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人才资源概念精选(九篇)

人才资源概念

第1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 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我个人认为,对地理概 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1 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 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3 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 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 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 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第2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的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第3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概念 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是反映地理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的知识,它是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所反映的地理事实的一般属性进行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后,得出的反映地理事实的本质属性的知识。

一般来说,地理概念如同金字塔的基石,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实践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提出来与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

二、方法探讨

1.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

2.抓关键词。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的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第4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 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 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圆形, 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 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 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 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 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 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 体残骸即陨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 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 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 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 ,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 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 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 ,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 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 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 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 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 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 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 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它们外延上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所以,要区分这类概念,应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内涵大外延小,内涵小外延大的原则来分 析彼此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第5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在当今眼球经济时代,概念营销深受品牌商的青睐。概念能够将品牌中对消费者最重要的资讯个性化、单一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敛聚到最多的眼球,实现其品牌效益的最大化。概念营销也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奇兵制胜的策略之一,是突围行业巨头所建立的寡头竞争集团的有力杀手锏。但是现实市场运作中,却存在着很多概念操作的误区和弊端,在此针对概念营销问题作如下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酒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酒类企业进行概念营销提供策略依据。

一、概念营销对酒类企业的价值

白酒产品在销售产品功能价值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销售一种消费情感价值,但是我们还可以发现其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个性化的力量,同度数的五粮液和二锅头在没有包装的情况下可能有很多消费者难于辨清,但是为什么加上包装之后就能够实现上百倍的价值升值呢?一个原本属于地域化品牌的宁夏红,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博得众多经销商的青睐呢?这些都可证明白酒品牌个性概念的价值所在,试想白酒品牌如果没有个性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市场结果,又如何与消费者进行价值沟通?

概念营销在产品同质化的基础上,通过个性化因素的凸现来避免品牌或产品之间的雷同,产生个性化的消费价值。进行概念营销是实现企业发展“点”的突破,进而带动企业发展“面”的整体质量提高,以“一俊遮百丑”的竞争实力表现于市场,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酒类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竞争实力较弱的现实条件影响,企业在进行发展时,很难通过常规性的经营得以规模化扩张。采用概念营销就是为企业寻找一个企业发展的杠杆支撑点,为企业的高度扩张、缩短同行业领先企业的竞争实力差距找到发展的路径。

二、概念营销层次的划分和比较

1、概念个性突现层次划分

从概念营销市场个性突现层次来分析,概念营销分为品牌、产品和市场三个层次。

①品牌层次概念是从品牌理念的个性诉求出发,凸现品牌情感或者相关传播信息在个性方面的优势,在市场中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价值认可,也可以理解为品牌整体竞争力的塑造。

品牌概念可以分为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泛层式的品牌概念表现形式。这种概念适合于各种阶层的各个地域的消费,如“难得糊涂——小糊涂仙”、“中国人的福酒——金六福”、“孔府家——叫人想家”“感悟智慧人生——品舍得酒”、“中国第一人文酒——成吉思汗酒”等在市场较为有名气的品牌概念诉求的典范;第二种是地域化或者针对适应性的表现形式。这种概念有着较强的目标消费群体适应性,通过比较价值优势获得市场消费价值的提高,如:北京的京酒、济南的趵突泉、金六福干杯系列以及很多种小型酒类企业推出的地域化文化品牌等。

②产品层次概念是从产品功能个性诉求出发,通过对产品本身功能和相关传播信息凸现,来增强产品及品牌的整体市场消费价值。如“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宁夏红枸杞酒”、“真藏实窖——口子窖”以及市面上很多“***五年陈酿”、“**十年陈酿”和奶酒、纯净酒等品牌或者品牌系列产品都属于产品概念的范畴。中国葡萄酒业中有史以来最大的争议——解百纳之争,也是在产品概念上出发的。

③市场层次的概念则主要集中于区域市场或者针对市场的个性和文化适应上,凸现在目标市场品牌和产品的消费个性适应性,进而增强产品的整体消费价值。

市场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目标消费群体的适应性。比如,茅台推出的个性定制产品、张裕推出的生日酒以及各种限量生产的酒类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对针对目标市场消费个性的适应,突现自己的特殊消费价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自己的业务拓展空间,但是在针对目标消费群体中,他们通过针对性价值服务的表现,有着其他产品所不能比拟的竞争优势。第二种是创新性的销售与市场运作模式概念

2、概念层次比较

品牌概念强化的是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产品概念强化的是企业的技术性优势,而市场概念则是两者结合的小范围优势的体现。根据企业现实规模及市场环境的状况,每一种概念都有一定的市场适应性。

针对中、小型酒类企业来说,由于自身资源局限,品牌价值和市场启动资源都不能够充分满足运作“大”市场的条件,在进行概念选择时,一定要掌握好发展与风险的平衡点。在此建议中小型企业应该在市场概念的基础上在进行产品概念以及品牌概念的运作,逐步实现企业概念规模化的产生。

三、如何确立营销概念

“概念营销的精髓并不在于概念如何大气磅礴,而是这个概念会将品牌的资讯最准确、最个性化地表达出来。”中小型酒类企业在进行概念运用时,由于企业现实资源的局限与企业远期发展目标过分放大的矛盾存在,往往将概念进行恶意扩大或者极端化,造成概念价值的扭曲。因此,中小型酒类企业必须把握好企业规模化发展与概念定位的平衡点,既不能过分的求全、涉广,也不能够走向极端化的概念误区。

1、对市场的客观分析——确立目标概念群

概念出发点不是源于企业的内在资源因素,而是来自市场的客观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在对整个行业现有竞争业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地域化的消费特点和层次化的市场结构进行客观定位。比如金六福的福文化概念,它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宁夏红的健康概念,源于对新时代白酒需求点的适应;京酒的成功,源于其京城地域个性文化的发挥。企业在确立概念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对概念的接受能力和概念的市场刺激效果,从而制定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概念开发思路,并确定一个可选性较强的目标概念群。

2、自我分析——明确概念方向

概念群的确定,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的路径,但是具体选择什么具体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特征进行量身订制,否则会往往出现概念范围太大、或者范围太小的尴尬局面。如果概念范围太大,企业实力很难达到启动概念市场的需求,容易形成小马拉大车、半途而废的概念歧途;而如果概念范围太小,企业的资源无法充分得到利用,则就成了“牛刀杀鸡”的局面,企业也很难通过概念实现预期目标的最大化。

在进行自我分析时,当地的资源优势是进行产品概念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标准。例如:宁夏的枸杞资源、山东临沂的木瓜资源、内蒙古的奶源资源……这些地域性资源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认同,依托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概念推广的速度,并且可以增强概念的市场可信度。

3、细化概念——制定出企业型概念

一个成功的概念往往都是在充分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产生的。将概念进行细化,就是挖掘出企业最适合、最能够有效产出的企业型概念,在概念包装的基础上突现出概念在本企业运用的个性价值和比较消费价值优势。例如:同样的枸杞,宁夏红的概念的口号是“健康多一点”、而杞浓的口号是“枸杞浓一点”。

4、概念要素整合——完善概念

一个概念单纯的独立于市场中,很难发挥应有的市场效果,必须对每一个概念要素进行充分的概念适应,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概念的市场效力,并形成概念点与形象面的有效结合布局。具体概念点应该有以下几个主要内容:概念定位、概念包装、产品包装(瓶型、外包装、箱包装)、宣传资料(广告片、宣传册、易拉宝等)、促用品(打火机、酒启等等)等等。

5、制定长期的发展策略——为概念成长建设平台

对于大企业来说,推出一个概念可能只是企业扩张的一个小的项目,但是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一个概念的推出可能就是一种新发展思路的确定,或者说是一种新发展战略的确定。这种概念在市场上是否能够成功,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设一套为概念成长作为支撑的平台系统。

四、成功营销概念应具备的特点

1、概念有着鲜明的时代适应性

不同的市场时期,有着不同的亮点和市场关注点,概念酒作为一个带有“时尚化”意义的产品范畴,也有其特定的时代适应性。中、小型酒类企业受市场掌控能力弱的影响,很难作为概念先行者获得市场的认可,所以必须紧跟时代的市场发展潮流,制定出适时而为的概念开发策略。

2、概念定位必须明确

概念只是一个点,通过点的扩散运作,才能够获得市场面的提高。如果概念定位点模糊不清,不能够一眼让消费者认可,不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直接得消费利益,那么这个概念十有八九会遭到失败。

3、要有广泛的市场认知度

任何产品都是一瓶一瓶销售的,每一种产品规模销售的形成都是由广泛的市场认知度为前提的。如果单纯的追求概念的个性,而失去了市场的广泛认知,这样的概念也只能曲高和寡、阳春白雪般的在市场中消失。所以进行概念开发,必须在充分研究消费群体特征,在确定广泛消费群体认同的基础上,尚可运作。

五、企业进行概念营销注意事项

1、强化概念、更要侧重品牌

概念是脸、品牌是身,身材不好,再好的脸蛋也做不了明星。很多的概念只是一阵市场风,在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的市场效力,但是一旦等风停雨散,企业由将面临着一个新的市场环境。所以进行概念酒选择时,概念势市场的前锋,必须在强化概念的同时,侧重于品牌的运作,才能够保持企业的稳定市场发展。

2、产品品质是概念的基础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奶粉、月饼、泡菜等劣质食品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在消费者与生产企业之间增置了一个很难抚平阻碍。酒类市场也在面临着一个质量信誉危机问题,生产不规范、行业介入平台低、行业管理力度不足等等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酒类行业的发展,野生葡萄酒、工业酒精酒等问题如果不能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那么将对整个酒类市场产生深远的滞后影响。概念酒如果不能够给予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质量理由,那么概念的运作只会使企业前功尽弃、南辕北辙。

3、概念需要百家齐鸣

一颗星星不叫亮,满天星斗才叫晴。没有其他企业的追捧,包括茅五剑在内的任何一个企业也不可能将一个概念在市场中运作成功,因为概念的追捧不只是显示概念的市场价值,更主要的是共同进行概念的市场培育。就像张裕的解百纳一样,如果没有其他企业的跟随和一些争议事件的产生,解百纳也不会得到消费者如此的青睐。所以概念要一支独秀(定位),更要百家齐名(规模)。

4、概念只是一个市场的细分

第6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从事中师“电化教育基础”课教学多年,但看了近期《中国电化教育》及相关电教书籍对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相关论述后,却被有关三个概念关系的论述搞昏了头脑:李康在他的《试论教育技术及其研究对象》一文中认为[1],教育技术是最大的概念,电化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是它的下位概念,而现代教育技术又是电化教育的下位概念。另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化教育学》一书将电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概括为[2]: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作者强调: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不是相加的关系,而是相乘的关系。而李龙在他的《论我国教育技术的定位》一文[3],又提出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虽然有不同之处,但完全兼容,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不再是两样皮的观点。另有《从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一文[4],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电化教育今天已演变为教育技术”。上述三个概念到底应怎样定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笔者认为这是个重大理论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指教。

二、观点产生分歧的原因

笔者认为,之所以产生上述两种分歧观点,关键在于对三个概念的定位。第一种观点,把电化教育看成教育技术的下位概念,是把教育技术定位在美国AECT1994定义上,而把电化教育定位在必须采用现代教育媒体才算电化教育这个基本条件上。认为教育技术探讨的是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得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化。而电化教育探讨的只是与电教资源交织在一起的教学资源的各种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尽管两者的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最优化,但研究的领域和范围不同。把现代教育技术看作电化教育的下位概念,是因为狭义地定义了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概念。认为现代教育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而把常规电教媒体排除在外;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涉及的资源主要指与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相联系的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只是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第二种观点,把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定位为同一概念,一是因为把系统的教育技术概念,人为地分为实践和理论实践研究两个领域,从而狭义地定义了教育技术概念(1998定义);二是把我国电化教育研究的领域和范围进行扩大。

三、对三个概念的定位及相互关系的看法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概念最初产生于美国,随着美国教育的发展,这个概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现在应该说统一在了AECT1994定义上,即“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符合我国国情,应该按照我国国情重新定义,从而得出1998新定义。笔者不敢苟同,但赞成梅家驹在他的《教育技术的定位与错位》(《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教育技术的定位在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对有关促进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几个环节。对技术方面的术语表述不应该强调国情的差别,重在对本质的理解。所以,笔者认为我国的教育技术概念应该统一在AECT1994定义上。

2.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早,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个概念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当今在对定义的论述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已形成了共识。梁育腾主编的《电化教育基础》将其论述为: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最优化,叫电化教育。这个定义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二是必须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三是必须有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四是电化教育的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3.现代教育技术

第7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学生 地理事物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施多年了,我们一直在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因此我们地址老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把握教材,探索教学方法,要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广,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尤其是高一新生,刚进入新一阶段的学习,欣喜之时却迎来当头一棒,第一堂课就进入浩瀚的宇宙,很多同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地理认识,不过是了解世界各地的位置及风土民情上。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地理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二、教会学生抓关键词

表达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了。

三、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四、教会学生观察身边地理事物

有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例如在学习陆地自然带时,遵义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茶树、广玉兰树等,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对比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五、教会学生对地理概念进行类比

①近似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②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相反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六、教会学生使用幽默语言

(1)、课堂中应用体态语言以增加学生兴趣。比如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用地球是低着头(冬至日)和抬着头(夏至日),及头侧面(春秋分)对太阳的体态语言来描述,可以很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等效果从而喧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富有生机和活力。

(2)、课堂中运用古人、名人和民间俗语等来说明地理事物,比如 “天无三日晴, 地无三尺平”――指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色,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巴山夜雨”――谷地、盆地的大气热力环流等。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让我们的地理教学迎来更崭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8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 人才 竞争优势

企业是当今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组织形态,承担了社会经济运转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普通大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载体。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主体在经营运作方面的差距,企业的业绩表现千差万别。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凸显这一现状的严重性。在分析企业成功的众多因素中,产品、服务、体制等因素固然非常重要,然而人才在众多因素中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大量的研究发现,企业的业绩、利润以及竞争力都来自于企业的人才优势。尽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不少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有着诸多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如人才总量短缺、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素质较低、人才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打造企业的人才体系,吸引、保留和培养更多的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从人才体系建设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成功机制研究,对于当前阶段的中国企业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人才

在讨论企业人才问题时,有必要对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人才等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和说明,以便对人才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

1.关于人力资源

按照逻辑从属关系,人力资源从属资源这一范畴,是资源的一种具体形式。普遍认为,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由20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最早使用的。国内外的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源的定义进行了界定。本文引用由侯光明主编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一书的定义,即人力资源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社会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而在狭义上是指组织所拥有的用以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人力。

基于从资源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的价值性、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人力资源的无法复制性以及人力资源的不可替换性。

2.关于人力资本

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在《人力资本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而对人力资本研究卓有贡献的则是西奥多·舒尔茨,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指为了培养、维持和提高人的生存条件、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劳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等方面所投入的价值。对组织而言,人力资本的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而成为战略资产,需要像其他经济资源一样进行战略管理。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像土地、资本等实体性要素一样,在社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主要区别则在于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化的概念,人力资本则是一种质量化的概念;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后的结果,强调人力的价值作用。

3.关于人才

(1)人才的定义

目前,关于人才的概念没有相对公认的统一的标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具体到企业中,人才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即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够胜任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员工。

(2)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和人才的主要区别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作者认为三者的主要区别是:

人力资源重点强调资源的概念,在企业中属于未经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人员,数量上最多,概念范畴最大,类似于人材的概念。

人力资本重点强调资本的概念,是人力资源经过投资后的产出,在企业中对应经过开发和有效利用的人员,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保值增值的人员,属核心范畴,类似于人财的概念。

人才重点强调人的才能,但还需要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把人才价值转化为企业的资产,其概念范畴属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中间层次。

当前,社会各界对人才问题的重视以及对人才概念的使用普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才在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上具有的突出作用和重要地位。

二、企业人才建设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人才建设与自身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滞后于企业发展。尽管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加强人才培养对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人才理念把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人才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工具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使得企业人才建设工作整体进展缓慢。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人才理念不清晰

人才理念是企业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合理开发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提升人才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 其核心思想的根源源于对于人性假设的基本判断,由于企业缺乏对于人性基本价值判断的统一标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人才理念混乱,人才价值标准不统一,人力资源政策前后矛盾,人才发展环境恶化,最终影响企业人才整体效能的发挥。

2.企业人才战略与企业发展不相匹配

人才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培养人、吸引人、使用人、发掘人,着重研究人才对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作用。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战略,是达到人力资本储存和扩张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经营绩效水平。在实际过程中,人才战略与企业战略不匹配主要表现在人才战略超前或落后于企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对象、目标和政策举措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发展。

3.企业人才体系建设滞后

人才体系是支撑企业人才战略落地和实施的工具和实体,只有人才战略而没有人才体系的支撑,人才战略最终会无果而终。当前,企业人才体系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

(1)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欠缺

当前,不少企业还存在着重人才引进、轻人才培养使用的情况。人才引进结束后,没有给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在组织架构设计、责权利划分、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建设上严重滞后,造成人才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

(2)人才建设业务流程标准缺乏

流程体系是落实制度标准、保证机制建设的直接体现,只有在人才体系建设过程中把相应的制度标准和机制建设要求体现在各个环节和流程上,从实践中简化各种纷繁复杂的手续,让人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利于企业价值增加的工作中,人才体系建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人才能力建设体系缺乏

在人才能力建设方面,不少企业的培养手段还比较缺乏,要么急功近利,在没有搞清楚目的和有效性之前,盲目接受市场流行的人才培养工具;要么报残守缺,固守企业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敢或不肯引进适合企业需要的工具;要么在工具的使用上,只注重单一手段,没有合理选择和搭配使用人才培养工具,形成体系化的建设方案。以上种种情况,造成了企业人才队伍素质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三、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方程式

企业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组织形式,在发展过程中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典型的组织生态特征。当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企业在组织架构、经营管理、行为决策方面越来越体现出非人格化向人性化转变的趋势。在人的个体发展中,只有德智体三方面健全发展,才能健康成长,跟上时展的步伐。如果把企业比作独立的个体,在研究企业人才问题上,不妨可以从德智体三方面分析入手,运用整体思维观念,打造企业人才整体竞争优势,即:

企业人才竞争优势=人才思维×人才战略×人才体系。

1.人才思维

企业人才思维是人才建设的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企业人才观、人才标准和人才环境等方面,在人才体系建设中发挥导向、定位、激励和约束作用。人才思维是人才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人才思维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环节中属于“德”的部分。

(1)明确企业人才观

企业人才观是指企业对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企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使用、考核、引进等方面工作中,都受到一定的人才观的影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企业对人才观的界定有不同的内涵。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战略重点,明确企业人才的价值观念,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人才观念。

(2)明确企业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就是对于什么是人才,怎样衡量、使用和评价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具体到企业中,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能力,细化人才选拔、评价、使用的具体标准,在确定过程中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效的导向,逐步充实和完善企业人才标准体系。

(3)营造企业人才发展环境

在人才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树立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人才文化氛围。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通过尊重人才、平等待人、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等手段,吸引和保留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人格魅力,把企业的人才价值理念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2.人才战略

企业人才战略涉及企业人才资源向哪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主要解决人才队伍发展方向、建设重点问题。人才战略属于企业战略中的一种特殊职能战略,企业战略决定人才战略,人才战略支撑和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人才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服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形成的实际中也必须积极考虑人才因素,二者只有达到相互一致、相互匹配,才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人才战略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中属于“智”的方面。

(1)明确企业人才建设对象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明确划分了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六大类人才分类。按照企业性质的不同,企业人才队伍分类标准各不相同。而按照人才价值划分,又可分为核心型人才、通用型人才、辅助型人才、独特型人才。企业人才分类对于人才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效益,都具有至关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清晰划分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构成,做到人才建设对象明确。

(2)明确企业人才建设目标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是人才战略在人才的吸引、使用和开发等方面要达到的绩效,主要包括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人才队伍建设结构目标、人才队伍素质改善目标、人才体制机制建设目标等。在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的设定上要注意总体目标的方向性、时期性、宏观性,分目标的层次性、阶段性、具体性。保证目标体系之间的衔接匹配、重点突出、激励有效。

(3)明确企业人才建设内容

企业人才建设内容是落实人才战略的主要举措和办法,是企业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和保留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在内容的确定上要体现因企制宜、方法得当、科学合理的原则,防止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面面俱到样样稀松的情况出现。

3.人才体系

企业人才体系是体现人才思维、落实人才战略的实体建设环节,主要包括人才的体制机制、制度流程和能力建设方面,通过搭建适合人才选拔、培养、使用、保留的一整套的制度体系和流程运作,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人才的能力和热情。企业人才体系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环节中属于“体”的部分。

(1)完善人才吸引、使用和培养平台建设

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各具特色的管理体制。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和岗位体系,建立责、权、利清晰的组织责任体系,保证承担具体工作的个体有效发挥自身才能。通过搭建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通过制定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在企业中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氛围,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强化人才业务流程建设

通过人才业务流程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有效保证企业在人才建设过程中按章办事、按流程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减少人才建设过程中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无据可依、人为随意等不良倾向。在人才业务流程体系标准化建设过中,要注意体系间相互配套协调、流程操作的简便高效。

(3)加强人才能力培养建设

企业人才能力建设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企业人才能力的标准问题。包括企业人才能力素质指标体系的搭建和落实等工作。二是企业如何培养和提高人才能力问题。增强企业人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外招聘人才,引进新鲜血液,迅速改善自身状态;二是培养企业人才,逐步提高自身实力,促进人力资本保值增值。企业人才队伍能力提升不是单纯的人才引进和个体能力提升,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提前谋划、稳步实施。

综上所述,人才思维、人才战略和人才体系是打造企业人才竞争优势的三个不可或缺的支柱,犹如人的德、智、体三方面,只有三方面协调、平衡发展,才能支撑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企业人才建设关系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只有充分认识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人才建设的内涵,把人才建设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夯实人才建设的发展基础,才能逐渐打造出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人才制胜法宝。在搭建人才体系的过程中,企业高层领导、人力资源部、直线经理必须通力合作,各自承担应有的职责、发挥自身的作用,企业人才体系的整体竞争优势才能充分显现。此外,人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才个体、企业主体和客观环境的相互配合,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在实践中反复提炼总结和归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办法。

参考文献

[1]侯光明主编.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

[2]杨国安.组织能力的突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美)爱德华·劳勒.人才:使人才成为你的竞争优势[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4](美)拉姆·查兰.高管路径——“轮岗培养”领导人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岳川博.创建幸福企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6](日)稻盛和夫.企业家成功之道[M].扫描版

第9篇:人才资源概念范文

资源性新产品根据属性不同又可以分为自然性资源新产品和社会性资源新产品。自然性资源新产品主要是对当地的自然资源进行直接的开发、利用,传统的资源性新产品往往是大工业产业比如煤炭、有色金属等新产品,这类产品因为社会交易的特点往往是国家控制因此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我们研究的一般是竞争性自然资源新产品,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努力将原本普通的资源转化成畅销产品的自然资源性新产品。社会性资源新产品是指由于人文积淀,企业通过进行产品概念嫁接与传播而形成的新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中国传统的产业,比如酒类产品、中草药类产品等等。

发现资源,挖掘资源,创意资源,投资资源是形成资源性新产品必须经历的步骤,同时,由于资源性新产品由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在进行资源性新产品开发时还必须养成保护资源、注册资源、排他性竞争资源以及维护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习惯。根据在实际操作中形成的经验,我们对自然性资源新产品、社会性资源新产品进行营销学上的思考,以帮助企业创造性地使用宝贵的资源性新产品。 自然资源性新产品

中国是一个绝对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我们的周围不乏优质的自然资源在沉睡。今年的SARS事件就催生了一个自然资源性新产品----重庆奥妮黄连除菌新产品。

重庆石柱是中国著名的黄连之乡,黄连年产量占全国60%份额,原料资源丰富,黄连是最地道的消炎、消毒、杀菌的中草药材。漫山遍野的黄连静静地在重庆大地疯长,谁也不会想到黄连会在今天成为中国日化巨头-----重庆奥妮的救命稻草。今年5月1日到5月20日,奥妮掌门人黄家齐针对国内除菌产品稀缺,除菌市场爆棚的消费需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推出了奥妮黄连除菌洗手液、香皂、洗发水系列新产品,在国内日化界掀起了一轮黄连风暴。这是黄家齐的独具慧眼才使得重庆黄连身价倍增。

相对于重庆奥妮来说,安徽祁门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就显得比较迟钝。80年代,台湾统一集团发现了安徽祁门红茶这一优秀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并没有意识到祁门红茶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极具市场意识与资源动机的统一集团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只用了很少的投入就获得了祁门红茶50年的资源使用权。90年代,当统一集团在中国大陆大打统一祁门红茶概念的时候,作为祁门红茶产地的安徽祁门只能选择沉默,这是多么沉痛的沉默!自然资源性新产品的唯一性、排他性、占位性提醒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十分重视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保护,以防止出现掠夺性开发。

在实际工作,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发现自然性资源?如何评估自然资源的市场价值?我们认为必须将自然资源与消费者需求以及市场趋势进行综合性分析,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则中国大地自然资源必将极大地被市场放大。

资源稀缺系数。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具备巨大的市场价值,只有当自然资源表现为极端稀缺才会构成垄断性竞争新产品核心元素。因此,判断是否为自然资源性新产品往往需要判断资源宝贵性。

资源市场价值。资源的市场价值主要考虑资源与消费者需求的转化成本。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地方有石油或者稀有金属,但是由于这些资源本身的开发成本,有资源不一定构成市场,所以,在面对资源是,我们必须进行市场价值判断,这种市场价值判断主要是采用成本方法进行可行性预算,通过可持续发展判断建立资源开发可行性的标准。

资源开发技术。自然资源性新产品开发还要考虑到现在技术开发的可能。有一些资源性新产品由于技术原因而很难转化为现实的新产品。我们知道,中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中国海洋技术发展限制,中国很多自然海洋性资源新产品开发并不是十分有效,很多自然资源性新产品开发有赖于技术技术领域的突破。 社会资源性新产品

与自然性资源新产品开发相比较,社会性资源新产品具备隐蔽性特点。一般社会性资源新产品需要研发者不仅需要娴熟的行业知识、专业判断,还需要新产品研发者具备丰富的社会学知识积累,以及具备将社会学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思考技巧。对于聪明者,社会资源性新产品创意,新产品概念产生就在一瞬间,而对于知识贫乏或者缺乏商业技巧者,可能熟视无睹地将丰富的社会资源白白浪费,甚至于即使面临宝贵的社会资源也难以创造市场辉煌。

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社会资源性新产品经典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社会资源性新产品研发推广。相信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在中国文化史上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这样一个宝贵的社会资源,人们始终处于麻木不仁地作为一些人生的信条使用,在广东广旭广告的眼里,难得糊涂却是成就中国白酒企业-----云峰酒业新产品概念的绝佳机会,其1996年推出的小糊涂仙系列酒创造了中国白酒企业少有的辉煌。同样一个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福”字却给中国金六福酒业带来了惊人的奇迹。然而,同样是优质的社会资源,杜康被认为是中国白酒的代名词,但是由于企业在运作上的技巧差距几乎使得这样稀世的社会资源性新产品失去生命力。如何判断和使用社会资源性新产品?根据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我们推荐几种思考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联性思考。进行社会资源性新产品创新首要是具备关联性思考的能力。当我们决定在某时某地某行创新新产品时,关联性思考的机器其实就已经启动。比如我们以黄鹤楼为品牌名进行新产品创新,那么关于黄鹤楼的所有的故事、史识、等多成为我们必然的新产品概念的联想,然后我们再进行差异化处理,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可以感知的新产品概念就很容易产生。同样,一个产地的文化含义对新产品概念形成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产地文化往往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广泛为消费者认知。比如云烟、黔酒、川酒、东北米等,这些基本的认知使得关联性思考中基本面有决定保障。

创意性设计。关联性思考获得的往往是一些共性的东西,创意性设计就是将共性资源进行创意性思考,并在这种创意性思考进行外化表现。例如安徽高炉家酒,对于徽文化的新产品概念开发就使用了徽派民居作为包装设计元素,使得创意性设计与新产品概念获得生命力。

放大性传播。放大性传播是如何使我们确立的独特的新产品概念获得最大的市场效应,因此,放大性传播就是放大市场概念,让消费者感受新产品带来的独特体验。

差异化营销。针对社会资源性新产品进行差异化营销主要体现在品牌塑造层面。由于社会资源性新产品独特的社会资源占位决定了企业必须迅速形成概念占有,因此差异化营销手段就是首先在概念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上超越对手,获得强大的资源占位。 资源性新产品保护策略

由于资源性新产品具有稀缺性、唯一性、排他性以及不可复制性,因此对于资源性新产品概念的保护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策略保护不当,这种稀缺资源很容易成为公用资源平台,在这方面,中国企业有着比较惨痛的教训。

1996年,当云峰酒业推出“茅台镇传世佳酿”的品质诉求时,作为贵州茅台酒厂的愤怒几乎是到了极点。但是,管什么用呢?茅台酒可能十分重视对品牌资产的管理,但却忽视了地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致于当小糊涂仙酒巧妙地利用茅台镇资源时,茅台酒厂只能是愤怒而无奈!

对于资源性新产品,无论是自然资源性新产品还是社会资源性新产品,我们都可以采用规范的法律形式进行管理。比如,

原产地保护措施;

注册商标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