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第1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56-01

一 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与利用

我国的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的体育基础水平差异较大。有不少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只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资源都可以加以应用,包括校内外的资源,学校的体育设施。如要训练学习生身体素质和奔跑速度,可以利用学校附近的沙滩,让学生在沙滩上跑步,或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去爬山。这样的体育运动比单纯在操场跑步的效果要好。学生也更有兴趣去参与,教学效果自然就更好。

二 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选一些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不再是简单、枯燥的跑、跳等。通过体育课的活动,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有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负责态度。在体育课上,要让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认识和接受转化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促进学生大脑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就可以。

把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在欢乐的气氛中发展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并让学生通过游戏学到一些新的知识。游戏中可以不断变换形式,同时可以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如在接力跑的训练中,可以改为障碍接力跑、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等较简单的训练为游戏,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同时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在“解脱接力”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选择一块空地,准备了两条1米长的绳子,每个绳子的两端分别扎一个圈结,放在线的两侧,根据同学们的体能特点、性别等平均分成两队。每一队选出一个队长,去负责指挥。余下的学生排成一队站在两侧,当我发出比赛开始时的口令,两队排在第一个的同学迅速跑到中线,两大拇指套入绳子的圆圈内,左脚从左臂外侧插入到绳子后面,紧接着,右手将绳子从头上绕到后背,抽出右脚,绳子放回到原位,跑到对面端线,与本队队员手拉手,左腿跨过手,接着右腿抽出,并接替原来队员的任务。原来队员跑回起点,与第二个队员击掌后到队尾休息,第二个队员击掌后迅速做同样的动作。哪个队较少的时间完成为胜。在这个游戏中训练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增强了奔跑的素质,提高了团体协作能力,学生对这样的游戏比简单的跳步或接力更感兴趣,自然就积极参与,乐在其中。

三 调整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很多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相对于教室里上课,比较放松,注意力比较泛散。因此,很多体育教师上体育课时紧绷着脸,用强制的手段去克制这种现象,这样不利于教师本身的健康心态,更不利于学生学习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引起活动,使个性积极化,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对,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教学,学生的学习欲望必定会被激发,注意力也会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精神状态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表现得精神集中、精力充沛、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反之,教师在上课时心不在焉、情绪不高、态度冷淡,随意指责学生,这样的体育老师当然会使学生敬而远之,这样的课堂,学生也是应付了事,毫无激情可言。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参加县运动会,早上出发时发现心爱的摩托车被盗,但一想到我还要带学生去参加县运动会,于是我控制了情绪,一路上与学生“运动员”有说有笑,分散他们的焦虑,缓解紧张的心情。在那次比赛,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因此作为教师,为了把课上好,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不露声色,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2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 体育;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068-02

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社会适应性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体育与健康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更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重视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随之作为学校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也就成为体育教师必须迎接和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体育课堂中有效教学的内涵

国内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因此,效益和效率无疑就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而具体到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则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能够通过适宜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或进步,而这种进步或发展应包括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2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体育教学是依附于身体活动来实现的特殊教学活动,如何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更好的健身和学习效果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个重要的挑战。体育教学的主旨是打基础、养习惯,但就体育教学是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手段来实现的特殊特点而言,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而又不把体育课堂变成训练课,还需要各位体育教师多动脑、勤动脑、善动脑。

2.1 教学内容要充实、优化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教材特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式活泼;要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可行性;要利于增强学生体能,对增进健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简单易行;等等。要保证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精选优质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搭配、重组,使内容更充实,更具吸引力。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有实效性,即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都有所发展。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好奇、探索、竞争的潜力。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对一些相对较为枯燥但又必须选择的教学内容,则需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多动脑,争取能够运用游戏、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组织教法要注重效益

组织的连贯、顺畅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未经精心设计的组织过程往往很难达到高效的要求。如果体育教师不能让学生在一项练习结束后迅速有效地进入到下一项活动中,时间就会被浪费掉,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连贯的组织过程,教学的每个部分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首先是导入部分的处理,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导入设计往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富有创意的问题或者精心安排的活动往往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主动地探索,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因此,导入部分的设计是提高体育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

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在实心球项目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出手角度形成更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视频、挂图等方式让学生明确实心球出手角度选择的原理;在练习中让同伴站在投掷练习者身后,用右手握住练习者的双手,左手抵于练习者背部,让其模拟投掷时的发力动作。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同时学生还可以在互相帮助与合作中共同进步,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拿体育游戏来说,它是体育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游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很多体育教师都会在课上安排一些游戏来丰富课堂教学,但游戏的运用同样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游戏的设计应该与教学内容相衔接,这种衔接可以是运动类型的相似、动作原理的接近或者肌肉用力方式的接近。一个合理游戏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巩固和掌握所学体育知识,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教法要注重效益,这种效益不仅仅包括向教师要教学的时间效益,还包括组织效益、质量效益,而最终这些效益的落脚点就是向学生要学习效益。

2.3 教学目标、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准则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使教师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考一考、测一测就能看到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具体到体育学科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还是教学评价标准的选择,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都是体育教学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现在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已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教学目标中,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打了不少折扣,往往是上完课就了事,很少会去想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样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很难得到提高。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体育教师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这种个体差异性还会表现在性格、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再加上以运动为手段使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性,让教师很难用简单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例如,不能简单地因为学生跳高成绩差就将这名学生完全否定,可能这名学生原来根本就不敢跳,相反现在他敢跳了,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只顾及学生运动成绩的好坏,显然是有悖于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理念的,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评价是体育课堂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学生练习时教师给予的点头示意、言语评价,还是学生体育成绩的给出,都是评价的表现形式。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课堂更具有活力。

3 小结

总之,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深思每个教学细节的处理,注重每次练习的安排,善于思考和发现利于学生发展的新教法、新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德庆,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9):30-32.

[2]陈爱民.有效体育教学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6):31.

第3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活动

体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的强弱能够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是符合我国提倡的全面运动的要求的。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初中生处于中考的压力之下,课业紧张,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而初中体育教学正好能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初中体育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对体育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另一个就是课外的活动教学,也是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教学任务,而课外的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以及班级活动等方面,这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如何维系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初中生的教学安排任务表中,一周必然会安排大概两节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他们更好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做了技术和精神上的保证。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规定的,需要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有效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可以练习体育课上未掌握的体育技能,弥补了体育课教学课时少、练习少的不足,为下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随着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体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仅仅依靠课堂的体育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做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双向促进学生发展。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班主任要加强引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有些学生趁此机会偷懒。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一、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多元化

在高中阶段,传统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曾经有一些学校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减少甚至取消了体育教育教学,而开设体育教学的学校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存在着单一和重复等特点,学生没有真正感受和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现在,高中校园重新重视了体育教学。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材施教,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我在实践中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构建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体育的价值。我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与篮球教学中的传球结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对羽毛球、兵乓球和网球等项目实施同化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然后在自我选择体育项目掌握的基础上,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健美操、武术等项目,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并练习,加强自身体育素质和健康理念的培养。

二、因人施教,项目分组灵活化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分组活动,这样教学的效果比较好。为了满足学生的意愿,我先粗略地以项目分组,由于选择球类项目的人数较多,我将球类项目又细分为篮球、排球、足球,加上田径、武术、体操等六大项目组。针对上述项目组和学生自身素质、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其条件是修完该组项目,经自评、互评和测评后,下周又可以自由组合到另一项目组中,如此循环,直到按自己的学年计划全部修完高中教材中所规定的项目内容为止。在灵活组合中,由临时学习组的学生自荐或推荐正副组长,将有特长的学生按特长分配在相应的项目组中,协助教师指导练习,从而给学生创设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锻炼为积极主动的学习锻炼,这就是从兴趣入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接受正规的乒乓球训练,多次参加各种比赛,那就由这样的学生负责乒乓球组,可以在班级培养不少同学,自己也像个教练的样子,有一套教学计划和训练计划,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感悟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真谛,能很好地安排乒乓球教学的辅助练习及相关的准备活动。

三、因情施教,教学手段艺术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最高峰,意志在课的中间达到最高峰,而情绪高潮则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和后半部分。依据这些规律性的变化,教师应该在课的准备部分采用各种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集中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在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水平时,教师应及时开展新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以适应意志活动变化的规律。所谓因情施教,就是在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内容结构,重视学生的体育自主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结合体育学科的实际,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和组织。比如,学习下手垫球是教学的知识点,这是教学紧扣的中心环节,而通过玩球——有要求的玩球——学习垫球——练习垫球——垫球游戏——垫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和手段,使教学内容不断向深度拓展和延伸,这些教学内容的艺术化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先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模仿练习,最后集中练习”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由“演讲者”转变为“导演”,指导学生学知识,促进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学习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技能、思维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

四、因果施教,反馈评价科学化

第5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一、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

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理论课的空间,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了解和分析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有的放矢。通过体育录相带、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全面刺激人体各器官,能使学生从角度轻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讲解和空洞的说教。例如,在课本篮球部分,“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这一动作牵伸全身多个关节,节奏较快,动作复杂。因此掌握有一定难度。如果采用电教手段,先让学生观看篮球比赛的录相及VCD碟片,欣赏精彩进球。让同学们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习上的激情和求知欲。在同学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回放“单手肩上投篮”这一动作的慢镜头。然后把镜头定格在“蹬、伸、屈、拨”四个技术要点动作上,并用投影仪在银幕上显示出相应的文字说明。讲课做到了重点突出、语言简洁、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实践课上的模仿和练习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利用电教手段,优化体育课教学环境

由于体育室内课理论知识较抽象,文字、材料、插图单调,体育实践课动作技术强,结构复杂,学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领。如果把理论和实践知识有创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与录相带、VCD碟片的部分镜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技术动作,通过“慢镜头”或“定格”的方式逐渐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次讲解各个分解动作,抓住重点,讲深、讲透,让学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动作的技术要仿领,增强理解深度,激发学生向所喜爱的优秀运动员、运动项目模仿学习的兴趣,创设教学环境,以动静相结合,声像合一,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指导实践,从而有效地调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正确利用电教手段,能成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突出重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技术动作难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也为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技术保障。

例如,学习“挺身式跳远”一节时,仅靠体育教师课堂上瞬间的几次示范,学生很难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如果通达VCD、录相机把优秀运动员比赛练习的动作慢放出来,可以让学生利用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和模仿这一动作。然后把助跑踏跳、腾空滑翔、展腹挺胸、缓冲落地四个要点分别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时教师结合画面,恰到好处的分析讲述,从而突出了教学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点,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难点,存在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利用电教手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第6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摘 要 多媒体已经进入体育课堂教学,并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应用时要注意: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讲究电教媒体的使用效果,遵循体育教学自身的规律。

关键词 多媒体 体育教学 应用

一、近年来,由教师自己制作多媒体教材去进行教学已不是新鲜事。但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体育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实在太少,这中间有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体育课教学的大部分内容需要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需要在身体运动之中去认识、理解、掌握、运用,其课堂大都是在较为宽广的运动场,这给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进入体育课堂相对于其它学科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体育课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表现手法的先进性、广泛性特点,采用图形、图像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教师材的技术规格,突出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充分感知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掌握基本技术和技能。通常,我们选用音乐、摄像、录像、投影、课件等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媒体,这些媒体进入体育课堂关键是要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选取切入点,使多教媒体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正确地应用媒体。如: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由于体育课运动量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与单调感,而音乐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能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缓解生理负荷,消除疲劳,从而轻松主动的掌握体育技能。体育课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适量地播放预选的乐曲。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不是随意点几首乐曲,无视教学实际地乱放一通。首先所选择的音乐韵律要与练习动作的节奏相一致,练习的内容应是易于按均等节拍时间划分的,才适宜作为配乐练习。其次选择的乐曲要合适,旋律要优美、轻松、清晰、健康、活泼。此外还要注意配乐的时机。比如,在课的起始阶段,播放一首进行曲,使学生在雄壮的乐声中列队,精神饱满,队列整齐,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善了课的始动环节,顺利地进入正课教学。课的准备阶段,可以播放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2/4拍子的乐曲,伴随着口令提示,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活动操,自然感到新鲜、有趣、轻松。课的结束阶段,可以播放舒缓、优美的乐曲,伴随轻松、活泼的动作,可以调节情绪,恢复体力,使体育课有张有弛,轻松活泼,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锻炼和熏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7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根据二期课改“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体育教学采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关键词:体育快乐

跨入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在社会健康观和体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体育教育思想。所以,快乐体育思想就运用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离不开的,特别是与当前进行“二期”教育改革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的。

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的目标所在,追求所在,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学会方法。它重视体育课中所具有的独特乐趣,以此来满足运动的欲望,发展体力和智力,驱散疲劳和烦恼。真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

一、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1、教师转变观念、体现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为本”,而以往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采用灌输方法,一切以教师说了算。已经无法让孩子发挥主动性,严重妨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违背。正是在“二期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之前应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喜欢怎样的教学环境且学生之间可以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学目标的制订,甚至可以参与教学进度与制度实施,只要学生喜欢教师就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

2、树立学生自信心,敢做课堂主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堂教学,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育学生课堂是他们的,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能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的方法教师都应该主动接受,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能品尝体育的快乐。。

二、改变课堂模式,激活课堂氛围

1.导入新颖,气氛活跃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既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得到快乐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也乐于接受。例如:我们改变以往军事性的导入方式(小干部整队、向教师汇报人数、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以游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孩子自由结伴按自己的练习倾向有序地进行活动:还可以利用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作为练习的背景音乐,既对课堂气氛进行烘托,又能通过听觉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愉悦。这种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得到心理上的,同时也起到了整备活动的辅助功效,也激活了课堂气氛。

2、师生共练,融洽师生关系

俗话讲得好: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溶入到学生中去,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朋友,利用肢体语言与学生交流,如:身体的接触、抚摩孩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等。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行动感染学生,以微笑服务学生。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模仿老鹰的动作,幽默的脸部表情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练习欲望,满足他们心理和生理上的。

3、学生自由结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和同龄人进行交往是内在的心理倾向,能和自己的好伙伴一起做游戏是意见非常高兴的事情。教师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合作伙伴:“兴趣爱好相同的结伴”——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和交流中得到快乐;练习能力相仿的结伴——可以使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得到成功的快乐;练习能力不同的结伴——可以使练习能力好的学生在帮助他人时感到快乐——助人为乐。这种方式的采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间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

1、多器材教学,品尝练习的快乐

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学生个性倾向,把选择权让给学生,就是形式有权在课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和器械练习。一般而言,学生从事自己所喜爱的、熟悉的、能容易掌握的运动项目,如男生喜爱足球、篮球、乒乓等一些竞赛项目,而女生则较接受羽毛球、毽子、跳绳等文雅的项目,这样学生不仅接触器械时间多了,而且运动量也同步加大,练习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练习兴趣高涨,教学气氛活跃,自己做主,满足需求。

2、改变练习形式,感受成功的喜悦。

有人曾这样说“如果教师给学生都是具体的东西,规范的东西,那么学生就没有创想了”,故而,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利用场地器材进行各种变化和组合进行练习,以此来感受成功的喜悦,在障碍赛跑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垫子、健身棒、短绳等来作为障碍物,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从新对障碍物的次序进行重新组合来缩短比赛的时间。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有的组把四个障碍物交换了位置,有的改变障碍物的形状等,在比赛中品尝创新和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有不同的练习形式,教学场面气势如宏。有思则必有疑,有疑则必有探知的欲望,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习惯,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魅力。

四、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

1、正确优美的示范,消除心理障碍。

教师正确优美的讲解与示范是一种最直接、最实用的教方法。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学特点:儿童的第一信号发育比较完善,而第二信号系统发育比较迟缓,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特别敏感,且他们天生模仿能力很强。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来激发学生的练习欲望,让他们跃跃欲试,同时还能消除学生对练习动作的恐惧心理。例如:在“单杠后摆下”动作教学时。由于是学生初次尝试练习,为了避免产生恐惧心理现象,教师可先进行规范、优美的示范,从方向、部位、时间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既有利于学生直观模仿便于加深对动作的理解以及容易掌握动作,使他们体验体育锻炼的快乐,又有利于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多媒体的运用,体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手段更趋向人性化,其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在情绪和心理上体现独一无二的教育效果。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先进技术:如录像、投影以及电脑等手段使学生更直接,零距离的体验身临其境的感受,如2002年4月在上海同洲模范学校进行的二期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事先运用了多媒体制作,学生通过录像看到上课时的自己。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历历在目,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课堂气氛空前高涨。也培养了孩子平时锻炼的好习惯,增强了竞争的意识,知道了自己爱好运动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的。

3、场地器材合理布置及色彩的运用

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它不仅体现教师资力的内涵也能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让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激发他们练习的欲望。课堂中教师可以把体育器材布置成小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图,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给学生清新的情境和直观的感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器材上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利用色彩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课前产生兴奋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主动参加锻炼。

五、建立评价体系,从成功中体验快乐

1.教师鼓励性评价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即用肯定、鼓励、尊重、信任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鼓励性评价能使学生改变消极的我不行的自我概念,增强其参与的信心和主动性。如: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一点你一定能跳过去;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在超越自我、战胜他人过程中享受达到目标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2.学生相互评价

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无法知道或体验的效果。如:在做“前平举和侧平举”的时候,学生可通过同学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所做动作的到位率。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的信息来提高自己动作质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互评不仅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仔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

3.学生自我评价

第8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一、 课堂目标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明确课时教学目标

1.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

(1)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依据。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体育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应体现这点。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2)课时教学目标要以体育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依据。《课程标准》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水平目标的具体化是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又分为不同课时教学目标。新课程是依据课程目标确定五个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确定水平目标和内容标准;由水平目标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水平教学计划。

2.体育教学课时目标的设计步骤

(1)根据水平目标分出学段目标,再选定学年目标。(2)根据学年目标结合《标准》中“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到的要求先拟定学期目标、单元教学目标。(3)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具体细化成若干个课时教学目标。

(二)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1.以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其健康水平,培养其兴趣爱好为主的教学目标,则以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组合。搭配辅助教材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2.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的教学目标则以同类教材中同一运动项目为主组合。例如篮球教材,可把运球、传接球、投篮组合在一起教学。

3.以注重学生基本运动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及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的教学目标,则用多个教材组合。教学手段和方法则可采用主题式、创设情景或创编游戏等方式。

(三)目标达成评估体系

1.目标评价的原则

(1)系统化评价。据课时教学目标,把多个课堂目标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每堂课的目标教学进行评价,最后串联在一起,对单元目标进行评价。

(2)层次化评价。据课时教学目标及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按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层次进行评价。

(3)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按照课时教学目标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

2.目标评价手段

(1)表格式评价。据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表格,由学生个体或小组填写当堂课的学习情况

(2)技能考核。据达成课时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考核标准,考虑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把考核标准设定成不同层次,保证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可达成目标。

二、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

课堂目标教学的具体操作主要从课时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选择、目标达成评价几方面体现:

(一)课时目标制定

据水平目标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把单元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成若干个课时目标,通过课堂目标教学,逐一达成课时目标;把各个达成的课时目标汇总在一起,就实现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从而促成水平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课堂目标教学是通过很多子目标的达成来实现一个总体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据课时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课堂目标教学的所有活动都是从达成目标出发,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材料的选取都服务于目标的达成。

(三)目标达成评价

目标达成是课堂目标教学的唯一目的,是进行课堂目标教学的核心。对目标达成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应及时、公正、准确、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情况。

三、课堂目标教学的意义

进行课堂目标教学,使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让学生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课堂学习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的放矢的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轻松的完成课时目标。而且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选择练习方法和手段的课堂目标教学,实现了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随着目标教学的进行,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容易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从而进入良性学习循环当中。课堂目标教学在一节课里面就能实现课时目标,在目标达成方面向前迈了一大步。

四、小结

当前,进行课堂目标教学还有一定的局限。因为课堂目标教学所要达成的课时目标比较细,花费的教学时间比较长,在短期内无法看到教学成果。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受水平目标、单元教学目标的制约。在对目标达成的评价上,因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不同,致使汇总后的单元教学目标偏离水平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熟练程度及目标达成都需要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实行课堂目标教学,还需及时调整和改进课时计划。把握好水平目标,设计好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调配好课时目标是进行课堂目标教学的前提,仍需我们进一步地在实践中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教学观念;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38-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也必须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求学生不但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融入初中体育课堂进行探讨。

一、体育教师的素质业务水平是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体育课堂的主体,可以进行自主交流学习,但教师的正确引导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堂对教师业务水平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将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如,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变换。此外,体育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教育观,这些都是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地学习新的体育技能和知识来完善自我,为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堂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堂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身身体素质、学习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魅力和快乐。

另外,对体育教材的选择非常关键,活跃、有趣味的教材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拥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如果教材相对枯燥,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教材确定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耐久跑的教学是一项很枯燥的内容,可以加入动感的音乐节奏或用带球跑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有的教材也可适当加入部分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三、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传统教学方式体现的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通过抽象的语言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学生没有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是一味地接受,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冷淡甚至产生反感。这不仅会扼杀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其对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想要正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所能接受活动技能为主,积极开拓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天赋,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地变成学习的主人。

规避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式,就在于教师的革新观念能否与时俱进。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当下所扮演的角色,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课堂效率才会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课题进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兴趣导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也可以采用多层次地、进行分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自主讨论学习,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四、增加课外体育活动和竞赛,拓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个人的爱好和特长,这不仅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性的指导方式,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核心手段。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现有的设施条件以及学生的爱好特长,举办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普及性的体育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兴趣的运动项目,利用课余时间或大课间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选出技能较好的学生带领每个兴趣小组进行课外训练,创设自由学习的氛围,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五、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第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判断、选择的空间,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第二,提高学生体育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参加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可结合运动保健、体育规则、竞赛编排、运动欣赏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针对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并尽可能地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第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不费力气就取得优异成绩,而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则费尽努力仍不能达到要求。其结果,前者往往因成功来得太易而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失掉继续努力的动力;而后者往往因屡战屡败而丧失信心,失掉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个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