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工业工程应用论文精选(九篇)

工业工程应用论文

第1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综合运用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正在逐年下降:学生急于找工作或考研,毕业设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需求分析不到位,设计成果不符合实际需求;软件开发流程混乱;缺乏文档写作训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应当从管理角度严格进行过程监控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软件工程》课程的学习,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软件生命周期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对应关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时期与阶段,它与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应完成的任务

1.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阶段主要完成问题的定义、可行性论证以及初步计划的制定;需求分析阶段主要完成需求调查,进行功能、性能与环境约束分析;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制定软件系统的确认测试准则和用户手册概要。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课题论证、选题、调研、查资料,通过对设计题目的深刻理解,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概要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

概要设计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建立、定义功能模块的接口、设计全局数据库和数据结构、规定设计约束、编制概要设计文档等工作;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完成模块详细设计及编制模块的详细规格说明工作。包括模块的详细功能、算法、数据结构和模块间的接口信息等设计,拟定模块测试方案;把模块详细设计的结果汇总,形成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这两个阶段对应于毕业设计的系统设计阶段。

3.实现阶段与组装测试阶段

实现阶段主要完成编码及单元测试工作。根据模块详细规格说明书,将详细设计转化为程序代码、对模块程序进行测试,验证模块功能及接口与详细设计文档的一致性,并形成单元测试报告;组装测试阶段主要完成模块程序组装与测试及组装测试报告的编写。

4.确认测试阶段

该阶段主要完成软件系统测试、确认测试文档编制及软件评审工作。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的全部功能和性能要求及软件确认测试准则对软件系统进行总测试;向用户提供以确认测试报告为主的有关文档,包括系统操作手册、源程序清单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由专家、用户、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软件评审小组对软件确认报告、测试结果和软件进行评审,并将得到确认的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这个阶段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论文)中的论文评审、结题验收及毕业设计的答辨准备阶段。

5.软件运行与维护阶段

主要进入软件的使用阶段,并完成软件的维护工作。它主要对应于毕业设计中的答辩阶段。

四、毕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精、短、完整。以几十字至三百字左右为宜。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从摘要中即应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只能使用第三人称;要客观如实地反应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最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不进行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用于论文检索,它是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出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宜。

3.结论

结论写作的内容应主要考虑本文研究结果是什么?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等。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4.需求分析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不能对所做题目进行充分的调研,需求不明确,随意想象的成分较多。特别是在数据表的建立上,大部分同学随意设置字段的类型,而字段长度基本上采用默认置。而在实际项目开发中,数据项的设置应主要注意以用户的需求和满足系统要求为准,而不应设计冗余的字段;数据的类型要依据实际需求,当某些字段可以是选择某几种类型之一,应考虑哪一种更有利于本系统或哪种更易于用户操作和维护。

5.详细设计

许多同学把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理解为代码实现,因此,在概要设计之后就着手进行代码的编写而忽略了算法的表达及测试用例的编写环节,由此造成的结果是随意编程,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程序的修改和调试上。

6.软件测试

测试做得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只选择了有效的测试用例,而没有进行无效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因此所做的软件BUG较多。

7.团队合作

在毕业设计中,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布置毕业设计题目时,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一点的题目,然后由4~5名同学共同协作,每人完成一个子题目。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第2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动态性的专业,涉及交通管理及交通工程两个方面。交通系统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其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1]而交通管理工程就是利用工程、教育、执法等手段,正确处理道路中的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交通尽可能安全、畅通、和谐发展。因此,交通管理工程是一个集工程技术与社会管理为一体,兼顾硬科学与软科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专业。

2 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观念。[2]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也普遍存在重视训练学生的警务执法技能,而忽略对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一名卓越的警务人才,不仅需要灵活掌握警务执法技能,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决策性创新实践能力。

(2)资源配置不佳,教学条件有待提高。随着公安院校办学规模、专业数量、招生人数的扩大以及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日益突出,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也必须随之不断提升。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由原来的大专变为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配套条件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公安院校实习基地资源较为丰富,多为地市级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但是校内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条件不佳,实验室建设、实验器材配备还处于初级阶段。

(3)课程设计单一,实践教学缺乏创新性。由于教学理念偏差、教学条件不足,公安院校交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浙江警察学院交通管理工程专业虽然也开设了相关交通工程设计类课程,例如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控制学、交通组织与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等,但存在单个课程各自为政、课程间交叉融合不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对学生决策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等问题。

交通管理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目前的课程培养体系偏重理论讲授,学生缺乏对理论的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同时,由于交通具有不可实验性和不可再现性,很难在实际中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进行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辅助以及虚拟再现的手段,可以为交通管理工程相关课程的实践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3 CAD技术对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又称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支持,进行产品和工程的方案设计、解析计算、判断优化、分析评估和详细设计的一门技术。[3]CAD技术由于其综合分析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优化评估能力以及虚拟仿真能力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交通管理工程这类综合实践性专业中进行应用,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概念及理论的理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包括交通工程及交通管理两大方面,课程涉及数学、物理、运筹、管理、工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基本掌握专业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但是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的创新能力。通过采用CAD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应用,可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划与管理课程时,学生可通过对TransCAD软件的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交通规划四阶段模型。

(2)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基于自身专业特点,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卓越警务人才。学生在进入本专业学习时,对专业的认同感较低,认为交警的主要职责就是路面执勤,忽略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对于CAD技术的引入及学习,可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例如交通设计、道路工程基础、交通事故勘测、交通仿真等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

(3)提升学生的专业培养效果。交通管理工程內在机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导致了解决方式的复杂与多样。[4]比如在交叉口设计或交通事故勘测中,一般都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绘制图纸。这些设计任务的完成,若用手算笔绘,工作量很大,花费太多时间,局限学生的创新思维。若在这些设计中增加CAD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效率,也有助于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公安院校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毕业后基本都输送到公安实战部门,学生所需具备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在专业培养中增加CAD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安实战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的交通警察人才。

4 CAD技术在交通管理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

4.1 交通事故处理

AutoCAD软件是美国Autodesk企业开发的一个交互式绘图软件,主要用于二维及三维的绘图设计,[5]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6]由于AutoCAD软件操作简单、绘图精确,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交通仿真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兼容,在交通行业有着非常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中,需要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现场勘测,绘制精确的事故现场图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目前,交通实战部门人员主要通过现场手绘《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进行存档,绘图过程繁琐且不精确,绘制的图纸不易存档保存。因此,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可以借助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现场勘测图,如图1所示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测图,图中可清楚详细记录事故现场情况,对事故发生时的地点、车辆运行轨迹、碰撞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

4.2 交通系统仿真

交通系统仿真可以动态地、逼真地模仿交通流和交通事故等各种交通现象,在研究出行者出行行为和各种类型道路交通流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复现交通流的时空变化态势,深入地分析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道路交通要素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组织与管理、交通能源节约与物资运输合理化等方面的研究。[7]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的管理者,需要借助交通系统仿真对所提出的管控方案进行效果评估。因此,对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也需要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交通系统仿真技术的学习及应用。如图2所示为行人过街行为仿真,通过VISSIM软件对设计的行人过街信号配时方案进行模拟仿真,并对方案进行评价。图3所示为道路交叉口交通仿真,模拟交叉口的实际运行状态,从而对优化方案进行评价。

4.3 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缓解道路拥堵提升路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交通辅助技术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优化与评估,能够有效提升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效率与科学性,并能够进行事前评估与对比分析,更好地为交叉口交通管理提供有效依据。Synchro软件是一款交通信号辅助配时设计工具,并具备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仿真、区域协调控制、交叉口自适应控制等核心功能。同时,该信号辅助配时软件还具有与主流的交通仿真软件CORSIM、TRANSYT-7F、HCS等的接口,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价值。Synchro交通信号协调及辅助配时设计软件包含Synchro、SimTraffic、SimTraffic CI、3D Viewer、Warrants等的组件,能够实现交通仿真、三维场景生成、独立交叉口评估等功能。Synchro兼容HCM 2010、MUTCD 2009等重要的国际重要规范标准,为交叉口的评估与信号优化提供了标准化的辅助决策流程。

第3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二,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3.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

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

5.结论

6.参考文献目录

7.必要的附录

三,论文的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调试;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工程设计类论文要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6.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附表:论文评审参考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工程设计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设计内容与方法

20%

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录完整.

5.知识水平

20%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6.成果评价

10%

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论文写作

10%

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研究论文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术的先进性

15%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理论水平

15%

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硕士问题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7.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

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8.论文写作

第4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特色;质量保障;措施

作者简介:张华杰(1973-),男,河北保定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讲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GJZD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08-02

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它作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都与工学硕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培养质量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中心和生命线,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如何确保培养质量、突出工程应用性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则是各高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对此采取措施应对。

一、在培养方式上,应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优势

“双导师制”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一大特色。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双方导师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上的特长,落实好专兼职导师的岗位责任,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校内专职导师除了要具备较高学术水平,还要具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工程硕士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理论上的问题可以请教校内导师加以解决。校外兼职导师一般是常年工作在工程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经验的工程科技人员、企业高管、技术精英,如果遇到工程实践上的问题可以向校外兼职导师请教研讨,帮助解决。通过这种双方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几年就根据合作培养协议聘任了145名工程硕士校外兼职导师,他们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工程实践指导、论文环节、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把好技术质量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在培养方案上,应充分体现工程针对性的特点

培养方案是结合培养目标确定的,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依据,明确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要与工学硕士培养方案有明显区别,应突出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要求,按企业和工程部门的实际需求宽口径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充分体现工程性特点,突出鲜明的实践性,要能够体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培养方案在要求掌握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强调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方法,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应实行灵活的选修制度,提供足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爱好进行选修。可探索实行弹性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学习,拿到规定的学分就可以进入论文环节,进行答辩。

三、在课程设置上,应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复合性

构建工程硕士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建立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没有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生较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强调专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领域设置,由过去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工程为导向”,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特点,把培养目标牵引和适应企业需求作为工程硕士课程计划应坚持的基本原则。课程设置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以符合企业需求为第一标准。同时,课程应按一级学科甚至跨一级学科来设置,以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综合的特点。设置宽口径课程不是简单地进行学科专业的“拼盘”,而是以某一专业为主,向邻近学科、专业拓宽,并按主体专业授予学位。拓宽培养口径的核心问题是依据学科、专业的内在联系,坚持以综合为主的原则,重新组织课程体系,着眼于为学生构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知识结构。根据相应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和口径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本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强调复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学改革要着重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方式,避免出现单纯知识传授的填鸭式教学,将课堂搬进实验室、工程现场,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启发、活跃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教学方法上要将课堂讲解、案例研讨、团队学习、专题讨论、现场教学、实验模拟和专题讲座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以及创新能力和研究实践问题的能力。授课教师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炼,重点突出,使之能体现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因此,应选派具有较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任课,他们能较好地将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又教会学员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可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授课或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

五、在教材建设上,应编写系列工程硕士专用教材

编写适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需要的教材是目前的迫切需求,也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性工作。考虑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工程硕士的教材内容不宜等同于工学硕士,应多着重阐明理论基础,讲清基本概念;要联系实际,列举典型案例;要与时俱进,注意拓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要削枝强干,删减繁琐推导,对数学模型进行不失真的简化。另外,工程硕士的教学应该强调案例教学的作用,特别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应组织相关学科、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工矿企业的高级技术专家,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教材并结合我国的实情合作编写一系列适合工程硕士特点的教学用书。工程硕士教材建设问题是一个宏大的工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和搜集翔实的资料,并通过实践检验,这方面必须下苦功夫花大气力。

六、在师资选拔上,应强调具有实际的工程背景知识

教学师资、导师的工程背景和素养是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教育水平的关键因素。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必须要针对性地加强“教师—工程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校内选拔、兼职选聘、人才引进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工作背景、项目研究背景,高标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选拔校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应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从实践工作部门引进一些高水平专家、聘请兼职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硕士教育师资队伍。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指导老师的准入制度,改变以往按照教学课时数、论文数、得到的科研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的教师考核模式,在指导教师应聘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实施竞聘上岗、定期评估制,综合专家评估组、学生、院系、教学点的意见,给予综合评价,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指导老师的准入门槛。

七、在实践环节上,应搞好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点是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实践环节应反映学科的发展,应与理论教学相适应,并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环节的地位和作用及应达到的目标。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结合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可弥补培养脱离工程实际、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可有效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对于进一步促进学科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实训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联合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的深层次融合也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结合专业学科背景、选择就业发挥更大作用。基地的建设应以企业为主导,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将所学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生产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学校根据反馈调整教学,从而将教学机制和创新实践机制有机连接起来,并形成良性互动。

八、在学位论文上,应加强对各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要通过对论文选题、论文指导、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的有效控制得到保证。

1.选题应有工程背景和实用价值

首先可结合实习单位或预就业单位,本着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具有实用价值的原则进行选题。论文应能应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急需难题;应结合企业单位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生产关键,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别注重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性、现实性和经济性;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专题研究、案例编制、工程设计、调研报告等。选题时除了研究生必须撰写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外,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工作评议小组对选题是否科学、有无研究前景、依据是否充分及研究方法、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进行审议,然后就开题是否通过给出结论性意见。[1]这些都对提高学位论文选题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双导师密切配合进行论文指导

在论文指导方面,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要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实行密切配合的双导师制的指导优势,加强校内外导师的合作。学校导师主要从专业理论的高度提升论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规范来进行要求;企业导师主要负责帮助和引导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与企业的生产、工程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把好应用关。[2]这种基于校企联合的相辅相成、互相取长补短的双导师制的确对工程硕士做出较高质量和较高水平的学位论文大有裨益。

在选题后论文撰写约一年左右时学校组织专家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进度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对论文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工程硕士应汲取良好的建议及时调整技术路线,改进研究方法,[3]以使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持续下去。

3.严把论文评审和答辩质量关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制度,盲评通过才能参加答辩。应在相关领域挑选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评审专家,并调整评审指标体系中的构成和权重,就论文的工程实际背景、研究方式是否科学、论文内容是否合理、研究成果是否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应用性是否明显、是否表现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审重点,并给出中肯公正的专家意见。[1]在答辩时学生先就所完成的论文进行汇报,然后答辩委员会专家组进行提问质询,只有通过答辩者才能申请学位,通不过者还要根据意见继续修改,准备二次答辩。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4]

综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学位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工程硕士教育必须能够在培养方案、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实践环节、论文撰写、师资队伍等方面充分体现其特点,这样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336-337.

[2]王钰,康妮,刘慧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6.

第5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制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 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制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概况 2009 年全国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始招生,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最终使专业型与学术型硕士的比例达到7∶3[4]。但目前我国对如何培养制药工程硕士均处于探索阶段。制药工程作为新兴交叉整合学科,对人才的培养将任重而道远。

3我校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方式 我校对制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年限为2年,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吸收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对研究生进行联合培养。

3.2课程设置与专业实践 课程设置是保证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基础。我校全日制制药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参照学术型硕士的设置框架,分为学位和选修课。开设应用型课程,压缩理论课学分,增加实践环节学分。

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我校为提供和保障开展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如与制药企业包括青岛华仁、国风、黄海制药等,各大医院、研究所等单位建立联合培养模式,以上单位的研究几乎涵盖了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对制药行业所需专门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着重培养如何解决该领域关键问题的人才。成立崂山药用植物园,让学生从中药的种植、采收、加工炮制、提取等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通过王春波教授的省级课题"牛蒡根的研究"所设计的综合实验[5],涉及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为牛蒡根制定山东省中药材部颁标准,填补国内中药材(牛蒡根)的质量标准体系的空白。

3.3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综合体现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体现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和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6]。我校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担负专门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为将来能够从事技术应用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选题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让学生独立完成论文,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论文开题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在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专业实践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公开进行开题报告,并由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选题在局部上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实用性、研究性、创造性。

3.3.2论文评阅及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人聘请本领域或相近领域具有应用研究经验的专家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来自企业或应用研究部门的同行专家。确保更加客观、公正地检验学位论文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3.3.3论文质量监控措施 学位论文质量是制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制药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环节,确保培养质量。为加强论文质量的考核和评价,在论文开题6个月后进行中期筛选。在完成学位论文后,实行"双盲"评审制度,采取预答辩制度。在论文答辩阶段,聘请2名本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评阅学位论文。至少聘请1名来自企业的同行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的成员。

4结论

要实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制药工程硕士培养特色,主动适应行业与企业需求,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制药工程硕士培养体系,培养制药行业与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是制药工程硕士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国家创新型制药工程领域技术人才需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学东,千荣富.中国医药产业的机遇、挑战及相应对策[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42(1):76-80.

[2]颜爱民,吴浩生,殷振林.中国制药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5):801-802.

[3]张海英,汪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5):63-68.

[4]昊斌,张乐乐.中美两国工程硕士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8):121-122.

第6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2-02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综合展示。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商贸外语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从事外贸业务、跟单、质检、货运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必须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置,从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内容、评价标准到管理环节都要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

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有效指导着各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但许多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仍然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大多数学生脱离实际工作闭门造车,敷衍了事。教师指导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评价标准也过于学科化。毕业设计(论文)应是学生融教、学、做一体化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活动,是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高职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创造实践的能力,需要整合多门学科长期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例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使用相关工具、方法、途径来设计等等。因此,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集合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的合力,打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础。此外,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从校内学生实践到校外实习,都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以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为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是基于工作过程习得的知识,以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来源于工作又对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简单的“心得体会”或者“工作总结”的升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不意味着降低要求,它倡导的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相关理论依据的指导下,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其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对象、方式、地点和工作流程不同。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过程,就算是同一工作岗位,在不同的企业、不同情境下工作过程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指导学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在毕业实习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与未来工作接近的典型的职业工作过程中的主题。所谓典型,是指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过程能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典型工作过程应体现其结构的完整性、内容和形式的代表性、在企业全盘工作中的关键性和完成任务的方式、结果的开放性。

(四)毕业设计(论文)需要同伴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的指导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地建构和改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学习是一种建构和互动的过程,必须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因此,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在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实践,促进自身新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鼓励和倡导学生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教师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找企业师傅和指导老师探讨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

二、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改革

随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如火如荼的开展,商贸类专业群的毕业设计(论文)逐步向轻理论、重实践过渡,同时加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等。

(一)毕业设计(论文)形式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商贸专业群基于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设置了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和拓展课三大课程模块,逐步推进和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案例报告、国际市场开拓方案、具体业务的跟单处理、单证处理、某笔业务物流流程优化设计、出口报关流程优化设计等等。

(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自己发现工作问题,在教师团队和企业专家引导和帮助下寻求解决方法,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能力,于此同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源自商贸类相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要与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项目相融合。例如,本人所在的院校对商贸类顶岗实习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三个步骤:首先,在第五个学期下半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其次,在第六个学期上半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思考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自主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取材,收集整理实践资料。最后,在第六个学期下半学期实习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样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中建构知识。

(三)毕业设计(论文)评价的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评价高职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评价高职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应该是多种评价主体、多样的评价方式和多项评价内容。评价的主体不仅是校内教师,还应积极采纳企业一线师傅的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不仅局限在专业的学科化评价,而应融合岗位工作的标准和准则。

(四)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改革

目前大部分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都是由校内教师全程辅导学生的选题、论文撰写、答辩准备等。这样的辅导不全面、不客观,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真正作用和意义。因此,除了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和内容,还要注重毕业设计(论文)辅导方式的改革,把毕业设计(论文)的集中性辅导变为融入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辅导,把校内教师的一人辅导变为校内教师团队,教师和企业一线师傅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集合学生团队的合作、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的共同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此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也应该跟进。我们应充分利用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搭建“毕业设计(论文)”网站,实现学生跨时空、跨区域,多方位的交流、互助和协作学习。与此同时校内教师不定期进行实地调研,加强与企业专家的沟通,借助全方位的力量进行弹性管理。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集合学生的创造力和智慧、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以及企业的配合。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企业专家的参与,整合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全程管理,建立全面有效的监控体系,成为毕业设计(论文)真正发挥作用、学生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教高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2004.

第7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关键词 工学专业硕士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Clarifying the Cultivation Aim of Professional Mas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Enhancing thei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bility

YANG Ta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erious homogeneity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mas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academic master.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 qualified creativ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meet the demand of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further the cultivation aim of the professional mas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course settings, reform academic level evaluation method and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tor tea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for engineering science;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 practical teaching; cultivation aim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高层次专门人才。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教育部近几年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并从2009年开始将硕士研究生类型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以满足社会需要。目前,专业型硕士招生计划所占总计划的比例已由 2009年的约 11%增加到 2013 年的约 40%,①②学术型硕士所占比例逐年减少,专业硕士已成为社会建设人力资源的主要部分。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理工科高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硕士几乎没有区别,④⑤⑥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不合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工学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同质化比较严重,无法实现工学专业硕士技术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目标。因此,要培养出合格的工学专业硕士,满足社会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需要,必须对工学专业硕士的教育培养体系进行改进。

1 工学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高校多数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术硕士基本相同,仍然定位在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上,偏离了工学专业硕士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2)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对工学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相同学科或方向的工学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课程设置相同,甚至两类研究生同班上专业课,“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也一成不变。也有部分学校只是对工学专业硕士增加了很少学分的实习,但实验、设计等其他实践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这样就导致了理论脱离实际,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3)师资专业技能参差不齐,工学专业硕士导师缺乏。高校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相差悬殊,有些教师对外服务课题多,参加过很多实际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工作,有的教师甚至是部级或市级重大工程的评审专家,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很高的专业技术技能。但大量年轻教师,他们刚刚走出校门,虽然有着博士学历、博士后甚至海归经历,科研能力强,也发表了很多SCI论文,却没接触过实际工程,根本谈不上工程经验和专业技术技能。因此,工学专业硕士导师缺乏现象普遍存在。

(4)考评体系不完善。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工学专业硕士的考核体系仍然类同于学术硕士,基本上还是“三步”考评制:第一步是先修满理论课程学分,一般在30学分左右;第二步是发表1~2篇期刊论文,对期刊等级的要求不同学校、同一学校不同学院也不一致,甚至不同导师也有不同的要求。第三步是毕业论文和答辩必须通过专家审核,特别是要通过专家盲评。第一步主要考核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步和第三步目前主要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二和第三步中把关的导师和同行专家,他们还是按工学学术型硕士的科研标准来加以评判,而对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却无任何规定和标准可循。

2 工学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改进措施

2.1 明确工学专业硕士培养目标

按国家教育部要求,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 (或职业) 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③因此,各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对工学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改变同学术型硕士同质化的培养模式。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为核心,以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导向,打造出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视野开阔、具有创新性意识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专业应用型人才。这才是对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唯一目标和科学定位。

2.2 建立工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应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建立和加强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突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实践教学是专业技术技能提高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培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实践教学应从课堂教学、企业实习、科研基地实践等多方面重视和加强。

2.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改变重机理分析和公式理论推导等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应采用PPT、录像、电影等多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多方面的资料、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交互对接。提出工程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课堂理论教学、仿真实验教学与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课堂案例教学的多层次、丰富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

2.4 增设企业实习学分

企业实习是工学专业硕士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实习不应拘泥于形式。实习的企业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己联系,也可由导师推荐或进入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的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参加导师承担的企业横向课题,结合课题进行实习,或是毕业论文结合企业的工程实际课题展开研究。企业实习应不少于5学分,时间不少于半年。

2.5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根据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需要建立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导师队伍。加强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革工学专业学位硕士导师遴选机制,鼓励年轻教师进入设计院、工厂、施工企业,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攻关,提升专业技能和工程素养。 (2)从设计院、大型工、矿企业引进具有副总工程师以上职称的高水平的人才,解决理工院校专业硕士导师资源不足的问题。(3)在实习企业聘请研究生导师,采用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提高全日制工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质量。

2.6 建立新型的研究生考核机制

(1)专业课程考核。改变以笔试作为唯一的课程考核的方式,以课堂讨论、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报告和期末论文或设计和实验成果等多种形式进行课程综合考核,切实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2)企业实习考核。除了提交实习报告和企业实习证明外,还应增加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具体工作业绩考核。学生应提交参加工程设计、施工或实验的成果。为增强学生对企业实习的重视,将实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否进入毕业论文环节的考核条件,企业实习不合格者,不能进入毕业论文工作。(3)研究能力考核。改变在学术期刊上的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考核方式,以学术论文、专利申请、实习企业亟待解决问题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加以考核。

2.7 实践性的学位论文选题

工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工程问题,避免纯理论性的基础研究课题。课题来源可以是导师的企业横向课题,最好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完成企业内部立项的研究课。这样的学位论文选题既体现工程实践背景,又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工程应用和推广价值。学位论文开题必须要有本领域的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校内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以确保学位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工程实际,预期论文成果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评阅及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应区别于学术型硕士,成员应由工矿企业的高级工程师2-3名与高校的学术权威共同组成。论文答辩应侧重于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注重论文的技术创新。这样既保障了论文的质量,又实现了对工学专业硕士的知识应用、创新和实际专业技能的考核,从而进一步促进工学专业硕士向应用型高层次技术人才方向快速成长。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家对于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必须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工学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不断改进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和考核办法,加强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全日制工学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保障教学质量,实现工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人才。

注释

① 刘少华.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4):59-60.

② 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5.

③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④ 朱永梅,任家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初探[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5):118-123.

第8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一、装备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情况介绍

(一)招生从2011年招生的情况看,考生主要来自全军作战部队、总部机关、科研试验部队、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也有少部分地方高校考生。

(二)教学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们在课程教学上摸索并建立了自己的培养体系。在教学环节上,制定了各工程硕士领域培养方案、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比较齐全的教学资料。在课程设置中,既设置了基础理论课程,也设置了工程应用课程,在体现研究生水平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建设上,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尽可能选用适合工程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制作课件,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授课教师遴选上,尽量选用具有工程经验和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师。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同时聘请试验部队、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设课程。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上,严格按照工程硕士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并进行严格的考试。在教学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室,针对工程硕士特点实行交互式教学,结合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工程素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一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学督导组进行课程教学检查,教学质量全部为优良。经过课程学习,学生提高了理论水平,具备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能力,部队反应良好。

(三)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工作方面,实行学校和部队双导师制,论文选题87%为部队工程项目或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需求。总的来看,学位论文工作比较严格规范,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全军的在职干部,非常重视论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开题报告认真,答辩程序规范,有部队专家参加,把关严格。从已毕业的学员论文情况看,内容多围绕实际工作展开,技术含量较高,多具有较好的军事应用价值。但在中期检查和预答辩方面,有时受部队试验任务的情况的影响,部分学生开展的不够充分。

(四)管理目前,装备学院实施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各级责任比较明确。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招生、教学、学位档案,并有专人进行管理。为规范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制定了专门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同时,明确要求导师要在工程硕士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界定了院内导师和院外导师职责分工。院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招生录取,与院外导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与院外导师、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协助院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和答辩,参与研究生的考核考评。院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与院内导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并与院内导师、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参与或承担研究生部分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和答辩,参与研究生的考核考评。

(五)办学特色与效果装备学院根据任务确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试验部队,针对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特征设定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办学特色比较鲜明。毕业生主要从事试验管理、规划、组织、试验技术等岗位,完成的工程项目用于国防试验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100多项已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以全国突出贡献工程硕士陆晋荣为代表的新型杰出人才,部队对装备学院工程硕士的培养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工程硕士培养的几点经验

(一)招生上突破传统的单凭考试成绩的模式,提高复试成绩的比重专业学位的教育不同于学术性学位教育,更着重于工程实践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装备学院在招生上改革了以往主要根据入学考试成绩为主的做法,加大复试成绩所占比重。在学生入学考试成绩达到国家基本分数线的情况下,重点考虑复试成绩,并组织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测试。专业知识能力水平测试重点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本领域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复试重点考查学生在从事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改进国防科研试验方法和手段、提高国防科研试验效率中的发展潜能。

(二)正规教学过程,合理设置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科学设置专业方向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特点,装备学院认真制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在课程设置上,既体现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又结合了各工程领域培养特点,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突出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试验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和学院的教学资源,装备学院与培养单位共同研究确定课程计划和教学安排,使课程的设置既能充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又能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使教学安排既能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又不至于影响到试验部队的正常试验任务,必要时学院派教员到部队进行授课。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院工程领域的学科特点和试验部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三)根据专业学位的培养规律,与科学学位区别对待,突出工程硕士特点参加专业学位学习的学生,与攻读科学学位学习的学生相比,基础知识水平相对薄弱,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强,而且渴求知识欲望更强。因此,在工程硕士的培养等方面,无论从文献阅读、论文的选题还是学位论文的要求上,都有特别的要求。文献阅读总体上要求量相对少些,但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工程需要至少阅读10篇最新的专业性的中英文文献,并在论文开题前写出不少于三千字的文献阅读综述;论文的选题要求来源于工程实践任务,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具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行性,可以是工程策划、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等项目,有一定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在于充分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也比较灵活,可以是工程设计、研究论文、专题报告等形式,表明作者具有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在学生完成学位论文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尤其提高学院导师与部队导师的沟通与联系,对学生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定和指导,确保论文质量。

(四)根据不同的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学院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共有两种组织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采取学员“进校不离岗”的方式,经考试被录取为我院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后,学生的各种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平时照常上班,第一年两个学期中,每个学期安排三到四个月的时间组织学生到学院集中学习;第二种形式是采取学院与单位联合培养的形式,双方共同签订培养协议,学生经过考试被录取后,并不到学院上课,而是学院根据培养单位任务情况和学院教学安排,派教员到培养单位进行授课,一般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完成授课。第一种形式一般用于学生数量较少试验任务并不十分繁重的情况,学员进校后,按照学院内其他全日制研究生的管理要求,共同编班,集中管理。第二种形式一般用于学员数量较多,单位集中,并且试验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这些学员的管理由双方成立联合管理小组来负责,联合管理小组共同管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论文研究、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进程,并监督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协商解决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实践证明,成立联合管理小组的做法在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提高导师自身教学、科研和学术水平的基础上,装备学院注重加强导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不断优化导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设一支水平较高、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导师群体。尤其重视选拔具有丰富工程、试验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充实到工程硕士导师队伍中。队伍中有国家863、973专家3名,获育才金奖6名,育才银奖36名,全军优秀教师11名。目前在学院已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学术队伍。在部队已有导师60余名,主要是试验部队的总师和高级工程师。另外,我们充分利用院内外各方面的优势,聘请有关院校、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全军武器试验研究论证部门、试验基地等单位的教授、专家讲课或举办高水平的专题技术讲座,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此项活动,得到学生的欢迎,使他们在了解学科前沿、开阔视野等方面受益匪浅。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直接面向用人单位,培养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受到了部队的普遍欢迎。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院的工程硕士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招生规模偏小由于目前部队对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推荐送学的比例还达不到要求,甚至有时出现小于培养计划的现象。学院的任务定位确定了在我军信息化装备建设、一体化军事训练中的战略地位,具备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客观条件,下一步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门人员,深入部队,开展联合培养工作,积极开办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第9篇:工业工程应用论文范文

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形式,毕业论文(设计)也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独立学院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独立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根据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层次特点,因材因校因专业制定出能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高的监控体系,势在必行。 

 

一、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情况 

 

1.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态度。进人大四,尤其第八学期,大多数毕业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同时,还要兼顾其他的学习、实习等活动,很难静下心来去查资料、写论文。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观念上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觉得只是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教师也不会为难自己,因此就采用了一些应急措施,或东摘西抄,或找来别人的文章加以改动,或直接抄袭他人论文;有的学生自己不愿动脑。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完全依赖老师或找别人发表;还有极少数学生以找工作等种种理由一拖再拖,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进度,直至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指导教师的现状。一方面,本科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教师资源短缺。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有的专业师生指导比例高达1:26,或者更高。另一方面,教学压力重,由于一些专业每个教师每学期普遍要讲三个以上班的课,甚至有些都是新课,备课的压力,使得教师力不从心,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变得不太可能实现。同时。由于学生现在的就业压力,只要学生能找到工作,一切都开绿灯;以及由于独立学院教师的考核制度,使得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在指导过程中,等待学生来找,学生不找就不管不问,只要学生把论文交来就完事,没有认真指导,答辩也存在走过场现象。 

3.学校管理现状。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个学期,毕业论文(设计)从下达任务书一开题一初稿一修改稿一定稿一答辩一评定成绩,一般只有8-10周,实际上这么短的时间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而且又与找工作急于就业同步,学生整天忙于工作,无心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只是应付了事,谈何能保证论文(设}卜)的质量呢?另一方面,制度管理不规范。虽然很多独立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执行力度上,由于被日常教学和就业工作冲淡了其重要性,致使缺乏教师监督机制,缺乏检查教师指导记录、师生交流机制和论文评审机制等,使得此项工作流于形式。 

 

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内涵 

 

1.引入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体系。不同专业应根据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立适合本层次的评分等级标准,给每一个学生的论文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评分标准从以下几方面衡量:第一,毕业论文内容的科学性、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二,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栏目内容符合论文规范;第三,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包括文章思路,内容表述和文字水平;第四,论文体现作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论文答辩表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答辩的反应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分为涉及各专业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社会调查报告,尽管不同类型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标准有所区别,但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其评价总体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质最主要反映在选题的合理性、专业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研究能力以及行文写作的规范性等方面,其评价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论文(设计)选题。一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二是论文(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 

(2)文献查询利用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一是文献查阅,主要考察文献查找的全面性与阅读的广泛性;二是文献综述,可通过文献描述的概括性、逻辑性、简洁性、清晰性来衡量。 

(3)知识水平。实践证明,该评价方法能够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4)能力水平。主要衡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方法与手段;独立工作能力;外文翻译能力;创新意识。 

(5)写作能力与文风。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逻辑性;(2)结构与层次的合理性;(3)图表格式的规范性;(4)文笔的流畅性。 

论文评分的衡量标准是论文完成包括答辩后从不同方面给出成绩的依据,在每个方面都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分数,以便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全面的评分。而质量评价要素则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能体现出的质量特征,学生与指导教师在写和指导过程就应该以这些特征为要求,是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向。评分的衡量标准是以质量评价要素为依据的,质量评价要素要通过评分的衡量标准来体现;但各自的表达不尽完全相同。两者共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及写作答辩完成后监控论文质量,反馈论文质量信息。 

指导教师应熟悉这两方面的内容,并将其内容体现在指导工作中;毕业生也应以上述两者为论文写作的目标,相辅相成来提高论文质量。可见,合理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不容忽视。 

2.建立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监控体系。前期监控是毕业生正式写作论文(设计)之前对所做的相关工作进行的规范与监督。前期监拉体系包括:严把论文选题关;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保证毕业论文(设计)有个良好开端,必需做好开题;重视毕业实习及调研工作。这五方面工作是保证毕业生顺利写出论文的基础。相应五个方面的监控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共同来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前期监控体系,保证论文写作过程、写作方法科学合理。 

通过对独立学院历届毕业生选题调查分析,发现普遍选题面太窄:所选指导教师课题的比例几乎为零。第一,指导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参与或申请的各级课题项目非常有限,继而使得毕业生参与课题的人数很受限制;第二,在已有课题在研过程中有些课题不适合学生参与;有些课题指导教师本身就是参与人,没有引导学生来参与的动机。选题是前期监控体系的基础,应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 

杜绝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就是学生们首次触电写作。本科四年学习过程中,无论各专业课还是假期社会实践,必须安排学生至少完成3-4篇论文写作任务,专业学术论文也好,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也可。在日常学习中去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语言组织能力,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大有好处。 

当然,日常的学年论文或社会实践调查研究论文与毕业论文(设计)在字数、格式、难易程度方面又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组织毕业生第六或第七学期学习、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有关内容。使毕业生能够认识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杜绝抄袭、依赖他人做论文,尽早进入毕业设计准备阶段。 

3.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控制与管理。过程控制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健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规范独立学院毕业设计工作进程;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流程,提高指导水平;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与检查,把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 独立学院应建立健全毕业论文(设计)各级管理机构,设立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系各专业培养方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对学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 指导教师是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主导,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关键。毕业论文(设计)涉及的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远高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除对指导教师素质经验有要求外,还要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论文指导流程。包括每周要与学生见面几次,每次不得少于多长时间,指导要留有记录等等内容。这样,通过加强监督教师的指导工作,以进一步保证论文质量的提高。 

’ 

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到中期,由指导教师按照《计划进度表》的安排,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度情况、质量情况及学生出勤情况等进行检查,给出中期考核成绩,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最终评定成绩的一部分。通过中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中期检查应与平时检查相结合,各系领导小组抽查与指导教师检查相结合,书面材料检查与实际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情况。组织专门会议研究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首先,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应进行详细审阅,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此时,应注重师生间的沟通方式与沟通效果。考虑不同学生特点,尽量选择面对面指导方式。对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面、认真地评阅。根据成绩评定标准给出评阅成绩,结合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期间的表现、工作量及外语水平,写出评语。其次,至少要有一名评阅人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给出评阅成绩,写出评语。应鼓励聘请校外同行专家作为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阅。答辩委员会应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给出的成绩对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核,检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否达到基本要求。未达到基本要求的应退回进行修改或推迟答辩。答辩工作应严格按答辩程序进行,由答辩秘书对答辩过程做详细记录。答辩小组根据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和最终评语。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应经各专业答辩委员会审核后上报。 

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应及时对本年度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估。加强指导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总结与评估,发现优点,为今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查找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使毕业论文般计)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水平,最终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目的。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