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精选(九篇)

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

第1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启发式教学 主体性 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课题。自春秋时期孔子初创启发式教学以来,我国历代教育思想家都对其进行了继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启发式教学思想仍然展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并备受重视与倡导,渐趋发展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并指导着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复杂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基础性教育学科。探索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吸取其精要,对于当前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现代意蕴解读

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这是“启发”一词最早的来源。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孔子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创始人,他不仅是启发式教学的首先倡导者,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积极实践者。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并急于解决而又尚未弄懂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予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则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孔子主张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等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继续认真思考,等到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豁然开朗。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

伴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主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新课程强调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它与启发式教学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特点是相吻合的。可见,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和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启发式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人格能力培养为目标,是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的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是贯穿新课改的一条主线,是变革教学方式的关键,它无疑会达成我们所期望的教育目标,并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启发式教学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内容,因而它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以往在课堂教学中注入式的教学法,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积极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启发式教学以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它既强调知识的传授,又注重智力和能力的培养,既突出学生认知因素的发展,又强调学生态度、情感和个性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可见,启发式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身包含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因素。同时,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特别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发挥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和对教育人才的创造性能力的需要,使之符合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内涵形成了这样的观点: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

二、新课程视角下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此外,范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在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从本质上说,这些教学法都包含有启发的要素,无不遵循启发的原则,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可见,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并不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更新教育观念,反对注入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格式,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注入式教学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小学生看成是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教学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既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注入式教学只承认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否定了学生在认识中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而且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注入式教学认为教学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强调智力、能力在知识获取中自然得到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均要体现启发式的指导思想。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实践证明,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探求知识,勤于思考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多提问并不就是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虽与启发式教学有密切联系,但并非等同。启发式教学是把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未来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要旨是充分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不能以提问多少来衡量,而应当明确,只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就应当属于启发范畴。相反,没有深度广度,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提问,则不是启发式教学。迟春芳认为,提问要紧扣教材的重点,要把着眼点集中在教材的难点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巧妙创设提问的情境,力求新颖有趣,同时,提问的方式也要恰当。

3.注重启发过程的发散性和层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启发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并收获不同的探索果实,从而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造成学生的“愤”、“悱”心理状态,使他们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使他们成为知识形成的参加者和发现者,使他们既认识新知识,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要善于建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教学中,教师不可搞一言堂,而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让他们围绕问题去操作、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对于学生的发言及观点不能求全责备,否则就会压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课堂气氛既紧张又和谐。这样,启发式教学才能取得完美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燕,范民生.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我国古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现代教育价值[J].鲁行经院学报,2002,(2):91-92.

[2]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57-58.

第2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状态良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亦在加快,就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水平而言,其要亦在不断提高。传统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亦不能够适应全新的教学环境。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能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教学水平,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在对比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后,提出了几点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模式;高校声乐;教育教学

声乐教学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声乐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大部分高校所采用的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与环境,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和质量,因而需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环节与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探索与钻研,对于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一定参考。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1、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发散学生思维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启发式教学模式更加具有现代特征,比较符合现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标准。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增加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掌握,更加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由此将能够制定更加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教学环节与情境,激发广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项事物联想到其他诸多事物中,由此不断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思考意识和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1]。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其不仅涉及到诸多声乐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学生进行恰当的声乐联系。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将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将其融入到生活中,并且能够在声乐联系时举一反三,提高声乐学习水平。

2、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

虽然传统教学模式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出现以后,其已经不能够符合当前的教学发展趋势和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为“逼迫”学习,无论学生自愿与否均需要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但是,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放松与自由,及家长与教师基本上在为学生规定学习范围后,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规中矩,既拉近了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基本被动接受知识,使得课堂的气氛十分沉闷。但是,新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将学生作为中心,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虽然气氛比较“闹”,但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反而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2]。

二、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策略

1、气息启发策略

气息启发与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气息的启发十分重要,其作为一项基础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声乐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气息训练,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想要歌唱的气氛,以及比较轻松、愉悦的环境。此时,学生将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放松的调解呼吸,且能够自然的把控气息。在气息启发策略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肺活量、鼻音、呼吸类的训练。在此方面,教师可以摆放具有香气的花或者食物等,引导学生闻其味道,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寻找控制吸气、呼气等气息训练的规律,在享受、玩耍中收获良好气息训练效果。

2、吐字启发策略

高校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吐字要求十分重要,除了方言类的歌曲以外一般均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准确且清晰。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吐字启发训练时,首先必须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即吐字必须要清晰。正式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吐字时字与字之间的变化,恰当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衔接关系。保证每一个字在吐字与声音之间均能够保持良好的统一与和谐状态。另外,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吐字发音训练,必须要引导学生尽量保持舌根始终处于放松状态,在联系的过程中争取能够自主发现吐字变化的规律与共同点,由此方能够提高吐字训练效果[3]。

3、表演启发策略

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对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进行表演的启发,重点在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和谐的声乐表演课堂氛围。在该种氛围下,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表演心态进行调整,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烦躁等不良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在学生声乐表演中需要适时的基于鼓励与表扬,使学生从心理上能够对自己产生认可与自信,由此方能够在表演当中恰当的抒感,更好的进行声乐训练。此外,在学生声乐表演前,教师可以为其讲解作品以及作者的背景或者生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受作品或者作者的情感,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将能够收获更佳的训练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能够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校声乐教育教学中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在气息训练、吐字训练以及表演训练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高校声乐教学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段凤琴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03):37.

第3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启发式教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施教原则。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启发式教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是著名教育家孔子倡导的施教原则。从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念上说,启发式教学是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力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领会知识,陶冶品德情感,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有效地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调激励学生,但不使学生感到有压力;指明学习途径,但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启发式教学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统一的辩证关系。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具体过程和结果有强烈兴趣、积极的思维和活跃的思想来进行学习,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作用意义

1.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明力。

启发式教学方法着眼于学生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它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一步步地带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佳境”,使他们逐渐体味到这一科学理论内在的巨大感染力、说服力和所具有的指导力量。

2.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和发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培养和发展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促成学生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启发式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既可以锻炼观察、辨别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促使他们在对于社会、个人、人生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砥砺意志,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3.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老师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固然应该掌握现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即应该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但如果仅限于此,学生只授到了“鱼”而没有被教会“渔”,他们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教师的更大责任在于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地探求和获得新知的能力,即不但应“授人以鱼”,而且更应“教人以渔”;不但应该使学生知道“是什么”和“这么做”,更要使他们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

二、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中的一部分。多年来,一些有责任感的教师已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要使自己的实践更富有成效,必须在总体上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要求。那么,启发式教学有哪些方面的本质要求呢?

1.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启发式教学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而是贯穿于各种具体教学方法之中的总要求,是一种精神,它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实现。因此,对启发式教学方法必须正确理解,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例如,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教学,用得最多的是讲述法和讲解法。只要教师讲解中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材料典型,并在关键处善于设疑,同样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只有把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在教学中贯彻启发式精神。

2.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教学内容中的启发因素,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思想政治教学要富有启发性,必须先从教材中把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发掘出来。为此,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熟悉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有比较透彻的钻研和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哪些内容有启发性因素。

第4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启发式 教学 探讨

启发式教学法是与注入式教学法相对立的,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体的。其基本精神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那么启发式教学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呢?那么,如何全面认识中学语文中的启发式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启发式应该抓住学科自身特色

我们知道,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是语言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而对学生来讲,它所起到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写作实践中,则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特长。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应从这一科的自身特色出发,把启发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心智培养和对语文的感悟力上,要打破过去那种单纯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而付出努力的惯例。所以,启发性的教学怎样“启发”固然重要,而“启发”什么则更为重要。

二、启发式的适用也有其具体要求

我们知道,中学语文的要求是这样界定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具体地表现在听、说、读、写几种能力上,除此之外,还应该表现在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感、美德能力上。因此,提高语文水平,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几种能力水平,还应该包括提高认识、联想、思维等智力因素和道德、情感、美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水平。概括地说,提高语文水平,实际上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质的问题。由上可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是有一定的原则要求的。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正确把握这些要求,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考虑教法的问题。只有在教法上创新,寻找最佳途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的具体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单元宏观为序列,以课文微观为主体,在活动教学中以教师的启发为主导,既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创造,又注重教师的导读与激发,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导读激发。这是指在单元教学的开端,即单元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以激发为主要手段,从设疑人手,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基本概念原理为主动地探讨发现新知,获得乐趣,设疑时宜精不宜多,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深入地研究带动整个单元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例如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训练“诗歌朗读”,就学习的基础知识主要安排了诗歌的“节奏”和“用韵”。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诗的节奏”进行导读,可以在学生对音乐节奏比较熟悉的基础上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相联系,以加深对诗的节奏的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把握节奏的诗歌朗诵,从而把课文和单元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不致空洞,激发的效果也就很显著,学生既动了脑,也动了手,动了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次教师启读、精讲。所谓“启读”主要指启发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精讲主要指在阅读教学中一要精选,二是精讲,通过对课文的最精练的讲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充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把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精讲过程要注意完整性、精练性、实效性,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把课文与单元教学相结合。这一阶段,教师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再次 学生的理解精练。这个过程是在前两个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进行消化吸收的过程。学生精练的载体主要是“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对难点给以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理解巩固进行验收即可。第四教师评价及学生创造。这一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阶段,特别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读和写的关系来看,它体现在写作训练上,写是读的目的,写是读的质的飞跃。另外,从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角度来看,写是最能实现这一目的要求的。一是写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二是常言道“文如其人”,从某一角度可以看出学生个性的质的发展状况,写作训练时,指导学生恰当及时地评价,使其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第5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强化大学新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入党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大学新生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关键。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又要注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要注重教育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一)构建系统的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内容

首先要将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内容。通过理论知识、入党程序、入党动机、党员行为标准教育与专业基础认知、专业前景分析、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大学新生了解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学习目标。其次要选好教材、培养师资队伍。做好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或编纂出版相符合的配套教材,同时要重视入党启蒙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效果。再次要丰富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形式。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要以理论教育为基础,通过讲座或者集中培训的方法,普及大学新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集中教育与个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大学新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做好“微观”教育。

(二)搭建立体式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网络

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以“适应性”教育为主的教育阶段,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应当体现在思想认识提高、学习方式转变、人际关系构建等多方面。因此高校在开展入党启蒙教育的同时也要兼顾新生各方面适应性提高的需求,依托新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的立体式教育网络。高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工具,打造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教育“主战场”,将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全面”等信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推送给学生,将专业基础认知、专业前景分析、职业道德教育、就创业理念融入实际案例推送给学生,开展普适性教育。高校要将入党启蒙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至院系、班级,充分发挥分党委(党总支)、党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设计具体的入党启蒙教育活动(例如主题党团会、优秀党员讲师团、党员一帮一、优秀事迹宣传),开展个性化教育。高校要充分调动师生党员的积极性,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支持。高校在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阶段,可选配学生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助理辅导员”,可选配教师党员担任“新生班级导师”,让他们参与到新生的日常管理中去。广大师生党员可以利用助理和导师的身份,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同时可以使新生以这些师生党员为榜样,明确努力方向,端正入党动机,树立远大理想。

(三)完善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在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强调:发展党员工作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面对新形式新要求,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必须立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确保党员队伍活水源头、勃勃生机。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的效果决定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水平,因此对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工作的对象(大学新生)进行效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高校要在把握政策性、系统性、实效性、长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大学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效果的考核和评价。高校可以通过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职涯规划、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行为规范等多项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的结果作为确立入党积极分子、评优、提干的重要指标。

二、总结

第6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 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内涵应是: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既要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也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启发式教学的优势

启发式教学的优点主要有: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主体的思想上来;不仅注重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更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注重传授学生文化知识,也注重在学习动机、态度、情感、品德等方面的培养;启发式教学除了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运用了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

3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71.9%的师生表示欢迎甚至渴望启发式教学。这说明大多数的师生能意识到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有53.8%的人认为自己对启发式教学“不太了解”,有35%的师生认为自己“了解”启发式教学,甚至有4.2%的学生和一位教师认为自己不了解甚至不懂启发式教学的含义,这也是启发式教学得不到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的制约条件。

在对启发式教学的含义的理解上,55.7%和43%的调查对象认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问”和“教师提出问题导入教学过程”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在贯彻启发式教学上是不太满意的。

29.7%的调查对象表示,安庆师范学院启发式教学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在20%左右,77%的人认为,目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比例占三成以下(含三层)。吴老师认为这说明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启发性的估计是不乐观的。

师生对学校启发式教学现状归因:大部分的教师(56.5%)和学生(71.7%)认为不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原因“教师习惯于传统式的教学”。

以上的调查数据说明:高校师生是非常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大部分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不是很了解;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是不乐观的;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学生不欢迎启发式教学的原因存在差异。

4推行启发式教学的建议

在高校师生中普及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激发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热情。大学中启发式教学之所以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思想都不是很了解,对其具体的方法更是了解甚少。所以要想在大学校园里推广启发式教学就必须普及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知识,让更多的师生对启发式教学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激起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渴望,才能更好的在高校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孔子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作用。很多家长、老师都是从未来前途等方面来告诉学生学习的意义,但是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的制约不能让他们对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那么这种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刺激就显得不是很明显。我们更应该从身边的、学生能感受到的方面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自主的去学习,才不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各门知识。

教学评价制度的支持。能否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教学评估的制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上级管理部门把对高校的评估应该是以“学生才是教育的中心”为出发点,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该校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什么层次的人才。这样才能激励高校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才能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学校的应下定推行教学改革的决心。现在很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办学理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高校教师都走研究型教师之路,对教学型教师待遇不公,一个教师只会教学就没有出路,这是因为教师的职称评定主要依赖科研【6】,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表现没有硬性的评价指标。如果要提高教师教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就应该加大对在教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的奖励制度,应该和在科研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有相同的奖励政策。这就要求高校下定决心进行本质性的改革。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行启发式教学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传统的灌入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只要课前准备好当堂要讲的内容就可以了。但是启发式教学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充分准备自己的讲授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多种授课的方式来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习惯,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还要对本专业的背景以及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具备其他多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想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近况,并且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范围和了解深度,这样才能很好的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校师生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及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固然重要,但是从管理部门到高校、从高校到教师的总体的评估及教学体制的改革也是不能忽视的,这需要一级一级的转变思想,把教学的质量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启发式教学在大学课堂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香婷.大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2]侯煦光.工科大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8,(14).

[3]张学龙.大学专业课开展启发式教学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

第7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质量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间的桥梁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临床各科知识,加之《中医诊断学》重点讲述的是四诊的一个个独立症状、八种辨证的一组组证候,具有杂、乱、散而难学的特点,这就要求老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年教学总结,我们体会到重视启发式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积极的独立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它重视的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重视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医诊断学》启发式教学着重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以学生的知识基础作为启发式教学的依据

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提普洛夫说:“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故而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要先了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及学习方法,才能正确地选择启发式,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脱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教师虽“启”,但学生不具备“发”所必须的知识,就会导致“启而不发”,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我院本专科《中医诊断学》开课时间多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医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等基础课,有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框架,有知识延伸的空间和潜力,所以适宜进行启发式教学。

2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启发式教学的切入点

多年来我院招收学生中属第一志愿者比例较少,调配生多,加之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中医学积极性低,专业思想不巩固,学习中医的兴趣不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习兴趣是启发式教学的起点,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科目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笔者的感受是精心安排并上好《中医诊断学》第一节课即“绪论”一节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第一节课能影响学生对新课程的第一印象和兴趣程度。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上好“绪论”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明确学科性质,解决《中医诊断学》是干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打开中医临床大门的一把金钥匙。②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中医诊断学》作为桥梁课程、过渡课程是必须要学好的,因为中医强调“辨证施治”,“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好《中医诊断学》就能认病识证,如果同时学了方剂,就可以处方遣药。同时举出由于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悲剧事例,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学好诊断学的重要性。③列举知名中医大家,讲解他们治学成才、治病救人的事例,突出他们在中医学术上的伟大贡献,以他们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崇拜感,激励学生热爱中医、树立学好中医的信心,激发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浓厚兴趣。④“绪论”的内容广泛,如照本宣科就易使讲授变得冗长而乏味,所以,在“绪论”的教学中应突出新颖性及创设临床问题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疾病为例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激发好奇心。当然,在其他章节的学习中,教师时时要用高超的授课艺术激发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3以巧设疑问、对比联系为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故启发常用提问,提问要有悬念,从心理学角度讲,悬念就是给人们心理上造成一种强烈的想念和挂念,它具有很大的诱惑力,给人造成一种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是感情的一个闸门,这个闸门一旦打开,就会强烈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首先,《中医诊断学》授课中所提问题应难易适度,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太浅的问题,可能造成课堂上表面的活跃、思想的放松;设问难度太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削弱学习兴趣。只有以稍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要求训练学生,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出发,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设疑立悬要抓住重点和疑点,平时注意积累新知识,突出与诊病有关的新颖性问题。并且要有耐心,给学生一定时间,当学生产生困难时深入浅出地进一步启发、引导。比如讲授局部汗出之半身汗,先举典型病案,然后设问“此病人真奇怪,为什么是左半身有汗而右半身无汗呢?这是怎样造成的呢?”这样可以给学生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答案。

比较就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提示异同,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生能够通过比较辨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诊断学》重点讲授一个个独立症状,一组组证候,内容多而复杂,有些内容较枯燥难懂,症状或证候之间多有相似之处或联系,而不同症状、证候具有不同发生机理和临床意义,故教学中大量运用对比联系法,以达到鉴别症状、证候,学懂弄清的目的。比如讲授阳虚证时可联系气虚证,通过复习气、阳的功能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认识到阳虚证是在气虚证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阳的温煦功能减退,故阳虚证=气虚证+寒象,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联系气虚证感到阳虚证容易理解了,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获得了思维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习效果。

4以发展智力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目标

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领进门”之“领”即教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聪明才智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和实践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对比、演绎、联想、想像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启迪,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连接成网,构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立体框架,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智力。如通过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八种辨证方法特点与相互关系循序渐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纲是辨证的纲领;辨病性是辨证的基础与关键;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是辨证方法在内伤杂病、外感时病的具体运用;再结合临床实训通过具体的病人诊治或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步骤,即通过对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先明确病位、病性等病理本质,然后形成完整准确的证名的证候诊断思路。

第8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启发―探究” 应用背景 应用效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对提高本国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启发―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启发―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进和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是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形式,其教学理念已经开始被应用到各个学科中,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通过拉近师生关系,为“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启发―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启发―探索”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促使师生关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二)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具有独立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铜”的性质和特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的部分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对“铜”这种化学元素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了解“铜”这种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正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前提和基础的。

(三)通过探索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和深入,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空有学习兴趣和热情却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那么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实施“启发―探究”式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才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终极目的。

还是以“铜”元素的学习为例,教师通过讲故事或引用化学资料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也通过直观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结合已学知识对“铜”的性质和特点有了进一步了解,那么教学过程是否就到此结束了呢?“启发―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尝试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教导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正是探究的重要意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应该以大量的化学资料的搜集为基础,通过反复假设和讨论,最终确定实验步骤;其次,在保证基本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化学实验的完成应该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负责在旁指导;等到实验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帮助高中化学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转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轻松的课堂气氛和极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探究”式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有效地推进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在今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继续实施和推进“启发―探究”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杰.启发――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验[J].焦作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1(17).

[2]蔡生翔.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价值工程,2011(30).

第9篇:启发式教学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艺术专业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教学 英语创新能力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生产力对劳动者的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劳动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技术,还应该富有个性、具备创新能力[1]。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即古人所说的“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2]。要正确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首先了解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教学客观规律,以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形成完美人格的过程[3]。启发式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既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传授前人积累的知识,又要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

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奈斯比特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5]。令人可喜的是,创造性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而并非少数人所特有的。因此,教育的功能是如何使这种潜能转化成现实的创造力[6]。

教育是为创新提供知识和人才的基础。大学是“创新思想的倡导者、推动者和交流中心”,大学教学是对知识和信息的加工和创造,通过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灵感,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7]。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只有切实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的教学质量。

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索问题。”即在学习中思索、研究;在思索、研究中学习[8]。“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是关键,启发式教学应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的自学能力。”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现在的启发是为了将来的不启发,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身具备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也就达到了其终极目的[9]。

三、必须摈弃对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美国大学的创新教育非常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在美国,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或谈话式等方法教学,师生共同讨论和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极力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由学生回答问题。美国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分析信息能力和组织信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观点的能力、分享信息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美国大学采用启发式创新教育的经验,提高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美国大学生的四年是最勤奋的四年,是大学生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四年。因此,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著名的哈佛大学的课程安排多而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许多学者用金字塔形容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学习能力,美国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倒金字塔形,通过启发式教学,美国大学生学会的是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要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摈弃对启发式教学的种种误解:

1.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全部体现出来,要因时因地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某方面体现多一点,也可以另一方面体现多一点;关键是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并重视将启发式教学随时融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实施启发式教学既不否定课堂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又不轻视或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对两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当好演员又要当好导演[11]。

2.抛弃和全盘否定“讲授法”,认为讲授法不是启发式教学的误解。

有种极端认识认为讲授法就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认为讲授法不是启发式教学,所以将其抛弃或全盘否定。启发式教学并不排斥讲授法,然而,一些教师在尝试启发式教学时,为彰显“启发”的作用,就抛弃和全盘否定讲授法。这是一种误解,必须摈弃和纠正。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科学、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使用讲授法阐述思想,传播文化。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讲授法仍然是课堂教学最广泛使用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的讲解,教学重点更突出,通过教师生动讲解,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得通俗易懂,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得既有趣又生动、形象逼真而且透彻入理,并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既多又全面的知识,还能统筹兼顾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教育思想,那么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教学,而不是填鸭式教学。只要讲授法运用得当,一样能很好地发挥“启发”的作用。

3.认为讨论式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观点是误解。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的讨论对话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交换,讨论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如果在讨论中缺乏教师恰当的引导,缺乏相应的指导,有些“讨论式教学”往往流于形式,走向另一极端,那种认为讨论式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观点必须纠正[12]。

4.认为“提问法和问答法”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观点是误解。

提问并不等于启发,提问本身并不是启发式教学的简单内涵。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启”而非“问”。一些教师误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如果学生几乎没有提出问题的机会,那么这种“提问法和问答法”教学,只能是肤浅、简单的是非问答,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教学。因此,“提问法和问答法”就是启发式教学的观点是误解,务必纠正。

四、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是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针对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笔者所做的实践如下:

1.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多质疑。

古人语:“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学英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不但要提出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还要善于设问和巧于设问,从而撞击学生英语思维的火花。英语教师应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勇于质疑,并允许和鼓励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敢于想象和打破常规,使艺术专业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逆向思维是打破常规的思维,它有利于新思想和创新理论的形成。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发散思维和英语逆向思维。帮助艺术专业大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痼疾,倡导使用英语进行逆向思维,并启发艺术专业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创新思维[13]。

2.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启发艺术专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英语。

大学英语教师精讲的内容要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由艺术专业学生归纳出新旧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构建起大学英语的知识脉络。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让艺术专业学生自己动脑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的重点、规律及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等,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提问学生互相补充提高。锻炼艺术专业学生自己把所学英语知识总结归类并条理化,帮助学生站在大学英语整体知识框架的高度学习使用英语和理解英语,进而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突出强调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以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要及时反馈并正确评价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表现,真正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重视开发艺术专业学生的智能。

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善于从旧的英语知识中引出英语新知识,在联系实际时更注重启发艺术专业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教学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时,大学英语教师要点拨和启发艺术专业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艺术专业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13]。

启发式教学是中西方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石,应十分重视和使用启发式教学进行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以期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既是深化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又是培养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只有艺术专业学生学会创新性英语学习并提高其自身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挑战性的新问题,才能成为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创新型艺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甘民.回归孔子――欧美启发式教学发展的终极归宿.比较教育研究,2006,No.3,19-22.

[2]顾建民.高校推行启发式教学何以可能.中国高等教育,2008,No.15和16,23-25.

[3]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No.7,57-58.

[4]赵艳慧.启发式教学研究综述.石油教育,2003.6,32-35.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

[6]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1.

[7]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1,93,95,102.

[8][14]罗必新,付冬梅.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思考与展望.科学教育,2008No.6,1-2.

[9]姜同.启发式教学十谈.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6,22-26.

[10]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高等教育研究,1997.5,72-76.

[11]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12]孟宪艮,李淑奇.启发式教学的认识误区与实现条件科教导刊,2012.6(中),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