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思政在工业工程生产实习中实践

课程思政在工业工程生产实习中实践

摘要: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以中西方德育教育理论为指导,对生产实习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进行再设计,突出课程思政设计的实效,为今后实践类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产实习教学目标;教学设计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目前,高校中还不同程度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很好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1]。思政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2],从德育教育讲,柯尔伯格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提出德育的模式是以社会化诠释道德教育本质。反对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主张用环境条件和伙伴关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这一模式主要是一种群体互动、环境感化的教育模式;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教育流派注重研究教育对象行为的形成,强调环境对人们道德行为的影响,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是观察学习、榜样示范的结果;以西蒙为代表的价值澄清学派,把道德教育的过程看作是价值比较、澄清、选择、取向的过程。主张采取多样的活动而不是呆板的教育,给人们以充分自由的选择机会和权利[3-4]。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学科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出了符合中国学术发展实际的理性认识。田鸿芬撰文指出,学科文化是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的知识体系(如符号、术语、公理、定律等)、价值体系(学科制度、伦理规范等)、行为习惯的总和。学科文化通过严格的训练、引导和熏陶,对学科成员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素养进行濡染和塑造[5]。在教学实践方面,目前课程思政实践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从理论知识中挖掘思政内涵,结合课程特点落实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并将思政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成绩等[6]。本课题将以综合德育教育模式和学科文化对个体的德育涵养机制为理论依据,以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课为研究对象探讨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课程特点

生产实习是工科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实践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在专业知识、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教学方式学生以实际工作者的身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既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可学习实际生产技术知识或管理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或培养管理能力,并且通过实习巩固、丰富与提高理论知识。

(二)提升学生思政教育行为认同和情感认同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习中,可以具体生动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等教育,更有效的影响学生的行为实践。

(三)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生产实习,可以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实际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专业思想,社会主义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思想工作进行一次综合性的社会检验。

二、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对课程评估的核心内容即重点考查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对照12个毕业要求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工程素养等方面的情况[7]。因此,各个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纲要》为指导思想,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思政教学目标。针对生产实习课程特点,结合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突出思政元素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8]。以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课程为例,工业工程被誉为企业医生,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目的就是在生产实践中发掘现场中影响生产效率或质量等问题,运用专业知识提出现场改善方案。思政教学目标主要支撑该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中的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制造业、物流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将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有影响的因素合理地融入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评价体系中,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机械制造业、物流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机械制造业、物流行业、现代服务业等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等。结合实习单位京东物流“客户为先、诚信、协作、感恩、拼搏、担当”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和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思政元素。这也紧扣了《纲要》中所明确的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9]。思政教学目标设计为:(1)在实践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内涵;(2)提升情感认同并能转化到行为实践中。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设计基于OBE理念,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生产实习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参照BOPPPS教学模式、以发现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以顶岗实习加讨论课的形式开展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向应用的转变,注重学科思维能力的构建,同时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育人资源、构建课堂+现场、显性+隐性、知识+素养相结合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其中思政元素的德育过程也采用了“一体化”育人体系,见图1。以工业工程专业在京东物流仓储中心实习,某一学生的一次每日实习小结为例:在小结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一次工作失误。由于疏忽错将6支笔的包裹装成了60支,造成了600余元的损失,尽管与客户沟通但仍未追回。学生深感抱歉!同时一直为企业是否会扣工资作为处罚而忐忑不安。但京东物流并没因此处罚而是安慰和鼓励学生,让学生深为感动。指导教师及时凝练本次事件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讨论课中。2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年案例过程脚本如下:老师引入问题:这几日的实习大家在现场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学生反应:破损率、车间布局、发错包裹、生产效率、照明环境……老师引导:以发错包裹为例,可以应用工业工程何种方法进行改善?学生反应:防错法,回顾了防错法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如何在本例中应用防错法。在对人的行为分析时,同学们都强调做事要树立责任感、事业心;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由此老师引入了敬业精神,讲述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抗疫白衣天使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演绎了新时代敬业精神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在讲防错工具暗灯系统(寻找现场问题的解决方案:暗灯系统是流水线操作过程控制系统,当出现异常状况时,通过手动或自动激活系统来寻求帮助以及交流相关的信息),面对顾客不退还多发的商品,及时纠正社会不良现象的误导。引入友善教育,友善是公民在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上的行为准则,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进一步延伸到“敬业”和“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0]。最后,希望大家能用实际行动感恩京东物流为我们提供的宝贵的学习机会,完成好接下来的实习工作。

(二)思政教学的具体举措和创新点1.围绕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实习现场实际情况深挖思政元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以及本次实习单位京东物流“客户为先、诚信、协作、感恩、拼搏、担当”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思政元素。在实习中通过显性和隐性教育,学生感受更深刻认同度更高。2.因事而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机发生很多“故事”。老师要多渠道充分了解学情,本课程通过每日实习小结的设计和现场跟踪,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做到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效果更为积极。3.突出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引领生产实习属实践教学对思政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老师要注重情感和行为认同的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悟的思政元素能及时反馈到实践行为中。

(三)教学考核评价建立了企业+学校、过程+实习报告、能力+素养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考核方法,将三全育人落到实处。(1)企业依据学生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颁发全国物流行业非常认可的带有表现等级的实习证明,为学生就业增加筹码。(2)学校根据现场表现(20%)、讨论课中的互动情况(20%)、知识的运用(40%)、报告的完成情况(20%)评定课程最终成绩。其中现场表现依据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进行考察,同时通过学习通App设计学生互评环节。

(四)教学效果通过创新生产实习课程思政教育方法,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并切实正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毕业选择。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有了很大的改进考研率提高了近10%;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很多同学担当了志愿者的工作,毕业生积极申报“西部计划”,先后有2名学生投身西藏和新疆建设;扭转了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的就业观,就业率连年上升。毕业生踏实肯干,赢得了众多单位的认可,防疫期间因工作突出,一名工作一年的毕业生被评为市级“优秀青年榜样”。

四、结语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不仅要有课程思政的意识,还要提升思政能力。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思政育人的方式要与当代青年的特点、习惯相吻合,聚焦学生的思想关切。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依据OBE理念,对课程进行反向设计。采用“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构建了“一体化育人体系”,不仅创新了实践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方法,而且从三个层次即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教育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认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效果。

作者:刘彦辰 单位:吉林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