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德育教育途径精选(九篇)

德育教育途径

第1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全面发展引导矛盾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及整个社会体系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呢?结合著者的工作经验,个人以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要采用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正面施教、渗透熏陶、科学管理和实践锻炼相统一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将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只是外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更何况教育的对象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他们在接受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不仅是被教育、被影响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教育和环境影响的主体。学生接受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影响到什么程度,是否通过自己内部的思想感情活动转变为道德行为,这都要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在同一教育环境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是不相同的,有的进步快,有的进步慢,这主要取决于各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这个特点,采取“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办法,压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工作的失误,使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第2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小学生德育;教育途径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可以为小学生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为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创造了很大的空间,然而,网络还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把学生带入知识的天堂,还可以让学生进入不能自拔的玩乐的地狱。一句话,网络在给小学生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小学生的情感、心理和对事物的认知,还容易使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识产生偏颇。针对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必须通过科学的态度、有效的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将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问题解决好、处理好,还小学生一片干净、文明、科学的网络环境。

1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

1.1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应该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工作。小学生年龄小,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面对网络,小学生往往会迷恋,这时候就要求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做好监督工作。比如,电脑尽量不安装在孩子的寝室内;要在电脑上安装一些反黄软件,避免网上不良信息的出现;努力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学会正确上网,文明上网,不去看一些未成年不应看到的图片和文字;不间断地检查孩子的上网记录,了解孩子的网上踪迹;还可以通过和孩子网上聊天等渠道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从而实行有效的监督。

1.2家长要多和孩子做情感上的沟通,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以引导为主,用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孩子多在情感上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心理上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关爱,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和制止。在使用网络的问题上,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提高自身素养,这样进行家庭教育时孩子才会容易接受。让孩子清楚网络其实就是一种工具,可以利用它学习知识,加强交际和沟通能力,可以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它不仅仅是游戏和娱乐。

2学校加强管理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网络行为

如今,网络给予人们的自由已经远远超过了当今社会的道德约束,基于此,学校应格外重视对互联网的管理。比如可以设定网络信息管理机构,实现对网络信息的适时管理和限制;还可以制定相应合理的管理制度,从刚性上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管理。另外,要设置一些关于净化网络、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课程,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一些文明上网、利用网络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用树立正面典型感染学生,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认识,从而增强他们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2.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品德课和班会,加强道德责任感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阶段,加强小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教育,帮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意志做铺垫。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课、品德课和班会,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把网络看作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平台,而不是娱乐和游戏的工具,让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从而加强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2.2借助学校的网络资源,有效拓宽德育教育的渠道。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少先队网站,教室里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要鼓励学生通过少先队网站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说出自己的愿望,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帮助学校和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找到真正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更好地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总之,要有效结合小学生特点,在尊重小学生的基础之上抓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的作用、价值和意义,这才是搞好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曦艳.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68~71.

第3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德育;言传身教;关爱学生;课堂常规;教学内容

高速发展的社会给当代的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途径。小学体育是一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重要科目。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言传身教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二、关爱学生中体现德育教育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同学锻炼的机会。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

三、课堂常规中贯彻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时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表现不好的同学要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这将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而影响全局。教育他们练习时要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如:课前整理场地,领取器材和课后收拾器材,是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重要契机。

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田径教学,这是一项既单调枯燥,又累又脏的运动,学生普遍都不愿意参加练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老师首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因此,进行田径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思想品德。又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因为篮球教学以集体练习为主,所以教学中也同时渗透了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再如进行健身、健美操等内容教学时,因这些项目集健身娱乐于一体,教学时一般都配有明快轻松的音乐,所以教学中也渗透了对学生健康、活泼、奋进、向上的思想品德。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的有利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具体任务,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要求。在注重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健康成长,保证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任务的完成。

第4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中学教学;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重视实践中体验德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是将德育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放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必须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良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工作,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增进情感并且获得德育体验。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感悟到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明辨是非,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好学,也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帮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从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需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鼓励学生课堂上相互帮助的同时还要在课后形成学习小组,在课外时间内还能相互成为彼此学习的挚友,相互促进。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组,引导学生进行优等生为后进者进行补习,也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发挥自身优等生的优势,主动为后进生答疑解惑,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了开展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活动,逐步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一方面,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离不开树立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将班上的优等生挑出一个无论还是学习成绩还是道德品质都能够成为榜样的人,让他来感染其他人,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另外还需要寻找一些成绩上的中等生或者后进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他们提高成绩,同时发扬自身的优势去影响别人,不同层次的榜样可以帮助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榜样的时候注重品质的分类,比如严谨自律、勤俭自强、乐于助人、谦逊担当等,详细分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榜样身上寻找到自己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为学生树立榜样,深入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己的魅力成为学生崇拜喜欢的人,注意一言一行,时刻关注到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潜移默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注重反思,促进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艰难的一项工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也要让学生懂得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明白勤奋好学的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敬业奉献的人都是有的,值得我们的学习。从实践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最终让学生教学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参考文献:

[1]刘祖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5.

[2]陆明培.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01):93.

第5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 途径

一.在高校管理、服务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等学校所有的管理岗位都与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与教学管理直接相关的部门的教职员工,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表现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岗敬业的态度、热情周到的服务,会向学生们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相反,倦怠的工作作风和焦躁的工作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为此,要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各部门的德育渗透功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春风化雨的谈心活动是高校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新环境的不适应、

人际交往不适、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新目标的缺失等都会给同学们带来或多或少的思想变化。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春雨谈心”活动。通过开展耐心细致的春雨谈心,细心疏导,将积极健康的认知方法传授给他们,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功能。实践表明,高校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春雨谈心活动是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多方面问题最基本而有效的手段。

三.有效的载体建设,是提升高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

高校的德育渗透工作要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创新性地根据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策划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熏陶和感染,并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之中。

1.大学文化的德育渗透功能

大学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因素。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指校园中主导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校风、学风、作风等。哈佛大学看重的是培养的学生是否有为国家服务的品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校园文化一旦被师生认可并形成共识,便会对他们的行为和理想起到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体现出一定的规范作用,从而成为学校师生的认知和行为标准。

2.校园文化活动对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影响

有针对性地、有计划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各类学科竞赛、发明创造等科技类创新活动,会培养学生们缜密的思维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征文、影评、作品欣赏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文学修养并陶冶了情操;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拓展知识体系;社会调查、各类参观等实践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人生阅历,还能够促使他们走出校园,亲身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和道德风尚;志愿服务类活动,是学生们的自主行动,没有任何报酬且具有一定的利他性,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觉提供了很好的体验平台,对于社会的和谐进步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3.重视环境的隐性德育渗透功能

第6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我以德育教育的认识为理论依据,对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进行探讨,总结生物教学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从而推动德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德育教育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2.生物教学与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是在课堂,生物教学的作用不可替代,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是德育教育的素材。例如:中国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较古老的地质历史(早在中生代末,大部分地区已抬升为陆地),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极其多样的生态系统,成为全球12个“巨大多样性国家”之一。

我国物种丰富,种子植物有30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有250种。我国脊椎动物6300余种,其中鸟类1244种,占世界总数的13.7%;我国有鱼类3862种,占世界总数的20.0%,都居世界前列。

不仅如此,特有类型之多,更是中国生物区系的特点。已知脊椎动物有667个特有种,为中国脊椎动物总种数的10.5%。种子植物有5个特有科,247个特有属,17300种以上的特有种。中国拥有众多有“活化石”之称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和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等。

我国近3万多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000种正处于濒危灭亡的境地,大熊猫等一大批动物也极为稀少,还有很多动物已经灭绝。大量的材料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培养爱国精神的素材。

袁隆平是江西德安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一直从事农作物育种研究。他与助手们利用多个品种的水稻和他们辛苦发现的一种野生稻进行杂交,经过多年的繁殖和选育,培育出多个高产而优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我国2002年发表的水稻基因组测序成果,用的就是袁隆平培育的“籼稻9311”品种。负责测序工作的杨焕明教授认为: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找到了很好的基因组合。这就从基因组研究的水平上,确证了袁隆平育种实践的先进性。他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累计增产1 500多亿千克,为农民增收500多亿元。2001年2月,他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像袁隆平一样的我国当代许多科学家的成就激励着学生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3.使学生养成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科学态度就是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主观臆造,不弄虚作假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智力培养、身心发展尤为重要。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遗传规律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等都包含了科学家缜密的思维、科学的分析及大胆的假设和准确的判断等过程。教师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屈的探索精神,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以及正确使用和爱护生物学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

4.人格魅力,德育教育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德育过程既是说理和练习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坚毅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课堂上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工作。

第7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德育教育 有效途径

德育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也不例外。职业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真正担负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任务艰巨

从生源现状来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任务较重。一是职业院校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且参差不齐,特别是在习惯、意志力、辨别力、目标、信念、修养等方面差距较大;二是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问题多样化,且问题生比例较高。有的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较重;有的对职业院校认识不明,迫于父母压力而入学,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因家庭贫困,心理上自卑感较重等。这些给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带来了较大困难。

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首先,职业院校难以像普通学校那样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大量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与社会接触广泛,学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拉帮结派、上网成瘾、等不良现象。第二,受多元社会意识的冲击,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学习动机功利化程度较为严重,注重个人发展、轻视社会责任,注重物质享受、缺乏精神追求,集体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失,学习过程中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任务敷衍了事。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1.合理设置德育教育目标体系

首先,以坚守道德底线为主,要求学生懂文明、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其次,以爱为基础,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崇尚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不畏邪恶,见义勇为;第三,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渐确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不断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遵守社会基本公德,守住道德底线,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美好行为,逐渐使学生具有更崇高的理想。

2.实施有效的渗透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应以渗透与熏陶形式为主,淡化德育教育的痕迹。学校德育教育应从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较为单一的直接德育,转向渗透到所有课程及各项活动中的间接德育。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每门课每节课,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在校园内通过创造优美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实施环境育人,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社会广泛接触,让学生多角度了解社会,增强主人翁责任感;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和教育作用。

3.发挥专业教师和专业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参与到德育工作当中来,教师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用自身的学识、人品和言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更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其二,在专业课教学中深入挖掘德育资源,明确每次课的教育目标,准确提炼和寻找德育工作的切入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

4.让学生学会做人的自我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教学就是养成学生求知的习惯,德育就是养成学生求善的习惯。因此,学校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仁爱、正义、诚实的行为习惯,鼓励和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使学生善良的行为意识不断地定型,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警、自诫、自励,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诚实守信,有责任、有担当,逐渐养成自律习惯。

5.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8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一)确立学校德育目标

1.将高远的志向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志向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某一事物或者目标的向往,并为这一向往而付诸努力的过程,能够突出展现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不断追求的一种积极昂扬的精神。高远的志向,不仅能够体现现代社会的内在层次性,同时还能够体现时代具有的前瞻性特征。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将自强不息、不懈努力、奉献祖国等作为培养学生高远志向的主要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怀有远大抱负。2.将高雅的情趣作为德育培养的目标。情趣是一个人拥有的情调趣味,或者是这个人内在的情意、志趣,高雅的情趣和低俗的情趣对于一个人道德影响巨大。高雅的情趣是积极的、文明的、健康的,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文明性相得益彰,同时也与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相符合。因此,在德育教育理论发展中,要明确地将培养学生高雅情趣作为办学目标之一,积极开办学校礼仪教育、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志愿服务活动等人文娱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增强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养成高雅的情趣,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的同时,也能将未来的世界创造得更加美好。

(二)明确学校德育内容

学校德育内容的明确要求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促进其在教育理论中的发展。1.物质文化资源层面的利用。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建筑设计、空间设计、人文景观设计以及园林绿化情况等所展现的风格形态。一个学校的文化水平和文化样式主要通过物质文化资源呈现出来,因此可以说,物质文化资源是学校文化存在的基础。只有对学校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够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凸显出学校本身及学生的自身道德价值取向。由此可见,学校德育的建设离不开物质文化资源的建设,学校应从各个场馆、校舍、广场、雕塑等文化建筑开始,丰富学校精神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使学校德育能够充分融于教育理论发展之中[3]。首先,在建设学校场馆及校舍等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古典因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的方式,展示学校浓郁的人文教学氛围,更新陈旧的配套设施,营造出新的教学精神风貌。通过建立学校博物馆、陈列馆、纪念园等能够展现学校发展历程的馆区、园区,充分凸显学校长久以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有效促进学校文明的继续传承。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的优秀内涵,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学校广场的建设也是有讲究的,可以在广场的适当位置设置一些与学校校训、校风等密切相关的雕塑,凸显学校文化主元素,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成立心理咨询室、网络实验室、自动录播室、演奏厅、体育馆、创作室等能够充实文化内涵的专用教室,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情操,为学生的德育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其次,还可以对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园林广场、道路建筑等命名,充分展现出学校办学的“生态文明”、“和谐开放”、“开拓创新”等价值追求,例如可以将学校的主要道路命名为“致远路”、“求实路”、“思源路”等,将学校的主要建筑物命名为“格物楼”、“育才楼”、“知行楼”等。另外还可以在学校办公楼、行政楼以及宿舍楼等楼梯间的墙面上张贴一些能够展现学校校训、学校精神的名人格言以及学校美术班学生的毕业创作作品等,同时也可以在教学楼的楼梯间墙面以及教室墙面上将一些能够体现学校优良学风的人生格言、励志格言等张贴上去,通过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时刻陶冶学生以及教师的情操,从无形中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树立高远的志向[4]。最后,学校可以通过提倡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自主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校的德育办学理念很好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理念中,形成学校与学生在道德精神层面上的统一和融合。2.精神文化资源层面的利用。精神文化资源层面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历史文化的沉淀、学校校训以及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首先,一个学校可以将其办学的理念浓缩在校训之中。校训能够很好地将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体现出来。校训不仅是一个学校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校园文化与教学理念的体现。校训作为校园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制定校训时应该结合校园文化突出校园特色。以某高校的校训为例,“饮水思源,宁静致远”。该校训主要蕴涵三重含义,自强不息、精忠爱国、勇于承担。这种校训不仅能够激励师生的爱国情怀,更他们让对未来怀一种积极宁静的心态去创造。这对于学校、对于师生都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其次,历史是学校的根,文化是学校的魂,学校应该传承历史,丰富文化。将学校的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地挖掘出来,建设以校友名人榜、校史课等为重点的课程,打造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突出体现老校的文化韵味,扎根文化基础,进一步发挥出文化的励志、继承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建设校史陈列室,将校园风云史、传奇故事以及名人校友提词等呈现出来,同时还可设置贵宾接待室,接待一些外宾或是历史研究人员。再者,还可以修建一些名人墙砖,将对学校有贡献、捐助者、优秀师生以及杰出校友的名字刻在墙砖上,介绍其光荣事迹,表彰其精神,让师生以此为榜样。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校史教育课程。把校史中经典的故事、人物事迹提炼出来,编排整合,作为教育新生的入学课程,为新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激励学生传承优秀的文化。最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核心和信念所在,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方针及灵魂,是一个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某高校的办学理念为例,“发展教育”,该教育理念总的来说,囊括了四个发展观。即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观、综合且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增长极限观。从理念的操作层面来讲,可以将学生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尝试发展、自觉发展以及超越发展阶段[6]。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发展教育”的理念应该重点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做到不断地挖掘自我、超越自我。从一个新的起点出发,去尝试、去发展、最后超越自我,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学校德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发展途径

(一)构建学校德育教育体系

首先,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种力量,建立起开放的德育体系。在学校方面,要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来统筹领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小组应当由校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德育处领导、团委领导和年级部主任等。在社会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政治资源、法律资源、科技资源、环保资源、军队资源等,促进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发挥作用,如可以聘请法律专家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等。在家庭方面,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加强与家长的互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其次,将团委、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三股学生自治力量联合起来,建立起学生德育管理的自主体系。依靠团委、学生会和社团委员会的力量,充分发挥三者对学生事务的管理协调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通过自主策划、组织和实施一些大型活动,如读书会、人文沙龙、体育竞技、艺术展览、志愿服务、科技大赛、暑期实践等活动,将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日常学生活动中。此外,在学生自主组织的学生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校行政人员的管理协调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鼓励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形成全员参与德育教育的局面,将德育精神普及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角落,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构建学校德育办学模式

1.架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平台。学校德育教育要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平台的作用,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教师管理层面上要建立起三级平台的管理架构。第一级平台以班主任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第二级平台以年级部为核心进行年级管理,第三级平台以学校德育处为核心进行全校范围的管理。三级平台协调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德育管理。要尽量避免包办式德育教育,重视激发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在学生管理层面上要建立起由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联合管理的学生自我德育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以学校中学生自治的各个组织,如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学生协会等为主力,立足于学生的利益,在学校的指导下和教师的协助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自我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进步,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成功开展。2.营造学校德育教育资源网络。德育网络营造的关键在于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是德育资源的重要来源。首先,在校内资源方面,要充分重视校训的作用,注重校训的内涵,将勇于承担、自强自立、精忠爱国等理念融入校训之中,通过校训感染学生;此外,编写相关读本,讲述校训精神、学校历史等等,作为学生德育课程的必读书目。选拔德育骨干对校训进行专题研究,开展校训解读课堂讲解研究成果也是发挥校训作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次,在学校推进德育主题教育,可包含多个主题,如责任意识教育、法制知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感恩父母教育、爱护环境教育、公德意识教育等等。最后,将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与学校的德育资源相结合,建立起德育资源网络,让德育工作在家庭和社会中持续开展。3.铸造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品牌。首先,要重视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心理辅导活动和心理知识培训活动。依靠学校负责心理教育的专职教师,建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重视学校师生的身体素质,规范体育锻炼活动和课间操活动,在体育锻炼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体质,打造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体育;最后,注重学校德育主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其时效性,打造有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第9篇:德育教育途径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立德树人;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1-0008-01

德育渗透于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当前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广大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明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1)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首先,大部分体育运动离不开团体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其次,有合作就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突破自我,在积极进取的道路上斗志昂扬,永不认输,增强自身实力,是学生以后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得以立足的重要保证。当然,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达到互利共赢是喜闻乐见的情景。体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标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例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作为基本目标,还需要切实培养足球队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不管是先锋主力,还是守门队员,都需要与其他队员紧密合作,提高默契度、信任度。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才能获得成功。竞争意识能让学生在成功时再接再厉,达到更高的目标,失败了也不气馁,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2)传统美德教育。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固然重要,但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的长远发展依赖于传统美德教育,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

(3)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伴随着失败,但有些学生经受不了挫折,容易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部分学生因条件优越产生的脆弱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盲目鼓励,而要依据学生的能力采用较高的标准,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1)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遗传因素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塑造了不同学生迥异的性格,形成了不同的兴趣和特长。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观察入微,耐心细致地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行为,看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然后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观念,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有些学生体育基础较差,对体育活动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作为体育教师,要耐心引导他们参加体育运动,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这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键。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应该树立高标准,进行更严格的要求,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育技巧。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太容易接受被强行灌输的教学内容,灌输式教学模式也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仅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组织具有教育意义的体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体育活动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例如,体育活动往往比较辛苦,有些学生容易对老师产生埋怨情绪,课堂纪律较差。这时,体育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个身份互换的活动,让学生充当老师,课堂活动由学生设计,纪律由学生维持。这样,在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生发展平等的朋友关系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3)结合体育活动的特点进行德育。体育活动种类丰富,不同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体育活动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思想道德教育。例如,部分学生耐力不够,对需要耐力的体育活动如长跑产生恐惧心理,下意识地逃避对这类活动的练习。实践证明,长跑是一项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它锻炼的不仅是学生的耐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要利用真实的例子,在长跑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勇于克服跑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克服自己的惰性。就像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一样,坚忍不拔,勇往直前。

三、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德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体育教学应该利用自身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体育活动中接受德育,磨炼意志,获得启迪,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