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工业经济管理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工业经济管理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工业经济管理

第1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期;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新世纪以来,社会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需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我国农业经济也处于关键转型时期,也对农业经济管理整体要求显著提高,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迅速发展与更新。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不断的优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特点

1.1农业经济性质发生改变

当前,全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工业化阶段时间相对较短,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资源,同时将农业经济资源再投入到工业经济发展当中。而在工业化发展中期以后,农业与工业经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地位明显上升。工业经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农业资源以及经济密切相关,需要农业的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为了尽可能的平衡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平衡合理发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确定了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通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可持续发展[1]。

1.2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手段被应用到农业建设当中,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现代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而农业现代化更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能够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与完善相关技术手段,为新农村以及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也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

2农业经济转型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产生的变化及影响

2.1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传统农业经济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产方式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农业发展需求,慢慢过渡到现代化农业经济,也预示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迈向了全新的时期,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学科的快速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应当将重心放在产业链方面,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与优化,从而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业产品的产量与安全质量。

2.2农业现代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也预示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农业现代化也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城乡一体化是目前的主要经济结构趋势,传统经济模式被颠覆,社会经济处于高速转型阶段,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备受瞩目。管理学科的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密切相关,农业经济离不开环境与社会经济,因此,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农业产品与经济结构也会发生改变,因此,管理学科也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3]。

3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与改变

3.1明确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农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实际转型阶段,对于存在的农业经济矛盾问题并未及时予以解决。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是非常稀缺的,农业生产也呈零散式发展,并未形成规模,农业生产整体形态还未形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以往只注重农业生产产量的管理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且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样便会导致传统农业经济和现代化农业经济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且各持己见,因此,想要保障农业管理效率,就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现代化农业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目标,充分利用相关土地资源与劳动力价值,从而有效解决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与矛盾[4]。

3.2全面分析农业经济发展,突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特色

通过对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变化及特点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其存在的差异变化,并实时差异化学科教学战略方针,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与管理学科重点,密切关注不同生产阶段的发展变化,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5]。

3.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对于不同的学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可得出不同的方面采用的方针是存在明显差别的,也使得农业发展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需要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合理选择不同时期需要的相关资源,如教材、各类资料以及基础理论等,对研究重点适当进行调整,积极采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各管理方法,并将其融入到现代化教学管理当中,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推动学科教学的改革工作,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教学培养策略,对于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才,应当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培养力度,从而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7]。

3.4强化不同学科间的联系性

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属于综合型学科,其中也涵盖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同时也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不同学科之间是无法分离的,应当融入在一起,进行整体全面分析研究。同时还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性,相互弥补,针对不同学科的实际特征,对于存在的相关问题要重点解决,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实践经验[6]。

4结束语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我国农业经济正步入快速转型阶段,同时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部分院校陆续开设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而为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创造了有力条件,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从而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整体水平与实践经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增春.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探析[J].农家参谋,2017,(12):103-103.

[2]王雅鹏,杨涛,张岳君.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5.

[3]石鑫岩.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纳税,2017,(30):88-89.

[4]梁安慧.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016):315-316.

[5]罗一鸣.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经济,2016,(01):17-17.

[6]吴华芳.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7,4.

第2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业经济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

1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特征

通常将农村经济转型期的特点分为两点:第一点是工业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变化,第二点是二元结构产生变化。我国农村经济中,农业产业结构以及工业产业结构都在产生变化,从而致使农村经济发生转型,进入转型期,人们也逐渐加强对经济转型的重视。我国的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衡存在的,是一个互帮互助的关系,当农业的发展速度变快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将拉动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当农村的工业经济发展起来时,也会反过来帮助农业经济的发展。截止到现在,我国的经济产业中工业经济占据着相当大的部分,因此目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正好满足后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业经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的重点,致使众多的城市发展起来,成为大都市,但是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列的问题,比如加大了我国的贫富差距,农村的经济收入远远比不上城镇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农村的医疗、交通以及公共建设等方面也都远远比不上城镇的发展,这种极端分化的发展促使我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经济发展上来,应该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和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国家对此是非常支持的,以此来推动农村的城镇化建设,缩减农村和城镇的贫富差距。

2经济转型对于农业经济学科的要求与学科发展趋势

2.1完善相近学科专业

伴随着新形势的背景下,各个高校都逐渐地开设了和农业经济相关的专业以及学科,这样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学科是在以前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对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重新制定了相应的规则,比如高校创建的农产品贸易学科以及农产品经济学科等,都是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行的课程设计,把农业经济的特点加入到学科之中,让学生们去学习,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个别院校,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它是在经济管理学院中开设了关于小型乡镇企业的会计学以及工商管理学科等,高校中关于农业经济专业和学科的开创,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依照农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教育出更多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

现代化信息技术通常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把一些客观的信息以及数据传输到生产中去,计算机主要作用是收集信息以及整理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生产的数据实行科学的整理,从而促进生产的高效化,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其正向增长。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中,对于经济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说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同样在对农产品的经营和管理时,对于市场上的信息掌控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将决定着农产品的经营状况以及销售状况。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同时还有一些高校的信息学院中也开设了农村经济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以期望能够培育出更具信息化技术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开展农村经济活动时,及时有效的信息能够使生产者更好地经营农产品,从而加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产品的价值。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院校之中开设和信息化相关的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

2.3应用数理知识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科学化

在高校中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课程,其中数理经济以及定量分析等相关的课程内容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高校开设的课程之中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强调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政策等,大部分课程都是全面落实国家的农业经济政策等,没有对其实行专门的分析,也没有开设和农业经济相关的类似分析课程。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依然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经济市场也将是我国市场发展的方向,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定量的分析以及数理经济的分析,要对其足够重视,应该开设一些和定量以及数理分析相类似的课程。高校农业经济学科也应该依照相关的问题需求对定量分析以及数理分析上加设课程,增加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

2.4强化实践性教育,推动软科学硬化发展,展现良好发展趋势

传统的教育理念对于农业经济的作用也不可以忽视,传统的教育理念通常会认为对于农业经济的学习应该以理论学习和研究为主,而且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也比较偏向于对农业管理学科中的理论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性以及智能化的学习方式,从而致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到就业,都很难适应工作中的问题,严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农业经济实行管理的能力。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发展,也致使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也对相关的管理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3农业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3.1满足农业经济转型的需求,明确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但是可使用的土地资源却十分稀少,而且农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分散式发展,还没有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农村的生产效率非常低。其次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是相对冲突的,现代化的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高产量、高品质以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模式,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仍然还是处在效率低下的模式。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个冲突,可以从科技、信息以及管理方面着手,应当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对农产品的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减少农作物的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培育出专业的农业管理人才,这将是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必要手段,也是最终目标,可以加强相关农业学科的建设,科学地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从而增加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产量,这也是农村经济转型时发展的重点。

3.2以科学研究为支持,构成本学科的学科特色

科学进步都是要通过多次地科学研究来实现的,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地实行科学研究,利用研究发展不断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和技术的成熟。实行科学研究的主体应该就是培养农村经济的专业型管理人才,这些人才也是要利用专业方面的学科来教育和培育的。因此应该构建以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农业管理学科,帮助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这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3.3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培养人才,组建学术梯队

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强大的人才团队发展,将是农村经济学科建设的关键手段以及必要措施。在我国的教学团队中也存在着三种教学理念,第一种是处在计划经济思想的年长学者,第二种是计划经济过渡后的改革学者,第三种是具有前卫思想的年轻学者。这样的学术梯队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在对农村经济管理学科进行开展时,应当强化学科的领头人作用,让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以及具有优秀国际管理思想的海归加入到学科的建设之中,从而培育出这个学科的骨干人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帮助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更加科学化以及多元化。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国家的支持,对于农业发展的重点国家也应该对此加强重视。农业经济学科的建设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培育出更多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发展,从而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以及工业经济进行平衡发展。本文主要对农业经济转型阶段我国农业学科的建设进行论述,分别从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及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思考来进行阐述,希望可以帮助各个院校更好地发展农业管理学科以及对课程进行设计,帮助农村经济管理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文华.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思考[J].山西农经,2020,(18):80-81.

[2]肖蕊.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179.

第3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业云平台;体系;服务模式

1引言

近年来,伴随全球产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展重心。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各国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传统工业经济发展,积极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1]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的结合发展中,工业云平台从无到有,从兴起到完善,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促使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力量。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要实现经济的进一步飞跃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云技术以及工业云平台。曾经指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总理也曾指出:“我国必须发展工业云平台,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工业云平台不仅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举措。[2]从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工业云平台正处于产业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同时也是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在如此关键的时期,我国只有搭乘工业云的东风,才能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大幅发展。综上不难看出,工业云平台的构建是顺应我国“两个强国”发展战略趋势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促进互联网与工业经济融合的战略选择,更是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要求,对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工业云平台的体系构建

工业云平台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经济结合的产物,是新形势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工业特性的云平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工业云平台的含义

工业云平台是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集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平台。工业云平台简单地讲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技术。将工业经济作为主体引入该平台,同时将生产制造技术与互联网云计算技术融合,进而通过使用云技术实现工业技术以及经济发展的优化。在该优化过程中云平台不仅为工业发展提供处理平台,同时为工业企业提供相应的优化服务。[3]在工业云平台上,不仅能够将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制造等相关信息进行共享,同时工业云特有的云计算能力,使得工业云可以根据使用者所设定的需求,经过信息的对比、计算以及处理等方式得到满足。在该过程中,云计算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较低的成本,进而实现工业平台信息以及技术的低成本获取。由此不难看出,工业云平台的构建不仅为诸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企业获取相关信息以及技术的成本,推动了先进制造产业的协同创新。

2.2工业云平台体系的构建

从我国行业经济发展看,工业云平台在我国各个行业都有所涉及,因此,工业云平台的构建在我国具有较为扎实的发展基础。随着互联网理念以及技术在我国的不断生根发芽,互联网信息平台已经在我国的各行各业初露头角,已经行成较为稳定以及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平台已经不单单是某个行业特有的技术,相反地,我国社会已经逐渐呈现出互联网生态。这些都为工业云平台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工业经济发展的特性,本文提出我国的工业云平台体系。从总体看,工业云平台体系是以“数据—价值流—协同创新”为核心的运行机制。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实现云制造,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打造智能工业云平台,服务于工业领域总体转型升级。基于传统工业研发、制造以及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通过管理信息化以及智能工业云平台实现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合理共享,从而将新的生产以及信息技术,新的运作以及服务模式与传统的工业经济结合,进而刺激新业态以及新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3工业云平台服务新模式

工业云平台作为工业与互联网云技术结合的产物,不仅是信息交流更新的平台,更是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新手段。因此,工业云平台应基于工业经济提供云平台服务的新模式。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升级,云平台应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工业制造资源以及制造能力,工业云平台应实现资源以及能力的云化、服务化以及个性化。使用者不仅能在工业云平台了解制造资源信息,更能随时随地地按需获取制造资源和服务,实现工业云平台资源的按需提供以及按需使用,促使制造资源由远程化使用转变为所见即所得的制造资源应用方式,提供跨企业资源能力优化配置、云端产品数据管理和生产执行管理的云制造业务模式。工业制造云平台除了作为信息提供以及处理商,更应该实现制造资源与制造需求的转换对接。传统的信息平台以单纯实现信息提供为主,但是制造云平台应侧重智能化,促进和优化资源能力的聚合,不仅能获取制造资源信息,最重要的在于能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实体注入制造运转过程中。工业云平台的引入与运行,可以促进制造业发挥优势,进一步提升产能,促进全球经济以及产能的不断开发。

4工业云平台发展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工业云平台的构建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而符合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特点的工业云服务模式是实现工业经济快速转型的重要保障。此外,若要确保工业云平台稳健地运行以及长远地发展仍需多方面的努力。

4.1宏观层面

工业云平台的构建并不是单纯某个企业就能实现的,因此,政府应该在工业云的构建与发展层面发挥重要主导作用。将工业经济的发展与云平台的构建高度融合,实现工业云平台的全局设计、统筹规划。进一步将工业产业经济链与工业云平台结合实现无缝衔接,以期为工业发展提供更加柔性以及智能化的服务。政府除了要做好全局规划,担任主要负责人,更要积极构建媒介,吸引工业企业使用以及完善工业云平台。

4.2微观层面

作为工业云平台最主要的使用者,工业企业也要担任起构建与完善工业云平台的任务,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工业企业运营,提升信息化的应用意识与能力。此外,作为云平台的使用者应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完善,促进云平台的发展。最后,作为工业企业更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审视云平台的构建与发展,云平台不仅是为工业企业提供简单的信息处理技术,更应该为工业企业提供优化技术与方法,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总之,工业云平台的构建为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途径。在工业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的不断完善中,必定会有更多的应用与服务融汇于此平台中,促使更多的用户运用这个平台实现共享智能型工业时代。

参考文献:

[1]李璞.加快工业智能云平台建设与应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6(5):84-88.

[2]肖琳琳,卿苏德.国外工业云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电信网技术,2017(2):69-73.

第4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管理

1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即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实施合乎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涵盖农业生产的总过程,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渗透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之中。目前,就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看,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显然不同,农业经济有其自身的特有规律。如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组织形式、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农业经济的高质高效发展,其中,关键要素是农业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增加,前者关系到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后者关系到农业生产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人与人的素质。优化管理实质上等同于两个问题:其一,认识影响因素,厘清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二,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主要手段,合理整合并优化各相关要素,构建农业经济良性运行模式。

2优化管理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重大意义

2.1技术:传统向现代转进的主要动力

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人力密集型和生产重复、分散、小规模的作业方式,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牛耕与人力一直是农业主要的生产方式。事实上,这一传统农业经济结构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形成,历史更迭中,囿于社会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工具,一直未有技术上的革命性发展,而只在工艺上有所改变(宋代以后)。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经济发展为躯干的模式下,传统农业经济在资本积累、商品市场、原料供应、劳动力供应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包袱”和“阻碍”。相比而言,传统农业技术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早已达到了价值满负荷的状态。即在传统农业技术条件下,各生产要素价值的利用已经达到了峰值,达到了一种“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该“状态下”,农业经济运行处于“有效率但贫穷”尴尬境地,农业经济很难再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也难以凭借自身演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2制度: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978年以来,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节奏加快,农业立法体系逐步建立,立法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制度成为讨论农业经济发展时的高频词汇。在超前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学者指出:其一,立法结构问题。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缺少更加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为规制和引导。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乡镇企业,其在发展运行中缺少完善的制度指引。其二,体系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多部门,按照职责管理权限划分,都有一定的立法权限,易产生部门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冲突下的推诿扯皮现象。其三,微观经济视角下,制度供给不充足。除农业基本法、地方性立法和基本农业经济调控政策外,关于农技推广应用、农业风险防范、农民培训等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3技术+制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力抓手

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看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力量,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优化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各生产要素无法处于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在技术层面,现代农技研发与应用是传统农业经济进步的起点,而传统农业仅仅具有“工艺改良”的能力,故必须借助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力量来解决技术革新问题。资本要素、人才要素、制度要素、人口要素等,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将其导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机体之中,而这一外力便是管理:大到宏观经济调控、产业发展战略、农场社会经济结构,小到乡镇企业经营运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培训等。简言之,现代经济要素的流入,以及各要素与农业经济有机体的结合作用,需借助科学的管理进行。在制度层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保持长期不变、实质不变。但要结合新的农业经济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基本制度框架内,针对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应用、社会化大生产等,立体多元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农村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经济活力。概言之,现代农业制度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蓝本,而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既是管理本身,又是管理实施操作的核心依据。

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四个要素

3.1资本要素

从投资主体看,农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集体经济 组织和农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其投资比例呈震荡回落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为5%,此后3%~5%区间微调。从投资效率上看,相对其他投资领域,农业投资的成本效益计算对投资人吸引力有限,集体与农户因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积累有限,自行投资比例较低。从农户财富积累角度看,石油、粮食、金融危机三向施压,加之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等原因,“国内定价”让位“国际定价”,导致低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等)与农产品价格“逆差”长期存在,农户积累有限。总而言之,农业资本相对短缺。

3.2人才要素

即便现今,走出山沟沟仍是农民一家的夙愿,人才向城市聚集,高端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强烈影响下,农业成为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应用的盲点,作为生产者,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率依然较高。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亦对农业经济结构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农民知识水平本身不高,另一方面农民在个人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选择离开农业。据米凯•吉萨研究发现,“农业地区教育水平上升10%,离开农业的移民增加6%~7%,净效应是提高农业工资的5%。”事实上,通过对发达国家畜牧养殖等产业先进经营模式考察可知,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对于育种、选种、养殖等所有环节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3.3人口要素

人口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人口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关系。通常情况下,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中,人口与经济会达到一定的平衡,适度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代际接续的生命伦理依然作为经济之外的重要因素,持续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不完全理性”的影响:农户家庭添丁进口往往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在家庭有限资源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家庭未来希望的开端。一方面,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表明“传统的道德向计算、方便和长远目标转移,最终是较高经济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相对有限的资源投向教育,这也对生活水平和农户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3.4法治要素

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需在法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运行。目前,制度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维权意识不足、法治观念淡薄仍是农村治理的难点。导致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参与能力不足、自主经营不力、生产经营整体水平不高。诚然,经济发展是法治发展的物质保障,但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角度看,两者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受传统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熟人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宗法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薄弱和落后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后天发展的障碍。”如马克斯•韦伯所言,市场经济是计算经济,而法治就是其“计算”特性的最集中表达(如民商法)。计算不足,必然会影响甚至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要点

4.1政府与市场

鉴于农业经济上述特殊情况,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这并非将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割裂,而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初期的必要选择。理由在于:其一,受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影响较重;其二,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进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三,三大产业中,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大的经济环境下,讨论的是政府经济管理权的理性收缩问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应先着重讨论政府职能发挥的问题,有效政府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初期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高效率资源配置优势,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加速技术研发革新,构建金融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4.2技术与制度

强化新型农技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生产经营模式,深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价值,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分散、粗放、小规模的劣势,转向集中、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制度建设方面,应着眼于对乡规民约的改造,固化、传承、保留传统乡规民约中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等价值,并入现代农村治理结构,有效吸收到农业经济制度制定之中,有效衔接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将现代农业制度建设与传统乡土中国的深层次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建立有效的和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

4.3人才与服务

强化农民素质培养,综合地区差异、产业特色、专业要求,强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落实村、乡、县常态化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机制,提升农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严守土地红线、保护农业发展资源;建立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优化金融服务,拓展正规金融信贷覆盖范围;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构建“互联网+”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对称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5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应坚持一个目标、把握两个着力点、兼顾四方面要素,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手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33-34.

[2]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1).

第5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管理

1引言

农业经济管理,即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实施合乎农业经济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涵盖农业生产的总过程,并将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渗透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之中。目前,就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来看,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显然不同,农业经济有其自身的特有规律。如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经济组织形式、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农业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农业经济的高质高效发展,其中,关键要素是农业产品和劳务的质、量增加,前者关系到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后者关系到农业生产中的核心要素之一———人与人的素质。优化管理实质上等同于两个问题:其一,认识影响因素,厘清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二,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主要手段,合理整合并优化各相关要素,构建农业经济良性运行模式。

2优化管理对于农业经济发展重大意义

2.1技术:传统向现代转进的主要动力

在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典型特征是人力密集型和生产重复、分散、小规模的作业方式,近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牛耕与人力一直是农业主要的生产方式。事实上,这一传统农业经济结构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形成,历史更迭中,囿于社会总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农业经济变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工具,一直未有技术上的革命性发展,而只在工艺上有所改变(宋代以后)。现代化进程中,以工业经济发展为躯干的模式下,传统农业经济在资本积累、商品市场、原料供应、劳动力供应等方面,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包袱”和“阻碍”。相比而言,传统农业技术在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早已达到了价值满负荷的状态。即在传统农业技术条件下,各生产要素价值的利用已经达到了峰值,达到了一种“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该“状态下”,农业经济运行处于“有效率但贫穷”尴尬境地,农业经济很难再培育出新的增长点,也难以凭借自身演进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2.2制度: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1978年以来,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节奏加快,农业立法体系逐步建立,立法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制度成为讨论农业经济发展时的高频词汇。在超前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农业经济相关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学者指出:其一,立法结构问题。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缺少更加完善的配套制度作为规制和引导。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乡镇企业,其在发展运行中缺少完善的制度指引。其二,体系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多部门,按照职责管理权限划分,都有一定的立法权限,易产生部门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冲突下的推诿扯皮现象。其三,微观经济视角下,制度供给不充足。除农业基本法、地方性立法和基本农业经济调控政策外,关于农技推广应用、农业风险防范、农民培训等相关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3技术+制度: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力抓手

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经济结构中看到,依靠农业自身发展力量,各生产要素的整合和优化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各生产要素无法处于高水平的运行状态。在技术层面,现代农技研发与应用是传统农业经济进步的起点,而传统农业仅仅具有“工艺改良”的能力,故必须借助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力量来解决技术革新问题。资本要素、人才要素、制度要素、人口要素等,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将其导向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机体之中,而这一外力便是管理:大到宏观经济调控、产业发展战略、农场社会经济结构,小到乡镇企业经营运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培训等。简言之,现代经济要素的流入,以及各要素与农业经济有机体的结合作用,需借助科学的管理进行。在制度层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保持长期不变、实质不变。但要结合新的农业经济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基本制度框架内,针对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应用、社会化大生产等,立体多元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农村经营方式,提升农业经济活力。概言之,现代农业制度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的蓝本,而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讲,既是管理本身,又是管理实施操作的核心依据。

3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四个要素

3.1资本要素

从投资主体看,农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为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其投资比例呈震荡回落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为5%,此后3%~5%区间微调。从投资效率上看,相对其他投资领域,农业投资的成本效益计算对投资人吸引力有限,集体与农户因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积累有限,自行投资比例较低。从农户财富积累角度看,石油、粮食、金融危机三向施压,加之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等原因,“国内定价”让位“国际定价”,导致低生产资料(如种子、农药、化肥等)与农产品价格“逆差”长期存在,农户积累有限。总而言之,农业资本相对短缺。

3.2人才要素

即便现今,走出山沟沟仍是农民一家的夙愿,人才向城市聚集,高端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观念的强烈影响下,农业成为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应用的盲点,作为生产者,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村文盲、半文盲率依然较高。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亦对农业经济结构产生着实质性的影响。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农民知识水平本身不高,另一方面农民在个人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选择离开农业。据米凯•吉萨研究发现,“农业地区教育水平上升10%,离开农业的移民增加6%~7%,净效应是提高农业工资的5%。”事实上,通过对发达国家畜牧养殖等产业先进经营模式考察可知,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管理能力对于育种、选种、养殖等所有环节都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3.3人口要素

人口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发展与人口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关系。通常情况下,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中,人口与经济会达到一定的平衡,适度人口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受传统观念影响,代际接续的生命伦理依然作为经济之外的重要因素,持续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不完全理性”的影响:农户家庭添丁进口往往不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在家庭有限资源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于相当一部分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是家庭未来希望的开端。一方面,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表明“传统的道德向计算、方便和长远目标转移,最终是较高经济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相对有限的资源投向教育,这也对生活水平和农户经济增长带来了影响。

3.4法治要素

农业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故需在法治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较好的运行。目前,制度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阻碍,维权意识不足、法治观念淡薄仍是农村治理的难点。导致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主要表现为:参与能力不足、自主经营不力、生产经营整体水平不高。诚然,经济发展是法治发展的物质保障,但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关系角度看,两者是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受传统农业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熟人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宗法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薄弱和落后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法治进程处于先天需求的不足和后天发展的障碍。”如马克斯•韦伯所言,市场经济是计算经济,而法治就是其“计算”特性的最集中表达(如民商法)。计算不足,必然会影响甚至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

4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要点

4.1政府与市场

鉴于农业经济上述特殊情况,笔者认为在一定时期内,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这并非将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割裂,而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初期的必要选择。理由在于:其一,受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影响较重;其二,农业经济由传统向现代转进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其三,三大产业中,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处于劣势地位。大的经济环境下,讨论的是政府经济管理权的理性收缩问题,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应先着重讨论政府职能发挥的问题,有效政府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初期政策扶持、资金保障、技术支持等高效率资源配置优势,强化资本市场培育,加速技术研发革新,构建金融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

4.2技术与制度

强化新型农技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带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科学合理的产学研生产经营模式,深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价值,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分散、粗放、小规模的劣势,转向集中、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制度建设方面,应着眼于对乡规民约的改造,固化、传承、保留传统乡规民约中的文化资源、道德资源等价值,并入现代农村治理结构,有效吸收到农业经济制度制定之中,有效衔接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将现代农业制度建设与传统乡土中国的深层次文化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建立有效的和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治理体系。

4.3人才与服务

强化农民素质培养,综合地区差异、产业特色、专业要求,强化相关知识技能培训。落实村、乡、县常态化法制教育宣传工作机制,提升农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加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严守土地红线、保护农业发展资源;建立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护体系,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优化金融服务,拓展正规金融信贷覆盖范围;大力培育中介组织,构建“互联网+”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信息对称度,促进农产品流通。

5结论

综上所述,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应坚持一个目标、把握两个着力点、兼顾四方面要素,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制度三种手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秀娟.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33-34.

[2]孔彦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策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