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数字技术与应用精选(九篇)

数字技术与应用

第1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字时代已经成为主流,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则是数字时代的主力军,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所以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技术发展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字信号的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有通信领域,图像图形技术领域,仪表仪器领域,PC领域等等,还有未来不断挖掘的新应用领域,无疑会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推到高峰。此外,数字信号处理的计算发展也一直掌握着处理器DSP的结构演变与发展。本文就对当前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与发展作简要的说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特点,并举信号处理技术在短波收信设备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例子来说明其应用,最后再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前景作一定展望。希望可以借此让大家了解数字信号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发展

随着人们对于通讯,计算机,机械设备的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数字信号处理也逐渐发展壮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是将如视频,图片,声音等模拟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的技术。而DPS是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功能得以有效使用的处理器或芯片,它们有时候也用作处理信息后再把信息转变成模拟信息输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数字信号处理中理论性的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技术,这包括如硬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软件技术以及实现它的途径等等。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特点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本质是对数据进行提取与变换,将信息从各种干扰与噪声的环境里提取,然后进行转换,变为便于机器或人识别的形式。早些时候的信号处理采用的主要是模拟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参数的修改很困难,模拟器对于周边的环境变化敏感程度不高,所以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应运而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主要采取二值逻辑,对环境中的电路噪声,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会因为它们的变化导致电路逻辑翻转,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可以用软件来修改处理的参数,有较强的灵活性。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带来许多好处与支撑,这表现在集成度高,高速处理能力强,多种并行结构的优良继承电路的推广与使用,也带动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与响应速度的提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采用的是数字的方法,将离散的符号或数字进行处理的技术,主要的工作是在剔除混杂在信号中的干扰,减少采集信号的多余成分,被称为数字滤波。还有就是可以将分离的多个信息碎片根据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信号,或者用来增强一个信号里的某个分量,加强识别和分析。

 

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短波通信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在信道扫描,信道的数字化,信道探测,自适应呼叫,链路质量分析,音频信号处理,扩频技术等方面,声码话,静态图像传输和传真等等。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是通过模拟前端的射频信号处理之后,中频信号在输入数字信号后对模块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最后再输出音频信号,数字量化基带信号和AGC控制信号三种信号。其中音频模拟的信号可直接输出提供给终端用户使用。AGC的控制信号反映到模拟前端的放大器信号的增益与数字量的基带信号,便于波形分析与频谱分析,这个信号还可以供给给终端设备使用,避免对于模拟信号的多次量化而引起噪声。我们采用AD+PDC+DSP的模式进行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模块中的硬件构造,在经过放大滤波之后的中频信号被输入到高速模数进行量化,再输入到下面可编程的变频器进行降速,滤波,频谱搬移之后输出I/O的分量,再经过基带信号至数模之间的转换之后,完成了解调信号,输出最后的两路模拟量音频信号的任务。

 

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其他应用

除了上述数字信号处理在短波通信中的应用,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应用,现在让我们再举几个例子说明。在测量仪表和测试仪器领域中,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原来的高档单片机被逐渐取代。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运用于测试仪器和测量仪表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功能与档次。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丰富的内部资源,可以使仪器上硬件电路得到简化,实现仪器仪表SOC速度和测量精度的准确度。可编程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PC领域中占据着主流的位置,它将MPEG与高速通信技术相联系,用来实现视频形式与音频形式的转换。在以后的PC机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处理各种多功能,多样式的DSP机。由于传统的助听器在许多功能上有瑕疵与不足,很难满足大多数有听觉障碍人士的需求,而全新的依靠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数码助听器就变得非常受重视,因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性能和效果都很好,使得听觉障碍的患者的听觉得到较大的改善。

 

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展望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是70年论基础流行的时期,然后到了80年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产品得到广泛的运用了90年代达到顶峰,第四阶段则是新时代再创辉煌的时期。在没有出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时候,对数字信号的处理只能依靠简单的微处理器解决,但MPU的处理速度低下,不能达到高时效,高速度的要求,就慢慢的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所取代,从刚开始的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就迎来了数字信号处理的春天,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问世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他昭示着DSP技术不断向着小型化转变,而且其技术也得到了跨越式的进展。然后随着CMOS技术的进步,第二代DSP芯片结合CMOS技术产生,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与储存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五代DSP器件也已经问世,之后的前景一片光明。

 

五、总结

现在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宝库,等待着人们不断的挖掘,发现。相较于20年前,数字信号处理的性能提高了不止1500倍,可见其革新的力度,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似乎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选择,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占据主导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永远没有尽头,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装备更加高级的编译器,不容置疑,它正在向着更高速,更低功耗,更大容量的道路迈开步子。

 

参考文献

[1]孙金林.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1,5.

[2]李方慧.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新进展[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8.

[3]杨春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短波收信设备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8,6.

第2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三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0-4818-02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ble Digital TV Technology

CHEN Shou-jun

(Anhui Province Huaining County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Anqing 246121,China)

Abstract: Digital cable tele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able TV cannot do without the 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 digital TV technology,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but also enriched the cultural needs of the people, this paper unifies own work experience,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ble digital TV technology is analyz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ree nets fus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nalysis of cable TV technology.

Key words: cable 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有线数字电视是指从编排到制作以及传播都通过数字电视信号来完成的电视类型,是继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之后的第三代科技成果,随着发展,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但随着人们信息量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数字电视技术的要求逐渐提高。2010年,我国开始推广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而在这一新的背景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1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概况

数字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通过电视节目与数据的充分融合,传播更加便利,成本更加低廉,电视机的功能更加丰富,互动性也更加明显。认识这一概况,就要从新变化到组成谈起,

1.1 有线电视的新变化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电视机,而是指在整个制作与传播过程中都使用数字作为传输媒介,数字电视技术相对于以往传统电视技术有着根本性区别,无论是数字电视提供的业务,还是自身内部系统都有着新的变化。在内容上,通过相关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数字电视在提供电视基础业务以外,还能够结合信息网络技术来形成新的互动业务,而且大规模推广,诸如:电视电话会议、远程专家服务等。而数字电视内部系统自身也以更多形式来展现,目前数字电视内部系统已经形成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多媒体广播系统、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等多个子系统。日常生活中,数字电视的应用日趋广泛。

1.2 有线数字电视的组成

有线数字电视有信源编码、复用、信道的编码与调制、传输信道以及接收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信源编码是指把最初的模拟电视信号通过数字编码形式来表示,也被称为数字化,通过对数据的管理来接受电视节目。而复用是指把音频数据流和视频数据流以及有效数据流汇合成统一的传播载体。而信道编码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检查和纠错传播中的误码现象。传输信道上,通常采用卫星、无线等多种传输介质。而接收机是对前四项程序的逆反应,也是有线电视传输过程中的最后一步,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将电视画面完美呈现,

2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现状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任何技术都要在实践中检验,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是否成熟,就需要我们结合这一技术在全球发展情况来考虑。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的正确认识也是这一技术应用情况的有效归纳。

2.1 全球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发展概况

截止2011年,全球共有超过10亿户观众选择数字电视,据美国一家调查机构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占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的89%。基本上全球使用数字电视的用户选择的都是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在传播方面,数字电视最初起步于美国,1996年法国成为欧洲第一个开始商业数字电视广播的国家。而英国是目前全世界,数字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开始经营数字电视广播的国家。而韩国早在2010年就关闭了模拟信号电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广泛开展。

2.2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发展概况

相比广大欧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起步较晚,而发展程度也相对较低。2000年,广西南宁诞生我国第一家数字电视广播电台。数字电视广播关系到多个行业和部门,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由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有限,因此有关数字电视广播的大量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数字电视广播行业涉及了很多的企业和部门,由于我国数字技术水平有限,一次大量优先数字电视技术并不都是自己研究的,在很大程度上引进了发达国家的数字电视广播技术。在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存在很大阻力,自主研究与开发难度较大。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同时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也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2010年,工信部推动实施以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相互融合的“三网融合”战略,这将会极大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蓬勃发展。

2.3 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在信息化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影响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而且在电视技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数字电视技术取代传统模拟电视技术已是必然趋势,伴随不断发展,有线数字电视技术必将会成为电视行业的主导产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是顺应这种时代背景的客观要求,而这样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趋势为信息产业化带来巨大机会。

具体而言,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卫星电视直播的广泛应用,由于地理位置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影响,传统技术无法延伸到这一地区,而卫星电视的应用不仅加快数字电视技术的传播进程,同时也能够丰富和发展广大人民的业余生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二是大量数字高清电视成为人们的选择。数字高清电视的应用既反映出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蓬勃发展,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数字电视技术替代模拟电视技术是历史必然。三是网络电视的大量应用,电脑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网络电视的发展也得益于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进步。四是手机电视的兴起和发展,随着手机智能机的广泛应用,通过手机客户端收看电视节目已经成为时代新宠,手机电视的发展也是建立在数字电视技术革新基础上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机观看数字电视,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和手机接收终端的不断改革,手机电视势必会成为数字电视技术的重大发展趋势。

3 三网融合背景下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新要求

信息化时代,对科技含量要求逐渐提高。同时,我国信息化产业较为薄弱,且起步晚,发展程度较低,而当今竞争激烈的发展形势也要求我们要提升国家科技含量,面对这一背景,我国顺势提出三网融合战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日渐凸显其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三网融合的技术需求就是由于技术现状无法满足居民的网络需要。部分地区电信网络有效通达,但广电网络并没有延伸到位,同样的问题在互联网上也存在。三者沟通上的缺乏不仅耗费资源而且不能够发挥各自特长,在新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作用就成为重点和落脚点。

具体而言,主要有:一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建设的合适方案,无论选择EPON+EOC/LAN方案或者以HFC网络为载体的首选组网方案,还是真正实现三网融合的FTTH方案,都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方案。二认识到制定智能数字电视技术规范的重要性,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模拟电视技术,需要在软件支撑背景下完成,因此需要打造智能数字电视技术平台,进而适应三网融合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三在三网融合这一背景下,要充分依靠互联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增值业务。

4 结束语

如今,数字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传播,人们对数字电视的需求和传播内容要求也不断增加,这不仅要求我们重视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改革和创新,还要结合互联网、电信网等优势资源做好融合发展,在融合过程中充分做到有线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同时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推进,也会形成新的更大规模的数字电视业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进程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会推动我国信息化产业和广电行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洪涛.有线数字电视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5.

第3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数字技术;试验方法

一、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试验方法

作为不具有破坏性的试验――局部放电试验,在试验中目前采用的有两种试验方法,第一种试验方法是将工频耐压作为预激磁电压,将其电压值降低到与局部放电试验的电压值相同的状态下,经过几分钟,在进行局部放电量的测量。第二种方法是使用变压器,将Um作为预激磁电压,同样将其电压值降低到与局部放电试验的电压值相同的状态下,经过30至50分钟的时间,对局部放电量进行测量。在局部放电量的测量中,必须避免试验周围的噪音污染,对电源局部的其他放电量也要进行及时的隔离。在局部放电试验中,放电量的多少和接地电极表面的场强有直接的关系,而和电源频率没有任何关系。截波冲击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与全波冲击试验的一些仪器交替进行,才能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电气自动化中进行科学有效的试验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可靠性。高压试验与普通的电气试验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在高压试验中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高压试验过程中,试验场地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措施,避免触电现象的产生,在一些试验场地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查巡。

2、在电力设备进行加压时,必须对接线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其正确性;加压过程中必须禁止人员的接近,才能确保试验设备加压的正常运行。

3、在高压试验结束后,必须切断试验设备的接地电源,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在电气自动化高压试验中要扩大其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确保高压试验的安全性。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高压试验中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计算机控制等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修正,这样能够增加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高压参数和大电流参数的进行试验可以采用小型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增强测试参数的准确度。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压试验设备的安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保障试验中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特点

1、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具有可靠性

数字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化高端的电气系统为其发展的基础前提,在电气自动化中广泛地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提高试验准确率,使电气设备的操作更加便捷,减少传统电气设备的使用率,增强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使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数字化技术可靠性主要体现在自动化仪表中,必须将模拟技术转变为数字技术,才能提高数字技术的水平,才能增加电气自动化行业所占的市场比例,才能对其进行明确定位,提高电气系统的平衡性,为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主要体现在数字的广泛应用可以确保电气设备运行、检修等方面的顺利进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电气系统的通信能力,扩充其信息库;智能化是数字化技术最突出的特点,在其智能化应用中可以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建立规范性强的统一标准,确保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减少企业的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技术革新中应用开放性的数字化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估。对数据信息的输入、输出的有效控制,可以提高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确保产品的质量。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能将电气设备与多种机械设备进行连接,实现多种技术之间的串联运用,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准度,优化电气系统的结构,扩大电气自动化的使用范围。

3、电气自动中数字化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数字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在其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对电气设备输入相应的指令和程序,电气设备就可以正常运行。基于此,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数字技术的可操作性主要表现在光缆、电缆等介质信息的传递中。逻辑分析能力在数字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使电气设备对数据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进行自动化的校正,减少电气设备的投入成本,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数字化系统的开放性,不仅使操作代码更加标准化,还增加了程序的使用率,减少了程序的编写时间,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范围。

在变电站中应用数字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在变电站的数据收集及信息处理等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控制。在变电站中大量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变电站的自我管理及控制,为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三、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创新

1、加强程序化操作意识

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程序化操作,主要是对执行力的程序化。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我们必须完成许多前提工作,才可以对设备下达指令。如我们必须将审核准确的票据存储到计算机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设置人工预界面、闸刀及开关等,加强程序化操作意识,提高调度指令的规范性,最终达到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测,也能自动化操作的技术水平,形成完善的电气自动化操作系统。

2、智能终端的引入

智能终端的引入主要是通过光纤连接,使用间隔层和智能终端来有效地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数据信息收集及控制。在数字技术的这个应用过程中,智能终端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双重化配置。在实际运行中,第一套主要起到遥控测控、电气跳闸的保护、现场信息的传送等作用;第二套主要是加强电气设备跳闸的保护力度,提升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可靠性。

3、GOOSE虚端子概念的加强

在改良传统的二次回路时GOOSE虚端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概念的加强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的认知水平,有利于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中,将GOOSE虚端子添加的保护装置、智能终端及测控装置,可以实现全站线路及开关的的有效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在其应用过程中还存有一定问题,如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水平低及专业人才的缺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创新工作。,才能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促进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福顺. 基于数字技术的电气自动化创新途经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2,(07) .

[2] 石芬,石芳,王东.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浅谈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21):126.?

第4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墨水;工艺,应用;研究

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业的技术也在更新换代。其中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即为较为先进的技术。其是先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各种数字化影像设备取得图像资料,将其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电脑分色系统进行编辑处理,在将各种类型的墨水,如活性染料墨水、酸性染料墨水、分散性染料墨水等,并按照纺织物的性质花纹及图案的控制,均由电脑完成,最后制成成品。

1 数字喷墨印花优点及缺陷分析

数字喷墨印花是较为先进的印染技术,其使用颜料墨水喷印,将颜料直接着色与织物上,其优势在于颜料的颜色较为丰富,亮泽饱满,经过各项工序的加工,颜色牢固度较高,不易受到日晒的影响而褪色,且对酸碱度的耐受性较为良好,并适用于各种质地的织物,颜料墨水也不易沾附与皮肤,对人体没有害处。制作的过程所需时间少,操作简单,印染速度快,图案效果良好。但因其需要先取得一定质量的数字图案,制版存在一定的障碍,准确度有限,打样的数量需要根据批量而定,消耗较多人力,即使是小批量的生产也需要进行相同的流程,且在色彩的配比、制作浆液等各个环节均需消耗较多人工,成本较高,印花的洗涤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2 数字喷墨印花在织物上的应用

2.1 预先处理

在技术指标上,喷墨印花对于染料墨水的有活性染料的性质有较多的要求,如墨水的粘度、表面张力等,而活性染料墨水中并没有固色催化剂的成分,因此,如果将活性染料墨水直接喷至织物表面,渗透性极强,印花的形状、轮廓、精细度等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在使用数字喷墨印花技术之前对织物进行相关处理。该预先处理的目的在于为活性染料和纤维发生反应准备碱性环境,避免染料墨水在织物上的强力渗透作用,保障印花的效果。处理完毕后,需要对织物进行烘干处理,并需保持在平整的状态下进行喷墨印花。基本流程为先调制浆液,在将织物上浆,最后进行烘干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如下:①调制浆液 调制浆液的方式与一般的的浆液调制方式基本一致。其主要的构成成分为海藻酸钠、淀粉、尿素及合成粘合剂等。在该糊料中的尿素等成分,作为吸湿剂其主要作用为促进蒸汽处理时织物纤维的膨化反应,使燃料能够通过浆液顺利的在纤维中散开;②上浆 上浆的主要作用在于让织物的表面附着一层浆液,避免染料墨水在织物上出现强渗透现象,并促进织物在湿热时与染料相结合,时织物的色泽有一定的饱满度及牢固度,图案更加清晰,不易褪色;③烘干 在进行织物色风干时,应选择热风风干方式,温度保持在100℃以内。喷墨印花后的织物也需要烘干,并实施汽蒸处理,促进活性染料和纤维彻底发生固色反应,再使用清水清洗,清除附于织物表面的染料,最后重复一次烘干处理。

2.2 喷印

正确的RIP与图像输出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是把需要喷印的图案或花色数据制作成光栅的图案或者网点,因此喷墨打印机及可以在织物上进行喷墨打印,其在接收喷墨打印的相关数据时,采用的是描述性的语言或者矢量图像方式进行,且在打印过程中将喷印机的喷嘴与织物的距离保持在5mm左右,以保证打印效果。

2.3 汽蒸处理

喷印完成后,活性染料仅仅是附着在经过上浆织物的浆液上,而并未真正附着于织物的纤维中,需要将织物进行汽蒸处理,织物处于一定温度及湿度的环境中,促使颜色染料的有效成分与织物的纤维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并牢固的附着在织物纤维深处。在进行汽蒸时,将温度调控制在95℃,持续进行50分钟左右,并在织物的上下使用白纸做衬,避免蒸汽在液化时形成的水珠滴落,降低印花的效果。

3 总结

数组喷墨印花技术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印染技术,具有较高的有先进性及优越性。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较低的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在各种性质的织物上制作出具有颜色鲜艳、饱满,轮廓清晰、具有个性化的图案,且操作较为简单。基于上述优势,该技术在纺织品的印染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数字喷墨印花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图案制版繁琐、只能小批量生产,但是现代人对于服饰的需求逐渐趋于个性化,该技术在小批量但多花样的印染方面却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及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永庆.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工艺分析[J].丝网印刷.2009(08):31-35.

[2]顾浩.纺织品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和应用前景展望(续一)[J].针织工业.2010(02):34-36.

[3]张运生.喷墨印花在纺织品印花中的应用与探讨[J].染整技术.2009,31(05):17-21.

第5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目前已经相当成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工作内容都产生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因而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时间相较而言更加短暂,发展规模和范围还没有达到较大的程度,然而,数字电子技术被运用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后,双方的发展进程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计算机网络与数字电子技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使得我国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景得到了更加广阔的提升。

二、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着数字电子技术,将信号转化为数字化的通信,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信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程度,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数字信号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加显著的优点。尤其是对于干扰因素的抵抗能力和信息加密的安全性等因素,都对于计算机设备的制造、使用产生了突破性的推动作用。由于数字电子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应用,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便捷。在数字通信中和计算机中的信号都是使用的二进制的代码,因此,数字通信和计算机中的信号形式是相通的,而由于信号的特征具有一致性,所以给计算机和数字信号联网工作提供了可能性。而在数字通信中开展数据信号的处理和转换等工作时,加入计算机的使用,也能够使得工作环节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因此,将数字电子技术在实践中运用到计算机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两者的相互结合将对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产生推动作用,为通信网管的智能和自动的发展方向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在实际的科学技术工作中,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处在引领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上,将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互结合,最终形成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整理时间大大缩短,这就代表着信息流动和沟通的距离将大大地减少,为社会中人们的紧密联系提供了重要条件。将对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产生极大改变。另一方面,在当前情况下,网络令人们产生的依赖性日益强烈,尤其当数字电子技术融合了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处理之后,带给人们更加高速、高效的信息获取和沟通渠道。

三、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及优势

长期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已经愈加重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网络为信息的传输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平台。而从网络环境下的任务性质上来看,网络技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特点和优势,为互联网技术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共享的平台,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为资源信息的共享和获取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条件。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传播能够具有较高的时效性,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资源能够及时共享给网络平台上的其他使用者,为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中大批量数据信息的流通和分享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保障。同时,计算机网络平台由于虚拟平台的特性,不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将全世界各个地方的资源数据都能够融合到网络平台之上,为网络使用者的数据资源需求提供极大的获取空间。世界各地不同的人们的言论、信息的更加体现了对数据信息的反馈性,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思想和技术的流动,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手段。除此之外,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较以前的时期加快了很多倍,因此,对于信息交流的时效性有着更加高的需求和标准,而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速度对于当前的信息流通速度已经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难以满足如今大量信息喷涌而出的交流需求。因此,网络平台的发展极大地适应了大量信息数据的流通需求,将信息交流共享的速度提升到最大程度上,对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交流产生了极大地促进。上网可以改变学习方式:互联网既有利于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又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又能激活现代学生的思想;网络让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增加了信息量。上网者在上机过程中学习了网络知识,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

四、计算机网络中数字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教育的地位逐渐得到了极大重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代表着我国将发展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而在教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我国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客观技术条件支持。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工作中的学习资源,为课程教学任务的高效高质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将数字电子技术和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之后,使得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和合理性,为学生创造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将教育资源不平等现象对不同地区的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有效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程度上保障各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充分体现我国教育的平等性,为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我国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逐渐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点所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所需信息的获取、共享和传递需要更加高效和快捷的要求,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中信息流通的要求。而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网络与数字电子技术的有效结合,对信息的正确、高效处理有着极为明显的提升作用,在保证信息资源正确处理的情况下,将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和效率提升到最高程度,极大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高速获取和共享需求。

五、结语

第6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随着多业务传输平台技术(mstp)逐步成熟并在城域网中得到推广,我国的“三网合一”通信网络的建设已提上日程。目前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可概括为两类:移动通信技术和永久链路通信网络技术。在光纤端口不能与终端设备实现连接的前提下,通信电缆将承担着支持上述通信技术的综合业务。采用屏蔽技术的数字通信电缆凭借对电磁场的优化,可以支持0—65ghz频段的通信,使通信电缆在“光进铜退”的时代背景下依然应用于大容量、高频率、高速率的下一代通信网络。

一、屏蔽技术及应用原理

屏蔽可有效地抵制以场的形式造成的干扰。屏蔽的原理是利用屏蔽体对电磁能流的反射、吸收和引导作用,而这些作用是与屏蔽结构表面上和屏蔽体内感生的电荷、电流和极化现象密切相关。

按屏蔽的作用原理,电缆屏蔽可分为静电屏蔽、静磁屏蔽和电磁屏蔽等三种形式。静电屏蔽的作用是使电场终止于屏蔽的金属表面,并将电荷送人大地;静磁屏蔽的作用是使磁场限于屏蔽体内;电磁屏蔽的作用原理是电磁波在屏蔽体表面上的反射现象,以及屏蔽金属厚度内高频能量的衰减。

二、各种屏蔽结构的优缺点

(1) 单层铜丝编织。采用这种结构的电缆柔软性好,但抗干扰能力较差,生产效率低,用铜量高,导致成本也高。

(2) 铝塑复合薄膜和单层铜丝编织。其优点是电缆抗干扰能力强,柔软性好;但缺点是编织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用铜量高,成本高,而且电缆单位长度的重量重,不利于安装施工。

(3) 一层铝塑复合薄膜和一根排流铜导线。其优点是电缆轻,柔软,安装方便。但屏蔽性能还不太理想,尤其随着时间推移或其他原因,由于排流导线与铝层接触电阻变化或铝塑复合薄膜定型不理想,往往会引起屏蔽效能的下降。故长期本文由收集整理使用可靠性差。

(4) 单层铝塑复合薄膜和稀疏编织铜编织层。相对于上述第2种结构(编织密度高编织层)而言,其优点是生产率可成倍提高,生产成本可大幅度下降,生产过程易控制,具有较好的屏蔽效能(相对于第1、第3种结构)。

三、分析影响屏蔽电缆的选择和应用的各种因素

(一)频率范围

频率范围是设计电缆屏蔽时首先考虑的参数。频率范围关系到电缆及其连接器采用高频屏蔽还是低频屏蔽。在音频系统中,在50~60hz频段需要对用电设备屏蔽。对于射频或静电放电,则在几十兆甚至更高的频率范围内都要求设计良好的屏蔽系统。

(二)电路阻抗

低阻抗工作电路意味着存在大电流,而大电流本身会产生较强的磁场(电感较高);高阻抗工作电路意味着存在小电流,小电流本身会产生较强的电场(电容较高)。电路阻抗是选用屏蔽材料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三)电缆长度

电缆工作时最高传输频率的波长称为电缆传输波长。若在最高频率阶段,电缆的长度少于传输波长的二十分之一时采用低频屏蔽,但是若电缆长度大十传输波长的二十分之一,就需要采用高频屏蔽。可见,电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及如何接地都要受到电缆长度的影响。

四、数字通信电缆屏蔽技术的应用

(一)网状编织屏蔽

网状编织屏蔽在保持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挠寿命的同时,提供了超群的结构整体性。这种屏蔽对于降低低频电磁干扰是理想的选择。比起箔层屏蔽来说,网状编织屏蔽降低了环路阻抗。网状编织屏蔽在音频以及低频范围(0.03~10mhz)非常有效。通常,网状编织屏蔽覆盖越密,屏蔽效果就越好。

(二)组合屏蔽

组合屏蔽就是指采用多种屏蔽材料和屏蔽工艺的多层屏蔽。它们能够在整个频段实现最完善的屏蔽效果。箔层/网状编织屏蔽结合了箔层屏蔽磁场全覆盖与网状屏蔽整体性好、阻抗低等优点。组合屏蔽还有各种材料的箔层/网状/箔层、网状/网状或网状/螺旋等结构。

(三)接地保护

线路接地防护的目的是将过电压、电流的能量旁路入地,达到保护设备的效果。因此防护成功与否,还要看泻流是否有效,而泻流的成败,除了对防护器件的要求外,还要看接地系统的能力,所以接地也是电磁防护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供能够长期保持低阻抗对地排流,地下部分接地体的设置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土壤条件、接地体与土壤的接触面、接地信号的特性、接地体的长期效果。对于地上部分,应当考虑所设计的接地系统是固定的、连续的;所设计的载流量,应当满足所可能遭受的任何电流量;所设计的阻抗数值,应将地面上的建筑物或设备的电位,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

(四)低频磁场

高导磁材料具有低磁阻,对磁通起着分路的作用,使得屏蔽体内部的磁场大为减弱。当干扰电磁波的频率较低时,可采用高导磁率的材料,从而使磁力线限制在屏蔽体外部,防止扩散到屏蔽内的空间。数据电缆屏蔽主要针对外来电磁干扰。当频率低于10 mhz时,几乎任何屏蔽编织网都能发挥很好的屏蔽作用。当频率高于10mhz时,就要选用转移阻抗低的屏蔽,且屏蔽覆盖要在95%以上,以减少电磁泄漏。

第7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 数字档案 网络化 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1网络级安全

是指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基础建设如网络布线、网络联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的构建、设备的选型及其各个环节安全策略的考虑。往往会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防火墙设备及网络管理软件来确保局域网的内外用户的访问权限和网络上数据包的检测与过滤;选用可靠的硬件安全设备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如双机热备份、磁盘阵列等设备的采用来保证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而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问题,等等。网络级安全策略是整个系统得以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这是需要在系统规划阶段严格把关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数据级安全

主要是指涉及到系统存贮的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存贮、数据备份、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各类电子文件的保管和异地存贮策略等,以防止数据版本的更新、数据格式的转换、硬件设备的意外损坏、存贮介质的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问题虽说主要是取决于软件供应商所开发的商品化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的保障问题,但对于建立网络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首要考虑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来确保应用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和Linix,他们各自有其优越性,安全问题也各有特点,关键是如何选择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当然考虑档案元数据的存放规则和保管策略也是本阶段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如数据库的分布式或集中式存放模式、数据的异地备份、电子数据格式的定期升级和保存介质的更换等,需要一定的保管制度来约束。这些都是在系统设计和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档案应用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根本保障。

3应用级安全

是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操作的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问题,主要取决于档案部门所采用的应用系统的用户模型的定义模型和使用规则。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模型分多个层次、多个角色、多种功能或多种形式混合使用,来分别定义用户权限。系统常常按功能权限划分为系统管理、数据操作和数据浏览等3大类用户:每类用户角色的定义可以按照各业务职能的实际需求,对其操作权限和操作功能进行定义,如单位领导、部门领导、普通业务员等。但不论采用哪种用户模型,要求应用级的安全至少包括两项功能,一是对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的定义,另一个是对系统数据的分层管理和操作权限的定义。比如,两个不同的用户可以操作同一个功能模块,但所能看到的数据只能是本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而不应看到另一个用户所在单位的数据,这是网络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需求;再如上级领导能够看到下级人员所操作的数据,而下级人员则无权看到上级领导权限范围内的数据。

4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技术方案

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建设是防止系统外部非法用户和不安全数据包侵犯的主要措施,常常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物理隔离、应用防火墙以及身份认证等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是实现内外网的隔离与访问控制的最基本、最流行、最经济的、也是很有效的措施之一,这里以防火墙为例来讨论数字档案的网络基础环境的安全解决方案。

4.1防火墙安全解决方案

防火墙是多个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网,其基本原理是设置安全策略,控制(允许、拒绝、检测)出入网络的数据包,它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可以实现以下几种安全功能:一是限制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内部网络,过滤掉不安全的数据包;二是防止入侵者接近本系统的防御设施;三是限定内部网络用户访问特殊站点;四是为监视Internet安全提供方便。清华大学档案馆防火墙安全运行结构采用了三台对外提供服务利用的服务器,都部署在非军事管辖区(DMZ区),服务器通过特定的端口对外提供服务,如Web服务的8085端口,数据服务的1528等,避免了外界用户对服务器其他端口访问的可能性。如果少数的档案室需要数据服务器特别指定用户,可以采用防火墙用户认证及用户规则来限制,这样除了经过已认证的用户外,所有本局域网以外的用户在访问内部网络时都需要通过防火墙进行过滤和筛选,具体使用时可以通过对客户端IP地址或者网卡的MAC地址进行判断和识别,以及通过对可疑数据包的检测进行过滤,以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

这种链接方式是采用了防火墙的路由模式来实现的。档案馆内部的办公PC统一使用内部定义的网址如192.168.X.X,为私有IP,通过防火墙的NAT功能访问互联网,保证了安全性。外界不能直接访问到档案馆内部的PC,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提高了可管理性,所有PC都可以实现MAC地址绑定,可以针对需要控制内部用户的上网时段和访问内容。

4.2网络安全管理的人文策略

硬件设备和网络管理软件是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的基本手段,同样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采取科学有序的管理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为因素,往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恰恰反映在组织管理和防范不当等方面,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系统管理员采用双人负责制和任期有限的基本原则,防止人员流动或缺岗造成损失,避免职位哦匣蛴捎谑奔涔长。

第8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应用;发展;探究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因此,对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1.数字地籍测绘技术

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简单来讲,就是解析式的机助测图方法。从技术上讲,其融合于地籍测量内业、外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操作系统。在实践应用中,其主要通过GPS、全站仪进行信息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并且结合相应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图、文、表等地理信息的综合传输和处理。可以说,数字地籍测绘技术构建了现代社会的立体化通信网。另外,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快、作用大、影响广、公众关注程度高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信息领域中,它是信息化社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2.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

数字地籍测绘技术,主要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空间信息技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高速网络技术、大容量存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技术以及高性能计算能力等等。为了了解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以下分析:

2.1.资料分析

在地籍测量中,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和GPS定位技术,通过相应的卫星遥感技术,对所测地区的地籍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加强对所测地区地形的了解和掌握,结合相关的设备和数据库,最终确定测量成果。在地籍测绘过程中,由于其中卫星遥感具有高分辨率,能够有效地观测到影像上所能看到的地面最小目标尺寸,同时,用像元在地面的大小来表示,它从遥感形成之初的80米,已提高到30米、10米、5.8米乃至2米,军用的甚至可达到10厘米,最终获得所测量地区的清晰卫星影像。

2.2.数据获取与采集

一般而言,数据获取的内容主要包括地类数据、地籍数据、地形数据、属性数据以及控制数据等。通常数字地籍测绘技术获取信息途径大体上有两种:其一,就是在野外进行直接地采集和收集;其二,就是利用已有的资源,经过资料分析,最终获得相应的数据资料。在数字地籍测绘中,数据的获取和采集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在采集数据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形成相关的数据格式,同时,通过相关的空间和地理分布信息,加强空间信息的研究;②、地籍测绘过程中,在处理、和查询信息时,通过GPS系统和计算机系统,找到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大量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基础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为此,在这里数据存储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计算机系统中,散乱的数据信息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为此,就需要进行数据的编辑、处理以及整合。计算机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对于一些许多事件、变化和过程以及十分复杂而呈非线性特征,都可以有效的处理、归类。为此,要利用高速计算机,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更好地认识、分析和利用所观测到的海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和信息。同时,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就是将有关所测区上的每一点的信息,按其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系统化的信息模型。

3.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

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用途越来越多,几乎涉及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从军用到民用,数字地籍测绘技术无所不在在,这里我们做具体的分析:

3.1.军事领域

在军事中,数字地籍测绘技术主要在海、陆、空作战时,进行高精度的定位,通过与系统的测量,体现了其在测量时的强大的优势。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出现,为军事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现代战争中,其被成功地应用于精确指导、军事部署与调度、战略决策与指挥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

3.2.工农业领域

工农业领域中,在机械工业、农田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与调查等方面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每年因此可获利数亿美元。此外,数字地籍测绘技术还可以有效地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合理布局农业、农作物产量预测等等。在实践中,要综合考虑各种技术在农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并全面考虑农业生产、经营、加工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地理环境变化等,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

3.3.交通领域

在交通领域中,主要用机、汽车、船舶行驶的测量,为行人、探险者、旅游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在航海、航空中的应用,采用 GPS, RTK技术以及全站测量仪,从而全面了解航海情况。例如: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而且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

3.4. 人类日常生活领域

在人类日常生活领域中,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方便、更安全的保障。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地籍测绘技术正在步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的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察院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遥感技术不公能够调查地上水资源,还能调查地下水资源,监测水污染。目前,我国各地、各部门已建成众多灾情预报系统(如黄河下游洪水预警信息系统),它们将在防灾、抗灾、救灾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发展前景

1.数字城市

从广义上说,通过宽带,将数字地籍测绘技术与现代的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网络有进行有效的整合,构建一个基础设施平台,对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并加以充分利用,完善城市化系统。同时,建立相应的子系统,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等,推进远程医疗、网上教育、信息家电的发展,为人们生活构建信息化的社区,从而有效地实现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以及社会发展的信息化。

2.数字化社区

顾名思义,数学化社区,数字地籍测绘技术与现代的数字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管理与服务的结合与统一,进而为城市社区的每一个住户提供最为方便的服务。这种形式的数字化管理,实现了社会管理者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同时,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加强对城市社会的动态实时监控与管理,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3.数字化地球

在现有的社会形势和经济条件下,数字地籍测绘技术与互联网的产生和使用,带动了人们生活的信息化,如现在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既有效缩短了我国联系交往的时间,也缩小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成为一个同时性、全球性的地球村。与此同时,地球村的出现,带动了人们的数字化生存。曾有IT界人士对未来人类的生活状态进行了以下描述:宽带将代替电话拨号的窄带方式成为家庭和外部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单芯片技术产生的数字产品会不断丰富、满足用户高品质数字化生活的需要;所有产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联成一体并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以及自动化控制。

总结:

总而言之,数字地籍测绘技术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技术的综合系统。目前,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实践中,要加大数字地籍测绘技术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其测量精度,逐步完善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数字地籍测绘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建华,谭仁春.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J].城市勘测.2011(06)

[2]邓义龙.数值模拟在上海跨江输水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应用[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3]郑凤娇.地面LiDAR技术与移动最小二乘法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2(04)

[4]何伟,王闪.测绘生产信息采集与数据编辑处理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08)

第9篇:数字技术与应用范文

关键词:飞机设计;制造;数字化技术;应用价值

飞机制造方面的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设计方面的工作对飞机整体价值的90%有所影响,因此需要对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数字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进而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为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本文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价值方面的内容及数字化技术本身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启发。

1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和制造等工作中的应用便是把实物飞机内全部参数以统一比例集中于3d模型,其与传统设计制造工作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飞机设计和制造工作借助2d图纸绘制实现,若欲完成飞机的完整设计,应以不同方位对其进行绘制,工程量较大,同时因飞机制造工作涉及到的零件和零件相关参数众多,成功的飞机制造需要确保所有参数的正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上述工作,向计算机输入全部的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位置进行标记,即三维标注技术,该技术对零件尺寸统一比例的标注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各部分材料粗糙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并且在各类文字、数字以及语言的支持下,标记工作更加完善。

飞机制造和设计在模型精度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对电子样机协调进行满足,使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艺要求,需要对其精确度进行提升,部分零件达到完全真实的水平,其模型在零件尺寸、材料等方面还原度极高,甚至某些时候能够将某型直接引入到飞机制造工作中。当然3d模型并不完美,例如在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技术方面目前的数字化技术无法更好实现,但依旧能够通过3d标注技术对其设计和制造工作进行辅助。

2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2.1 方案设计和决策工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飞机设计软件工具能够根据飞机运营需求、特点等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平衡,在先进软件及系统的支持下,将更多数据提供给方案设计及决策方面的工作。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飞机设计及制造人员能够对飞机运营、技术需求、性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掌握,进而对飞机设计和制造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或调研,进而对方案进行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设计制造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2.2 预装配相关工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能够对飞机设计、预装配等方面工作提供支持,所谓预装配即模拟装配飞机的过程,飞机装配工作对整体的制造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并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数字化技术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预装配工作的基础为数样机,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根据工艺流程步骤开展产品组装方面的工作,并且能够完成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实际操作时误差的出现几率大幅度减少。

人们能够从四方面入手开展预装配仿真工作,例如人机工程、装配干涉、装配顺序以及虚拟数字化方面的仿真。所谓装配干涉仿真,即对报警装置进行建立,预装配环节存在诸多干扰因素,系统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报警,同时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和检查。此方面工作多数在虚拟条件下进行,然而仍旧需要人的参与,工作人员无需进到虚拟环境内,人们可以将人体3d模型放入其中,为工作人员提供各个方位的视角,为操作提供更多便利。所谓数字化车间仿真,即在虚拟3d零件的基础上对车间、起吊装置、厂房等方面的模型进行完善,将待装备的零件、半成品等投入虚拟车间。此外借助数字化技术能够对装配顺序进行模拟,在保证其与实际装配流程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在确保顺序正确的情况下人们还能够减少漏零件的问题,为预装配乃至今后的实际装配奠定坚实基础。

2.3 飞机综合设计制造及工程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能够为总体布置、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3d数字化模型和数字化设计分系统能够对结构强度设计、动力推进系统设计等分系统的设计进行完善,为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此外,在试验试飞、营运和制造、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相关的知识管理工作等方面,数字化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飞机试验试飞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数据,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能够对全部试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及处理,为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营运制造过程中,通过对总装环境、地面维护保障参数等方面的仿真和模拟,能够以更低的代价达成设计及制造工作的各种要求,为飞机经济性、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

3 结束语

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数据众多并且对数据精度和准确性具有极高的要求,通过传统方法和技术开展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的数据精度较低,无法更好地满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虚拟预装配功能的支持下减少资源浪费,设计制造时间有所减少,可见其应用价值极大。

参考文献

[1]高利.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价值[J].探索科学,2016(4):174-174.

[2]马清.浅议数字化在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