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精选(九篇)

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

第1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 基于 会计工作过程 理实一体 高职基础会计教材 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

根据十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加强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院校应当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踏到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一切工作的重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高职院校永恒的主题而开展。

教材建设能促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也决定了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以教材为依据进行学习,掌握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通过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体现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只有建设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教材,才能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载体和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缺陷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培养和训练职业能力的入门课程。然而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存在一定缺陷。

1.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本科色彩较重

传统的高职会计基础会计教材建设,多数以本科教材为依据,按照本科传统学科体系和框架编写,往往注重理论知识介绍,轻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偏重于学科系统性的知识,忽视会计工作过程技能的操作性,达不到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分裂

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分裂,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实训教材独立形成,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无法配套,不能衔接,造成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步调不一致,不能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

3.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建设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础会计教材建设队伍以年轻教师为主,他们大部分是为了评职称而参加教材编写,并且年轻教师大都从大学毕业直接到高等职业院校任教,没有工作过程和工作经验,对会计技能把握不准,要编写基础会计教材,缺少职业技能支撑;部分年轻教师对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和高职教育改革的相关理论知之较少,要编写基础会计教材,缺少高职理论支撑。

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的建设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基础会计教材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本位、以实践训练为导向。会计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强调培养和训练会计职业能力。强调培养会计职业能力,就必须由校企合作共同对基础会计教材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建设,以“理实一体”为建设思路,开发出适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

1.以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发建设基础会计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以“工学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材建设时,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基础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依据,以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进行编写,从而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即规范会计,夯实基础会计教材的实践性,达到与会计工作过程零距离的目的。

2.以“理实一体”为建设思路开发建设基础会计教材

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指出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强调会计职业能力训练。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建设基础会计教材,学生通过工作达到学习的目的,并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开发建设“理实一体”的基础会计教材,进行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整合,达到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的有机融合,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要,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学生会计职业综合能力。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建设基础会计教材

在基础会计教材建设中,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依靠企业中的会计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建设。这样开发建设的基础会计教材的实训案例和内容真正来源于社会实际工作,才能与会计工作相融合,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田家富,邹丹.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改革的路径选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6).

[2]陆晓艳.基于工作过程谈高职会计教材改革[J].考试周刊,2011,(69).

第2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课程;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来爱梅(1969-),女,浙江萧山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6-0021-03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方面,16号文指出要针对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强调课程体系建设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可以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努力跟随高职教育的发展步伐,致力于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化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本文阐述的就是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会计》课程基于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课程改革内容。

一、《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一直致力于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突出会计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按照岗位能力要求,把三年的教学计划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和第二学年侧重核心能力—会计核算及纳税处理能力(含财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三学年侧重于财务数据管理和审计监督能力的培养(见表1)。

(二)基础会计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

《基础会计》课程的设计理念紧紧遵循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企业实地调研和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基础会计》课程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的教学计划中,我们把它定位为会计实务操作的入门课程,要求同学们学完该课程后能胜任“会计员”(包括出纳、记账员)的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基础核算能力。按照会计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要求学生能在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凭证-账簿-报表)的基础上,强调对于会计核算整体性的把握。

在这样的定位下,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按照会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工作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安排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实训。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开发团队。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会计的课程团队,包含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和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

2.建立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课程努力建立独立的会计模拟实验室,而且积极建设较多的关系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3.积极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与实训指导书。

4.对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注重高职教育的实用和可操作性。

5.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围绕会计职业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够用为度,围绕会计职业的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化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把传统基础会计的教学内容,分成5个大项目,包括会计基础知识、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而工作任务则是紧紧围绕三个核心项目展开。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

理论教学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等会计基础理论;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实训教学部分主要针对企业会计员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一个模拟企业为资料完成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实训、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实训、登记会计账簿实训、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实训。基于会计工作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分配如下:

1.会计基本知识—教学内容为会计的定义、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对象。技能实训内容是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了解会计基本职业素质,对会计工作组织有一个整体了解。

2.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复式记账等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核算方法整体介绍,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复式记账在企业销业务中的运用等。

3.会计凭证的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教学内容主要以一家模拟公司的典型业务为主线,围绕着这些典型业务完成识别和填制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这两项最基础的技能。

4.会计账簿的登记—教学内容为在前面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基础上,完成会计账簿(含日记账、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及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5.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内容在前面总账和明细账的基础上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三)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第3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一)哲学起点论 1961年莫茨、夏拉夫教授第一次以哲学的角度,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了审计理论结构,研究提出:审计理论是以抽象科学为核心,包含哲学、假设、概念、规则和实际应用要素的结构模式,即“哲学基础公设概念规则实际应用”。审计理论发展初期,这种观点受到尊崇,指导人们从哲学角度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弥补了早期系统审计理论研究的空白,但随着审计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观点的范围过于宽泛,内涵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哲学与审计理论其他部分的关系模糊不清。

(二)审计假设起点论 1978年尚德尔教授认为审计理论应以审计假设为核心,由审计原则、审计标准、审计结构和审计定理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假设定理结构原则标准”。假设是在长期审计工作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不是审计实务的一般归纳总结,而是由定理、判断和推理构成的逻辑关系的高度抽象。它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审计理其他理论要素连接的纽带,也是建立审计理论体系的基础。审计假设即使在审计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并不能推断出审计本质和审计目标等其他理论部分,而且审计假设本身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这种以审计假设为逻辑起点的观点也是不合适的。

(三)审计对象起点论 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建立审计理论,首先应明确审计理论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只有明确了对象,才能区分审计与其他学科,进而才能进一步研究其他理论问题。因此,他们主张将审计对象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但是对于审计对象本身,不同的学者可能有着不同的观点,即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此外,审计对象还受到审计目标和审计假设的限定,有鉴于此,将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不恰当的。

(四)审计目标起点论 蒙哥马利提出以审计目标为核心,由审计准则、审计公设、审计概念和审计技术构成的审计理论体系结构模式,具体为:“目标准则或标准公设概念技术”。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审查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以审计目标为审计理论研究起点虽然日前运用比较普遍,可以将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但审计目标强调的更多是实务,不能揭示审计本质。所以说,审计目标是从审计实务出发的,若作为审计理论的逻辑起点,可能导致审计理论结构不够完整,也会将具体审计工作起点与审计理论结构起点相混淆。

(五)审计本质起点论 20世纪80年代,汤姆・李在《公司审计学》中提出审计本质与目标、审计概念和审计标准的审计理论结构;戴维・弗林特在《审计哲学与原理》中提出了审计本质与目标、审计假设、审计概念和审计准则的审计理论结构。两种框架都以审计本质为起点建立审计理论结构的框架体系。1991年蔡春教授在《审计理论结构研究》中提出以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的结构模式,并将审计理论结构分为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信息、审计规范、审计控制六大要素,即“本质公设目标规范信息控制”。审计本质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符合客观规律,并且审计本质是审计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是审计实务的客观体现,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能把握住审计实务所体现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更加科学的结构体系。但是审计本质是抽象化的概念,需具体涵义作为理论支撑。

(六)审计环境起点论 1997年刘明辉教授提出“环境与报告使用者目标公设基本概念原则准则程序方法报告”的结构模式。审计环境指影响审计的环境的总和,包括内环境与外环境。如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因此,以审计环境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可以体现审计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但是审计环境复杂多变,单纯以此作为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过于笼统。

综上所述,国内外审计理论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偏重研究各范畴的内涵,甚至孤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对各范畴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透彻,影响了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的前后一贯。

二、审计两大基本职能论

(一)认证职能 不仅包括社会审计的鉴证职能,也包括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的评价职能;不仅包括财务审计职能,也包括绩效审计职能。有的学者认为审核、验证、评价才是审计职能,但是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是比较抽象的,太过具体就很难概括审计的基础职能。因而,认证职能可以作为审计的基础职能。

(二)免疫职能 联系实际可分为三种含义:一是,防护、保健、预警;二是,服务、建设、促进、咨询;三是,监督、制衡。审计活动不能仅仅体现在监督、制衡上,更应在强化认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发挥审计防护、保健、预警职能,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做好防御准备,以此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强调认证职能,而忽略免疫职能,就会影响经济建设充分发挥作用,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良好发展;若只强调免疫职能,而忽略认证职能,理论上看,不仅会影响审计基础理论的建设,不利于形成全面的指导思想,也不利于指导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认证和免疫是审计的基本职能。认证是基础和前提,为免疫服务,是免疫的手段;免疫是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主导地位。两基本职能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因此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是科学、可行的观点。

三、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一)审计基础理论体系 审计基础理论包括:动因、公社、对象、起点、职能、目标、结构等范畴,社会环境对这些范畴都有重大影响。审计基础理论是概念系统,包括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范畴。我国审计理论界对审计基础理论体系诸范畴进行了大量的纵深研究,大都偏重于孤立地研究各范畴的内涵,对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未能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本文提出以审计基本职能为研究起点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研究起点应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是一把钥匙,通过它,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发现事物的本质。具体基础理论结构体系如图1:

(二)审计基本职能与审计体系的关系 由图1可以得出:审计理论体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它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且审计基本职能与理论体系的其他范畴有着密切联系,试述如下:(1)基本职能与社会环境。系统学阐述:功能指系统在特定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和能力,是系统外在表现,连接系统与外在的环境。审计职能也是如此,它连接审计系统与社会环境,体现审计主体、委托方、被审计者和其他有关方面对审计的要求,以及审计系统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是要求与可能的结合。通过审计的基本职能,不仅可以了解社会环境对审计系统一些需求,还可判断审计系统适应社会需求的可能性。 (2)基本职能与审计本质。通过职能研究本质是系统论的一般方法。基本职能是审计本质的体现。通过认证职能,体现审计认证会计信息系统、评价管理风险和经济效益的本质;通过免疫职能,发现审计的经济免疫系统本质。应将两者科学的结合起来,用以全面地反映审计本质。因而,提出“审计是以认证为基础的免疫系统”,既克服不能全面反映审计本质的缺点,又体现两种基本职能基础与主导的相互关系,可提高审计基础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3)基本职能与审计对象。审计对象是审计职能的内容。审计系统通过审计职能,认证和免疫审计对象,从而与审计对象有着密切的联系。(4)透过基本职能研究审计动因。审计动因是社会环境与事物本质、职能的有机结合。审计基本职能能够体现审计本质,如果要研究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因,先要明确审计活动最初的职能是什么。审计认证职能来源于审计检查,因而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是审计检查与监督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发展。因此要研究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因,就必须联系审计的基本职能。

审计基础理论体系是一个整体,要建立前后一贯的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就要把审计理论的各组成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研究,就要从每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中渐渐地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联系,从而发现各组成部分的矛盾,以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参考文献:

第4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 CBE OBE 基础会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5.036

Abstract CBE model is based on the ability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BE is the "results 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A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basic accounting has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is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CBE&OBE model.

Key words CBE; OBE; basic accounting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入门课程,对学生在学校教育期间奠定良好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及未来会计职业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学时轻结果等问题,借鉴CBE和OBE教育模式,倡导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讲授与学习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学时与结果并重的改革理念,有效促进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1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与问题

1.1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表征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实用性。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实训教学部分则要求学生熟悉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掌握基本的会计岗位操作技能。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思想教育目标三部分,目的是让学习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会计基本实务操作程序和技能,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并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1.2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问题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入门课程,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往往比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要难得多;而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师而言,他们大都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对于基础会计的教学往往会形成某种预设,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易于掌握。这种鲜明的错位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置了障碍,形成了学生认为基础会计课程难学,教师感觉基础会计课程难教的局面,于是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目标不易达成。

形成以上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割裂了会计的知识性和实用性,会计课堂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联系不够紧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脱节;二是基础会计的实践应用缺乏统一的标准,与真实的会计岗位情境不相适切,模拟实训与真实业务相脱节;三是基础会计课程的目标设定过于模糊,结果考核缺乏明晰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教学目标与结果考核相脱节;四是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评价内容以理论和模拟业务处理为主,缺乏会计岗位业务的真实情境,考试评价与岗位实际相脱节。

2 CBE与OBE教育模式及主要特征

2.1 CBE教育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即“能力为本教育”,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后随着职业界对实用技能的重视和需求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模式,后受到杜威进步主义教育和斯金纳“程序学习”等教育理论的影响,得到进一步强化并逐步完善,成为一种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职业教育模式。

CBE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岗位需求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和基础,其课程体系以岗位要求和职责作为出发点,培养目标明确具体,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和社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协调一致。CBE教育模式的目标定位为初学者或新手,新学习一门课程或专业,通过满足岗位要求的技能培训教育获得职业能力。

2.2 OBE教育模式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结果为本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开始兴起的一种与CBE相近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缘于西方国家更多地关注教育输出并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而产生。“以结果为本教育之父”――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巴迪(William Spady)于1994年出版了《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重要的争议和答案》,提出了“结果为本教育”模式,并对这一模式进行详细阐述。

斯巴迪认为:“以结果为本的教育”意味着清楚地关注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围绕着一个根本的目标,即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获得成功。这意味着,应该先对学生能够做到的重要事情有一个清楚的规划,然后组织课程、教学、评估,并确保这种学习的最终实现。结果为本的教育的关键在于:一是制定一组明确的学习成果,围绕这些成果的所有系统元素能够被聚集;二是在系统中建立情境和机会,提供并鼓励学生完成这些重要的成果。

3 基于CBE和OBE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从当前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CBE和OBE教育模式的特征的比较分析看,CBE和OBE教育模式具有教学目标具体明确、能力培养一贯遵循、成果考核清晰量化等显明特征,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成果考核相匹配,易于贯彻和衡量,这些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特别适切的指导意义。

3.1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

CBE与OBE教育模式要求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而具体。美国会计学会(AAA)会计教育委员会提出,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会计师,而在于培养其未来成为一名会计师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近年来,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为合理确立会计教学目标,恰当组织会计教学提供了依据,2003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三方面。2007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对未来注册会计师的胜任能力做出具体规定。

为了达成CBE&OBE教育目标,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应吸收企业CFO(财务总监)以及会计学科教授、会计职业能力资格考试有关专家组成教学目标设计咨询组织,根据社会对会计岗位的职业和专业能力要求,确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最终输出结果,从而反向设计明确、具体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一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根基,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其业务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要培养学生扎实的会计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基本技能的细节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比方说最容易忽视的填写票据,翻打传票、凭证和账簿装订等细节,教师要在这些细节培养过程中形成学生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三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2 能力培养一贯遵循

威廉姆・斯巴迪(William Spady)认为,在OBE教育模式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远比怎样学习和什么时候学习重要,OBE 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在能力培养方面,CBE与OBE一样,都“是一种强调能力培养、能力训练的教育系统”。教育者应要求学校创造学习成功的条件,以学生为中心,以未来为导向,重新修订和改革专业要求及教学大纲,还应针对现有的教育水平和科研要求实施教学手段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是对目前和未来都必要的活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按学生个人兴趣、需要和水平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对会计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架构,可以从会计职业认知、会计从业技能认知、会计核算基础知识认知、会计核算专业知识认知、会计工作规范认知、会计综合能力训练六个方面进行模块化教学。其次,应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实践教学,主要是基本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在模拟手工会计实训室进行,包括数字书写、点钞、翻打传票、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和装订账簿等等;综合技能实训可以在课程结束之后留出一到两周到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让学生真实感受各个会计岗位角色,轮换完成会计岗位所要求的各项技能训练。最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讲授原始凭证审核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借款业务时可以采用角色体验教学法;讲授凭证和账簿装订时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还可以举行翻打传票比赛、点钞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3.3 结果考核清晰量化

OBE教育模式的结果是指在一段学习经验结束之时或之后,关于学生学习的清楚的、看得见的、可证实的成果。OBE教育模式要求老师要把每个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牢记于心并且将它作为指导和评估的极其重要的因素。CBE和OBE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最终都转化为学生未来工作清楚的、看得见的、可证实的成果,这样的结果在考核中是清晰的、量化的、可操作的。老师和学生要时刻知道他们正在努力达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

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操作性和过程性很强,因此,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宜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内容、标准和方式见表1。

4 小结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础会计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CBE和OBE两种教育模式在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但是,任何一种教育模式或者教学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教师对CBE和OBE模式理解不够透彻,具体考核工作量较大等等。此外,借鉴 CBE和OBE教育模式来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还需要学校给予政策上的保证和制度上的保障,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总之,我们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循序渐进地借鉴CBE和OBE两种教育模式,并将两者的优势有效地融入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之中。

参考文献

[1] 卢竹.加拿大社区学院CBE模式与OBE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2014(15).

第5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在高校学科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愈来愈收到学生与家长的追捧,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2014年东北电力大学会计专业在上海、陕西、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中,会计专业的录取分数均处于所有专业录取分数的前五位。可是依照目前我国会计专业的教学来看,似乎没有这么乐观,特别是基础会计的教学,没有起到引导和基础的作用。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1.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课,从各个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基础会计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说,会计专业的学习就像是盖大楼,那么基础会计的学习就相当于大楼的地基,地基不稳,大楼难以稳固。可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基础会计的教学,讲解生硬,导入性较差,导致学生学习不认真,考试中大都蒙混过关。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危害

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到较为吃力,许多问题理解不了,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表示,学不好基础会计就相当于大学四年的会计专业“白读”了,许多账目都要从头再学一次,一些专业名词似曾相识却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职业能力较差。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个人能力良莠不齐,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一些高校主观的认为,基础会计是理论讲解,不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因此往往将这门课程交给经验欠缺或专业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教学,难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一些教师不能用较为通俗的语言对书本进行有效解读,教师的个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基础会计作为会计学科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存在和大部分理论教学共同的不足:生硬晦涩。许多学生纷纷表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操作学习有意思,“看一会儿就困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基础会计的课程就是“迷魂课”,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照本宣科的方法难免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会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实际操作,理论学习就是为了学分,因此许多学生重视实际操作,而忽视了对基础会计的学习,一些学生认为,会计的工作就是“数钱”、“对账”,只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就行了,基础会计学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言兵。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1.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目标

按照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研究大概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以下三方面,分别是: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为目标,切合实际的进行教学,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关键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价值观。基本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具备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是从事会计专业的基础,可以说是从事会计专业的必备能力,关键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智力技能、人际关系技能以及交流和沟通技能,锻炼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判断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进行研究时,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素质能力和有限的资源中完成任务的能力。专业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具备企业管理、投资、税务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职业价值观就是学生具备积极、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时刻保持职业操守。

2.改变课堂教学结构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讲解之前,教师要重点帮助学生梳理其中的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积极引导学生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方面去分析问题,结合企业的核算程序以及相关的收支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基本会计循环。在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会计职能的内容,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快速消化理解相关的概念,此外,还要严格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措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进行现场模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终拿出学生认为最合理的方法,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3.有效教学

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好每一堂课的准备工作,在备课的时候,应为该节课设定一个学习的目标,理顺课堂的授课顺序,做到循序渐进,安排了讲解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和事例来导入该节课的学习。

四、结论

本文以目前我国高校基础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危害为背景,剖析了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同时为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这一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如何加强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更好的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业内普遍研究的课题之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要尽快完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脚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隋春丽 单位: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3):71-75.

第6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高职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社会里,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主要标志之一的信息技术,已经慢慢地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各种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水平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对于计算机的了解程度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成为一个人基本能力的素质反映。因此,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主要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第一层次。计算机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计算机教育有多种途径,按计算机教育的对象来分,有专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普及教育三类。计算机教育共有双层含义:第一个是以计算机作为教学内容的;第二个是以计算机用于教育辅助的。学校设立的计算机教育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基础课程及其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用以培养计算机的应用人才和专业人才,是计算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向社会普及和在教育中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一套科学的、完整的、系统性较强的计算机教育体系。跟其他类型的计算机教育相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更直接地为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2)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学科。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在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语文、英语、数学等重要性的基础课程一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主要地位,同样具有文化基础课的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同样有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避免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理论描述,力求简洁易懂。

(3)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比较普及的现代办公工具。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应用的入门课程,是提供计算机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家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培养大家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程度日益广泛,相应的配套服务工作也很多,除可以进企业做网管、计算机工程师,往职业经理人方面发展外,还可以自己创业,做计算机相关的或者网络方面的服务工作。因此,这对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最紧密的几个典型应用案例进行教学,形成项目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办公、网络、电子商务、多媒体等方面的应用技能,为学生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等级合格证书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培养学生把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具有使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奠定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力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教学的内容能够与相关的职业应用关联起来,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准备,也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是信息时代,很多工作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辅助,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根据自身职业需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获取相关信息,按需学会处理、分析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逐渐养成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其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锲而不舍的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树立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职业素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观,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3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整个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学校要以“诱思探究”为教学理念,切实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育人过程,每位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是促进整个职业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

作者简介:赵磨军(1978-)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本科学历。河南科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参考文献

[1] 张维化.多媒体在计算机高职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182.

第7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 基础会计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9-01

《基础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学生学习质量直接影响日后学习。但由于《基础会计》拥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特点,导致学生不能完全掌握其中的理论体系。因此对高职教师而言,必须认清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特点,不断改进自身学习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基础会计》的理解能力。

一、高职《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高职《基础会计学》教学有其自己的方式与体系,从《基础会计学》的特点来看,其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难度高

会计教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运算能力、理论理解能力。同时,会计类学院为提升学生就业率,也会加强对学生逻辑分析、运算推理、理论理解方面的训练。《基础会计》因此被安排在大一教学中。

但由于《基础会计》具有高实践性、高操作性特点[1];同时对大一新同学而言,会计学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学生必须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体系;再加之部分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基础文化功底不高,更难以理解《基础会计》中的高操作性知识,最终导致《基础会计》教学中出现学习能力低下,教师教学困难等问题。

2、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基础会计》具有高理论性与高实践性,这一特点不符合会计专业高专业性、高实践性的特点。这种差别导致部分教师无法系统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只是理论,很少有实际会计运算、会计管理方面的训练,造成学生出现“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弱”的现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会计类讲师直接由一线会计转职过来,这类教师虽然具有极高的实践操作、讲解能力,但其中部分人员专业经验明显不足[2],对《基础会计》的理解程度远低于其他教师。这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会讲解”的情况,这一现象更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二、高职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进行《基础会计》教学必须结合学校教学方针与学生学习特点,从现阶段高职类学校教学特点来看,《基础会计》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足多媒体,开展多方位教学

我国高职院校基本完成多媒体建设,教师在开展《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可立足多媒体,展开多方位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多媒体教学进行定位。本文认为,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根本还是教师讲解,因此教师切忌出现“多案例、少讲解”的现象。教师可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整体教学纲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收集与本节课教学相关的案例(案例数量必须超过两个),并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知识内容特点进行介绍,指导同学记牢本节课的重点。其次,播放多媒体案例,与同学共同讨论案例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之后,播放另一部案例,并将班级内同学划分为若干讨论小组,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案例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应根据本节课内容指出讨论的重点,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邀请各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讨论结果,并对肯定、分析学生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该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现象,对其中的优缺点做评论。

经过教学,学生对《基础会计》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能逐渐进行独立的案例分析,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

2、以“微时代”为媒介,展开全时间段教学

《中国教育导报》指出,单纯地课堂教学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本文建议要充分运用学生课余时间,采取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基础会计》教育。

“微时代”为教师展开课余时间教学提供便利,教师可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微博群、微信群,并传播《基础会计学》知识。教师可先收集部分优秀教师讲解《基础会计》的视频,并将其上传到微博群中,以管理员身份将视频发送的各个同学的邮箱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观看视频。待学生观看视频之后,组织学生在微博群里进行讨论,相互分析视频中的内容。教师可根据聊天记录详细记录有用信息,并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微信朋友圈开展教学,收集与《基础会计》相关的信息,并以朋友圈链接的方式分享[4]。微信也为教师与学生实现一对一交流提供便利,教师可随时保持与班级干部的联系,收集学生学习信息,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转变教学方法;也可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随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全时间段教学,学生的课余时间被有效利用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教学媒介符合高职学生心理,因此学生对其的排斥感大幅降低,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三、结束语

《基础会计》是会计类专业展开系统教学的基础性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必须认识到《基础会计》教学与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好问题分析,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吸收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使教学方法与学生建议形成有效的互补,才能进一步教师提升《基础会计》课程传授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光.关于高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讨论[J].辽宁高职学报(教育改革),2014,07(4):38-39

[2]严明星.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科教研究),2012,2(12):29-31

第8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工作规范;会计信息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会计工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各项经营目标的实现,各经营决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无不与会计基础工作有关。会计基础工作也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很多决策及财务风险,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每年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规范及执法检查都会发现大量的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现象。风险源于违规,这些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现象直接影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根本来说还要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做起,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和财政经济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对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核对、结帐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这些内容正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把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教育,提高会计人才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宗旨,注重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那么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就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

二、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工作逐步受到重视,会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会计基础工作逐步受到重视,财政部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同时,通过加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但是,一些单位放松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乱,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和单位经营管理的正常开展,影响了会计改革成果的巩固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突出表现在: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帐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帐随意,手续不清,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一些单位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参与违法违纪活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由此引起“会计信息质量危机”,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对会计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是间接的,正因如此,有些单位领导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一些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认为会计基础规范教育教不教无所谓,不少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的会计人才)也认为会计基础规范知识太简单,学不学无所谓。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稳步提高,但部分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知识知之不多或理解不透,从而对会计工作无所适从,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三是有意违纪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有些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为了达到偷逃税款、转移资产、私设“小金库”等目的,有意不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记帐、算帐、报帐,以借机“浑水摸鱼”。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离开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尤其是在我国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条件下,忽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素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真可谓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西方国家的情况看,财务会计工作是反贪污受贿、反不正当竞争、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检查对象和有效控制手段。比如美国1997年制定的反贪污法规定:任何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册的上市公司都必须做到:详细、准确、公正地记录和反映每一项资产和经济业务的处理情况;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定期编制资产的使用和盘存情况表并与实际相核对,对其中的差额做出合理解释和处理。无独有偶法国也对公司的内部会计管理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由此可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根本保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做保证。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无序必然造成会计工作秩序的混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往往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开始的,从每年的全国会计执法大检查情况看,许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存在不规范甚至十分混乱的问题,不仅削弱了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也使内部财务收支处于失控状态,给违法违纪问题以可乘之机。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是提高会计人才素质的基本前提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可以提高会计人才基本素质,使会计人才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做起,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如果会计人员连最基本的会计基础工作都做不好就很难说是称职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是改善经营管理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

从表面看,会计基础工作仅仅是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实际上会计基础工作混乱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为等经济犯罪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其影响面很广,后果也非常严重。

(四)加强会计人才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是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关键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也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不仅同各项技术规范有关,更同道德规范密切相连。因为技术规范是由会计人员来执行的,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会计业务的主观判断以及技术规范的执行。做好会计工作无疑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这并不足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有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会把知识和技能用错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从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不依法建帐、弄虚作假、贪污盗窃、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现象,首先是违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行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可以使会计人员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守口,强化会计监督职能。一个有过硬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必然也是在遵纪守法方面不含糊、不懈怠的会计人员。这样的会计人员多了就能有效地阻止会计工作中的不道德行为,也会大大制止和杜绝经济生活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良现象。

然而,在会计专业的日常教学中职业道德很难在卷面上考核,所以一些大中专院校也不重视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得这些未来的会计人才缺乏职业道德,长期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必须从根本做起即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教育做起,重视会计人才职业道德培养,提高会计人才基本素质方能形成会计工作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6,6.

[2]齐晓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0(1).

[3]刘.浅析会计基础工作是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09(01).

第9篇:基础会计的基本职能范文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 应用型会计人才 实践教学

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养是会计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判断构成了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核心内容。为此,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职业胜任能力培养需要课程改革作为基础。

一、基础会计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石,也是十分重要的入门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应能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熟悉会计工作基本的核算流程,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入门课程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对于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会非常有利,并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该课程内容多且专业术语较多,会计核算连贯突出逻辑性,会计准则不断更新调整强调时效性,会计实践操作性强等均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因此课程的入门教育和引导非常重要,这会在后面做具体阐述。

同时,基于该课程,学生还应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操守。这是学生在以后从业道路上要遵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职业胜任能力的基本体现。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材料不系统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和最终落脚点,特别是高等教育,一方面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很多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十分熟悉,重难点把握比较准确,但是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却没有把教学目标很好地贯穿到全部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脱节。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多是基于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但由于不同的教师对该专业和课程的知识体系把握不一样,会有不同的选择偏好,所以教学资料难以统一和规范,这不利于学生本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比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基本的会计理论、方法和技能,并可以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其会计思维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资料准备和教学活动组织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会计理论、方法的灌输,而忽略了实际操作技能以及会计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入门教育缺失,课程导入欠缺

对于初学者而言,会计学是一门非常陌生的专业知识,而基础会计又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因此在课程导入时,首先要树立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然后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解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同时以生活实例和对比分析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最后在需要时,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岗位模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很多教师上第一堂课时,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对学生做个简单的开场白之后,没有了解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就直接进入课程讲授,忽视了会计专业知识的入门教育,这会大大影响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甚至会影响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学习。

(三)教学方式落后,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来说,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仍延续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在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听课做笔记,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程考试方式单一也是教学方式落后的重要表现之一,多数地方性本科高校对于基础会计的考核方式是简单的“复述式”模式,考题设计偏重理论,侧重考核记忆理解。期末综合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考勤和作业共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考前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找任课教师要范围或重点,考前机械地记忆背背题目,考试时机械地输出复述答案,期末卷面成绩只要通过及格线,加上平时无缺勤和漏交作业的情况,一般来说这门课程就能轻松过关。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平时不学习,吃喝玩乐打游戏,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却依然能轻松过关的心态,自此以后对大学的考试不屑一顾。这种学习风气和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将带来不利影。

(四)实践教学不足,职业培养欠缺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但地方本科高校基础会计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虽然近年来,各大高校都越来越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别是重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实训条件得到改善,但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实践方案。总体来说硬件和软件设施配置不到位,而且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较低,使得很多实践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重视实践教学,也同样重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但是实践教学的效果却难以达到预期,这也使得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走出学校却不能胜任一个普通的会计工作,会计职业发展受限。

三、完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材料

从会计专业角度来看,整个财务会计目标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任务,目的是编制财务报告,因此无论是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还是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都要围绕此目标来开展。基础会计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会计核算流程,以“证―账―表”为主线的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中级财务会计以基础会计为基础,重点解决会计六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深化基础会计中的主要内容。而高级财务会计是对特殊复杂业务的具体处理,要求学生关注专业领域里的前沿问题,并掌握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只有明确了基础会计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料、备课以及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促进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形成。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科学有效地准备相关教学材料,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记录等缺一不可,教材的选择和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重点突出,强调特色。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活动,真实填写教学记录,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做出调整,以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重视入门教育,正确导入课程

专业以及课程入门教育的缺失或者忽略,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重视入门教育,告知学生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对每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正确导入课程。教师首先要清楚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其次要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最后做到“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因为教学既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

可见,基础会计的入门教育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会计的基本认知、学习水平等。其次,在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发掘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安排后续的教学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最后,开始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讲解。因为只有学生在明白会计要学习什么,为什么值得去学习,如何才能学好这些问题之后,教学过程才会有效,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教学方式,注重过程教育

教学方式的单一与落后,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甚至僵化,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批判性思维,也难以培养其拥有良好的会计思维方式,这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悖。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案例演示、情景模拟等方法,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对于债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这一问题,不是直接把几点区别与联系讲给学生听,而是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的朋友成立一个公司,资金不足邀请你加入,你是选择做债权人还是所有者?”让学生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总结,这个问题不仅迎刃而解,而且这种讨论式的方法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下也可以延伸交流和讨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注重过程教育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降低期末试卷成绩的比重。基于基础会计课程的实际情况,建议:平时成绩20%,实践活动(手工实训)30%,期末成绩50%。考核方式作为一个指向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该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认真对待,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调查反馈得知,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连基本的会计岗位都较难胜任,往往搞不清楚会计操作流程和处理方法,更谈不上处理繁杂的会计实务工作了。我们反思,会计实践教学的缺失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来说,理论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进行基础会计实训,来加深学生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感官认识和理解,以及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对于基础会计实训方面,笔者认为,用友新道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实训”还是比较适合的,它采用在线教材为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当前实习任务相关的教材,配套模拟的手工实训资料,并有完整的业务流程图,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完成与岗位对应的业务,最终合作完成实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置身于逼真的商业环境中,不仅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流程,还熟悉各个任务的业务流程,为毕业从事会计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定期教学反馈,反思教学方式

教学反馈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好验证,也是反思和改进教学方式的有效依据。虽然大多数高校教务处都有教学评价环节,但是大多流于形式,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学反馈没有有效的传达,有时候还会成为冲突产生的诱因。笔者建议,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让教与学的双方直接有效地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及时改进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共同促进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实现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提升。J

参考文献:

[1]初国清.基础会计教学内容重构及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1):122-125.

[2]S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3):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