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古典音乐的特色精选(九篇)

古典音乐的特色

第1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吉他;课堂教学;可行性

一、古典吉他如歌的旋律

古典吉他宽广的音城,不同音区的音色,在和声织体的伴奏下流淌出动人的旋律,《爱的罗曼斯》通过三连音的伴奏音型,浪漫抒情的主旋律在高声部,分解和弦在中声部,简捷的低声部音型,使许多青少年从此爱上古典吉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为课堂开展古典吉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古典吉他丰富的节奏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舞曲节奏,古典吉他都能演奏,分解和弦的种类无计其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扫弦更具有舞蹈性,通过消音所制造的节奏效果具有鲜明的个性,技巧性强,能够迅速地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三、古典吉他完善的和声体系

吉他是和声性弹拔乐器,能演奏多声部音乐,能完成各种和弦的演奏,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以及变化和弦的原位,转位,都可以在吉他把位上弹出,有助于学生和声听觉的训练,为歌唱伴奏提供了丰富的和弦选择。

四、古典吉他多样的形式

古典吉他可独奏、重奏、合奏以及协奏。还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吉他强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扎实的演奏基础,学校可成立吉他小组,以各种形式,繁荣校园生活,举办古典吉他比赛及音乐会,推动古典吉他的发展、培养、挖掘青少年古典吉他音乐人才。五、古典吉他音色的变化

古典吉他在演奏时,右手手指拔弦位置的改变,音色将发生变化,例如:右手手指拔指板和音孔衔接处,可发出木管音色,再向上方可发出弦乐音色,在音孔1/3处可发出清晰结实的弹拔乐音色,在琴码附近可发出铜管音色。吉他拔弦奏法用PIZZ表示,产生扪音的音色。在四、五、七、十二把位的自然泛音,以及任何品位的人工泛音的音色,在琴码处用母指的掌部敲击产生的大鼓音色,在九品位五六弦交叉,产生了小鼓音色等,丰富的音色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区别,这是其它教学乐器所不具备的。

六、古典吉他规范的教学体系和作品

古典吉他作为西方传统器,经过350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今的形状和构造,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学院都设立了古典吉他演奏专业,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主持教学工作,教材、作品采用卡尔卡西、阿瓜多、冈萨雷斯、维拉—罗伯斯、卡雷巴洛、泰雷加、罗德里戈、索尔、朱利亚尼、托罗尼、庄村清志、山下和仁等,完善的教学体系对于吉他的教学将具有推动作用。

七、古典吉他进课堂的几点建议和草拟方案

我国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中、小学校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吉他教室将为吉他教学的开展打下基础。

在德国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音乐教学是普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诗、歌、舞的统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术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作用,音乐和唱游作为一种素质基础教育的手段,并不是为了培养特殊的音乐人才为目的。吉他作为一种乐器更适合音乐课堂伴奏乐器和直观的教具,在德国音乐教学中,教师很善于应用吉他弦与弦之间的音高和单指弹拔来帮助学生了解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也善于用吉他弹奏节奏音型,让学生即能在听觉上有分辨能力,又能在视觉的观察中熟悉节奏音型,开展节奏回声游戏,由于德国的音乐教师普遍具备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能,所以学生在学习时,能在吉他乐曲中领略优美的旋律,然后又渐渐地在吉他的和声性伴奏中抒情地歌唱。同样在唱游教学基本形式的表现也处处体现了吉他的轻便易携的优越性,音乐教师始终能以身作则,积极使用吉他悦耳动听的旋律指导、启发、参与学生的音乐教学活动。

综观德国音乐教学各项内容,我们必然能发现吉他在音乐教学中的功能是相当显著的,可以说吉他为本已绚丽缤纷的音乐教学又增添了一份色彩。摘自《吉他艺术》。

第2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猫和老鼠》;古典音乐;儿童音乐启蒙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5-02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益创新,作为孩子家长越来越用科学严谨的视角来看待早期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启蒙更是家长们几乎必选的启蒙方式之一。音乐对人的智商、情商、记忆、认知等等方面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基于此,孩子的家长们在早期音乐启蒙中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美国动画而言,声音主要的用途更主要用于增加角色个性的描绘,用音乐预示即将发生的事及控制情绪的转换。这样的作用,常常可以在迪斯尼动画电影或是动画片中看到。《猫和老鼠》又叫《汤姆和杰瑞》,它从194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卡通之一,故事内容简单,基本没有语言,都是通过背景音乐来表达故事角色的思想活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古典音乐与动画处于并列和相互的关系,不再是音乐服务于动画,而是两者合二为一,这使观众第一时间感受到视觉与听觉相统一的冲击力,对孩子启蒙教育影响较大。

一、古典音乐的内涵

古典音乐作为音乐形式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影响力。从广义上看,古典音乐在西方很多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而且有一些知名的作曲家,尤其是欧洲的创作艺术,更是在古典音乐的历史上增添了很多文化特色。一般来说,音乐按照发展的阶段来分有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两个大类。现如今,我们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般是从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开始,一直到19世纪结束前所创作的音乐,我们统称为西洋古典音乐。一般人印象中的古典音乐往往会被认为是西方音乐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古典音乐是经典和高雅的代表,这些看法并不全面。古典音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古典音乐指的是从西方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开始至今,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包括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等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音乐;而狭义的古典音乐则指的是一种带有古典音乐风格的音乐,是以海顿、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量古典音乐大师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音乐作品在许多动画片中被引用。由于这些音乐的加入,使得原本枯燥单调的动画赋予生机,也使得虚拟的卡通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二、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

一般来说,在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美术设计制定部分,尤其是角色场景的设计都会直接涉及到造型、色彩、声音彼此间的搭配,这些在当今的动画制作中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部分。但如果考虑在前期结合一定的古典音乐,创作者很可能从心理学视角将古典音乐要素的色彩引入,进而体现出画面的音乐韵律感,甚至音乐的画面感。在影片中色彩的冷暖变化甚至同一个场景中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也是有节奏韵律的,角色造型、场景制作的高低胖瘦厚薄远近实虚,也是有节奏韵律的。《猫和老鼠》通过对各种交响乐和管弦乐的使用来表现剧情,而汤姆和杰瑞的动作也和音调的变化同步。没有任何语言,在通过画面编配的大量的背景音乐的衬托下,人们只需要根据汤姆猫和杰瑞鼠滑稽的表情以及夸张的动作,就能够被深深的吸引,从而尽情地感受每一集故事的幽默和风趣。

古典音乐在《猫和老鼠》中应用十分广泛。在动画片中,音乐的配乐是为剧情的需要服务的,它往往能够根据剧情的发展,场景的过渡,画面的转移,卡通人物的情绪变化来运用相对应的音乐元素,从而在揭示主题、渲染气氛、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在名为《好莱坞音乐厅》的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交响乐团的指挥,身着燕尾服,手拿指挥棒,派头十足,而老鼠杰瑞这时也赶忙来凑热闹,也想来指挥这场音乐会,而汤姆猫对于老鼠杰瑞的到来却完全不欢迎,其恶劣的态度惹恼了老鼠杰瑞,从而老鼠杰瑞进行一系列报复行动,使得汤姆猫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指挥,最后老鼠杰瑞如愿成功指挥全场而告终。在这一集中所用到的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所创作的《蝙蝠序曲》。《蝙蝠序曲》的序奏部分采用三部曲式,乐曲以一个速度为小快板的全奏开始,热烈而欢腾,而此时汤姆猫隆重登场,指挥范儿十足。在汤姆猫的指挥下,乐曲也逐渐舒展开来。在整个乐队轻柔的伴奏下,双簧管奏出充满生机的主题,流露出明显的喜剧色彩。老鼠杰瑞也适时登场。在交响乐团的演奏中,指挥是至关重要的,而在本集中,更引人关注的则是汤姆和杰瑞的激烈交锋,而它们之间的火花也与整首乐曲的演奏契合起来。当老鼠杰瑞决定实施行动来对付汤姆猫时,全曲进入最高潮,在波尔卡舞曲的欢快节奏下,速度越来越快,情绪也愈加激昂,全曲也在这热烈的氛围中告终。

再如在名为《猫的协奏曲》的这一集中,汤姆猫化身为钢琴演奏大师,为我们倾情演绎着弗朗兹·李斯特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在汤姆猫进行演奏的同时却无意中吵醒了置身于琴箱中安睡的小老鼠杰瑞,从而展开杰瑞的一系列报复行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具有浓烈的匈牙利民族特点,饱含着李斯特对于祖国的深厚情感。在汤姆猫和老鼠杰瑞的斗智斗勇中,乐曲由开始的沉重压抑逐渐进入欢快跳跃的部分,乐曲的速度越来越快,力度也越来越强,仿佛带领着我们进入了一场狂欢派对。一如既往的是汤姆猫不敌老鼠杰瑞,在一番征战中,汤姆猫已无力招架,整场表演则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在《猫和老鼠》中还有许多很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比如在名为《飞行猫》的一集中,汤姆猫为了捉住金丝雀和老鼠杰瑞无意中学会利用裙伞做成了飞翔的翅膀,当他得意且悠然地飞起来时,我们耳中能听到欢快的圆舞曲调,这时我们听到的乐曲,正是“钢琴诗人”肖邦所创作的《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这首身心都在跳跃的圆舞曲在此时为汤姆猫插上了翅膀。这些悦耳的乐曲和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并伴随着孩子们的童年,成为孩子们音乐启蒙的第一课。

三、《猫和老鼠》中古典音乐对儿童音乐启蒙的效果

(一)听觉注意力的培养

从一定层面上来说,动画对儿童启蒙的影响不仅仅因为其中画面所具有的吸引力,也不能小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对儿童听觉注意力培养的影响非常明显,能让儿童感受到来自视听两个层面的艺术冲击。例如,在《猫和老鼠》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汤姆拼命追赶杰瑞的场景,而在这一场景里面少不了急促的钢琴声、猛烈的鼓声和响亮的锣声,再配合频繁的色彩变换和场景切换,能让儿童对动画片有种别样的注意,尤其是能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产生感染,增强儿童的听觉注意力。

古典音乐中不同作品、不同场景、不同乐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听觉差异,对于儿童启蒙而言,好听的音乐对于儿童以后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音乐美感的认识与判断。在《猫和老鼠》这部作品中,不同的乐器种类以及各种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等等,都在刺激着儿童的听觉,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影响着他们的心灵,这就是音乐启蒙的魅力。

(二)音乐形象的初步建立

儿童对音乐的认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音乐启蒙教育时期音乐的熏陶作用、规范性等都会对儿童音乐形象的建立产生很大影响。相信《猫和老鼠》对儿童的影响范围应该是以亿为计量单位的,这种影响绝不仅仅是杰瑞和汤姆之间的斗智斗勇,而是其中近乎完美的声音效果,尤其是二位主人公与背景古典音乐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高兴时、搞恶作剧时、悄悄做事时等等场景灵活生动的音乐,能让儿童听到音乐,即使不看画面也能想象到会是怎样一个场景。这就是音乐产生的效果。

音乐形象属于哲学中的美学范畴。我国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与欧洲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其中之原因也少不了宗教音乐背景的影响差异问题。在《猫和老鼠》的作品中,音乐是作品的灵魂部分,其作用甚至超过画面的效果,汤姆的出现经常有种“伪绅士”的感觉,而老鼠杰瑞的出现常有一种明星闪亮登场的范儿,音乐贯穿于作品之中,儿童通过其中的音乐能产生情感的变化和对美的认识,建立良好的音乐形象。

(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音乐对于儿童启蒙时期的教育非常有帮助,能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儿童年龄到3岁之后就开始识别不同旋律之间的差异,4岁之后就有音乐的节奏感,5岁之后就能分辨声音的响度和美感,6岁之后就能有音乐的欣赏和协调能力,7岁之后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都进一步完善,9岁之后对音乐的美感认知基本形成,并具有一定的音乐辨别和判断能力。因此说,不同阶段的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启蒙时期的音乐教育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猫和老鼠》的作品中,实现了人物形象与音乐虚幻的完美融合,人物的喜怒哀乐都与背景音乐相协调,让儿童在观看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置身于动画之中,去学习、思考、领悟其中的音乐与动作之间的关系。在儿童音乐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感觉以及对于肢体的协调性的控制都是在发展的,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能在心灵上产生想象力和感染力,并逐渐形成抽象思维,产生有意识的心理动机。

四、结语

科学的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于儿童的成才至关重要,音乐会影响到儿童的智商、情感、思维、能力等等很多方面,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儿童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启蒙音乐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影响,注重对儿童音乐审美的培养。首先,《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整体意识。其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节奏意识。再次,《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欣赏意识。最后,《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能影响儿童音乐启蒙的审美意识,一些经久不衰的曲目带给儿童足够的美感,视听效果通过神经传递到孩子的心里,能引导孩子客观理解音乐的整体性美,达到音、心、形的完美统一,使儿童确立正确的音乐审美和世界审美。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刘冬昕.古典音乐在迪斯尼动画片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2(01).

[3]王晓璐.动画片中音乐的艺术魅力[J].艺海,2010(09).

[4]李刚,孙丽娟.动画与古典音乐的联姻[J].文艺争鸣,2010(18).

[5]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下半月,2010(08).

[6]陈斌.在多元化的交融中凸显民族个性——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音乐发展的思索[J].当代电影,2011(02).

第3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当钢琴弹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准确把握和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是每一位琴者理解音乐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和基本能力。周光仁先生曾说过:“为了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就必须对音乐风格有深入、正确的把握……音乐风格把握的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比弹错音还严重。”任何一个演奏者如果不能对其弹奏的作品风格作出正确的把握,就谈不上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因此, 风格的把握在诠释钢琴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海顿、莫扎特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占据了钢琴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钢琴作品也是两人创作的重要领域。本文正是从两人钢琴作品中的共同特点来探讨这一时期,他们对钢琴作品风格的把握。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一般特点

“古典的”即为“classic”,在古代文法学家笔下是指“最优秀的”“经典的”之意。而在中国,我们译为“古代的”和“典范的”两层意思。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古典主义时期”,只是狭义地指18世纪中下叶,在维也纳形成的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奥音乐。这一时期,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巨大冲击和启蒙主义“返回自然”思想的影响,要求音乐质朴化和平民化,音乐特征慢慢地完善成熟,其音乐特点主要如下:

1.主调音乐代替了复调音乐。尽管古典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孕育并且带有巴洛克时代的印迹,但在这一时期“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

2.和声进一步发展,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成为音乐结构骨架。和声语汇更加丰富,大胆采用了离调、转调手法,使旋律更富于表现力,更加立体。

3.受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音乐逐渐摆脱了宗教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内容。“人”取代“神”成为音乐作品的主角。

4.音乐结构形式发生变化。这一时期,奏鸣曲代替了古组曲、二部性古奏鸣曲、托卡他等曲式,形成了结构清晰严谨、织体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等特点。同时,这一时期,变奏曲也被广泛运用。

二、演奏古典作品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达到古典主义风格的要求、在技术环节上的完善,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速度和力度

在弹奏古典钢琴作品时,正确的速度和力度是极其重要的,随意地变化速度和力度,都不符合古典作品的音乐风格。正确地把握和知道速度究竟多快是弹奏古典钢琴作品所必需的。古典时期的演奏速度比巴洛克时期有了很大的提高,速度向两头扩张。这一时期的快板乐章比巴洛克时期快得多,而且表现力深刻的慢板乐章往往更慢。海顿和莫扎特从不为他们的作品标上速度记号,现在版本上所标记的速度记号都是后来人加上去的。

而在力度的表现上,由于“槌子琴”的出现,音量较过去增大了,可以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渐强渐弱等变化了,因而音乐表现力较巴洛克时期更为丰富。虽然这一时期钢琴制造上有所发展,但还远不如现今钢琴音色丰富、洪亮,声音也不能像现在的钢琴延续得那么长,因此,其力度比现代钢琴整整低了一个等级。由此看出,在演奏古典时期作品时,现代钢琴演奏最大音量也仅仅相当于“mf”,最轻音量则相当于“ppp”。到贝多芬时期,钢琴制造和钢琴演奏又有了一定发展,力度幅度增大。因此在演奏这一时期作品时,我们可以有所变化,但应考虑当时的特点,把握好限度与分寸,弹出尽量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音乐。

2.触键与音色

古典时期的钢琴发音明亮、颗粒清脆,是我们的现代钢琴很难做到的。莫扎特钢琴作品声音灵巧而华丽,而海顿有时比莫扎特更富朝气,更具幽默感。因而可以看出,弹奏古典作品要达到我们想要的音色,就要通过均匀清晰的颗粒、活跃的节奏、流畅的气息的途径来实现古典主义特有的高贵气质。而良好的音色的实现是通过触键来完成的,因此,通过海顿、莫扎特我们可以看出弹奏古典作品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弹奏古典作品时,触键应以指尖,尤其是第一关节为主要部位,下键时,指尖要轻,触键要快,指尖在发音后一定要轻轻支撑住,而力量则应立即松开。不能用臂力压迫键盘,必须控制好声音的“点”。

②弹奏出的音色应明亮而圆润,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肌肉,通过手臂“松”而不“懈”的力量,弹奏出富于明快、透明、纯净的音色。

③音阶的走句应干净,流畅。用手指奏出富有弹性的音。指尖动作越小越好,其触键速度在单位距离内应该较快,弹奏出颗粒清楚、以“nonlegato”为主的音。

④在手腕配合下,弹奏出有“呼吸”的乐句。钢琴演奏就像声乐演唱一样,都是有“呼吸”的。演奏者通过力量的“上抬”和“下沉”,来实现乐句起伏中形成的“气息”,并根据演奏者本人对乐句的理解来决定使用连奏还是断奏,通过演奏者的手腕、手臂来调节乐句,使声音和谐、统一,弹奏出美妙细腻的乐句。

第4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颤音

颤音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整体修饰声音,其主要的表现意义在于展现出更加规律的跳动效果,从根本上提升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增强声音本身的波动性。假如能够运用系统、有序的音乐技术进行颤音学习,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阶段更好地选择颤音的应用技法。在高校的古典萨克斯管专业学学习期间,有效地运用颤音的优势,能够使学生演奏音乐变得更加游刃有余[1]。在20世纪80年代初,相关研究人员就提出,在古典萨克斯管中增加适当的颤音能够更好地提升最终的演奏效果,并且在实际的演奏中增加颤音的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现场的演奏质量[2]。

一、在古典萨克斯管教学中增加颤音的教学价值

颤音本身作为古典萨克斯管演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萨克斯演奏过程中使用得十分频繁,并且也会常常出现在古典萨克斯管的现场演奏中。在传统的观念中,古典音乐的演奏需要进一步地使用颤音的技术。所以,在当前的高校古典萨克斯管的学习中,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颤音的指导,同时音乐专业院校也对该项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研究与跟进。在高校的古典萨克斯管日常教学中增加颤音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颤音进行声音的修饰,对于声音修饰来说,它不仅能够利用音符规律性的跳动来提升或者降低整体作品的音高,还能够采用颤音的方法增加或者减少振幅,从而使得音乐发声在整体音色上有一定改变[3]。再加上采用颤音的方法本身只是起到对声音的修饰作用,而并不会对古典萨克斯管的基本节奏以及旋律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不会对作品整体的表现力产生不良效果。在实际古典萨克斯管的演奏期间,假如能够科学有效地使用颤音的技术,就能够使演奏在感染力以及表现力上有所增强,进而提升整体效果。当前的音乐社会正处于传统与现实社会相互矛盾的局面,社会的进步能够侧面影响到音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4]。传统音乐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假如传统音乐想要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占有不可忽视的位置,就需要更大程度地去适应当前的社会背景,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鉴于此,在高校古典萨克斯管的教学中增加颤音的课程教育内容,是古典萨克斯管演奏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校的古典萨克斯管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教学改革,采用颤音与日常课程练习结合的模式才能够更好地推进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今后的发展,为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今后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颤音的演奏技术本身在高校古典萨克斯管课程结构模式中就属于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只有在不断更新颤音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于颤音的理解能力,才能够从整体上为提升高校古典萨克斯管的演奏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5]。

二、高校古典萨克斯管专业教学中颤音的应用

(一)早期古典萨克斯管作品并没有体现出颤音的实际应用。颤音从音乐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音的音高有规律的上下起伏,颤音的基本属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颤音的幅度与频率。一个普通的音高就是固定的,没有相互之间的起伏,而颤音的音高则呈现不固定的、有规律的起伏。古典萨克斯管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演奏者并不会在演奏期间使用颤音。他们之所以不使用颤音是由于古典萨克斯管的发音原理是借鉴单簧管的发音原理而来的,都是利用单一簧片振动发声的模式将声音发出来的[6]。并且,早期的古典萨克斯管演奏者大部分都是单簧管的演奏人员,其中也包含古典萨克斯管的发明者阿道夫•萨克斯本人,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单簧管演奏家。鉴于此,古典萨克斯管早期的演奏方法与单簧管演奏模式十分相近,古典萨克斯管在演奏期间也尚未使用颤音的技术。从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期这一阶段,社会以浪漫主义风格的古典萨克斯管独奏、重奏曲目的创作为主,所有的作品都没有涉及颤音的运用,比如,古典萨克斯管早期作品中都运用浪漫主义风格的演奏模式,听众都能够感受出浪漫主义的色彩[7]。但是在当时的作品中,都几乎不使用或者少使用带有颤音的演奏模式,大部分的演奏家也都会参照古典单簧管演奏家在声音方面的处理方式。(二)出现古典萨克斯管颤音的时间以及20世纪上半叶颤音的应用形式。古典萨克斯管颤音最早在爵士乐中有所呈现,当时古典萨克斯管作为一种独奏的乐器被融入爵士乐的演奏中,对于爵士乐的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同时,爵士乐的风格也能够从侧面促进古典萨克斯管演奏技术的发展及演变。产生这一影响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古典萨克斯管演奏中颤音的产生。当时爵士乐逐渐走入欧洲,古典萨克斯管的演奏人员也逐渐开始吸收爵士乐中的颤音演奏方法,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古典萨克斯管的现场演奏中。正因如此,在早期的古典萨克斯管现场演奏资料中,能够听到的颤音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爵士乐的风格类型[8]。在当时的颤音演奏中,大部分都是在标准音高的模式下进行上下之间的起伏,主要的特征就是幅度大、频率快,并且,幅度与频率基本能够保持稳定不变。比如,在法国演奏家演奏的《克里斯顿》中,听众可以感受到颤音特殊的表现力,当时的颤音表现模式最为明显的缺点就是整体十分的机械,并没有过多的变化内容,在萨克斯的演奏期间,整体声音也不够柔和、优美。再加上本身颤音就是在原本音高的基础上进行提高一下的运动,幅度较大,在演奏阶段常常会因此影响音准的问题而导致整体效果出现误差[9]。(三)20世纪下半叶古典萨克斯管颤音的变化以及实际应用。由于古典萨克斯管的不断发展,在古典萨克斯管颤音逐渐形成的同时,颤音技术的发展也在一直推进。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颤音的技术出现明显的改进与创新。为了能够解决早期古典萨克斯管颤音演奏中的音准以及音色等细节方面的问题,古典萨克斯管演奏家借鉴并采用了新的模式对颤音内容进行改进,对比长笛与双簧管中颤音的应用方法对古典萨克斯管颤音进行创新,这样的变化模式能够让颤音的音高更加接近于作品的标准音高,在这样的基础上保证音乐的音色得到了延伸与拓展[10]。比如,聆听法国演奏家在不同时期演奏的《克里斯顿》的同一作品的录音时,就能够感受到颤音的演变过程。这样的变化就是由于社会的背景在不断变化,演奏人员在古典萨克斯管演奏期间的演奏技法在不断革新。从那时开始,颤音在实际的应用中,其幅度与频率就会随着音乐的不同状态进行一定的变化,已经不再是固定性的模式。当音乐作品的情绪较为轻柔、舒缓时,则颤音的幅度较小、频率较慢,甚至演奏者会有选择性地使用颤音;反之,当音乐作品本身的情绪较为激烈、紧张时,则颤音的幅度较大,频率也会随之加快。鉴于此,颤音在印象主义色彩变化期间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进行高校古典萨克斯管的教学期间也需要进行历史方面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具备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古典萨克斯管颤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高校的古典萨克斯管教育教学中也应该积极进行创新,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针,让学生能够在校感受到音乐背景文化知识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萨克斯管演奏技术的学习。在古典萨克斯管的演奏期间,颤音的使用是古典萨克斯管演奏人员必备的基础技能,采用颤音能够让演奏者更加准确地进行音乐作品的表达。在学生了解到各个阶段的颤音概念、特征以及差别之后,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还需要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反复的分析,并认真斟酌,帮助学生将颤音所具备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地展现出来,使得他们对颤音的应用能够更加自如,展现出更加强烈的音乐感染力与表现力,为音乐整体所展现出的风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珺.萨克斯管驾驭古典与爵士风格演奏方法探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3):126-128.

[2]杨文鹏.浅析古典萨克斯乐曲的艺术特点与演奏技巧[J].艺术评鉴,2020,(04):61-62.

[3]周楚为,全凤英.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萨克斯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9,38(12):109-111.

[4]张梓敬.萨克斯<LapequeaCzardas>(小查尔达斯舞曲)的演奏中情感的表达[J].北方音乐,2019,39(21):26-27.

[5]文炫芳.论萨克斯的多元艺术价值与专业性——以当前流行且具有代表性的萨克斯古典曲目为参考[J].艺术家,2019,(09):176.

[6]王玥,王新煜.萨克斯演奏中的音色控制——以<性格小品-组曲Ⅴ>为例[J].戏剧之家,2019,(19):62-63.

[7]瞿全.格拉祖诺夫萨克斯管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演奏分析[D].吉首大学,2019.

[8]张磊.萨克斯演奏技巧在民族音乐风格中的体现[D].吉林艺术学院,2019.

[9]韩名津.萨克斯作品<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新探戈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分析[D].吉林艺术学院,2019.

第5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箫的音色深沉、柔美,吹奏幽怨徐缓的音乐有它独特的魅力。它的高音区:清丽、轻巧、细腻。中音区:甜润、柔美、和顺。低音区:饱满、充沛、醇厚。尤其在表现轻柔、细腻、典雅、清丽的江南丝竹乐时,箫经常是乐队的主角,担任独奏或领奏。并且在最古老的戏曲——昆曲中也被经常使用到。五千年来,箫在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奏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一直是中国管乐组的常规乐器,并在合奏中担任主奏声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知识分子如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很多都有着对古琴的嗜好,美名曰:“抚琴”。他们有时是独奏,有时是伴奏歌唱,称名“琴歌”。再有的就是与箫一起合奏。千百年来,在中国音乐史上形成了一个很独特表演品种:琴箫合奏。那清亮、浑厚、庄严的古琴和典雅、温和、悠长的箫声合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典型的中国气派和古代气韵。因此,箫自然而然地成为古琴音乐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例如著名的古典作品《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渔樵问答》等,琴与箫合作的默契程度已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成为了我国古典音乐中的精品。

箫如何表现中国古典音乐呢?

首先要掌握我国传统音乐的思想核心“中正平和”,《吕氏春秋·大乐》中说得很透澈:“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一生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凡乐、天地之合、阴阳之调也。”音乐产生于宇宙大自然(生于度量、本于太一)本身就具备一阴一阳的特征。反映在音乐表现上《晏子》乐伦曾讲“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相济,就是要求音乐演奏者将上述各种不同、甚至是对立的音乐现象及情绪进行相对的协调,达到主客合一,最后进入“中和之美”的妙境。

中国传统的“中和”美学观点,和箫的个性特征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在我国所有的乐器中,用箫来表现“中和之美”是最适合的。大家知道,箫的音色圆润、深沉、稳重、含蓄、性格温和沉静,具有忠厚长者及君子之风,具有天生的古典气质。如果加上现代演奏者对古代人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及想象,是不难掌握古典音乐演奏风格的。

当我们明了“中和”的美学原理之后,掌握所学的各种演奏技巧,就可以由浅入深地练习和品味中国古典音乐了。那么从箫演奏的特点出发,在美学角度上可以为箫概括四个方面,即:箫性、箫情、箫形和箫品。

一、清虚与淡远——箫性

我国古代文化,无一不受道家的影响,清虚淡远正是道家所推崇的最高精神境界。从字面上来理解,清是清静无为的意思,虚是虚无缥缈,具有一定的浪漫想象的色彩。淡是淡泊、清心寡欲,将酒色财气置身度外的意思。远是远离尘世、超凡脱俗、隐居山林、寄情山水而恬然自得的意思。因此,清虚淡远即构成了我国古典音乐的最大特色,同时也渗透到箫曲中,对箫的演奏风格起到重大的影响。

《霓裳羽衣曲》在中国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历史。“霓裳衣”是指道家仙女穿的一种服装,具有云霓飘荡,羽毛飞升的道家含义,非常符合清虚淡远的意境,而箫曲《小霓裳》则恰如其氛地表现出这种浪漫色彩。

二、哀与慷慨——箫情

“洞箫清吹最关情”。箫虽然可以表达喜怒哀思悲恐惊等各种情绪的音乐,但从整体来说,表现喜悦欢乐方面显然不如笛子那样嘹亮自如,表现悲恸惊恐情绪时又远不如琵琶、古筝那样激烈。可是,具有内在、含蓄、人声美的箫在表现哀婉、慷慨的情绪时却比其它乐器更胜一筹,形成箫演奏的重要特色之一。

古曲《阳关三叠》表现了唐代诗人王维送友人元二去西北边陲从军时思绪万千,依依惜别的情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不合理的征兵制度的幽怨和愤懣。通过箫的演奏、我们会感受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恨和哀婉之情。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登建康(今南京市)赏心亭,曾写下了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北望被金人侵占的半壁河山,壮怀激烈,嗟叹不巳。其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词句,集中地表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感喟和叹息。当用箫来演奏这支曲子的时候,虽然无词,但依然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焦虑与波澜,无言的慨然之情溢于言表。

三、飘逸与凝重——箫形

箫不仅可以表达各种人物和天、地、山、水的运动和形态美,尤其在速度稍快的音乐中,叠、打、颤、赠等技巧都会给我们留下潇洒、飘逸的印象。在著名古曲《春江花月夜》中《渔舟唱晚》一段音乐,箫的独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渔夫站立船头,轻舟慢桨、引吭高歌,既充满了诙谐愉快的情趣,又刻画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在《水云深际》一段音乐,箫的演奏又发挥出其它管乐器所望尘莫及的,具有一定朦胧色彩的飘逸感。它既像泉水叮咚流向江河那样流畅,又似一群少女翩翩起舞时那样充满活力,充分的动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箫的飘逸感虽说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却具有非凡的凝聚力和概括力。前文曾讲过,箫具有的忠厚长者及君子之风,恰恰赋予它特有的总结能力和使人感到三日绕梁而不绝于耳的底蕴。试想:脍炙人口的名曲《春江花月夜》各段音乐的结束句,如果不用箫来演奏而改成其它乐器如琵琶、二胡或是笛子来演奏,肯定会显得缺乏稳重感和概括力。因此箫的作用在此处显示出它的最大的价值和魅力。总之,箫对于表现端庄大方的风度,深沉醇厚的气韵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四、高风与亮节——箫品

我国古代对于乐器历来讲求一个“品”字,即所谓“乐品”。什么叫乐品呢?就是该乐器天生所具备基本品质。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它在音乐表现上的层次和品位。严格地说,箫的精神档次是很高的,文化底蕴是很深的。最说明这一点的是:中国人演奏箫这件乐器时一般不叫“吹箫”,而尊称为“品箫”,这个“品”字,请大家不要领会成品尝或品味之品,我们认为应该是品位之“品”,品德之“品”。因此,箫的品位高,关键还在于吹箫人在道德修养、气质情操方面要具备很高的水平。中国有句古语曰:“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古人拿竹节比喻人的气节的诗词是很多的,历代文人都认为竹制的箫也应该具有竹的不屈不挠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因此我们学习箫演奏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

第6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基本训练 钢琴伴奏音乐

舞蹈艺术是由人体动作来表现的立体的流动的视觉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综合艺术。因为它只有将形体动作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水融的境地,才能给观赏者以美的感受。舞蹈是在一定的音乐意境烘托下,凭借演员自身的形体动作、姿态、表情来表达出一定的作品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因此,可以说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与音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舞剧《鱼美人》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曲作者之一、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先生曾在《舞蹈的音乐结构及其它》一文中说道:“舞蹈和音乐的任务是共同努力通过塑造鲜明、有说服力的形象来展示企图表现的内容,从总的方面来看,舞蹈音乐的最大特点应该是能尽力帮助舞蹈形象的塑造和确立,丰富舞蹈形象,加强舞蹈形象的感染力。”①由此可见,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舞蹈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我们通过钢琴伴奏这一音乐表现手段来配合舞蹈动作进行基本训练。

一、中国古典舞内容简述

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类别之一的中国古典舞,是有着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和特色的舞蹈。用著名舞蹈教育家李正一教授诠释古典舞的话讲:它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课是培养中国演员的基础课,课程目的是着重解决演员身体的基本素质问题,以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来增强演员的舞蹈表现力。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柔韧度的训练,主要是腰、腿柔韧和能力的训练;二是能力的训练,重点包括地面、空中的各种舞姿的控制能力、旋转能力、弹跳中的爆发力与韧性能力的训练;三是技术技巧的训练,包括旋转、翻身、跳跃的训练。

二、钢琴伴奏音乐特点

钢琴伴奏作为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笔者多年从事舞蹈钢琴伴奏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努力探索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音乐特点。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是从单一动作训练开始的,再逐步将单一动作形成短句、片段组合进行训练。例如,课堂基本训练一般从把上的一位擦地或蹲开始,一直到把下的跳、转、翻等技术技巧训练的结束,每一个单一动作训练过程都是相对独立完成的。每一个动作训练开始钢琴伴奏都要给出二小节或四小节的前奏音乐,动作结束后,还要求给出同样长度的收手音乐。钢琴伴奏音乐是随着相对独立的舞蹈动作的起止而起止的。因此,钢琴伴奏音乐往往是一首首独立的、完整的小乐曲。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钢琴伴奏音乐常用拍子为:4/4、3/4、2/4或3/8、6/8拍子。音乐速度一般分为慢板、柔板、行板、中板和小快板等。例如,蹲、单腿蹲、腰,控制这类舞蹈动作的音乐一般多为4/4或3/4拍子的,音乐速度为如歌地慢板、柔板或行板,要求音乐优美、抒情、绵延不断;小踢腿、小弹腿、小跳这类舞蹈动作的音乐一般多为2/4拍子的,音乐速度为小快板,音乐活拨、轻快;中跳、大跳这类舞蹈动作的音乐一般多为3/4、4/4拍子的,音乐速度为中板,音乐要宽广、热情等。音乐的节拍和速度都要求从头至尾始终保持一致,切忌音乐节拍、速度不稳,忽快忽慢。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音乐必须注意要与舞蹈动作训练密切配合,钢琴伴奏教师要仔细观察并了解掌握每个舞蹈动作的性质、特点,在音乐旋律、和声配置和伴奏织体上力求完美,符合舞蹈动作要求,使二者在风格、气质及节奏韵律上相一致。通过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帮助训练者理解舞蹈动作的性质,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从而促进舞蹈动作训练,达到训练的最佳效果。

中国古典舞是以我国戏曲舞蹈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其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节奏上多为附点或切分节奏,节奏有赶有抻。如前赶后抻、前抻后赶、中间赶两头抻、两头赶中间抻。钢琴伴奏音乐要充分体现这一节奏特点,多结合一些我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和声配置上多采用一些附加六度音的和弦,使得钢琴伴奏音乐更具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和韵味,与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更紧密地吻合在一起。

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音乐必须具有灵活性。随着舞蹈动作训练程度的加深,从开始的单一动作训练,逐步发展到短句或片段的组合训练。由于舞蹈教师在舞蹈动作训练时采用的手段不同,以及舞蹈动作节奏编排手法不同,因此舞蹈钢琴伴奏音乐要灵活、机动,快速、敏捷地随之变化而变化。要敏锐地抓住舞蹈组合编排的动机、舞蹈动作的性质、特点以及所要表现的思想情绪等。钢琴伴奏要根据舞蹈动作的快、慢、刚、柔的变化;屈、伸变化;动静、缓急的变化;平稳、起伏的变化等运用丰富的音乐元素,配以不同速度、力度、节奏、旋律乃至不同形式的钢琴伴奏音乐,充分发挥舞蹈钢琴伴奏音乐的作用。

结语

笔者认为,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音乐有其自身独特之处,中国古典舞的舞姿造型、审美特征、动作韵律、技术技巧及抑扬顿挫的节奏特点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风范,它要求钢琴伴奏教师在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一定的中国古典舞专业知识,并随着中国古典舞在形式、语汇、风格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力争使舞蹈钢琴伴奏音乐与舞蹈动作训练有机结合,交相辉映。与此同时,舞蹈钢琴伴奏音乐对训练者欣赏、理解音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启发其舞蹈美感,丰富其内心世界,使其舞蹈动作更加丰满,更富表现力。钢琴伴奏教师要充满信心,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力争与舞蹈教师携手努力,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舞蹈专业人才,服务于我国的文艺事业。

注释:

第7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摘要印度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传统,鲜明的特色。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依然保持着本民族浓厚的传统音乐特色。本文重点探究印度音乐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及其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印度音乐 风格特色 传承发展 启迪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印度音乐可谓是一种历史悠久、传统丰厚、特色鲜明、引人注目的音乐,它那绵延不断的旋律,错综复杂的节奏,强烈多变的鼓声,余音缭绕的琴声,多样式的装饰音,无穷尽的装饰乐句,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和演奏,构成了一幅印度音乐美妙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它在几百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不仅没有被同化,在极艰苦的条件下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还进一步将某些欧洲乐器同化为印度的民族乐器。为什么会如此?印度音乐是如何传承与发展的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印度音乐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音乐是一种植根于文化中的艺术,不同的文化土壤会滋生和孕育出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印度是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印度音乐产生和发展的肥沃土壤,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是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音乐,拥有着它恒定不变的音乐之根。这种根深蒂固的音乐风格成为印度音乐永恒的特色。同时,印度音乐又是极具包容性的,它可以吸纳百川于己身,“任何新的观念都会被吸收和消化,最终成为公认的具有印度特色的新混合体中的一部分”。这种融合非常自然和平稳,不会因为任何强大外力的侵袭而失掉,这种泰然自若的能力,使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国之间的各种风俗习惯交汇到一起,成为今天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中有它永远不变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印度音乐区别于其他之各类音乐的不同之处,使它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听者能在众多的音乐种类中很快将其辨别出来。印度音乐一直以一种稳定而完整的体系状态存在着,各个部分都井然有序,有理可循。这种整体性的紧密关系使得印度音乐始终保持着它所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以至于英国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也没有对印度音乐造成很大的破坏,依然以独特的魅力成为世界音乐的瑰宝,成为世界音乐之林具有代表性的一个音乐分支。印度音乐中那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波浪形、曲线形,甚至螺旋式的音乐进行,余音缭绕、婉转曲折的西塔尔,维纳琴声和呜咽欲泣的笛声,无穷无尽、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而音色多变的鼓声和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与演奏……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风情画,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印度音乐的独特风貌与它的文化息息相关。印度半岛在人种、宗教、文化、音乐等方面是世界上种类最繁杂的地区之一,印度(尤其是北方)历史上长斯受到各种外来民族的侵略,接受了波斯、希腊、蒙古、突厥、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们和当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印度音乐文化。印度音乐正是在古老、悠久的印度文化基础上长期积淀、发展、深化、创造、升华的结果。

印度音乐有自己特有的音律(把一个八度音程分为22个斯鲁提微分音)、音阶、调式、记谱法。印度古典音乐中的拉格是发展得很高的旋律体系,塔拉是很复杂的节奏节拍体系。拉格和塔拉都有严格的格式,但又具有高度的弹性,可以让音乐家即兴发挥。另外,装饰音、装饰乐句也成为印度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像印度古代名著《乐舞论》中所述:“一首旋律没有了装饰就好像夜里没有月亮,河里没有流水,树上没有花朵,妇女没有珠宝。”印度当代音乐大师拉维香卡也说得很好:

“在我们的音乐中,从一个音进行到另一个音常常不是直线式的,而是一种精致巧妙的运动。在印度音乐中,装饰音是自然生长的,而不是从外面任意加上去的,这种修饰也是我们音乐的基础,印度音乐的特色是轻微起伏的曲线,精巧典雅的螺旋式的细部。”

看来,印度音乐的鲜明特色决非偶然,而是印度人民在南亚的特殊环境、宗教信仰、人文气氛中的独特创造,也是千百年来大批有才能的音乐家耕耘创造的成果,也体现了印度和南亚人民刻意追求的审美情趣的“情”和“味”。

二 印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1 印度的音乐教育

(1) 音乐教师的地位神圣而崇高

印度人称教师为“古儒”(guru),音乐教师在印度艺术教育体制中享有绝对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学生见到古儒都要行触脚礼(类似古代中国拜师时的“跪拜”礼),这一传统从古至今,从未间断,无论在音乐教室还是音乐会上随处可见。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在这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体系中,古儒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是永恒的。虽然古儒也分三六九等,但只要是古儒,他就是学生的神。他们从不评论自己的古儒,即使古儒迟到和缺课,学生们也毫无怨言,他们坚信古儒一定有他迟到和缺课的原因,学生等老师理所当然(这种情况同样发生在音乐会上,观众也习以为常)。在课堂上,古儒坐的位置,使用的乐器,被学生们当圣物看待,古儒的教诲犹如圣旨。而大多数印度的古儒们对他们所享有的地位和荣誉也是当之无愧的,他们不仅满腹经纶,每个古儒所掌握的曲目都在千首以上。对古典音乐的规则十分熟悉,而且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传授之道。

(2) “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沿袭至今

印度的音乐教育一直沿袭着千百年来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古儒教唱一段,学生跟唱一段,古儒若兴致起,课堂即变成了音乐厅,学生则变成了听众。他们不用乐谱也不用纸笔记录,即便是科学技术尤其是印度计算机软件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很少有人使用录音机帮助记录。这种古老的音乐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就需要用心聆听、感受,反复模仿、练习直至领悟。这种方法不仅用于古典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中更加普遍。“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就是“跟腔”,也即模仿。

模仿无论在古典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中,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印度人来说都是惟一有效的音乐教育方式,尽管印度人在古代就有高水平的印刷术,并且也有成千上万卷的音乐书谱。但是他们从不引经据典。也许有人认为“口传心授”很随意、易变、不准确,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教育方式。然而,事实上今天以印度古典音乐为主体的,有着十分庞大体系和深厚传统的印度音乐确实是靠印度的古儒们世代“口传心授”传下来的。为什么印度人要选择这种“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其原因主要有:

① 印度人认为音乐是神创造的,是至高无上的,人们只能学习它,维护它,完善它,而不可能创造什么新音乐。所以,印度音乐家的任务和职责就是维护传统,让它世代相传。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北印度古典音乐也只是在风格上有所变化,而今天南印度古典音乐在风格上的变化也很难察觉。保护就是发展。

② 印度人认为古典音乐具有精神性、默祷性、静悟性的特点。它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去达到“意会”,即经过长期的模仿融会贯通,最终悟“道”。

③ 印度古典音乐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即兴演奏的音乐,并且十分长、大。表演这种音乐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是一种音乐思维的方法,仅靠书本是学不来的。

④ 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模式,其特点是重实践,不重理论。这符合印度人的思维习惯。著名印度文化学者季羡林曾经精辟地指出印度文化的最重要特点是“深刻而糊涂”。的确,印度人十分注重感性思维,印度音乐界很少争论音乐理论问题。实践就是教育,实践就是传承。

2 印度音乐的保护与传播

(1) 印度在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上有着自己的优势

这一点无论东方学者还是西方学者都众口一词。英国殖民印度近300年,英国人虽想以欧洲文化来同化印度,但面对强大的印度文化传统,却也无计可施。根深蒂固的印度文化,在殖民地时期虽受到打击、压抑,但仍顽强地保持下来了。印度音乐非但没有西化,许多西方乐器如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管等反而被印度同化。

(2) 印度的音乐教育体制也起了很大作用

印度的专业音乐舞蹈学校的课程绝大部分是印度传统音乐、舞蹈,中小学音乐课程也大体如此。虽然印度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很多,中产阶级中也有不少人喜欢欧洲音乐,但由于印度传统音乐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人们对印度音乐具有深厚的感情,决不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除了混合音乐、电影音乐和流行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外,在印度的主流音乐――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很难找到西方音乐的因素。在印度,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按照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建立起来的音乐学校和专业的管弦乐队。

(3)音乐文化强盛的生命力和相关的文化政策有关

首先,他们有一个系统的、深厚的、活的艺术传统。这似乎是一种天然的艺术教育和传播体制。其次,他们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对自己文化非常自信,有自己的文化保护传播政策,如艺术赞助免税制度。在新德里,几乎所有的剧院和音乐厅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印度古典艺术的表演,绝大多数都不收门票。另外,在艺术教育上,人人平等,即:只要付费,任何人都可以到学校或私塾去学习,音乐教育没有专业和业余的明显界限划分。在印度学习传统艺术的费用并不昂贵。所以印度的音乐普及工作做得非常好。即使对外国留学生,费用也不贵。在中国的音乐院校学一节音乐课的费用可以在印度上一个月的音乐课。所以到印度学习音乐的外国留学生大大多于中国。这也是使印度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4) 现代传播媒介的支持

现代传播媒介如电影院、电台、电视台以及电脑网络都用大量的时间和频道传播古典和传统音乐。印度电影音乐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古典传统和民间传统的各种形式和因素被大量地运用于电影音乐之中。印度的电影音乐不是背景性的铺垫,而是一种在电影中起主导作用的、相对独立的、以歌舞表演为主体的独特的音乐形式。它是印度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印度的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 印度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对我国音乐发展的启迪

印度和中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两国人民相互交往,彼此学习,对促进各自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印度的邻国,我们应该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印度、研究印度,有目的地学习印度。印度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经验对于中国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也有古老而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但是在我们现有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和其他传播体系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挖掘和保护我们自己的音乐文化,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在现阶段,文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和建立对中国音乐文化的感情和自信,营造一个具有中国精神的音乐文化生存环境,建立一个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主体,各种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为辅助的音乐教育传播体系。

现代化的技术对音乐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音乐的教育与传播不是科学技术和机器所能取代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活动,精神性的活动。它是人格、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塑造,是特定人群与社会的文化,强调感悟和理解。印度音乐教育中的许多方法和观念,如“口传心授”方法,强调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以及注重教育中音乐的体验过程等,实际上也存在于中国古老教育观念和方法之中,即使在当代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下),东方出版社,1999年。

[2] 糜文开:《印度文学历代名著选》(上),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71年。

[3] A・L・巴沙姆:《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4] 刘安武、倪培耕、白开元:《泰戈尔全集》(第一十九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陈自明:《印度文化参考资料》,中央音乐学院内部教材,1996年。

第8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 电影《歌舞魅影》;现代音乐;古典歌剧;艺术融合

现代音乐与古典歌剧,很多人很难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歌剧是一门高雅艺术,古典歌剧就更需要有一定鉴赏力的听众才能听懂和理解。歌剧是音乐剧的一种,它的风格多变,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古典歌剧都是现代音乐的主题,它能很好地表现出现代音乐的特点和特色。在很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中,都会将古典歌剧与现代音乐联系在一起,《歌剧魅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部电影在2004年上映,时隔7年,还是有很多人对它念念不忘,这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很多人也许忘了故事究竟讲了什么,但一定不会忘了里面如泣如诉的音乐和史诗般的古典歌剧。本文认真分析电影《歌剧魅影》中的现代音乐元素和古典歌剧元素,这些元素又是怎样让电影产生强大的震撼力和视觉效果。

一、影视作品中的现代音乐元素

提到影视,就不得不提电影里不可缺少的音乐元素。在以前的电影中,很少会用到音乐这个元素,现代电影,特别是抒情性比较强的电影,都会将与电影风格和主题般配的音乐融入进去。这些音乐之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就是现代音乐。在一部电影中,演员利用自己的技巧,述说着别人的故事,而电影音乐,是曲作者和词作者通过整部电影的脉络用抒情的方式进行再创造和诠释。如果一部电影的主题曲能结合奇妙的布景,是能调动观众情绪的,能够让观众融入其中。在很多电影中,在运用现代音乐中,都会用到管弦乐队或电声乐队。这两种乐队是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弦乐器的固定低音演奏情绪,电声乐队能营造气氛,这些配乐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利于音乐的表达。很多时候,观众比较容易记住电影中的主题曲或插曲,这些或著名,或默默无闻,但是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才能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电影。在某种程度上,电影有的时候,有些情感也需要借助音乐来表达,两者相互合作,才能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电影的魅力。

音乐能很好地刻画人物,通过音乐的旋律,在起起伏伏的停顿中巧妙地刻画出人物,无论是内心世界,还是情感的抒发。在《歌剧魅影》这部电影中,现代音乐的运用尤为突出和强烈。这些熟悉的经典的旋律,不仅是对克莉丝汀和梅格的心理暗示,同样也为影片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足的铺垫和解释。我们仔细聆听《音乐天使》里的片段,不难发现很多都运用了现代音乐的技巧和手法。跳动的音乐很好地在进与退中巧妙地来回,同样也为两位主人公的交流提供了无声的工具。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选段的开头,都能感受到作曲者自己内心的一种呐喊和告白,在平淡的音乐中,表现出生命和命运的思考,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二、影视作品中的古典歌剧元素

在20世纪初,浪漫主义歌剧开始盛行,在很多电影中都会用到歌剧这个特殊的元素。很多作曲家也会将本来就独立存在的咏叹调、重唱和宣叙调结合得非常好。从整个歌剧的结构来看,歌剧的加入也使得电影的结构更加紧凑,也使得现代音乐更加严谨。事实上,这样融合的方法其实很多,如加入乐队演唱,或者用其他的方式修饰,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影视剧中,很多导演都会注重歌剧内部的连贯性,同时,现在的很多歌剧都不只是歌颂那些英雄人物,现在更多的是关注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融合进去,让古典歌剧这个高雅艺术也更加的生活化。在音乐这个领域中,歌剧虽然是独树一帜,但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导演爱在电影中使用的。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家,这意味着法国的歌剧也具有浪漫的意味,在巴黎歌剧院上演的各种大型豪华的歌剧,是很多人的最爱。法国的大型歌剧主要出现在19世纪以后,它不仅具有法国本身的特色,还跟国际接轨,具有国际范。这个时候的歌剧比较细腻别致,感情的抒发也更加的真挚,无论是美轮美奂的布景,还是炫目别致的编舞,气势磅礴的历史题材,还是非常吸引人的情节,这些都是这个时期古典歌剧的特色。而影视作品中的歌剧也差不多,非常华丽恢弘,经常会请到一些很著名很有力量的大型管弦乐队来伴奏,在气势上非常震撼。在创作手法上,雄壮有力的旋律再加上有气势的动作,这都是电影中留给我们对歌剧的印象。

歌剧的另外一个发源地英国,在18至19世纪,主要盛行民谣歌剧。受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能深刻地感觉到英国歌剧真实的质朴感和存在感。英国民谣歌剧主要是以一种喜剧的状态存在,这样能让人印象深刻,也能在笑过之后有一些思考,不管是对生活,还是生命。英国歌剧将对白与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非常独特的,我们知道,歌剧一般都是用音乐跟伴奏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加入对白,更能表现出人物的喜感,也更能让观众理解人物。英国歌剧听起来非常绵长,如余音绕梁,同时非常具有节奏感,让人听过不忘。很多导演正是利用这一点来加深电影的感觉和印象。

三、影视作品中现代音乐与古典歌剧的融合

(一)古典歌剧是现代音乐的主题之一

我们比较熟悉的古典歌剧很多都是从电影中显现出来,经典电影《歌剧魅影》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都知道,歌剧是一门高雅艺术,古典歌剧就更需要有一定鉴赏力的听众才能听懂和理解。歌剧是音乐剧的一种,它的风格多变,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特点。虽说歌剧是一门高雅艺术,但是再伟大的艺术也要接地气,也要展现出来,不能束之高阁。实际上,古典歌剧与现代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古典歌剧都是现代音乐的主题,它能很好地表现出现代音乐的特点和特色。其实,在音乐创作上,现代音乐里的某些元素与古典歌剧的元素是相似相通的。但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难度还是挺大的,要融合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很多时候,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相比,无论是在音乐风格还是在文化性质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古典歌剧实际上有一整套较为完整严肃的规则和条例,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戏剧性张力和弹性,但现代音乐更具有通俗性,更能抒发人的情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所以,现代音乐更具商业性和娱乐性,它的受众面比较广,也更能接近大众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很多学者和专业都指出,在古典歌剧的创作中,像复调、和声、配器等都是值得仔细斟酌的地方。研究现代音乐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要循着现代音乐的发展轨迹追寻。

第9篇: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

关键词:舒伯特 即兴曲

舒伯特的钢琴曲成就可以分为钢琴小品和钢琴奏鸣曲两种形式。即兴曲产生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几个时期的发展,确定为体裁是在浪漫主义初期,开始了发展和普及。在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小品并没有受到重视,仅仅是作为舞曲的展现形式一度被停滞发展和搁浅冷待。但在浪漫主义初期,人们开始发现钢琴小品形式精炼、易于演奏等特点,受到了音乐热爱者的追捧和喜爱。即兴曲是由法文翻译过来的,本意为即兴创作。所以,其成为了19世纪短乐曲的曲名,表现形式都是创作者本身的真情流露,不是为了炫耀技巧和@得奖项。所以,即兴曲更容易和听众拉近距离,产生共鸣,因此,受到了很多普通演奏者的欢迎。

一、即兴曲的演奏风格

浪漫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在于情感,但在创作本身和方法上两者是互相促进的。热爱大自然的舒伯特,每次与友人外出游历时,都在享受外面世界精彩魅力的同时,把经历过的美好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美丽如画的自然景观让舒伯特释放了压抑在城市里的浊气,风格迥异的建筑名胜激发了他磅礴的创作灵感,让他用音乐的笔触用心地记录下了这世间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舒伯特既热爱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也领悟古典主义的严谨。他创作即兴曲的过程就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顺滑,似乎直接从灵魂落到乐谱上,形成对音乐深深的烙印。舒伯特创作的即兴曲穿插着浪漫自由的柔美又沉淀着古典理性的精髓,不论是故事性还是形式上都在创新和演绎。

二、即兴曲的歌唱特性

舒伯特在西方音乐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对艺术歌曲的领悟和创作。从十一岁在皇家教堂诗唱班被任命为高音领唱之时,教堂圣歌的抒情和纯洁就伴随着舒伯特少年时期幼小的心灵开始慢慢生长,缓缓地在他的血液里流淌,影响着舒伯特日后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舒伯特的八首钢琴即兴曲在特点上来说,最为动人的就是对歌唱性的演绎,键盘对于音乐创作上有着明丽的音色和变化的特质,结合了他对圣歌旋律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把声乐里每个声部中的歌唱声音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歌词只是在描述故事上增添色彩,但音乐的旋律和立体钢琴和声能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为想象力和空间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氛围,中肯的速度、广阔的音域、起伏的音调和音程波动的词句长度,都让即兴曲拥有了歌唱性的良好基础。

三、即兴曲的和声演绎

和声部分是塑造音乐内涵和形象的主要表现因素,也是音乐作品中展现多声部和发展音乐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和声的作用都是艺术构成不可缺少的骨骼和架构。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时期,但内心充斥着对感情的敏感和伤怀的经历,这些压力都需要他迫切地找到一个突破口释放出去。因此,舒伯特成为了西方音乐史上和声发展进程上的重要推动者,他在和声部分的构思之精巧同时代无人可及。用钢琴来演奏和声的即兴曲,粗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感受度却十分深远,回味更是震惊于作者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故事的浓烈渲染。和声是带有色彩的音乐展示形式,不论对于情感输入还是故事描述的功能性,舒伯特都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能把和声的色彩描摹得淋漓尽致,用声调配合和声的变化,从听众的内心插入作者的独白和作品的感情,令人迷醉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