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精选(九篇)

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

第1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城市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地理的分布性、事件的动态性、资源的易购性以及局部的多样性等,这种种问题都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应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城市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城市是综合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以及多媒体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功能机制进行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动态监管,以及时的发现城市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用众多技术手段和信息系统,本文就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对其应用进行分析论述。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在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该系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为城市的管理和生活提供了一种多层面的且立体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对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GIS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具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

一GIS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交通流通量逐年上升,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提升,带来的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利用GIS进行停车场的规划和管理,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停车规划,并且提升管理的效率,这样就能够降低成本,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同时,GIS还应用在机动车污染查询、分析以及显示系统中,通过这一系统,就能够实时的反映出机动车的污染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机动车污染控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持。

交通的发展同样也会带来噪声的污染,将GIS和城区交通噪声数据相结合,就能够通过建立的模型,对未来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为有效缓解噪声污染提供帮助可支持。

除此之外,GIS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还涉及到物流配送、车辆行驶安全管理、公路客运换成站选址的布局以及车辆监控调度等方面,应用该系统,能够更好的保证城市交通运营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以及完善性,并且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GIS在数字化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应用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能够保证基础数据的详尽、精确和可靠,并且能够提升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规划建设中,利用GIS软件,能够方便快捷的生成各种规划用途和相关的规划报告,并且能够利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工作,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和增补。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遥感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图片质量大幅度提升,信息量也更为丰富,因此说,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中,将卫星遥感技术和GIS相结合,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图片的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研究,这样能够进一步的促进数字化城市的规划建设。

数字化城市的规划建设需要项目的审批,利用GIS能够更好的完成审批工作。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中,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是一项较为繁重且复杂的工作,传统的审批方式存在着审批周期长、计算精度差以及数据不规范且图纸不易保存的现象,而将GIS引入到审批规划中,能够优化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同时加大项目审核的深度和高度,这样一来将会最大限度的提升规划和管理审查的质量,并且能够确保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除此之外,利用GIS,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实现城市规划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图形数据采集以及更新的工作,建立起一体化的动态更新机制,更好的为项目的审批工作服务。

三GIS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着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例如生活垃圾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处治,地下管线的铺设等,这些问题都和城市中生存的人息息相关。应用GIS,能够更好的将这些生活问题处理好,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的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垃圾大量产生,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利用GIS能够更好的实现处理。例如,该技术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和有效的对垃圾填埋厂进行选址,并且决定垃圾桶的最优位置,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优化垃圾中转站的选址过程,使该过程更为高效和科学。同时,综合的分析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收集、运输以及中转和处理各个阶段的情况,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也是GIS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具体应用。

城市是人聚集的大集体,在这个集体中经常会发生突发事件,面对城市中的各类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并且要建立起科学的预测和预警机制,确保人员能够快速科学的处理应急问题。利用GIS中的可视化技术以及信息整合技术,能够增强空间分析能力,为相关部门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并对人口、设施等信息进行集成和可视化的表达,通过数据的共享技术加快对事件的处理。

城市生活中离不开通信,具体的生活中也离不开给排水系统、热力燃气系统等,这些都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要想确保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就需要重点加强地下管线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应用GIS技术,能够对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进行科学的监督,并对能够实现地下管网的图档管理、输配管理、用户管理以及综合查询和统计的功能,这样将会提高管网信息的利用效率。对于地下管线应用GIS技术较为成熟的领域主要有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天然气输配管网调度监控系统以及城市部件、事件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优化和升级进一步的促进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深入应用。

除此之外,GIS还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会带来大量的城市管理工作,面对复杂的工作,应用GIS能够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水平,并且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GIS能够为城市公共服务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连接,以便为市民提供快速科学的信息服务,例如该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公共设施管理系统、医疗资源查询系统以及商业网点管理系统等,这样能够更加便捷市民的生活,这也是GIS在日常生活管理方面的应用。

结束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城市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GIS,能够更好的促进数字化城市的规划建设。本文就以GIS为中心,对其在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数字化城市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桂英 张桂利 张鹏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年第08期

[2] 杜森 董晓媛 田洪军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甘肃科技,2006年第09期

[3] 董旭琴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领域和发展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论坛论文集,2005年

[4] 张勇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北京测绘,2005年第04期

第2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基础测绘;3S技术

数字城市中,包含大量的功能模块,而基础测绘有利于实现各项功能模块的融合应用,提供数字城市建设时所需要的信息,规范数字城市的规划。基础测绘是一项信息化技术,满足数字城市的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基础测绘提高了数字城市规划的准确度,发挥基础测绘的优势。

1 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的有效应用

结合现代化数字城市建设,分析基础测绘的实践应用,例举比较常见的几点应用。

1.1 基础测绘下数字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建设中,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如:GIS、GPS。而基础测绘的应用,将数字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引入到测绘现场,提供高水平的技术应用。目前,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时,引入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用于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高效的测绘方法,体现基础测绘的多样化优势。基础测绘中的信息技术,构成了基础测绘系统,在多个方面上保障数字城市建设的规范性,落实系统性的基础测绘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数字城市的建设速度,另一方面维护测绘的准确性。

1.2 基础测绘在城乡建设中的应用

城乡规划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时采取基础测绘,可以按照城乡的现状,提供可行的规划方式。数字城市在城乡问题建设上,必须以最基础的地理规划为主,而基础测绘能够在空间上准确的定位城乡规划,同时利用地形图的方式表现城乡规划的结果[1]。近几年,我国城乡建设的速度比较快,加快了城乡建设的速度,按照数字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基础测绘找准城乡规划中的信息元素,测绘部门规划信息元素,为城乡建设提供科学的测绘信息,完善城乡规划的内容,进而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的速度。

1.3 基础测绘服务于防灾应急系统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理空间,需要具备防灾应急的能力,用于降低灾害的发生机率。数字城市在构建防灾应急系统时,通过基础测绘收集地理数据,着重分析城市地质的空间信息,找出可能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地震、水灾等,利用集成化的方式规划到同一个系统内,根据数字城市的防护需求,设计防灾应急系统。防灾应急系统内的地理信息较多,应该落实基础测绘的应用,集中预防地质灾害,在基础测绘的应用下,实现公共状态的预防。

1.4 基础测绘提供城市建设的保障

数字城市建设状态越来越明显,各种技术应用到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为推进数字城市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支持[2]。例如:基础测绘辅助数字城市建设中的监控系统,按照数字城市的要求,构建遥感影像获取系统,专门收集地质空间信息,如:灾害情况、地理信息等,第一时间内整合所需的信息,服务于救灾过程。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监控中占有很大的应用比重,结合数字城市建设的需求,完善基础测绘的有效应用。

2 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改进

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处于逐渐成熟的发展状态,结合数字城市的建设实况,还需在基础测绘中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2.1 推进数据的共享

数据共享可以提高基础测绘的服务水平,加快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时效性。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不同,数字城市建设的效果也不同,为了实现数字城市的协同发展,基础测绘部分应该具有数据共享的特点,共享地理数据、空间信息,缩小数字城市的建设范围,各类基础测绘的数据存储后,可以随时进行调用,消除了测绘数据浪费的情况。基础测绘中的数据共享,统一数据的使用标准,规范了数据的不合理性。

2.2 平衡基础测绘的发展

基础测绘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我国存在部分城市在完善数字化转型时,忽视了基础测绘的应用,未能有效的编制基础测绘,导致数字城市建设规模不平衡,缺乏基础测绘的支持[3]。基础测绘信息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必需因素,融入基础测绘信息后,才能保障数字城市建设的平衡发展。

2.3 促进基础测绘的创新

基础测绘缺乏创新的能力,仅停留在软件应用上,脱离数字城市建设的要求。按照数字城市的建设发展,基础测绘表现出停滞的缺陷,应该实行测绘创新,构建基础测绘数据库,归类存储城市测绘的数据,促使数字城市建设时,不需要重新进行基础测绘,直接使用数据库内的信息即可。

2.4 拓宽基础测绘的范围

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的时间较长,应用范围受限,所以拓宽测绘范围,是基础测绘的改进要点,准确的实践基础测绘的信息。拓宽基础测绘范围时,应该丰富测绘产品的使用,普及先进测绘技术的应用,快速实现数字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基础测绘的优势和价值,完善基础测绘信息的应用,保障数字城市的顺利建设。

3 数字城市建设中基础测绘的发展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测绘,朝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是实现GPS、GIS、RS的一体化应用。3S技术的一体化应用,提高了基础测绘的效率,各项技术之间相互辅助,根据数字城市的根本信息,构建测绘信息网络,有目的的控制测绘信息的应用,全面记录数字城市的建设数据[4]。除此以外,基础测绘发展中,还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数字城市建设的市场化发展,减轻基础测绘的使用压力,确保基础测绘的稳定发展。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测绘,不仅要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还要具有规范性,避免引起测绘误差,进而优化数字城市测绘环境,保障测绘结果的准确度,监督数字城市建设的标准化进行,强调测绘发展的基础性。

4 结束语

基础测绘的系统性强,其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数字城市的精确化建设。目前,数字城市建设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基础测绘提出很多要求,积极发挥基础测绘的优势,完善数字城市的建设,以免影响数字城市建设的效益,进而体现出基础测绘的优势与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倬.从数字城市谈城市测绘的发展[J].北京测绘,2003,4:1-5.

[2]李维森.浅析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的创新[J].测绘通报,2011,9:1-5.

[3]沙从术,潘炳玉,魏利敏.谈基础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6:77-79.

第3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市政;城建档案;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城市朝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市政”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城市发展的必要趋势,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和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实现必须秉承一定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

二、“数字市政”的概念

“数字市政”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是指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要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将是世纪之交最重要的技术革命。具体的讲“数字城市”是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和城市设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信息的采集、更新和集成。

“数字城市”就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中,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的一个技术系统,它是一个立体的五维的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发展“数字城市”是今后城市实现信息化并抢占数字地球制高点的重要方向。“数字城市”主要有通信网络平台、软件技术、数字信息及资源三部分组成。“数字城市”的基础平台是一个开放、分布式的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各类数据存储、管理、更新、查询、处理、分析的软件系统。“数字城市”的数字信息及资源主要由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应用模型系统等组成。其空间信息资源是支撑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是数字城市运转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各类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的城市遥感卫星影像、航空影像,大比例尺电子地图,有关城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等与电子地图相关的图形、图表和文本数据库,核心是有关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各类建筑物等各种数据。“数字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综合管理和决策系统。

三、“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是“数字化市政”的基础

“数字化城市”是指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对城市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序有效的整合。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城市信息体系,建设具有统一信息平台和完善的各类数据库,对城市基础设施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建立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于一体的信息体系。典型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所有城市生活管理方面和经济层面。

为什么要建设“数字化城市”?因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数字化水平达到‘基本应用’的程度时GDP就可以增加2.5~3倍,城市的形象和竞争力也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专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城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载体,而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机体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动脉和血管。城市信息化离不开市政基础设施及其档案资料等的信息化。这就像再先进的汽车引擎离不开最基本的燃油来驱动。在用数字化手段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应用,这就对基础的城建档案信息源、数据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城建档案信息源、数据源要与整个“数字化城市”系统相匹配,使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在自成体系的前提下,又能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而“数字市政”在此又成为城建档案信息网络的并列系统或子系统,为整个城市大系统提供市政基础设施运行和管理的同步信息支持。在质量层面上,各类基础信息源的质量水平对城市信息体系运行、分析、决策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城建档案信息网络有责任、有义务提供涵盖城市规划、城市勘测、城市建筑、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人防、市政公用、地下管线等30多个专业的高质量数字化信息。在深度上,包含时间深度和技术深度两个方面。城建档案信息网的建设不能贪大求全,而应当遵循“可能与实用”的原则,要有一个取舍与筛选的过程,并不是年代越久就越好,也不是子目越细质量就越高,而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层次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对档案资料深度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

有效的信息其实都是“精心设计的结果”,任何好的数据库或信息源必须要不断进行改进和维护,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优化更新机制。这也是“数字市政”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须遵循的原则。

四、“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问题。系统与软件的协调。任何形式的数据库都必须通过信息软件所设置的O/A端口接入网络系统(局域网或城市建设服务网站等),建设中从一开始就应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闭门造车”式发展,而要在精心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数字化城市”的发展要求自觉纳入地区发展的“总盘子”中分段实施,使“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能够兼容并蓄、“强强发展”。分阶段实施中的相互协调。“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都存在一个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决定了系统不断完善的阶段性和持续性;另一方面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建立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而只能是按照“必须和可能”的原则逐步实施和推进。对数据采集精度与深度方面的要求。“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在此有着不同的侧重偏向:“数字市政”系统对生产、管理、维护工作中经常性、反复性使用的信息,偏重于实用性的要求来建立。比如,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某桥梁进行监测维护时,着重于关注桥梁各部位的标高变化、水平位移、构件变形、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状况等与桥梁全寿命期间有关的工程数据,至于具体的检测方法、计算过程、论证情况等可能仅以纸质资料的形态存在而不进入数据库。因此,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应当适时适宜地对“数字市政”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做到对数据的采集“筛而不弃、舍而不漏”,两者兼顾。

五、“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点

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从管理本身的四个基本特征出发: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人是管理的第一要素。

“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律意识。信息社会对信息传播也是迅捷的,我们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渠道及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有关信息传播出去,特别是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专业网站,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自的职责,让大家都来了解它、关注它、重视它,熟悉并能很好地掌握它,并通过人机互通,实现网络交流,及时沟通信息,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是以人为本,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队伍。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人才,高水平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管理也离不开具有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对内,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并取得相应的管理资质、持证上岗;对外,定期举办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管理的集中业务培训,及时做好各种文件、标准的讲解、培训工作。实践证明,集中业务培训是做好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它时间短、见效快、针对性强、覆盖面广,能大大提高建设单位和施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管理能力,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深入现场,做好对重点工程项目档案的服务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发挥城市多功能作用的关键,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又体现着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在主动做好对重点工程业务指导、现场跟踪服务、档案接收工作的同时,还要对登记在册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清查、摸底,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创出新路子。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市政”与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抓住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协调数字化城市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做好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加快数字化城市的实现,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数字城市建设 联系 促进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a)-0098-01

在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大,我国各城市开始规划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成为当前信息化城市建设的先锋,而在这一变革之中,测绘工作将充当不可替代的作用。测绘技术日新月异,已由数字测绘时代步入信息测绘时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信息,同时数字城市建设对测绘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 测绘新技术发展现状

1.1 对地观测技术

对于地面观测技术,我国已经完全具备对国外高分辨率的接收能力,并且能够独立的研制与发射地面观测卫星。目前,我国已初步完成了对部级遥感卫星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且航空遥感的探测能力已经达到了全波段的水平,高光谱分辨率、三维成像的机载等对地观测平台也都已研制成功,并积极探索了无人机低空遥感等领域。

1.2 大地测量理论和技术

目前为止,对于空间大地网和全国天文网的联合平差已初步完成了必要的建设。北斗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也已初步建成,该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区域导航定位等高新技术功能。于此同时,北斗二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设工作也已积极展开了。

1.3 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我国现在开发的大部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也有多种应用软件杯开发出来了,虽然技术还不纯熟,但是这些软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数据生产之中了。另外,在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技术的基础之下,我国已完善了地理信息的三维动态表达。

2 测绘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关系

2.1 测绘和基础地理信息

空间位置关联性是城市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其主要在于对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分布关系进行表征,而地图就是其最好的表现形式。而测绘能够对多种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等手段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专门从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存储、更新等产业。所以,测绘在建设城市空间信息设施领域属于一个主干产业,在建设数字城市方面更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产业。

2.2 数字城市与基础地理信息

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在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因为在缺乏必要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很难完成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设将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础的设施,能够为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各行业实时提供统一、精确的基础地理信息。因此,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质量与速度会直接关系到数字城市的建设。

2.3 测绘和数字城市

目前,“3S”作为测绘高新技术的代表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应用,测绘在其促进下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数字化的技术体系及现代测绘的生产模式,传统的测绘随着数字化的建设逐步得到转变,已转变为具有现代技术的地理信息产业。现今,我国已将测绘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之中。测绘是保障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有力工具,并且依托测绘,社会各相关产业也将发展的更好。数字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于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若将数字城市发展的更好,建设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必要。制定标准的空间数据,创建共享的地理数据机制,才能够将城市空间信息基础建设的更加完善,让全社会都能实时共享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测绘部门应根据国家提供的统一标准数据和信息技术,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进行必要的生产和管理。通过这些信息,实现城市空间数据框架的构建,进一步满足建设数字城市的发展需要。

3 测绘新技术对数字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

3.1 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支撑

建设一个能够支撑数字城市的公共平台的运作的核心工程是建设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其应用都是源于基础的空间数据的应用。数字城市获得的大量地理信息数据都是来源于遥感和GP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城市提供大量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空间分析等深度应用。强大且成熟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够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海量数据,建设多样化、多尺度的数据库,逐步完善数字城市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因此,测绘技术为数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3.2 对解决资源环境人口等重大问题的提供更多的支持

随着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及时的了解环境资源、地质灾害信息对于人类更好的生存、生活是非常必要,测绘高新技术与具有海量地理信息是认识地球的有力工具。因此,对地观测系统应该建立成多分辨率且多时相的,空间分析技术、可视化技术等更有待完善和更新,并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完善的地球空间信息系统。利用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并结合地质灾害等一些灾难的预警特点,可创建一个能够辅助预警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会商系统。

3.3 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对数字高程模型(DEM)以及三位模型等技术的需求度都是非常大的,其能够更好地支持建设国民经济。同时,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虽不需要精确的勘探工作,但海量实时的地理信息数据能够辅助工程决策。一般,类似地域覆盖广的工程、空间与时间跨度大的重点工程等会需要得到更多的遥感数据与数字模型等的支持。另外,在发展智能交通、构建电子商务以及发展精准的生态农业等方面,更需要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其各个领域都能实现信息化。

3.4 保障政府管理和决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自然关系的复杂度的加深,不断加大了人们对现代经济及社会问题的解决难度。政府在实施管理与决策时,需要做到民主化、科学化,这就要求地理信息数据库能够实现更加广泛、更加通用,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社会上所有的信息,将其归纳到一个真实世界的空间分布之中。如在建设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公共平台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国土执法系统,以决策和支持类似土地违法案件等的处理。由此,创建一个空间的决策支持系统十分必要,该系统能够实现政府进行空间管理和分析决策,科学的完善政府的管理与决策,能够满足政府在建设数字化城市的真正需求。

4 结语

发展测绘,有利于城乡居民的生活,能够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让城市更快的步入信息化、数据化时代,让人们更好地共享城市的数据资源。测绘技术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基础的技术保障,同时数字城市的建设与推进也促进测绘技术不断发展,测绘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数字城市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基础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景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全省测绘事业的新发展[J].山东国土资源,2009(4):1-4.

第5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城市信息化 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1 引言

城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焦点和中心,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当前,以“数字城市”为标志的城市信息化浪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数字城市最重要的两个基础设施是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是指高速宽带网络以及支撑的计算机服务系统与网络交换系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则意为地理空间框架,即为一个城市市域范围内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提供定位基准、集成工具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框架为定位基准,集成城市的各类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因此,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城市的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还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地理信息的应用,总书记提出“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国家测绘局为此制定了包含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城市在内的三级地理空间框架。三级地理空间框架在总体结构、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和运行平台等方面是统一和一致的,建设遵循整体规划、渐进实施、相互协调的原则,最终实现在分布式环境下多源、异质、异构地理空间数据的流通、共享以及互操作。

为增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减少重复投入,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国家测绘局于2006 年启动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并通过在全国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城市作为试点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总结经验,推动数字中国、数字省区的建设。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有78个城市在国家测绘局统一组织领导下,通过试点城市所在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人民政府的紧密配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作用和效益日益显著。

近年来,福建省加大基础测绘的投入和生产,已具有覆盖全省区域的1:100万、1:25万、1:5万、1:1万的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具有多种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和航摄资料。而各设区市均积累了较为丰富的1:2000、1:1000、1:500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和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这些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近年均为“数字福建”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目前福建省莆田市和泉州市已积极向国家测绘局申请立项,并作为“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分别于2007年和2010年立项。目前两个城市已取得了部分成果。

2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目标和内容

2.1 建设目标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需按照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紧紧围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工作发展需要,以满足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3S”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制定统一的数据规范、开发规范、应用规范与其他规范,整合城市现有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建立分布式地理空间信息库,构建一个统一的多尺度、多类型、多时态的市级地理空间数据基础平台,研发运行于政务网、因特网的地市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研究制定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长效运行管理机制,解决城市空间地理信息资源难以集成共享和应用问题,为城市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平台、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2.2 建设内容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以及支撑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

2.2.1基础地理信息建设

在部级1:100万、1:25万、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以及省级1:1万、1:5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重点更新完善城市区域内1:2000、 1:500数据,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同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面向政务应用和社会化应用进一步整合加工,通过信息化、模型化重组后构建满足需求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开发数据库管理平台,并建立一体化管理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科学管理。

2.2.2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依托地理空间框架数据,面向专业政务用户、综合管理用户和社会公众的不同应用需求和功能需求,开发网络化的应用服务系统,建立城市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可以分别运行于政务网与因特网环境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2.2.3典型应用示范建设

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应用部门需求为主导,选择具有代表性与示范意义的部门或用户群体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构建应用系统,并总结应用模式与经验,为地理空间框架在城市政府部门、行业用户、社会公众中全面推广提供借鉴。

2.2.4支撑环境建设

支持环境建设是全面支撑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的底层基础。主要内容包含:设计、采购并部署能够保障项目实施及建设成果长期应用的软硬件设备及网络运行环境;制定项目实施和应用所遵循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成立以市政府为主导的组织协调机构和专门的运行维护机构,建立健全地理空间框架的共享与更新长效机制。

3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设计

3.1 设计依据

技术设计遵循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统筹考虑城市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对地理信息服务的迫切需求,同时兼顾城市未来的应用扩展。

3.2 技术框架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选择采用以SOA体系架构为主体的总体架构,由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运行支持环境构成。

数据层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血液”,也是开展相关应用的基础。数据内容可包含地理实体数据、电子地图数据、高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城市景观、专题数据以及各数据对应的元数据。数据比例尺从1:100万至1:500,其中1:2000~1:500数据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建设的重点。

服务层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服务层所提供的服务既包括服务注册、服务管理、元数据服务等通用功能;也包括WMS、WFS、WFS-T等标准OGC接口模式;同时也涵盖专题制图、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地址匹配、地图可视化等GIS功能服务,这些服务以接口的方式向不同的用户提供服务。

应用层构筑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核心功能的外在体现,是与其它专业系统沟通、对接、集成的主要途径。根据数据用户的不同,设计针对不同用户特点的应用客户端。

运行支持环境包括标准规范制定、软硬件环境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据标准规范、应用服务规范、政策制度规范等技术规范。软硬件环境建设充分结合城市目前的技术装备情况,补充完善设备确保能够支撑在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运行的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和机房环境。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包含建立健全共享服务、信息安全、数据维护更新、运行管理等机制,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持续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4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应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而信息化的进程离不开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推进。统计数字表明,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而几乎所有的政务信息都可以关联到地理位置成为地理信息,政府部门进行事务处理、综合业务管理、分析决策等所需的数据绝大部分都与地理空间定位紧密相关,地理信息已经快速融入到包括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公众信息服务等几乎所有行业信息化中。通过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的建设,可以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内容丰富,更新维护及时、共享交换便捷”的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形成支撑城市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共平台,为交通、水利、国土、统计、公安、民政等各类政府部门科学管理、城市发展规划、应急决策和响应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此外随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多尺度、多格式、多内容、多时相的城市综合信息进行和共享,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各类应用系统与网站利用其中的资源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因此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数字莆田地理空间框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大比例尺、真彩色航空影像拍摄,采集处理了1:5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成了莆田市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开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空间信息管理系统等应用示范工程,从根本上扭转了地理信息资源匮乏的状况,夯实了城市信息化的基础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其他专业信息空间定位、集成交换和互联互通奠定基础。数字泉州地理空间框架是我省第二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项目,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和分析,编写的数字泉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已通过了专家的评审和论证。下一步,福建省将在总结前两个项目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设区市推广。

5 结语

福建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既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各设区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成和应用,城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充分利用公共平台,开展信息交换与应用服务,可促进城市政府及各部门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减少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孤岛,为城市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有效提高了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景文,赵福君等.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模式设计[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28(2):208.

第6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测绘;空间地理信息;数字西宁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make the information "digital city" as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as a digital city framework and the core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play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city to provide basic data set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digital city to city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provide one of the most direct route. In qinghai provi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xining" in high precision, need good, multi-resolution processing.along of spati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 support, and spac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need of high precis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method and system, this is an important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function and status of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Keywords: the city surveying and mapping; Spa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igital xining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深,各个国家都开始推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我国也将推进社会信息化、抢占信息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作为现代化发展中的主要任务来抓。随着美国最先提倡的“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我国的各大、中型城市也纷纷效仿出现了“数字北京”、“数字苏州”等数字城市概念。青海省西宁市地处西部高原,在国家施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引导下,在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与大中型城市相比在城市信息化的道路上的进展速度还相对缓慢,因此,我省城市测绘部门有必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把握历史机遇,提高对于基础测绘在建设“数字西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为城市信息化发展和“数字西宁”建设做更大贡献。

一、“数字西宁”的概念

“数字西宁”是将西宁市打造成一个“数字城市”,即在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运营管理以及生产生活中,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资源、多媒体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将西宁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比如对于西宁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为人们建设新西宁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和参考依据。“数字西宁”将发挥信息化的绝对优势,在百姓生产、生活、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建设方面带来方便和效益。

二、城市测绘在建设“数字西宁”中的功能和地位

城市测绘作为数字城市框架和核心的系统工程,发挥着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集的作用,同时,数字城市又为城市测绘数据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最直接的途径。

由于数字城市是城市各职能部门与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集成,它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市政公用设施、环保、电信、消防、防震减灾预测等。因此,发展“数字西宁”必须首先建设西宁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建立地理数据的共享机制,而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地理数据的搜集必须依靠高科技的测绘技术,城市测绘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力保障、是社会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城市测绘的具体工作是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比例尺、坐标、图幅、图号、高程等)和信息技术标准,生产、管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测量控制网(平面与高程)、城市系列比例尺基本地形图(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等)、影像图(各种比例尺的正射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DEM)、现状公用设施(管线矢量图等)及相应的属性信息。这些信息构建了城市空间数据的框架,满足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

城市测绘作为一项重要的信息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自身功能扩大到国民经济建设、空间数据的各个领域,在“数字西宁”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它必将随着更加成熟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 城市测绘应如何把握“数字西宁”提供的发展契机

为迎接打造“数字西宁”的挑战,根据我市目前测绘事业发展的现状,从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城市测绘部门应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城市测绘部门应将实现西宁信息化、数字化为己任,明确“数字西宁”这一目标任务,成为一股核心力量积极参与到城市规划任务中去。

2、积极学习、应用先进的测绘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及产品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3S技术(GPS、RS、GIS)在测绘中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测绘从理论到手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测绘生产任务也由传统的纸上或类似介质的地图编制、生产和更新发展到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城市测绘部门应大力加强“3S”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GPS建立城市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为数字城市服务。

3、规范生产与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

“数字西宁”的建设必须依靠空间地理信息为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提供主要数据源,因此,城市测绘部门作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的生产者与提供者,必须严把质量关,建立基础空间数据的管理机制,健全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承担起城市空间数据的及时采集、处理、加工和提供任务。同时,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更新机制,要充分利用市政测量、竣工测量、地籍测量以及遥感信息等各种手段,确保城市系列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适时更新。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测量标志的维护和有偿使用制度。

4、加大外部投入和内部管理

强化以政府牵头出资,以城市地理信息使用单位和承担城市测绘生产任务单位共同投入的投入机制,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切实落实城市测绘项目经费,并实行专项管理。同时,加强对城市测绘部门的内部管理,切实做好城市测绘的组织实施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加强城市测绘成果资料的深加工,开拓城市测绘应用和服务的新领域,提高城市地理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保障程度,城市测绘单位要深化改革,从技术标准、人员素质、高新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尽快建立“数字西宁”积极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丽莉.浅论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

第7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引言:“数字城市”的设想最早由已故大师王之卓院士提出,直到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才被社会广泛认识和了解。从上世纪末我国也积极加入数字城市建设浪潮,经过大胆探索,数字城市在中国逐渐形成以“数字森林”、“数字国土”为代表和以“数字流域”、“数字景区”的两种建设模式。这两种建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门或区域内部管理的工作效率,探索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方向,但仍存在两个无法回避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带领业内的院士、专家等一批精英,经过反复探索调研,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建设“数字城市(省区)地理空间框架”的解决办法,并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等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2006年,启动了第一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字潜江建设,自此拉开了中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序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因此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河南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现状

我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蓬勃发展,已从星星之火到遍地开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分批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遴选出逾130个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超过了我国地级市数量的三分之一。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开展如火如荼,成为政府和经济社会的热点。河南省作为全国首个数字省区建设试点,在数字河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先后有15个市被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列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的试点或推广城市,开展数字城市建设的城市数量占全省所有市州的比例约80%,覆盖人口和国土面积占比超过80%,成为全国开展数字城市建设数目最多、推广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在总结全国已建成数字城市空间框架的城市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其它数字城市建设,如数字郑州、数字平顶山,会更加注重开发真正适应行业需求的应用系统和培养人才队伍,为应用系统的更新和维护打好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着力更新方法和软件的研究,着力试验信息产业和相关技术的融合、注意吸收相关部门的经验,探索城市建设多专业、跨学科的融合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融合。经过多年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实践的反复探索,逐渐形成了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模式创新与作用

(一)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创造了一种高效、快捷、节约、科学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数字城市建设需要多部门、跨专业融合参与建设,分三步进行:一是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二是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研发;三是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三步走”模式,第一阶段是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第二阶段是建设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第三阶段是基于百姓民生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因此,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整合了社会资源的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创造了一种高效、快捷、节约、科学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有重要作用。1、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现势性是行业应用系统科学决策的关键。数据的现势性是应用系统的生命力。将框架共享数据源的更新维护工作,纳入数字城市建设的建设内容中,同时,针对仅仅使用框架服务的应用系统,其办公过程中所用到的专题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也纳入到日常办公业务中,使专题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与业务数据的更新维护过程同步进行,确保了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为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数字城市应用系统的现势性和科学性,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使决策指挥更科学、合理、及时。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研发的数字城市应用系统,其现势性和科学性使各部门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各行业的应用系统,及时地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有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具有现势性的分析报告。二是为城市基于信息化的科学决策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拓展了政府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渠道。四是增强了城市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数字城市建设模式是促进城市快速、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有力手段。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高了整个城市在规划、市政、交通等方面的决策科学性,使得城市的建设工程缩短了开发周期,从质量、功能特点、区位选择上都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据估计,科学决策能使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至少增长五年,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决策让城市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拉近了五年。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创新了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得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为许多地区在城市建设、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了快速、低碳、经济、科学发展。

(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推进信息化测绘体系建立的强大动力。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进了测绘生产信息化、测绘管理信息化、测绘服务信息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实现。首先,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各种支撑环境建设)为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整理、加工、传输、交换、管理、服务奠定了扎实的装备基础。其次,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各种政策法规、标准以及目录与交换体系的建成,使各种海量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被有效管理。因此,数字“某地”地理空间框架工程的完全建成后,某地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成设也就有了质的进展,并随着当地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对经济社会服务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也不断完善。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重要保证。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对地理国情的全面摸底。地理国情监测建立在丰富翔实的地理信息资源积累基础之上,需要快速动态掌握最新地理信息掌握实时的地理国情信息。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更新是实施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一定时期内地理信息的变化量反映了同时期同区域地理国情的变化量。因此,实施地理国情监测需要全面掌握基础地理信息及其变化情况。通过对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整合与统计分析,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综合、权威、现势性强的数据支持,是实施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手段。地理国情监测是数字城市的基于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对资源环境、生态状况的调查、监测、评估与预测,为国家和社会公众提供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从这个角度上说,地理国情监测是数字城市基于多应用之上的社会延展服务之一。

(六)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有助于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技术的需求推动了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城市工程对现代技术的需求是广泛的。还有随着数字城市地不断深入,更加强调对城市信息的全面感知和城市生活中的智能决策与处理,为移动技术、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强烈需求。数字城市建设对现代技术的普遍需求,必将引领地理信息产业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从而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极大地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城市为地理信息产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有关部门调研,按小口径计算,一个中型地级市对数字城市初级阶段建设需要再投入18-20亿人民币,仅仅“十二五”期间,这方面的投入应该达到数万亿人民币。不难看出,数字城市建设将成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一个固定的市场,并随着数字城市深层次应用地广泛渗透,使地理信息产业链向前延伸,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空间。

三、结语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战略部署,也是破解我国中西部城市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它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结点,对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构建,夯实技术装备支撑提出了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施地理国情监测、促进地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转化的重要时期,我们要以加快构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抓手,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科学发展,更有效地服务经济社会。

参考文献:

[1]李林主编:《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版。

[2]李佩武:《论数字城市建设及其重要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 第3期。

[3]郝蒙蒙 罗皓 张健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26期。

第8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in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city the main goal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digital city concepts and of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and expound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n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of function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concept and technical features. Describe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of typ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igital cit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GIS应用的深入,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测绘领域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数字城市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将利用城市现有的空间地理信息、政务信息等信息资源和通讯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真实再现,为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和公众服务搭建GIS服务平台。

1 概述

1.1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GIS是为特定应用目标建立的空间信息系统,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分析等。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正走向产业化阶段,己逐步成为建设国民经济和保障社会生活的一种现代化管理和决策手段。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技术。

2 数字城市的建设

数字城市是一个内容丰富、外延广泛的综合信息系统体系。它不是城市各个领域信息系统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具有比较明确的组织结构。一般认为数字城市应该包括以下层次:

2.1 物理网络层。城市信息化能够从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逐步走向一体化为特征的数字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铺设了Gb级主干网,为数字城市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这还是无法满足理想的数字城市模型的需要,在理想的数字城市里,人们能够在网络上实现对城市的虚拟浏览、网上购物、视频点播、政府网上办公、虚拟教育等大量工作,将日常工作、生活、娱乐等内容移植到网络上实现。

2.2 公用信息平台。在物理层的基础上,需要搭建一个进行数据交换和网络管理的软件环境,这主要包括两类平台:一是网络服务商(ISP)提供的网络接入服务,它提供给用户进入Internet使用网络资源的可能,目前我国ISP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二是网络内容提供商(ICP)提供的网络内容服务,它对于网络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丰富、高质量的内容、网络也就失去了意义。

2.3 行业信息系统。各个行业需要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自身的特殊需要,这是组成数字城市的应用系统,直接为行业服务。目前这类应用系统很多,如狭义数字城市、电子商务、电子政府、数字小区、远程虚拟教育、远程医疗。狭义数字城市作为一个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方面的综合信息系统,涉及面也非常广。

3 GIS在城市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GIS在城市规划管理、城市房地产管理、城市综合管网管理、城市勘察、城市电子政务等相关的各个方面应用密切。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GIS的主要应用领域有:

3.1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城市综合管网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综合管网信息的动态管理,从而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服务。它不仅能够更好地管理各种主干管线信息,及时对各专业管线进行更新、维护,保证管线数据的准确性,而且能为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的管线信息,为城市的防灾、抢险等工作提供决策服务,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完善的管线资料,为保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运转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3.2 环境保护与管理。利用GIS系统建立的环境模型和环境信息系统,能够预报分析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通过统计分析及模拟的研究并可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另外,已经用GIS系统建立植物种类与栖息地及环境因素有关的信息系统。

3.3 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国外已应用GIS系统于人口学、选举、人文地理等方面,我国也开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4. 应用及发展前景

4.1 面向政府的辅助管理工具

城市管理是公共工程,涉及的是公共产品,关联的是公共利益,影响的是公共安全,提供的是公共服务。这种公用性质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公用行业的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适应社会需要。

数字城管系统通过数据提取建立了城市监管基础信息库,为城市各级监管部门提供第一手管理资料,同时为城市相关的规划、建设以及应急管理等众多职能部门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GIS作为信息管理的综合平台,能够集成了各专业单位的专业数据,可以为政府提供大量的深层次管理信息。

4.2 面向大众的服务信息服务平台

数字城管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是为城市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基本信息平台,还为企业和广大公众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

这种生活需求包括日常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信息服务需求,参与社区规划与建设的需求,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的信息需求,使城市真正实现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更充分的使用和挖掘信息,实现城市数字化管理本身建设的价值,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候至群. “数字城管”系统中城管部件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06,21(1):3—5

【3】曹蕾. 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及关键技术[J ] .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 (2)

第9篇:数字城市信息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数字乌海 应用 研究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c)-0085-02

1 “数字城市”的内涵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3S技术、遥测、仿真――虚拟技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时空、多尺度和多种类的三位描述,即:把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数字城市”可以收集、整理及归纳城市中的全部信息,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构建的完整信息模型通过网络进行连接,使人们可以快速、形象、完整地对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微观和宏观等情况进行了解,使相关数据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基础数据综合共享可以跨行业实现。通过开展“数字城市”建设,能够使城市资源、环境、地理、生态、经济、社会、人口等驮酉低惩络化、数字化,并且可以虚拟仿真,使表现手法更丰富、信息量更多,城市建设的时效性、城市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意义

乌海市是一座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城镇化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随着乌海市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构建统一的、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要求迫切。“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后可以广泛共享和应用基础地理信息,使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能够加速,普通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能够丰富。同时,“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共建共享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措施。因此,“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乌海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严格落实国家对测绘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综合反映出对测绘保障服务的全面提高。

3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的应用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后,在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上政府各部门能够进行信息、应用、分析、交互及共享。从城市决策和管理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地理空间数据集为基础,从具体层面对不同的应用进行系统构建,可以获取到所需的地理信息服务,具体有如下应用。

3.1 城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以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系统建成后可以提供必要的地理信息支撑。为使城市能够健康发展、市民的正常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城市管理者需迅速的、科学的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力求使损失最少,为决策者进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3.2 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精细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的业务系统,是在电子政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平台为无线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基础为地理信息,计算机软件平台与移动定位系统及数字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将声、文字、图像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提供给管理者。

3.3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为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效率、管理水平以及规划区的现状情况,并科学的对未来进行预测,技术特点是工作流和图形属性一体化,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网络化和办公管理的自动化,通过地理数据支撑城市管理,辅助进行科学决策。

3.4 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

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不仅是为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提供服务,并且也服务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向社会提供服务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使内容简化、进度降低。此外,也可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扩充部分专题信息。

4 推进“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

“数字乌海”是包含较高科技含量的新生事物,由于群众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和滞后性等特性。因此,要充分利用报纸及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数字乌海”,增强市民的信息化意识,使信息化知识普及,努力提高应用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市民真正享受信息化的实惠。

4.2 加强统一领导

“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涉及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因此领导决策体制是否健全有利至关重要,通过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全面推进各项建设,重分开发利用政府形成的信息资源,各部门之间能够共享信息,优化工作流程,使城市管理水平提升。

4.3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

“数字乌海”十分复杂,涉及城市的政府及部门、单位、领域、社区等,所以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规范、管理办法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强化管理,对信息服务市场进行规范,使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

4.4 统筹完成“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完成“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应统筹安排。首先要完成信息处理、基础信息网络和交换中心组成的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建设;其次逐步开展各种业务管理系统、局域网络和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最后由信息交换中心和各类数据库组成统一开放的公用信息平台,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与合理开发,最终建成数字城市“数字乌海”地理空间框架。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张超.“数字上海”的研究与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