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课程资源的建设精选(九篇)

课程资源的建设

第1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 虚拟实验 实践教学

1 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地位及学员的特点

课程实践是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结合课程内容和社会生活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的验证性、基础性或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实践能力,为专业学习及专业实践教学打下基础。课程实践一般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课程等。从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上看,课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础,所以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远程教育的主体学员是职业人,职业人就是曾经有工作,或现在正在工作着的人。有工作就有实践经验,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实践能力的积累,而这恰恰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具备的。学员大部分有一线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已经具有了本专业课程的一些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积累,只是不够系统和理论需要提升。学员的特点,决定了远程教育中课程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决不能照搬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建设模式,要建有远程教育特色、符合学员需求、具有鲜明行业特性和岗位指向性的教学资源。

2 实践资源的数字化是必然手段,数字化的实践资源不能取代实践环节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虚拟实验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实现技术手段和实验目的看,虚拟实验的实现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1 遥控型实验

遥控型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将实验室内真实的实验设备及控制系统,转换成三维图像、声音、状态等传输到远端的学生计算机中,参加实验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进行操作,通过通讯线路遥控真实实验室现场中的实验设备,进行编程、校对、启停、测试、监控等操作。而学生执行操作的结果如:文字、图像、数据等又会实时地回传给学生,从而使实验学生可对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并进行处理。

2.2 模拟型实验

模拟型实验是在计算机中用软件模拟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或通过数据库建立虚拟操作环境,并以文字、图形或动画方式显示出来。以数控技术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实验为例,实验学生可以自由地取用软件中的各种电阻、电容、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虚拟器件组成实验要求的电路,然后接上虚拟的开关和电源,以及信号发生器、测量仪器、示波器等虚拟仪器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可以取得和采用真实实验器材、设备相同的实验结果。

2.3 仿真型实验

这种形式的实验采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构建网上虚拟实验环境、虚拟仪器和设备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实验“情境”,它不仅可以控制学习情境的复杂度和逼真度,还可以弱化甚至剔除真实情境中无关的干扰因素,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进行实时操作。以电子商务专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为例,模拟系统中体现为厂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虚拟实验在远程教学中虽然有着十分突出的优点,但虚拟实验教学本身也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虚拟实验教学的非真实性

由于远程教育中课程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如:在实验过程中的声音、温度、振动、气味、光亮等等是不容易仿真或传递的,并且学员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也是很重要的,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和错误也是重要的收获,因为能够分析好实验的误差或错误有时比得到精确的数据更重要,这些都是远程实验不能办到的。

b虚拟实验教学的非经济性

虚拟实验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其维护费也不例外。如日常的更新、服务器的维护、安全策略、用户的培训等。而且,需要有更多的辅导老师为学员来回复大规模的实验邮件、主持论坛,这无疑也要不断增加开支。反过来,对学生而言,若要让实验者可以“沉浸”在高度交互的虚拟实验环境中,那昂贵的感知设备并不能让每个人如愿以偿。

c虚拟实验教学的非严谨性

开放性是虚拟实验教学基本特征之一,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开展实验,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但与此同时在虚拟实验教学中,学生毫无实验室制度的制约、毫无谨慎使用仪器设备的顾忌;根本不必担心实验存在的危险、也不必考虑实验失败的代价等,正是虚拟实验教学的随意性会让学生逐渐失去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在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作风上打了折扣。

3 模块化构建是课程实践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

整合资源就是要建立起“虚实互补、优化整合”这样一个模式。将资源合理的组合,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而模块化的构建是课程实践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一体设计的课件在修改或更新时经常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模块化构建就比较灵活,尤其是在局部调整时会显示出其优势。模块化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资源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甚至是长期的工作,模块化的构建为后续的资源丰富留出了友好的接口。模块化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理解、巩固、应用、交互等环节的,每个环节本身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块,模块化的构建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效果更好。

综合以上提出了适合远程教育的虚拟实践教学策略,即:基于情境式的自主发展性虚拟实践教学策略。该策略主要由创设虚拟情境、启发引导,明确实践问题、锁定内容,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交流讨论、协作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等环节组成。其中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学生可以随机进入不同的情境。实践资源的模块化构建可以分为:实境录像、教师详解、学员模拟、自测自练、实验报告、交互平台等模块。通过实境录像模块创设真实情境;通过教师详解模块明确实验、锁定内容;通过学员模拟模块和实验报告模块自主学习、独立探索;通过自测自练模块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交互平台模块交流讨论、协作学习。实际构建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选定不同的模块,使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

4 资源共享是实践资源建设的有利保障

资源共享表面上看是教学资源的共享,其内涵是教师资源的共享、学生共享资源、资金的共享,是系统资源的共享。远程教育系统的优势在于它广泛的网络,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低廉的收费标准就决定了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共享。

对于远程虚拟实验资源的开发可以整合远程教育的人才资源合作开发,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重复开发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要作好这件事情,首先就要成立一个共同的组织来进行协调,对于协作开发的远程虚拟实验(室)资源可放在一个可共享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可采用科研立项并给予资金资助,对于完成远程虚拟实验资源建设项目的人在职称评定中可给予加分,从而使远程教育虚拟实验资源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4.

[2] 裘伟廷.《虚拟实验在远程实验教学中的前景》.《当代远程教育》.1999.3.

第2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课程构;资源库建设

一、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

在现阶段,国际国内并未出现专门的云计算平台来进行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然而,我们可以不断地探索在飞速发展的云计算技术的新形势下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许多大型的计算机软件企业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云计算服务,通过对于这些服务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就能够将其应用到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的过程中来。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可以采用云・地对接的网络课程构建模式,是将开源免费软件搭建在本地端,而云端具体负责利用供应商提供的一定的云服务。对于网络课程所需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且密切联系开源免费软件和云服务的作用及其主要特征,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借助于云地对接的方式,就能够达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师生双方的网络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具体来说,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二、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层次结构

(一)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又具体涵盖了虚拟化子层和物理硬件子层两个子层次。其中,物理硬件子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真实的物理硬件,具体涵盖了网络设备、存储器和服务器等等。而物理硬件子层之上是虚拟化子层,虚拟化子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各类虚拟机,对于底层硬件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借助于虚拟化技术来完成,与此同时,向上一层进行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和网络通讯等各种各样的虚拟资源的提供。

(二)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面向开发人员的,其作用就是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公用API以及网络服务等等。

(三)教育应用层

教育应用层提供多种多样的和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具体来说,可以为学生提供底层虚拟计算资源环境,也可以提供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室,也可以设计和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演示软件、文档处理软件等,又能够在教学管理的教学平台、OA系统和作业提交系统等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应用。

(四)用户接口层

用户在云客户端对于教育云进行访问,具体可以采用传统的图形用户接口GUI和基于Web的接口这样两种途径。倘若用户使用基于Web的接口,那么,仅仅借助于浏览器就能够对于相应的功能进行操纵;倘若用户使用图形用户接口GUI,那么,就能够远程登录教育云上的虚拟机,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对于底层的资源进行访问,这种方式主要就是作为Web接口的辅助方式。

三、建立属于自己单位的私有资源云

学校能够结合其所具备的的网络课程资源库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的前提之下,建设学校自身的“私有资源云”,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和外部的“公共资源云”进行连接。另外,私有资源云是由不同的学校自行管理的,它是在结合并且扩充了学校所具备的网络信息中心的基础上而建设的。而公共资源云是依托当前的教育网,由各个学校私有资源云经过相互连接而得到,所有的公共资源云都具备其相应的管理机构,对于公共资源云的资源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所有公共资源云通过互联就会得到整个的教育云。

四、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技术标准

在云计算的大背景下,将来的数据中心仅仅需要花费非常少量的资金就可以进行机房的建设。云计算环境对于数据的通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必须尽可能地防止“数据孤岛”问题的出现。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来进一步统一和规范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技术标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下述的四个方面来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技术标准:第一,在资源的技术开发角度,设置最低的技术标准;第二,在用户的方面,为了保证网络课程资源的素材的使用变得更加方便,有必要对于素材的相关属性进行标注,对于其编写类型和数据类型进行规范,也应该对其可操作性进行规范;第三,在资源评价者的方面,设置资源建设的评价指标以及各种相应的参数,并且将其作为用户进行资源筛选工作的关键依托;第四,在管理者的方面,对于管理系统的体系架构进行规范,并且明确系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模块。

五、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不同的学校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将会得到加深,也能够建设共同的信息共享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又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统一管理所有的教育云,对于所有学校都设置的各种各样的基础课程,有必要安排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来加以建设,与此同时,借助于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来实现高度共享,切实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不同的学校只需要对于存在着本校的自身特点的课程来实施申报,安排一定的资金以及人与来搞好集中建设,切实凸显出学校自身的特色,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出现相同的一门课程在全国、各省具备多个网络课程资源库的重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的问题。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人员能够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在线同时参与设计、编辑和修改工作,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反复编辑修改所消耗的工作量,也能够直接存储结果,并且将其在云中进行。

六、结语

总而言之,云计算是下一代网络计算平台的核心技术,云计算将对于教育领域产生非常巨大的革新,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模式也必须密切联系云计算技术的具体特征来不断地进行变化。结合现阶段的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状况,本文设计了云・地对接的网络课程构建模式,这种模式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解决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互动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将来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实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于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便保证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淑香.网络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理论观察,2011(05).

[2]毕丛娣.关于“云计算”的探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3]邱俊斌.浅析云计算在高校实验室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6).

[4]王福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7).

[5]施丽红.云计算对高校网络建设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10(04).

[6]万利平,陈燕.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9).

第3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网站建设实训 资源库建设 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1-03

一、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中职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建设,是中职课程改革、教学实施进行到一定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尝试推进的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需要。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而迅猛,为资源库的建设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现实条件,但已有的职教资源与实际使用的需要不匹配。故此建设实用的、优质的、个性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上述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实现现代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荐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正因为教育信息化中信息资源的建设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使得资源库的有关研究发展迅速;尤其教育部已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为了建设各类的精品课程,更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和资源库,以此更能体现出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教学方法、手段等正在初步改革,在其中充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管理,很多课程都开发了资源库,将对应的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指导、录像、微课等共享,并鼓励同行、老师也将自己的操作录像、授课视频、讲课课件等上传,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课程发展和专业的建设。

二、《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采用的网站建设课程的教材都是针对网站及网页的自学者,大部分只是针对网页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没有更多的实例提供参考,更没有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库。由于中职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他们需要不断的模仿、借鉴,在“做中学,学中做”,才能够在熟练掌握操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果脱离了教材的基本实例而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又缺乏教师的引导,他们就会停滞不前。

三、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意义

建设一个《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课程的资源库,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通过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在培训中体现出“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氛围,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建立该课程资源库具有以下的意义:

1.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等,教师可随时选取与利用,满足教学需要;减轻重复劳动,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资源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课后可以自由地复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资源库的建设丰富了教师教学资源的来源和扩充,使教学方法更加新颖、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网站建设综合实训》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

将本课程作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打造成具有中职教育特色、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多样、具有适用性、在中职中专类院校中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的实用性课程。研究和建设的资源库应根据企业的项目结合教学建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一)该课题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计算机专业网站建设岗位进行调查,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以此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项目式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理论研究,奠定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3.实验法:以学校2015级的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专业学生作为试点,将开发好的教学资源库用于教学实践,并在真正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二)教学项目的配套教学资源库

为了使企业项目贴近教学,应通过调查分析《网站建设综合实训》岗位职责,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根据工作流程转化为教学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学生参与的试讲、评审、修改、再试、再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最终形成可供其他教师模仿和实践的教学资源。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归纳为教学项目,并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应包括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库、拓展训练、学生工作页、教学录像、教学文献资源、教学素材、教学微课等。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将工作任务归纳为以下十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对应的教学资源库,如下表示。

(三)教学资源库的制作方案

1.出版本课程教材

本课程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页教学的条块界限,按照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制作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一本适合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

2.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

3.多媒体课件

课程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备有多媒体课件,采用信息化手段制作丰富的PPT,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案例库

网页设计是一门设计课程,针对设计课程特点,收集大量高质量的设计作品,通过大量的案例欣赏,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设计、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拓展训练

每个项目都配套有拓展训练,让学生学习完课程后,进行项目拓展,巩固技能。

6.教学录像

将典型课例进行录像,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重要参考资源。

7.教学文献资源

教学文献资源包含的范围比较广,主要为一些积累的经验材料源,如教学文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研究论文、教学小结、教材、参考文献等资料,方便教师查阅和参考。

8.教学素材

包括图片、声音、动画素材(Flash演示等)、部分实践操作演示的视频文件等。

9.教学微课

将课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反复观摩、借鉴学习。

10.学生工作页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配套有学生工作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工作页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四)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的开发

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库支撑平台,使之可以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放到网络平台上,供教师和学生下载教学,如下图所示。

(五)教学实践应用的教学方法

传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演示法、讲授法,强调的是操作步骤的讲解和训练,导致培养的学生思维狭隘,毕业后多从事一线的操作工作。本课程综合实训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参与式、互动式、体验式等行为导向的现代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尝试采用德国最新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结合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进行。

1.“引导文”教学法

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此方法学生可对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策划和操作。学生独立制定计划、执行工作并对成果进行检查。在引导文教学中,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

2.情境教学法

可以通过企业真实的项目需求,模拟公司工作流程,让学生置身工作情景当中,扮演公司职员等角色,对项目进行分析、实施、评估,通过完成项目要求达到教学目标。

3.项目式教学法

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通过项目需求,由老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步骤、程序和分工实施,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对项目工作结果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资源库建设解决的教学问题

1.按照网站开发与建设岗位技能要求,将两年所学网页与网站类课程进行整合,在校集中进行综合性、系统性训练,以小组形式完成网站的开发任务,既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又能应对未来企业的需要和工作要求。

2.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提供综合性、系统性的“实战训练”所配套的项目资源,教学资源库中包含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微课等,教师能轻易的采用贴近项目式的素材,学生也能不停的模仿、借鉴并进行创新,实现从学校向职场过渡的功能。

六、本资源库建设的特色

(一)体现了内容上的创新

本资源库的将网站综合实训视为一个整体项目过程,打破传统网站实训教学的条块界限,根据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网站构建的实际项目过程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将各个项目整合成可供学生查阅、模仿、借鉴的资源库。

(二)体现了较强的实践性

本项目研究以仿真实际网站开发的工作流程为主,课程组织体现出公司工作组织方式,贴近企业需要,因此从内容、组织方式、研究过程均体现出较强的、鲜明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刘信平.基于校园网的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

[2]严水冬,王.对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0)

[3]王丽,曲维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库的研究[J].福建电脑,2016(4)

[4]刘艳华.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知识文库,2016(8)

[5]谢晨芳.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9)

第4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社区教育;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1-056-03

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已如火如荼展开,然而作为边疆地区的新疆则起步不久,特别是作为开放大学参与到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中,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也是刚刚尝试。在建设和开发、特别是在应用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如何突破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瓶颈,探索其可行的路径,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一、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牵涉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必须关注社区远程教育管理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和社区远程教育学习方等三个方面。

(一)社区远程教育管理方认识不足,投入不够

1 说起来轻视,做起来漠视。各级政府对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注重大规模、大场面的群众性课程资源,因为这类资源具有轰动效应,能带来“政绩”,而远程教育资源则因为其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很难聚集大量人员集中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重视“热热闹闹”资源,轻视“扎扎实实”效益的状况。

2 多头管理,投入不足。虽然克拉玛依区社区远程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与打造“世界知名石油城”的要求和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社区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同全国先进社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但需要政府的统筹指导,更需要举全社会之力,相互协调,相互支持,才可能实施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克拉玛依社区远程教育在行政上划归克拉玛依区教育局社区教育办公室管理,但具体操作又归各社区,而远程教育资源又主要集中在一直由新疆油田公司主管的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其管理体制和管理力量各行其政,缺少对于社区远程教育资源的总体规划,因而经费投入无法保证。例如,本课题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克拉玛依区政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区政府出资一直未能按时足额到位,资金的严重匮乏,导致课程资源在录制视频课程时,无统一场地,无统一灯光、音响设备,严重影响了视频课程的效果。

3 无法构建公共网络学习平台,难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整合。由于社区教育没有独立的网络学习平台,而社区教育办公室也考虑到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不愿意与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在线学习网联网使用,因此,所有远程教育资源只有统一挂在克拉玛依区政府网上。但是考虑到政府信息网络的安全,克拉玛依区政府网只能是针对克拉玛依区相关部门单位,很难面向分布在社区的普通居民开放,也无法覆盖到我们电大校区。虽然我们多方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未能解决联网问题,以至于我们很难对课程进行维护、完善。虽然课程已开发完成,但由于不能为社区的广大居民提供自主学习全过程的支持服务和管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就成为一个静态的“死”资源,无法体现远程教育的优势,更谈不上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

(二)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准备不足,针对性不强

1 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于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刚刚开始,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特别是长期从事学历教育和干部培训的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对社区远程教育资源的需求及特性还不是很了解,因此,在社区远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上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单一、枯燥,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导致社区居民参与学习的兴趣不高,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2 社区远程教学资源协调性不够。由于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一直是在做电大系统的远程开放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大多集中在学科性较强的系统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与社区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不相统一,广大教师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关注不够,积极主动开发居民闲暇时间的学习课程的意识不强,丰富、成熟的优质课程不多,因此,现有师资所能开发的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课程的设置模式也离居民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相去甚远,离构建“学习超市”愿景的实现还有相当一段路程。

(三)社区远程教育学习方兴趣不高,技术手段不够熟悉

1 先进的学习理念缺乏。传统的教育观念、惯性的思维方式,导致许多社区居民对社区远程教育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远程教育技术掌握程度不高。现阶段参与社区教育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全职家庭妇女,这一部分人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对电脑和互联网不甚熟悉,因此,对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不会使用,这也是导致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功能得不到真正发挥的重要因素。

3 参与社区远程教育学习者成分单一,范围狭窄。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初衷之一是把在职成人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学习的便捷及居民的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及创业训练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设置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群体基本不参与到社区教育中来,因此,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功能也得不到这部分人的认同。

二、突破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瓶颈的建议和措施

(一)社区远程教育主管方应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和合作力度,多渠道投入

1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树立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改变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体制,可组建“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组”,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使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让社区居民快速了解、认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居委会和联络员的作用人户宣传,通过召开专题会议、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印发宣传材料等方式进行宣传。

2 社区远程教育主管方要设定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定期对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进行评估,建立面向社区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制定社区居民参加学习的优惠政策。

3 建立衔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借鉴国内外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先进经验,“通过学分银行和资源超市等方式,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通互联的立交桥”。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电大科研拨付、社会参与、使用者自发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远程教育领域,逐步使社会和使用者成为投资的主体,改变政府一家投资的局面,搭建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和自我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通道的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平台。

4 充分利用“云技术”及其所带来的合作模式,保证数据和资源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社区远程教育网络是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社区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考虑到政府网络的安全性,或是与区政府网络协调,为社区教育开辟相对独立的网络平台;或是与市教育局的卫星教育网、电大在线相联系,多家合作共同建设“多网合一”的远程教育网络;或是抓住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建设的机遇,与云计算产业园合作,运用云技术解决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服务器不统一、异地分布、网站格式不统一、资源类型不统一、带宽不统一、速度各异等共享问题,这样既可保证网络的高可靠性,又能使社区居民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进行远程学习,这或许将成为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网络建设最为安全、便捷的方式。

(二)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方要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

1 了解社区教育学习者特点,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提高其实效性。根据社区学员学习需求复杂多样、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分类分层设计远程教育课程学习资源,打造针对性强、种类齐全、丰富多样的资源超市,加强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适应性,加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形象性,争取社区远程教育的主动权。要确保课程资源紧密结合社区实际,把本土课程资源的制作当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譬如本课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开发的“学唱新疆民歌”、“学说维吾尔语”等课程就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喜爱,有效指导了社区居民的工作生活。

2 重点开发社区多数居民急需课程,使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与时俱进,提高其时效性。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开发者必须根据社区工作的需要和居民的动态需求及时制作最新课程,例如,党的十的召开、新疆跨越式发展、克拉玛依打造世界石油城的提出,都需要开发者及时开发包括“党的十精神解读”、“共建美好家园”、“世界石油城印象”等远程教育课程资源。

3 开发建设反馈交互平台,实现网络教学与学习评价个性化及课程反馈、完善的一体化,实现其交互性。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不但要能够呈现多媒体教学信息,还要能够解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对其做出判断和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因此,从“课程学习的一开始,就通过远程系统对其需求、学习个性等的评测结果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入口建议,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收集其学习数据,在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分析和指导之下,帮助其对学习进行调整,使每一名学生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与此同时,通过反馈系统随时搜集征求居民对课程资源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据此要对课程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加强其交互功能,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4 加强师资培训,开发更多类型的远程课程资源,提高其多样性。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社区教育课程的需求,加强急缺课程师资的培训,例如,园艺、民间艺术、厨艺、养生、美容健体等方面的师资都是一般电大系统稀缺资源,但是由于克拉玛依广播电视大学是由原教育学院、卫校合并过来的,其师资力量虽然已流失了许多,且许多教师已多年未上过课,但只要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可操作性强的奖惩措施,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到社区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中来;既能满足课程资源开发的需要,也能解决电大教师工作量不饱和的难题。

(三)社区教育学习方要明确目的,提高主动性,适应新的学习载体

第5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学习环境;创客空间;创客课程;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6-0027-04

【作者简介】胡晓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74)课程教学处副主任,高级教师,长三角基础教育专家库成员。

一、学校创客空间与创客课程

1.学校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可以追溯到麻省理工学院的Neil Gershenfeld教授于2005年创立的Fab Lab。[1]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创客空间”可以看作是“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有着不同经验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共享资料和知识,以创作他们想要的物品”[2]。

学校的创客空间与社会上的创客空间具有明显的区别。教育是一个改变人类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指的是一种广义的行为,包括思考、感觉以及明显的行动。所以,创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体验教育、项目教学法、创新教育、DIY(Do It Yourself)、DIT(Do It Together)等理念之上。[3]因此,学校的创客空间建设是要通过变革学习环境,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具有创新个性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创业者。学校创客空间建设还必须要与学校的创客课程建设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创客教育落地生根。

2.创客课程。

创客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创客教育的抓手。要使学校创客教育具有普适性,就不仅仅是以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等形式来实施,还要进入学校的课程,这是构筑学校层面创客教育的基石。笔者认为,高中学段创客课程是融合通用技术、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创新、创造、创业能力为目标,关注实际制作的课程。在此定义下,高中创客课程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分享课时,也可以给予学生学分。

二、学习环境

自从夸美纽斯提倡并组织实施班级授课制以来,学校学习环境的模式几无变化,旧的物理空间架构延续至今:一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是依照旧的思维方式设计空间和摆放设施;另一方面,许多教师也不愿意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学空间做出变化和调整。创客教育的到来,更显得这些学习环境的滞后。创客教育的到来,必将带来学习环境的变革。

校园学习环境创设是教育、技术、社会、空间设计的交叉点,这四者的汇聚,能够产生激动人心的、全方位的校园互动模式。从微观层面上看,创客空间建设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为学校创客教育开展提供所必需的物理环境。[4]中观层面上看,学校需要建设与创客空间配套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运营资金、技术支持乃至项目支持,缺少了这些中观环境的建设,创客教育很有可能回到传统的技术教育的老路上去。宏观上看,学习环境的创设是在大的社会环境下的学校的创客空间建设,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可以为学校的创客教育提供专业技术、奖励激励、项目孵化等学习环境。

三、物理空间环境的建设

国外研究者Strange和Banning认为:物理环境的特征,包括布局、位置、空间的分配以及各种器具和设施的应用从理论上说存在各种可能性,可以使一些学习行为更容易发生。[5]这为创设物理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新形势下学生的变化使得课堂空间的使用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具有同质性,他们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接受相似的教育。但是现今创客教育更多时候是混合学习: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创客精神的感召下走到了一起。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也有更多的新技术融入学习空间。学校的创客空间应该具有以下三种样态。

1.必需的物理硬件设备。

Arduino是创客课程的主要实施平台,因此,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Arduino套件供学生借用。其他的硬件平台,主要用于小组学习或教师演示。小型、安全的木材、金属、塑料加工器械,方便学生从电子世界步入物理世界。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和激光雕刻机满足学生的“造物”意愿,采购不同型号的3D打印机可以为学生提供接触不同类型机器的机会,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工作台主要为两类,一类具有稳定、坚固、防火的特点,用于焊接和放置3D打印机这类需防止震动的设备,另一类异形工作台,具有轻便、容易移动和可组合的特点,可以拼接成圆桌、条桌等不同形状,也可折叠来释放空间。最后,各种创客视频、书籍提供了一个自学的环境[6]。

2.利于讨论与分享的学习环境。

空间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的视角,物理空间都能够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利用校园的物理空间传达非语言的信息甚至比语言更有效果[5]。创客空间里要采用柔和的室内照明,让学生在具有安全感的氛围中开展创新。室内家具的颜色最好采用柔和、富有想象力的色系,如粉色、黄色、淡蓝色等。室内桌椅的布置最好是环形布局,以便学生更容易开展交流、产生思想碰撞。创客空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设计就是作品展示区,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创客作品,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激励,也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触动。

3.去中心化的布局。

成功的学习空间可以归纳出如下的几个原则:灵活性,空间设计具有快速配置的能力,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活动;舒适和去中心化,空间要适合协同学习和合作的知识建构。去中心化设计的学习空间,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通常课桌和椅子是可以灵活安排的,学生可以随时用笔记本电脑或实验设备学习,教室里面配有电脑投影屏幕,四周配有白板,提供一个公共的思维空间[7]。

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去中心化的第一步就是不设置讲台。创客空间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也承担创客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不是站在讲台后面,而是和学生坐在一起。创客空间无需讲台,只要配备移动投影仪即可,在演示和讲述以及学生创客演讲的时候拿上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实现其功能。

创客空间建议配备笔记本电脑。首先,笔记本电脑具有便携的优势,创客们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其次,笔记本电脑的移动性可以减少学生之间物理空间感的的隔阂,便于多种学习方式的开展。尤为重要的是,笔记本电脑的无线接入、蓝牙接口等功能为控制创客设备提供了便利。

四、学校资源环境的建设

学校环境的创设需要把整个校园作为一个与学习经验紧密联系的一体化空间统筹安排,也就是校园是学习空间连续体。学习不仅仅在课堂内发生,还可以在校园的任何角落发生。校园的每一个位置都有可能支持创客学习,无论是创客空间、实验室、艺术教室、走廊、剧场还是庭院。在这个连续体中,包含着不同的空间形式、共同体成员和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8]。

创客教育在实施的初始阶段,或许只需要一个创客空间就可以满足课程的开设。但是伴随实践与学习的深入,有些项目需要更多的加工器械,要用到通用技术的大型车床、切割机、线锯等设备;有些项目需要开展科学实验,要用到物化生的实验室;而创客展示活动要用到剧场、庭院、带灯走廊等场地。所以,创客教育学习环境的建设,还需要一个融入整个学校的学习资源。

1.创客空间从房间走向校园。

创客空间要形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思路。一所学校需要建设一个高质量的、符合创客教育理念的物理空间,用来满足日常的教学需求,这是基础。但是一个物理的创客空间在创客教育开展中会不断暴露不足,前文中已经提出,大的创客概念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在实践中必须融入不同学科的内容。于是,信息技术的机房可以满足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开展创客实验提供环境,剧场、报告厅是创客演讲的舞台,校园里公告栏是创客项目征集的宣传区。

基于“把生活带入学习,把学习带入生活”的理念,就要把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创客学习、创作的场所。例如,把楼梯装饰成琴键,可以踩出音乐。当创客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校园的各个场所都有创客的痕迹,都融入了创客的文化,我们才可以说创客在学校落地生根了。

2.建立配套的学习资源补充制度。

学习资源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是强调实践的学习方式,购买在实践中需要用到的传感器、开发板等硬件对学校提出了较高的经费要求,还需要用到很多耗材,需要不断更新和添置。学生个性化的创客作品设计也需要单独采购个性化的器材。没有经费,创客教育难以为继。学校的创客课程需要“可流动的”资金支持,学校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资源建设、补充制度,为创客学习创设一个温床。

为了有“可流动的”的资金支持,可以建立项目孵化制度。例如,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建立了创客教育基金,为学生项目设计提供孵化基金。运行机制为,学生在创客课程中提出项目计划,撰写项目申请书,创客师生小组对学生项目进行审核,一部分项目进入立项项目池,由创客教师指导完成,而一部分比较优秀的项目则予以经费支持。如果项目成功完成,通过比赛获得奖金或用其他方式产生盈利,则返还基金。如果项目未能够完成,则需要提交项目情况说明书,无需返还。基金“只赔不赚”,旨在给学生的创客学习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指导教师队伍,融入各方资源。

学习环境建设还包括师资建设。创客教育与学科教育相比最大的问题是师资缺乏,这不仅仅因为创客教育是新生事物,学校来不及配置专门的岗位和教师,更因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跨学科教育,尚未有对口师资的培养,因此,做好“师资队伍”这个环境建设是搞好创客教育的条件之一。

教师来源的多样化,是创客教学的必然需求。创客教育的特点在于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从教材中心转向问题中心,学生的创客项目不同,对教师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教育特点之下,单一来源的教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锡山高中创客教师的来源由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等学科教师,高校教师和学生,学长团等三部分构成,学校还引入家长和社区资源以充实教师队伍。在实践中发现,把高校学生和学长团引入教师队伍,为创客教育带来了一股独特的课程推动力。大学生进入师资队伍,他们一方面汲取了高校的新鲜技术,另一方面与高中学生不断进行着思维碰撞,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中学生。学长团则由刚刚完成创客项目且成果斐然的学生担任。他们在创客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更有突破难点的经验,而且与学生年龄相仿,在日常的交流中毫无障碍。

五、社会资源环境的建设

学习环境建设包括了教育、社会、空间和技术等四个维度。教育维度包括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相关的理论基础等,它是所有维度的核心和目的。其中,社会维度包括与学习空间开发相关的资金、管理、应用和社会因素,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空间、技术和社会因素能够相互促进。空间变化使得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而技术的发展也可以使得空间更具有灵活性和适用性[9]。创客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需要社会因素的学习环境的建设。

1.企业参与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

学校的创客教育的环境建设还需要得到企业的支持:将极具经济和技术活力的高科技企业引入,学校的创客教育就能具有不息的动力源泉。学生的创意如果进入企业车间,开展加工与开发的实践,其精细程度会有质的提升。公立学校的经费管理非常严格,而企业如果进入学校设立创客专项公益扶持资金,就可以突破经费的难题,为学生的创客环境建设注入活力。同时,企业更注重实用的技术开发,学校的创客教育引入企业的技术力量,可以更好地从实践的角度获得提升。

2.社会机构参与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

创客教育环境的建设也需要社会机构的介入。创客教育已经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学会等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的关注。全方位社会力量的介入,让创客教育拥有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协会等科技部门,通过项目引导,技术、资金支持的方式,为学校的创客教育注入力量,包括组织学校之间的创客活动交流。教育主管部门也发挥了区域的引导作用,例如常州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校际之间的比赛、教研活动,构筑了创客教育的地域高地。再如,各类学会通过组织研讨活动、举办专项比赛等形式推动学校创客教育的发展。此外,还有营利性社会机构的参与,他们则通过技术培训、器材销售等方式营造创客教育的社会环境。

六、总结

当前,育人理念与现实处境正处于相互摩擦、碰撞之时,学校的创客课程开发正处于萌发、生长的阶段,其中的一个实施难点就在于如何找寻到支持创客课程在学校落地的有效途径。创设支持创客课程学习的学习环境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

开设创客课程的学校要从微观层面的创客空间建设,到中观层面学校学习环境的建设,到宏观层面的融入更多资源的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从学习环境的视角来统筹创客课程资源建设,让创客教育真正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Gershenfeld N. Fab: 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From Personal Computers to Personal Fabrication[J]. Las Vegas Business Press,2007.

[2]Hackerspace [EB/OL]. http:///wiki/Hackerspace#cite_note-2.

[3]付志勇. 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 现代教育技术, 2015(05).

[4]OBLINGER D. Leading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rooms to Learning Spaces [J]. Education Quarterly,2005(01).

[5]STRANGE C, BANNING J. Educating by Design: Creating Camp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at Work[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2.

[6]谢作如.如何建设适合中小学的创客空间――以温州中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9).

[7]GRAETZ K, GOLIBER M. Design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Places: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and New Frontiers[M]//Nancy Van Note Chism, Deborah J. Bickford. The Importance of Physical Space in creating Suppor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w Direction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3.

第6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言语交际 课程 资源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30-02

"言语交际"课程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广播电视大学、高职类院校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立的一门崭新的课程。课程要求注重学生语言素养和言语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职场竞争能力等。然而,课程开出的暂短时间决定了与课程相配套的资源较为匮乏。最初的课程资源只是一些简单的文字教案。随着开设学校逐渐增加,课程资源,特别是配套的教材逐渐多了起来。截止目前为至,这门课程资源建设呈现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具有什么的样特点,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满足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期待,正是这篇文章所要研究与探讨的。

一、已出版的"言语交际"课程的相关资源

到目前为至,笔者查阅到已出版的"言语交际"类的课程资源有如下一些,按其出版顺序排列如下:

1、赵毅,钱为钢 著写的《言语交际学》2003年2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作者着眼于帮助乃至指导人们对言语交际原则的实际应用。全书结合众多丰富的语言语交际实例,对言语交际的种种原则或准则、规约或方法作了有条理的分析说解,颇具有深入浅出、说述简明的风格。全书最后一章,又对言语交际活动中的种种个案资料集中加以点评,也就是用鲜活生动而又有趣的实际语科,具体而微地阐析了言语交际规则运用中的种种灵活机变,为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朋友们提高言语交际能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话例。

2、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2005年8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传统的修辞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言语交际艺术"一章,希望能对学生的言语运用给予具体的指导。在言语材料方面,适当选取了当今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言语用例,在内容的编排和分析方面,力争出新,力争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突出本课程关注的言语现实和言语实践。

3、康家珑编写的《趣味修辞》2006年7月1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第1版。该书把修辞分为:修辞与修辞学、修辞语境、语形修辞、语义修辞、语法修辞、辞格修辞六大版块进行介绍,并试图通过一些趣闻逸事,或夹杂一些闲话、笑谈,来增添文章的一些活气,把知识与趣味融合一起,让知识通俗易懂,以此通过对修辞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语用艺术。

4、岑运强主编的《言语交际语言学》2008年1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从人类学史,语言学史及言语的语言学的高度讲起,追朔了言语交际语言学在东西方的源头,讨论了基本要 素,基本形式以及与心理学,思维逻辑学,社会文化学等学科的关系。首次从结构上分类出说服学,回答学,语境学,语言变异学;从功能上分类出一般社交学,演 讲学,辩论学,谈判学,推销学,广告学,最后分别从口语与书面语两方面研究言语病的防治。全书论述系统深入,又与日常交际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趣例活泼, 多有创新。

5、李珉主编的《普通话口语交际》2009年5月1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在编写体例上打破常规,将"普通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两条主线并行贯穿于全课程,使普通话口语能力在朗读训练和口语交际的语境训练中巩固和提高;选材用例和训练设计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交往的需要,训练点尽可能选取职业院校学生的共性技能,兼顾了普通话学习环境的三个层面,即课堂教学训练、课外训练和日常口语交际,师生可根据不同地域、专业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增换。

二、已出版的"言语交际"课程的资源特色分析

笔者对已检阅到的教学资源进行阅读,对比,发现以上教学资源虽然都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但各有侧重。笔者以其不同的侧重点将其成三类。

第一类是侧重于汉语普通话读音,普通话测试及生活中各类交际场景的交际技巧练习。以李珉主编的《普通话口语交际》为代表。此类教材内容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汉语普通话的拼音方案学习,普通话等级测试内容;一部分是工作生活中一些重要的场景中的口语表达方法,包括口语表达与肢体表达两类。这类资源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并拿到相关证书,了解到诸如自我介绍、电话沟通、面试、营销、导游等场景中口语交际的基本常识。实践性较强。

第二类是侧重于汉语语法类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词法、句法、修辞等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的品语交际水平。以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和康家珑编写的《趣味修辞》为代表。教材内容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词语选择在交际中的作用;一部是句式选择在交际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修辞在交际中的作用,以第三部分为讲授为重点。以笔者所统计,教材中所列举范例90%为书面交际用语,在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及书面交际用语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类是侧重于言语交际的基本理论。于保泉和鞠荣祥主编的《言语交际案例教程》为代表。给出了言语交际的概念,言语交际涉及的因素,语境,言语交际的障碍等。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的,广泛吸收当代语用学最新研究成果,以言语交际案例分析与学生合作学习演练为主线,有取舍地介绍了言语交际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性很强。

三、已出版的"言语交际"课程的资源的效用分析

言语交际活动无时不发生,无处不存在,其使用性比书面语言形式更为普遍、广泛。在现代社会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能力和职业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中言语交际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成功的言语交际是现代人谋得理想职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工具、手段。

但是,人类的言语交际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至少涉及说话者选择话语以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和听话者对话语进行阐释并抓住其交际意图两个过程。首先,在言语交际中,说话者经常面对话语选择的问题:是说还是不说?是直接表达心意还是选择间接语言?应该使用哪种语言变体才适合当前的交际情景?多少信息量才适合当前的交际需要?等等。这个交际过程显然不是单靠背单词、学语法和练口语听力能够完成的,尽管这是言语交际的一些前提条件。其次,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也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语境、共有知识、心理状态等。同时,听话者还要在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断说话者的真正交际意图,避免曲解和误解的产生。 第三,制约说话者话语的选择和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的语用因素还有很多,不一而足。所以,人类言语交际不是一件简单的、随意的事情。 这也是"言语交际"课程被广泛需求的核心原因所在。

因此,学习者希望能够在"言语交际"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言语交际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实实在在的提高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希望自己与他人的交际能够成功,希望信息能够完整地、正确地得以传递,从而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笔者搜集到的上述资源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这种需求,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呢?

通过上述文献的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已出版的这些"言语交际"课程的相关资源,各有特点。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也必须根据自己开设课程的侧重点选择相应的资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教授该课程的教师也必须根据教材特点进行相应的资源补充及训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学校开设这门课程的目标,满足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使语言运用等能力得到提升的目的。

第7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工程训练;校际联合;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针对“如何整合校际、校企资源,提升实践教学工程底蕴,解决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高校年轻教师工程经历缺乏,以及校际、校企产学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不畅,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在教育部“一般工科院校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北京市教委“一般工科院校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大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等教改课题以及“工程训练”北京市级精品课建设的基础上,对“工程训练”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程训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1.整合资源,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等多所学校和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全面整合本校及合作高校和企业的工程实践教学资源,以“构建真实工程环境,培养现代工业精神”为理念,设计基于工业生产手段与方式的实训项目和课程模块,展现工业产品生产全过程,以工艺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建立了具有较高覆盖度、能满足合作高校不同专业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含30个实训项目和六大训练模块(见表)。面向各校学生,构建工程基础训练、专业实践训练和创新竞赛训练三个工程教育平台,使工程训练课程内容、方法朝着体现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的模式发展,克服了以往“工程训练教学体系偏重机类或近机类专业的课程传承需求,课程内容与实践偏重技能实训,忽视对各专业学生工程综合能力培养”的缺陷。

2.建立校企动态教学联盟,设计基于产品生产过程为背景的教学方案

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寻求校企共赢模式的合作形式,并以项目的研发过程和产品生产量为周期,建立校企动态教学联盟,共同建设集生产与教学于一体的产学合作教育车间。基于企业当前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的校企动态教学联盟,以课程教学要求为门槛,将产学研合作企业中适合于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工业产品引入工程训练课程,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设计以制造工艺为主线基于真实工业环境的教学方案,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使教学内容呈现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在校企共同建设的实习车间内,企业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设计与设备优势,优化产品生产产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学校则以企业真实工业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为背景,把计算机绘图、机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和机床操作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一丝不苟的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解决了工程教育与工业界脱节的问题。

3.结合教学与生产管理规律,创建校际校企产学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建立了长期校内工程教育合作关系,共建新课程体系下的校际共享工程训练教学平台。校际间建立了例行沟通与协商机制,采用模块化菜单式配课形式,以满足合作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要求。共同确定教学运行与管理方式,配套相关教学运行与管理文件,共同探讨与协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教学与管理质量。各校教务处针对工程训练课程统一排课,部分内容和项目混合编排,使各校学生在同一平台下互相学习,互相了解,融合在一起,也为有特殊需求(比如转专业、缓修、重修病假等)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些措施打破了校际间围墙,克服了各高校工程训练中心“重复购置教学资源,设备利用率低”的缺陷,使“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成为常态,探索出了校际融合教育的教学运行和管理模式。

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在教学人员、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方面资源共享。一方面企业利用校方先进的加工设备和软件设计能力,提高生产效益;另一方面学校则利用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包括设计、制作、成本、营销策划等过程),使学生顺利进入实际生产状态,提高兴趣,增强信心,促进知识技能的逐步积累,从而获得很好的实习效果。学校将企业生产管理运作模式与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有机融合,以问题解决和项目导向的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努力使实践教学任务体现出社会实际和工程实践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将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思想贯穿到实践教学全过程。利用校企共建实习车间和共同开发的实习实训项目,引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生产组织形式,以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教学模型和典型案例,结合教学内容,参照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企业文化与工程意识和教学的融合,使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下感受工业生产的生产过程与氛围,创新了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4.强化课程工程背景,构建校企合作培训师资队伍工程能力新机制

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习项目和教学方案往往是依据学校教学设备与环境条件而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也以校内为主,脱离工程前沿实际,缺少真实工程环境的生产实践与体验。教学形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缺乏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工程训练中心尽管不断更新硬件设备,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但鉴于学校建造的工程实践环境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实际应用无法赶上工业社会的快速更新,造成学校工程教育与社会工程人才的需求无法紧密对接;而且高校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一线工程实践指导教师由于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也趋于弱化,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教育发展的内在阻力。

学校依托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和北京雪花电器集团两家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建设了5个工程实训车间,用于学生实习与企业职工培训,同时也是培养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场所。真实的企业环境,缩小了校内实习车间与企业生产环境的差距。在建设过程中,校企共同组织相关教学与技术骨干,从计划、设计、设备购置、实施、教学与培训全方位合作,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参与教师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校企合作对教师进行工程技术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创建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新机制。一方面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共建企业顶岗培训,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真刀真枪”地接触生产实际,工作业绩由企业考核;另一方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将企业文化与工程意识融于教学,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学校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培训,教学业绩由学校考核。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带着产品走进校园,和教师一起探讨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使教师在如何控制产品精度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上积累了经验,并对机械制造中刀具、材料、机床参数的合理选择和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提升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建设工程实践系列课程,编写工程训练系列培训教材,有效地强化了教师工程背景。

二、课程建设的创新与成果

1.基于现代工业精神培养的工程训练课程体系创新

紧扣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京南多所学校共建校际工程训练教学平台,打通校际界限,在教学人员、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等方面资源共建共享,建立了具有较高覆盖度、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工程素质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工艺技能训练为基础,结合现代企业生产实际,加强新技术、新工艺和综合创新实践等多种现代设计制造方法的训练,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朝着体现机械、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和现代管理的模式发展,并在工程训练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运行模式与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了“学习工艺知识,建立工程概念,了解生产过程,体验工业文化,培养实践能力,引导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认知、用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

2.基于工业产品生产的校企动态联盟教学模式创新

利用学校的设备和学术优势,以“构建真实工程环境,培养现代工业精神”为理念,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紧扣工程训练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基于企业新产品研发与生产项目的校企动态教学联盟。校企共建实习车间,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以企业生产实际的典型案例为模型设计教学内容,将工程训练教学与生产实际有机结合,构建产学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将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生产组织形式融入教学过程,弥补学校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不足。参照企业产品生产的管理方式,将企业文化与工程意识融入教学,借鉴大型国企员工培训模式,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为载体,贯穿工程训练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个人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3.基于校企合作共管的工程训练师资培训机制创新

建立校企合作共管培训平台,制定产学合作教育师资培训计划。校企有计划地互派人员到对方学习培训,在接受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生产培训后,教师直接参与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双方按顶岗要求对被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形成了稳定有效的师资培训管理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

通过共管培训机制,教师能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流程,接触生产实际,切实体会工程技术人员的真实工作环境与企业责任,使教师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参与教学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法培训,使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在共同工作过程中,互相学习促进,提高了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在课程建设“工程训练”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组教师承担和完成了与本成果相关的教育部“一般工科院校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和北京市教委“一般工科院校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大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等8项教学改革项目,完成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7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工程训练”课程以“构建真实工程环境,培养现代工业精神”为教学理念,以“建立完整工程意识,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涵盖基础、专业、创新三大实践,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能满足不同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了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向跨学科及现代制造技术、创新实践的方向转变。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方面,营造了高起点、高质量、现代化和体现大工程意识的真实工业氛围,在如何结合生产实际,引进生产管理模式来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尝试,特别是该课程实施的以工程项目全过程为载体的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个人的职业道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成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借鉴和辐射作用。

参考文献:

第8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远程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师生之间是相对分离的,主要通过网络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教学,这使教育资源在远程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网络课程资源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学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专业设置的逐渐增多,远程教育学院面临着教育资源有限、网络课程资源匮乏的巨大挑战。如何建设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课程资源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方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网络课程资源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育支撑环境”[1]。

网络课程资源是网络教育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核心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先决条件,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资源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成人学习者。他们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独立进行学习;他们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习;他们的学习需求与社会角色变化紧密相关;他们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虽然他们具有以上特征,但仍然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辍学率高的现象,如何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是网络教育学院所面临的迫切问题。远程教育向非学历教育的转变,使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成为了改革的关键。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

二、我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一致重视。各高校先后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网络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通过查阅和研究有关各高校的网络课程资源的相关文献,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水平不高

网络课程资源的目的是方便学习者自学,为学习者提供大量信息,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平等的理想。对网络学习者来说,网络课程资源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课程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但许多高校对网络课程资源不够重视,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课本网络版,课程设计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网络课程资源应有的特点,将“人灌”变成了“机灌”,失去了网络教育应有的优越性。

2.网络课程资源内容不丰富,形式单一

很多网络课程资源主要以静态网页、文字文本、图表、图片的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其组织方式也是线性的,更新频率也不够快。有些网络课程资源采用流媒体形式将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但大部分是将网页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主讲教师坐在摄像机前念讲稿的录像,另一部分是讲稿的内容或PPT。这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的提高,降低了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3.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不健全,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各学校网院独立建设,建设平台、标准不统一,校校之间没有交流,这导致了部分课程重复建设,浪费时间和资源,支持平台不统一,维护困难,使建设成本大幅度提高。

4.网络课程资源重视前期开发,忽视后期应用

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的指导和推动下,各高校都快速地建设了一批网络课程资源,使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些网络课程资源普遍存在前期建设力度大、投入多,制作完成、验收合格后便大功告成,后期的应用被忽视,致使网络课程资源成了摆设,建设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下降,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5.缺少评价与反馈

评价与反馈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网络教学的评价还不是很完善,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少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而这使学习者很难获得学习成就感,减弱了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网络课程资源的反馈比较滞后。由于网络教学师生之间处在时空分离状态,不同于传统教学,使学习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而影响教学质量,及时地反馈能够减少学习者的孤独感,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建设的策略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实施对推动我国高校远程教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课程资源是远程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高低。网络教育学院正在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这就要求建设出符合各种教育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服务于远程教育。因此开展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当前网络教育学院亟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远程教育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早在1998年美国高校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总数就达5.4万个,其中,本科课程3.5万种,研究生课程1.4万种,非学历学位课程5000种。由此可见国外在非学历教育上起步比较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提出一些策略:

1.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传统观念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了解网络教育,积极参与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化,所以网络课程资源更注重教学设计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网络教育学院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等特点,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网络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教学模式[3]。只有把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网络优势相结合,才能建设出符合学习者学习需求的网络课程资源。各高校要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理论研究。

2.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度

教育部先后启动和实施了“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资源,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资源紧缺的现状,做到优质教学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从而提高网络教育学院的教学质量。2008年全国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77个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47个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及专家组织、54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推荐申报的1172门本科课程、387门高职高专课程和158门网络教育课程参加了评审。经过网上初评和会议终审,共产生本年度精品网络课程资源650门,其中本科课程400门,高职高专课程200门,网络教育课程50门。通过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鼓励各校开始建设,但课程数目还很少,没有达到共享的数量。

总之,政府是一切方针政策的指导者,制定一系列促进各高校建设具有特色网络课程资源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拨出专项资金给网络课程资源做得好、社会反映好的学校进行补贴与奖励,平衡各方的利益。使各高校建设自己比较有优势的学科课程,避免建设的学科过多而导致质量下降、重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成真正具有网络课程资源特点的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3.采用校校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

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给网络学习者提供最优质的资源,几个高校可以联合起来,组成网络大学城,达成利益共享。由于每个学校的优势学科不同,如果几个高校联合起来,不仅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品网络课程资源,也可以同时拥有其他几个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这样既降低了成本、获得了利益,也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分配,达到资源共享。作为学习者则可以同时享受到几所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广州电大与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0年秋开始合作开办远程网络教育,建立广州服务站。共招收金融、会计、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政税收、法学、汉语言文学及公共事业管理(限专升本、本科第二学历)九个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专业,四年来始终坚持“求实、求是、求新”的办学宗旨,目前高升本、专升本、专科三个层次在读学员3000多名,在校生数居全国各地服务站前列,办学成果显著[2]。

4.企业参与高校教学,培养合格人才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让企业参与高校教学,能够使高校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让企业参与教学也是解决高校教学技术与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罗毅院长曾经说:“我们认为远程教育要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要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当时引入了一个市场运作的机制,即联合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我们的网络教育从无到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与很多学校自己办网院滚动式发展即边招生、边发展、边建设相比,我们是一次性投入。当时合作企业仅资金就一次性投入了两千万元,这为我们把资源建设这一块做到位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说,从网院成立开始,我们就是以资源建设为龙头来修炼内功,重视网络教育的根本――课程资源建设,使其质与量上均不断提高,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3]

5.制定统一的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体系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2002年6月7日,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正式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CELTS-22.1-网络课程资源评价规范》(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9日又了第二版,但都只是处于征求意见阶段,没有权重。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教育部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视,掀起了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高潮,同时对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大大升温。网络课程资源评价可以规范网络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质量进而促进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由于网络课程资源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内容、设计、技术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不能简单地从某一方面进行评价,而应多方面、多角度、全方面地去评价。如果把网络课程资源比作是一辆辆汽车,那么课程评价就是每辆汽车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只有制定统一的交通规则并严格执行,才能让汽车畅通行驶,发挥它的作用。

总之,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一个大工程,不是单单一所或几所学校就能够完成的,它是需要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模式,为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地方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和研究。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的,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解决掉,只有通过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经验,为今后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可行的建议,使网络课程资源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燕萍.网络课程资源的规范建设[N].山西科技报,2005-8-30.

[2]中央电大时讯网.crtvu.省略/ddsx/file.php?id=3399&type=forum

[3]潘超.华南理工网院:走协调发展道路[J].中国远程教育,2008(12).

[4]罗鸿斌.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考[J].甘肃科技,2008(9).

[5]曾兰芳.基于工作情景的在职成人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9(4).

[6]栾德宇.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引入网络课程资源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7]廖刚.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化工高等教育,2008(2).

第9篇:课程资源的建设范文

关键词:《应用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

2007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参与了教育部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并作为召集单位,承担了其中一门核心课程――《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反应器操作与控制》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的开发团队依据“工作过程导向”原则,从课程的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进行了改革。课程的改革急需相关配套的资源库建设,对此,我们在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一、《反应器操作与控制》课程改革

根据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反应器操作与控制》是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化工生产关键的化学反应操作岗位操作、控制及优化的能力,以达到培养本专业学生岗位操作及工艺控制的能力。

本课程对本专业学生的技能培养和职业能力形成关系密切,设计思想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重新架构教学内容,为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解决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反应生产岗位操作、控制优化问题所需的知识为主,并结合动力学基础知识的内容。本学习领域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开发了“教、学、做”合一的学习情境,设计了六个平行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分别是釜式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管式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固定床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流化床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鼓泡塔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填料塔反应器的操作与控制。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本课程内容以在每个学习情境中都选取一个典型化工产品,如乙酸丁酯、苯乙烯、乙苯等,以项目支撑课程,取其反应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按生产方案的确定-反应器工艺设计与选型-确定操作要点-操作与控制-优化的实际工作过程顺序组织教学,每个教学单元对应着以上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的行动导向法。其中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实行以项目为主导,以能力为中心的项目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了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

在教学手段方面,积极开发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工艺手册、仿真软件、实训装置、现场教学等,在教学单元的学习中,根据不同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

随着教学单元任务的不同,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随之改变。从原来的理论考核为主,改为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根据考评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表现、提交的工艺方案质量、实训操作考核、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考核、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以达到全面评价的目标。

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急需建设一个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这是示范建设成果应用与推广的需要,也是统一标准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需要,更是校校、校企合作深化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采用课程开发在前,资源建设在后,网络平台同步跟进的建设思路,形成了课程框架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与资源库建设标准等,从而规范了课程和资源库的建设。

2.教学资源库的设计理念

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真实与虚拟结合、教与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现直观性、互动性、实用性、全面性。

3.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教学准备阶段:提供给教师――教学指导文件、教案、讲稿、授课计划、课件、试题库、案例库、动画库、录像库。

教学实施环节:

(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要求。包括描述学习目标及内容、布置任务、发放相关学习资料。提供资源:学习任务单、多媒体课件、软件。

(2)计划、决策阶段:学生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自己制定计划,进行工作过程步骤的设计,拟订检查、评价工作成果的标准。比较计划、确定工作计划,师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设计方案的缺陷加以修正。提供资源:PPT、动画、学习软件、技术文档。

(3)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独立开展工作活动,完成设计和模拟,做好有关文字记录,教师监督纠正。提供资源:技术资源、录像、实训装置或软件。

(4)检查阶段:在工作任务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自查,师生依据先前拟订的评价标准检查工作完成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准确性,并逐项填写检查单。提供资源:标准、课件、检验单。

(5)评估阶段:任务结束后,学生首先自我评价所承担任务的过程和结果,然后与教师一起讨论评价结果,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包括项目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资料整理。提供资源:评价表、自测题库、项目/案例库。

由此可见,建设内容主要有教学文件、教学指南、学习指南、技术资源,主要有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项目/案例库、试题库、课程考核软件、教学素材库、任务单、学习手册、职业资格等。包括各种形态的课程资源,包括媒体素材(文本、视频、音频、图形、动画等)、项目课程、典型案例、技能考核、文献资料等等。

4.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骤

课程标准确定――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设计――教学资源开发、建设。

在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学习单元设计完成的前提下,需以学习单元为单位,综合考虑课程实施各环节的教师、学生所需资源类别的设计。以课程学习单元为主线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便于资源的整合,避免整合大量的垃圾资源。教学资源建设需明确标准,这有利于保证资源的质量,要细化到对资源每个属性的具体要求,以便于操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力量是本课程的专业教师,为防止教师对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造成教师任务负担过重的现象,根据统一规划,可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设前要对资源建设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大家掌握建设的技术细节,明确资源建设项目的目的、任务和整体实施计划等。资源建设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学院和教师的长处与特点,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完善与成功。要按评价指标对资源进行审核、筛选、优化、整合,然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批量或单个将资源存入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精确性。资源库建成后,还需根据专业新工艺、新技术的进展,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保证信息的先进性。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点

1.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适用和配套性

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方向相配合,要按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正确处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各个课程之间的结构关系,要正确处理建设与使用之间的关系,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独特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应有自己课程的独特建设思路,并应该服务于应用的需求。立足于院校实际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多样化的项目/案例库,立足于院校教师自己开发的教学课件及素材,形成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资源库。

3.教学资源库的先进性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不断建设与完善,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本行业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库应不断更新内容和标准,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实际贴近,并能展现新技术、新动向,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尤其是行业企业的资源,引进他们的标准,使培养的学生更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 朱强,江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