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工业经济管理全文(5篇)

工业经济管理

第1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我国属于农业生产大国,在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应该在新发展背景之下,进一步将开展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和规划,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针对经济发展中具体的经济建设目标,将农业经济发展中对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占比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强化新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建设规范化管理目标,提升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的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方面的具体规定,将农村经济建设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仔细的研究,通过经济管理进一步的解决发展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1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处在劳动力输出阶段,知识分子绝大部分流入城市和机关事业或企业单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农民知识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劳作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农耕时代形成的固有思维阻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目前,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等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大部分农民的认知性、积极性和响应管理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加之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率不高,这样就会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农民不能够积极有效地配合政府的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进而导致许多好的政策在执行中出现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2)新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下的经济管理体制没有有效的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之下,在经济管理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受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在管理发展中应该针对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目标,对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规划作出进一步的安排。在发展中应该在经济发展管理的制度安排中,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方面的管理需求进行制度方面的发展和融合,使得农业经济在开展中能够有效地和农业整体的社会发展结构进行适应,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发展中应该对于体制滞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的引起重视,从整体问题认识上,充分的分析出农业经济在发展中缺乏活力的真正原因,对农业经济发展中影响可持续化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3)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没有及时建立。面上来看,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农业生产总规模大,涉及面广,农业发展主线不够清晰;线上来看,农村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现象一直没有多大变化,地区发展差异化较大;点上来看,小规模、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模式居多,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政府引导、指导力度不大。针对以上问题,农村经济发展优化转型亟须建立一支多层次、立体式、业务精通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首先从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未来农业发展方向要有明晰的路径。其次要有农业经济专家把脉地区农业发展方向,通过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实现一区域一特色,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最后要明确政府农业专职人员,负责把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引导和带领农民解放思想,加快农业增产、增收、增效。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强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一是明确政府主体责任。政府在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部门要转变思想,变经济的补贴为知识的灌输,知识改变的是理念,经济手段对农民来讲有时反而会养成一种惰性———不想改变的习惯。二是强化市场引导作用。市场具有无形的宣传力量,同时也最有发言权。国家主导方向,农业从业人员加强指导,市场负责开拓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加大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普及力度。从实际看,一个地区农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个地区农业水平的高低。政府普及知识不能只盯着农民,而把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普及好、培训好,才能把现代农业管理理念推广开来。四是做好农民的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工作。农民处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末梢,是直接参与者,也是改革的受益者。只有把农民的思想做通了,知识普及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2)转变农业经济开展中的管理模式。在实际践行中,应充分重视经济管理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有效结合,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新农村经济建设开展的各个环节中的具体经济管理与农业经济建设规划的融合,在管理中应该充分地将农业经济发展有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业经济管理开展重要的控制标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将经济管理方面的注意力向食品安全和农业经济绿色化发展水平方向进行转换。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中,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不能够单一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高效化和高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在管理中应该充分的认识控制农业经济增长效益方面产生的作用,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控制商家经营发展的规范性,提高市场经营中农产品控制中的具体交易的公平性,同时在管理中应该从整体的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方面进行有效的规范化目标制定,通过转变新农村经济发展之下的农业生产开展模式,进一步地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济所占的经济增长占比进行提高,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水平。(3)完善农村经济建设管理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水平,就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农业经济的发展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完善的发展,在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应该充分的重视经济活动开展中经济管理体制的健全发展和完善,同时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通过制度体制方面的优化和发展,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起来,进一步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高速化增长目标。(4)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和储备力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开展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控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上,应该明确经济管理人员自身在管理工作中具体的工作职责,同时在管理中应该对管理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有效的限定。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中重视管理工作开展效率和质量,应该明确管理中的利用管理方式实施中各项管理工作措施应用开展的水平,在新农村建设阶段开展中,经济建设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措施有效的采用,发展农业经济农村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有关方面的领导,在开展农村工作建设中应该对农业经济管理产生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同时在管理中应该通过定期举办农业经济发展交流的大会进一步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对于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应该规范管理实施人员的管理资质,管理工作中人员应该通过正规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管理培训,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逐步了解到农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建设产生的作用。

3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开展的背景之下,农村经济建设想要快速化的发展,在管理中就应该重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对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强化监督,并且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该在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上进行严格的培训,同时在管理中应该积极地向农业种植者宣传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作用,使得农业经济管理开展能够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22):199.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6-17.

第2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1.引言

管理是企业领导层或者是个人为了能够达成前期设定的目标,而经过前期筹划设计、组织开展、做出导向、多方协调、管控等落实工作职能的一项系统性活动。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工作,是为了可以在为本企业节省大批量成本费用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资金收益,从而让企业可以获得优质的社会效益。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身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层人员,管理企业内部全部工作人员和实际生产情况;另一方面是作为被管理的人员,受管于其他管理部门。这两方面内容互相推进,协同进步。

2.工业企业内部管理综述

2.1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定义

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指的是企业里面的管理层领导和全部工作人员,为了能够全面运用各类资源,确保企业内部平时生产和经营的全部活动内容可以拥有一致的目标,协作高效完成企业内部的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以提升本企业的资金收益为目的的一项系统性活动。

2.2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涵盖的内容

针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其实就是工业企业平时生产和经营的活动。而这些活动涵盖了物料供应、实际生产、产品销售、工作人员、生产设施、生产技术、各项支出和收入费用等若干方面,详细来说如下:

2.2.1物料供应管理物料供应指的是由于维系生产活动的原材料,这也是工业企业内部开展生产活动的首个环节,要想确保生产活动的照常开展,就需要工业企业提前做好原材料的选购方案、选购性价比高的原材料、原材料进厂前做好品质检测、做好原材料的储存管理工作,如此才能够从本质上为企业管控成本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的资金收益。

2.2.2实际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指的是对企业内部所经营的所有生产活动做出系统性的管理。开展生产活动,是维系企业照常经营运转的根本。唯有企业内部将生产管理工作做全面,才能够科学化的管控和落实企业内部的各项生产活动,从而合理运用各类资源,管控总体生产成本,以此来提升工业企业内部的生产速率和生产品质。如此才能够让生产产品在保证品质、保证数量的同时,在限定的时间之前达到生产目标,增加工业企业的资金收益和社会效益。

2.2.3产品销售管理工业企业内部开展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所生产出的产品运用某种途径销售出去,以此来增加企业的资金收益,从而维系企业的照常经营。因此,工业企业内部开展生产活动的核心环节就是销售,而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构成内容也是销售管理。

2.2.4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人员所维系生产的首个条件,不论哪一个工业生产活动开展中,劳动力都是最为根本的生产力。要想维系工程生产活动的有序推进,就需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前提条件:生产对象、生产技术、能够娴熟运用生产技术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在实际开展生产活动的时候,企业内部的生产工人都会借助于生产技术,让生产对象产生物化改变,最终生产出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因此,为了可以提升工业企业的资金收益,就需要增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生产管理,提升生产速率和效果,以此来达成企业预设的生产效益。

2.2.5生产设施管理针对于工业类型的企业来说,机械设施是主要开展生产活动中,最为主要的生产设施。换言之,工业企业内部的机械设施实际运转情况会直接决定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速率和品质。所以,工业企业要合理运用机械设施,并且要求机械设施操控人员,在运用机械设施之前和之后,都要对机械设施做好维修和养护工作,以此来降低机械设施产生故障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提升设施运用效率,为工业企业节省总体成本投放量,提升工业企业的资金收益。

2.3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特点

2.3.1系统性在最近这些年,伴随国内科技水准的显著升高,使得国内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也从生产型转向了经营型。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要想合理管控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协调性,同时还要将与外部环境的繁琐关系调配好,就一定要学懂和运用多类学科内容,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类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3.2秩序性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架构,是通过多种要素内容构成的,如果这些要素产生了改变,那么这个管理体系架构也一定会有所改变,可以拥有新的特点、新的功能,如此一来,就能够在应对新环境的时候,给出新的应对办法,这样就创建出了新的体系架构,来维系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仍旧可以拥有很强的秩序性。从普遍情况来看,工业企业内部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是无法脱离管理体系架构的、无法脱离各类生产和经营活动而独自存在的,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能够确保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而出现的。

3.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内部革新管理模式的办法

伴随国内科技水准的升高,在工业企业内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要想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速率和效果,就应当要加以运用各类新型高端的信息技术,以此来提升工业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从而为企业节省大批量的成本,提升工业企业的生产速率和生产品质,对于企业的进步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要想维系生存和进步,那么工业企业就要对行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做出精准的判定,突显企业的竞争实力。在信息技术进步如此快速的社会环境下,工业企业要借助于新型高端的技术以及成熟的管理思想。因此,在应对新的经济环境下,国内的工业企业要革新内部管理模式,在落实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当要做从以下内容着手:

3.1转变工业企业管理层的老旧管理思想

工业企业要想在新经济环境下,在行业市场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就要认识到储备人材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施行民主化管理模式,将科学技术视为确保生产速率和生产品质的首个前提,将信息技术运用在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汇总内部的各类数据信息,参照得出的信息结果来思索优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办法,唯有如此才可以提升本企业的总体资金收益,推进本企业向前进步。除此之外,工业企业中的领导层人员要改变老旧的管理思想,认识唯有提升本企业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在行业市场中占据主要的位置。在工业企业革新管理思想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有关的经济战略方面的内容,以此来提升个人的专业实力,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做出各项决策做好铺垫。

3.2创建出完整的企业内部监管体系

企业要想进步,企业内部领导层人员就务必要参照本企业的现实情况,以提升企业资金收益为目标,融合理论常识与实践活动,合理分派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从而确保企业内部各类工作职位都能够达成最优化配置,以此来确保各类工作的速率和效果,唯有如此才能够随时处理行业市场的变化情况,让企业内部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能够将其个人的功用突显出来,这样才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架构,确保企业内部开展的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序开展,为企业获取优质的社会效益,提升企业的总体资金收益。

3.3革新工业企业内部的管理方法

工业企业内部领导层人员在革新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将老旧管理模式中的优点筛选出来,想办法改进其中欠缺的地方,以此作为前提,加以参照新型高端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来革新管理模式,结合固有储备的管理经验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创建出企业今后规划方向相吻合的管理模式,如此才可以突显企业内部管理的速率和效果。

3.4提升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养

伴随新经济环境的到来,工业企业要想提升本企业的自身实力,以突显本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的地位,就需要储备更多的专业型管理人材,以此来推进企业的进步。为了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企业内部在选聘管理层人员的时候,设定考评体系,来测评应聘人员的个人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如此才可以从本质上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水准。除此之外,工业企业还应当要设定一个周期来为企业内部固有的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有关的培训,可以工作选聘专家的方式,让企业内部的全部管理人员,储备更多管理方面的专业常识以及专业技能,从而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以此来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进步,提升企业的革新速度。

3.5工业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

在以前,工业企业内部开展各类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很多的工作量才可以完成管理工作内容,并且得到的管理工作有关的数据信息滞后性也比较强,致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效果非常不好。然而,在新经济环境下,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加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之中,如此一来,就可以随时监测企业内部全部管理工作的情况,同时可以将企业内部实际生产情况、物料搬移和运用情况、资金运用情况、业务往来情况等实行随时监测,并且能够将所监测的结果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出来,然后借助于各类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信息做出汇总和处理,从中筛选出拥有实用价值的数据信息,然后有针对性运用网络将有关的数据信息发送到各个部门之中,如此一来就能够对企业内部所有工作有关的数据信息实行动态形式的管控,继而提升各项决策的高效性,让工业企业可以恰当分派各类资源。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工业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创建出与本企业现实情况相吻合的网络信息管控体系,以此来达成各个部门可以互通共享各类数据信息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工业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速率和效果,为企业节省大批量的成本费用,以确保各类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着眼于当前普遍情况来看,大多数工业企业中仍旧在选用老旧的管理模式,致使企业在落实管理工作的时候经常会突遇各类问题,而妨碍到管理工作的速率和效果,很难顺应社会的实际需要,从而无法在行业市场中占据主要的位置。所以,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企业唯有革新本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养,才能够提升本企业的生产速率和生产效果,从而提升本企业的总体资金收益,让企业获取更为优质的社会效益,推进企业的进步。

注释:

[1]李波,杨先明,杨孟禹.土地购置行为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经济管理,2020,42(05):37-53.

[2]王琳.县域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方式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4):99-100+118.

[3]沈安军.浅析工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应对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20(12):126-127.

[4]张博.试论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活动中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2):246.

[5]周京奎,王文波.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0,41(03):14-23.

[6]崔可明.现阶段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思考[J].数字通信世界,2019(10):229.

第3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1.1复杂的地质情况

地质情况不清晰,容易造成突发性的施工事故。特别是在河道和城市主干道附近,以及管线不清且密集的老城区施工时,塌方或挖断重要管线都会造成意外的开支和新的签证。

1.2频繁的设计变更

出于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的考虑,从而仓促设计,致使设计不完整;或希望节约成本,或追求业绩,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都会导致设计的频繁变更而引发签证。

1.3零星工程的随意性

由于本身制度管理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或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缺乏成本意识,随意性大,致使零星工程的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1.4恶意性签证

有些施工单位,利用开发商管理漏洞或人际关系,甚至拉拢监理人员,恶意串通,高估冒算。特别是利用隐蔽工程求证困难的特点,弄虚作假。

1.5过失性签证

由于开发商委托的签证人专业素质不高,合同不熟悉、定额不了解、责任心不强,不经过认真核实就随意签证,或把不应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

1.6签证过程中的失误

签证手续不完善;办理过程拖沓,延误签证时效;确认意见含糊不清:这些都可能造成事件的无法追溯,尤其是隐蔽工程。它们会为今后的索赔与反索赔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二、完善和加强签证管理

2.1寻求好的合作伙伴,加强员工素质培养

2.1.1首先选择技术力量强符合资质的设计单位

开发商要充分考虑好建设思路和诉求目标,一旦确定,尽量不要有大的变化。要留有充足的时间给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加强图纸审查,确保设计深度要能达到编制完善的预算标底,尽可能地保证现场施工及材料购买的合理性、可行性。

2.1.2选择有国家认定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

按国家规范要求布孔钻探。合同中约定勘探成果的可靠性,以及相应的奖惩和付款条件。

2.1.3选择正规的的监理合作单位选择有资质,信誉好、技术力量强的监理单位合作。要求监理单位选派的工程师要专业对口,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并做到坚持原则和廉洁自律。

2.1.4开发商自身员工的招聘和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学习、监督、激励甚至股份奖励等机制培养员工的职业修养,提高员工素质。

2.2熟悉合同和设计,了解地质状况,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2.2.1熟悉合同,了解具体条款,掌握国家规范规定的定额等情况。特别是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承包项目的内容细节和范围。了解合同中关于签证的约定。在工程签证管理中,确保不把国家规范规定的和合同中约定的项目纳入签证。

2.2.2掌握工程设计、工艺和造价的关系,消化设计资料,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尽可能地解决实际问题,杜绝不合理签证的隐患。

2.2.3了解地质状况在主干道、河道边、管线不清地区施工,或发现有流沙等特殊地质环境时,要慎重处理,做好施工方案,并制订可行性的事故处理预案。3.3待签证项目的立项和确认待签证的重大项目,必须进行设计变更或开发商立项等的确认程序,以便落实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般签证要按程序申报,根据开发商管理权限批准实施。坚持“申报—批准—实施”的原则。

2.4通过制度严控零星工程的,提高批准等级

2.4.1认真编制施工管理方案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一些交叉施工的进出场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零星工程。

2.4.2做好城建施工等管理部门的工作确保按国家规定和施工地政府的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管理。尤其要服从住建委(局)和水、电、道路及城管等部门的管理。

2.5预见性管理,坚持现场签证的各种原则

2.5.1签证授权要适度明确有关岗位和职能,划分管理权限。签证步骤要清楚明了。一般开发商按照可能的签证价格额度来确认权限等级。

2.5.2签证内容要全面以书面形式,表明签证的所有要点。文字表述要清晰完整,所配简图要标注明确。签证通知单要使用统一标准的规定格式。

2.5.3签证计量要准确可以套定额的,签证一定要尽可能的详细,工程量计算一定要准确。每一个签证要单独编制预算,不能人为合并或分割。工程部门不能以金额的形式签署签证。

2.5.4签证要现场查看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开发商要尽可能地安排人员现场跟踪查看。要确认完工且验收合格后才予签证。隐蔽工程,必须在隐蔽前签字确认。

2.5.5签证要实事求是所有签证要求实事求是,内容严格把关。如有弄虚作假,签证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2.5.6签证要对等公平签证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行为。他们是对等的法律主体,需要互相公平对待。开发商应尊重施工方,但不能放任不管。

2.5.7签证要及时处理开发商要督促施工人和监理尽快申报签证,申报日期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弄虚作假,权限人也要随时进行审批。尽量避免长时间拖延带来的不必要矛盾。严格讲应每月一清,一般签证手续不能跨月。

2.5.8签证要避免重复签证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熟悉合同、预算和定额等,能够把已约定在合同范围内结算的签证单鉴别出来,不予签证,避免重复计量费用而造成损失。

2.5.9签证要有可追溯性签证的办理要符合程序,原始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并归档加以妥善保管,这是发生索赔纠纷时的合法依据。最终工程结算时,开发商也要凭原始资料审计。

2.6签证后的管理及备案签证完成后,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络,备案、送达签证单据,管理好原始签证资料,待归档时机一并送审。

三、结论

第4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绩效;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1引言

公共事业涉及一个国家在生产生活中的多个方面,良好的公共事业管理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绩效主要指的是对资源、经济分配及利用效率评价,立足于经济绩效角度,可以对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

2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绩效分析

2.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始终为集体管理模式,农村社会的公共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又缺少表现公共产品诉求的空间与渠道,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水平较为低下。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缺少应有的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支撑,对于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经济的增速极为缓慢。有数据显示,1962—1978年我国的农业产品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5%,人均农业产品生产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6%;粮食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4.4%,人均粮食生产总量年均增长率为2.2%。1957—1978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率为2.5%,平均农业劳动力粮食生产量增幅为6.1%,平均每年递增率为0.9%。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壁纸从1∶8.3增长到1∶17.5,可见农业经济增长的缓慢。

2.2改革开放到农村税费改革

(2000年)前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始进行税费改革的试点。税费改革前后,我国农业经济绩效的变动较为显著,因此可以将2000年作为重要时间点进行前后阶段的划分。改革开放到农村初步税费改革这一时期,由于改革开放效果逐步体现,其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下的经济绩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呈现出快速→减缓→加快→下降的形式。相关数据显示,1978—1984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52.5%,年增速为7.5%,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1985—1987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8.2%,年增速为2.7%,农村经济增长速度大大下降;1989—1995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为33%,年增速为4.7%,这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长缓慢而平稳地上升,相较于上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依旧无法与第一阶段的农业经济增长速度相比;1996—2002年,农业产品生产的增长速度为24.8%,年增长率为3.5%,农业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2.3税费改革至今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下的经济绩效

税费改革至今,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取消农业税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促使农村公共是因为管理制度调整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中,也存在农村组织机构冗员众多、义务教育水平落后、农村财政债务负担大等问题需要解决,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更加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经济增长绩效也愈加可观。这一阶段,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2002年发行6600亿元左右的长期建设国债,但主要投入到工业产业的发展当中,农村投入的比重仅仅占据经济建设投资的28.7%。2003年推动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带来了农业经济增长的拐点,2003年到2005年间,农村经济增长由原本的2.5%上升到5.6%,随后直到2009年,连续六年,我国的农村粮食生产都呈现不断提高的态势。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10616亿斤,相较于1998年的10246亿斤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17年我国的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12358.2亿斤,相较于2016年,增长了0.3%。尽管粮食生产增速放缓,但总量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相关机构统计,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增长率为8.0%左右,到2017年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长8.5%。

3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变迁带来的启示

3.1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应当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在农村公共事业的管理制度发展方面,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如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不适应,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发展进程。公共事业的管理需要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作为支撑,将效率作为发展基础。公共事业的管理一旦离开效率,将无法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性质,是一项无法持续发展的公共事业。例如,在社会发展初期的阶段,当时的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相对公平状态就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相协调,导致那个时期的公共事业管理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公平状态。因此,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需要与生产力水平进行适应,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统一化。

3.2“公共服务平台”低效搭建是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针对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来说,搭建一个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可以在根本上影响农村的经济绩效。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过程中,应该时刻考虑平台的科学性、先导性以及前瞻性,一个具有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对农村的经济效益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精神动力支持和智力方面的支持,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实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公平环境。相对应地,一个低效率平台的搭建则不能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中各方资源保持公平有序的竞争。近年来,我国对于公共平台的搭建的效率和层次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从最初期的“解决公共产品的规模制约”到后期的“解决公共产品的结构制约”中就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来,公共服务平台的效率逐渐提升,将直接影响着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进而表现出越来越好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

3.3应当设立能够满足农村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公共保障财务制度

就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而言,如果没有一份健全的政府财政性支出相关保障机制,就有可能让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低下。对此,在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明确公共产品供给可以对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给予保障这一主要目标,让农村公共事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所需经费得到充分满足。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予以构建,让农业农村现代化得到加快,农村公共事业是农村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精神的指导下构建公共保障财务制度,在公共事业方面做到城乡融合,努力做到“城乡等值”。除此之外,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融资渠道进行积极拓宽,引导相关企业投资农村公共事业,可以制定减免企业税收、给予企业信贷优惠等福利政策,以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体系做到进一步完善。

3.4设立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在过去,我国很多地方政府的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均有着投入型特征,投入效率、产出效率均相对较低,而投入决定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得到的绩效。在此条件下,如果想要得到较高的产出,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投入。在不同区域内,绩效差距之所以会出现,其主要原因是投入存在差距,对此,相关地方政府要构建起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并制定相关细则,利用制度的引导力和约束力促进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4结论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在不同时期的经济绩效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相关启示,在未来发展中,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发展应当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搭建高效“公共服务平台”、设立能够满足农村公共事业所需要的公共保障财务制度和绩效导向型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寻舸.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2010(6):114-119.

[2]班玛多杰.浅析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67.

第5篇:工业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工程;经济管理

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从整体上来看,存在于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自身经济实力的竞争,所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追求经济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因素阻碍着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现阶段要积极寻找合理的措施,落实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

1企业工程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很多企业在开展工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未事先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导致工程建设的成本增加,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二,相较于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很多领导更加重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时常忽视了经济管理工作,导致工作过程中的成本增加。第三,很多经济管理人员仍旧保持原有的经济管理思想,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给工作的顺利落实带来了不利影响。第四,为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率,很多企业在建设初期就进行招标工作,致使图纸和项目清单不符的现象发生,导致工程量的增加,也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第五,由于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材料的应用等环节出现问题,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衍生出了返工费等多项成本支出,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的进行和开展指明方向,但是,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很多企业的制度建设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工作进行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中的成本投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1]。

2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水平的路径

2.1加强工程成本管理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做好对投资成本的控制,而项目管理是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其核心任务就是使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得到充分保证,进而为整体的经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为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人员要制定详尽的资金使用方案,保证成本分配的科学性,实现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在落实该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发展水平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出大致的预算,并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按照制定的标准严格落实,确保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此外,在施工现场要做好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工作,比如,做好对技术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的支出,同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对技术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进而创造更大的价值。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不仅要保证其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还要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以防止其发生损坏,导致成本的增加。以某企业的工程为例,工程规模较大,总规模约50万m2,实际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降低成本,采用了全过程成本控制法,在设计阶段,利用限额设计,对工程中的材料、设备等进行限额设计,对达到合同约定的人员给予奖励;在招投标阶段,利用供应商评价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在施工阶段,全方位监督各个环节,防止出现无效成本;在结算阶段,收集结算资料,严格审核,并对造价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此为后续发展提供借鉴。

2.2提高人员重视程度

为保证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做好对员工的思想建设工作,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实施和开展打好基础。对此,要组织员工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加深其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此外,管理人员要和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方案,为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2.3提升全员综合素养为促进员工的更好发展,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以实现员工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参与的员工势必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对其进步形成阻碍。对此,管理人员要适时地给予其鼓励,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斗志,帮助其战胜挑战,在后续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要做好对企业内部的建设工作,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面,要保证外在的办公环境良好,为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空间,保证其身心的愉悦,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到充分保证。另一方面,要最好对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确保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使其能够高效的完成上级人员所安排的工作任务,并保证执行的效果。拓展训练的方式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而,仍存在众多的企业对其了解程度不足的问题,致使其在落实的过程中,未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主要是未做好对自身文化的建设,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由此可见,就当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拓展训练仍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推进企业取得更大的进步。

2.4做好投标能力建设

投标环节在企业工程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落实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对相关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建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发展实际,做好具体的工程选择工作。第二,要做好对工程建设成本的计算。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建设项目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并做好对实际的成本预算,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第三,要做好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对具体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好对施工流程和最终质量的监督。此外,要确保实际操作与施工图纸保持一致,一旦发现有问题存在,要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有效避免了意外现象出现导致的成本增加的问题[2]。

2.5落实监督管理工作

为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第一,要做好对合同的管理。该操作在整体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同当中涉及到众多与经济相关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审核,防止由于细微处的漏洞,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确保双方的平等性,保证其中的内容与双方协商谈判的内容相符。第二,要加强对企业的整体监管。该操作是通过提升对整体经济的监督力度,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在进行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规范,保证其能够真正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对此,要做好对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同时了解其工作经历和经验,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进而筛选出真正与企业发展相契合的人员。在正式工作以后,可以制定明确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实现对其潜能的充分挖掘,保证工作的执行效果。还要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对此,要事先做好对相关责任的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成本的消耗,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2.6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落实的基础,为保证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要以相关的法律规定为基础,并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其内容遵循相关的法律标准,并确保各项规定相互协调,避免有冲突的现象发生。第二,要作出明确的责任划分,并制定出明确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的充分落实。第三,要对建设的质量、成本等作出明确规定,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通过对管理体制的完善,能够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促进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效益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在当前的发展状态下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对工程项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而言,其最终目的就是提升利润,并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所以,企业要想在当前的形势下取得长远发展,做好工程经济的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刘玉娟.企业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知识经济,2020,(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