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课程改革在盲人音乐教学中的事例

课程改革在盲人音乐教学中的事例

一、充分利用课件,丰富学生的听觉感受

以往盲人课堂,课件是很少使用的,因为大家都认为盲人看不见,使用课件是个摆设。而我认为,恰恰因为他们看不见,才要利用课件充实课堂,丰富学生的“黑暗”世界。比如歌曲《大鹿》,在上课的一开始,我需要将歌曲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而干巴巴的讲故事显然不能吸引学生。于是我把课本上的图片都扫描下来,做到课件中。第一幅图片就由低视生孙明涵来给大家描述“有一只小白兔,挎着篮子,在大森林中采蘑菇”,然后询问全盲生是否能听懂。而第二幅图片中出现了猎人,在这个环节中,课件加入了“枪声”,我同时讲解“突然,出现了一个凶狠的猎人,端着一把长枪瞄准了小兔子”,学生立刻感受到了危险的状况。这样,在演唱歌曲时,唱到“鹿呀鹿呀快开门”和“兔儿兔儿快进来”时,才能准确的唱出“焦急、害怕”的语气。既丰富了课堂,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视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快速走进音乐

音乐课的导入经常用到的形式有:练声、听音乐、讲故事、看图片等等。对于盲孩子来说,看图片有些吃力,讲故事感觉离音乐稍“远”一些。于是,我经常用到的导入方式就是练声和听音乐。同样是练声,单纯的用“mi-ma-mi”导入会显得很枯燥,如果将练声和乐曲结合起来,会让学生接受的更快一些。比如歌曲《我们是朋友》当中,有一个节奏型比较难,而且是本课中的难点,我就把这个节奏型单独拿出来,配上练声的音节,在上课一开始就教给学生,学生们对于这种新的练声节奏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在练声的过程中,就轻轻松松把重难点解决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让盲孩子“动”起来

盲人因为受到了视力的限制,普遍表现为不愿意活动,四肢协调能力差。而新课改中的音乐课要求学生要做到将心中的感觉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或动手演奏乐器,作为盲人的音乐老师,我不认为这是正常孩子的专利,盲孩子一样可以“动起来”。在盲童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的,在《小螺号》的学习中,我让大家分成两组站在教室的两边,试试用直着喊“哎――”和波浪型的喊法“哎~~~”,对比一下,哪一种声音传得更远,学生很容易就听出来是波浪型的声音传得远,那么像这种波浪型的声音就叫作“波音”。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记住了。

四、用充满情感的语气给盲孩子上课

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因为音乐可以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欢乐。对于盲孩子来说,音乐老师上课时丰富的语言表现和充满情感的语气,更能让音乐课锦上添花。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结合歌曲内容,给同学们朗诵诗歌,或者用对比强烈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不一样的音乐处理方法。比如歌曲《化蝶》,在歌曲高潮部分,我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至死也不能在一起的悲痛,但是面对初中孩子,又很难将这种感情用语言讲解出来,于是我摘选了电影里面的一段对白,配上能够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深情的朗读出来。同学们几乎是含泪听完了整段朗诵,在此基础上,我趁机给同学们讲解歌曲的处理,同学们非常顺畅的就理解透彻了。盲童音乐教学和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特殊之处。我认为,盲童音乐教学不能脱离音乐教学大纲,因为盲孩子和普通孩子生长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要享受同等的待遇。而恰恰是这个“同等的待遇”,又给盲童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不脱离音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盲人的特点,制定适合盲人音乐课的教学计划,使用适合盲人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盲孩子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才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享受真正的音乐,让生命充满悦动的音符!

作者:王冉冉 单位:济南特殊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