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临床观察论文精选(九篇)

临床观察论文

第1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关键词】止泻退热分散片药效

前言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本实验室研发的中药新药,主要药物是黄芩、黄连。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考察该新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一、器材

1.1药物止泻退热分散片由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新药实验室提供。复方地芬诺酯(焦作市博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0524),注射用活性碳(杭州木材厂),羧甲基纤维素(河南省偃师市福兴纤维素厂),啤酒酵母(**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

1.2动物SPF级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合格证号0016555;Wistar大鼠,体重(150±10)g,雌,动物合格证号0019732,由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实验环境为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动物实验室。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70%。动物购进后适应环境3d。

1.3仪器与材料烧杯,双脚规,直尺,滤纸,眼科剪,弯嘴镊,体温计,无菌操作台;HIRAYAMAHVE-50高温消毒柜;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省黄石市恒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IRRUSMODELCR-70恒温振荡器。

1.4方法

1.4.1止泻实验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禁食不禁水12h,随机分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组。各组灌蓖麻油0.1ml/10g,0.5h后给药[1],将动物置于垫有滤纸的烧杯下。观察并统计小鼠的便数、稀便数,按照周氏法[2]确定稀便级,表示稀便的程度。每只动物的稀便率(%)=稀便数/总便数×100%。腹泻指数(DI)=稀便率×稀便级。每1h换1次滤纸,连续观察4h。

级数1234污迹直径<1cm1~1.9cm2~3cm>3cm

干便与稀便的区分以滤纸上有无污迹为标准。级数直径的测量:圆形测直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测最长和近似圆的直径。二者取平均数。统计时先逐个统计每一堆稀便的级数,然后将该鼠所有稀便级数相加除以稀便数得到稀便的平均级数,简称稀便级。稀便次数以每一粒或每一堆(不能分清粒数者)为1次。

1.4.2肠功能实验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影响实验[3,4]: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给药后1h每鼠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5]。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对新斯的明造成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的影响实验[3,4,6]:昆明小鼠18~22g,雌雄各半。动物禁食不禁水12h,然后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复方地芬诺酯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予药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只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mg/kg,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15min后,每只动物灌胃4%活性碳羧甲基纤维素溶液0.2ml/只,20min后脱颈椎处死,开腹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至幽门,下端至回盲部的肠管,置于托盘上,轻轻将肠管拉直,测量总长度,将幽门至活性碳前沿的距离作为其在小肠内推进距离,按照活性碳推进率(%)=小肠推进距离/小肠总长度×100%,计算推进率。

1.4.3解热实验Wistar大鼠,体重150g,雌性。将体温温度计插入大鼠直肠,深度为2cm,记录为实验前直肠温度。在大鼠颈部以下的背部皮下注射啤酒酵母悬液10ml/kg,引起动物发热。按摩注射部位以使悬浮液在皮肤下扩散。室温保持在22~24℃,注射酵母后立即禁食。18h后记录直肠温度。30min后再次测量,体温达不到38℃的大鼠不能用于实验。合格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安乃近组、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组。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然后灌胃给药,给药后60,120,180,240min后再次测定并记录直肠温度。

二、结果

2.1止泻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重复测量数据两因素多水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给药后1~4h以内,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动物的腹泻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还可以看出所有动物的腹泻指数随着时间的推迟都呈现减少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动物在经过12h的禁食之后,排便量高峰期主要在造模后2h以内,随后排便的次数和数量都减少了。小鼠止泻实验(略)

2.2小肠推进功能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Onewayanovo方法统计,分析不同组间小鼠活性碳推进率的差异。结果见表2~3。实验结果表明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以及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率。新斯的明能够增强小鼠小肠的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造模成功。同时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与阳性药物复方地芬诺酯能够抑制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推进率,即具有减慢肠蠕动的作用。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略)对新斯的明致小鼠推进机能亢进的推进率影响(略)

2.3解热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按照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正常动物、模型动物、阳性对照动物及受试药物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见表4。大鼠解热实验(略):

可以看出给药后,发热大鼠体温出现下降,安乃近组在给药后1h动物体温就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P<0.01。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剂量组动物体温也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后2h,止泻退热分散片低剂量组动物体温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给药3,4h后,安乃近组与止泻退热分散片的3个剂量组的动物体温仍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以看出,止泻退热分散片高中低剂量都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三、讨论

止泻退热分散片是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的中药新药制剂。感染性腹泻从病因学角度可以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两种。临床表现主要以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细菌性感染还会引发高热等症状。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止泻退热分散片的止泻与解热作用,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关于该药物的抑菌作用研究结果另外发表。通过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止泻退热分散片能够减缓正常小鼠和新斯的明造成小肠推进功能亢进小鼠的小肠蠕动,降低蓖麻油所致腹泻小鼠的腹泻指数,能够降低啤酒酵母造成的发热大鼠的体温,具有较好的解热功效。本实验研究表明该药物药理作用确切,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31.

[2]周干南.小鼠腹泻模型的制备及腹泻指数的应用[J].中草药,1994,25(4):195.

[3]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32.

[4]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5.

[5]H.G.沃格尔,W.H.沃格尔.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56.

第2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治疗体会

低血压是血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5%~30%,尤其易见于老年人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者,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透析不充分,低血压还可诱发心律失常等、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探讨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能使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得到最适合的透析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自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经常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共为165次,其中于开始透析0.5~1.0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例次(3.64%),透析1~2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2例次(37.58%),透析2~3小时内发生低血压87例次(52.73%),透析3小时以后发生低血压10例次(6.06%),其中6例次停止透析下机,无1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的病例。

1.2低血压观察方法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并加以记录。

1.3低血压常伴随的症状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常会出现打哈欠、自觉头晕、眼花、轻微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性痉挛等,如无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二便失禁,有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以至心跳骤停。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症状不明显,在透析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2.1血液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透析早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2.2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透析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以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2.3超滤率超滤过程中不含蛋白的血浆滤液从血管中清除,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液体从间质和细胞内向血管中转移,扩充血容量,当血管中液体的清除率超过回流率,特别是外周阻力不能代偿血容量丢失时,发生低血压。

2.4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钠、钙浓度,透析液碱基(醋酸盐或碳酸氢盐)、透析液温度都可影响血压,醋酸盐缓冲液更易诱发低血压。

2.5透析液温度在热应激状态下,皮肤血管床开放,静脉内瘀血,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当降至35℃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2.6伴发基础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决定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和机体对内环境改变的耐受性,伴发的其它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血管炎、严重贫血等或合并有大量腹水的患者、营养状况差、低血容量存在的患者,均可导致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出现的低血压。

2.7进食在透析中后期的进餐也是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进食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压。

2.8药物的使用血透患者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其他干扰超滤引起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的药物。

2.9高龄透析高龄患者心血管反应,循环动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引起透析中的低血压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高龄是导致透析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2.10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过敏毒素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或首次使用透析器,血液与透析膜接触时,激活补体,诱发低血压;当患者对透析膜或透析器消毒液发生过敏时,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3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体会

3.1透析者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率或暂停超滤,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可缓解部分患者低氧血症,增加心肌收缩力。通常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症状较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采用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液、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并积极寻求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并加以解除。

3.2正确估计干体重。在没有水肿和心衰、长期稳定的透析患者透析后期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是低估了患者的干体重,降低超滤率,提高干体重,可纠正低血压。

3.3防止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加。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因体液回流再充盈受限,在达到干体重前就可能发生低血压,此时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用可耐受的速度清除过多的液体。饮食控制和限水、限钠是控制体重过多增加的最有效措施。

3.4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嘱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可在睡前服用,避免透析时血药浓度处于高峰。

3.5透析液钠浓度和钠参数。应根据患者血浆钠水平选择透析液钠浓度是保证患者有良好透析的基础。应用可调钠模式更能清除细胞内水分。

3.6改进透析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应用序贯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

3.7低温透析。应用35~36℃的低温透析液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热能由患者向透析液传导,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透析结束后患者也不发生低血压。

3.8透析液钙浓度。钙浓度与心肌的收缩力呈正相关,尤其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加透析液钙浓度可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3.9改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或膜的复用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体内补体的激活,可预防部分患者的低血压。

3.10祛除诱发因素。在血液透析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对于有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高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第3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消化内科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又称实证医学,是近代新兴的一门学科,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以医学经验为主,前者强调科学研究证据,并在最佳方案上建立医疗决策[1]。医生通过EBM准确、严谨地获取最佳医疗依据,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2-3]。将EBM思想引入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将循证医学思维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措施。该研究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循证医学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培训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58名在该院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2013级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9名实习生进行传统临床带教方法,其中男生16名,女生13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2.52±1.26)岁;观察组29名实习生进行EBM的临床带教方法,其中男生15名,女生14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34±1.37)岁。两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消化内科特点,观察组学生开展基于EBM的临床带教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基础知识学习:带教教师详细讲解如何应用网络数据库查阅文献,让学生掌握查阅方法;②选择病例:选择消化内科经典病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明确诊治思路;③小组合作:每五人一组,利用学校数据资源及科室临床病案,找出研究证据;④小组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文献查阅情况,针对问题给出小组结论;⑤病例讨论:老师进行病例讨论、点评,并对所有问题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影像及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对照组学生实施传统带教方法。

1.3教学效果评价

带教期结束后,通过消化内科学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对两组学生进行临床考评,评估两组学生临床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病案分析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包括自学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对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等方面调查。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采取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临床考评情况比较

带教期结束后,观察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病案分析能力及临床科研能力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理论知识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学生能力培养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观察组学生在自学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及对教学方法认可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循证医学是新兴的一种教育方法,目前虽然尚未十分完善,但其在医学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4]。医生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检索工具搜集证据得出最佳医疗决策,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消化内科是临床教学中的主干学科,不仅具有病种复杂、知识面广、知识点散等特点,同时涉及消化解剖、生理、病理等多门学科,是医学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与热点[5]。通过循证医学进行消化内科临床医学教育,能够提高医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分辨真假的辨别能力,并增强学生科研能力。循证医学临床实践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点[6]:①提出问题,消化内科患病情况较为复杂,学生可从病因、治疗方案、诊断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②收集相关证据,从问题出发,通过文献检索等途径搜集最新证据;③评估证据,对搜集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严格评价,做出最佳方案;④实施证据,临床治疗为患者选用最佳诊疗方案;⑤疗效评价,通过治疗后效果评价证据的价值,并提出改善建议。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教育,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EBM相关知识培训,通过EBM实施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保证EBM教学方法顺利实施。通过EBM教学后,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89.47±7.18)、病案分析能力(90.84±7.35)及临床科研能力(88.48±6.14)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76.12±5.09、72.58±6.74、76.67±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建成[7]的研究也表明,循证医学组学生的实践技能(88.5±7.1)、病案分析能力(91.2±4.5)较传统带教组学生(75.3±6.2、71.8±5.3)有显著提高,与该研究结果一致;两组理论知识掌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BM教学方法在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病案分析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上有很大帮助,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观察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与传统带教无差别,表明EBM教学能够同时兼顾理论知识的学习[8]。带教结束后,通过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观察组学生在自学能力(82.76%)、文献查阅能力(93.1%)、临床思辨能力(79.31%)、医患沟通能力(75.86%)及对教学方法认可程度(96.55%)均高于对照组(58.62%、51.72%、51.72%、48.28%、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EBM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文献检索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大量最新的医学信息,大多数同学对EBM教学方法持认可态度,说明EBM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综上所述,循证医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并建立良好医学观念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刘凌,方利洲,张剑青,等.循证医学在呼吸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医科人学学报,2013,34(7):153-157.

[2]江艳,徐玉善,蒋世钊,等.循证医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89-90.

[3]肖帅,方敏,刘龙飞,等.循证医学模式在外科腹痛本科实习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28):344.

[4]纳玉辉,刘梅,段晶,等.引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7):54-55.

[5]唐寒梅,高迪,达哇卓玛,等.循证医学模式对医学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3(6):92-93.

[6]罗秋育,林揆斌.循证医学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实践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3):19-20.

[7]包建成,刘俊芬.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影响[J].医学教学,2016,16(86):291.

第4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轮状病毒肠炎及支原体肺炎患者分别采用临床路径法(观察组)与传统方法(对照组)诊治的病例,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更好(P

结论:临床路径在儿科诊治中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 儿科疾病 诊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51-01

临床路径(CP),简言之即医院诊疗流程的一种标准化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名护士将用于工业生产的“关键路径法”移植到医院护理工作中,取得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护理费用的效果,从而在医学界获得推广应用。我国在1996年引入临床路径的概念,近几年得到卫生部门的重视,2009年成立了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组织20多个省超过10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1]。本院在儿科疾病诊治中实施了临床路径,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及支原体肺炎患者各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0年9月~2011年8月采用传统治疗方法的轮状病毒肠炎及支原体肺炎患者各5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资料构成见表1~2。观察组入选病例参照《卫生部临床路径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的“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及“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对照组入选病例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并以患者粪便标本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FLISA)检测阳性确诊轮状病毒肠炎,通过X线肺片及鼻咽试子分离MP抗体检测阳性确诊支原体肺炎;排除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 方法。观察组参照“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及“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中的CP表单,并结合本院特点,制定了相应疾病的CP表单。表单分病例观察表、医疗路径表单、变异记录表、患者路径告知单及患者满意调查表几种类型。病例观察表包含患者资料、主要体征、检查项目、入径与排除标准等内容,由医师根据病情、入径标准决定是否入径。医疗路径表单以时间为横轴,以诊疗、医嘱、护理、变异记录、医护人员签名等项目内容为纵轴。变异记录表包括变异的时间、内容、原因、医护人员签名等内容。患者路径告知单与医疗路径表单类似,介绍医师、护士与患者家属各自的工作内容。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列出了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诊疗水平、医疗费用等10项内容,并在很满意(10分)、满意(8分)、一般(6分)和不满意(3分)栏目内打勾,计总分≥90分为结果满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诊疗模式。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t和X2进行检验。>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评价指标比较。轮状病毒肠炎、支原体肺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见表3~4。从结果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变异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支原体肺炎观察组各50例患者中分别有变异13例及17例,占病例数的26%和34%,变异原因与分类见表5。

3 讨论

3.1 临床路径实施策略。临床路径是包含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成本控制、持续改进质量和PDCA循环等多种理论的标准医疗护理模式[1],其实施流程中进出路径的控制是目前实施CP管理的难点。进路径即病种选择,出路径指因变异退出路径,由于疾病情况复杂,病种应以诊断明确、变异性小、常见单种病为主,本文以儿科常见的轮状病毒肠炎、支原体肺炎作为入径病种,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患者满意度方面体现出了实施CP的价值。

3.2 临床路径变异性管理。目前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2]包括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医院因素和疾病特异性因素。患者因素主要是患者或其家属与医院意见不一致;医务人员因素如医师未及时作出诊断等;医院因素如周末检查、诊治拖延等;疾病特异性因素如发生并发症、药物不敏感等。正向变异是指不符合路径,但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的变异,负向变异则反之[2]。从本文病例看负向变异比例远超过正向变异,因此应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医护人员培训、医患沟通等措施优化路径、减少变异。

参考文献

第5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的35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

结果:观察组35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99-02

在临床医学上,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疾病,并且由于脑梗死起病非常的突然,一大部分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偏瘫,因此,当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做好早期的康复护理,减少患者的残疾是非常的重要的。因此,本文针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下面就进行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0例,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70例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3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岁。其中观察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4岁到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岁。对照组35例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3岁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之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下面就进行具体的介绍[1]。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得了脑梗死偏瘫之后,非常的沮丧,这是不利于患者更好的治疗和恢复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建立起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良姿摆放,保持各关节功能位置,为保持功能位,预防关节挛缩,在急性期即要良姿的摆放。可取仰卧位、侧卧位,侧卧应取健侧卧位为主,因躺向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在临床护理2个月之后,观察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2]。

1.3 疗效评定指标。显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能够自由的活动,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劳动。有效:患者瘫痪的肢体部位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无效:患者在临床护理前后无任何的变化[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经过2个月的护理,显效18例,占该组临床数的51.4%,有效1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2.9%,无效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7%。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显效16例,占该组临床数的45.7%,有效14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无效5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4.3%,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

3 讨论

在对对照组的35例患者的护理中,主要就是采用一些常规护理的方式,一般只局限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并且在患者的临床恢复期纪念锻炼[4]。而对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用的是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对观察组的35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患者因此得到了更加全面、规范的护理,更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5]。

综上所述,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临床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丹.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14):120-121

[2] 李秀琼.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3(04):134-135

[3] 贾秀萍,王瑞香,黄定玉.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04(07):145-146

第6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临床观察 赵勤,孙艳玲,王元广,Zhao Qin,Sun Yanling,Wang Yuanguang

放置活性γ型IUD与TCu220C IUD临床观察 刘润兰,Liu Runlan

天舒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乔善亮,许军,张丽华,Qiao shanling,Xu Jun,Zhang Lihua

偏瘫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1例 王祯,Wang Zhen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王缨,李弼民

浅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李彩霞

冠心病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潘有龙,郑直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马晓丽,冯晓纯

清阳痫速康胶囊治疗癫痫痰火内闭证68例 黄毅,Huang Yi

八正散化裁方治疗急性尿路感染 李剑锋

血栓通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40例疗效观察 曾留芳,Zeng Liufang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乙胺碘肤酮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雷琳,Lei Lin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临床观察 杨吉林,Yang Jilin

糖尿病治疗中运动干预的意义 王红,Wang Hong

经皮内固定治疗老年髋部骨折256例临床观察 高书图,杜贵强,陈献韬,Gao Shutu,Du Guiqiang,Chen Xiantao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肛裂104例 邓泽潭

调制中频电疗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于志国,Yu Zhiguo

试论中医临床疗效的综合评价 李毓秋,刘福艳,王莹莹

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辨治思路 袁泉

漫谈"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小儿哮喘 许兵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 李春艳,周建民

中医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王璐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长期不降258例临床观察 王海丽,Wang Haili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马春,杨丽华,Ma Chun,Yang Lihua

马普替林合柴胡疏肝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探讨 于海亭,付慧鹏,Yu Haiting,Fu Huipeng

化瘀通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60例 刘玉庆,刘贵颖,Liu Yuqing,Liu Guiying

周期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40例疗效观察 陈何红,Chen Hehong

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分析 黄惑,曾雯洁,Huang Huo,Zeng Wenjie

血清AFP、CEA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孙胜菲,Sun Shengfei

骨炎膏外敷为主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53例 吴亦新,徐小艳,Wu Yixin,Xu Xiaoyan

肝硬化病程中的治疗问题探讨 王昌明,华

糖耐量减低的中医研究进展 魏军平,刘芳

头针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叶险峰,张会芳

《素问》王冰注引《易》辑览 钱超尘,Qian Chaochen

陈可冀院士辨治冠心病医案的数据挖掘 张京春,谢元华,Zhang Jingchun,Xie Yuanhua

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周然,王永辉,Zhou Ran,Wang Yonghui

李文瑞教授论治少阴病热化证 李秋贵,黄飞,王小刚

南征教授治疗疑难杂证的验案 韩雨航,冯晓纯

针刀干预L3横突综合征兔对IL-1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刘灿坤,乔晋琳,向东东,王倩,汲广成,李金牛

幼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行为学观察 杨秀丽,张文高,郑广娟,Yang Xiuli,Zhang Wengao,Zheng Guangjuan

红景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AchE及神经元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燕清,李丽,Chen Yanqing

枇杷叶药材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林文津,林玉霖,林力强,徐榕青

2 518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仝小林,毕桂芝,甄仲,常柏,刘霞,翟翌,陈良,董柳,李红皎,于波,王佳,周立波,张燕妮

气血并治方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董国菊,刘剑刚,史大卓,王永炎

开郁清热降浊方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多中心、随机对照降糖作用的临床研究 连凤梅,魏子孝,吕肖锋,王立,柳红芳,高彦彬,白煜,赵昱,王昕,张高魁,胡镜清,邓慧敏,仝小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60例临床观察 周乃强,韦南山,覃黎葵

中医心理治疗对复发生生殖器疱疹患者精神症状的作用研究 刘若缨,虢周科,杨曙东,杨旭云,杨玉峰

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 范洪,侯英荣,兰洪英,Fan Hong,Hou Yingrong,Lan Hongying

自拟解毒祛斑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何伟东,He Weidong

三七总皂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唐敏,Tang Min

关于《宋以前伤寒论考》 郭秀梅

经方治流感病的临床运用浅析 温桂荣

中西医结合是系统论与还原论统一的最佳形式 丰哲,刘华盛,黄有荣,黄国东,岳桂华

小儿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王剑,金国强

发酵技术在中药配伍中的应用概述 杜道辉,刘亚明

活血化瘀法在肾脏病中的运用现状与进展 夏晓健,谢建祥

中医古籍从痰证治月经病的方药特色 曲淑艳,吴效科

高清顺老师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泻的经验 王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寒饮蕴肺证大鼠模型评价 孙广仁,薛武更,高博,巩会利,SUN Guang-ren,XUE Wu-geng,GAO Bo,GONG Hui-li

儿童急性脊髓炎后脊髓不连续性空洞症1例 吴国玉,徐严明,马振兴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 王岭,南红梅,WANG Ling,NAN Hong-mei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伴发热疗效观察 王晓钰

复方中药对小鼠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梁朝晖,潘智然,李娟,LIANG Zhao-hui,PAN Zhi-ran,LI Juan

综合措施干预孤独症儿童的效果研究 侯加平,袁晓斌,李秀云,孙毅平,HOU Jia-ping,YUAN Xiao-bin,LI Xiou-yun,SUN Yi-ping

中药熏蒸加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颈椎术后轴性症状临床观察 陈敢峰,CHEN Gan-feng

针刺治疗中风后尿便失禁的临床观察 孙莉,项颗,尹科,焦欣

参麦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梁建华,郑献敏,宋群利,黄丽华,林国彬,王频

妇月康胶囊在药物流产后的临床作用研究 吴丽芳,王小玲,艾婷华,江丽娜,WU Li-fang,WANG Xiao-ling,AI Ting-hua,JIANG Li-na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裴世荣,PEI Shi-ro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何国珍,杨敬博,杨仁和,毛国庆,李中丽,毛会芬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部带状疱疹35例疗效观察 李保国,LI Bao-guo

不同血糖指数食物对糖尿病患者代谢的影响 曲丽卿,QU Li-qing

虫类中药灌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孟令坡,李庆娟,徐因,MENG Ling-po,LI Qing-Juan,XU Yin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王晓君,宋新龙,高鹏,王文文,WANG Xiao-jun,SONG Xin-long,GAO Peng,WANG Wen-wen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颅脑损伤昏迷30例临床观察 季宪晚,王晓勇,叶辉,叶强,申屠刚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配合中药治疗骨不连185例 高书图,阮成群,GAO Shu-tu,RUAN Cheng-qun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脾损伤临床研究 李劲,李金龙,陈勇,陈生贵,王俊,张福鑫,张乙川,何平

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郝松莉,侯丽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 周天羽,周学文

缺血后处理及药物后处理对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研究进展 李爱勇,尚菊菊,刘红旭

"徒手旋转"枕后位分析 赵秀英

肾上腺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王秀秀,李威,吴效科

单纯性肥胖病与高脂血症 姜军作,衣运玲

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二) 李冠烈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8例疗效观察 董亚平,乔瑞华,张春强

风湿性多肌痛的中医治疗近况 张胜昔,王玉明

针灸推拿并治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例 沈红岩,王雪平

心脑同治学说的涵义及临床应用 曹晓岚,韩宁,Cao Xiaolan,Han Ning

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探讨 曹卫芬

姜良铎应用通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 魏文浩

消抗灵Ⅱ号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感染及感染后血清中TNF-α的影响 韩延华,于晨芳,韩延博,Han Yanhua,Yu Chenfang,Han Yanbo

辛开苦降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窦黏膜CGRP和SP影响的实验研究 魏玮,郝建军,田俊,薛凯旋

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 戴航,侯小涛,程世贤,Dai Hang,Hou Xiaotao,Cheng Shixian

富铬酵母的制备及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窦婕香,黄登宇,裴晓丽,宋强

冻干鲜鱼腥草/干品酚类活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孟江,董小萍,赵中振,Meng Jiang,Dong Xiaoping,Zhao Zhongzhen

氧哌嗪青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疗效观察 颜海森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甲亢疗效观察 胡方林,刘鹏,罗长青,易法银

补肾健脾养血活血方对女性血管性痴呆患者性激素和血脂水平的影响 沈晓东,沈双宏,Shen Xiaodong,Shen Shuanghong

活血通脑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84例临床观察 周小华,李振光,刘绪银,Zhou Xiaohua,Li Zhenguang,Liu Xuyin

补损续筋丸化裁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 舒玉林,吴文华,王绳新,陈国金,王慧

中药足浴治疗早期糖尿病足30例 许祥云

止咳平喘膏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李静,冯晓纯,安雪松,Li Jing,Feng Xiaochun,An Xuesong

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艾婷华,夏平,刘伯云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乔栋,马永泽,Qiao Dong,Ma Yongze

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析 李剑锋,Li Jianfeng

躋寿馆事迹考 李俊德

关于针灸医学与补充和替代医学、结合医学的共通疗效机理的研究 森和,邓良月,葛林宝,陈汉平

肾病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循证思维方法 金玉龙,Jin Yulong

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琴华,吴效科,侯丽辉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史明忠

RIP140在女性生殖和脂代谢中的作用 张锁,侯丽辉,吴效科

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概况 朱春燕,冯秀娟,邹伟

怡力康含片对抗运动疲劳效应作用的研究 李湘奇,张笃超,

中药及早期功能锻炼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功能评价 康雄,江阿古丽,李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曹优文,代云琼

三金排石汤联合手术治疗胆总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观察 张广业,邢继霞,邢继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36例疗效观察 赵焕东,张文学,王松龄,王改凤

保肾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两虚型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李保华,申秉龙,赵维洪,张如玲,吕欣,刘强,禇改仙,要改梅,李海华

消渴止痒方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 聂焱,郑雪峰

中西医结合治疗11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史通方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张勐,刘晓敏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疗效观察 简平东

结合雌激素片或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石红英,戴红,何银芳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思路浅析 佟号,梁学林,王秀云

试述痰浊瘀毒在糖尿病病机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高华,胡晓灵

《名老中医谈养生——长寿有道》付梓

试论中医症状的规范 闫丽芳

中医学肺说的"现代化"与呼吸性循环的发现 李志刚

点按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胁屏挫伤40例体会 林超

用"乘法"解决自由组合定律中自交产生的F2表现型比例问题 张瑞霞

肠蠕动和脂肪移动在女性肥胖与生殖中的作用 刘阳,李威,吴效科

第7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方法:7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经过3个月护理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社会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社会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患者的社会能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精神分裂护理路径应用效果社会能力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92-01

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与模式,其不仅能够保证患者在临床中受到有效的护理措施,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减轻患者的负担1。我院自2011年以来,在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效果较好,现将临床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符合“CCMD-Ⅲ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78例,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纳入研究。

1.2一般资料及分组。所有患者中男48例,女30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2岁,平均(41.6±3.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25例,初中到高中者15例,大学及以上者38例;婚姻状况:已婚者32例,未婚者46例;病程:0.5~22年,平均(6.9±3.5)年。

按照临床前瞻性研究的对照原则,将78例患者采用数字表征法随机分为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临床基线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路径,制定专业性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具体见表1。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月的护理,组织专业护士采用NOSIE对患者的社会能力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个人卫生、精神表现等7个方面内容,继而进行总分评估2;以及采用依从性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的配合程度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能力评估。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社会能力评分为(149.5±11.8)分优于对照组的(136.8±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14例,部分依从20例,依从率为87.18%,对照组完全依从10例,部分依从18例,依从率为71.7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探寻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的有效治疗及护理途径是目前精神科医护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来源于临床实践的护理实践参照标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可对患者的病情随时进行正确评估,而广泛应用于临床3。

有鉴于此,我院自2011年以来,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总结与实施,结果证实:经过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后,观察组不仅社会能力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依从率为87.18%,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3

[2]殷俊先,曾会群.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1(1):4-5

第8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关键词:吲达帕胺;高血压;临床疗效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1]。为了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试验主要以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的心肝功能障碍患者,其中包括41例女患者和61例男患者,将其随机性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括51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59-82)岁,平均年龄为(70.25±2.13)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60~84)岁,平均年龄为(72.27±2.5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10930178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次/d,10mg/次,且在每天的早晚服用。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吲达帕胺(国药准字H33021188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服用2.5mg/次,同样每天早晨服用。以10w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相应的测量,根据国际标准规定,在10点前测量血压时,要求患者处于坐位的状态,休息20min后进行血压测量,一般连续测量3次,最终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是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同时在患者治疗前后,要对其肝功能、血糖血脂等进行相应的检测[2]。

1.4疗效判定 以国家卫生部在1999年颁布的《心脑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评价标[3]。无效:患者舒张压无任何明显变化,甚至有所升高。有效:患者收缩压下降>3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但已恢复到正常血压标准。显效:患者收缩压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20mmHg),且达到正常水平。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其中观察组显效的患者有例39(76.4%),有效的患者有例10(19.6%),无效的患者有例2(4.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的患者有例20(39.2%),有效的患者有例21(41.2%),无效的患者有例10(1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有部分患者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现象,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表现为踝部有水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其中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其中头晕的患者有1例,踝部有水肿的患者有2例,还有1例患者出现尿酸升高异常,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8%。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根据高血压起病缓急和病程的进展情况,可以将高血压分为两种,即缓进性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其中缓进型比较多见[5]。对于缓进型高血压而言,其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会出现急骤升高的现象。还表现出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心脏方面的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在肾脏方面的主要表现: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会逐渐减退,出现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等。另外还将引起尿浓缩功能低下,出现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严重者会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6]。

当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吲达帕胺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吲哒帕胺为抗高血压药,其是一种磺胺类利尿剂,口服吲哒帕胺具有较快的吸收效果,生物利用度可达93%,更重要的是吲哒帕胺不受任何食物影响。为了研究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本组试验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优于对照组(80.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吲哒帕胺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血脂,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另外,本品属国家基本药物,在基层各医疗单位都能报销,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张雅冰.联合应用吲达帕胺和依那普利分散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7):27-28.

[2]余栋华.苯磺酸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联合吲达帕胺降压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5):125-126.

[3]王素霞,王思蕊.依那普利配伍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11,(12):904.

第9篇:临床观察论文范文

【关键词】 奥美拉唑;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胃溃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46-02

资料针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溃疡患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5例。观察组的患者在传统用药上再加入克拉霉索,对照组的50例患者用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结合治疗。具体治疗办法及效果见下文详细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胃溃疡症患者,男23例,女患者27例,其中年龄均在23-45岁,患者平均年龄是(35.79±7.84)岁;病程1-15个月、平均(8.6±3.44)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无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发面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1]。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 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索联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要求患者饭后服用奥美拉唑20mg/次,3次/d;饭后服用阿莫西林300mg/次,3次/d;饭后服用克拉霉素500mg/d,1次/d,5周为一个疗程[2]。

1.2.2 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25例患者要求饭后服用奥美拉唑25mg,1次/d,阿莫西林250mg,3次/d,睡前再口服西咪替丁30mg,5周为一个疗程。

1.3 治疗标准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以将治疗结果按三个标准分:治愈、有效、无效。治愈是指患者用胃镜检查后,溃疡现象消失,患者病症消失,食欲良好,胃黏膜组织恢复正常。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是指经由胃镜检查之后溃疡面基本恢复达60%,胃黏膜组织恢复基本良好,患者胃疼痛现象有所减轻。临床治疗无效是指患者治疗后胃镜检查发现,胃溃疡情况及胃粘膜组织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3]。

1.4 统计学方法 这次试验最后所得出的数据均运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t检验法计量统计资料,以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当P

2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过不同用药的临床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群患上胃溃疡,胃溃疡属于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状之一,患者容易腹胀、反酸、腹痛,病情加重时还会出现黑便、吐血等等,其中还包括一些患者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过量、饮食不规律等等都有可能引发胃溃疡。胃溃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而奥美拉唑和抗生素联合使用时,能够控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成分。如果按传统的治疗方法,用药方面只采用克拉霉索和阿莫西林是不够的,因为这两种药只有当胃液中pH>4在胃酸的环境下才会具有良好的抑制细菌的作用[4]。克拉霉素是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半合成制成的,这个药物可以有效的阻止细菌的生成,从而起到抗菌的效果。克拉霉索和奥美拉唑一起使用时,可以使为组织的浓度增强从而起到抗菌作用。

此次研究证明经过胃溃疡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索联合治疗胃溃疡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胃溃疡的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使用[5]。

参考文献

[1] 刘桂青,龚锦文.奥硝哇、阿莫西林、奥美拉哇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7(114):25-26.

[2] 鲍艳霞.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0,5(2):79.

[3] 夏扬潮,姜海行,覃山羽,等.埃索美拉唑短程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J].临床荟萃,2010,22(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