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乡土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历史课程资源的绝大多数类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集群性与可操作性。文章探究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类型,探讨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意义,拓宽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寻找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以此去探讨课程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与同行分享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同行相互之间及自身的不断进步发展。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教学;运用策略

一、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所谓的乡土资源,指的是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方面的资源,包括山川河流、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历史遗迹遗存等等。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指的是可利用于历史课程教学的一切乡土资源,其中又以人文资源为核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其中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人力资源的;既有传统式的教科书、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也有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和相关的科技成果。①由此可知,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这使得历史教师在运用乡土资源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证明了历史课程乡土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历史课程乡土资源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主义、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等则相应淡化,很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因此而消失,成为历史。为此,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把爱国主义贯彻落实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学生的民族尊心与自信心,对每一位历史教师而言这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高中学生而言,“爱国”这词太虚,也太过“遥远”。他们现阶段所关心的只是身边的人和事,而不是所谓的“家国”。因此,若想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是最佳选择,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这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学生融入社会追求品质生活的必然性选择。试想,如果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教科书中的知识,只会照搬前人的观点和经验,这与“木偶”有何区别;若想融入社会,没有自主性的学生,该如何立足。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适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题有很多,但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则屈指可数,其中既有资料之欠缺,更有“距离”之遥远。若要开展研究性学习,乡土资源的开发是必然性选择,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如此。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有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存在,才使得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可操作性。

(三)有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达成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历史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教学所必须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与灵魂。在这三维目标中,最难达成与评价的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正因为如此,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便深受时人质疑。为此,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学生对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历史才会有兴趣,才会有感触。而教师善于开发乡土资源,无异于抓住了学生心灵深处的“弱点”,从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更好地达成既定目标,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

(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历史教师,上好一堂课固然很重要,但科研能力更重要,没有科研能力的支撑,教师很难在教育教学上取得更大的突破。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不是纯粹讲讲教科书上的知识就完事,而是需要教师去挖掘教科书中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既是高考的现实需要,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性选择。如果一位历史教师只会拿着教参与教科书,那与高中生有何区别,教学水平的提升从何谈起。所以说,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做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受限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客观现实,以及相关资料的匮乏,历史教师搞科研的最好方式是借助于乡土资源,借助于身边的历史。

三、历史课程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发与利用乡土资源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师开展历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和舞台,是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若想充分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历史教师必须要借助于课堂教学,并以此为依托,有意识地去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乡土资源。例如桂林的教师,在讲授高中历史必修一《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湘江战役”的有关资源。在讲到《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时,位于兴安县的灵渠遗址无疑最具说服力。讲到《宋明理学》时,坐落在桂林独秀峰下的宋代著名词人黄庭坚之书法真迹,则最能突出理学家之精神和骨气。讲到近代民主革命史时,孙中山先生在桂林的活动事迹,桂林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等这些乡土资源也应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此,找到乡土资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是关键,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

(二)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挖掘乡土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历史乡土资源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档案文献、各类音频视频、遗存遗迹等,无所不包。因此,在课时有限的高中阶段,若想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去学习了解身边的历史,并非易事,也不切实际。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深入了解“某些”历史则显得十分必要。例如,桂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笔者就此提出“桂林历史一日游方案招标设计”的研究性课题。然后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去图书馆、档案馆、历史遗址等地点搜集有关“桂林历史”的资源,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给予排序,并对每一“历史”进行适当解释。在此,不追求全面且深入地去学习所有的“历史”,而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梳理本地历史的发展历程,做到心中有数。

(三)开设历史选修课,将乡土资源作为一门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要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而且是重点强调要开发校本课程,并将之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加以对待。开发校本课程的途径多种多样,这使得教师在选择校本课程的素材与内容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中学一线教师的关注,也在此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不可能无限制地在课堂上引入乡土资源,而是会将高考作为重点突击的方向。所以,若想充分地开发与挖掘历史乡土资源,并适当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将乡土资源引进选修课,单独开设有关某一领域的乡土资源选修课就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例如,近代以来,桂林作为广西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与前线结合处的独特战略地位,使得各方英才云集桂林。对此,可以开设一门《近代桂林名人活动事迹》,让学生充分了解康有为、李宗仁、白崇禧、李克农、徐悲鸿等各界名人在桂林的活动事迹,及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

(四)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和其他历史文化遗迹

与以往课程改革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课作为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并以学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所谓的综合实践课,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②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开设综合实践课既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塑造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开设综合实践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带着学生去实地考查与调研,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直接触碰历史,回味历史。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综合实践课的开展,离不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和其他历史文化遗迹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例如,在上到《抗日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桂柳会战的遗址,如七星岩七百烈士墓。讲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可以抽出时间去参观孙先生在桂林组织的几次“北伐大会”。此外,灵渠、湘江战役纪念馆、李宗仁故居、李宗仁官邸、白崇禧故居、白崇禧公馆、桂林博物馆、甑皮岩古人遗址等也适合组织学生去参观。

四、历史课程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所谓的生活性,指的是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历史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删减了许多有关政治斗争的历史,增加了不少有关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但总体而言,新教材本身的“生活味”还不够浓,况且高考时,社会生活史所占的分值相当低,因此,很多教师依然会把精力放在分值比较高的政治史上。所以,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时,要尽可能去开发那些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资源,尽力去挖掘出课程资源中所蕴含的生活化价值。比如,桂林是全国著名的十大旅游城市之一,其在餐饮、娱乐、休闲等文化上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因此,可以把这些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桂林地区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情况。

(二)趣味性原则

历史不是死气沉沉的教科书,而是真实事件的客观存在,是活生生的事实,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教师在开发历史乡土资源时,应该本着趣味性原则,让沉睡已久的历史再次焕发出活力,变成有趣历史。为了应对高考的需要,对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以及把握其中的重难点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但如此一来,历史在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历史是没有任何乐趣的,这对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是相当的不利。所以,历史教师在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时,应该要遵循趣味性原则,选择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历史素材,以及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增添课堂的趣味。

(三)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可操作性,指的是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时,要尽量选择哪些能够在课堂上亦或是在实践中可以顺利进行教育教学的素材,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历史课程资源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从自然景观到人文资源,从古书典籍到各类遗迹遗存,从夏商周到元明清,甚至是近现代,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既有课堂,也有课外实践。所以,教师在开发历史课程乡土资源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历史素材,也就是自己可以驾驭得了的历史资源,而不是选择那些虽然趣味性十足,但自己却不够了解的历史。此外,教师还应当从现有条件出发,选择可以操作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手段,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四)适当性原则

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地方、学校等三级课程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中学一线教师的认可,尤其是学校课程的典型表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是如火如荼地在进行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自然离不开历史乡土资源的运用。此外,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与家国情怀方面,历史乡土资源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对于高中生而言,该阶段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在高考中夺得高分,上一所自己理想的大学,读一门自己所喜欢的专业。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应该是授予学生有关高考的内容,想办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数。因此,在开发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时,教师应该遵循适当性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避免主次颠倒。

作者:詹毅 单位:桂林市第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