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工业机械行业发展精选(九篇)

工业机械行业发展

第1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装备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采用机械装备的性能和质量,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机械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中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基础的最大产业之一。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3651亿元,占全国工业的21%;利润257亿元,税621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15%;出口创汇36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0%。其发展速度高于同期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近年来,机械工业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有所增强,1997年科技人员总数达48万人,技术开发经费支出达85亿元,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0.62%,有57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部级技术中心,有9%的企业建立了专门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有了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技术装备和汽车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产品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尽管机械工业的综合技术水平近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阶段性的差距。主要问题在于:

1.科技进步对机械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目前仅为34%,先进国家高达70%以上。

2.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及装备、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管理技术落后,是制约机械产品水平的主要因素。

3.机械产品技术水平不高,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8%,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水平的占27%,其余产品均在80年代以前的水平线上。

从总体上看,机械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存度较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仍停留在掌握已有技术和提高国产化率上,没有上升到形成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度。

(二)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

以数控机床、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轿车关键技术、环保装备五个方面作为重点,以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为手段,以高新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为目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到2001年,提供100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产品。主要产品品种的40%达到90年代初国际水平,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的重点骨干企业产品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企业标准。

(三)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1.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础机械

数控机床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机械,是最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世界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15万台,品种超过1500种。1997年我国数控机床产量已达9051台(占机床总产值20%以上),但由于国产数控机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逐年下降,每年仍需大量进口数控机床,进口额度大幅度增加。1996年进口达13924台(价值12.46亿美元)。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产品成熟度差,可靠性不高

国外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在10000小时以上,国内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仅3000~5000小时;整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国外达800小时以上,国内最好只有300小时。

(2)产品品种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外数控机床品种已达到1500种,国内只有500多种,且性能水平低,高速、高效、高精度产品几乎没有。

(3)创新能力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虽达百余家,但大多数都未能形成规模生产,企业效益差,创新能力低,制造成本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4)数控机床行业的专业化零配件及部件的协作生产配套体系不健全,大多数企业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模式。

近期我国在数控机床的发展方面,要采取跟踪高级型、发展普及型、扩大经济型,以普及型为主的策略,重点发展:

(1)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产品

经济适用的普及型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铣床。

(2)高速、高效和专用、成套数控机床

高速、高效数控车床及加工中心;高效数控锻压成套装备,其中包括,可自动换头冲压机床、复合式柔性冲压中心、四边折弯机等;大型精密模具数控成套装备,其中包括数控仿型铣床及龙门式数控铣床、智能化电加工机床等。

(3)数控机床专业化配套系统

新一代数控及伺服系统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主轴、电主轴电机系列产品;数控机床机械手、刀库及动力刀架系列产品;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及辅件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高速滚珠丝杆、高速陶瓷轴承、高速防护装置等系列产品。

发展目标:

(1)扶植重点企业开发经济适用、量大面广的数控机床并形成批量生产,使这些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成为名牌产品;

(2)发展数十种高速、高效、专用、成套数控机床系列新品种,以满足汽车、农机、航空、模具等行业的需求;

(3)数控机床关键配套产品:数控系统,满足国内数控机床50%的配套需求;高速主轴及电主轴年产达千套;机械手、刀库、动力刀架及数控机床高速配套零部件、辅件系列产品满足国内50%的配套需求。

2.电力电子应用及自动化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是集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节能节材的最佳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已经发展到以IGBT为代表的第三代,并向智能电力电子时展,我国现在仍处于以晶闸管为代表的第

二代。国内电力电子市场品种满足率仅35%,新产品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 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是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自动化仪表系统,已成为世界范围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是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标志。我国仍处于由模拟式仪表系统向数字式仪表系统过渡的模数混合式仪表系统阶段,水平落后10~15年,因此在低技术产品市场上还占有80%左右份额,但在高技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不到60%,新产品市场几乎全为国外产品占领。

因此,抓住当前时机在2~3年内以IGBT,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自动测试系统为突破,攻克重点技术和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这一领域重点发展:

(1)IGBT器件及其装置,大功率晶闸管及其装置

研制新一代双极晶体管IGBT、高品质大电流IGBT等大功率晶闸管制造技术,并开发变频调速装置、逆变开关电源、大容量整滤源等的工程应用。

(2)现场总线智能仪表

研制开发变送、执行、配套等类现场总线仪表。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并开展示范工程的应用研究。

(3)自动测仪系统和设备

开发总线式自动测试系统的基础产品,形成适度规模,同时建立用于机电产品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典型自动测试系统,做好示范和推广应用。

3.大型农业机械和施工机械

(1)农业机械

工业发达国家农机产品在不断采用新技术的基础上,正向高效、节能、保护农业环境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4大类、3000多个品种的农机产品,但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水平。主要问题在于:

1)产品水平不高,品种不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落后,可靠性差,寿命短。以拖拉机为例,MTBF值国外可以达到330小时以上,而我国仅100余小时。品种上:大型缺,小型杂,不成系列。

2)产品生产达到经济规模的少,重复生产、小规模生产,难以保证质量。

农机领域重点发展:

1)促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的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 拖拉机平均无故障时间从110小时提高到300小时以上;

2)联合收割机 联合收割机可靠性系数从0.5~0.7提高到0.9以上;

3)主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含烘干仓储机械) 农村产业化和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需要的农产品深加工机械;

4)节水灌溉设备 喷、滴灌设备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由大水漫灌的40%提高到80%以上。

农机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指标普遍提高一倍以上,主要产品的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2)施工机械

施工机械是国民经济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关键设备。我国已初步具备16个大类,3100多个品种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部分产品已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与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差距还是很大。一是产品的综合技术水平不高,尤其是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安全舒适性等指标以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产品结构性短缺,成套服务能力差,远不能满足需要,如路面施工机械基本上还要靠进口;三是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制约着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施工机械重点发展:

1)推土机、液压挖掘机、轮式装载机;

2)汽车起重机、大型叉车;

3)摊铺机、压路机;

4)无开挖式管道铺设机;

5)江河湖库清淤设备。

发展目标:

大型工程机械可靠性指标达到400小时,寿命指标达到10000小时。

4.轿车关键技术

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以卡车为主要产品,改革开放以后,轿车产品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轿车产量达到52万辆。

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复建设严重,造成无序竞争,难以集中形成实力,发挥规模效益。

(2)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大多数企业“九五”期间仍偏重于对生产环节进行改造,包括多数中外合资的零部件企业对产品开发能力建设几乎没有投入。目前,国内对轿车产品尚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机电一体化的高新技术零部件产品还必须引进技术。

近期轿车重点发展:

第2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探究

引言

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涉及的技术种类较多,无论是机械工程还是电子工程,均是此行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工程。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更偏向于电子工程类技术,与软件的编译以及具体的信息技术相关。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这也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技术人员应结合行业发展的现状,综合技术应用的特点,合理选择技术应用的具体形式,并对行业未来德 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科学选择机械电子工程的发展方向,在满足行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工程技术的应用质量。

1、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

1.1 技术亟待创新,行业适应性不足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由来已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一些高精尖的技术领域,机械电子工程必不可少。现阶段,机械电子工程的技术日渐成熟,行业发展也具有了较大的规模,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但突出的问题是,在新型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下,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适应性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现有的机械结构与电子科学技术无法很有效地满足智能计算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要求,企业的发展也遇到了瓶颈。虽然一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将创新和专业融合作为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但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不多,整体适应性依旧不足。

1.2 产品结构简单,盈利能力不足

现阶段,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产品结构往往比较简单,产品种类不多,虽然在网络销售或者线下出口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从核心技术方面考察,产品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单一的产品结构的应力能力不足,行业牵制明显,如果某些生产环节出现问题,产品的正常就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人才的不断创新,而简单、单一的产品结构对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性作用,导致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为一般。

2、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究

2.1 行业产品多样化趋势明显

为了应对市场环境的冲击,促使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可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相关企业应使用合理的办法促进机械电子产品多样化。首先,从产品线的角度分析,企业在发展时应结合本企业产品的特点,综合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产品优化措施,在增加产品品类的同时,优化产品的功能,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其次,企业也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做好企业发展的技术储备工作,适应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技术层面积极创造创新,促使机械电子工程产品可在新时期表现出更高的质量,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另外,在增加产品种类时,企业也应关注一些高精密的机械电子设备,虽然此类设备的研发投入较高,但此类设备是一个企业或者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可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2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出现技术融合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一些人工智能设备需要以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为基础,包括机械结构与电子工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在加入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机械电子工程类设备可具有图形识别功能、音频识别功能以及快速计算功能,从而可完成自动识别以及预判等操作。一些比较常见的人工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车载系统能,需要利用软件技术将机械电子工程组件与数据处理单元结合起来。此间,人工智能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了融合,借助彼此的技术优势,可以实现一些非常复杂的动作。从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在5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更快,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也会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自动化特性。

2.3 技术深度研发趋势明显,投入不断增加

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技术研究从未停止,在各类新型技术的支持下,技术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契机。首先,在网络技术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力图将网络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深度研发高度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其次,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一些小型的生活家电也应用了具有人工智能特性的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但此技术的应用效果较为一般。在研发一些特殊的电子产品时,为了强化产品的某些特性,研发人员可能需要借助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实现局部的动作表现。例如,为了做到更大的屏占比,一些手机厂商会使用升降式摄像头,此摄像单元整体以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为基础,配合后期的软件调教,可收获比较优秀的操作体验。由此可见,手机等技术集成度非常高的设备也在灵活应用机械电子工程技术,并且在日渐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行业的研发投入将会不断增加。

3、结束语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以技术研发为基础,而技术研发往往需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此,行业研发人员的研发新型技术时,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分析并总结人们的实际需求。相关企业也应加大资金投入,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好基础储备工作,培养先进人才,鼓励创新,提高自身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震.探究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20,22(24):133-134.

[2]吴雪松.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9):136-137.

第3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本次活动由宋宝志秘书长主持,就企业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传达贯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进会议”精神,介绍国家标准化体系的重大变革和总结印刷机质量检测工作,交流标准化与质量提升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伊始,印机分会陈邦设理事长致欢迎辞。随后,印机分会管秀清传达了“全国机械工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推进会议”精神,并表示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质量目标的依据;标准促进品牌提升,品牌是质量的结晶;产品质量是由企业家意识决定的;精心细琢,方显本色。

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彭明对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及印机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指出了未来标准化工作的思路,即建设服务型、高效型、开放型标委会。

国家印刷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印刷学院教授王仪明博士发表了题为《印刷机械产品质量检测鉴定常见问题分析及建议》的演讲,对目前国内印刷机械质量争议情况、印刷机质量检测的热点问题、印刷机质量鉴定中的共性问题及建议、国家印机质检中心转型服务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建议。

中国印工协印机分会宋宝志秘书长从行业发展总体形势、行业发展表现和特点、行业进出口情况、市场发展变化促进行业转型等4个方面对2016年印刷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宋宝志强调,只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好民族品牌,印刷机械就一定会有更高、更快的发展。

第4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机械工程;发展趋势;探讨

中图分类号: F407.4 文献标识码: A

智能化是未来我国机械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分析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的重要性

机械工程作为一种与机械的生产和应用具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其通过对科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机械设备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机械设备作为拓展生产范围和促进生产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因而在各行各业中各种机械涉笔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加上机械工程中包含了多种机械与控制技术,在机械研发与应用过程中都离不开机械工程的应用,因而必须对机械工程进行有效的分析。

然而智能化并非一蹴而就,其涉及了方方面面的技术知识,因而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对于智能化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因而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对于我国机械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加上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而就必须对智能化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此外,机械工程在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能有效促进企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通过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实现,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并通过智能化的实现降低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实现机械工程的智能就显得十分必要[1]。

2.我国当前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现状的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机械工程的知识系统也正在日臻成熟,而智能化是结合人脑构造以及功能的研发得出,智能化的机械工程是模仿人脑,进而利用机械替代人工进行劳动。虽然当前我国机械工程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距离,我们过很多企业所采用的模式较为传统化,因而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均需要对现有的自主能力进行创新,尤其是在信息收集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我国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现状有待进一步改进,才能促进企业更好地使用时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2]。

3.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队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的现状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就必须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就笔者的几点浅见来看,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机械工程管理智能化是未来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管理模式是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实现而开展生产与经营管理的方式。能否选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能有效地配置和优化资本资源,进而将权责利具体细化到每个人身上,从而确保企业的各项投资决策得以有效的实施。因而未来机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在机械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实现上述功能,还能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优化的管理,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程度,因而未来的机械工程的管理必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带来可能,同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因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

3.2企业产品的智能化是未来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是实现企业产品智能的化的关键,而企业产品又是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根本前提,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并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得以企业产品的多元化的需求,因而未来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势必导致产品的智能化,为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做好各项应对工作,通过生产智能化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3]。

3.3生产设备智能化是未来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除了管理的智能化和产品的智能化,未来的机械工程设备也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设备作为企业的重要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的根本,因而一旦企业缺乏设备配合就只能生产部分简单的产品。且诸多复杂的产品无法生产。因而未来机械工程设备的智能化发展正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而兴起的,进而在促进企业设备管理有效性的同时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弥补传统设备中出现的不足,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因而作为企业必须在未来的生产活动中注重智能化设备的引进,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以智能化的设备生产智能化的产品,提高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效率。

3.4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是未来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根基

由于机械工程不同领域对产品结构、性能等的需求不同,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发展的模式、目标等也不同,对不同领域的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而有有所差别。不能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要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技术、设备选择配置,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更有效率,智能化产品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4]。

4.结语

综上所述,对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机械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现状,致力于管理、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实现,应用用智能化技术充实、改进和提升企业的信息化与网络化,促进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提高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东.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探讨[J].硅谷,2013,10:3+2.

[2]朱剑英.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03,05:17-20.

第5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自我国的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对自身的技术不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使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制造体系,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大国。中国机械工业行业众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机械工业划分为工程机械行业、机床工具行业、汽车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仪器仪表行业等十三个行业。其中最大的行业是汽车行业,其次是电工电器行业,这两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到行业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到2006年,中国汽车产量728万辆,居世界第三位;金属切削机床按销售额计仅次于日本、德国,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机械制造大国。

二、我国机械工业对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机械工业牵引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伴随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机械工业的制造中心,中国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内一些龙头机械企业借助最近几年行业的高速增长,在国内市场迅速扩张,同时也开始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如机床、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和发电设备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取得了良好的出口业绩。在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的几个机遇:一是我国目前日益加快的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为机械工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和服务空间;二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对装备需求的总量,仍将维持相当长的旺盛期,这必然会带动机械工业的发展;三是尽管国际上对我出口限制日益增多,但我国机械工业的比较优势正逐步显现,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将进一步为行业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四是党和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必将不断引导和带动机械工业加快发展步伐。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中间产品和资本品工业的逐步发展以及在整个产业中比重的不断增加,产品中有大部分销售给其他生产者而非最终使用者,此过程强化了制造业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使那些因技术进步生产率较快提升的产业部门不但自身获得了快速增长,而且通过这种强化的产业关联带动了其他部门的快速增长和整个制造业的扩张,进而促进了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机械工业是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机械工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变。机械工业不仅是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在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逐步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得到重点支持。今后一般性传统产品的需求会保持一定增长,这个领域产品技术水平不高,高技术产品短缺、低水平的产品重复过剩,这一局面将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大量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正确转型将逐步被淘汰;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将快速增长,这对于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和研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来说相对有利,将通过参与国内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装备的配套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并因此而培育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三)机械工业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产业

机械工业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的基础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就业也有同样深刻的影响。首先,机械工业的经济总量大,发展迅速,中国机械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升,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机械工业的科技实力正不断增强。机械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就业来说,至少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替代效应,机械工业从业人员将相对减少,我国已经出现大范围采用机器设备替代劳动力投入的现象;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机械工业对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工业就业的门槛。此外,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机械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是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它的发展对各个产业都起着推动的作用。随着它对其他部门产品消耗的进一步增大,需求的增加,必将带动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这些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三、我国机械工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机械工业中优势不突出,深层次结构性的问题还很多

在全球机械工业中我国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不强。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尽管以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是两位数以上,在2000年出口率增长不到百分之十八。但是,中国机械产品出口额也仅占世界机械产品总贸易量不到百分之二,而且产品技术含量低,多数为低档品。2004年中国机械工业仅占全球机械装备工业增加值总额的百分之十左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拥有四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没有一家能成为世界顶尖机械制造企业。在全球机械工业产业链上,我国机械工业主要处于中低端。此外,机械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发展。我国机械产品的营业网点和售后服务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通,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造成了企业的应变能力差,决策缓慢,适应不了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

1.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仍较落后。我国机械工业产品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产品技术含量偏低,技术密集的产品与用户要求差距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虽然许多产品中国的产量已经非常大,但是其中高附加值的产品却需要大量进口,在大型成套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精密机械、精密仪器设备等方面表现非常显著。提高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而中国机械工业各个行业共性的问题是关键部件技术薄弱、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薄弱。如何实现技术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发展中国机械工业的另外一个挑战。目前,我国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还相当落后,工业发达国家机械工业新产品寿命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而我国新产品寿命周期为十年,新产品的贡献率仅为百分之六,只及工业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并且,我国机械产品无世界名牌,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虽然近几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不少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差距还很大,没有实现质的转变。许多与重大技术装备有关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依靠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也大量依赖进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日益扩大,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知识产权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产品的品牌、关键技术和销售渠道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对我国进一步使用和引进国外技术造成困难。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首先,企业需要高层次的、紧缺的、关键岗位的人才十分短缺,出现了万金难求高级技术人才的现象。其次,高级技工、技师短缺。武汉、上海、太原等产业工人居多的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技师缺乏的现象,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问题。技术工人的短缺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我国机械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机械工业的创新研究能力,快速提高机械工业高技术、新技术含量,提高机械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要振兴机械工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坚持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作为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中心任务。

(二)对于这些深层次的矛盾,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逐步使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从一般的产品研发和工艺技术的改进,过渡到发展自主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引导企业大力引进科技成果,实现科研与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效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其尽快形成生产力,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有利于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合理充分利用现有的机械工业资源,减少和制止行业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和发展全社会的机械制造力量。尤其是对一些制约我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国外不可能提供给我们的技术,要加大自我培育力度,加速发展自主技术;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快与国际的融合与接轨,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结合起来,积极利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快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速培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保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大力培养技术熟练的技术人员,加强岗位培训,为机械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产业配套群的发展,形成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提高产业区域竞争力。

第6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 自动化技术 应用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250-01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水平,进一步发挥自动化技术的积极作用,我国必须着眼于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分析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做到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把握。

一、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加工的自动化和连续化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机械制造加工过程。对于机械制造行业而言,自动化技术是其发展的指向标,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不仅会影响机械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还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机械制造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机械制造水平。

二、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自动化信息方面

信息自动化主要涉及计算机设计、工艺和制造等方面,并且有效作用于生产和加工的各个环节。对于计算机设计而言,实现信息自动化则可以大大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设计精度;对于计算机工艺而言,实现信息自动化则可以方便地进行工艺编程优化,科学调整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个工艺环节,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中规范进行;对于计算机制造而言,实现信息自动化则可以方便实现对整个机械制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有效预防各种风险因素的出现,促使机械制造过程顺利进行。

(二)自动化物流方面

自动化物流主要体现在机械产品的运输方面,机械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际生产需要运输到指定地点,此时技术人员可以向自动化物流操作系统发送指令,通过传送系统,自动输送到指定地点,以便满足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从而帮助机械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三)自动化材料加工方面

自踊材料加工主要体现材料的循环加工方面,能够有效保证机械制造质量。机械制造企业技术人员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自动化循环加工,能够有效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还能够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自动化产品装配方面

自动化产品装配指的是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装配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以程序控制的方式实现各种几何零件的运输、组合和检验等操作,大大提高装配质量。此外,对于一些技术不达标的工人,手工装配还很容易出现不按照工作规范进行的现象。

(五)自动化产品检测

自动化产品检测指的是借助于精密仪器对机械产品进行检测,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电流信号检测、神经网络检测和智能检验等。机械制造行业使用自动化产品检测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人工检测存在的缺陷,可以方便实现检测过程、检测环境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产品检测质量和效率,最终提高机械产品质量。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一)向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整体分析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未来会向着多个方向发展,发展趋势最明显的两个方向是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和智能化都是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将更加注重产品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将有效利用自动化技术,并且实现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科学结合,促使机械制造行业加快向机电一体化方向的发展进程。对机械行业中的装备制造业进行分析,未来它会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机械生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有效结合提高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加工水平,加快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进程。

(二)降低发展自动化技术的成本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行业,虽然发挥着的重要作用,但是使用成本很高,很多小型企业难以承受,未来应该寻找新的方法,不断降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成本。从长远来看,机械制造行业应该发展投资少并且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以便促进机械制造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其发挥的积极作用也不言而喻。本文仅分析了几个重要环节,其实在很多细小环节也有应用,限于篇幅没有进行分析。未来,机械制造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加大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力度,机械制造行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关键字】国家宏观调控,工程机械,影响探讨

1.前言

宏观调控是一个国家政府部门在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行为的前提下,用行政手段(如:政策的导向、经济手段的干涉(贷款利率的调整)、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等等)来对国家经济各个行业总体发展实行的有利发展的措施。而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工业行业的重要脉络,为我国经济的有序良好发展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发展等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势头迅猛,造成结构性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和经济发展不稳定等潜在不利因素存在,为此,国家已于2007年启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是一个整体性的规划和整顿,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对于发展势头较猛,但发展秩序较为混乱,行业增长存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宏观调控是促进其整体健康发展的有力整顿。本文将从各方面对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产生的影响与冲击进行分析。

2.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的积极作用

上面已经提及,国家针对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开始逐步地对市场进行调整,这也是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国民经济中出现的局部性、结构性的矛盾很难通过行业自身的市场运行规律来得到妥善的解决。宏观调控的对象并非是所有行业,更不是叫停所有项目,而是对过热过快发展的一些局面采取的及时应对补救,这无疑是促进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导向。因此,文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宏观调控中对工程机械行业的积极方面进行简要的罗列。

2.1有利于对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调整。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的手段日臻成熟,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利用行政手段来直接干预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说,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采用的是财政政策、法律法规的大政方针来引导行业之间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比例的投资,国务院对扩展国内需求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措施颁布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机械行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工程机械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地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建设项目的支撑,交通维修、农田水利、环保建设、能源开采都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进一步开发,投入比例仍然处于快速增长的行情。这也变相的引导了工程机械行业领域的生产、投入和销售,使之向着国计民生的领域加大马力的投入服务。

同时,从国家针对工程机械行业装备的政策文件来看,国家对于工程行业的重视还是很大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企业之间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产业内部能够产生兼并整合,使得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在宏观调控下,工程机械行业将会顺着产业调整持续健康的发展。

2.2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可以说国产的工程机械行业一直是处于一种较为弱势地位,近年来也是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迅速增长才得到一些发展空间和余地。但是在宏观调控下,一些工程机械行业的弱小企业就不能抵抗行业内部因为整顿而带来的市场需求缩减而一度出现行业亏损现象。同时也让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有一定的危机感和生存压力,不能只顾生产销售这些短期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把眼光放在企业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上。工程机械行业本身就涉及多种学科、多项技术和多个程序,其复杂程度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安全问题,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可以看出的是,国外工程机械行业对于研制过程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首先,关于机械实体中涉及到的发动力学、模块化设计、热处理或者是强化实验以及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都大大的超越了国内现有的生产水准和工程机械技术。

因此,在21世纪中国市场已经全面打开的时代里,国家也将逐步引导这些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积极调动自身潜在的实力,吸引本行业中高科技人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对外部市场的风险抵抗力。

2.3有利于工程机械行业拓展发展渠道,走向世界。宏观调控就像一把无形的大手为各个行业指明方向,例如以政策导向为准,工程机械行业可以指定长期的宏观发展战略和近期的实施规划部署,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工程机械行业制定一定周期的发展计划,规定工程机械行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应达到的产量值或者是提高的科研创新项目。可以说往年工程机械出现过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都是依靠城镇化建设的扩展所开辟的道路,在量的增加上并没有形成质的优势所在。而宏观调控作为国家战略的总指挥,所依据的是国家总体高新科技战略,从物质和政策上都给予了强大的后盾支撑。同时,这也是国有民族企业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经之路和必要条件。

3.宏观调控对机械工程行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作为对整个经济的制约和牵制,宏观调控的一些措施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积极促进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会在几年之后逐一显现。比如缩减开发项目、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冲击和影响。销量明显下降,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兼并重组加剧等等,这些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有反面的作用,因此必须加以警惕和规划应对。

3.1工程机械行业出现市场疲软现象。可以说,工程机械作为基础建设的公用行业,项目设施的调整都使得工程机械市场处于一种疲软的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愈来愈多的市场主体进军工程机械行业内部,导致了众多企业生产量过大,供大于求的现象开始出现。

3.2工程机械行业投资成本的增加。上述已经提及,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大多利用经济手段,这里就包括了货币政策和贷款利率利息的调整政策,从2010年开始,由于国内结构性通货膨胀加速升级,央行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就导致了工程机械行业融资成本的增加和难度的攀升。

第8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技术型技能人才侧重于设备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环节,该类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机械属于技术密集型设备,无论是在设备的制造、销售还是使用与服务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个技能型工种的配合。当前,与工程机械技能人才紧密相关的企业其主流依然是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两大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其他如工程机械销售企业、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与排障企业也正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根据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与兄弟院校进行的工程机械企业联合调查和行业资料查询,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分工越来越细,而最为主流的新的职业方向为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

1.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方向。2010年6月6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这一项提到的第一个领域便是装备制造领域,而高级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所有工程类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工程机械产品装配与调试工作者主要在是在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中工作。在受访企业的反馈意见中,从业人员大体存在学历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意识薄弱、业务技术不精熟、责任观念不强等问题。综合部分受访相关企业的调研反馈,在此列出产品装配与调试从业人员的大致情况。(见表1)。

2.工程机械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方向。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是紧密相连的,工程机械作为生产工具的核心价值是不能影响客户的生产活动,因此,在产品质量趋同的情况下,销售模式的关键在于服务水平。据相关的统计资料显示,机械产品50%~60%的利润是在服务领域中产生的。能否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销售服务体系,是决定我国机械工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作为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人员,其工作面覆盖产品销售企业、产品维修企业、公路养护企业和工程施工企业。随着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对降低销售、服务成本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也在持续提高,要求此类人员必须既懂技术,又会销售。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式向绿色环保、精细资源模式转变,相关企业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成本和资源的管理,工程机械的维修和再生技术愈发受到重视。

然而,目前国内开设工程机械行业的营销与技术服务专业的学校非常少,由于没有专业对口人才,很多企业只能无奈地在“市场营销”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中选择,由此可见,该类人才缺口极大。

3.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方向。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机械设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型机械设备不断产生。特别是工程机械控制技术的电子化已代表当今技术的发展趋势,其使工程机械逐步实现向全自动、机群控制和远程控制方向发展,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侧重于产品的制造企业和维修企业。在调研中,很多企业表示该方向上的技能人才缺失比较严重,部分企业甚至反映其从业人员无法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从业人员的数量、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4.机械化施工技术方向。随着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机器日益复杂、施工技术日益先进,而现有从业人员能力水平低下,早已显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人才的资源层次上,国外的工程机械产品对操作人员的学历要求很高,特别是履带式起重机等大型机械,其学历要求起码是在本科以上。而目前在国内,操作工程机械产品进行实际工作的操作人员大多文化水平很低,以中学文化层次为主。根据我校与兄弟院校进行的联合调查,在东部地区几个省份(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工程机械产品的操作与维修人员中初中文化层次达到35%左右,高中文化层次为45%左右,其余多为从事工程机械产品操作工作多年、学历偏低的从业者,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几乎为零。而在这其中,中级工约占14%、高级工约占8%、技师仅约占2%,其余则多是无技术等级。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数据统计反映了当前国内工程机械行业产品操作人员的大致状况。

在从业人员的培训上,目前国内在除了挖掘机等部分产品项目上有专门的培训学校,以及部分产品由厂家提供培训外,多数产品的操作手没有任何培训机构予以指导,新手都是由相对有经验的师傅通过传统的“帮传带”模式教育出来。受访企业中,操作手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20%,能够按照规范进行设备正常保养和维护的仅为35%。仅仅依靠工地上的师徒相传,未能进行系统的培训,没有掌握必须的安全规章和操作规范,势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埋下重大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在相应的工作内容上,目前国内的工程机械产品操作人员仅能进行单一或部分类型产品的操作,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很多操作手大多不会进行简单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工作,甚至在遇到故障时,不能感知。即使能感知到故障的发生,多数会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选择不理会或者通知企业售后服务部门来进行处理,影响了机械效能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生产资源的极大浪费。

5.公路养护排障机械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公路客货运输量也在急剧增加,给公路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公路管养工作也愈来愈显得重要。李盛霖在2011年全国养护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为398.04万公里,绿化里程数204.45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数的96.9%和49.8%,比上年末分别提高了0.2和1.3个百分点。公路管养工作愈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公路养护企业也随之不断产生,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数量、质量和能力上,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分析与对策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从2006年起,工程机械保有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底,我国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保有量为413万~447万台,而到2011年底,国内使用期限内工程机械设备保有量则跃升为504万~547万台。与此同时,需要的工程机械操作与维修人员远超过400万,装配与调试人员超过30万,其他还有营销人员及售后技术服务人员等。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各类从业人员的数量在600万左右。

从图1可以看出,2011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月持续走高,行业求职者在活跃期集中出现在春节后至年中7月份间,其他月份相对平缓。而图2显示,求职者的增幅无法满足企业招聘需求,工程机械行业人才供给压力依旧存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于2011年7月的“工程机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战略是推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实现我国工程机械产业由粗放型、模仿型、数量型向科技创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因此,知识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相对较明显的增长,其中对研发骨干、创新力量的需求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幅趋势,创新型应用人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内研发生产企业的重要培养和争夺目标。

结合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态势和现有人才结构,以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辅助,加强产教研融合、优化研发环境、提高研发扶持、强调研发培养、重视可持续化发展是保证研发和设计力量合理发展并延续的必经之路。技术型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经济调控、国内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生产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其总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考虑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变,技术型人才的结构优化、质量精强、数量提高将势在必行,最主要的需求将集中在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公路养护与排障机械、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等前述五个职业方向上,而提高技术型人员的质与量,在于培训和培养的有效开展。

虽然,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行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于2006年9月18日成立了“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程机械行业分中心”,授权开展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新职业的申报、国家职业标准的制订和鉴定教材的编制和实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已经批准了“工程机械修理工”(含操作工)和“工程机械装配与调试工”二个新职业的申报,一大批人员经考核合格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对于工程机械的制造与使用企业来说,仍远远不够。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大专院校并未开设规范的技术工人培训专业,而在技工学校的专业目录中,仅有筑路机械操作与维修专业。就江苏而言,全省范围内开办筑路(工程)机械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仅有江苏交通高级技工学校等3家及少数短期培训单位,上述学校培养能力之和年不足400人,远远不能满足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培训和培养的范围和深度仍需有效提高。

根据上述分析,进行工程机械(包括筑路机械)专业群建设,大力推进具有实用意义、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的新职业方向建设,则能有效推动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效满足工程机械行业及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当前,国内技工类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乃至高等职业院校均未开展这项工作。

第9篇:工业机械行业发展范文

据悉,2015年上半年18家工程机械及重点零部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收入500.09亿元,同比2014年上半年的707.44亿元下降了29.31%;18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整体亏损5.9亿元,较2014年上半年盈利39.6亿元同比下降114.89%。

业内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应收账款、存货等高压之下,企业现金流遭遇较大的压力,2015年上半年18家A股工程机械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3.88亿元,其中,一家就占据-41.08亿元。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在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看,2015年工程机械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行业处于极度低迷状态。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实现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要求工程机械行业要进一步提高产品销售的技术附加值。然而,当前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关键零部件制造及核心技术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十三五”会给中国工程机械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成为了业内焦点。

技术创新增强

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遭遇“新常态”,工程机械企业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低位运行,但国家各项政策的提出以及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产业链的逐步完善给工程机械企业渡过难关增加了信心。业内企业也抓住行业下行的阵痛期,开始修炼内功提升技术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优势地位明显,工程机械产品自给率大大提升;国际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球化服务质量大幅提升,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行列;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2010~2014年行业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并有百余项产品获中国机械工业及省部级科技奖。

行业研发人员占比由2003年的7.2%增加到2013年的约15%;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成果丰厚;产品优势明显,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工程机械产品类别、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取得成效,大部分企业搭建了以ERP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形成了采购、计划、制造、财务、销售、仓储一体化管控平台;工程机械行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工程机械产品“走出去”获得了中国标准的支撑;企业高度重视产品售后服务,积极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用户满意度大幅提高;满足了国家重点领域的应用。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子孟表示,“未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以创新思路为核心、以质量优先为重点、以强化基础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为目标。”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发展处于数字化、智能化、宜人化、节能与环保、巨型化和微型化、减量化、轻量化等技术发展阶段,将向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人性化、环境适应性、能源多样性以及机器人等多维度创新开发时期迈进。

优质制造是关键

据悉,2015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榜上,11家中国企业的营业利润仅相当于6家美国企业的8%,但总资产却相当于后者的一半多。如果和日本企业比较一下,结果更是惊人。11家中国企业的利润相当于11家日本企业的11%,但中国企业的总资产却是日本企业的1.2倍。我国虽然是工程机械使用和制造大国,但是产品含金量同国外同类产品依然存在差距,提质增效是未来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产品是两化融合要点,只有优质制造基础支撑才能托起上层高端装备的发展。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机质协特别专家顾问沈烈初不久前在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暨百项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应“全面提高机械工业产品质量的理念”,要贯彻不断提高产品“全寿命质量”、“全寿命性价比”、“全寿命优质服务”水平的理念。

他指出,全寿命质量不是出厂产品合格交给用户的质量,而是用户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的质量;机械产品的全寿命性价比,不能看出厂时的相加比,要在机械产品使用的全过程中看产品的可靠性、可维修性、维修费用和效率。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过剩严重,其中包括产能过剩、土地面积过剩、设备过剩等。其次,不满足新阶段排放标准的原有设备需要尽快退出市场,按规定2016年4月1日,满足二阶段排放标准的设备包括新机将不能在国内销售,同时排放相关监管法规亟待完善。再次,行业后市场秩序已成当务之急。最后,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品的性能有待提高,高端产品相对缺乏,大型与超大型产品不足。

这些问题除了需要解决制造技术上的质量问题,有后市场服务保障的质量问题都是行业发展中的症结。

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行业进一步的发展还是有很多机遇的。节能绿色产品最具市场发展潜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促进了节能绿色产品的发展,如城市生活与垃圾处理设备、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等。

高寒、高温、高海拔等极端环境下的工程机械产品也将会有很大发展,如海洋工程机械、大型和超大型挖泥船、水下推土机、海洋大型机等特殊需求产品。非道路机械的排放虽然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随着智能化工程机械时代的来临,工程机械后市场潜能巨大。

在“十三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效益调整结构为重点,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以“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契机,整合资源,设立15个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走出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苏子孟曾表示,未来五年内,工程机械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配合国家引导工程机械产品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通过环保排放、安全、能耗等技术与法规标准,限止低端产品的入市,在“十三五”期间要使高端产品的比重达到相当水平。相信经过种种举措,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定会走出低谷进入一个新的良好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