出每个病人的成本和每个病种的成本。涉及部门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而成本会计核算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如对于人员经费,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要按照经费来源、成本单元、管理目录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对于药品成本,要按进价(个别计价)核算到单个品种规格及批次;对于材料物资,要核算二级库房的真实消耗;对于水、电、气等可计量的公用开支,要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要建立相关的台账,为间接成本分摊打下基础。信息支撑要求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以货币计量的汇总式金额数据;而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核算流程,通过医院HIS、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需要完善、统一、可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均属于医院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业务范畴。虽然两者核算流程与路径不同,但基础信息同宗同源,在同比口径下数据产出结果应具有一致性(见图1)。这给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体系的并轨创造了条件。

2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

成本核算与管理新政出台之前,医院一般是在会计核算以外单独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产生用于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提供财务信息。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不能从全成本角度揭示科室的真实损益,不能为诊次、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成本及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精细数据,不能建立财务会计报表与成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数据的重复采集,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两类核算结果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核算的并轨作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一般采用两种并轨模式:一种以记账凭证为核算起点,另一种以原始凭证为核算起点。

2.1以记账凭证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

即所有收入、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单元先行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由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转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归集处理。这一流程模式从统计学角度解决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但在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会计核算系统作为科室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大大增加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分项数据量,使会计档案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会计人员以汇总方式采集录入科室支出数据后,难以进行追溯调整。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作为支出的最末级项目单元,无法应对今后会计制度的变化。该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动态变化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该模式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等方面都采取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核算流程过于简化,难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2.2以原始凭证为起点的并轨作业模式

第7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适应课程特点,强调业务和实际操作,以会计核算对象为情境载体,按电算会计工作流程确定各情境工作任务,利用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循环并具能力递进关系的两大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

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学习情境;情境设计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已成为共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开发与改革迫在眉睫。会计电算化是与财会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也是财会类专业必修课程。职业能力导向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职业能力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逻辑为主线,并融入工作全程。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分析

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是会计上岗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课程。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财务软件操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该课程前应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手工会计处理技能,这是学习该课程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如学生不具备这些能力将影响课程学习的顺利展开。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应能利用财务软件独立从事会计工作。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涉及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软件系统的构造及其操作原理,也会涉及相关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前续课程中已掌握的,不应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门课程要学生将已学会计理论知识与财务软件理论知识相结合,用软件完成财务核算工作。因而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课程内容,该门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联系紧密的任务。任务设计应根据实际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处理,并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熟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流程,掌握会计软件构造及操作原理。从笔者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一方面,学生对纯粹的软件理论讲解提不起兴致,对尚未在操作中运用到的相关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软件操作比较感兴致,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深入理解软件操作相关理论。另外,为了激励学生,每个任务要有明确的成果,提升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方便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思路

职业能力导向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学习情境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及职业特征,将课程分解为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即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确定学习情境载体类型,如可以选择以问题、活动、产品、设备、生产性零部件制作等为载体。选择了学习情境载体即确定了按什么样的工作逻辑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选择载体之前需要考虑,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做哪些他们在学习课程之前不会做的事情。会计核算的对象是“单位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应能用财务软件对单位以货币表现的基本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核算。因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可为企业基本经济活动的核算,包括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采购核算、销售核算和库存核算六大具有并列与包容关系的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内容方面具有特殊性,如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内容是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折旧计提以及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等;工资核算主要内容是工资的计算、计提和分配等。但与此同时,各学习情境在核算工作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按照系统初始化、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凭证账簿查询和报表生成与输出五个步骤开展工作。综合以上六大情境载体以及各学习情境在核算流程上的一致性,每一学习情境将按核算流程设计学习活动,即按核算流程设计学生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以上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企业各项基本经济业务的特殊性又考虑了会计核算流程的同一性,既有新的知识技能注入又可以不断地强化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一方面,不同学习情境的不同核算内容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企业各项基本经济活动的财务核算,且六个学习情境的核算内容难度是递增的。总账核算情境涉及基本的记账凭证填制、审核和记账等内容,固定资产核算情境涉及资产卡片管理及计提折旧等特殊业务,工资核算情境会有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计算与工资分摊发放等特殊业务,采购、销售及库存模块会涉及大量原始单据的结算及审核问题,一项业务的完成往往要运用软件的多个模块,形成较复杂的业务流转及勾稽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情境工作流程的趋同,按工作流程设计的工作任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复或递进性,能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执行中强化训练核心职业能力,并在情境变换过程中培养相关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

三、电算会计各工作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

电算会计工作流程五个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系统初始化

系统初始化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管理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系统及模块的基本信息、参数、数据等,包括进行系统级初始化和模块级初始化。系统级初始化包括建立、修改、引入和输出账套,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员及其操作员权限,设置系统公用基础信息;模块级初始化包括设置模块控制参数,设置模块基础信息以及录入初始数据。

(二)凭证填制和审核

凭证填制和审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的录入、修改和审核,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进行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核算存货的出入库和库存金额、余额,确认采购成本、分配采购费用和确认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

(三)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

系统记账与期末处理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已审核的凭证完成自动记账;定义并生成各类转账凭证,包括进行自定义转账生成和期间损益结转;完成自动对账工作,包括总账和明细账、总账和辅助账、明细账和辅助账户核对;进行期末自动结账工作,包括计算和结转各账簿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终止本期账务处理。

(四)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

凭证、账簿查询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凭证查询;进行科目账的查询,包括总账、明细账、余额表、多栏账、日记账的查询;进行辅助账的查询,包括客户往来、供应商往来、个人往来、部门核算、项目核算的辅助总账、辅助明细账查询;进行查询凭证和账簿输出。

(五)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

会计报表生成与输出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报表模式设置,包括定义报表尺寸、行高和列宽、画表格线、定义单元属性、定义组合单元;进行报表公式设置,主要是计算公式的设置;进行报表数据的自动生成;进行报表数据的保存与输出。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各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以及每一步骤的具体工作任务,遵循工作任务编排的职业成长性原则,以及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为了将完整的工作过程融入课程,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整体认识,课程分为两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财务链的核算,涉及总账、固定资产和工资的核算。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财务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和学习情境二“固定资产核算”包含核算流程中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三“工资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因为最后一个步骤意味着一个会计基本工作循环的结束。第二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企业供应链的核算,涉及采购、销售和库存的核算。这三个学习情境将以某企业某月发生的前后连续的供应链经济活动核算资料为对象,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学习情境四“采购核算”和学习情境五“销售核算”包含核算流程的四个步骤,只有学习情境六“库存核算”包含完整的五个步骤,完成第五个步骤即结束了这一轮会计基本工作。遵循学生认识学习规律,第二轮完整的工作循环比第一轮更高一层。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原理,一是认知需要被强化,即任何知识技能均需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被掌握;二是要进行教学迁移,即要借助多样化的项目任务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因此,课程除了这两个完整工作循环的核算资料外,还将结合对应强化任务资料,促进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技能。

五、会计电算化课程单个学习情境设计

真正意义的教学是“有目的地安排外部事件以促进学习过程”。课程学习情境确定之后,要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学习情境编排达成应有的效果,需制订学习情境目标、工作内容、课时、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评价内容方法等,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具体设计。学习情境目标应该是整个课程职业能力目标的具体化,是能力导向的表现性目标,以学生学完该学习情境能做什么来进行描述。学习情境目标的达成通常需要许多节课的学习及嵌于其中的学习活动的完成,工作内容即为预期目标,在规定的课时内学生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应完成的简明扼要的工作任务。这种不同于以往教学内容的工作内容描述是职业能力导向学习的一大特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就教学方法而言,与职业能力导向教学设计对应,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建议除了不得不讲授的内容外,多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教学环境即实现情境目标、完成工作任务、运用相关教学法需要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等。考核评价方面需廓清评价的主客体和评价的内容。此外还需确定学生学习该内容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教师组织教学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每一学习情境具体的设计可以通过对学习情境的描述直观地表现出来。根据以上观点,以学习情境一“总账核算”为例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情境的描述。其他五个学习情境的描述方法同上,不再赘述。对各个学习情境进行描述需重点关注各学习情境能力目标的特殊性和层次性、工作内容的职业针对性、教学方法的行动性、教学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考核评价的多维性。

作者:谢英姿 单位: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公司; 一本账; 会计核算

1 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模式

我国集团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分散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体系,对应的是各会计主体采用分散式会计核算模式,由各成员企业对会计资源进行分别运作,财务组织机构的权力也相对比较分散,并且总部对各分部的控制也相对比较松散,其通过定期的报表报送,然后由总部进行简单的加总。它往往是一种事后的监督和控制,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项目业绩的低下,集团战略缺乏整体规划性。这种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不利于资源的整体调配,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上下游资源发展的不一致性和不同步性。随着现代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上述分散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带来的管理弊端就迅速凸现出来,并成为制约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是在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将整个集团企业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的风险集合于一身,达到会计核算信息的实时集中和共享,实现对各个成员企业的财务权力进行重点收缩和监控,对成员企业之间的资源合理调配,实现集团总部对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的掌控,进而做到实时监控企业使用资源的风险。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建立起了以财务信息系统为依托的集团财务管理网络,使财务核算与经营环节实现了集中统一的在线管理与控制,在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2 会计核算“一本账”的内涵

会计核算“一本账”是一种集约式的会计核算模式,将集团企业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财务人员以会计核算流程重组为手段进行集约管理,把集团内部原来按照产权和职能关系设立的多层级多业务的会计核算主体归并为单一的集团会计核算主体,集团及其成员企业所有经济业务都由财务人员直接以集团会计主体在同一账套中进行会计核算①,集团及各所属单位通过集团账套数据生成相应地财务报告和内部管理报表,实现财务报告编制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它是实现企业所有交易事项、资源控制情况、项目投资情况等等集中于集团总部财务部的一种集中管理模式,通过压缩核算级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供给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传递,进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实现集团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会计核算模式必须服务于集团企业集约化财务管理整体性、复杂性和监控性的需求,是一种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手段,能够简化会计信息传递的流程,加快会计信息流转的过程,并且减少集团资源的浪费程度,有利于控制和监督相关业务的风险,实现企业财务要素的优化配置,它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

3电网企业“一本账”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

3.1 电网企业的会计核算“一本账”目标体系定位

南方电网公司的发展目标为创建国际先进水平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应立足于建设核算型、管理型、决策型会计信息系统,特别是满足决策支持型功能需求,进而实现整个集团会计信息的集约式生产和使用,真正为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决策,提供决策信息。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目标体系应由以下几个维度构成:1.终极目标是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2.有用性目标是通过会计系统处理的经济活动信息为企业管理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指标的业务动因,加强管理层对企业资源总体情况的了解和控制;3.合规性目标即规范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流程和会计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4.效率性目标即提高企业会计程序运作的效率,加强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为公司业务运作提供高效的财务支持。

3.2 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型对于电网集团企业,有两种符合电网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的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方式一是直接对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将各分账套财务数据进行整合,取消原各会计核算分账套,实现“实体一本账”。方式二是下属各会计核算主体保留独立实体账套,通过在财务信息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将各单位分账套数据中的主要科目栏目信息汇总抵销生成“逻辑一本账”。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的优势是实现了集团企业所有财务数据的整合,并有利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得集团报表的生成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由表抵法向账抵法的转变,集团总部掌握财务信息更加全面,监控更加到位;劣势是会计核算主体复杂,账务数据整合操作难度大,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税收风险和系统实施风险,对业务流程的影响巨大,可能导致“一本账”初期企业运作的不顺畅。后者的优势是实施难度小,与现有的会计核算法规不存在冲突,只是生成了虚拟的一本账,对原会计核算主体产生的影响较小,不存在法律税收风险;劣势是不能将分账套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集团总部获取的信息有限,监控不到位,并且没有解决集团内部单位的往来财务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很难获得与财务数据相关的业务信息,集团财务报表的生成仍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笔者认为,南方电网主营业务为电力销售,容易实现对下属电网企业的账务数据整合,使得财务系统可以通过会计科目对企业信息进行归集的同时,通过与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交集,在账务信息中实现多纬度的业务管理信息,对于电力销售板块可以采用第一种“一本账”的核算模式。而南方电网下属的金融投资、工程施工、发电业务企业,生产业务性质各不相同,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些业务数据的整合,同时,其账务数据与供电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的工作量也非常大②,购销双方的协同凭证发起方式和收入成本的会计处理政策等都需要进行统一协调。因此,笔者建议在“一本账”运作初期采用第二种方式,通过网公司统一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的格式,以此为基础进行抵销平台数据的合并抵销,等到南方电网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制度在这些企业的业务和流程中实现对接后,才考虑对这些企业的账务数据进行整合。

3.3电网企业会计核算“一本账”实施步骤

3.3.1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核算“一本账”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实现集团企业整体的核算一体化,统一各成员企业的核算政策,在此基础上提供的集团各成员企业的会计信息和数据才具有可比性,才能规范集约化式的财务信息,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相关的依据。

统一会计核算制度,首要的就是统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内容具体分类的方法,也为会计报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是财务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其体系设置反映了本单位所关注的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科目提供详细或总括的核算信息。对于集团企业“一本账”,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决定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区分业务性质,更要区分不同的会计主体,尤其要注意各企业业绩考核等业务管理需求。

其次应进行会计核算凭证模板的制定,对于集团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制定相应的会计凭证处理方法,指导所属单位进行会计核算,通过会计凭证模板的方式,可以使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流程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样也实现了会计处理结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并且增加了经济业务会计结果的可预见性,为“一本账”的具体应用提供了实用基础平台。

3.3.2统一业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一本账”模式的构建本质属性是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流程重组。因此,在构建“一本账”的整体框架时,首先应对电网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通过制度规范来保证实现会计“一本账”所提供的信息具有决策价值性。与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主要有成本费用核算流程、售电核算流程、工程项目建设流程、资产管理核算流程、税金核算流程、资金结算流程等。通过对这些流程的特点、主要关键控制点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梳理,从中找出与会计核算系统相融合的地方,依据会计核算的路径,整合相关的财务资源和财务活动,实现财务资源、财务信息、财务活动和财务人员的集中统一,实现流程的重新整合。

3.3.3 集中管理企业财务要素资源

集团企业通过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企业财务要素资源,会计核算中心是实行会计“一本账”核算后设立的一个中间部门,来负责整个集团业务的会计核算,使得核算业务更加专业化,将事务性

的核算工作和管理性的财务工作进行适当地分离,其关键是会计核算中心财务人员统一管理,保持独立性,并实现集中核算资料电子化、档案实物资料属地化管理。

集团企业内部结算中心是具体办理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其通常设立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能有:(1)集中管理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并负责将成员企业的现金收入转账至集团结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账户;(2)核定成员企业日常备用的现金余额;(3)统一拨付各成员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必备的货币资金,并监控资金使用方向;(4)统一对外筹资资源,确保整个集团的资金需求;(5)办理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往来核算,并计算各企业在集团结算中心的现金流入净额,及相关的利息或利息收入。

建立“一本账”会计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会骤然增加,这客观上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当然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并且对财务人员的集中培训与分配也有利于控制相关的稽核和监控风险。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后,南方电网公司需要对通过母公司财务部对财务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3.3.4建设“一本账”会计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从以实现基本会计核算功能为主要目标转变到生成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一体化企业管理信息为主要目标,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子系统集成,以全面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为中心,实时、完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完善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施的关键是优化管理模式和重组业务流程。

4 结束语

电网公司实施会计“一本账”核算,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较长的工作,必须合理地进行前期规划,分阶段地稳步推进,确保集中核算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郑勇;财务集中核算在实务中的利与弊[J];当代经济;2008年10期

第9篇:工业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范文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内,成本核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借助大量的资金来维持相应项目的运行和管理。但是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体系不科学以及规范性不足的问题较为常见,具体的成本监督管理模式和管控流程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后续成本资金管理效率的优化造成影响。

一方面,成本支出项目核算存在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少摊、多摊以及不摊的现象较为常见,核算中贷款利息核算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资金的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整体管理效率的优化。

另一方面,在核算体系内依旧存在内部报账人员素质不达标的问题,相关内容不能落实到位,影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因为对成本报账流程不熟悉,就会出现报账填写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失衡的现象,制约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性[1]。

成本管理意识有待优化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流程中,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限制,有部分工业企业对于生产成本和会计核算项目的完善意识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对成本控制和管理的认知不足,制约了科学化发展进程。多数工作人员认为成本管理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使其在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时缺乏相关部门的辅助作用。最重要的是,企业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监管体系也无法发挥其实际价值,因此会对价格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效果产生影响。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改进措施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健全统筹性较好的管控机制,维护管理流程的实际效果,有效维护改进水平。在优化成本核算策略的基础上,企业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问题建立对应的管控标准,从内部监管出发,有效强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水平,并且营造出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管理氛围,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创设良好的发展空间。

优化成本核算策略

在工业企业发展进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来建构系统化管控流程,并且制定更加顺应市场运行的成本核算策略。

第一,企业要针对成本会计管理出现的问题建立对应的管控体系,保证成本核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果符合预期,并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的成本核算控制流程。

第二,要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改良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登记和汇总,并且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问题进行判定,有效结合计算机信息存储来共同完成数据分析,有效优化成本核算信息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2]。

强化人员队伍建设水平

在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的基本质量,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的人才培训机制,确保能优化人员队伍建设水平,维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相关工作能力直接决定了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实际水平,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推荐阅读《会计学硕士论文:成本会计相关理论论文两篇》

第一,要注重会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水平,积极采纳相关人员的意见建议,并且借助新方法和新思想来合理性地提高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体系的实效性水平[3]。

第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并且建立完整的运行体系,确保能应用合理化的晋升机制来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效维护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将业务发展、奖惩机制等项目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管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并且确保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效率。

营造发展性管理氛围

为了保证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价值,就要从发展性眼光出发,积极整合管控流程,并且创设良好的管理氛围,合理化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内部监管工作的基本效率,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4]。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根本动力。

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对管控流程和管理要素予以判定,合理性地提升成本管控效果,顺应市场竞争的发展需求,在树立成本效益发展理念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实现各个部门的联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生产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且为企业成本投入以及效益回报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