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精选(九篇)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第1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摘要】本文浅谈了临床护理路径的由来及概念,概述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内容结构,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成效。分析了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内容;结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自80年代以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和英国得以应用,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医院也陆续采纳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2]。

1 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一种护理模式,它能够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地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以减少住院天数。针对特定的群体,用时间为横轴,把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 护理、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科学的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做一个详细可行的日程计划表。对何时应做哪项检查、 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记录。因此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病人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病人明白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而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从而病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使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结构

我们可以可由表格式的护理路线图来表示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内容,但其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不同的疾病也有不同的路径设计形式。以腹部外科胆囊切除术为例:(1)病人一般信息包括,手术名称、日期,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等的姓名及电话等;(2)护理流程表,包括从入院到出院,每天所需做的主要护理措施。如每天、每班次要进行的全身评估、心理护理、检查、护理重点、使用药品、医嘱、营养情况、病人活动和安全情况。(3)护理计划和目标,是指病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如何达到最佳身心护理效果。注意重要检查或护理的特别记录[3]。

3 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及成效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是主要的应用工具。CNP本着 “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成效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无论是急症工作还是常规护理工作;是成人还是新生儿;是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到儿科等均有相关报道。

3.1 在国外的应用:在美国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协会(BWSC)领导的临床路径委员会。 实施的临床路径均为常见疾病,通过普通外科治疗的临床途径。其中包括: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病、腹壁病、结肠憩室炎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象限切除、根治切除术等的临床路径。

3.2 在国内的应用: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大多数还处于试验阶段,但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3.3 临床护理路径的成效:纵观国内外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和应用的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取得如下成效:(1)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周期,界定标准的住院日;(2)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费用;(3)规范诊疗护理的手段并加强医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通过变异分析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5)病人和家属了解护理目标,增加病人的参与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4 临床护理路径的影响

4.1 对护理学发展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减少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规范护理活动,使之程序化和标准化,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理风险。临床护理路径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可使护理工作者成为医院改革实践的先行者,为实现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而努力。

4.3 对病人的影响:医疗费用是大部分患者关注的问题,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缩短其住院天数,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为病人减负。同时我们在实施标准的治疗程序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的渴望,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还能提升患者满意率。

4.4 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从中外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的经验来看,这一做法并未造成医疗质量的下降。现在医疗资源紧缺,缩短患者住院周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护理人员可以对疾病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一方面可培养护士工作的自主、自律性,增强成就感;另一方面增加了医护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互动,并可使医院多学科合作。同时由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监控机制,可以保障医院护理管理的有效进行,增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5 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实施的展望

目前,我国临床路径护理的研究刚刚起步,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以及外资企业介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到时谁有更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所以探索临床路径护理必将成为医疗机构提高护理水平的必然和重要选择,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也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4] 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4,4,18(4):734-735

[2] 磨琨,黄茜.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3,18(3):170-172

第2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于2014-03—12实施PCI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47~65岁,平均(58±2)岁;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

1.2设计临床路径流程

参考临床路径表内容:评估、检查化验、医疗措施、治疗护理、饮食、宣教、活动、监测、评价效果、出院计划、变异情况等[4],自行设计PCI围术期临床路径表。

1.3临床路径人员结构及职能

首先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按计划开出应做检查项目,并针对疾病目前状况、常规治疗、治疗进展及本病预后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深层次沟通,使其能充分了解自己病情的目前状况及预行此项检查治疗的优势,增进患者对检查治疗技术的了解;术者(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再次深入浅出讲解手术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告知此项检查治疗存在的风险;配台介入护士和责任护士实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

1.4PCI临床路径人员培训

临床路径是一种疾病的作业指导书,参与路径实践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明确实施路径的步骤、计划、方法,减少因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变异造成偏差。临床路径理论培训内容:临床路径概念、理论遵循、制定实施方法、效果评价及变异偏差;PCI专科培训内容:参与路径人员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学习PCI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后并发症,了解PCI手术过程、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专科护士院外培训等。

2护理

2.1PCI术前护理

第一日:患者入院后按常规进行全面查体和护理评估,做入院教育及环境、科室人员介绍,住院备用物品准备,介绍就餐、陪护探视规定和安全管理要求等;详细交代次晨抽血、超声检查、放射检查等时间,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及心理,稳定情绪。第二日:采集血标本、做检查,进行术前皮肤准备、个人清洁准备(督促或协助浴洗)、更换舒适衣服等,安慰患者,放松心情,给一定助睡眠药物保证休息,零时以后尽量避免进食。第三日:晨起进食少量早餐(避免过饱、进食豆奶制品等产气食物),执行术前针,留置静脉针,送患者进入导管室。

2.2PCI术中护理

介入护士协助术者进行相关准备,心电监护、调试仪器设备等,安慰患者,注意保暖,密切观察病情,测量生命体征,随时向术者报告患者情况。

2.3PCI术后护理

2.3.1术后常规观察手术部位制动(若为桡动脉制动6~8h,禁止用力;若为股动脉制动24~48h,局部1kg沙袋压迫)[4];充气压迫止血带每2h放气一次,并观察出血情况;术侧手指活动情况;常规12导心电图,给予心电监护等。术后常规监护心电、血压24~48h,心电监护设置血压自动测量时间15~20min,血压平稳后可30~60min测量一次。2.3.2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应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如穿刺局部渗血、牙龈出血、血尿等。

2.3.3术后常规生活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鼓励多饮温开水(6h内饮水1500~2000mL),促进造影剂的排泄;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主,每餐以6~7分饱为宜,保持大便通畅;术后24h无异常情况可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起床活动避免术侧肢体用力(手部用力支撑)。经过临床路径护理,18例患者围术期住院天数8~15d,平均11d,均顺利出院,推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

3基于临床路径理论实施中的缺陷

第3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1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2临床路径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

临床路径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世界首家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做法的医院。1990年该中心选择了某些病种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既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和节约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现在美国近60%的医院在使用临床路径。澳大利亚Westchester医疗中心在1997年起又把临床路径用于心脏瓣膜修补、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2005年,德国在全国推行了临床路径新型服务模式的改革,结果全国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0%~30%,医院的数量从2000多家裁减到1400家,病床从45万张减至30万张[2]。1995年2月,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中心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路径[3]。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内较早报道了临床路径在美国医院中的应用。1998年以来,北京、天津、青岛、重庆、成都和广州等国内的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继引入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并开展了部分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订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从2010年1月起在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4]。

3临床药师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

临床药学(clinicalpharmac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而且多由具有药学博士学位的药师担任。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虽起步较早,但一直发展缓慢,各地区间发展也不均衡。临床药学是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科学。目前,我国医院主要开展了4种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即全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专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门诊药学咨询模式和多层次临床药学服务模式[5]。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现代医药学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临床,研究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仅据WHO近几年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约30%属于药源性疾病,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3%~5%[6]。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社会问题,虽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轻的患者可耐受或经过治疗可恢复,但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则能使患者致残、致死。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药师可进行药学监护,并作客观评价,及时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沟通,提出临床路径药物治疗的调整意见,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2%,其不合理用药形式主要为:无明确用药指征、违反禁忌证与慎用证、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其中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禁忌最为突出[6]。因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老药新用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临床医师的专科化发展,医师对非本科室常用药不太熟悉,有时也难以做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决策。临床药师对本专科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频度、疗程、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对检验指标是否有影响、特殊患者(孕妇、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乃至是否可公费等情况均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为临床路径药品的选择提供合理而标准的药物种类。基于国家药物法规政策、国内外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的成果及各类临床治疗指南,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建议,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基于药物经济学原则,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提供价格适宜、质量可靠的药品;对特殊情况导致的路径更改或药物治疗方案变更有预期的准备。饯珊珊等[7]比较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临床路径及非路径中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住院药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等。结果表明,临床路径管理组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等有明显下降。所以评估药物治疗成本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4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思考

第4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2007年1月~2010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各105例,常规健康教育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组将临床护理路径用于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常规健康教育组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认知态度和行为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平均住院时间短( P <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可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护士形象,体现了护士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护理路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1985年美国护士Karen Zander首次提出护理程序和路径的概念,此后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为已确诊某种疾病的一组患者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从入院到出院的一整套医疗护理整体工作计划,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获得最佳护理质量。2007年 1 月 ~ 2010 年12月,我们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10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 1 月~2010年 12 月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男女比例为 122:88,年龄最小 18 岁,最大 87 岁,中位年龄50.45岁;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各105例,两组患者年龄大小、性别构成、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常规健康教育组进行常规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即无时间限制,随意进行教育)。

1.2.2临床护理路径组实行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①内容:在充分了解患者健康需求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健康问题和需求,编写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②实施方法:向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入院介绍,解释路径的内容及作用,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根据每天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的需求反复评估、教育、评价,直至患者理解、记住相关内容,并做出评价和记录,出院前对每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士满意度问卷调查。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患者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相关知识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对护士的满意度;记录平均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3.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表 1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

时间 临床护理内容

入院时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及时主动向患者或家属自我介绍,并介绍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病区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健康教育路径表相关内容。实施心理护理,说明良好情绪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第 2 天 饮食知识宣教要根据出血的程度,选择禁食或进温凉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食物。出血停止后逐渐进半流质、软食,并且少食多餐、绝对禁酒,避免进粗糙、刺激性或带骨带刺的食物。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者,细嚼慢咽,口服药如为片剂,溶解后再服。

第 3 天 疾病知识的宣教讲解有关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各项检查结果及意义,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大概的了解,消除紧张、恐惧、疑虑的心理。

第 4 天 各种治疗方法目的、药物的作用机制、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与处理;使用双囊三腔管的目的及如何配合操作。

出院前3天 介绍出血的疾病缓解期的自我保健、合理营养、劳逸结合,指导患者亲属熟悉消化道出血的基本医学知识,避免各种诱因,如疲劳、服用刺激性食物或药物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更应注意控制饮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坚持原发病的治疗,一旦出现黑便立即休息并到医院就诊。

2结果

2. 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临床护理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 9.77 ±3.68) d,常规健康教育组为 ( 12.40 ± 4.9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45,P <0.05) 。

2. 2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患者满意度比较 见表 2。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是消化内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高,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以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或家属自愿地接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消除或减少影响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但如何使健康教育得到最佳效果,目前尚无公认的模式。常规的健康教育是以护理目标作为教育目标,而对患者的阶段性健康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使健康教育不系统、不全面。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则有计划性、针对性、可视性,要求分管护理人员每天都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反复进行,因而对患者的教育更系统、全面,使患者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①护理人员能按健康教育路径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了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能够较好地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P < 0. 05) 。②临床护理路径不仅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体现出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或等医生指示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进行护理,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的过程,有利于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③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护理人员有较多时间主动地向患者讲解有关内容和知识,增加护患交流机会,改善护患关系,沟通护患心理,使护患间建立起指导-合作型的伙伴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④由于增强了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和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了治疗质量,缩短了住院天数。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一种工作模式,是整体护理的深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整体护理的改革及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指导教育患者的过程中,护士也不断学习新知识,改变了传统的护士形象,体现了护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振英,李红梅,闫小妮. 健康教育在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作用[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58- 59.

第5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路径;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90/ki.1007-9203.2016.03.016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简称CP)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指相关部门或医护人员针对某种疾病制定的医疗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等医疗服务程序。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临床路径愈加完善。美国的实践经验被多国借鉴并加以发展,形成了符合本国实际的临床路径。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医疗支出增长,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如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1]。临床路径就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之一。在我国,临床路径的应用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现就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临床路径在妇产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存在问题

1.1医师观念落后,缺乏积极性

虽然我国早在10多年前就引入了临床路径,但普及较慢,医院开展的不够深入,有的甚至当成了负担,没有根据医院及科室的具体情况加以改革创新。本科室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医务人员观念落后,参与意识差,认为开展临床路径会降低医疗费用,影响经济效益的增长,增加自身劳动负担。加之对临床路径操作系统不熟练,用药控制严格,从而导致入径率偏低。(2)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制定不够细致和完善,如剖宫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规定了预防用药的类型和时间,但未明确说明用药的计量,从而导致相同日期剖宫产的产妇用药剂量存在差异。(3)变异概念模糊,导致医务人员不知如何面对病情变异情况,存在医务人员发生故意避免变异或对病情变异原因记录不详的情况[2]。

1.2患者参与性差

常规的诊疗模式缺乏人性化,是患者被动的接受。临床路径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诊疗服务[3]。虽然临床路径医师版(CP标准流程、CP表单)是由专家组通过循证医学制定的,但对患者部分仍缺乏参考标准。其次医院对开展临床路径的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通常也是一带而过,对有些有意参与临床路径的患者,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宣教,导致许多患者不知道临床路径是什么,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存在偏差。如清单上列入实际未执行的项目,患者会误认为是医院乱收费,或经济条件好的孕产妇要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用药,从而不愿意进入路径,这偏离了开展临床路径的宗旨。

1.3医院管理和制度不健全

(1)临床路径的实施需独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种管理系统可纠正临床偏离行为,并对差异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对该临床路径实现评估,促进医院临床路径的改进和完善。这对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硬性要求,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不具备这些功能,纸质版临床路径存在记录重复、灵活性差、纸张篇幅有限、需要人工进行变异分析等缺点,导致对临床路径的变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困难,无法满足临床路径的实施需要[4]。(2)医院管理层缺乏相关职专业人员,科室缺乏专业的临床路径医师,并缺乏督促及奖励机制,导致临床路径的实施过于表面化,不够深入。(3)标准化临床路径的实施标准束缚了医师的自,医师需与多部门沟通才能完成路径内容,同时增加了医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

2主要对策

2.1医师改变观念,加强认识,主动参与

医院应做好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动员工作,明确各自职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医师自身要转变观念,避免抵触心理,了解临床路径的优势和特点,学会利用临床路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并处置。医师要做到临床路径实施的标准化、具体化,对入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准入评估,对进入路径的患者按医师版路径流程实施诊疗,对临床路径中的具体环节可以进行补充,使临床路径真正标准化。医院要对相关医师进行培训,学习变异的概念,分析变异的原因,避免因医师态度不好、沟通不到位、技术水平不到位而发生的不必要的变异情况,使临床路径顺利开展。一旦发生变异,要端正心态,正确面对变异,科室负责人要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讨论和分析,定期进行工作汇报,及时修改不适合的文本内容。

2.2引入患者参与机制,提高患者认识

根据医师版的临床路径,医师及护理人员多方参与制定通俗易懂的“患者版”临床路径材料,具体呈现方式可采取文本、图表、流程图等多样化形式。结合医护人员的宣传教育,对患者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沟通解决,使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住院中的治疗计划,一方面对自己的疾病治疗过程有相应的心理准备,缓解紧张情绪;一方面让患者家属共同分担风险,严格约束医师自身的执业行为,合理检查及用药,使患者认识到临床路径在其病程的治疗过程中在诊疗计划、医疗费用、住院天数等多方面带来的益处,提高在患者执行过程中的配合度和满意度。应用患者版本可以增进医患沟通,同时促进对临床路径的监督和改进[5]。

2.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1)开发新的信息系统,以支撑临床路径的实施;重视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对变异反馈的及时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科学分析变异数据,进而推动临床路径的应用。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系统,评价内容应包括药品的类型费用、耗材费用、住院的天数和费用、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6]。(2)医院成立路径指导小组,设专人管理,以减轻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3)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每周对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措施,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临床路径流于形式。建立实施临床路径的激励机制,推动临床路径的使用,同时又不影响科室收入[7]。

3结语

临床路径是优化医疗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深化医疗改革、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的有力举措,可以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临床路径可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优势互补,促进科室内的医护合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可节约医疗成本,改善医患沟通,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临床路径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适合于发病率高、手术或处置差异小的病种。产科的手术或处置差异小,操作性强,发病率高,且病种相对单一,治疗方法相对简单,因此适宜开展临床路径[8]。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种模式必将服务于越来越多的医院及科室,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认可,从而有效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伟,宋佳玉,齐爱英,等.临床路径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9):36-37.

[2]乔静,王玲,徐正雄,等.临床路径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9):848-849.

[3]王佩琦,裴玉玲.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及实施意义[J].中外医疗,2013,32(7):191-192.

[4]王海燕,刘雪,郭冰蕊.我国临床路径的应用现状及困境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2):152-155.

[5]陈纲,胡卫平.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224-1226.

[6]秦峰.某医院妇产科单病种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J].医院管理杂志,2012,19(8):715-716.

[7]孙娟,梁玉香.在妇产科实施临床路径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25(8):29-30.

第6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教学法?实习前基础护理培训

临床实习是护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护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走向工作岗位重要的阶段。护生从学校走进医院,面临环境陌生及角色的转变,操作技能不娴熟,一时难以适应。为使护生进入医院后尽快地适应医院护理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对护生进行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的培训,以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在培训过程中如何让护生既能融会贯通分散的基础护理技能,又能熟悉临床护理工作流程,还能在整体护理思想下运用护理程序去思考解决患者的问题,真正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这是在培训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模式更强调的是对培训项目进行正确无误的练习与考核,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好地相结合,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应用于健康保健领域,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将该理念引入临床教学过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路径式教学法。本研究尝试将cnp模式引入到护生实习前基础护理技能培训中,利用该教学法系统性、多维性、动态性的优势,有效提高了培训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实施方法

2012年6月1日至15日,80名2009护理“3+2”高职实习前护生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人。实验组实施cnp教学方法,落实cnp教学要求:

第一,明确培训项目,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临床,筛选临床典型案例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

第二,学生科学分组,各选一名组长。

第三,培训前一周教师布置任务,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各组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第四,根据设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自主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示教、指导,学生练习。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满分100分,其中临床技能操作70分,理论30分,对比两组成绩。

从两种教学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以看出,实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详见下表。

1.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了护生评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必须要自己动脑思考遇到的问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许多学者认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要靠“刻意的训练”。因此,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导向,按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设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其中融入了护理基础理论、护理程序、专科护理知识、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模拟演练中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引导护生去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所学的临床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培养护生主动学习能力

cnp教学法以图表形式细化了培训内容和目标,护生清楚地知道每种案例每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和时间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他们有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改变了护生在传统培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并且临床护理路径图让护生明白什么时间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具有预见性。加之临床知识及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融会贯通,也大大增加了护生的自信心,从而真正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性。

3.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实现护生在校学习与临床实际无缝对接

在岗前培训中应用cnp教学法,不仅强化了临床护理技能,更让护生在临床护理路径图中体验到医院实际护理的运行规律和制度,从而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一个

面的了解。这样不仅缩短学校与实际临床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步入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减少护生临床“休克”期,增强护生的信心,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另外,这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素质与道德观的一个重要环节。

4.临床护理路径(cnp)教学法有助于护生充分体验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下,完成整体护理的过程

在实习前培训这个阶段,护生已学完所有的临床课程,但他们在知识整合与融会贯通方面欠缺,致使学到的很多知识处于闲置状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利用护理路径可满足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各种健康需求,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开展临床护理路径教学,在模拟解决患者实际生理、心理、社会等诸多方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在评判性思维下,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将分散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完成整体护理,以达到有效培养学生核心胜任力,从而为更好地走进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春玲,张瑞敏.临床护理路径[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戴晓天,齐德广,杨和平等.引入临床路径理念增强临床教学效果[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

第7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医院管理;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4(a)-0166-04

[Abstract] Clinical path model is a new kind of mode rising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disease model and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program for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mode in hospital man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of medical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pharmacy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the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summaring in this research, the benefits of a clinical pathway and its practicabil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linical path problems exis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give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nical pathway was widely used in China, visible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in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ing health management, nursing, pharmacy management had very good effect, but there were still exist deviations in understanding of a clinical pathway concept for medical staff, clinical pathway evaluation standard was not enough precise and perfect, the lack of the guidance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issues, it need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 It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status quo by strengthening clinical pathway to the medical personnel related knowledge training, making relevant evaluation system, perfecting relevant software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management mode; Hospital management; Medical manag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Pharmac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良好的医院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其定义为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医院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给予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的作用,进而完善并获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1-2]。因此优化医院管理对于合理发挥其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依据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原则要求,进一步完善并很好地优化公立医院运行监督、综合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职责清单,合理分工协作,加快形成医管委宏观决策、顶层设计,医管办实体化运作、统一监管,公立医院科学管理、高效运行的总体格局,把公立医院运行效能、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提高到新水平。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医疗需求的陆续增加,如何能够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来缩减医疗费用成本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及相关保险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

临床路径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临床治疗计划,其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基础,进而达到改善治疗组织及疾病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等作用,不仅使医务人员获益,而且患者也获益[3-6]。临床研究显示,临床路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因而目前在临床上广泛推广[7]。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医院临床路径的应用探讨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其应用提供参考。

1 临床路径的定义、背景、意义

1.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疾病而共同制订、针对某一特定手术或治疗方案下的标准化照顾程序,而有部分专家指出,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循证指南为参照来促进疾病治疗及管理的一项内容,最终达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并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8-9]。目前关于临床路径的定义较多元化,其对象是针对一组特定诊断或处置,或是某个ICD码对应的病种或某种手术等,设计要依据住院的流程、治疗的效果,必要医疗行为的顺序及时限,建立一套标准的治疗模式,更好地促进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协作。本质上,临床路径可理解为是一个事先写好的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或是有关临床的综合治疗模式,通过预定的住院天数将治疗、检查和护理等干预的顺序、时间合理记录,以最优化的方案程序,帮助多数患者由入院直至出院均可接受相应标准化的照顾。

1.2 临床路径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平均医疗费用约为每年80美元/人,到80年代末的人均医疗费用显著上涨,达到了之前的20倍之多,这极大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为遏制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率,1983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制定了法律形式的“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DRGs-PPS)”,以用于老年医疗保险、贫困医疗补助方案下的住院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就是说,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的患者可按照同等标准进行费用支付,不受医院实际的服务成本的影响。这样的结果使得医院只有在其所提供的服务花费成本低于相应的DRGs-PPS标准时,医院方可盈利。

在此大环境下,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的护士Karen Zander于1985年作为公认的美国第一个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在临床上应用的人,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不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护理成本,还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10];近些年来,医学临床路径模式开始引入我国,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推广。

1.3 临床路径的意义

临床路径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时效性、多专业合作性以及结果可测量等特点,是现代管理的理念在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是“照顾式管理”的延续,在医疗不断改革的大环境下,其采用简单明了的方式将常见诊疗与护理工作标准化,体现了循证医学、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管理、沟通与冲突化解等现代管理观念,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医疗成本。与传统路径不同的是,作为质量效益型的临床路径要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或者不同医师个人对于某一疾病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治疗方案,避免了其随意性,提高准确性、预后等的可评估性。

2 医疗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三甲医院,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已经开始使用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不仅可以为医院提供先进的管理系统,而且医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获得宝贵的临床资料,指导临床工作,在工作中成长。目前国内医院实施临床路径包含以下特点。

2.1 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

目前国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包括内外科疾病,内科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白血病等;外科疾病包括:胆囊切除术、胃癌、剖宫产、膝关节镜术、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11]。

2.2 临床路径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新的服务创新,通过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三级医院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应用中的效果可得,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成本较实施之前均明显降低,但也有个别医院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但住院费用无明显降低[11];针对协和医院住院费用的结果分析显示,关于肺炎、经阴道分娩、胆囊切除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住院时间下降了26.9%~32.0%,住院平均费用下降了16.6%~58.3%,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2-13];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不仅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而且加强了医护之间的协作,患者参与整个医疗过程中来,使护理工作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14-15];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整个医疗过程,满意程度升高;患者手术并发症降低,医疗纠纷也较之前减少[16]。可见,成功实施临床路径既可保证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费用,还可提高增加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但是对于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关键则需要注意:①临床路径必须由一组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订和实施: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首先必须让每个参与人员都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②临床路径的制订必须应用循证医学的最佳证据:临床路径的内容会因疾病、手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均应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为核心目标、基于该专业的最佳证据或指南来进行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进行疾病的干预,提高医疗效率,并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缩减医疗成本。③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对诊疗过程给予实时监控:临床医护人员应及时参照临床路径的具体要求来严格准确地执行,确保对患者实施的诊疗行为规范一致。④认真记录并分析临床路径的变异应用:在临床路径的执行过程中,患者的实际诊疗过程及诊疗效果会出现偏离预期标准、规范、费用、住院天数等现象,与预期的路径标准化流程有所不一致,可称之为临床路径变异。由于患者客观上的个体差异性,变异不可避免,关键是找到变异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判断此变异是否需要提前干预。通过对变异记录的分析可知,影响路变异径的因素比较多,总结主要来源为医院、医务人员、患者三方面[17-20]。尽管如此,R床路径实施在我国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全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报告会议指出,原卫生部临床路径试点医院3年的实践结果显示,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医疗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机制的作用可促进相关人员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21]。

2.3 临床路径实施对象

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病情,按制定好的临床路径管理方法评估患者是否符合临床路径管理;对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采用优化的临床系统流程和加强管理,制订临床路径实施表格,记录和分析变异情况,判断临床路径的科学性,通过住院病例信息综合分析法,确定相应的临床路径实施对象。

3 护理管理

临床路径护理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其在传统的护理模式基础上,同时给予临床路径,包括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等,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各部门协作效率,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参与到自身疾病诊治过程中,使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了明显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也较为满意。由于护理人员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专业人员,作为多学科专业人员中的重要成员,护理人员在临床路径的开发及实施中作用重大。从临床实践来讲,护理人员是临床路径最早的倡导者、实践者及协调者,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其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疑难和危重病例的救护中。

4 药学管理

目前,多种因素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有逐年上升趋势,仅据WHO近年统计报告显示,在临床发病率中药源性疾病占1/3,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4%。药物不良反应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某些严重者则可致残或致死。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整合治疗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药师也参与到整个医疗工作中来,各部门协作、参与,提高了临床路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药师可进行药学监护,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严重。由于对本专科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特殊群体(老人、妊娠、肝肾障碍患者)等情况的了解较为充分,临床药师可为临床路径药品的选择提供最佳的药物种。

5 临床路径益处以及实用性

5.1 临床路径的益处

临床路径是根据以往患者住院情况,制订的一种模式,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制订住院天数,每日完成任务,并且在住院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当做出调整,并严格控制患者住院费用。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参与,组员在参与过程中明确自身角色,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且患者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认识,最终达到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评价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情况制订下一步治疗计划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在实施过程中,每位参与者各司其职,有利于强化责任心。

5.2 临床路径的实用性

目前中国医疗系统存在一个主要的矛盾就是医疗人员的严重缺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资源浪费,因此目前医疗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医疗成本管理,减少浪费;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做到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而临床路径模式在中国当前这种情况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整合多学科资源,合理利用,给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6 临床路径实施存在问题以及对策

6.1 临床路径实施存在的问题

6.1.1 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 尽管临床路径在我国已经实施较长时间,但是部分医务人员对于临床路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把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临床路径作为对应疾病的诊疗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变异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因而导致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6.1.2 临床路径的评价标准相对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的临床路径评价体系主要参考国外,主要集中在对于临床路径实施后效果评估,包括:路径实施后的经济指标,住院费用、服务评价指标以及其他相对简单的指标。而对于实施过程中评价相对较少,因而不能真正实现临床路径的客观指标。

6.1.3 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 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指导。在临床过程中,知识管理系统可以收集、处理分享一个组织的全部知识系统,而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可以不断积累组织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员工的新知识。但是目前在医院实施临床路径过程,缺乏运用知识管理系统对临床路径的指导。

6.2 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给出对策:①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综合培训,使其对于临床路径有新的认识,深层次意义的理解;②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要求,制订相关的评价体系,在原有评价体系上增加实施过程评价;③完善相关的软件体系,建立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

总之,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属新生事物,其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针对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近百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路径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住院时间较长的现象,这无疑为医院刻意延长住院时间保留了可能性。因此如何在临床路径中缩短住院时长,在有效住院时间内获得最优效果的同时达到最低治疗成本的统筹,仍需要后期更为完善的体系来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庆,李莉丽,陶红兵,等.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与展望[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9):127-129.

[2] Dixit S,Upadhyaya C,Humagain M,et al. Clinico-histopathological survey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at tertiary health care centre Cdhulikhel hospital [J]. Kathmandu Univ Med J,2016,14(54):167-171.

[3] Panagiotidis I,Christoulas D,Terpos E. Inhibition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 pathwa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ggressive osteosarcoma [J]. Ann Transl Med,2016,4(24):510.

[4] Croce D,Lazzarin A,Rizzardini G,et al. HIV clinical pathway:a new approach to combine guidelines and sustainability of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in Italy [J]. PLoS One,2016,11(12):e0168399.

[5] 张正华,高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13-515.

[6] Xue C,Zhou CC,Wu M,et al.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in China [J]. Kidney Dis,2016,2(3):111-119.

[7] Yang JM,Park YS,Chung SP. Impl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based on a computerized physician order entry system for ischemic stroke attenuates off-hour and weekend effects in the ED [J]. Am J Emerg Med,2014,32(8):884-889.

[8] Killoran J,Balboni TA,Krishnan MS,et al.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radiation of bone metastases on a palliative radiation oncology service [J]. J Clin Oncol,2016,34(26_suppl):170.

[9] Soobrian J,Tyrrell A,Li C,et al. Using a disease pathway management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reast cancer care in Ontario [J]. J Clin Oncol,2016,34(7_suppl):109.

[10] Vanhaecht K,Lodewijckx C,Sermeus W,et al.. Impact of a care pathway for COPD on adherence to guidelines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a cluster randomized trial[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2016,23(11):2897-2908.

[11] 葛建一,樊建花.R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2,3(29):36-37.

[12] 孙宝全,安爱红,严庆贤.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6(11):1721-1722.

[13] 薛军,黄先涛,靖超,等.以临床路径管理为基础的医疗服务管理绩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5):153-155,164.

[14] 陈天文,刘磊,许四虎.临床路径管理实践中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45-46.

[15] 邓华,陈建明,颜彬,等.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医药杂志,2012,24(1):49-51.

[16] 马骏.临床路径管理存在问题及其相关战略解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5):2-10.

[17] Kumar R,Boon-Bee Goh G.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fatty liver:issues in clinical management[J]. 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2016,40(6):755-759.

[18] Kozlowska K,Walker P,McLean L,et al. Fear and the Defense Cascade:Clinical I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J]. Harv Rev Psychiatry,2015,23(4):263-287.

[19] Becker RA,Ankley GT,Edwards SW,et al. Increasing scientific confidence in adverse outcome pathways: application of tailored bradford-hill considerations for evaluating weight of evidence[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15,72(3):514-37.

[20] Patlewicz G,Simon TW,Rowlands JC,et al. Proposing a scientific confidence framework to help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adverse outcome pathways for regulatory purposes [J]. Regul Toxicol Pharmacol,2015,71(3):463-77.

第8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骨盆骨折;护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护理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20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开发出了新的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它作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成效护理模式引起医务界的广泛关注[1]。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们对39例骨盆骨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在20~53岁之间,均为非急诊手术、单纯骨盆骨折(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骨盆骨折类型,旋转不稳定型57例,旋转与轴向不稳定型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临床护理路径组)与对照组(非临床护理路径组)各39例,两组均根据要求选择患者并在病历封面贴上标记,便于护理记录和统计资料。两组一般资料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利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

1.2.1 人员培训 组织科室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概念、目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骨盆骨折的专业护理知识。

1.2.2 临床护理路径的设计方法 护士长组织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广泛查阅资料,征询科内专家意见。运用护理程序评估、设计、计划并分析和运用收集监测每日患者的病情变化。要求护理记录以临床护理路径表为标准顺序记录,不得漏记的资料制定出适合本科特点的护理路径。其中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职责为: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以取得配合;②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完成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各项内容;③协调医护、医患、护患关系;④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对证处理;⑤提醒、监督每日记录,保持病历完整性。

1.2.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法 护士长组织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掌握流程内容并具体实施。从患者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即向其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并向其讲解表的内容及最后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临床护理路径组责任护士每日按表的内容实施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评估、评价及时。

1.2.4 临床护理路径的评价方法 两组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互相调查患者骨盆骨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制订骨盆骨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调查表共10个问题,每个问题3个答案:了解、部分了解、很少了解或不了解,分别定为3、2、1分,在患者出院前进行调查,25~30分为优,20~24分为良,15~19分为一般,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 良一般差 优良率(%)

实验组3935(89.7)3(7.7)1(2.6)0(0)97.4

对照组3916(41.0)8(20.5)11(28.2)4(10.3)61.5

注:χ2值=12.17,P=0.0069,P

2.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很差满意率(%)

实验组3936(92.3)3(7.7)0(0)0(0)92.3

对照组3925(64.1)12(30.8)2(5.1)0(0)64.1

注:χ2值=9.63,P=0.0082,P

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3.1 入院第1天 ①人院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制度、注意事项;②护理体检:做好详细入院护理评估并记录。

3.2 人院第2天至术前1 d ①护士长和责任护士一起问候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②告知术前各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康复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指导;③责任护士应及时评估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④护士长每周带领责任护士检查并了解患者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⑤术前1 d进行皮肤准备,解释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⑥术前心理指导。

3.3 手术日 ①术前:告知术前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按医嘱执行),鼓励患者,送患者去手术室;②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正确、观察伤口引流及伤肢血运、执行术后医嘱、预防各种并发症(压疮、出血、伤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

3.4 术后第1天一出院前1 d ①术后麻醉消退,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责任护士及时督查并评估锻炼情况;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治疗用药的名称及注意事项;③每日观察伤口、患肢血运及全身情况,有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对证处理;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坚持功能锻炼。

4 讨论

4.1 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患者的入院时间为序,对患者的护理作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人,有效地控制了环节质量。它每日工作重点和内容随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同,保证了以患者为中心,具体、深入、细致的临床工作,因而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2]。

4.2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3 临床护理路径具体规范了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护士每天严格按照路径表的内容为患者实施功能锻炼,使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有章可循,且循序渐进。科学、规范、具体的功能锻炼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自护水平和生活能力[3]。

4.4 利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多学科的护理治疗技术,它表示了在健康护理过程中的序列过程[4],应用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我们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院情况,发展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护理路径,在规范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并发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都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文姬.骨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SWOT分析.护理学报,2008,15(6):48-49.

[2] 刘淑敏,马晓燕.临床路径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73-274.

第9篇:临床护理路径的概念范文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图式。它由病人的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判断病人预后,当病人因病情变化而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路径上标志这一变化,并立即开始实施必要的干预措施。

2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

2.1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工具,是护士对某类病人实施个案护理的方法。它是由医院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计划,让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依此模式接受照护或是由医生和护士及其他有关人员对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预防康复延迟和减少资源浪费,让病人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它的制定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①体现病人第一原则;②科学性原则,必须基于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即“循证护理”的主要思想;③适用性原则,需根据当地医疗水平、医疗条件具体制定;④综合性原则,必须有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参与,共同制定护理路径;⑤医患双方共享的原则,一般根据对象不同分为两个版本,即医务人员和病人版本,各有侧重,除医务人员必须遵循外,病人有权也必须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过程有充分、详细的了解,以取得合作;⑥持续改进的原则,根据对其实施过程中反馈的变异、误差进行原因分析和实施效果评价,及时予以修改,真正体现医疗护理质量。

2.2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生理、心理、社会状态的评估和监测,有检验、检查、治疗、药物、营养、饮食、活动、疼痛管理、各种注射项目,病人及家属的教育、指导、出院计划、预期目标、变异记录、康复运动等[3]。通常以时间为序,建立表格式程序及路径图。

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范围

临床护理路径是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工具。CNP作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成效护理模式正在引起医务界的关注。从急症工作到常规护理工作;从成人到新生儿;从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到儿科均有相关报道。首先,病例选择那些发病率高,费用多而手术或处置方式差异小的病种。在美国1995年成立了西南外科协会(SWSC)领导的临床路径委员会。当时实施的11种临床路径均为常见疾病,通过普通外科治疗的临床途径。其中包括:单纯性阑尾切除术、复杂性阑尾切除术、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式胆囊切除术、腹股沟疝、腹壁疝、结肠憩室炎切除术、结肠癌切除术、活检或象限切除、根治切除术等的临床路径[4]。随着临床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逐渐广泛、普遍。临床途径的研究和实施病例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人,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到二期、三期医疗服务扩展(医院、社区、家庭医疗服务扩展)。据文献报道,在澳大利亚,临床路径已被成功的用于协调一期、二期医疗服务的衔接,用临床路径的方法已经管理了许多慢性疾病,如哮喘、阻塞性肺部疾病和姑息治疗等。1997年9月Westchester医疗中心把临床路径用于心脏瓣膜修补、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5,6]。在美国,也有许多关于临床路径用于肾移植病人、正常分娩、出生婴儿、白血病、糖尿病、中风等病人的文献报道[7]。我国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人[8]、甲状腺瘤切除术、子宫肌瘤全切除术[9]、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10],结果表明住院天数、医疗费用降低的同时医疗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4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

4.1以病人为中心,推动整体护理向纵深发展整体护理的开展为临床护理路径这一全新模式的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使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思想。临床护理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可使护理人员有预见地、有计划地、主动地沿路径内容和图示进行工作。也可使病人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更多地参与影响其护理的相关决定。在出院时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尽早康复。

4.2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制定了病人每日的标准护理计划和病人康复指导,所有的护理人员都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析变异,尽快采取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对病人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同时,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4.3科学、准确、简要地记录病情护理路径记录表格栏内都是用打“√”的方式记录,仅在病人出现特殊病情变化时才用“×”。也只有出现“×”后,才需要在护理记录栏内分析、记录有关问题。护理计划不用每天书写,大大地缩短了护理人员书写记录的时间。日本的护理人员经过比较,证实护理记录的时间由过去占每天工作时间的10%下降到现在(护理路径后)的7%以下,提高了工作效率[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