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高效学习方略精选(九篇)

高效学习方略

第1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有效学习;备考策略

一、前言

高中历史是一门较为基础的人文科学,主要是较会学生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和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善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将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历史课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记忆性,成为单纯的复述性的学科。很多学生都喜欢历史,但是不喜欢历史课,学习方法不好,学习效率不高,本文就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方法与备考策略进行探讨。

二、高中历史的有效学习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1、背功:其实历史很多人认为要死记硬背,其实不然。在高中历史考试中,要全部默写的当然得“硬”背,但是要抽取关键字,一句中总有一两个是关键字,只要抽到关键字,整句话的意思也就差不多了。(当然,不能改变史实)。同时,自己要善于总结,做小抄,可以按时间顺序,按事件类别顺序等等,以一定的规律去记忆,效果更好。小抄可以随身携带,有短暂空闲就可以拿出来瞄一眼,把记忆时间化整为零,即免去打断时间背书的痛苦,效果亦比死背书要好。毕竟在路上或者其它时候想起一个模糊的地方的时候不一定带着书,却能够带着小抄[2]。

2、练习:想要学好历史,练习是肯定的。试卷和练习册里的题目在考试中占较多(比如我们的段考历史80%都是试卷、练习册和书本的)。试卷和练习册是帮助复习高中历史的有效工具,每次做的时候,都要好像是明天要检查,而且对、好、工整之类的要求来做练习。同时,认真分析你的考试试卷,看哪些地方丢分,把做错的题好好分析,看错在哪里,这样明白了问题所在才好对症下药。准备一本错题集,将错题记下,认真分析错的原因,然后举一反三,看这样的重点内容还有哪些,这样的题今后碰到怎样才不会出错,然后不时翻看,不要等到知识完全忘记了才去复习。

3、课外:学好历史,除了课内还有课外。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还要从电脑或课外书中了解有关的历史知识,以便帮助加深印象,开阔眼界,在考试中如果考到课外知识,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学历史就像看故事一样,只要你喜欢听故事,你就会喜欢历史这门课程,不要只看老师说的重点,小字也去看看,这样你就会增加对历史的兴趣,时间是积累财富的本钱,多花时间去看去记,你一定会喜欢历史的,这样你就不会觉得历史难了。

4、复习背诵:一次背完了还不行,得经常复习,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告诉你,我一般都在睡前反复背历史,效果不错。)另外,最重要的是你对历史的兴趣,没有兴趣你不管怎样都会开小差的。还有,就是“勤”。要有一个知识结构知识网络知识体系。方法是自己编结构图表,将课文中的章节目内容用一个大表格整理出来,所有的知识用简短的语言加以归纳整理。以后所学知识都放到这个框架里,你的知识就会很清晰准确,越集越多,且不会混淆了[3]。

三、应该及早积累历史方面的知识

我建议那些早已决定选择文科的人,一定要从初中,最晚高一时就开始注意积累历史方面的知识。它有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因为这会使你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而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也许在个别的细节题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综合论述性的题,就只会出现将凌乱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况,留给改卷老师的不好印象,会大大影响你的得分[4]。

四、列好基本框架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线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比如在学习秦朝时,可简单设计为:建立(包括时间、人物、都城)——巩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繁荣(指具体表现)——衰亡(包括衰亡的原因)。

掌握了这一简单的方法后,在今后学习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时,就可以自己来归纳学习,对每一朝代的特点可以自己补充。在这些大致内容列出来之后,不妨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有些城市经常被作为首都,选择首都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标准?再比如,为什么有些朝代能坚持几百年,有些朝代却如昙花一现,各个朝代都有哪些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我们在学习历史当中,要培养自己的就是思考意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去探究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会极大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预见能力。

五、加强高中历史知识点的记忆

我们都知道,要学习好高中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就在于一定要记忆住历史知识。但是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们常常都被历史弄得非常烦恼,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记忆,而且就算把几本书都背下来也不一定会做题目。那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掌握和学习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第一,应该培养对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培养对于历史的兴趣。第二,要遵循记忆的一般规律,例如: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先理解后记忆,先记忆后理解、记忆和学习相互结合、边学习边记忆,还可以那些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的历史知识与比较陌生的历史知识相结合。第三,还应该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数字记忆法、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逻辑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提纲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等。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没有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么就是好的记忆方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数字记忆法来记忆重要法案的年份。如“1689 1787 1789 1791 1889 ”(1889:日本 《大日本帝国宪法》、1791:法国 《1791年宪法》、1789:法国 《人权宣言》、1787:美国 《1787年宪法》、1689:英国 《权利法案》)[5]。

六、多组织交际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交际性活动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积极性,能够在活动中排除那种呆板、机械的“注入”,形成学生“自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教师在高中历史交际性活动可以完全放开对学生的控制,是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可以是裁判者,要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判定的模式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可以围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来与学生展开了互动交流,让他们自己围绕这些问题来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通过查询资料来回答问题。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该尽量地予以支持和鼓励。“交流-互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呼唤和激励[6]。

同时,我认为老师在上课时要多关注学生思想,消除高中历史课堂沉闷死角。由于高中历史课程内容有些较为枯燥,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实在太多,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速度较快,我们很多学生还没有听懂,他已经讲完了。所以,我建议我们的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有相当的耐心,而且教起来不能太快,必要的时候,速度要适中,等我们过渡到一定的时间了,才能按照正常的速度来教,尤其对于对后进生,更是要非常的耐心,而且决不能轻言放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按照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后进生依然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荣誉感,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尽量地去满足他们的成功欲,多给他们具体的帮助指导和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7]。

另外,我觉得老师应该走近学生、融入学生。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看法,虽然这些见解、看法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但老师首先要懂得尊重这些见解和看法,然后才能去引导他们。高中历史涉及内容繁多,受阅历和知识的制约,学生不可能对这些内容都感兴趣。他们往往都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学习态度。喜欢的就抱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不喜欢的,就表现出厌烦情绪,不认真听,不动脑想。其实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应。这就要求我们的历史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引导,由浅入深地给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志芳.再议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与思考——高中历史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策略探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33-136.

[2]冯旗红.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54-157.

[3]池志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体会[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166-169.

[4]胡林梅.谈谈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6):120-124.

[5]王稚韬.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重在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154-156.

[6]姚焕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蒸汽的力量”为例[J].教育探索.2011(08):144-147.

第2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一、听课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

观察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有一部分同学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方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课前无准备,一无知识上的准备,没有预习习惯;二无物质上的准备,连教材、资料等都没有提前摆好;三无思想上的准备,思维的兴奋点没有转向课堂学习。

(二)课上不专心,一心二用,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没有互动,甚至背道而驰;机械记录,被动接受,教师写什么就抄什么,思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听评书型,上生物课没有动手的习惯。只有彻底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和方法,才能具备改进学习方法的前提保证。

二、提高生物课学习效率的方法与策略

从生物的学科特点和生物规律出发,在生物课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应把握以下几点:

1.预习后再听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课前预习是上好生物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提条件,在教师围绕“四精”开展教研教学活动的要求下,预习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学生课前应根据教师安排的预习提纲和问题,认真预习。预习的重点对象是教材,做到预习后思考及课后练习,做到预习有笔记,带着预习疑问去听课。

2.学习活动与教学活动同步

在生物课中,学习活动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的,学习方法体现在教法的设计中,而教法的实施又促进了学法的转变。因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调动自己的一切积极因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学习活动与整个班级教学活动保持同步。做学习的主人,不做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而达到师生互动、和谐共鸣的效果。

3.学会听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十万个为什么?”,“问题是学习生物的心脏”。解决问题是生物学习的首要任务,通过解题巩固和检查了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说,解题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生物能力高低的标准。学会生物解题,提高解题能力一般都要经历从简单模仿到反复练习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长期过程。从解题能力形成发展过程分析,在新课、作业和测试讲评课中,学生应主动与教师配合,积极参与解题思路探索,积极完成课堂练习。学生要注意理解教师对例题中已知条件与设问间内在必然联系的分析,重视教师对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归纳,重视在讲解典型例题中对各种解题模式的归纳,就相当于增长了思考的时间,也就等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重视养成解题的自觉领悟和自觉分析习惯,不搞“题海战术”,从而形成解题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在解题学习活动中应区分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过程”的不同,既要学习怎样解题、更要理解教师为什么这样解题。不但要学习教师对例题解法的分析,而且要领悟教师对概念、定律的理解,实际应用过程中知识发生、发展、形成中所蕴含的生物思想方法。

4.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是思维的体操”。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是生物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可见思维能力培养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三种思维活动: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体现在教材中)、生物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创造,在生物活动中揭示和暴露生物家的思维活动使生物学家的思维活动复苏,然后指导、调节、控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师生思维活动的同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在学习中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则具有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生物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诱导、提问下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主动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样教师才能通过对信息的反馈把握住思维方向的调控,培养收敛思维能力。同时应敢于猜想和善于质疑,遇到与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举手提问,培养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5.重视小结,优化认知结构

按照教学环节,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都会对整节课进行简明扼要的小结,通过小结使整节课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调知识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全面深刻。此时,同学们可不能因快下课而放松注意力,反而应认真听讲,并逐步养成自己独立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6.笔记少而精

第3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策略 浅议数学学习的指导策略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浅谈提高数学学习的策略 初中数学学习策略 如何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模式 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学习型灵动课堂的构建 初中数学学案学习方式的构建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新策略 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策略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学习中障碍的转化策略分析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数学学习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能力的策略 培养后进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消除高中学困生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 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探究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策略 从错误中探寻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数学学习策略的构建 数学学习策略的构建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激增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和信息的总量正以惊人的速度随时展飞快地增长着。因此,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必然要大力提倡高效率的学习。而数学作为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科学,必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具体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 学习策略 学习方法 .

引言

通过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发现,绝大多数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不了解数学学习策略知识;数学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对认知策略使用的较好,而对自主认识的元认知策略使用较少。因此,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数学学习策略,已经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减缓课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1.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概念界定

对于学习策略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划分。我国学者蒯超英建立了包括学习方法、调节和控制、元认知这三个方面的学习策略的结构模型。【1】加涅列举的学习策略有注意的策略、编码的策略、记忆探求的策略、检索的策略、思考的策略【2】。史耀芳认为构成学习策略的因素包括:注意集中、学习组织、联想策略、情境推理、反省思维、动机和情绪、计划和监控。【3】 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本文认为,所谓数学学习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情境或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数学学习的某种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及对措施的调用和调控。数学学习策略既是制约数学学习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

2.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意义

2.1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高中生的高效率数学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在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全面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所以,开展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数学教育现实问题的需要

目前虽然我国的数学教育已经由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转移到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但遗憾的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却并不乐观。一致认为成绩好学习效率就较高,而没有充分认识到理性精神与效率意识的培养,良好的认知结构与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高效率学习,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能够使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来不断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以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成熟稳定的人生观、世界观。

3 高效的数学学习策略的构建与实践

3.1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我认知过程的一种策略[4],这种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学习过程。培养元认知策略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第一,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这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尽量加入这类知识,并不断在学习活动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第二加强教学环节中元认知操作的指导,在学习活动之前,应着重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学习活动作好充足的准备。并且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时刻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学习活动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与评价,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要认真分析及时补救。最后要督促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3.2培养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支持策略等。成功的使用这些

策略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环境以及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3.2.1时间管理策略

首先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必须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尽量减少无计划、无意义的时间。在安排学习计划时,要分清主次,即哪些内容必须做,哪些内容可做可不做;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模式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确保状态最佳时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3.2.2 心境的管理策略

学都是需要动力的。为了使学生维持自己的意志努力,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坚定的学习信念,教会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

3.2.3 资源的利用策略

首先工具的利用策略:学习工具是学习中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源,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因此有效地利用学习工具对一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现代科技设备的利用: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积极地,适当的使用电脑网络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补充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加学习兴趣。

最后是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老师和同学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交流对象。因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老师在知识内容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以及学习方法上的启发。另外,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也是积极可取的。当自己在学习遇到不懂得问题时,可以向已经学会的同学请教,在知识水平相当的前提下,有些问题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结语

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手段,结合新课改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变成了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以高中数学教学为基础,从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论述了高中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希望可以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起到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颖,学习策略研究评述[J],北华大学学报,2003,4(4):62-64

[2]罗京,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2009

[3]王兄,学习策略研究综述及其思考,柳州师专学报,2001,16(2):111-113

[4]胡斌武,学习策略的结构探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3):121-123

第4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 策略 调查 分析

1 学习策略的含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具体来说,是指为有效地达到某一个学习目的而对学习方法所进行的选择。包括制订学习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应性强的学习方式,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定期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测,对学习方法进行改善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更重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界提高学习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纳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当中。虽然有很多的学习策略分类法,但是Oxford采用的二语学习策略分类体系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分类法。Oxford提出了一个由6组第二语言学习行为组成的策略系统,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元认知策略:有意识的寻找练习机会、自我评价学习效果、集中注意力以及制定学习计划和监控错误等;第二,情感策略:自我鼓励和减少焦虑等;第三,社会策略:质疑与本族语言者的合作和文化意识等;第四,记忆策略:归类和意象等;第五,一般认知策略:推理、概括、分析以及操练等;第六,补偿策略:根据上下文猜测意义和迂回表达法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文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状况,希望从中找出帮助学生了解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本文以柳州师范专科学校文科、理科班中共选取的6个班共26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达95%。

文献资料法:为了使得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各项自身因素以找到更加适合自己学习的策略,可以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总结一些具有价值的、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的学习策略,在继续沿用优势学习策略的同时加强填充弱势学习策略,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学习英语的具体技巧和方法,能积极解决学习英语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找到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途径。

数据分析法:本次调查采用了Oxford(1990)“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被称为“一个极有价值的诊断性工具”。问卷包括六大类学习策略的问题,采用5分制计分,从1级的“从不使用该策略”到5级的“总是使用该策略”。平均得分为1.0-1.4:几乎不适用此类策略;得分1.5-2.4:基本不使用;得分2.5-3.4:使用情况一般;得分3.5-4.4:经常使用;得分4.5-5:总是使用。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从接受、储存语言资料、组织语言知识运用、理解语言结构、提高操作语言技能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信心以及合作意识等方面,了解广西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运用策略情况。

运用SPSS软件对各项策略运用频率进行统计,总平均分为2.54分。

3 结果与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六大策略的平均值都偏低。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存在的问题:①元认知能力较差,缺乏学习计划和安排,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不足。高中学生总是依靠老师的指导来进行学习。进入大学后,他们当中大多数学生缺乏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不知如何计划、安排、检测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不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和学习需求。个别学生能制订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对自己学习英语中的进步与不足能进行反思和总结。②认知方式不够科学,对知识获得及掌握的过程不深入了解。在众多的学生当中,能够借助图表等非语言信息进行理解和表达,能借助想象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能够利用常规推理以及归纳等逻辑手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不足三分之一。仅有少数的同学能够对接触语言材料中的语言规律进行总结和应用,同时能够举一反三。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进行预习、抓重点做笔记以及主动复习和整理归纳的更是少之又少。③社会策略缺乏,情感策略较为消极,自我调控能力和协调能力不够。新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模式和自我学习还不适应,相对中学学习而言,与教师接触较少,在学习上与其他人交流更少。多数学生缺乏一定的主动英语学习意识。不能较好的克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寻找学好英语的途径,也很少留意身边讲英语的人并进行自我激励。④学习策略知识明显贫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缺乏。多数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经常是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正确方法的引导。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高职高专学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英语的总体能力不足,令人担忧。学习外语是一个复杂、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导不再是唯一因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具备科学的学习策略,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把科学的学习策略应用在外语学习中,才能成为自主、独立和有效的学习。因此,高职高专非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策略,增强他们学习策略观念,提高学习策略意识。

4.2 建议 教师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英语思维,通过多读和多听,尤其在解释生词的过程中,尽量使用英语解释,促进学生逐渐培养成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教师在大学阶段应当针对学生实际学习外语的策略,全方位培养学习的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社会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外语学习的策略。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全方面的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应当为其提供各种学习英语的策略,使得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提高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并重视个体差异。教师应当将培养学习策略与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得学生逐渐学会使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最佳策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学习策略训练的内容,教师应当适当的为学生传授学习英语的策略知识,有效的协调学习策略训练与计划的教学任务,这样除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能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服务于终生教育。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胡郑辉.英语学习策略[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

[5]王静,于新松.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学习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2006.

课题项目: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第5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一、元认知理论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提出,是“关于认知的认知”。他将其定义为“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控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元认知知识是认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学习状况水平的认识,对学习目标、任务及学习策略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所经历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一系列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包括制定计划、执行监控、检查结果和采取补救措施等相应的监控策略。

元认知理论丰富并拓展了学习策略的研究。在元认知理论基础上O’Malley和Chamot提出二语习得策略的分类,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三种。其中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宏观计划、管理、调控自身学习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即学习者在学习前根据已有认知知识对学习活动制定合适的目标和实施方案;监控策略,即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对学习活动的进程、方法、效果进行有意识监控;评估策略,是学习者根据有效性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自我评估。

二、元认知的重要性及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必要性

1.元认知对于认知活动及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认知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整个信息加工中最高级、最核心的决定性成分,是保证学习活动成功的高级技能,对提高个体外语习得能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在学习者执行语言学习任务之前、之中可有意识激活、维持良好情绪状态并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习语言过程中,还可监控调整整个学习进程,并根据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习方法策略做出相应调整;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总结性评价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总之,元认知在整个语言学习活动过程中起着宏观调整和控制作用,直接影响制约着语言学习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和认知结果,对提高语言认知活动的效率意义重大。

元认知在认知主体的认知活动中所起的制定计划、调控进程的作用,使元认知能力成为影响学习者学习自主性高低的决定因素。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变化使终身学习成为适应未来社会之必然,学习者必须具备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HenriHolec认为学习自主性就是“学习者负责自身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语言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独立学习并评估学习效果。我国一些学者则将自主学习分为三个方面:对自身学习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对学习活动的监督、评价和反馈;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与修正。

从元认知理论和学习自主性内涵的对照可以看出,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程度是与其元认知水平相一致的,元认知水平高的学习者必定具备更高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学习效果会更优于其他学习者。

2.元认知策略训练的必要性

基于元认知对于认知活动及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作用,在外语教学中大力提高学习者元认知水平成为提高外语学习者学习成效的关键。而元认知策略培训则是提高学习者元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

O’Malley认为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计划、监控和调整的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是使学习者承担他们自己学习责任的高级管理方法和工具。它在三种学习策略中处于中心地位,影响制约着认知、情感策略的发展并对其起着指导、调节和归并的作用,对学习者学习任务的有效执行、提高学习自主性起着核心作用。他指出,“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和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善学者与不善学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能否根据时间、地点和学习任务的不同,灵活选用最有利于实现学习任务的策略,换言之,在于他们是否有更好的元认知意识。善学者因善于计划、组织、管理和调控自己的学习,拥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不善学者则因元认知意识和能力的缺乏而产生各种学习困难。因此,元认知策略训练是帮助不善学者摆脱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大量研究亦证明学习策略是可教的和须教的。学习者了解学习策略知识并不等于能成功使用策略,所以外语教学中向学习者传授外语学习策略知识的同时,也须明确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学习策略,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我驱动的效果。

三、外语教学中如何优化元认知策略训练效果

Cohen指出,典型的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包括五个步骤:准备阶段、呈现阶段、训练阶段、巩固阶段和评估阶段。笔者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及教学实践认为,为使元认知策略训练达到最优化效果,外语教师可根据Cohen策略训练。一方面将元认知策略训练以学期为单位贯穿于总体外语教学中,使学生逐步学会规划、调控整个学科既定阶段的学习,获取学科层面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学生外语听说读写技能进行针对性的元认知策略训练,使其获得微技能层面的学习自主性。

1.学科层面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准备阶段:教师可在学期开始第一周采取个人访谈、小组讨论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使用现状进行诊断,以使今后的学习策略训练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须使学生了解元认知基本理论和元认知策略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参与元认知策略训练的积极性。

呈现阶段:教师可在学期第二周的课堂教学中对元认知策略即计划策略、监控策略与评估策略进行讲解示范。计划策略呈现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在了解自身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个人情况的学期学习计划;监控策略呈现内容主要是通过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将其注意力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和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获得学习监控调节能力;评价策略呈现内容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自我评价学习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补救。

训练阶段:这是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核心部分,应一直持续至学期结束前两至三周。教师在该阶段应引导、督促和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学习目标和计划。可让学生通过撰写学习周记不间断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并通过自我评估与反思调整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以实现既定目标。

巩固阶段:在学习结束前两至三周,可进入巩固阶段。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进行观察与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寻求解决方案,总结语言学习的经验。

评估阶段:教师可在学期最后一周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对本学期元认知策略训练成果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与总结,为今后的学习与教学提供参考、做好准备。

2.微技能层面的元认知策略训练

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大微技能的认知过程均较复杂,其顺利、高效的完成要求学习者必须具备较高地将听、说、读、写过程作为意识对象加以规划、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能力。因此,外语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微技能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对于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意义重大。微技能的元认知策略训练可根据策略训练的五步骤灵活进行。

第6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关键词: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大学生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类迈入了“学习化”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已无法使个体应对科学技术与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毕生面临的发展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时代要求和未来挑战的“主动”学习者则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应成为对高等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经过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仍然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且有关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学习策略水平不高。在学习策略应用上表现为心理学习策略维度和行为学习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高,自我调节策略维度的使用水平较低,说明大学生更擅长运用复述、阐述、组织加工、积极反思、寻求人际帮助、文献求助和实践应用等心理或行为策略。这些策略使用水平较高是因为大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这些已有的教育经验较为强调这些策略的教学和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影响较大。但这种不全面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却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调节问题,使得学生情感控制、动机控制和理解控制等策略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不利于学生快乐学习和全面发展。从成长的角度来看,自我调节策略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策略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进步程度进行监控、管理朝向目标的前进过程并评价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必要时做出修正行为,还可消除焦虑,防止因焦虑而产生的注意分散并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平。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依据元认知,使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调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率的一系列计策或谋略。学习策略可以表现为外显行为,即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既可以是一般性的通用策略,如监控策略,也可以是具体的,与特定学科有关的策略;既可以是有意识的,需要意志努力,也可以是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类型、强度影响学习策略择用的类型、水平和有效性。一般说来,表面的、低水平的学习动机将会导致表面型的、消极的学习策略;而具有深层次学习动机的学生所采用的学习策略也往往是高水平的、积极的、主动的。而学习过程是一个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学习策略运用水平高就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动机。Ames(1998)研究表明,能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具有良好动机水平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产生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动机水平差的学生有效策略的使用较少。

2.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进行某项活动并取得成功的主观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影响着学习策略的掌握速度或者择用策略的优劣。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效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相应的活动,会运用更多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不管原先取得何种成绩,他们的学习都会更加努力、更为有效地监控自己的学习时间,面临困难时更能持之以恒。

3.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习策略是一种内隐性学习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运用程度有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师在教学关键时候和关键环节给学生授以必要的策略,能使教师有效展示内隐学习策略,压缩思考过程,能使教师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连续的思考过程步骤化,使学生有实例可仿,有程序可依,便于学习与掌握。

4.归因

学生的成就归因、学习策略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学习成败的归因会影响学习策略的运用。如果学生将成败原因指向努力和学习方法,他们就会积极地寻找适当的技能和策略,会在后续的学习中灵活调整学习方法,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或寻求外部条件的帮助,或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策略。而将落后、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良的学生,往往缺乏合适的学习策略,因为他们认为努力也无用。

三、加强大学生学习策略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加强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自主学习主要通过个体自己来完成对学习计划的拟定、监控和调节,因此,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是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学习策略培养的核心。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元认知的认识功能和监控功能的提高,即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任务与要求灵活地制定学习计划,并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鼓励学生及时、准确、经常地对学习进展情况做记录,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大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这样,学生就能够拥有足够的工具以便在需要时去对付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去达到各式各样的目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加强大学生资源管理策略培养

资源管理策略是学习策略之一,是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保障。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好这些资源。(1)训练大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策略。帮助学生意识到时间计划的重要性、并优先考虑时间的运用。(2)对大学生进行成败归因训练。引导大学生将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发展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更积极的方式去接近学习目标,使大学生更为经常地使用自己已经习得的策略。(3)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学习困难,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的问题,这时就要求个体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以克服自身的学习困难,交给大学生一些工具性求助策略,使大学生知道何时、何地、如何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3.加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增强他们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确立掌握知识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目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主要有三种方式:(1)增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2)积极的自我强化。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关键是使学生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使其能在较近的目标达到后看到自己的进步。(3)言语说服。这是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就是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提高高校教师学习策略教学素养

学生的学习策略大多是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策略习得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决定了在学习策略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策略指导的重要性。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在课堂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术思想、学习行为以及学业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习策略内容的关注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他们会认为所学知识相当重要而给予高度重视。因此,提高高校教师的学习策略教学素养将有助于促进或加速大学生获得和运用学习策略。

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学习策略教学应采取多种多样方法,如发现法、模仿法、讨论法、观察法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做到:(1)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因为这种需要在策略学习中是一种重要而稳定的动机因素,对学习策略的学习起推动作用。(2)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提供丰富的恰当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概括化的知识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在恰当场合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78-82.

[2]邢强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3).

第7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一、自主学习策略训练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学习者能够主动地有意识地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方法,并能及时的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监督,评价,反思及调整。

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便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加强学习策略的训练和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学习一种新语言的心理步骤或心理操作,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3]。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是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尽管绝大多数的学习者能够下意识地使用策略,但大量的训练可以促使策略的程序化和内化。[4]

学习策略训练是近二十年来应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热门研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显性或隐性的融入学习策略的训练和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有系统的使用学习策略。如果教师能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指导,学生则能更有效地掌握学习策略,那么进行策略训练就是帮助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学习策略的良好方法[5]。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CALLA”学习策略训练研究

学习策略训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语言学习与策略的使用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自我管理能力。策略训练一般由策略训练(strategy training)和策略融合(integration)两部分构成。在第一阶段需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策略的内涵,和训练的意义,提高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意识。策略融合及时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将策略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1990年, Chamot和O' Malley共同撰写了“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一书,是对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第一本有影响的专著。Chamot和O' Malley提出的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aoch)简称为CALLA。CALLA模式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学习和策略的培养[6]。

CALLA”学习策略训练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头脑中已使用的有效策略意识,对学生已有的有效学习策略加以识别和确认,为策略训练做准备。这一阶段为之后的学习策略训练的基础,一旦基础打好,学习策略训练的以下几个阶段可以相对顺利地进行。

2)展示阶段

该阶段的目的是介绍,解释和说明学习策略,教师向学生进行具体学习策略的示范和解释,讲授学习策略的特征,意义和如何运用,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策略的使用。

3)操练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适合学习水平的策略进行训练,学习策略训练将融入到日常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将在学习任务中实践所学到的学习策略。

4)评价阶段

本阶段教师向学生以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展示策略,以及如何识别他们为特定的语言活动而使用过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估自己的策略使用情况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须选择合适的课堂任务,同难过频繁的提示和返馈训练学生使用策略。

5)扩展阶段

本阶段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把学习策略应用到新的任务中去。只有能将策略迁移到新的任务中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有效使用学习策略,因此是策略训练的自高境界,代表了学习者能自主学习的重要标志。

为了提高医学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策略意识、扩大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的选择范围,提高英语自主学习效能,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我们选取我校大一医学英语专业的部分班级为实验对象,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结合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学习策略培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对比实验研究,以Chamot和 O' Malley的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aoch), 即认知性语言学习方法,进行听力策略培训,阅读策略培训,写作及翻译策略培训几个方面的综合培训,分别比较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培训前及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及变化情况,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次大学英语四级成绩,以探究策略培训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

经过学习策略培训后,学生能更新学习观念,意识到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习策略,学习进度有选择的对多媒体及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系统、考试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库和试题库等进行有效地利用,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

三、总结

大学英语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加强学习策略的培训和有效运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营造语言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培训,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1981.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第8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困生 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59-01

1 学困生的界定

在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也有一段历史了,学困生最先定义为在接受和将阅读、推理、数学计算、语言听说读写等能力运用的时候有着很大困难并能够明显看出来的个体。在国内把学困生界定为:一般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要素及各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发的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者医疗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对于本文提到的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属于正常,但是由于不良学习习惯、方法不当、或者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英语课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1]。

2 国内外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现状

早期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关注在学习策略的描述、归纳及分类方面。J.Rubin作为早期的最具影响力的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研究了好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并且发现学习者在情感策略、交际策略、认知策略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对于学习策略的研究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将自主学习和语言学习策略结合起来研究;其二,是研究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也开始了语言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我国近几年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对于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较少[2]。

3 学习策略的分类

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既可以确定研究范围,还可以对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于英语学习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更加有利。早期的学习策略分为: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和间接影响学习的策略。但是这两种学习策略缺乏理论支持。在后期的学者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根据不同角度,奥马利和夏默特对学习策略进行了更全面的分类,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三类。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美国阿拉巴马大学语言学家奥克斯福德将学习策略分为了六类: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认识策略、记忆策略、补偿策略。我国著名教育学者程晓棠和郑敏在对几种主要的学习策略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情况,在《英语学习策略》一书中对学习策略是这样分类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交际策略[3]。

4 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培养

本文主要从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四个分类来探索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

4.1 认知策略的培养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达到具体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4]。对于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的认知策略培养,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是来解决单词积累和知识点记忆的问题,这对英语学困生来说是最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常采用的是死记硬背,效果差不说还影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时,采取联想记忆,语境记忆、对比记忆等方法,提高学生词汇量。并且还要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将单词、短语、知识点放入语境进行联合记忆。其次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学习途径,扩大学困生的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最后,须在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指导,避免学困生因为几个单词的不懂而放弃阅读,让学生通过语境来猜测词义。

4.2 交际策略的培养

交际策略是提高学习者的交流效果和组织社会交际采用的方法和措施[5]。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习效果影响的重视不够,现在的多数学生属于只能纸上谈兵,应付考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实际的交流起来就显得很生疏。对于交际策略的培养,老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并且积极调动班级活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融入中西方文化。

4.3 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学习的自我反思,能够制定系统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调节和自我调整的策略[6]。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系统的学习计划是不可行的。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元认知策略培养教师需从以下三方面实施:首先,需要帮助学困生建立英语学习的策略意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讲座和班会等一些形式实现。其次,就是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4 情感策略的培养

情感策略则是学习者通过学习激感的内外信息的认知、调控与评价,起到对学习促进作用的动态对策系统。许多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恐惧感,学习兴趣也不大,通过加强对学困生的情感策略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具体方案如下所示:(1)加强自身的亲和力,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2)增强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3)以学生为主,教师为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5 结语

提高学困生对词汇学习,有助于外语学习效果的提高。通过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通过这四个学习策略的培养,训练学生词汇学习的技巧,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林琼.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马俊.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3.

[3] 汪祖名.高中英语学困生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马俊.高中英语学困生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第9篇:高效学习方略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习策略 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37-02

当前,新课程理念已逐步渗透入课堂教学中,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落实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然而,在我们少数民族山区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困生面较广,学生不会学、学不会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说:“化学好学难记,学过的知识过一两天就忘了,”“老师讲化学题时听得懂,但一到自己做题时就不会了。”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教师只偏重于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而对学法研究较少,学法指导与训练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解决高中化学“易学难记”以及化学题“听得懂不会做”的问题,本人在承担的“学习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中,探索了化学教学与学习策略训练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了基本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的适应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学习策略教学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因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比学习知识更有价值,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此,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教学对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中等生和优等生的主要区别在于缺乏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而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差别除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更加缺乏学习策略的掌握和应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困生只会使用机械记忆来学习,于是造成了学习上的不适应和困难。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强学习的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将会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二是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习策略是关于如何学习和思维的程序性知识,对学习活动起着内部定向、指导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学习策略教学是实施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途径。

二、学习策略概述

关于学习策略的界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我国心理学教授刘电芝、黄希庭在《学习策略研究概述》中论述为“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范畴。学习策略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个体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关于学习策略的种类,心理学家依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分类。其中迈克卡(Mckeachie,et al.,1990)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用于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1)复述策略。如重复、抄写、作记录、划线。(2)精细加工策略。如释义、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举例、提问。(3)组织策略。如组块编码、选择要点、列提纲、制作关系图。

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以及调控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包括:(1)计划策略。如设置目标、浏览、设疑。(2)监视策略。如自我测查、集中注意、监视领会状态。(3)调控策略。如调整阅读速度、重新阅读、复查、使用应试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它包括:(1)时间管理策略。如建立时间表、设置进度目标。(2)学业求助策略。如寻找固定地方、安静地方、有组织的地点。(3)努力状态管理策略。如将成败归因于努力、调整心境、自我强化。(4)社会支持管理策略。如寻求教师和伙伴、获得个别辅导。

三、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内容的确定

已有研究表明,只掌握通用学习策略,学习者难以自动迁移到学科中,难以提高学习成绩。而学科学习策略直接与学科知识相联系,因而学科学习策略的训练可直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成绩,该结论已得到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关于中学化学学习策略,国内也有了一些研究。在综合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化学学科知识点多、零碎、难记及其解题思维方式的特点,将认知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的内容进行界定。

四、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除了少数尖子生,大多数中等生及中等以下的学生不会从日常教学中自动习得学习策略并掌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训练,才能促进学生获得基本的学习策略。为了使学生能将学习策略运用于化学学习中,笔者在课堂中主要采取渗透式教学。具体做法是:①在备课时将学习策略教学纳入教学目标中,明确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哪些策略。②结合知识的教学,找准切入点进行渗透教学。③在课堂小结环节,总结这节课所用到的学习策略,再辅以相应练习,促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策略。教学实例阐述如下。

【教学实例】人教大纲版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 乙炔》

第一步:找准切入点。在学习“乙炔的化学性质”时,考虑到学生在此之前已学过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中直接指导学生采用“类比策略”来推测乙炔的结构及化学性质,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学生便习得了有关乙炔的知识。整个过程中既体现了探究教学的理念,又渗透了类比策略训练。

第二步:剖析策略。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整理复述本节知识,还抓住时机进行类比策略教学,剖析类比策略的概念及其运用过程。

第三步:运用策略。在随后的巩固练习中,教师有目的地增编有关类比策略的训练题,为学生提供练习策略、体验策略运用的机会。现提供一例如下:

CaC2,ZnC2,Al4C3,Mg2C3,Li2C2等都同属离子型化合物,请通过对CaC2制C2H2的反应进行思考,从中得到必要的启示,判断下列反应产物正确的是( )

A.ZnC2水解生成C2H6

B.Al4C3水解生成C3H4

C.Mg2C3水解生成C3H4

D.Li2C2水解生成C2H4

五、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训练的实践认识

在化学教学中,学习策略教学应根据不同课型而有所区别,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和认识。

1.在新课教学中渗透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训练

记忆是学习之母,化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记忆方法指导很少关注。著名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却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类似的,我们有时要求学生记忆大量材料,然而却很少教他们记忆术,现在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时候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及时复述,能让信息进入工作记忆,使信息得以保存。

因此,在教学中的知识巩固环节,笔者改变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或者全部放手给学生总结的做法,而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标题切入式复述法或图表概括切入复述法引导学生进行复述。形式上有朗读、默读、画线、抄写、描述等,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内容,抓住重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有时笔者会采取同学间互相教的做法,复述效果更好。

简单复述虽有助于学习材料在短时记忆中保持,但却无益于学生深入学习,进行更高级的思维。“现在大多认为,信息不是靠简单的复述,而是靠精细的复述才能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 精细复述策略也叫精加工策略,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教学中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可以运用解释、类比、比较、比喻等精加工策略,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对于需要识记的材料可采取挑选重点、关键词等方式来复述以促进记忆。如“化学平衡概念”可借助关键词“逆”“等”“定”来进行复述。又如“勒夏特列原理”,多数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引用比喻“若向前迈一大步,就后退一小步;若向后退一大步,就前进一小步”,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改变条件后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结果”。

2.在复习课中渗透组织策略训练

高中化学知识庞杂、零碎,运用组织策略,能把知识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有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形成长时记忆。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提到“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

高中化学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图解纲要法、网络法、图表法等,它能将重要知识、原理表征为一个知识组块,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把问题的各个方面与重要知识、一般原理联系起来,促成对当前问题的顿悟和解决。为此,笔者利用复习课渗透组织策略训练,要求学生在老师每上完一小节或一个单元,就进行一次知识结构图的作业。学生亲自绘制单元知识结构图或物质转化关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组织和思维加工的活动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也发展了策略运用的能力。

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问题解决策略

习题教学有两重功能,一是巩固和应用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心智的发展。针对学生“化学题目听得懂不会做”的问题,笔者认为,老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具体的解题思路或解题方法的讲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策略方面的训练,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常用的高中化学问题解决策略有:读题审题策略、类比策略、整体分析策略、双向推理策略、图示图解策略等。在习题教学中,教师结合例题的讲解,逐一剖析策略的运用过程,通过将解题过程内隐的思维外显出来,使学生领悟解题的思路和策略,再结合相应习题进行训练,促进学生构建起解题策略的观念。例如,将化学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归纳为:①仔细审题,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②认真分析已知条件及解题目标,联想相关知识点。③运用解题方法,双向推理。④验证答案是否正确。⑤写出规范答案。于是,当学生解此类题目时,就有了明确的解题程序和清晰的思路。因此,帮助学生构建问题解决策略,应该成为习题教学课的重要目标。

只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问题解决策略,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训练是可行的,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效的。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学生只有学会有效的认知,才能进行有效学习甚至高效率学习。在学习策略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放在首位,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和需求,才会想方设法搞好学习以及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不仅与其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经验、基础知识等因素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学习策略理论水平、教学经验和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电之,田良臣.高效学习策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排本,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