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启发式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启发式教学案例

第1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案例教学;师生互动;专业认证;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52-03

《凿岩爆破》是采矿工程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爆破工程发展、爆破器材、钻孔机具、爆破原理、破岩原理、爆破技术以及爆破安全常识,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如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枯燥,教学效果低下,不利学生创新及操作能力的培养[1]。传统教学法培养的学生,只了解书本的信息与知识,与高速发展的现实社会脱节,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不能适应组织、管理及实施本专业工作的需要。为改变气氛沉闷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很有必要。

一、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入的必要性

为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造成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现象,有不少教育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毛文静(2012)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夏雄(2013)认为借助于案例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可实现多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有效解决工程问题[2]。王荷(2012)认为对典型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梁静[4]、古丽巴哈尔・托合提[5]、吴翊[6]等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1.启发式案例教学本质。“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责任,采用“三式”教法(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通过对学生提问,揭露其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该教学法最早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是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基本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认为是能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教育模式,已风靡全球。案例教学法不同于讲授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区别是学生由认知客体向认知主体转变,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三个不同的特点:(1)教师授课方式不同。课堂上,传统教学最基本特点是教师讲、写,学生听、记是,而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双方一起参与案例讨论、分析。(2)教师定位和责任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研读教学大纲、熟悉教材,把书上知识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师职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是指导者和推动者,教师课前精心挑选案例、使案例要新颖且符合时代的要求,课堂上教师要做“导演”,引导案例讨论,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辨别、去做出决策和选择、去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3)学生的定位和责任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定位是接受知识的听讲者,处于教学的被动地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定位是参与者,课前分析和思考给定的案例材料,课内积极发言辩论,讲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知识的传播者。

2.素质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7]”,“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素质教育”等是目前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凿岩爆破》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为应付考试,被动地、毫无兴趣地去记忆概念和实验操作步骤,使得学生成为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动机。在《凿岩爆破》课程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案例教学,使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加深对爆破施工案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场实践,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专业素质。

3.专业认证的需要。专业认证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美国是较早开展专业认证的国家,对美国公众来说,只有经过可靠的认证机构(如美国工程技术鉴认协ABE,即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所认证的专业才是被承认的专业[8]。工程教育专业只有通过专业认证,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才能提升专业国际竞争力。专业认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强化“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凿岩爆破》课程是采矿专业的重要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引入具有启发性、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等优势特点的启发式案例教学,促进采矿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法与国际接轨,培养采矿专业的学生成为国内外承认的合格人才。

二、启发式案例教学的实施

启发式案例教学法针对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案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催化剂”,激发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凿岩爆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实施前准备。第一,教师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授者”身份,要平等地与学生相处,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要尊重,培养学生对待科学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第二,教师要具有“宰相肚”的心理新常态。启发式案例式教学对于教的要求不仅是具备厚实专业知识、知识渊博、知识面广,具有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掌控力,还要求教师具备广阔的胸怀、谦和、平易近人,敢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建议。第三,教师要具有现代的教学观。教与学是双边活动,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促进教学主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高效的教学环境。例如需要多媒体教室,提高启发案例式教学的效率,配备专业图书资料室、网络设施,使学生有查文献资料的条件。第五,教师需要收集具有知识性、时代性、科学性的教学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教师能多角度、多方面启发学生,使学生从案例中学习、总结所学的专业技术,同时,学生从案例中所学的知识对实践有指导性,符合工程实践需求。

2.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在《凿岩爆破》理论学习过程中,主要介绍岩石分级、爆破原理、破岩原理、爆破技术、爆破设计等,涉及到较多的概念、公式,内容抽象,难理解。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没激情,课堂气氛不活跃,甚至有学生低头玩手机、睡觉的现象,以致课程结束了,学生不知道学习过什么内容,教学效果差。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教师可通过爆破案例来启发学生,进一步说明、分析教科书中有关理论,提高学生对《凿岩爆破》课程中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思维活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例如,在讲授爆破破岩理论时,可根据岩石受爆破荷载形式分为爆炸气体破坏理论、爆炸应力波破坏理论和爆炸气体和应力波综合破坏理论,对应地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各组理论的试验条件和观察者看问题的角度,总结出该理论与其他两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为每一理论都是考虑岩石在炸药爆炸时都会发生破坏这同一现象,但各自考虑的是岩石受荷载不同,要求学生从理论本质上、工程应用上掌握各自理论的知识点。教师在这教学模式下始终充当“制定规则者”角色,制定讨论议题的界限,对问题的解决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通过把启发式案例教学引入《凿岩爆破》课堂教学,一是可以让班上学生都行动起来,克服“老师讲,学生听”的惰性氛围。二是让学生理解岩石分级、爆破原理、破岩原理、爆破技术、爆破设计是以工程应用背景为依据,运用力学、波动学、概率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经济的、科学的爆破设计。三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以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教师配合、启发、指导为辅的教学模式。四是把《凿岩爆破》重要知识点,例如巷道爆破设计,作为工程实践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来源于工程,服务于工程”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解决工程实践难题的勇气。“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也是国际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另外通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凿岩爆破》的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爆破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常规做法是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巷道爆破掘进设计,教师给出《××大巷爆破掘进》给出其爆破参数设计。设计内容不仅单一,而且还限制了设计框架,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谈不上设计创新力的培养。《凿岩爆破》课程设计可结合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展开,可选爆破参数设计,例如在已建运行的核电站边另建一座新核电站,新核电站基坑爆破开挖时的爆破参数设计,不仅涉及炮眼深度、炮眼间距、装药量、装药结构、爆破网络等爆破技术参数,还牵涉到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效应、爆破效果、基岩损伤等爆破安全方面的知识。首先,布置学生自己查资料,理解爆破参数设计的实质就是要破岩效果好,经济上要节省,安全上要有保障,鼓励学生多提几种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动力有限元去模拟炸药对基岩损伤的规律。然后,启发学生从防止基岩损伤、爆破飞石和爆破地震效应等方面进行爆破段药量设计,最大段药量确定后,从爆破效果方面进行炮眼深度、炮眼间距、装药量、装药结构、爆破网络等爆破技术参数设计,最后从爆破安全方面进行爆破覆盖及挖减震沟布置,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思路,可提高学生设计准确度、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兴趣。在《凿岩爆破》课程的实践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一是增强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灵活性,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二是学生能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体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与差距。三是结合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能避免学生从书本、网络上抄袭,提高了学生的原创力。四是通过实际工程设计案例,让学生有了接触工程实践的经历及过程,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早日进入角色。

三、应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启发式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由教给学生知识变为教给学生方法,“授之鱼不如授之渔”,引导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精挑案例。首先,案例不仅要符合本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还能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围绕科学理论提出思考;其次,案例中所述事例要有示范性,能代表一类问题。

第二,案例要反映现代社会的热点和工程界关注的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和生产实际,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案例所揭示的问题。

第三,组织好学生剖析案例。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学生是主体地位,学生是否积极发言以及对案例剖析的深度,是影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仅要提前让学生查参考资料还应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思考时间给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要多引导、多鼓励、多支持。

第四,认真归纳总结学生出现的问题。对学生剖析案例要进行总结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态度、观点、分析角度、深度、创新意识等方面,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提高学生对事情的认识水平及创新能力。

总之,在《凿岩爆破》课程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顿悟和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从业能力,这样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就达到了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文静.《组织设计》课程启发式教学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4):48-51.

[2]夏雄,先礼琼,王小平,等.案例教学法在土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56-59.

[3]王荷.浅议案例教学法在《园林工程监理》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36-38.

[4]梁静,高宏峰,赵炜.案例教学法在有机合成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3,131(3):63-68.

[5]古丽巴哈尔・托合提.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2013,(7):24-25.

[6]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第2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案例教学;课程改革;创新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能质量已经成为评估电力系统运行水平的重要内容,电能质量的改善对于电网和用户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促进电力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影响电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频率波动、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等。由于电力系统的发、供、用的实时性,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电能质量扰动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和广泛传播性,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保证电能质量的主体,对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非常困难,控制和管理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上海电力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研究生课程。

1课程简况与教学内容设置

“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属于电气工程专业的选修课,2个学分,32 个学时,面向硕士研究生开设。根据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同时结合我校研究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县市级供电企业及相关规划设计单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 电能质量的数学分析方法

介绍功率理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详细讲述瞬时无功功率理论以及基于该理论的pq谐波检测方法和ip-iq谐波检测方法,介绍基于傅里叶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的谐波检测方法。

(2) 传统电能质量的基本内容

介绍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三相不平衡和供电可靠性、电压波动与闪变等传统电能质量问题现象、机理、原因及评估方法。

(3) 波形畸变和电力谐波

介绍电力系统谐波的来源、危害及相关治理措施,分析典型非线性电力电子装置的输入电流特性,例如典型整流器装置的输入侧谐波特性。

(4) 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介绍典型的串联型、并联型及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数学模型、电流波形控制技术和电压控制策略、主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等。

(5) 电能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

介绍电力系统电能质量评估方式的分类、流程、方法及评估指标。

目前该课程采用的教材为文献[1-2],授课方式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课程内安排2-3次大型作业,闭卷考试。由于电能质量这一领域的特殊性及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加快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教改思路与方案设计

本次教改研究遵循系统性的思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入手开展方案设计。

(1)拓展教学内容、聚焦热点难点

由于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这一课程既涵盖经典的数学分析方法又有鲜活的行业动态,在有限的教学课程内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不符合研究生教学重视能力培养的根本宗旨。基于此,本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拓展和聚焦:1)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引入国外经典教材[3],夯实学生对基本工具的掌握;2)聚焦最新的行业动态,精炼教学内容,将新能源相关电能质量问题、新型敏感负荷电能质量问题进行聚焦。

(2)以点带面、强化启发引导

教学中只对相关方法和问题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宏观指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要求授课教师要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关键的教学点,对学生进行点拨。

(3)着眼工程实际、丰富案例研究

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和行业中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建设电能质量分析案例库。以事实素材为基础,建立实际情境,以明确的目标来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潜能,体验成功过程。教学中采用分组,每组完成1个案例的问题原因分析、仿真重现、解决方法的完成,引导学生将工程问题提升为科学问题[4-5]。

3教学方法与实践

(1)经典理论的多媒体综合教学

电能质量分析相关的基础数学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小波理论、瞬时无功理论等对于学生深刻掌握该课程基础并进行相关研究至关重要。为学好数学基础理论,本部分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对高等数学等基础数学理论的学习,并利用国内外相关网络课堂(如斯坦福大学傅里叶变换视频教程)进行课前学习,课堂教学采用板书和PPT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带领学生推导经典理论,指导学生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相关理论的应用进行仿真,以达到精通经典理论和工具的目的。

(2)案例库建设

我校是全国三大电力院校之一,已有60多年的建校史,和电力行业存在血浓于水的天然联系,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基于此,将教师课题研究、供电企业各种电能质量事件进行汇总整理,形成课程案例库,案例库包括电能质量事件的现象、电网主要参数、事件过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内容主要包括:1)居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三相不平衡和过电压、雷击浪涌等方面,如2013年上海市电力公司发生了若干次日本制造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2)工业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谐波、电压波动与闪变等方面,如上海浦东日立集团谐波超标事件、浙江常山中频炉和纺织厂共线跳闸事件、轨道交通电能质量问题等;3)新能源并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不同规模的风电、光伏及储能系统并网电能质量问题等;4)交直流混合电网电能质量案例库,涵盖特高压直流系统、柔性直流系统等的电能质量事件;5)敏感性负荷的电能质量案例库,如上海音乐厅不明原因反复跳闸事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电能质量问题事件;6)电能质量控制技术案例库,如有源电力滤波器设计方案等。

(3)案例教学实施

在完成经典理论的教学后,对专业知识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自学,如讲授电力系统谐波问题时布置学生完成谐波基础知识、分析方法的学习;2)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谐波测试,教学时安排学生利用实验室录波仪、电流钳、LABVIEW软件等工具分组测试不同谐波源的谐波发射水平,如我校实验室现有的光伏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各种家用电器等的谐波发射数据,并在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验证,完成测试报告,每组一种或两种负荷,学生必然通过自学深刻理解谐波基础理论、傅里叶分析等基础理论,并完全掌握谐波测试方法和仿真方法;3)下达案例,每3-5个学生一组,将案例库中的该部分案例下达给学生,布置其按照电网参数搭建仿真模型,重现问题,如虎牌电饭煲不能正常工作事件,让学生将当时电网录波数据、电网结构、虎牌电饭煲电气模型进行构建,重现问题,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该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4)交流与共享,限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每个案例每个学生都能涉及,以课内讲座的形式实现共享,学生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的介绍给其它同学,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操作中,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教师及时点拨,提供案例数据,指点方法。

(4)前沿跟踪

估计跟踪前沿和不断创新是研究生教学的重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案例学习的同时将该领域的前沿成果论文进行集体解读,形成综述报告,必要时形成英文版综述报告,并采用英语交流,达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综合锻炼。

4结论

在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教学中,通过精炼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重点,采用启发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师由“说教者”变成“点拨者”,学生由听众变成身临其境的学习主体。通过这一教学实践,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得到夯实,文献阅读能力、外语应用水平、科研设计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和对外交流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由于案例库尚在不断完善中,部分案例的基础数据和素材尚不够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肖湘宁.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程浩忠.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Roger C.Dugan,Power Systems Quality,Second Edition[M].McGraw Hill.

[4]郝一川,苏小林.案例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75(24).

第3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MPA;比较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件《学会生存――教育的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认为:“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的鼓励思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彻底改变注入式的教学,倡导启发式和讨论的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两份文件表明,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国际共识。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把握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探讨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法。而在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Administration,MPA)专业学位教育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一、MPA学员的特点

我国的MPA专业学位教育始于2001年,其设立目的是专门培养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从事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较快形成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务或者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和技术、从而成为公共部门合格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有鉴于此,我国的MPA教育对于学员的报考资格都做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凡是要报考MPA的学员一般要求是国民教育序列的大学本科毕业,一般要求获得学士学位并且至少具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MPA专业学位教育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

这种报考资格的限定使MPA学员一般都具备比较扎实完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来自于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机构的人员占了绝大多数比例。由于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专业背景知识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非常有利于学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由于多数学员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公共管理相关工作,也使学员对于某些社会问题具备非常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甚至能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报考MPA强调要具备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因此,MPA学员的平均年龄一般大于普通的硕士生,而近年来普通硕士生由于本科应届生报考比例的增加而呈现出平均年龄下降的趋势。这样的年龄结构使大多数学员具备了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稳定的思维方式,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主张。

MPA学员的上述特点经常使注入式教学方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为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更倾向于理论研究,而理论的局限性和某些理论的滞后与社会现实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形成的脱节造成课堂讲授的知识常常表现出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实践证明,在MPA教学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则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启发式教学的起源和内涵

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的教育家苏格拉底是中西公认的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启发”一词源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明白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后《学记》提出:“君子之教,喻也”,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和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做出结论。南宋教育家朱熹则把教师的启发作用进一步解释为引导、指正和释疑。

在西方,比孔子稍晚的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也被称“产婆术”,意思是为正确思想接生)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这种方法教人学会逻辑地思考,形成正确的思想。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启发式教学的开创者,他们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通过正确引导使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则是批判地继承了过去的教学理论遗产,在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起来的。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可以看出,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相对,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育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某种具体方式,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凡属使用得体、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具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的因素,都能较好地发挥启发性的作用。不论是什么方法,只要蕴含了启发性,都能获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启发式教学更应该是一种教学论思想,而在某一具体学科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则常常表现为某些方法的具体运用。

三、启发式教学在MPA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MPA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表现在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下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一)分析的方法

比较和鉴别是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在个人意识和思维发生的初级阶段,还是在人类科学知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无论在构建整个人类知识门类或单一知识科目中有关研究对象分类的“知识树”分类和各种亚分类所构成的分类系统图,还是在有控制条件下尝试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或相关程度,或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预测或推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时,比较的方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往往将比较方法看作是认识事物的“最古老、最简明和最优越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讲,比较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学研究中非常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比较方法看作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了比较分析方法所具有的特殊的优越性:“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他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个目的的,这种历史哲学理论的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美国人类学家斯旺森也指出:“没有比较的思维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进行对比,一切科学思想和所有的科学研究,也都是不可思议的。明显的和隐含的比较充斥着社会科学家的著作,并且一开始就是这样:角色之间的对比,组织之间以及社团、机构、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对比,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此感到惊讶。”综合上述,比较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基本功能:比较是从对比和鉴别中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从经验事实中概括和提炼命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从反复发生的现象中做出规律性总结并据以预测未来的方法。因此,比较方法所具有的普适性、经验性和理性化特征使得它在科学研究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鉴于比较分析的方法具有的这种优势和特长,笔者在MPA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采用比较方法讲解知识。比如在谈到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知识时,把系统理论、精英理论、集团理论、制度主义、福利经济学等基本理论在讲解的同时,非常注意对这些理论的区别、优势和局限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了学员的理解和把握。在谈到公共政策的分类时,则更加大量的采用了比较方法进行讲解。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的教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法学院的教授将各种不同的判例记录整理成为法学案例,包括其中的辩护和裁决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出现了工商管理案例,近年来,类似的方法也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出现,教授们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决策推理能力。因此,公共管理案例和其他领域的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学者王名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和学生的工作及其经验背景有关的案例一般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鉴于此,MPA教学中推广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

教学实践表明,选择合适的案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案例选择既要紧密结合教学目的,还要注意所选案例的问题意识、理论背景、写作风格和篇幅长短。一个好的案例素材一般要具备真实性、争议性、综合性、简洁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一般来说,一个与公理和公认的逻辑相悖的而居然发生的事件、现行政策明令禁止但又广泛存在或者不断发生的事件以及充满矛盾看似无法解决的事件形成的案例在教学实践中非常受欢迎。

案例教学有许多不同于一般课堂授课的特点,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给问题设定正确答案、尽量引起学生的争论、以课堂讨论而不是教师讲解为基础和尽量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案例讨论获得多方面的能力锻炼。

笔者在MPA的公共政策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以电动自行车的“禁”与“放”、安徽的“大头娃娃”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三个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发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很高,许多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并且见解很独到。

此外,笔者还在日常的MPA教学中采用了头脑风暴法组织课堂讨论,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当然,我国开展MPA培养只有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其培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启发式教学法在MPA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引进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因此,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

3、斯美尔塞.社会科学的比较方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第4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证券投资学;课程

证券投资学是高校财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由于高校学生缺乏相关的工作经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在利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应该引入启发式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类教学方法[1-2]。启发式教学法并不局限于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其实质为一种适用于众多学科的普适教学指导思想[3]。由于该种指导思想具有其他教育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因而受到众多教育理论学家和教学实践工作者的推崇。首先,启发式教学提倡问题式教学,教师不但要根据课程进展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且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探索的能力。其次,启发式教学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上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究事物发展的本质,这种教育理念否定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挡一面的能力[4]。最后,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事物本质的能力等综合素养,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综合型人才更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特征。

2启发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从学习主体看,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或金融学基础知识,因此开设对象主要是大三或大四学生,针对这类学生,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授与接受”的单向模式。采取与学生交流的双向互动模式,运用恰当的激励机制,去关注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将自身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创造力,也就是说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可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5]。从课程特点来看,证券投资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校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对课程中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较大,加之证券投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等问题。启发式教学就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并设计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证券投资的概念和原理,加深他们对于实践操作的理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无论基于学习主体还是课程特点的角度,启发式教学方式对于证券投资学课程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培养创新型投资人才的现实需要。可行性。由于启发式教学主要采用教思路、教方法、启思维的模式,因此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对象应该是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并对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的成年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学习主体是高年级的大学生,这类学生具备接受启发式教育的必备条件,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启发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而言,启发式教学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展开:首先,在课前,教师需精心备课,抓住难以理解并适于拓展的知识点,比如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针对这些内容提出难易适度且具启发性的问题、编写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设计情景模拟衍生品市场上产品交易等,为实施启发式教学做好充足准备;其次,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引出准备讲解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在实践中的运用,激起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接着可以抛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逐步引导、层层解析的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知识点的表面含义,还启发他们探索知识点背后蕴含的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最后,在课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两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促使其今后不断成长,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3启发式教学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包括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实验教学法和课程实习法等,在实践中被证券投资学教师运用最多的方法有三种:问题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

3.1问题导向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教师针对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6]。对该种教学方法而言,课程知识内隐于问题中,问题的提出是教学过程的开始,问题的解决即是教学的终结,整个课堂教学围绕问题展开。例如在金融衍生品这一章讲过期货以后,需要讲解期权时,可以由浅入深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企业为了控制未来商品价格变动的风险,可以选择哪些金融衍生工具?2)期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对于期权的买方和卖方分别有怎样的风险特征?4)期权到期时的结算方式有哪些?5)怎样区分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6)期权与期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这些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锻炼他们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双重教学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是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适度性原则。问题应该难易适中,设置一些学生尚不能理解但通过分析和思考之后有可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提出应根据人类认知的规律遵循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层深入地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法帮助学生感知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境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期货合约的风险对冲、投机和套利三大功能时,我们可以设置如下几个案例帮助学生辨析三者的区别: (1)A企业1年之后需要购买大豆作为生产食用油的原材料,其担心未来市场上大豆的价格会上涨,为了控制大豆价格上涨的风险,A企业在期货市场上与D签订了一份期货合约,该合约规定,A企业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从D处购买大豆,交货时间为1年之后。(2)B投资者预计1年后大豆价格会上涨,为了利用大豆未来真实价格与现在远期价格之间的差额获利,B在期货市场上与E签订了一份期货合约,该合约规定,B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从E处购买大豆,交货时间为1年之后。(3)期货市场上不同时期的大豆远期价格存在较大差异,6月份的大豆远期价格远低于12月份的大豆远期价格,C投资者为了利用大豆不同交割期之间的远期价格差距进行套利,在期货市场上同时签订购买6月份大豆的期货合约和卖出12月份大豆的期货合约。提出问题:这三个案例分别属于期货合约的哪一种功能?风险对冲、投机和套利三类投资者在期货合约签订前后的风险特征分别是什么?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哪一类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是最高的?通过案例的呈现,展示了三类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上的不同交易行为,让学生对真实的期货市场有了更感性的认识,增添了学习枯燥理论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编写案例时,教师应对真实场景加以改编和调整,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3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共同讨论并最终形成小组报告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讨论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在讲到债券和股票两种投资工具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设置如下几个主题供学生讨论:债券和股票的区别、债券和股票的发行和上市条件、投资者在债券和股票之间进行决策时可能考虑的因素。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对债券和股票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培养多想、多问、多学的好习惯。课堂讨论法应用时需注意讨论的议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议题的设置应尽可能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会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的作用。

4结语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案例或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维,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传统教学方法具有时间利用高效等优点,仍然是基础理论的基本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章节的难易程度,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此才能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江军.启发式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5(7)中:373-374.

[2]孙晶,.试析中国启发式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6-119.

[3]张智霞.启发式教学在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52-53.

[4]杨爱华.启发式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3(3):116-118.

[5]万萍.浅谈启发式教育的内涵与教学优势[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3):248-249.

第5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一)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是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会计教师在讲授财产清查这一章中的银行存款清查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什么方法?与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相同吗?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可提示:会不会由于企业未记账而银行已记账或是企业已记账而银行尚未记账的原因造成不一致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未达账项”的4种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吗?会计人员能不能根据这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调账?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若不存在其他原因,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应否相等?最后,教师做陈述性的总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采用提问启发法,则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且所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启发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及拓展知识面时均可采用。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要有针对性

第6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使学生领悟书本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根据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结合教材,运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为什么要使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然后在医学和工商管理界教学领域得到推广,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学科中广泛使用。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是中学新课改、教学新理念的要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遵循其自身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回归生活、开展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它通过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学好政治,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上课“照本宣读”,就课本知识讲知识,从而使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是多么的乏味、枯燥,对学习思品课缺乏兴趣。而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案例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交流合作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努力探究,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强,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特点,是“探究——合作”型教学模式中极具生命力的新成员,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方法。

三、如何使用案例教学法?

1.教育性和时代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列举的案例必须具有教育性。教育性要求老师通过举例,不但使学生在事例中掌握知识,而且使学生积极向上,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及时反映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 这就要求教师在列举案例时必须“新”,老师把新的国内外的大事或材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如上九年级的“我国教育的现状”时,就把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开讲给学生听,我省从2005年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食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四大工程”,2007年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让学生知道:我省解决农村落后的教育所采取的措施。

2.针对性和真实性。

针对性有二层含义:一是针对教学目标,事例的选择,应有所侧重,摄取对于达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舍去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描述,有利于学生迅速接受有效信息,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二是针对教学对象,应该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的事例。如上七年级下册“不良行为不可小视”时,我校个别学生存在不良行为(骂人、逃课、抽烟、上营业性网吧、打架等),如果不加以改正,会发展成为一般违法,最终走向犯罪。笔者列举了2004年震惊全国的“宁夏石市九位少年故意残酷杀害中学生的3?09案件”,详细讲述了九位少年犯罪的思想行为历程。让学生明白九位少年犯罪,都是从小时候不严格要求自己,从逃课、上网吧、打架、小偷小摸这些不良行为开始的。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不良行为的严重恶果,让学生不要小视不良行为为“小事”,不要轻视、原谅甚至纵容看起来是小的过错,否则很有可能会走向犯罪的深渊。

真实性是指所举案例的真实,无论是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此事。只有真实的事例,才具有说服力。所以,案例一定要真实无误,决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或者是经不起推敲,否则就有背于思想政治课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上八年级下册“学会负责”,我列举了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晓兰的事迹: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依然坚持,无怨无悔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她所作的对得作为一位医生的良知。让学生从陈晓兰的事例中感受:坚守医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向她学习,培养高度社会责任感。

3.生动性。

案例是为印证理论服务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年龄尚小,因而所举的案例必须是生动、新颖、有趣、有启发意义。要开阔眼界,不必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上的事例,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会学习。

4.生活性。

案例的生活性时指案例来源于生活,跟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样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5.启发性。

第7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1)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从高等院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案例分析教?W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大学生创新精神和意志的培养与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2)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与时俱进的案例分析,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真实案例的讨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为了获得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需要自行查阅有关案例事件的背景资料,并学会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大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学效果显著。

不同的理论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相应的创业者的亲身经历进行讨论分析,不仅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获得从事创新创业所必备的理论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发言间接锻炼了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实际创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材料的选取具有明显的教师主观倾向性

目前,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所选取的案例多数是由教师在开展案例分析活动前根据相关背景知识挑选出适合的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案例分析教学中所选取的资料,完全由教师决定。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多数是成功的案例,也可以说多数是创新创业正面的教育素材。这样的案例分析常常给受教育者一种错觉,创业会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列举的案例一样,很容易成功。这种带有明显主观倾向性的案例分析,对创业者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是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创业观的。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过于程序化

一般案例分析教学的实施过程分为:前期准备、案例分析讨论和最后的总结归纳三个环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这种案例分析的实施过程过于程序化,缺乏新意,每次都是这样的流程,久之,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失去集体讨论和分析问题的兴趣,影响创业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展示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创业教育教学案例资料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多数采用的是文字形式,少数配几张图片。这种展示方式过于单一,有的案例由于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过多,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学生易失去学习创业案例的耐心。

三、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使用的建议

(一)筛选正反两面的创业案例进行教学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应正视青年创业的实际情况,要将青年人创业的经验教训,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传递给大学生。在选取案例材料时,适当地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失败创业案例。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创业失败的原因,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为未来学生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正反两方面的创业案例,更有利于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案例教学不应受到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束缚,应积极地与其他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然后再进行案例分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在案例中寻找答案,最后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结论。这种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非常适合我们的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三)展示案例资料多样化的手段进行教学

第8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党校 案例教学 干部素质 培训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强调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必然对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应大力倡导并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党校推行案例教学法是创新培训方法、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党校师生互动共赢的一种高质量的教学手段。

1.准确把握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培训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能力。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一般包括选择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评讲等主要环节。

1.1 选择案例。党校实施案例教学需要选择好的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也是案例教学最困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几点因素:

1.1.1 真实性。这里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真人真事;其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作适当的技术处理,使其更有典型性。选择的案例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违背事实,否则将影响教学预期效果。

1.1.2 启发性。教学用的案例经过素材的筛选之后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问题的答案需要学员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中挖掘。案例的启发性还有一个方面是,选取的案例应该与所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相关联,通过案例的教学能使他们从中汲取有价值的工作思路或是工作方法,从而对实际工作具有帮助。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如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选取的最好是行政执法类的案例,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选取的如何解决基层问题的案例。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时,对如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分析中,选择重庆市建立被征地农民补偿金发放新摸式的典型案例,该案例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为如何解决因土地征收引发的信访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性。

1.1.3 典型性。即教学用案例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学员们通过这一案例的分析讨论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中,分析了引发群众信访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某些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意识淡薄,缺乏化解矛盾的对话渠道和解决机制所造成。教学过程中引用了2007年4月发生在桂北某镇的村民围攻镇政府的群体性事件的案例进行分析,介绍案情、解决过程及启示。类似的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严重后果及造成的不良影响,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1.1.4 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要求,能反映教学专题的主要或是实质性内容,既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本人在讲授《信访热点问题探讨》的专题课中,结合桂林市转复军人上访上升幅度大,重复访增多的情况,选择的广西成功化解一起转复军人集体上访案等。最后,所选取的案例篇幅应当不能太长,案例要尽可能反映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案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越近越好,越鲜活越好。

1.2 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师能否启发学员的思维,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将分析一步一步地引向更深的层次,熟练地驾驭分析研讨的过程。

对案例的分析可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即教师事先精选一教学案例,组织学员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按“分组限时讨论——形成小组集体讨论意见——各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意见——教师总结点评”的程序完成教学过程。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承上启下的一个中间环节,是学员思维能力最能得到拓展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必须时刻关注每一小组讨论的进展,控制好讨论的时间节奏,对思维活跃,有创新思想的学员积极参与及发言要及时肯定;对学员讨论中表现出来的模糊知识点要及时给予提示,引导学员将讨论思路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讨论结束后由小组发言人概括本组的讨论成果,发表对案例思考题的看法。通过案例讨论与交流,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1.3 案例讲评。案例讲评是案例教学中教师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及其拓展提升,是案例教学中将案例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的阶段。一方面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员实现教学专题课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学员有了案例讨论的感性材料,学员会带着问题来学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的效果。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案例的讲评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富有针对性。例如,本人在进行行政执法案例教学时,选择了一典型的公安执法行政诉讼案例。案情介绍某市公安局新城分局认定何某出租盗版VCD碟的行为违法。何某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某市新城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新城区公安分局对何某的行政处罚不合法,判决予以撤消。本案中公安局为什么败诉?因被告公安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五个方面违法。案例讲评中对本案公安局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之处表现的5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帮助学员梳理行政执法中所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对工作的启发性。

2.推进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广西区委党校和桂林市委党校把各种教育培训方式有机结合,形成了多种案例教学模式并用的格局,其把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嫁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2.1 把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结合,形成讲授式案例教学模式。

例如,在科学发展观专题教学中采用案例“山西黑砖窑事件”,突破了理论教学只能用课堂讲授的传统做法。把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的结合起来,拓展了案例教学运用空间,同时也提高了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影响力。

2.2 把案例教学与角色扮演结合,形成模拟式案例教学模式。

在“领导干部与媒体沟通”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对” 情景模拟案例教学中,引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元素,由学员分别扮演决策者、执行者、被执行者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多角度体验,强化了学员对案例的认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桂林市委党校的模拟法庭教学以案说法,通过一典型的行政诉讼案例,给领导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产生强大的震撼力。

2.3 把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形成体验式案例教学模式。

如“横县校椅镇新农村建设” 现场教学中,该教学模式以实地调研与现场点评相结合,学员讨论与专家提示相结合,直观感受与理论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教学中先安排学员现场参与“一线工作法”实践活动,亲自接待来访群众,体验工作流程;后由一线领导和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在理论上进行概括提升。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员的现场感受,加深了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

2.4 把案例教学与研究型教学结合,形成研究式案例教学模式。

借鉴哈佛大学把案例分析与理性分析于相结合的做法,在教学中首先由学员阅读案例、讨论案例、思考问题,然后由教师介绍相关理论,并引导学员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员从方法论角度掌握案例教学的精髓,使案例教学具有更高的理论含量,研究色彩更浓。

3.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推进党校干部培训工作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水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组织、协调、驾驭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党校还应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师资队伍,努力形成党校案例教学特色。

3.2 建立健全党校案例教学库,提供必须的案例教学条件。

要从每学期学员带来的案例中分门别类地进行精挑细选,及时把党委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编成教学案例,充实进各教研部的案例教学库。近几年来,桂林市委党校在建立健全党校案例教学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发动学员和老师共收集编写主体班教学案例上千个,由校教务处组织编写的案例集,用于各主体班次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3.3 提高学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案例教学中的主体是学员。要针对不同班次、学员特点选准不同类型案例,加强与学员的沟通,提高学员参与案例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全员参与、主动学习。

3.4 加大对案例教学的投入。

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以调动教师搞好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9篇:启发式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人才素质测评;HR专业;胜任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99-02

选择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基础。古今中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各种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其中启发式教学法具有能够利用一定的“现象或诱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等特点,因此,笔者结合《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将其融入到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启发式教学特点

启发式教学借助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认知以及思维过程,近些年来受到了教育从业者的普遍欢迎。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而是在于通过“摆现象”、“提问题”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一步步根据现象或问题去思考,从而养成主动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沉淀的好习惯。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教学侧重点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备课备得更多的是“问题和现象”而不是“知识量”。有趣的、符合实际的问题和现象,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发其思考。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各种知识,并且印象深刻,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习惯,不断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借助于图书馆、微信朋友圈、公众号以及其他媒介,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教师通过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透过问题和现象,做分析、判断、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做到触类旁通,整体、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客观、准确地做好判断和预测。

二、《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等特征。课程既注重适用性、实用性,同时也注重系统性。适用性和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在教学当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够运用合适理论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而系统性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各种测评工具本身的系统性,而且还需要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之间的系统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学习掌握人才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为人员选拔与配备、招聘录用、培训与开发等提供决策支持和帮助。

从《人才素质测评》课程的上述性质和教学目标来看,课程性质中的系统性与启发式教学的系统化思维培养是一致的,“注重测评工具与人力资源活动间的系统性”以及“与其他课程”相互结合,这与启发式教学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主动学习也是较为吻合的。另外,课程教学目标更多注重的是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本身,这与前述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吻合的。这些是笔者之所以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之一。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学生特点也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的一种重要依据。通过与同行交流讨论以及学生座谈,结合一些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有着如下几个特点:(1)学习习惯和自觉性不强。学生课前预习少、课后复习少,去图书馆自习的时间少,对自身的学习方法缺少反思,不够重视阶段性学习,也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思考。(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自身的学习要求不高,学习兴趣不浓。(3)喜欢做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有趣课程项目。实践课的教学当中,学生参与性比较强,笔者进一步发现,由于实践课程多带有问题导向并且与自身密切相关,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4)从人力资源专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胜任特征来看,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识人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成就动机以及分析性思维,而这些胜任特征往往又是目前学生比较欠缺的。这些是笔者选择启发式教学来开展教学的又一重要依据。

四、启发式教学在“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应用策略

(一)挑选合适的应用章节

一般而言,人才素质测评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比较重要又比较枯燥章节。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导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理论指导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合适。至于测评的标准体系设计、常见的几种重要方法,测评结果的报告与运用等内容,由于与实践结合的比较多,自然也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当然,其他教学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利用,此时效果更佳。

(二)挑选合适的应用方式

启发式教学要想获得较好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在于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较高的热情,要有互动,实现“共振”,避免“启而不发”、“无动于衷”。具体的应用方式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案例教学、游戏教学、总结法等方法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