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

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研究

摘要: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的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高校要从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等方面不断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的发展,并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依托校园文化,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途径,不断开创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民族宗教工作;新形势;高校

一、当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挑战

1.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显著增加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走进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学生总数中所占比率不断上升,他们以本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意识也在增强,这强化了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使得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愈显重要。同时,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一般又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从而造成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之间由于文化特征、风俗禁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冲突和矛盾,成为造成校园安全稳定隐患的重要因素。

2.宗教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和渗透有所抬头

根据国内各大高校有关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信教人数明显增多,很多大学生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清。一些封建迷信、邪教等组织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涉世不深等特点,对大学校园的传播和渗透也有所抬头。因此,高校在科学无神论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宗教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地区发展不平衡增加工作难度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基础薄弱,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不但与东部发达省份存在差距,而且在同一地区与汉族群众也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因素还可能不断拉大,这也是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的重要因素,从而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而且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差异,也会带来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隔阂,这无疑加大了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难度。

4.大学生获取有关民族宗教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和通畅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便捷。再加上政府对新兴媒体监管的力不从心,来自不同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真实程度不一的民族宗教信息涌到大学生面前,而学生缺乏相关民族宗教知识,又受到民族感情的影响,极易对民族宗教信息产生误判,从而酿成严重后果,这就亟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主要内容

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宣传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首先,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前提。高校应专门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具有学校特色、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并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高校统战工作的日常工作之中,使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避免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随意性。其次,必须让高校师生学习和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民情风俗,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所遵循。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夯实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基础

第一,要把民族团结教育放在首位,注重常规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在常规教育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讲团结进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在特殊教育中,一方面要针对特殊时期、特殊事件对少数民族师生进行政治理论和民族、宗教方面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另一方面可聘请有关民族宗教界权威人士担任学校客座教授来学校作报告,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爱国爱教的热情,引导培养他们树立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念。

第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教育。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国家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的进步,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珍惜民族团结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第三,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历史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从民族历史发展的角度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56个民族同宗同源的史实以及中华民族共同发展、相濡以沫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创造的结果,深刻理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著名人物、历史贡献和现实成就,从而消除民族间的隔阂,增进民族间的理解。并通过具体事件(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他们知法守法,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3.利用高校教育优势,注重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民族宗教工作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鉴于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优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注重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少数民族人才,二是要注重做好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民族宗教工作。

三、积极探索高校民族宗教工作新途径

1.健全和完善民族宗教工作机制、体制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民族宗教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总体规划,对全校民族宗教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和安排,机构下设若干小组,明确分工,全面推进,并对全校党政干部和辅导员进行民族宗教理论的培训。同时吸纳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作为成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民族宗教工作评估考核机制,将评估考核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针对学生,主要包括民族团结理论知识、实践的考核;第二层次针对学校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实施成果考核;第三层次针对学校自身,包括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体计划和落实情况考核等。通过评估考核,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校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民族团结教育

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设体现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互助关系。高校可在追求校园活动内容、形式不断创新的同时,着力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并积极融入民族宗教元素。诸如举办大学生民族文化节、民族团结月、民族宗教知识系列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鼓舞和激励了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而且增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

3.注重消除不同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维护校园的团结稳定,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核心。高校要立足本校特色和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工作,使全校师生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宗教理论知识的理解,扭转只有相关部门和少数专门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人员熟悉相关理论政策的局面。这就要求高校要正确处理好信教和不信教师生的关系,坚持对信教和不信教师生进行正面教育和正确引导,消除神秘感和隔阂,促进相互了解,倡导和谐相处,使信教和不信教师生团结起来,共同促进高校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向前发展,这也是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的目的之所在。同时,高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应实行混合编班、混合住宿,而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禁忌的不同而分开学习、住宿,这种做法有利于加深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这种做法当然是要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前提下,使广大师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作者:张洋 单位:南阳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