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启发式教学优点精选(九篇)

启发式教学优点

第1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任何教学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启发”。这种方法作为一种优良的教学理念,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备受历代教育家们所推崇,尽管启发式教学意义重大,但是在多年的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用强制灌输的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仍然占据一定的市场,部分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启发式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原来意义上的学生被动式的启发,而是通过教师的“启”,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主动、自觉、积极地接受知识。本选题正是基于上述思考,通过对启发式教学模式系统的研究,给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一些借鉴和思考。

1 为什么要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隐含了深刻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启发式教学”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适时而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学会动脑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启发式教学应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1)启发式教学是由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殊规律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这种教授就是一种典型的理论灌输方式,这也是系统性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一种必需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理论,教师可以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授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实行启发式教学时克服“注入式”教学弊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迫切需要。由于部分政治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和特质研究不深,技术驾驭能力不强等原因,许多政治教师在当前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仍然喜欢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情绪和厌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注入式”教学方法造成的,而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认识基础、认识主体,教学效果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较大差异,启发式教学注重教书育人和提高学生素质,更能促进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并使之向能力转化。

(3)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启发式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无固定的操作程序和环节,基本思想渗透在具体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中,与其他方法相辅相成,实现教学的目的要求。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做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教师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传统经验都值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和发扬。

2 如何优化启发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运用

2.1 授受关系最优化,为实施启发式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营造良好教学关系的重要条件。心理学实验证明,告诉人们一个观点和亲身参与形成一种观点,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为人接受。在学生心中,教学内容并非是他亲身感知的,而是别人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传播又经常是单向的,他只是接受,对传播难免会保持着一种“警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警觉”往往就会进一步强化,甚至对之产生怀疑、回避或排斥。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就是缓解或冲淡这种“警觉”的重要方法之一,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基本条件,师生关系越融洽,越有利于启发式教学的成功实施。

2.2 要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一些教师拘泥于形式上的提问,把启发式教学等同于问答式,将简单提问视为启发;启发的面窄,缺乏针对性和普遍性;在启发的过程中,总是试图将学生引入教师预设的结论中,甚至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过程的培养等等。这样的教学就不能被视为启发式,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问题就能使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

2.3 根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合适的启发式教学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启发式教学的开展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活动,学习也就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学,不同的教师擅长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教师要根据自身素质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自身性格和气质差异来看,内向的老师可以选择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外向的老师可以选择谈话法、活动教学法等;从自身特长和优势角度来看,有数学功底的老师可以运用演算法、逻辑推理法来启发学生,有美术天赋的老师可以运用漫画法作为优选方法,要想启发式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不同教师的特点是需要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4 立足现实,引导体验感悟

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只有根植于生活之中,学生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才会觉得真实;只有把德育放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让学生感到它与自己密切相关,才愿自觉去反省自己或思考他人的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还可以通过引入故事寓言、时事热点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入与实际联系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引发感悟,提高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1).

[2] 刘丽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M].人民出版社,2009(6).

[3] 刘素芬.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衔接——以大、中学校衔接为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第2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后来,人们概括孔子的教学思想,也吸取朱熹的注释,就使称为"启发"或"启发式"。从孔子的话和朱熹的解释来看,"启发"主为指教学的表现形式艺术,强调教学的适度性和巧妙性。对于这一点,《学记》给予了更深刻的具体说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如今,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已不再局限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具体情景状态,现代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导" 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

二、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这是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因此,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 )=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三、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发点的"准"和"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教师的启发当然要点在要害处,拨在迷惑时,才能指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启发式教学要真正达到启迪思维,培养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还必须注重启发点的优化。

一是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许多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问题的关键,真正起到启发、点拨和迁移作用。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发展,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点的关键处, 设置有层次,有坡度,有启发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系列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练习求得新知,掌握规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串在一起,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第3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论文摘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本文通过对基础教学模式类型的介绍,对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式、综合观的论述,阐释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意义,对教学活动有提升理念、指导实践、提高效果的作用。

1 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b•乔伊斯(bruce joyce)和m•威尔(marsha weil)在对自身及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之后,从100多种模式中总结出了25种模式,在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规范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高校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推动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适应课程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体现育人本质。

2 基础教学模式

2.1 教学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特定的教学程序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样式”。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学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纯粹的实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教学模式比教学理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教学实践抽象,有理论特性。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种要素: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

大多数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2.2 基础教学模式介绍。“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在以下常用的基础教学模式中升华产生的。

2.2.1 讲解——接受模式。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该模式的内涵较以前更为丰富。但由于学生客观上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优越性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有机地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师生互动,结合讲授进行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训练,实施德育教育等,就能收到其它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成效。这种启发式的讲授法更具发展性、适用性。

2.2.2 示范——模仿模式。该模式是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对形成技能非常有效。该模式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其创造性思维。

2.2.3 环境——模拟训练模式。环境模拟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通过模拟训练,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具体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模拟训练阶段,教师应起到教练和裁判的作用,适时对其指导、启迪、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形成训练课程的教学。

2.2.4 体验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使其获得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毕业岗位实践大多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运用于顶岗实习期间。从实践效果分析,这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这种教学模式在“双赢合作”的基础上,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5 任务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是通过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运用学校或社会现有资料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关键之处是培养学生兴趣。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定的能力。

2.2.6 观察教学模式。在教学见习、实习中得以应用,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验证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巩固、扩展专业知识,获得特定的行为模式。观察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手段,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专业背景或某些特定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技术、图片、影像、动画制作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

2.2.7 范例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某一真实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习者完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范例教学通过具体范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师生互动性强。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2.8 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小组学习目标(可以是某一专题,也可以是一项设计或探索性实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合作、协调与沟通的过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系统整体协调的力量。

2.2.9 项目教学模式。是在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某一系统的相对完整的项目或课题,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并能有所收获。该模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具体学生的个体评价着重其通过项目教学后能力的提高、情感发展的评价。学生是模式中的教学主体,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主要介绍九种基本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或优于其它模式,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每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使用这些模式时可以根据实际加以改进,使之更具针对性。掌握和熟练运用模式的关键是更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并总结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如能集中研究和使用其中2至3种模式,就能提高教学技能。“教有定则,教无定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

3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中的“启发”源于传统启发,又不同于传统启发。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仅仅视为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

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启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动性和使学生“会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真正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上。教师的工作重点放在启发诱导和指导上。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十分重视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综合运用观察、实验、讨论、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笔、动手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观是师生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善教学活动。他不同于传统启发那种注重某一教学环节某一方面的启发性,而是强调启发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启发式教学理念,关键在于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一般采取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同时将以教师活动为主的启发方法贯穿于其中。

4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综合观包含着教学环节优化组合、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的优化组合,综合评价教学的观点。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三方面来设计课堂教学的程序、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不提倡课堂教学模式固定化、单一化,而要求从实际出发来安排教学过程。没有固定模式并不是讲课堂教学没有规律性。“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结构只提出基本环节或结构要素,不规定程序和基本环节的取舍标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优化组合时遵循五条基本原则:①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即尽量采用那些能增加学生实践活动的、信息交流渠道较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②与“实验为基础”相统一的原则。即边学边实验,把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使用多媒体手段。③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尽可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类在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途径。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即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优势和校内外的设备出发,创造条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⑤高效率的原则。即选择费时少、成本低、见效快的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综合评价是“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综合观的又一具体体现。首先,“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是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格品质的协调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因此,评价包括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方面。其突出特点是把技能领域的评价具体化、可操作化和量化,同时对情感领域的评价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具体化和量化。第二,强调结果和过程评价的统一。第三,重视学的评价和教的评价相统一。即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看学生是否学会,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是否爱学、是否会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看教学是否有科学性、逻辑性等,更重要的是要看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精神。第四,主张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简而言之,综合观就是将各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再配之以启发式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最终产生“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特有功效。这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应用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振朝.论课堂教学中实行启发式教学原则,《教育广角》,教育有方,2005年第3期,第14页

[2] 唐晓杰等著.《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 高文著.《教学模式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第4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起好组织、启发、引导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教学尝试及实际运用“启发式”教学,使我认识到了“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越性,就此教学模式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启发”性教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启发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者和学者的两个积极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突出,那么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越高,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得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因为教学的一切活动主要都是由教师来设计并执行的。如果教师的教法单一或运用不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会削弱,“启发式”模式的性质则会改变,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在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启发式”模式教学时一定要掌握多种“启发”性教学法,并学会合理运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和运用时机。

1、直观启发

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演示和示范,引起联想,加深思考,促使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利用flash的动感画面启发学生动脑想象,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学习。例如:跳远教学中的落地缓冲,就可以用车轮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车轮想象为无数个点组成,那么车轮着地的顺序为点1,点2,点3…….,因此,在跳远落地时,脚的着地顺序是关键。

2、问题启发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技术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前滚翻教学,老师提问:“请同学们想想,方砖和足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马上会回答足球容易滚动,我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反复几次,我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深思后纷纷举手回答。归纳学生的见解为:篮球会向前滚动,由于篮球是圆形的,接触地面比较小,所以很快向前滚动,而长方形木块是接触地面较多,所以很难向前滚动。此时,老师可因势利导地指出:“我们学习前滚翻时要把自己的身体团成圆的”,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问题的及时提出则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来形容事理,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目标。

3、比喻启发

根据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掌握技能,它能借助联想这一思维形式去理解新知识和新的技术原理。一个恰当妥切的比喻就能沟通各个孤立的表象,使之建立联系。如用“鞭打”来比喻投掷标枪的出手动作;用“弯弓搭箭”,“离弦之箭”来比喻短跑的起跑教学过程等。可以用实物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如用“皮筋”、“弹弓”、“竹竿”等来比喻投掷项目中的“背弓”。

4、对比启发

用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正反比较和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体育教学中常用概念对比,观察对比,视觉与动觉对比,以及对象与背景对比等方法来加强教学效果。学生注意观察那些动作技术好的同伴所做的动作,并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自己动作的区别,分析同伴完成动作的正确原因,通过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

5、练习启发

练习富于启发性,就可以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提高练习效果。练习方式多样化,本身就是一种启发,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中根据教学任务、目的、要求,辅以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体育教学与训练的主要内容,合理的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如选择配合基本教材为辅助练习的游戏(例:迎面接力跑,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途中跑的动作)。

二、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较的优越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技术的规范性和竞技性,而“启发式”教学不仅着眼学生的现实健康,而且放眼于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的发展。它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方式、方法影响学生的体育认识、态度和行为,为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意识和能力上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依据“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设计教学程序上,首先要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即在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下突出了学生自主学练过程,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了学练的空间和时间;其次,必须符合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发展规律,使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针对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匹配相应的启发性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练过程中起主导、辅助引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启发、指导、激励作用。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相比较。通过在教学实验的尝试,试验结果证明了 “启发式”教学模式程序所设计的是科学合理的,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

三、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1)“启发式”教学模式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不仅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操作关键在于模式程序的合理设计以及教师教法的正确。

(2)“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恰当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习动作技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中既掌握了动作技术要领,学会了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又发展了智力和创造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第5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一、“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与内容

1、“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思维能力的抽象性、自觉性、相对独立性,把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提出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动机激励”、“灵感激发”,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的目的。

2、“启发式教学”的内容

(启发与预习。预习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的需要。而许多学生由于对预习认识不够以及兴趣不大,忽略了预习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导师同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提到:“数学的兴趣本身就在于解决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意味着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能即时可及的目的。”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就是紧紧围绕着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到两个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范围,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励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启发学生自觉预习上课内容的效果。

(2)引导与讨论。引导与讨论是预习的延伸,是使学生理解地方教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预习,有些问题教师在巡堂中诱导,点拨得到解决,但并不是说学生掌握了知识。波利亚在提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时曾指出:“即使是相当好的学生,当他得到问题的解答,并且很干净利落地写下结论后,就会合上书本,找点别的事来干干。这样做,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这就是: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组图和思维能力。”引导与讨论的目的就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达到回顾所完成的路子,重新考虑和检验结果得出这一结果的过程,从而达到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3)解惑与练习。解惑是对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提高,练习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与巩固。首先在解惑方面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①根据学生存在的疑惑点,教师归纳出典型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辨别、找出症结之所在,得出结论。②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使他们在正确与谬误的对比分辨中解除疑惑。③ 对于有些疑难问题,即使是优秀学生也难理解,教师就必须进行讲解,阐明道理,使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深化理解。采用该方法时,主要是以理解的思路、方法为主,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在练习方面,主要从直接应用概念、公式、法则的练习和变式练习两方面选择。目的是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产生迁移效应,逐渐形成技能和技巧。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指导,例如:讲明练习的目的,做出规范的样板;及时指导差生,启发他们的思维;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等等。

(4)归纳与小结。归纳与小结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的理解和吸收的过程。归纳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了大脑对重复出现的事物作出反映的灵敏程序。由于现在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完备化不可能由教科书和教师完全包下来,因此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知识在学生的大脑里就像一团乱麻,既不会使用,又容易忘却。鉴于以上原因,在归纳与小结这一节里,也是先由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独立完成,最后才由老师统一进行分析、归纳。让学生在这一环节里回忆学习内容,对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吸收,形成知识网络,强化知识的结构,使他倍受尊敬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启发式教学的以上四个环节,是就教学过程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一节课时,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一个或几个环节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机械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式。

二、启发式教学的评价目标和效果分析

1、评价的目标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多种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注意博采多种教学法之长,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地统一,能很好的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在评价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效果时,主要是根据现代教育评价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评价:

(1)记忆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过特定的时间后,所能回忆起来的程度。(2)理解能力:学生是否了解所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等的由来和依据,并用其他已知的数学符合或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将其转换,解释或引伸的程度。(3)应用能力:学生经过适当的训练,实践或其他帮助,把所学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并能够用所学的原理、法则等去解决那些新颖,但不复杂的问题或在更高层次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4)自学能力:学生在过去的知识基础上,自己按照 学习规律,独立去获得新知识,自觉地组织自身学习能力。(5)兴趣与态度: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态度的表现。

2、效果分析

在采及该方法教学后,经过多次的测验和提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引导教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和相互间的讨论,知道了符号的意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来龙去脉。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记住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了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理解记忆。再加上通过讨论和归纳两种形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提炼,抓住所记内容的本质牲和概括已压缩了的结构。大脑对知识的保持更加条硬化、系统化、简洁化,从而使全班的数学 成绩得以提高。由于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使许多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上老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主动地地获取知识。许多学困生由于参与讨论,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忱,学习成绩较快地赶上来;而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思维更加开阔,得到较好的发展。许多优生在课堂中畅谈自己的见解,在解题中不满足于一种思路,乐于寻求优化的解法,主动选读课外书,在教学测验、考试、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第6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1.问题提出

语言学习是通过一定的环境氛围来展示表达者的思维情感,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进行综合表达,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和发散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思维,能够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有效生成发展。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则是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进行有机融合,达到启发教学的效果。通过一定的问题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学习过程和内容,以提高学习效果。

2.导学案中启发式概述

导学案中启发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预习案例引导来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课程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和语言运用能力。导学案的作用就是布置一定的思考探究题目来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导学案的运用则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旨在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案的引导启发来掌握更为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以达到自主学习和学案引导的双重效果。

3.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原则

3.1全面原则。在导学案的运用过程中,应该紧扣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注意文本题设计的全面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掌握语言知识结构,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3.2递进原则。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注重逐层推进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结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理解感悟和综合运用能力。

3.3创新原则。导学案的运用旨在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思维,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模式参与课程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4.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策略

4.1优化学习资源,创设任务探究问题

导学案的制定,引导是前提,鼓励学生自学则是关键,通过启发式教学运用来优化学习资源,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文化知识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优化教学资源,围绕任务探究发展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问题,以此来扩大课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学资源的优化,就是要求学生在全面理解学习知识结构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导学来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悟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优化学习资源,就是要根据课程文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丰富语言学习背景和多元思考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文本的学习过程之中。在优化学习资源时,应该围绕课程资源学习特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拓宽学习资源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体味文本语言表达的深层内涵价值意义,便于他们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其次,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文化背景,建议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互联网络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等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生活性。再次,应该紧扣文本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来获取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探究。最后,创设合理的任务探究题目,鼓励学生在学习引导过程中,能够借助一定的学习思考题目来进行有效探究运用。

在优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学习重点要求,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要求,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和运用文本知识。像笔者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 devices:a review”教学中,在制定导学案时,围绕“What's about the TV and audio devices?”和“What's the effect on our lives?”来进行引导探究,并通过优化学习资源的方式来进行引导。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源方式来了解“TV”、“audio devices”、“tape recorders and player”、“sound goes digital”等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感悟文章表达主题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结合“Reading A”中的习题来深入思考到学案中的问题任务,以提高学习效果。

4.2鼓励多元化探究,提高启发式教学的运用效果

导学案的运用就是要在激活学生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能够进行多元化思考探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思考感悟能力。这种多元探究的过程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引导升华,让学案的引导作用得以体现。

这种引导启发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探究中,不断获取丰富语言学习认知思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运用能力。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预习,通过质疑思考来确定学习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表达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些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学习内容,提高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能够产生良好的运用效果,帮助学生提高理性认知理解。

通过多元化的探究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更为丰富。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通过布置“How to understand the title?”来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 A”中的习题来确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大意,以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整体理解感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理解感悟,运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情境再现等表达方式来创设一定的学习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感悟。在运用这些学案中,应该注意如下几方面:(1)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选择,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样化方式进行思考。(2)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语言进行表达,以此来提高表达效果。(3)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深入表达其中的语境意义。

4.3倡导学习反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导学案的运用,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运用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反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反思,不仅是对新课程英语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更是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助于促进英语课程的教学相长,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

在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反思的过程中,可通过导学案的完成过程和完场效果来予以确定。特别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从语言知识优化和学习思维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反思,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认知思维。这些学习反思,更是培养学生正确语言学习策略的重要体现,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同样,学生的语言学习反思过程更是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过程得人具体体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生的优化学习资源、适度认识调控、语言交际运用的能力。通过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思考反思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予以表达呈现,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地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学习力的关键,更是满足学生语言表达运用的需要。

5.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几点思考

5.1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应该做到适度

在导学案运用时,应该在多元展示课程文化背景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把握语言学习内涵,让学生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积极思考,全面理解,提高学习运用效果。

5.2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应该做到自主

在导学案运用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感悟情况,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完成学案中地问题,培养学生严密的语言学习感知运用思维力。

5.3导学案中启发式运用应该做到丰富

第7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启发式 模式 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现实健康,而且更注重学生体育运动潜力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过程。要求遵循科学合理原理,从根本上摆脱填压式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快乐、主动的学习,从而形成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主体作用得到积极发挥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多看、多思、多讲,参与理解,掌握知识,是学生参与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启发的方式包括语言的启发和非语言启发。

二、启发式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常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一些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给学生设置疑问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发、组织和指导下,主动思考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教师所涉及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得自身的科学素养主动发展。要求教师不但要善于解疑,还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他们动脑筋。

(二)利用直观式启发

学生的感官性思维高于抽象性思维,而且容易受到激发,因此,在练习式启发过程中,要避免传统教法中的教师讲、学生练,所带来的乏味感。应尽量避免抽象的、单纯的概念讲解,通过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练习,比从学生感性认识出发,运用熟悉的知识和具体的动作给学生以讲解和示范,引起其联想并加深思考,促使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新意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利用挂图、运动图片、完整与分解示范、幻灯片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化,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

(三)多样化反复练习

多样化的练习手段具有强烈的启发性,便于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不仅可以提高练习效果,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在多样的练习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中根据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辅以辅助练习、诱导练习、组织竞赛等都是练习启发的有效形式。游戏是练习的一种最有效方式,合理的选择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些技术动作的启示。根据教材,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四)正确使用提示语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鱼跃前滚翻”教学,用“蹬摆如兔跃,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束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启发式”教学必须从学生思想、知识、技能、技术、兴趣、素质基础实际出发,依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教学模式程序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组织、教学灵活把握,符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规律。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贯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确保全体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注意时机的把握,在学有困难学生盲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二)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的重点是整个教材中让学生掌握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难点是学生学习某教材时不易掌握的部分。想要吃透教材,就需要熟悉每一个动作的原理,并明确这一动作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教师应围绕这些重点通过讲解、示范等各种方式去诱导学生根据这个重点来动脑筋和模仿,促使其产生变化。要精心设计教学步骤和启发的形式,选择最佳措施。因此,启发的时机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

参考文献:

[1]崔铁成,张宗程,刘文娟.技能掌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选修课中的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

[2]陈广旭.启发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创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

第8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行在共同的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法方法对知识的传授要具有系统的科学性

在常规教学中,对系统知识的讲授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知识的科学性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并从中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掌握学习的技能,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如通过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系统讲授,在复习中,教师可带领同学从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两方面阐述。

通过对系统性知识进行科学讲授,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知识。

二、正确选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

多少年来在教学法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但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和选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却不外是“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

启发式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通过启发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

1、在地理教学中,正确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方法,可促进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巩固记忆,撑握技能,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

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或穿插使用启发式,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双边活动协调,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诱导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宽,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使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以利用。

2、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记忆。

如在讲授长江以后,讲授黄河就可采用比较法。比较黄河的发源地、入海、长度、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两河在治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以上内容的比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优化,实现素质教育。

3、通过形似记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

地理图并非所有的图形都与其它的物体形似,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找到形似物体,并运用于教学。即所谓的形似教学。如讲中国34个行政区内容时,为了加深对每个省区廓的印象,就可通过形似教学加深印象。湖南省的轮廓形似披发女郎、江西省形似一个侧面男子的头像、云南省象一只鸡、黑龙江省象一只肥鸭,陕西省象一只小手枪,山西省则象一个平行四边形,湖北省仿佛是披发女郎(湖南省)头上的富有艺术性的帽子等,通过轮廓形状的形似记忆,再记省名、简称、省会,就显得简单些。

4、在地理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可达到教学的优化,促进素质教育

直观教具如挂图、板图或实物教具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读图识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培养他们的读图技能,学会推理相关知识,突出学科的特点。

如读中国地形图,找出秦岭----淮河。点明它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接着读中国的煤、铁、石油分布图、有色金属分布图,得出我国的煤、铁、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具中的特点。

5、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辅之于现代的电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体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的优化

第9篇:启发式教学优点范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我国孔子为首的历代教育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贯穿中华民族悠久教育史的全过程,是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但是,当前的教育并没有真正发挥启发式教学的应有作用,没有真正体现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智慧。具体表现如下:一是认识不到位,往往认为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操作;二是“启”与“发”脱节,教师只重视“启”,只注意“启”的方式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发”,不注意学生“发”的时机与状态;三是忽视“发”的个体性,因为启发式教学中的“发”,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是有差异的“发”,是生动活泼的“发”,而不是全体学生步调统一的“发”。

启发式教学在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达到愤悱的基础上,教师适时适度启发诱导,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独具特色的教育范式,集教学思想、方法、原则与策略于一体,体现以学论教,实现教学相长,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智慧体系。

一是自求智慧。启发式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自主学习、自求自得的场域。通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在颜渊问“仁”时,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强调为仁是依靠自己主观努力追求的一种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自求智慧特别重视思的作用,重视独立思考。如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未见孔子的长篇大论,记载的都是孔子对弟子思考结果的简短的证实、点拨和生成之语。孔子以自己的德行学问,成为学生人格的仰慕者、思想的追随者,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让学生自思自悟。

二是愤悱智慧。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曾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难成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调查、研究学生,当学生心求通而不通、口欲言而说不出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敏锐,老师只要略加点拨指导,即可意开词达。愤悱智慧特别重视问题的价值,《论语》有丰富案例,如“问君、问孝、问政、问仁、问礼、问为邦、问行、问成人”等都是由学生发问、孔子应答的。愤悱状态是学生主体(内因)与教师主导(外因)最佳结合状态,是启发教学的最佳时间点。要精心设计问题,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把握愤悱的时机,让学生在学问思辨的愤悱之境域中得到启悟。

三是诱导智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教学的最好方式是诱导。办法是引导而不硬牵着走,严格要求而不强制压抑,指出学习的门径而不包办代替。“和”指氛围和谐融洽,“易”指没有畏难心理而轻松学习,“思”指会思考学习。师生情感氛围融洽(乐学),学习没有畏难心理轻松生动(学会),使学生更好地开动脑筋思考学习(会学),这样才算善于诱导。诱导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老师善于有步骤地诱导学生,用各种文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