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脱离现实,正逐渐失去生命力。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校园舆情有机结合,与理论教学形成优势互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文章在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实验的设计理念和内容。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设计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数据承载方式和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由数字时代快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是大数据的重要发源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产生,高校人才培养必定要向大数据方向过渡。[1]当今高校正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突的前沿,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深度交融,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国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以情感人、理论说服比较多,数据科学分析相对较少。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定的教学模式是理论灌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僵化,严重脱离社会实践,束缚了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此外,现代的人文科学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日益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把信息转化为图形和数据,把主观的不确定因素向客观的确定性转化,使研究成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2]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将通过网络学习、交友、通信等平台汇入大数据。面对越来越大的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适应时展,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改变传统教条僵化的理论灌输教学形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为实际行动,必须借助实验教学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社会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舆情调查和分析,从而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现状

高校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教学。虽然,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一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应。[3]但总体上看,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依然远远落后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说教阶段,少量的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N大学为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学共有15.5个学分,其中14个学分是理论教学,只有1.5个学分是暑期社会实践学分,没有实验教学学分。这种教育理念的滞后与教学创新思维的僵化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类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群,其中三门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传统的三门课教学方法均是统一集中在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解上,没有根据各门课程内容和社会应用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心理体验,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验证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现代意义的实验室不只是配备仪器设备仅供理工科人员研究的大楼,而是一种供多学科共同探究的文化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揭示理论与实践、个人感悟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政治课实验教学与大数据的优势互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需要借助实验教学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图表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观点和要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4]其次,实验教学可帮助把平面教材转换成交换性更强的电子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之间的有效对接。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解释社会重大事件和大学生个体之间的联系,了解公民在特定社会事件中的参与情况、舆论导向以及对事件发展的实际影响。最后,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可实现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帮助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中因果关系的论证。

(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优势互补

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变人思想的教育工作,有效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然而,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却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备受社会各界的诟病。[6]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大学生很难信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发展和两课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设置过程中明确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探寻规律性等方面获得崭新的突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理论教学形成优势互补:首先,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从平面推向立体,从静态推向动态,将原本生涩、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平时指导大学生开展各种重大舆情调查,主要针对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掌握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运用顺应了大学生热衷网络学习的特点,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调研数据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教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与校园舆情的优势结合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大学校园内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普遍思想意识的反映,代表了大学生对公共事物和热点问题所持的意见以及各种情绪、态度和愿望的总和。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大学生是使用媒体科技最广泛的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调查已成为获得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对重大社会问题看法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量大且良莠不齐,给高校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和新途径的具体拓展,可以通过实验室舆情监控系统的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实现数据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挖掘、舆情预测、舆情结果展示和舆情现场模拟实验等教学功能,为实现舆情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舆情分析预警的实现具成为可能。如,可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的热点论坛等开展数据捕捉和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大学生思想动态,有效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内容

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人与人,人与事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不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而且实验教学环境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7]所以,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课程的独有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强化大数据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彰显着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8]大学生既是数据的传播者和制造者,更是数据的分析对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应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意识,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注重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和分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针对国内外热点事件建立案例库,对主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报道进行监测、量化评估和比对,教师针对量化分析报告进行话语权的解读。[9]

(二)深化大学生从“行”到“知”的学习过程

思想政治实验教学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保障,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学从理论转向实践,用实践来促进理论,从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用社会实践来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桥梁作用。同理工类实验教学相比,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行”来促进大学生“知”的深化,实践性较强,且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政治实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点是通过实验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课程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事件分析。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内容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眼于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而是侧重大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实践。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也应该紧扣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践,设计出灵活多样,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验教学形式。首先,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加深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理解。实验教学设计通常从大学生情感体验需求入手,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运用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演示课程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典型事件,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提问和辩论,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为了让大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内容,需要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可以组织大学生收看电影《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燕妮?马克思》《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新闻:马克思—爱森斯坦—资本论》以及纪录片《寻访马克思》等了解马克思的生活轨迹和社会背景,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标志性理论成果的了解。其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内容还包括一些人们认识上尚存在分歧,大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社会事件以及校园舆情和社会舆情。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选题,组织大学生围绕其中一个选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并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海量数据分析技术仔细探究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对数据代表的系统走势和缺失的信息进行预测,由此得出相对可靠的基本结论,供老师和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参考。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的内容可以由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以及大学生感兴趣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可以在模拟法庭实验室进行大一新生的“道德法庭”实验教学,选取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道德事件,组织控辩双方大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辩论,帮助大学生形成重视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这类实验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对未知问题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该实验以大学生为主体,选题、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收集证据资料、准备相关法律文书等过程都要由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在实验过程中提供设备支持。

四、总结

实验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公共参与价值的重要载体,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而是为教师的研究科学化以及大学生的理性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聂小东,黄羽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融投资实验室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4(5):189-190.

[2]周晓文.文科实验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34-136。

[3]吴满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验室建设管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18-221.

[4]胡纵宇.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64-66.

[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每日电传,2013-8-21(01).

[6]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7]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8]张世忠.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69-73.

[9]郑爱龙.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09(3):97-99.

作者:丁爱侠 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