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高血糖的预防措施

第1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为推进社区慢病防治工作,探索慢病社区干预模式,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笔者将高血压、糖尿病作为该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探索以社区为平台,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基本手段,以个体化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为主要措施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模式。现制订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方案。

1 目标

1.1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改变率,增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效果,降低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水平。

1.2 积极开展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筛查,建立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疗的比例。

1.3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理论和技能,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控制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体重增长,提高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2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检出

2.1 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 各科门诊对首诊就诊的35岁以上患者测量血压,以早期检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2.2 人群血压普查,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开展辖区人群高血压普查,检出辖区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患者。

2.3 健康体检 组织社区内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无症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3 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干预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高血压、糖尿病干预分为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的非药物干预主要通过改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的不合理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目的。

高血压、糖尿病非药物干预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质量,体育锻炼、戒烟、平衡心理等内容。具体措施为:

3.1 合理膳食 ①限盐:提供定量盐勺,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 g;②限制饮酒:提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戒酒;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④增加食物中钾和钙的补充;⑤减少膳食脂肪,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鱼类、禽类。

3.2 体育锻炼 增加日常活动量(多步行、骑车、爬楼梯),指导患者规律运动(每周3~5 d、每天≥30 min),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3.3 控制体质量 监测体质量变化,规律运动,减少食量,少吃肥肉、含油脂高的食品和零食。制定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方案。

3.4 戒烟 帮助戒烟者制订戒烟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创造戒烟环境,防治复吸。

3.5 平衡心理根据患者性格特征,提出适当的建设和措施,使患者少生气,多交流,保持心态平和。

4 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的工作措施

4.1 每半年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举办3次高血压病、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由社区医生等专业人员讲授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播放高血压、糖尿病健康教育录象,重点强调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规范用药和血压、血糖监测的重要性等。

4.2 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健康宣传栏(4期/年) ,发放宣传材料。宣传合理膳食、适量锻炼、控制体质量、心理平衡及戒烟知识。

4.3 给每位高血压患者提供定量盐勺和戒烟戒酒药物等适宜技术。

4.4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及药物治疗 对每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认真填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并随时记录和更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4.5 评价与考核

4.5.1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发现 ①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摸底调查表;②有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表;③建立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4.5.2 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①社区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建档率> 95%;②《高血压患、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卡》做到人、卡相符,项目填写完整、齐全。要求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并建立完整记录;③建档管理对象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达到100%。

4.6 干预过程评价 ①举办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至少1次/月,要求有讲义及相关记录;②设立社区高血压糖尿病宣传栏4期/年,要求有宣传资料、照片或相关记录;③参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档管理的人数每年有一定数量的递增。

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而且也保证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2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水平明显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长期代谢紊乱会导致全身脏器损伤,导致功能障碍、酸碱失衡、水解质紊乱,患者有消瘦、多食、乏力、多尿、多饮等临床症状。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泌尿系统感染、视网膜病变、肺结核等多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但是不合理用药、运动方式不当、饮食控制方法不当会引起低血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低血糖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痴呆、精神障碍、性情转变、心绞痛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平稳控制血糖,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本文就低血糖预防护理的具体干预措施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8例接受常规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

(1)符合WHO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2)经血糖水平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

(3)清楚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实质性脏器损伤、精神疾病者;②老年痴呆、意识障碍患者。

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1.5±3.7)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1±2.4)年;对照组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1.3±3.5)岁,病程1~15年,平均(7.3±2.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简单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鼓励患者适量有氧运动,定期进行血糖检测。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

(1)健康教育 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病因、治疗方案、低血糖相关知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方式更直观、深刻的了解疾病知识,对低血糖症状提高警惕,更好的配合医务人员开展工作。同时,引导患者掌握自我血糖检测、血糖控制方法,合理用药。老年患者善忘,护理人员应按时、按量为患者准备好降糖药物,每天监测血糖、电解质变化情况,平稳控制血糖,预防出现低血糖。

(2)饮食指导 饮食与糖尿病发病过程密切相关,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可以提高人们对合理饮食知识的了解,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防止发生心血管不良时间,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饮食护理重点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进行严格定量分配,减少机体糖分、脂肪、盐分的摄入,均衡营养。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工作性质、血糖水平、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由营养医师制定个性化饮食食谱,餐次应该控制在每天3~5次,少食多餐,主食与副食搭配,在降低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满足营养需求。

(3)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情逐渐加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经济压力。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表现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针对性引导,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的临床经验、成功案例,给患者传递正能量,让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同时,引导患者家属、朋友多陪伴、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安全感,缓解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4)运动指导 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以患者实际耐受度为度。每天坚持运动,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尤其是用药后或进餐前应控制运动量,避免引起低血糖。

(5)低血糖护理 恶心呕吐、乏力、心悸、昏迷等症状提示有低血糖,应立即静脉输注高渗葡萄糖。休克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迅速纠正低血糖状态,对患者进行床边血糖水平检测,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1)低血糖发生率;

(2)血糖相关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产后2h血糖、空腹血糖。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 低血糖发生情况

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27%,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低血糖,发生率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6.611,P

2.2 血糖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长期坚持合理饮食、规规范用药、运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2]。患者对血糖控制方法不了解、未合理用药导致血糖水平控制不佳是引起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低血糖预防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血糖的控制,对患者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及其家属高度重视度,提高护理配合[3]。按时按量用药,主动学习控制血糖的方法,定期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动态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对低血糖提高防范意识。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转归与饮食控制不佳有明显关系,患者低饮食控制不重视、难以坚持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简单的、有效的举措,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防止出现并发症。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适量有氧运动可以活化血管,愉悦心情,提高生活质量[4]。对低血糖先兆症状提高警惕,一旦发生后立即输注高渗葡萄糖,进行对症处理,及时升高血糖水平,避免病情恶化。

本文中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更低,护理效果显著,提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低血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平稳降低血糖,对病情的控制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爱学.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5):157-158.

[2] 刘羽,鲍书欣.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81-4283.

[3] 吕艳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相关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13-214.

[4] 尤云彩.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55-55.

[5]胰岛素治疗期间餐后2h血糖水平与低血糖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施羽,蔡胜男,季敏捷,施亚男,倪玲玲,沈云,黄爱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23)

[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J]. 于芝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9)

[7]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 刘莉.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32)

第3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 社区筛查;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28-01

糖尿病是由胰岛分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在我国有随生活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1]。糖尿病现阶段尚无有效的根除疗法,但在社区中向居民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筛查,是降低发病率和早期诊断的有效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09年3月至9月,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闸北区年龄35岁以上居民,分析资料完整的4107例。

1.2 调查方法及调查内容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医学体检和血液标本分析。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疾病史、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医学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血脂四项。

1.3 统计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描述,两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4107例中,DM 患病率12.13%,男性5.24% ,女性6.89%,性别与患病率无关(见表1);有家族史者占29.52%;患病率、IFG、IGT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见表2),与血压、血脂、肥胖程度(见表3)相关;34.93%伴高血压,18.67%伴肥胖。

表1性别与DM、IGT、IFT关系

比较性别,χ2=0.046,P=0.447,性别与患病无关。

表2与年龄DM、IGT、IFG关系

用卡方检验得出:IGT与年龄相关,χ2=0.367,P=0.014;

IFG与年龄相关,χ2=0.127,P=0.036。

3讨论

由上可知,调查区域内家族史,年龄是DM危险因素,55至75岁是糖尿病的好发阶段。患者多伴有血压异常、血脂异常、体重超标等不健康症状。问卷显示,新发患者均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嗜食高糖高脂食品,缺乏锻炼,对防病知识认识少。因此在社区内开展DM知识普及,对减少高危人群发病率意义积极。

3.1 糖尿病社区干预的现状

国外报道表明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治疗观念与DM防治密切相关,利于降低发病率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催生DM社区防治,以社区为单位持续提供DM健康教育。我国卫生管理部门也意识到社区干预的意义,率先在上海部分社区进行DM的社区干预,取得了一定进展[2]。

3.2 干预措施的制定

社区干预措施的制定应从从DM的病因、发病和进展全过程出发,范围涵盖DM前期、确诊患者的综合干预及治疗依从性的干预;具体措施可包括对居民及社区医务人员进行DM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建立完整的动态检查体系,定期随访等。

开展持续的健康教育是社区干预措施的重点。可使充分调动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改进生活习惯、态度行为,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有计划的控制体重,从观念上减缓DM的发生;使确诊患者深入认识DM的危害,提高治疗依从性,形成正确的治疗观念,掌握自我医治的技巧,指导病人正确、长期使用降糖药和胰岛素,避免步入盲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建立DM的全面防护网[3],敦促确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饮食上以制定总热量、合理摄入碳水化合物、平衡蛋白质和脂肪比例,结合有规律的运动疗法,认真控制体重、减少肥胖的发生,稳定血压和血脂,从而将血糖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内。对有家族史、肥胖者、脂肪代谢紊乱或是处于好发年龄的高发人群定期筛查IGT、IFG,给IGT、IFG者提供正面的干预治疗,扭转DM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以上干预措施有效的将教育、治疗和管理相结合,使DM的社区干预在DM病人中形成三级预防网络。本次筛查使我们掌握了闸北区常住居民的DM患病人群的基本数据,明确了发病的高危因素,为社区医生定期上门访视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加大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力度,实现糖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以减少社区糖尿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司涟,宗允.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启示.中国医学导报,2009,6(14):129-130.

第4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糖尿病; 围手术期;护理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等疾病之后第四大危害性疾病[1]。老年人抗感染及组织愈合能力较差,而糖尿病本身亦可降低组织愈合能力,为了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在2008年12月至2010年8月期间对54例进行围手术期危险因素评估,根据评估分值制定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其中男23例,女31例,66~79岁之间的患者43例,>80岁者11例,平均(76±1.5)岁。既往有糖尿病史40例,首次发现糖尿病14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36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0 mmol~10.0 mmol L,18例患者血糖水平≥ 10.0 mmol L。随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评价方法

选用Torrington和Henderson肺部危险因素评分表[2],对所有患者术前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实验组依据评分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包括强化护理、吸氧、心理护理、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避免免情绪激动、早期使用静脉泵、早期活动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3 护理干预

3.1 术前护理

3.1.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吸烟患者劝其立即戒烟[3],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3.1.2 解除患者心理压力,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合理使用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术前要求的范围11~14 mmol/L之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2 术中护理 手术和麻醉对糖尿病患者代谢产生明显影响,患者易产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综合征、低血糖等并发症。所以术中应做到:①监测血糖,每2 h监测1次,控制血糖(11±5.5)mmol/L;②监测离子,注意体液丢失;③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物及平稳的麻醉深度;④严格无菌操作。

3.3 术后护理

3.3.1 控制血糖 定时监测血糖,患者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出汗、饥饿、软弱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测血糖,当血糖≤5.5 mmol L时,停用胰岛素,同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 ml。

3.3.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预防和处理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深快且有烂苹果气味、尿少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3.3.3 维持合适的室内环境和增加肺活量 维持病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紫外线消毒。根据护理评估为患者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可给予半卧位;指导患者呼吸方法(如缩唇呼吸、吹气球功能锻炼);拉吊环3次/d,每次5~10下,以增加肺活量,避免肺部并发症。

3.3.4 促进排痰[4]加强口腔护理、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患者正确的咯痰方法,鼓励自行咯痰;对低效咯痰者每2~3 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咯痰;痰液黏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护士及时评价实施的有效性。

3.3.5 功能锻炼 术后使用静脉泵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在医生指导下协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4 护理结果

实验组27例中,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1.1%;对照组27例中,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生股骨颈骨折是一类比较严重的创伤,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患者胸廓横膈运动受限,支气管分泌物随重力流向肺底,严重影响对细菌的清除,肺叶基底段易发生水肿,形成坠积性肺炎;更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蛋白,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的减少,更易诱发呼衰及败血症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护理此类患者时重要环节是预防肺部感染和有效控制血糖,此外,强化护理方法能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早雾化”、“早助咳”,早期功能锻炼、合理饮食、严格控制血糖、遵医嘱早期使用静脉泵等措施,并确保各项有效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把握各项护理措施的强化落实时机,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只要以上措施到位,护理得当,老年股骨颈骨折并且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都能顺利地渡过围手术期,确保手术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静娟,沈蓉蓉.高血糖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护理学杂志,2007,11(4):36-37.

[2] Hugo Esteva,Alberto Marchevsky.Original articles:Neural networks as a prognostic tool of surgical risk in lung resections Ann.Thorac.Surg,2002, 73:1576-1581.

第5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6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高,呈暴发流行态势,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1]。糖尿病是一种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2]。目前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必须结合社区护理干预进行防治。为寻求适合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选取我社区门诊上门服务的糖尿病患者,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糖尿病居民的饮食、起居、运动、心理、服药方面进行指导和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社区诊治糖尿病患者60 例。其中男为32 例,女28 例,年龄45~70 岁,平均61 岁。平均病史7 年左右。

1.2 方法:受试者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服血糖、餐后血糖,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确定病情严重级别。然后对受试者进行每周2 次,为期6个月的糖尿病护理干预。再次测定上述指标,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运动情况、饮食习惯、健康教育情况、用药情况。由社区主管慢性病的医护人员负责。

2 制定糖尿病的干预计划

2.1 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法。饮食护理中患者家属扮演重要角色,嘱咐患者家属需密切配合病人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进餐,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每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胆固醇摄入严格限制在300 mg 以下防止脂肪摄入过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3]。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采用清淡饮食,多食蔬菜、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戒烟戒酒。维持正常体重,保证机体摄入合理充分的营养,维持健康。

2.2 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病后果、预防措施及治疗措施等,同时强调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确保饮食节制,生活规律,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以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2.3 心理护理:定期召开社区患者座谈会,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引导患者间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同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随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缓解病人压力,及时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4 运动干预: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制订运动方案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比如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指导患者选择慢跑、快走、羽毛球、跳舞等项目,运动应当保持定时定量,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以感觉舒适,微出汗为适度,同时应当注意预防运动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指导患者持之以恒,以达到预防疾病、愉悦身心的目的[4]。

2.5 药物治疗:介绍降糖药的分类和注意事项。根据患者不同年龄,病情层次合理指导用药,严防药物副反应发生,特别是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发病患者出现突况,尽快使用降血脂、降血压药物,控制病情发展,延迟或避免靶器官损害,减缓病情,减少并发症。

2.6 自我监测: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掌握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及用药知识,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特殊情况建议全面健康体检,包括肝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B 超,及早发现病情和治疗[5]。

3 结果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后,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能正视自己的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患者血糖水平下降,病情状况得以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4 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存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的“ 三高” 和“ 三低”特征。其控制不仅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疗,更需要长期良好的自我护理,因此社区医疗成为糖尿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6]。社区护理干预的意义就体现在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糖尿病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量运动等非药物疗法和严格的药物控制血糖、健康教育宣传、定期家访、生活指导、监督治疗、定期自我检测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在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方面起到极大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翠英. 浅谈糖尿病的护理措施[J]. 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5):386-387.

[2]王敏, 任万年. 社区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 中外医疗, 2010, 29(014):147-147.

[3]邱萍. 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措施[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29):17-17.

[4]张淑秀. 社区糖尿病预防及护理方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7):94-95.

第6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护理。结果 26例患者经过上述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有效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以60~70岁的老年人为多。这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减少,脂肪组织增多,影响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密度与胰岛素的亲和力有关。糖尿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重视早期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2003~2004年收治的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与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病例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79岁。合并冠心病12例,脑梗死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例,足感染2例,多数伴有瘙痒症。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1.2 典型病例 患者,女,79岁,多饮、多尿、口渴25年,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脂血症等。近日病情加重入院治疗,立即给予降糖、降脂、扩冠及对症治疗。由于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症状被控制,出院后能做一些家务。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服药和饮食控制非常苦恼,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认为糖尿病无法根治,思想包袱很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护士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科普知识时,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做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用高尚的情操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帮助他们丢掉包袱,树立信心战胜疾病,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要让患者知道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

2.2 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治疗措施。护士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测方法来控制饮食。一定要按照制定的食谱进食,主要以蔬菜为主。不仅要控制主食,还要控制鱼、肉、蛋、油等副食的摄入,患者如有饥饿感时,可吃少量南瓜子,增加蔬菜食用量,采用低盐饮食。

2.3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时,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医嘱。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剂量一定要准确,注射后30min进餐。注射胰岛素后,要按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有何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的患者,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症状、过敏反应及局部反应等。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永远存在着低血糖的可能性,如出现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时,可饮少量糖水,严重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出院前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操作方法、时间、用药剂量及注意事项。

2.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4.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由于来我院治疗的患者多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要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每日测血压2次,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因高血压可加重视网膜病变。更要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防止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4.2 观察体重及尿量的变化 每周测体重1次,每日记出入量和小便次数,并注意尿的颜色、气味,随时留置标本,以备检查。

2.5 足部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一旦破损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困难。因而要注意足部卫生,帮助患者提高防护能力,每天检查双足有无裂口,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

2.6 加强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外,更要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

2.7 预防并发症 控制血糖、合理膳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低血糖症状,并随身携带糖果,以备急用。采用低脂少盐、高纤维的饮食。忌烟限酒,肥胖者一定要控制体重。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控制体重,增强抗病能力,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因此要适当增加运动。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配合饮食、体育锻炼及药物等综合措施可纠正代谢紊乱和消除糖尿病症状,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同时应让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本质,掌握糖尿病的控制方法,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参考文献

第7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急剧增高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绝大部分患者相关知识匮乏,致使血糖控制不理想,短期内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建立良好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目前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对控制糖尿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本社区3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社区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社区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按照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统计,建立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空腹血糖FPG≥7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小时内无热量摄入,糖化血红蛋白Alc≥6.5,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mmol/l,在伴有典型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排除标准为:①沟通交流有障碍者②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③年龄<35岁或>80岁者④伴有严重躯体损害者。糖尿病患者共106例,男性55例,女性51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3例,进行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给予药物、饮食、运动、健康教育、定期随访、家庭保健等指导。对照组53例,只做一般的药物治疗,不予干预措施。观察记录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水平、工作性质等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两组患者基线平衡,具有可比性。

1.2社区干预措施

我院社区医疗详细登记糖尿病患者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知晓率、糖尿病危险因素、血糖指标、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及家庭保健等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干预措施:①药物干预: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从小剂量开始,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联合治疗,直到血糖达标,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严格控制注射剂量,防止发生低血糖。②饮食及运动干预:运动和合理饮食是控制糖尿病的两大基础。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或不吃糖类及甜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年龄、体力、爱好、病情,制定运动计划,适量运动可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降低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定期随访:深入患者家中进行健康宣教,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给予用药指导,督促患者定期进行自我监测,检测内容包括血糖、尿糖、血压、肾功能、眼底、及皮肤的观察等。④健康教育:在社区内每月组织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观看影像资料,使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危害,提高糖尿病知晓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抗病能力和信心。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每月测一次血糖,并及时记录。同时观察有无合并其他并发症及危险因素。观察记录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服药率、依从性、糖尿病知晓率和血糖控制方面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经核对后采取SPSS11.3统计软件,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在服药率、依从率、血糖控制率及知晓率方面的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服药率 依从率 血糖控制率 糖尿病知晓率

干预组 39 94.8 93 94.8 100

对照组 39 87.4 87.1 84.6 85

2.2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组病人平均比对照组多降低血糖2.1mmol/l(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比较

组别 干预前mmol/l 干预后mmol/l

干预组 10.6±1.5 6.5±1.2

对照组 10.5±1.3 8.3±1.5

P值 P>0.05 P0.05

3讨论

糖尿病为一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但是糖尿病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国内外研究表明:控制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因为肥胖、活动过少、高脂饮食,酒精和遗传等都是加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尽管目前尚无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或药物,但是通过对糖尿病和高危人群的强化干预,推迟或降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和全民教育,使社区人群危险因素水平下降,以减少社区糖尿病发生,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第8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防治;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干预;社区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加,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又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10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为6.4%,糖尿病的医疗支出占世界医疗保健费用的11.6%。据估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病率将增加至7.7%[1],高发病率及沉重的医疗负担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对糖尿病的防治更加重视。糖尿病病因复杂,多因素共同作用是其特点,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改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科学、有效防治是关键。

1药物防治

糖尿病病因复杂,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这给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抗糖尿病药物的防治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西药中,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抑制剂的研究成为最近的热点,其中SGLT2抑制剂的研究最受瞩目,这类化合物通过阻止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并排出过量的葡萄糖,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2]。西药疗效快的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毒副作用,因此,天然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关于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报道屡见不鲜,如研究发现肉桂能调节血糖、脂质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并发症。

2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如饮食习惯、运动强度、肥胖、静坐式生活方式等有关,风险识别的生活方式干预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发现,旨在减轻体重、增强身体锻炼、改善饮食的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60%的糖尿病风险因素。

2.1饮食疗法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十分密切,饮食疗法是糖尿病防治最基础的方法。食物治疗的一般原则:①合理控制热量,均衡膳食营养。糖尿病患者总能量需求的60%-70%要源自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多吃鱼肉、蔬果、坚果等,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食物选择尽量多样化。②保证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餐次。在符合患者饮食习惯的前提下,合理进行三餐饮食分配。③其他。进食速度要适当:进食速度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避免高糖食物,少吃油腻食物,限制饮酒,及时补充水分。

2.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适用于中轻度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证实相比于药物(如二甲双胍)治疗,通过减重的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3]。其运动防治要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①运动方式:参加有节律性的有氧运动,如长距离步行、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天1.5km以上的长距离步行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风险,且步行活动安全,易坚持,可作为首选锻炼方式。②运动强度、时间及频率: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应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活动时间推荐餐后1h,持续20-30min,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渐增减,如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③其他注意事项。运动前后检查血糖,警惕发生低血糖。另外,要及时进行运动后护理,如补充水分及无机盐的流失,并检查机体是否有其他异样。

3护理干预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主要涉及两方面。①健康教育,提高认识。陈等[4]研究发现糖尿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居民发生高血糖症的风险越低。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运动、用药指导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治意识。②心理疏导,增强信心。Novak等[5]研究发现与周期性压力或无压力的人相比,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两者的危害比分别是1.09、1.52。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易出现抑郁、焦虑、悲观等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而合理的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及时排解心理压力,有利于血糖控制,也能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社区干预战略

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危险因素知晓率偏低,糖尿病的确诊滞后、就医不及时及预后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薄弱,重视程度不够,手段单一等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社区管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使其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6];社区卫生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识、治疗措施等相关知识、卫生行为的了解。事实上,近年来,基于社区战略的疾病防治模式受到了各国的青睐,如,巴西基础运输系统的改变对全民体育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巴基斯坦通过基于通讯设备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了公民对慢性疾病的防范意识等。这些均表明,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在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5结语

虽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科学防治是延缓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糖尿病防治应注意以下两方面: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联合防治措施。糖尿病病因复杂,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现有的医疗水平下,我们应积极探索各种联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将药物防治、生活方式干预、护理干预等手段合理搭配,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联合防治措施。②重视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我国社区干预的疾病防治模式起步较晚,发展历史比较短,但社区干预在提高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的医疗服务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Shaw JE,Sicree RA,Zimmet PZ.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0 and 2030[J].Diabetes Res and Clin Pract,2010,87(1):4-14.

[2]张富东,李玲.新型抗2型糖尿病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5):375-379.

[3]Florez H,Pan Q,Ackermann RT,et al.Impa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Metformin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andomized Trial[J].J Gen Intern Med,2012,27(12):1594-601.

[4]陈伟,洪忻,王志勇,等.南京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识与高血糖症发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396-1400.

第9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 家庭护理干预;糖尿病;健康教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符合WHO 诊断标准、无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90 例作为干预对象,其中男52例,女38 例;年龄26~70 岁,平均54 岁。其中

1 型糖尿病8 例,2 型糖尿病82 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认知方面(文化程度)相当,分型上无显著差异,有均衡可比性调查内容: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对饮食治疗的了解,对运动治疗的了解,对药物治疗的了解,血糖监测,心理状态等。

1.2.1 对照组

按常规用降糖药物,根据血糖情况增减药物剂量,不给予其他指导。

1.2.2 干预组

除按照对照组方法用药外,还利用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在饮食、运动、药物疗法、血糖监测、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1.3 护理干预措施

首先深入社区逐户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并有计划地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每月健康教育专题讲座1 次,每次2 小时,建议家属参加;定期在社区出版健康知识专栏;每月2 次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根据患者特点、病情及家庭生活背景等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及对易患糖尿病的相关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在糖尿病基础知识、控制饮食、调节运动、药物疗法、血糖监测、社区心理等几方面进行护理干预。

1.3.1 健康教育干预

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代清楚各种治疗措施的细节,让患者了解糖尿病基础知识,治疗、控制的基本要求及使用糖尿病药物的注意事项,学会测定血糖、尿糖。掌握饮食治疗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生活规律,戒烟限酒,讲究卫生,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发生。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3.2 饮食干预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基础疗法。不论糖尿病类型和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做到总热量和营养成分适应生理需要。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粗细搭配,提倡高纤维饮食,戒烟限酒、低盐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胰岛负担,保证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应严格执行,长期坚持,尤其对肥胖者改善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1.3.3 运动干预

文献报道规律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改善脂肪代谢,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根据每人的生活方式、习惯、运动量不同,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宜在饭后30~90 分钟开始,一般选用散步、慢跑、骑自行车、体操和球类等有氧运动。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坚持每周运动4~5次,运动时可携带一些糖果、含糖食品,若出现饥饿、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服用。运动应循序渐进,以保持中等强度为宜[2]。

1.3.4 药物干预

强调指出任何药物必须严格遵医嘱使用,并了解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患者,嘱按时服药,讲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服药时间及主要副作用;使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1.3.5 血糖监测干预

血糖监测是治疗糖尿病的中心环节。及时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早调整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可每周进行1 次血糖监测,个别患者最长每月1 次,并及时记录。对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给予鼓励;血糖偏高患者,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药物配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有条件者可自备便携式血糖仪,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1.3.6 心理干预

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指导工作,教会患者自我心理疏导及调节,使患者理解不良情绪对血糖及病情变化的影响,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4 评价内容及标准

根据血糖控制的情况来判断干预措施是否有效。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良好为4.4~6.1mmol/l,一般为小于或等于7.8 mmol/l,不良为大与7.8 mmol/l。[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干预组平均血糖为9.6mmol/l,对照组平均血糖为9.7mmol/l(p>0.05)。

2.3 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遵医率比较

见表2。

3 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小时血糖平均值明显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患者在出院后的治疗依从性普遍比较差,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将健康教育延伸到社区,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医院—家庭—社区—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模式。以连续性健康教育为突破口,建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一体、全程管理、终身服务的防治模式,以达到控制、治疗糖尿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文会,向晓红.对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干预[J].中国保健杂志,2006,14(6):4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