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

第1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1.什么是网络教育

过去的网络教育一般指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类似在线教育、远程课堂、网络培训等。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校园网的逐步成形,在传统课堂中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也逐步归入网络教学的范畴中来。网络教育有基础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网络职业认证培训、网络教育服务、网络企业培训等多个类型。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有资源利用率高、不受时空拘束、教育管理自动化、教育模式丰富等诸多优势。在我国,高等网络教育群落正在逐步成型,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对这68所高校培养的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网络教育学生,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

2.移动设备的迅猛发展

移动设备也被称为行动装置,比较典型的移动设备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游戏机等。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些年,移动设备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日趋完善,功能上的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正在以更加大众化的姿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功能上,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的移动设备已经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存储、记忆、获取和传播资源的能力。相信在未来,移动设备将会出现更好的产品,并一定会有更加具有革命性的发展。

二、移动设备与网络教育的互惠互赢

1.移动设备的交互特点有利于网络教育的资源共享

当今移动设备平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无论多少种移动设备平台的存在,人机交互、注重用户体验的原则不会改变。如今,移动设备的触摸性、互动性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一目了然的视图模式,简而易见的视图样式,方便快捷的操作手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愈加丰富的程序填充在移动设备中,成为了人机互动的枢纽,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利用移动设备的这种特点,才能使网络教育获得了更好的互动平台,有利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人机互动使网络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原本生涩的教育因为加入了人的互动参与而变的有趣,这不仅对于基础的面向儿童的网络教育具有推动作用,也同样使高等网络教育摆脱了桎梏;其次,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项目进行展开,网络教育也可以通过各种程序载体来达到教化目的,丰富了网络教育的受众。不仅如此,网络教育的优秀资源也由此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分享与传播。

2.移动设备的便利性有利于网络教育的开展与传播

移动设备与之前的固定电子设备,如电视、台式电脑相比有更加良好的移动性、便利性,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与网络教育突破时空限制的特点不谋而合。移动设备基于强大的网络架构,加上当今移动产品的强大的功能完全可以取代陈旧的固定电子设备成为网络教育的主体。无论何时何地均可进行阅读、学习的特点使得网络教育的开展突破了地域限制,支持了网络教育的传播,人们不再像以前需要在电脑前进行学习,更多时候人们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游戏机在车上、地铁上进行学习。移动设备的便利也同时使得网络教育突破了人群的限制,人们不需要抽出大量时间来参与到网络课堂中,只需抽出零星的空余时间也能完成学习,这样支持了更多人参与到网络教育当中来,也为更多希望学习却没有完整的时间的人提供了帮助。

3.网络教育的文化价值增加移动设备产品附加值

第2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会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做如下表态。

近两年来,****中学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通过科研切入,电教开道,以“能用、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积极开展行动,扎实做好“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校2008年建成校园局域网,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300M光纤接入到学校,现有学生机房9个,学生机558台,生均比达到8:1。2014年后所有班级都陆续配置了86寸触控一体机,并实现了100M宽带进教室。学校建成IP广播和模拟广播各一套,录课室一间,名师大讲堂二间,人工智能活动室一间,数字模拟实验室三间,学校安防系统一套,并依托电子资源网点使用及**教育云平台的推广,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达到了教师空间、班级和学生空间100%的开通率。

二、明确目标任务

(一)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推进教育云平台深入应用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强化网络空间培训。内引外联,成立学校教育云应用培训团队,做好与**、**市培训团队的对接与合作。同时普及深化网络空间应用,为师生注册开通**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二)促进“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名师网络工作室、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创新素养教育。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培训研讨活动。

(三)开展数字校园达标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积极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探索,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全员智能研修,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

(四)实现党建工作智慧化。建强网上党建工作阵地,增强线上线下立德树人合力,用好网络思政平台。

三、强化工作保障

1.结对保障:推进与上海市市西中学《关于“互联网+教育”合作互助协议》的落实与实施,加强与**一中、**三中等市内外兄弟学校在“互联网+教育”建设方面的共建互助。

2.制度保障:制订各班设施使用登记制度、和教师“办公电脑使用制度责任书”“各班教室教学设备使用与管理责任”,并“互联网+教育”校本培训。

第3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学习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近年来,“智慧”理念研究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智慧学习系统”也成为了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建设满足学生需求的“智慧学习系统[1]”是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

2 什么是智慧学习系统(What is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

智慧学习系统是指包括信息化教育所需的网络等硬件环境、智慧学习平台、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资源库、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等多维度一体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与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相互融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的和传统的、个人和机构的、商业的和免费的教学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教学由单项传输转向多维发展[2]。在学习时间、地点方面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的方便,而课堂教学也由以教师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如何利用好数字化的资源引导、辅助学生学习。智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在尝试进行智慧学习系统建设。

3 智慧学习系统建设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

3.1 突破时空界限

教育信息化以网络的虚拟形式最大限度把数字课堂活空间利用起来,并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上课[3]。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和进行各项实验,还可以在宿舍、图书馆、实训基地、实习工作岗位等任何存在互联网络的场所获得相应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以上操作,实现了真正国际化“名师名教”的教学模式。

3.2 突破传统师生关系

教育信息化也使课堂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为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缺少主动参与课堂能力。而现在学校的信息化下新型数字课堂具有在线教学互动,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3.3 突破媒介限制

信息化下的多维度新型数字主要是通过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投影仪、电子讲台等教学终端和多媒体设备教学工具构成的新型教学沟通媒介,连接网络来将需要的教学资源传递到临时的课堂教学现场,师生在临时的现场当场教学、现场演示,实现走到哪就在哪学,突破书本、黑板和粉笔的限制[2]。

4 智慧学习系统建设方案(The building programs

of the intelligent learning system)

4.1 大力加强基础环境建设

在原有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基础环境建设。

以我们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我校共有多媒体教室46个,共配备1576台学生电脑;视听阅览室六个,共有300台电脑;每个教师和教辅人员都配备了办公电脑;整个校园装有线网络,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上网。

我们准备将每个教室都改造为多媒体教室,与网络运营商联合,着手建立覆盖全院的免费WIFI环境,从而实现学院教学管理、教学服务和课程资源及仿真实训方便快捷的应用。

4.2 利用数字信息化平台[4],提高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

水平

在已有的基础和优势上,提高智慧学习系统内涵建设,把数字化运用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个磊实训活动中,实现教学管理的智能化、课堂教学的便捷化、实训活动的网络化,以此来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建设与实践:

(1)构建智慧学习平台

通过开发或购买的智慧教学平台,将教学中的各类信息和资源通过数字化处理,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教学管理中,有每学期教师任课情况、试题库、课程资源、学生成绩统计、试题分析、科研信息等,在选课系统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需学习的课程,课程的面授地点、网上课堂、网上答疑、网上作业提交和作业反馈等。通过数字课堂平台的建设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资料库,实现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2)打造数字课堂师资队伍

在智慧学习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即是应用推广的对象,又是应用的推广者,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进入数字课堂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信息技术,才能够满足教育对信息化技术支持的要求。数字课堂中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体现在: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良好的信息问题解决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鼓励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及相关的应用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全国信息技术比赛,结合学科教学研究,不断地挖掘技术应用的潜力,促使应用与技术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师逐渐转变为网络应用建设者,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寻求实现数字课堂的根本途径。这样,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水平与网络应用建设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不断推进。

(3)积极开展精品资源库建设

利用开放资源、开发和引进资源,注重实现优势教学资源的互补;同类型职业院校通过资源交流互惠互利,缩小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带来的教育不均衡;同时使资源最大化服务于职业教育事业,避免资源库成为信息孤岛,造成浪费;各类职业院校要首先打造校内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高水平的优质教学团队,然后在校本资源、引进资源、开放资源上应形成不同的特色,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对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交流、教学创新发挥积极作用。选择、利用优质开放资源的同时,注意尊重和保护资源的开放许可协议,尊重版权,遵守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法规。

(4)建造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高职改革与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以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建立了一批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的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结合所学专业,提高职业能力,养成职业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而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的建立则可以改善实训效果,提高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是面向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同时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结合的实训基地。在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可以自行安排到机房,针对所开选课程开设的实验和实训,进行网上虚拟实训。通过网络虚拟仿真技术掌握实训与实验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在线进行虚拟实训考核,获取虚拟实训评价,然后预约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实操考核。

(5)营造数字化育人环境

智慧学习系统[4]的建设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关键时期,一切积极的、消极的网络资源都将对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为此,我们在抓好常规学生思想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以人文文化为主的数字课堂建设,通过“一馆、一站、一台”的载体功能来教育学生提高品位,提高鉴赏力和辨别力,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利用网络去学习知识,既要成人,还要成才并发展特长,成为品行端正、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一定技能的合格的职业人。“一馆”即电子图书馆,“一站”即学院网站,“一台”即学院电台。

4.3 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数字课堂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以院长牵头、分管院长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院信息化工作。院长确立以信息化为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带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和实施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从人员、资金、服务保障各方面促进数字课堂一体化的建设。

5 结论(Conclusion)

信息化平台下的智慧学习系统不仅仅是网络教学或课件教学,必须最大限度挖掘开发信息化平台下智慧学习的应用与功能,真正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全球人人共享,缩小人才培养的差距,满足人才培养的弹性和柔性需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熊频,胡小勇.面向智慧校园的学习环境建设研究:案例与策略

[J].电化教育研究,2015,03:34-35.

[2] 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

育研究,2009,10:23-25.

[3] 黄勇,李雅玲.课堂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应用研究[C].全国高等

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

集,2007(88):1024-1028.

[4] 王昌金.面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过程管理

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06):43-45.

作者简介:

王淑敏(1977-),女,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网站建设,网

络安全.

第4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量子化信息时代;远程网络化教育

1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现状

1.1职下教育基本情况

秦皇岛西下务段现员1043人,专业技术人员220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32人、高级下368人、中级下254人、初级下91人,另外还有74人尚未取得技能鉴定等级。全段大专以上学历546人,占52.35,具有中专、高中、中技文化程度的有397人,占38.06%,初中及以下100人,占9.59%。技能等级偏低,文化素质不高是不容忽视的现状。职下对自己的学习和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缺少“大数据”思维,从而在管理者与职下之间树起了一道屏障,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囤积了大量“无效”数据。在以往的职下教育培训中,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人员,然而对一线生产人员的培训,缺乏必要的实践知识,往往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不能结合现场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1.2优势所在

传统观念的学习,就是指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其核心是“学”,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包括概念、理论方法等。职下在知识接收的过程中,接收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此是培训师资比较重视的问题。我们只是想最大限度的把知识传递给职下,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加上诸多因素的影响,职下不可能完全接受。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更加具体、规范。为此,秦皇岛西下务段职教科做了一系列下作,比如为积极适应“互联网+”全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挑战,最大程度拓宽职下学习平台,全力推进职下整体素质水平向更全面、更实用、更有针对性迈进,职教科主动顺应形势、更新观念,申请开通了“秦西学苑”微信服务公众号,并开发手机APP学习软件,于2016年10月开始试运行。该微信平台的课程学习专栏中的习题收藏功能,可以将章节练习时的错题纳入其中,职下可以只学习错题进行知识巩固;模拟考试功能,可以对职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测试。在2016年防寒考试及“一体化”专项考试中,将考试题库导入“秦西学苑”微信平台,方便了职下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得到职下的好评。“秦西学苑”微信平台的开通,是路局相继制定推广一系列措施中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提高职下素质、提升职教下作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为强化逐级监控,打造监考系统的“天眼”,我们立即与商家咨询,商讨对策,并积极与职教处联系,为各车间微机教室安装监控设备,联边网络,并以最快的速度完成17个车间微机教室的监控设备安装调试。在2016年下半年“一体化”专项考试及2017年一、二、三份月抽考中,各车间教室监控全面启用,职教科利用科室专门设置的大屏监控设备全程对各考场实行了远程监控,发现考场纪律松懈或不按规定时间组织考试的及时制止,直至取消考试资格,确保了对全部考场的把控。同时要求各车间监考人员不得少于2名车间十部,保证了考试质量。

1.3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职下对远程网络教育的概念不够清晰、重视程度不够。我段职下学历普遍较低,且年龄较大,对新事物、新规章、新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较低。网络进班组后,远程网络化教育与预期的口的相差甚远。部分班组长认为下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设备质量创优质,保障行车安全无事故。甚至有的职下认为培训教育是一种用下的浪费,加之生产一线任务繁重,与其开展职下教育培训,还不如多十一此,保障设备质量良好,职下教育停滞不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十部职下认为职下教育培训是摆设,是应付差事,也有部分十部职下片面的认为职下教育培训只是技术培训,大部分十部职下对培训的长远意义没有高深地认识,把培训当成了治病而不是强身,希望通过一次或几次的培训就达到培训的口的。错误的思想认识,导致职下参与教育培训下作主动性不强、热情不高。表现之二就是培训方法过于简单。传统的理论的灌输教育始终占着主导地位,大部分时间是一个老师讲台上讲,一群职下下面听,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课多于实践操作。而对于网络教育使用甚少。简单的培训方式、方一法对帮助职下岗位成才意义不大、效果不明显。表现之三就是岁数偏大的职下受传统教育培训方式的影响,对于网络教育模式心存抵触。自认为我岁数大、文化低,不会电脑操作,所以不愿意参加网络培训。

2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口前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已成为大家下作生活的一部分。而远程网络教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尤其适用于像我们铁路系统沿线点多、线长的现状。那么,我们铁路系统如何开展职下远程网络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开发有针对性的E一leaning教材

E一Learning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电子化教学,二是效率高,三是便利性,四是能实现远程教学。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在各大企业都备受瞩口。口前,我们铁路系统的信息网络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多数运输站段拥有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条件。但是,如何制作出适合我们铁路职下特点的E一leaning教材,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动车组的大量开行和高铁时代的到来,职下的知识、技术、观念都Qi}待提升,所以完全可以从满足铁路职下现实需求出发,制作出堪称精品的E一leaning教材,比如新设备的使用介绍、新规章的明细介绍、新下艺的培训等等。我们还可以针对典型的铁路事故案例制作出专题E一leaning教材,秦皇岛西下务段段职教科将40起事故案制作成视频课件、制作了《单开道岔检查作业》视频教学片,这都便于职下吸取兄弟单位的教训和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广大铁路职下学到新知识、新技术,并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以班组为单位开展远程网络教育

众所周知,我们铁路系统由于下作原因,一般很难把各个岗位人员的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也就是说要针对职下的下作特点组织远程网络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以班组为单位的远程网络教育,因为班组是我们铁路企业的基本下作单位,它们就像人体的细胞一样,在铁路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把班组的学习当做一项重要下作来抓,对于提高铁路系统整体下作人员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班组内下种少,学习内容和口标比较明确,这样培训效果也会较容易检测。

2.3成立专门的技术交流论坛

分享是人类的天性,我们要善加利用,通过提供专业的交流平台,使得大家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想、彼此交流下作经验、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分系统、分专业设立技术交流论坛,从而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当然,为了激发学员的兴趣,避免大家陷入无意义的讨论之中,远程网络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监督,比如采取网络实名制,学员必须以真实名字发表言论,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某此人穿着马甲有恃无恐。另外,远程网络教师要定期回复学员的提问,还要积极参与学员之间的探讨,对于不同学员的建议进行点评,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员参与讨论的热情,进而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2.4建立健全管理办法

如何避免在远程网络教育方法推进中存在的弊端,需要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严格卡控关键环节,严厉考核影响正常教育下作、职下教育活动开展的个人或集体,才能发挥远程网络教育的应有之义,真正发挥其在职下教育中的作用。严格执行《秦皇岛西下务段职下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管理机制》(秦西下职(2016]53号),在远程网络教育过程中紧紧抓住培训、考核、使用、待遇四个基本环节,以各类培训考试、月抽考、日常业务学习及专项考试为基础,全面考核为手段,择优使用为口的,激励引导为动力,达到四个环节有序衔接。同时,下发《车间微机教室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及《班组电脑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极大提高远程网络教育的规范化。

2.5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力度

加强车间级微机教室建设。口前已经实现了所有车间都建有微机教室,共计17个,并且所有班组都另外配备了远程网络教育专用电脑。共计安装电脑179台、电脑桌椅179套,电脑全部按路局ETES系统运行进行配置。2016年防寒考试前,职教科为每个教室配备了机柜、交换机、路由器,并完成教室联网和网络调试下作,各车间微机教室全面投入使用,完成了防寒安全考试;同时完成了沿线17个车间微机教室网络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2.6继续研发远程网络教育平台

在口前“秦西学苑”微信平台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更加便于记忆的功能。口前比较火热的“986教育软件”中的错题分析功能,我们的平台还不具备。并且可以加入相似题比对、相近题解读、文字检索功能,这样能极大提高职下记忆的深刻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开展职下远程网络教育的方法、方式还有很多,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只有从我们铁路职下的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他们下作实际情况的远程网络教育方式,职下远程网络教学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3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意义

3.1远程网络教育跟党走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2012年中国政府在美国提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且批复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下程规划”后,开启了中国开放、共享和智能的大数据时代。2015年3月5日总理首次在政府下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且,总公司、路局适时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切实从思想上融入并强化“互联网+”意识,结合自身下作特点,大力应用和拓展“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全局各下作领域的深度融合。

3.2远程网络教育赶时髦

以往研发的学习平台只是在重复“管理者下发内容、职下练习”的过程,管理者对职下整体学习情况不掌握,基于以上难题,秦皇岛西下务段职教科积极探索,开拓思路,充分发掘以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培训管理、以网络化手段加强培训管理,突破管理者与职下之间的“信息孤岛”,丰富职下学习练习内容,合理解决“教”“学”分离的问题,在多种方案中,选择受众面最广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申请开通“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在今年的防寒考试及“一体化”专项考试中,职教科将考试题库导入“秦西学苑”微信平台,方便了职下学习,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得到职下的好评。并开发手机APP及电脑版学习软件,针对性的解决职下学练脱节、只学不练、练不知意等问题。

3.3远程网络教育内容全

“秦西学苑”微信公众平台共有职下教育、学习视点、课程在线3大模块。具备职下教育文件、通知通报、职下教育信息、意见建议、标准化作业、事故案例、日常业务学习、注册学习、在线课程、我的课程和手机APP共11项功能;针对职下普遍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开发手机版学习软件,该软件设有android版、io*版及电脑版共三种类型,其中电脑版可以实现手机与电脑的互联,包含日常业务学习、考试练习、通知文件和案例教育4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再进行细分。此软件的开发将进一步促使职下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真正提高职下学习兴趣。秦皇岛西下务段在“秦西学苑”微信平台推出后的第一次防寒考试中,相对于2015年度86.3%的通过率,2016年度提高了12.4%。此外,在一体化专项考核中,2016年度A级、B级职下同比增长了4%和29.5,而C级、D级职下同比降低25.2%和8.2%o

3.4远程网络教育口的强

职下通过远程网络教育能够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技能、培养良好素质,也是对脱产培训学习的有效补充,可以说,职下远程网络教育组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职下教育的成败。

4结语

第5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第6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软件技术;实训教学

前言

物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涉及的领域广,其理念也日趋成熟。从整体来看,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有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家居等行业。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发展推向了高潮,我国在无锡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电信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机构,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需要物联网技术人才,加大物联网工程技术各级人才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中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着眼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增加在物联网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实训上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实训,培养既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技能,又懂得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适应社会信息化产业新趋势的发展。

1中职物联网技术专业现状

目前,全国大多数本科、高职院校都开设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并把该专业作为重点规划和发展专业,学科知识体系及课程设置都在研究与探讨,物联网专业教学与实训处在摸索、实践阶段,没有成熟的体系、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中职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开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但是物联网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发展技术,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电子技术等综合的学科应用,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受学制,专业师资和教学实训设备等因素限制,如何在学校现有师资、课程、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创建能满足物联网产业企业的需求、又具有本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是各个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物联网技术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上采用两步走的方式来实现:第一步,各中职学校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体系的特点与优势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增加物联网技术方向的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探索与实践。第二步,整合相关专业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制定统一、完善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2物联网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与教学实践都是基于普通计算机之间互联的网络工程技术,而物联网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技术是多个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新兴发展综合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综合的学科应用技术,知识系统非常庞大,必须进行研究与梳理,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考虑中职学制与学生学习能力,根据网络专业的课程架构与知识体系,合理组织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进行适时课程的设置调整,根据物联网技术系统层次结构特点和关键技术,课程设置如图1所示,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从而扩大就业面,提升在就业中的优势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标准课程设置中已经涵盖了物联网技术网络层知识领域,只需要增加的主要是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的相关核心课程。具体是在专业基础课增加《物联网技术导论》,专业课上增加感知层《传感技术与检测》、《RFID技术与应用》、《传感网组网技术》课程和《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应用层课程。

3物联网技术实训体系设置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定位应体现在工程实践性,学生需要有知识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工程能力的实践,根据物联网工程的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体系,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应用技能,根据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与设施情况,确定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训体系,确定实训教学的内容。(见表1)

4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训的实践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受学制(三年)和学生学习能力、实训条件、师资等因素限制,课程调整的空间较小,在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网络专业的课程架构与知识体系,合理组织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教学与实训,系统的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适当调整专业课程,一方面将物联网传输层新技术与知识“嵌入”到原有的课程教学中,比如:将传感器技术和RFID技术知识作为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无线传感网组网技术加入到网络课程中,将数据库技术知识融入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中。另一方面,进行适时课程的设置调整,在有限的学时上增加《物联网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与实训,进行典型的应用系统综合实训,如智能家居与智能安防监控综合实训。

5物联网技术实训室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完善的网络布线实训室、网络设备配置实训室、系统搭建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能完成网络工程的实践教学实训。物联网技术实训室可以对原有的网络工程实训室进行改造,规划和购置物联网实训模块设备,模拟物联网应用工程环境和实际应用环境,构建“理实一体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拓展原有实训室的功能,提供课程教学实训从理论知识学习、讲解到演示、基本技能训练、工程项目实践等多层次教学实践。借鉴网络技术的项目教学实践体系,根据物联网工程的工作过程构建实践体系,设计教学实训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程的应用技能。因此,通过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实训体系设置、实训实践及实训室建设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增加物联网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实训,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技能,又懂得物联网技术的复合型技术人才,扩宽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信息技术类(第一辑)[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黄永前,刘凌.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物联网技术课程设置探索[J].物联网技术,2016.

[3]李翔宇,曾燕清,陈志德.基于岗位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福建电脑,2016.

第7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师;角色转换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对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教学角色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传道、授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应该而且这些必须永远继承角色的本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条件下,转变教师角色不是教师一人的事,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技术环境,掌握新的技术方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教学手段更新,改变教师角色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二、树立新的培养目标观念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应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现代教育中,教师应适应一种全新的角色,即“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一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自主能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向学生灌输完善的知识,而是协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二是在学生进行建构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协助者”,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

三、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新发明与新发现层出不穷,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求高职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吸收和存储前沿学科的知识和科研成果,并通过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第一,创建一个信息素养教育的整体培训计划和服务体系:①举办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术讲座,丰富教师知识及技术信息,重新整合自身信息素养。②鼓励教师自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③举办并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相关竞赛,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共同进步。④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提供给广大教师使用。第二,加强高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如今,各大院校里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等都已经比较普遍,学生宿舍也开通了网络服务,有数据表明“,在高等教育的各项财政支出中学校用于构置设备的费用约占8%,如,2009年为7.9%,2011年为8.57%”。但是设备的投入不等于高效的产出,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购买的先进设备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比如一些院校为了设计专业教学专门购买了价格更加昂贵的苹果电脑,一个机房里边几十台,价格非常可观,然而苹果电脑的操作系统是区别与其他windows系统电脑的,软件快捷键的运用也不一样,大多数学生自己使用的电脑是windows系统,这样就导致上课所学与课后练习衔接不上,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的实用价值。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上完课以后就走人,学生有疑问想请教时很难找到任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后,学生可以通过论坛或者电子邮件的方式向教师请教,但是又时常发生教师在这方面知识匮乏而作罢的事情。以上出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培训。由此可见,对教师进行充分的教育技术培训非常重要,但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多数院校在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时更加注重教师的计算机以及网络等硬件设备的培训,忽视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得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时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教学时偏向硬件技术的运用,容易造成形式上的技术化,而由原来的“书本灌输”走向“电子灌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环境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教师角色己不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也不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角色再定位时,要从主观上充分认识到每种角色的实质,深入了解各种角色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行为表现,而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探讨,也就能够揭示出教师在尝试着认同、接纳、模仿新角色的同时,也必然存在着观念、技能、心理等各方面的适应问题,帮助教师解决有可能会影响到其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角色冲突。

作者:张艳民 殷华 单位: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一、教师个性化教学研究背景

1.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形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信息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营造出具有丰富的学与教相统一的资源、管理、交流空间的网络系统,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 肇庆市百花园小学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简介

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肇庆市百花园小学一直以来立足于教育发展的前沿,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明确的办学目标,坚定发展的信念,积极探索,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师生素质,建设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试点项目,凭借广东省教育厅的“粤教云”、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学习平台、测评系统等,结合学校及社区优势,构建以学为中心的学生“一对一”个性化学习模式。针对学生的学,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教育教学的目标、效果具体落实到每个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个性化学习,从而满足不同人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信息素养、知识筛选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教师的思想、管理、工作模式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促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基础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

个性化教育,顾名思义是旨在提升学生的(优良)个性的教育。它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物质条件。教师以个性化的教为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这一定义强调了如下几层意思:个性化教学注重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个性化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个性化教学注重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

(二)个性化教学的理论支撑

1. 多元智能理论。传统上所认为学生的智力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其实这并非人类智能的全部。多元智能理论的代表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任何人的统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的聪明和成功。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只有适合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才能使学生获利。

2.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动力是内在的、自发的;学到的知识与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融为一体,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结构或人格日臻完善;提倡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的学习观;重视学习者主动性、意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创造最佳教学心理效果。

3. 建构主义教与学的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诱发、驱动、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和问题解决活动,在提供机会支持学习者的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4. 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的个性化,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学习要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要学会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结合。

5. 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和挖掘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它强调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6. 情景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理论。

(三)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开发个性化学习平台

1. 重视对硬件建设的投入,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升。学校完成了校园的信息化硬件升级改造,为实验班的课室和智慧课室安装相应的信息化平台;配备学生学习用的平板电脑;完善网络管理设施,更新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房,扩充网络带宽,添置防火墙、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学习的现代化信息平台。

2. 加强软件配套的建设,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在网络安全得以保障、稳定与畅通的基础上,维护网络安全,监控网络信息,及时排除各种网络攻击和隐患。同时,引进广东省教育厅的“粤教云”、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种教学管理软件系统。

3. 对“一对一”个性化学习项目实行教学常态化管理。学校专门为个性化教学设置固定的教室,配置专用的网络及服务器。正在建设一间具有开展个性化学习特色的智慧课室,作为上研究课的专用室,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学习的交流平台,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参与教学研究的平台。

(四)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信息时代的教师应面向教育信息化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契合了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能够在多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指明了方向。在不断增加经费投入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的同时,学校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顺利开展项目研究工作的重点。为此,学校在师资培训等软环境的建设方面与硬件装备的建设做到同步进行,两手抓。

1. 重视课题理论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活动,认真研讨有关部门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研讨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理论,提高实验教师对这一教育理念的认识,积极投身研究,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引入本课题实验的理论体系中。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总结经验,近年来已有一部分教师的论文获得各级的奖项。

2. 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为了研究工作能顺利开展,学校聘请了陕西师大张文兰教授作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工作的顾问,定期到学校指导项目工作的开展,并对老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同时,学校注重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理念及研究方法,派出老师参加相关的专家讲座、交流研讨会以及优秀课评比等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学习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的特点与操作,让教师尽快熟悉学生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及使用方法,加快项目研究工作的进度。通过培训,青年教师普遍具备了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能力,及独立制作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重点强化教师信息技术的训练,组织全员教师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课程、初级及中级计算机培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通过校本培训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使教师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

3. 组织青年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活动,推进项目研究工作顺利展开。学校规定课题组青年教师每学期都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并积极创造条件,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展示。开展评课活动,及时解决展示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便于日后推广,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评比及研讨活动。

三、构建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策略

“一个成功的教育模式应当是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充分地激发出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教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百花园小学通过不断思考、研究、实践、总结,初步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

(一)创新课堂教学专题教研形式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网站优势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水平,以教研工作的创新促进教学工作的创新。近年来,学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了业务学习网络化、集体备课电子化、专题研究交互化、常规管理现代化、教学Y源共享化。通过学校网站进行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添加教学资源库等软件和教育教学论文及其它素材,充实和丰富网上资源,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办公提供方便。

(二)优化教学过程,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

学校围绕实验项目,充分运用教学云平台、多媒体及平板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提供智能导航帮助教师开展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与创新需求,结合学科教学特点,通过提炼改组、拓展延伸、综合渗透,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组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发展个性,实现网络环境下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现学生与平板电脑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初步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

作为部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在项目研究之初,在各个学科就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探索的相关工作。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个学科根据“教育云平台”及学科特点初步制定了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提出的“七步教学法”、英语学科提出的“活、真、积、趣”教学法等。从情境创设、人机交互、教学模块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了更个性化的设计。

1. 从情境创设入手,迈好教学流程的第一步。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搭建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包括补习前知识导入学习情境、告知学习目标、建议学习过程、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个别化调整、促进成果、提供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估等九大助学事件。强调贴近生活、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创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做出设计,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如在英语课中,各小组介绍体育明星,让学生进行“脑力风暴”,在有趣的表演环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实效。二年级语文《北京》一课,在课堂中较难直观地了解天安门以及广场周边景物的位置,学生通过平台上教师设计的游戏,清晰明了地将北京天安门附近的景点位置展示出来,帮助了解课文。数学课《长度单位》中,通过平板中学习任务项目展示了不同单位的实物对比,更直观地让学生辨别米和厘米,掌握知识要点。因而,情境创设既可以是整体的情境创设,也可以是个别环节的创设,还可以是虚拟的外在激励环境的创设。

2. 以人机交互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通过人机交互,进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挖掘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树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教育云”平台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逐步引入深入;可以全程监控学生学习探究过程,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起到帮助和提示的作用。人机交互可以体现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它包括练习、自主学习、游戏等多种方式。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教育云”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参数处理技术的优势,制作交互性较强的教学课件,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和实验环境,进行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实践性、研究性学习转型。

3. 抓教学模块设计,提高个性化学习的实效。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地把握教材,适当地融合其他教学资源,灵活地选择“教育云”平台中的导语、复习、情景、任务、资源、评价、总结、分享、拓展等教学模块,构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总结反馈,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对教学模块的设计强调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在教学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给学生提供学习新知、巩固练习、拓展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将学习与提高置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当中。

四、教师个性化教学模式实施成效

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模式探索”试点项目,发挥网校辅学作用,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将教师课堂讲授与智能学习系统的诊断与导学相结合,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寻找学习的伙伴,在相互协作中增长技能,做到既培养个性化学习技能和合作探究精神,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网络行为,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

1. 指导学生掌握各网络平台和学习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在研究工作的准备阶段,对学生进行培训,认识肇庆市教育局“教育云学习活动管理平台”的界面,学习教育云平台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方法,尤其注重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开展网络环境个性化学习打好操作能力基础。

2. 指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尝试不同学科的个性化学习、同一学科不同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网络平台开展个性化学习。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材料,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交流评价,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开展多项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建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项信息技术活动。在师生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学生不仅在参赛方面硕果累累,而且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科研兴教,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得以全面落实。百花园小学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学校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校本教研,实施专业指导,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进行省级课题《基于网络学习社区与生活社区优势互补的德育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已利结题。去年,完成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的申报工作。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全体一线教师开展以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评比活动。在完成教育信息化课题的过程中,学校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5. 通过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开展,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步构建了“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该项研究的成果也收到了初步成效。林汝清老师参加“2013全国新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会”,向参会专家、老师展示了一节新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课。林老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了学生用平板电脑一对一个性化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理念。把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充分运用教学管理平台、教学白板及平板电脑等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参与率高,涉及面广,培养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林老师的课得到参与听课的专家评委高度的评价,并荣获全国赛课活动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梁军. 现代教育技术在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作用[J]. 教育评论,2004(3):59-61.

[2]刘彦文,袁桂林.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J]. 教育评论,2000(4):16-18.

[3]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37-40.

[4]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52-156.

[5]刘晋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109-111.

[6]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0-203.

[7]郑小军.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评论,2009(3):43-45.

第9篇:智能电脑网络教育培训范文

一.学校概况

我们此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小学。首先考察的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转制,是一所五年制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硬件条件来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学校。北蔡小学是一所镇小,建校时间稍晚一点,但也有98年的历史,有一千多名学生,33个教学班,在名气上虽不如汇师小学,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点的学校。学校曾被命名为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上海市愉快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浦东新区教科研实验基地,浦东新区青年干部培养基地。总的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园环境

上海汇师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学校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主义关怀。一进校门,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寻常的历史,在环境布置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彰显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橱框里陈列的学生制作、还是走廊上、墙壁上张贴的书法、剪贴、小报、绘画等,都让我们感到这所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儿童自由发挥的乐园;而北蔡镇中心小学却别有风格。校园环境优美,有全塑胶操场、小花园、假山水池、象征“智慧结晶”的雕塑、学生艺苑书画廊、双语天地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跑道,都显得很宽阔,有气势,呈现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体现着一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设施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两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当然首先要考察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汇师小学是90年代中期引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开设得较早,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硬件建设非常先进。北蔡镇中心小学也有电脑房、舞蹈房、图书馆、乒乓房、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室表演厅等设施,硬件建设稍逊于汇师小学,但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却别具特色,网络的利用率甚至高于汇师小学。

四.教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徐汇区教育改革和办学条件颇具亮点的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与教育教学骨干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三个支撑点。该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进行探索。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计算机不只作为工具,还应该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一种信息技术文化。而要营造信息技术氛围,必须以改造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样本自培活动为主要载体,对任职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师自培基地。该校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两方面入手:

1、探索教学流程。教学流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情景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合作信息处理的设计。教务处焦教师特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据她介绍,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低年级以电脑画为主,中年级以制作小报为主,高年级以制作网页为主;同时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育。从汇师小学出版的信息技术整合专著来看,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蔡小学很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学校以自主教育,双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教学节”、“体育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北蔡小学遵循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促进人的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该校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在:

1、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以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为学习的内容,展开“小学生社团”和“网上学习”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力量开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健全多元、开放的学习评价制度,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质量。3、这种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更应该是在广阔的社会。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主流意识和自觉行为。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网络”的元素,他们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该校的网络利用率非常高,“网络”教学及宣传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一批探索性课题。

除了聆听了学校领导的教学经验介绍外,我们还听了两节示范课。我们所听的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都跟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表演,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老师们能忠于教材,但却不照搬教材。他们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知识技能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把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作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

1、都注重任职教师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

2、重视学习评价。

3、都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方面颇有建树,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学方面的专著。

4、都注重营造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