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新入职教师培养方式浅析

高校新入职教师培养方式浅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各大高职院校只有扩大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满足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年龄不超过35岁的青年教师,他们思维敏捷、观点新颖且精力充沛,是注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新鲜血液。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入职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岗位培养

一、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常见问题

(一)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有待提升

导致新入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编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在高校内事业编制的名额越来越少,新招聘进来的教师通常是劳务合同工、人事人员甚至是外聘人员,这类教师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的身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一部分教师会将在职业院校任教当作事业发展的跳板。二是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意识薄弱。新入职的教师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来自专业的师范院校,这类教师本身就缺乏职业使命感,再加之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新入职的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缺乏认同,发展动机也比较薄弱[1]。

(二)新入职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新入职教师并非都是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非专业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对于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了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自身也需要接受专业的社会实践训练及生产实践锻炼,才能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2]。很多高职院校会聘请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的非师范类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但是这类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等,教学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教学过程中的监控能力相对薄弱。除上述两种类型的教师外,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从企业、行业内引进的专业人士,这类教师也存在缺乏理论知识的问题,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不足。

(三)新入职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困难

新教师入职后需要处理好三种职业关系,一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新入职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的经验,就可能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上下级关系。新教师刚入职对于学校的相关制度文件还缺乏了解,上下级关系还比较陌生,导致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问题。三是教师之间的同事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新入职教师本身年龄就不大,且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入职后的角色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培养方式研究

(一)设计科学的入职培养内容

高职院校要针对不同来源、不同水平的新入职教师提供可供选择的培养课程,保证培养内容的针对性及实效性。具体而言,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内容包括:1.教职理念及学校文化的培养。教师入职后要向其培养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发展历史、校园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等,并介绍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教师的相关礼仪等。以加强新教师对学校的理解与认识,对高等职业教育形成初步认识,确定教师的文化认同及价值认同。此处需要着重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师德师风的培养,引导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价值观[3]。在新教师入职培养过程中要将师德师风的培养贯穿始终,因为职业道德是教师投入教书育人工作的核心品质及内驱力,因此要将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引导新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职业观,始终倡导为人师表、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2.教师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培养。高职院校新教师的来源并非都是专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来自非师范院校的硕博毕业生、行业内专家人士等,他们在专业理论方面能力突出,但是却缺乏教师基本的素质及能力,包括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研方法、教学改革等,因此高职院校要帮助教师快速熟悉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多组织新入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使其快速把握教育规律;为新入职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鼓励其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丰富教学经验,向老教师取经、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老师自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参观、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多种手段提高新入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及实际操作水平,帮助没有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增加实践经验,了解专业动态,打造一个理论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4]。3.帮助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当前新入职教师流动性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学校要帮助新教师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职业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新入职教师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发展路径设计、职称晋升、人才项目、职业规划等,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探索。学校要收集每个新入职教师的个人资料,入职后对其进行面谈、考察,全面了解新入职教师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及职业发展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对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指导。

(二)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

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师所教学的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新教师入职培养的期限是一到三年,这个过程中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做支持,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丰富其教学手段,使其更快地适应职业环境,完成角色转换。目前新入职教师培养模式包括导师制、学校中心模式及集中培养等。导师制是指为新入职教师指派一位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即“老带新”,老教师根据新教师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制定培养计划,选择培养内容,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向其提出建议及意见。学校中心模式主要是安排新入职教师参加校内的教学研讨会,为新教师提供更多观摩其他教师任课过程的机会,将新教师组织起来进行小组教学,帮助新教师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集中培养则是将新入职教师集中在一起到实际专业岗位上接受实践培养。高职院校安排新入职教师到企业内接受真正的岗位实践,了解实际岗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通过亲身体验、过程反思、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等一系列过程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也可以选聘优秀的校企合作“双导师”教学团队,构建“双导师”共享平台,通过制定新入职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双导师”教学团队各方职责[5]。集中培养可以与企业的新员工培养结合在一起,新教师能够更好地感受企业氛围,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无论采取哪种培养模式,都可以采用“精讲-观摩-演练-反思”这种标准化的流程:新教师入职后先对其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专题讲座,为期一到三个月,帮助新教师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理论;观摩则是由校内骨干教师上展示课,课后再由专家、名师针对骨干教师的观摩课做点评,整个过程新入职教师全程参与,并在观摩课后与骨干教师、专家、名师等展开讨论、互动,保证观摩课的实际效果;演练则是为每一位新教师提供实际教学的机会,校内骨干教师、领导及相关业内专家要对新教师提出意见与建议,或者进行面对面辅导,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最后,新教师自身必须对教学实践过程做梳理及反思,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科学的培养管理机制

科学的培养管理机制可以提高入职培养的效果,因此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新入职培养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培养内容及培养形式的标准化、流程化程度,提高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在新入职教师中营造一个愿意接受培养、希望接受培养的氛围。其次,针对学校人事管理制度及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以奖优罚劣、优质优酬的原则进行分配,激发新入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科研水平。最后,建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入职培养评价机制。评价入职培养是否有效,可以以新入职教师关注的问题、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为参考,加强对培养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保证新入职教师职业培养的参与性与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培养路径

根据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其培养活动概括为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成长及能力形成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四个阶段各有侧重点,有序推进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职业能力的形成。

(一)理论学习阶段

一般情况下新教师入职后前三个月可以作为理论学习阶段,加强新教师对学校的了解。新教师刚刚入职到一个陌生环境,需要通过岗前培训熟练其工作环境,了解教师的权利及义务,并学习学校的各项政策、规章制度等;二层学院则需要帮助新同事进一步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使其迅速融入到学校集体中去,增强其归属感。当新教师具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后,再由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与其他高校教师共同接受进一步的专业岗前培训,深入学习更多的专业教育知识,通过教学理论的课程的学习弥补缺乏教育背景的不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岗前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高等教育法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修养等等。

(二)实践探索阶段

新教师入职后第一学期可以作为其入职后的实践探索阶段,此时新教师对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实际工作也开始走上了教学岗位,正式进入工作状态,接触教学对象。在实践探索阶段新教师就不再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主动地向学生传输知识,实际教学中更多真实的教学问题开始涌现,包括备课、上课等。这种情况下新教师会存在较多的困惑,此时就要帮助新教师树立教学信心,组织新教师进行集中研修,聘请校内知名教授、教务部门负责人、优秀教师等以讲座的形式与新教师进行交流、分享,向新教师传授基本的教学经验、规范等,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新角色,形成教学基本意识。由此可见,对于新入职教师而言,实践探索阶段是最务实、内容最丰富的阶段,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三)反思成长阶段

第二学期前期,新入职教师就开始进入反思成长阶段,主要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现象进行认真审视,尤其是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新入职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认真反思,以针对实践问题对第一阶段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内在知识结构的优化[6]。新入职教师在反思成长阶段开始独立成长,其经过了理论的学习及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实际的工作能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进行学习后很多困惑、问题也基本解决,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育理论书籍补充教育理论知识,进一步内化自身的教学感悟、专家的经验讲授等,深化自身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促进新教师在工作中积极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能力基本形成阶段

新入职教师在入职一学年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操作都越来越得心应手,对教育教学的认知与理解也有了更深入的发展,新入职教师也积累了更多的教学实践,经过第三阶段的教学反思也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能力基本形成。这一阶段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就可以针对新进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由新教师提交一定时长的教学课件进行现场汇报授课,将教师的综合能力充分展示出来,再由资深专家进行考核。此外,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新入职教师在教研室的学习、交流作用下,教师基本能够独当一面。经过一系列的评价与考核,新入职教师已经能够应对自如,一些能力较强的新入职教师,在能力基本形成阶段已经可以开始申报校级项目。经过一系列的考评与审核,表示新入职教师已经形成足够的教学能力,后续就可以灵活运用该能力。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新入职教师的培养会对新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过程中的必要环节。虽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新入职教师培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相信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工作会越来越见成效,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作者:金娟 单位: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