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5篇)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5篇)

第一篇:因材施教下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运用研究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愈加重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多元化教育,因材施教依然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理念。高校声乐教学作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高度重视教学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而因材施教理念不仅可以增强教育对象与教学活动的契合度,还能兼顾人才培养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将其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就对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因材施教理念;运用

高校声乐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差异化与个体化的特殊性,关注学科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专业的声乐人才[1]。而因材施教作为一种经典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将其运用到声乐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与差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声乐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因材施教理念概述

因材施教理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出发,开展有差别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通常因材施教理的运用应遵循如下原则:①学生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水平,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如对于喜欢具象思维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多运用视频、图像等教学方式,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针对习惯于抽象思维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倾斜于理论和概念等方面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②因材施教理念中的区别对待不同于以往学生学些成绩划分等级的方式,其要求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出发,实行有区别对待,认真分析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辅导学生学习[2]。③不同的学生的在学习特点和学习过程等方面有所不同,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对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加以忽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因材施教要求教学对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被关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二、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必要性

声乐专业作为一门特殊性的艺术课程,深受生理学、心理学和审美学等诸多学科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专业知识的传递可以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效传播艺术文化。由于声乐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理论性、艺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在性格、基础、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教学细节的处理,找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当前高校为了增强声乐教学的针对性,多采用小班制的教学形式,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和专业扩招等方面的限制,尚不能建立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这也逐渐成为声乐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运用策略

1、转变教学理念将因材施教理念运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说教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正确认识学生和自身的角色,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心理素养、嗓音条件、个人特征、文化素质等,实施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3]。如教师在课前可将声乐理论研究专题目录、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授课曲目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来选择一组专题和曲目进行研究与演唱,然后适当点拨与指导学生,使该曲目成为学生的“代表曲目”。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刺激学生主动研究相关的声乐理论知识。2、科学分析学生特点为了保证因材施教理念的科学运用,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准确判断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结合学生嗓音和发声等方面的差异,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首先,做好声部鉴定工作,对学生发声特点加以确定;其次,实施定向指导,对适合学生的路线和风格加以把握;最后,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学生自信心与正确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优势与效果,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3、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合班和大班相结合的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声乐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种教学偏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为了彰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化特点,小组课成为因材施教的重要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4]。值得注意的是,小组课的实施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以优秀者为中心、边缘化较差者,这样会使学生产生不平衡的心理,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时,必须要对个体化差异加以尊重,尽量为学生提供合理与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准确把握学生的优点,启发学生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艺术激情,达成整体教学目标。另外,有些学生高音区极为出色,有些学生中声区十分厚实,有些学生低声区很丰满,这就需要教师清楚掌握学生的声音条件,结合学生的音高、音乐敏感度、节奏感进行因材施教,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从技术层面指导学生学习,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潜能。

三、结束语

总之,因材施教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相符,是时展的基本要求。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因材施教理念时,应该转变教学理念,科学分析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提高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琛媛.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5,22:108+99.

[2]张雅琳,董文君.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6,05:84-85.

[3]唐博.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中“因材施教”原则的有效运用[J].戏剧之家,2016,10:178.

[4]黄坎文.树立因材施教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理念[J].戏剧之家,2016,10:180-181.

作者:刘丹 李铁民 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第二篇: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主体沿用了西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发声理论到发声技巧,再到声乐曲目的演唱。尤其是学习美声唱法的同学们,在整个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的文化涉及甚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声乐教学,是我们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最应该思考的课题。文章以赣南采茶戏为例,探讨传统音乐文化应该如何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以及发展路径。

关键词:传统音乐;高校声乐教学;赣南采茶戏

引言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多民族地区性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不同的特色所在,我国的传统传统音乐文化是较为丰富且多彩的[1]。在我国当前的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过多的借鉴国外的传统音乐教学,无法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合我国的多样化传统音乐文化,使得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立足于弘扬民族文化,并探索更好的发展路径,是我们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我国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更要将我国传统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声乐教学中,更好的实现声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共通,两者协调发展[2]。通过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当前的声乐教育中,铲除两者之间发展所遇的阻碍因素,提升声乐教育的创新特性,吸引学生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我国的音乐教学课程开展中,传统音乐文化是不可缺失的,不应该只重视音乐的技巧性教学,而忽视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3]。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两者相互结合,两者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完整性局面。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倘若脱离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必将枯燥无味,因此必须针对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提出策略性措施。

一、高校声乐教学融合传统音乐文化意义所在

(一)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音乐的存在代表着艺术的存在,是使得国家的传统文化得以充分体现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的存在更是展现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地理以及宗教信仰等得以传承发展的文化载体之一[4]。通过使得国家或者民族地域的特色融入音乐,我们便可以很全面性的对该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发展历程以及民族风俗还有传统文化等多样性得以全面了解,而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音乐的存在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音乐的音调、歌词等完整的体现了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而这也正是通过音律的变动来实现民族历史的传承,由此音乐的存在弘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5]。主要通过歌曲的传唱以及互相欣赏的方式来使得传统音乐文化得以传递。音乐的存在相较于枯燥的历史知识学习,更容易被人所欣赏、接受。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引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有效推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赣南采茶戏的发展是基于江西赣南地区的一种民间由来的小戏,是由赣南地区人民的民歌传唱过程中发展而来的,现如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更是江西地方戏曲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种。赣南采茶戏在音乐表现过程中具有着极具特色的音乐色彩,还有较强的可塑性,富含着赣南地区极具特色的地域特色性民族文化,有着较为明亮的风格特色。通过将赣南采茶戏有效的融合于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声乐教学的整体教学结构进行适当的改变,让学生们在学习声乐期间全面性感知赣南采茶戏中所蕴含的民族地域性音乐魅力,有效的培养学生充分自尊心以及自豪感,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补充声乐戏曲化教学,推进声乐教学多样化动态发展

我国的发展是一个具有多民族且上千年历史发展的多元化大国,有着各地区之间极具地方性发展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但是长久发展以来,我国的声乐教学却受到了西方国家的音乐影响,在声乐教学教学方式极其刻板,单一化的声乐教学使得各大高校的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无法提升兴趣,更加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6]。因此通过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有效融合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仅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弘扬,同时还是对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性发展。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历史十分久远,音乐表达方式别具一格,蕴含了十分特色化的地方色彩,因此被我国誉为中国戏曲界的一朵奇花。赣南采茶戏中主要的演唱声腔就是茶腔,体现了较为愉快的演唱节奏。比如较为闻名的“斑鸠调”、以及“牡丹调”、还有“上山调”等。“灯腔”是赣南采茶戏演唱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演唱声腔之一,在演唱时声调极为高亢,且具有着较为冗长的声线,以及炽热明快的歌唱情怀,正是对赣南地区人民的整体体现。“路腔”也是赣南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的一种歌唱强调,该种腔调有着较为明亮轻快的歌唱节奏,具备着诙谐的风格特色,拓宽了赣南采茶戏的表演方式。与此同时“杂调”的存在,也是在赣南采茶曲的演唱过程中有着娇小柔美的歌唱曲调,偶尔出现点插演唱情怀,雄浑中略带情趣,有着独具一格的艺术演唱效果。

二、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音乐文化奠定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基础,使得声乐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依赖于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7]。也就是说,如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没有了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而声乐教学只剩下所谓的音乐技巧教学,那么音乐教育将变得毫无意义,也相应的失去了音乐的美感以及艺术表现力;而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使得声乐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极大的促进了声乐教学的发展[8]。因此只有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声乐教学课程中文化内涵的提升。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两者之间是相互的,两者之一不可缺失,同时也是相互制约的。现阶段随着我国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音乐种类融入声乐教学中,而世界上多样化的声乐教学以及传统音乐文化也一定会对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进程起到相应的影响。比如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对我国多样化传统音乐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会让我国得声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情怀更加丰富,促进我国声乐教学的繁盛发展。通过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显示出传统音乐文化的底蕴及特点,只有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重视传统音乐文化,才能使得声乐教学走得更远。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在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针对当前的声乐教学制定相应的方法,把所含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广泛传播,让接受声乐教学的学者能够更深切的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的存在,从而在获取优秀的音乐技巧基础之上使得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传播下去[9]。由于传统音乐文化是多样化动态形式的,因此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追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更好的把传统音乐文化与声乐教学两者结合起来,促进更好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只是重视音乐技巧的授课,要拓宽学者对音乐的思考境界,结合传统音乐文化,展示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者切身体会音乐的文化底蕴,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更好的加强其创新能力[10],促进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三、传统音乐文化引入声乐教学的途径

(一)立足于中国传统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我国是一个有着传统文化底蕴的国家,多样化的文化资源都始发于我国。因此有了多样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我国的文化历史变迁发展中得以更好的传播,而我国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我国传统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学者的文化修养,还能够使得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得以广泛传播。因此,通过传统音乐文化去衡量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基础,继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得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能够实现价值,推广我国的传统文化底蕴[11]。作为声乐教师不仅要自己去深入学习和了解更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而极大程度的提升综合音乐文化素质。我的声乐学生来自全国各大省市,有的学生生源地是我国传统剧种,传统民歌多产地,例如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湖北粱山调等。可悲的是,有些学生对自己生源地的传统音乐文化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知道但仅仅只了解皮毛,更别说演唱和表演了。近几年我的声乐教学理念有所转变,围绕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引导我的学生关注和重视传统音乐文化,遵循从认知,了解到演唱并分析这样的规律,这样的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例如曾经有江西籍美声唱法的学生,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赣南采茶戏,利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让她收集赣南采茶戏相关的曲谱,音频,视频,学唱一到两首。大学二年级将赣南采茶戏的演唱穿插在声乐课堂上,一同探讨其发音和唱腔。大学三年级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赣南采茶戏,归纳其艺术特征,探讨演唱方法。大学四年级拟定毕业论文以赣南采茶戏为研究方向,很好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写作。

(二)重视传承、创新共存的声乐教学方式

通过在当前声乐教学课程中引入传统音乐形式,让学生们得知我国音乐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音乐的文化所在,加深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了解,从中学习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感受民族音乐的热情。选用突出传统音乐文化特色的声乐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曲目。让学生们在教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精神所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民族音乐所蕴含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必须把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下去。在将传统的音乐文化融合于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基于赣南采茶戏的民族音乐,展现赣南地区独特的文化风格以及人文精神内涵。教学生传唱采茶歌,得以充分发挥赣南地区采茶人民所处地域性的民族地方性特色,将其融入声乐教学的课堂中,有效的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精神共鸣。笔者通过精心挑选选了几个极具代表性赣南采茶戏风格歌曲特色,“斑鸠调”“花灯调”“采桑”“春景天”还有近些年来的新作“山歌情”等极具特色的赣南采茶歌曲,教会学生让学生随堂传唱。除此之外还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音乐的乐理知识进行了解学习。赣南采茶戏的存在正是展现了赣南地区的地方性特色,通过选择性的将传统文化的民族乐理知识融入声乐教学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方法得以传授,从而让学生感知到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人文精神内涵以及无限的创造力。

(三)注重学乐共存的教学原则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去除学生们学习民族传统音乐时的枯燥乏味思想,就需要将创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课堂中去,调动学生们学习传统音乐民俗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性的设计出一套声乐教学体系[12],在教学过程中插入音乐起源历史背景,建设特色性的声乐教学课堂。首先在声乐教学时可以将赣南采茶戏的独特音乐表现风格得以传授。赣南采茶戏的歌曲语言极具地方性特色,主要的音乐表现方式为歌舞同在,表现了赣南地区人民浓郁的生活及精神特色。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声乐学习积极性,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赣南采茶戏的特色性舞蹈步子,使用正确的音乐视角欣赏特色性赣南采茶戏文化。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可以聘请部分地道的采茶戏艺人,在校园内以及课堂间展开采茶戏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性,从而拓宽声乐的学习视野。

四、结束语

地方性的传统音乐融合了我国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特点所在,同时更是对我国多民族多地域特色性音乐文化得以传播的关键性因素。将传统音乐文化引入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目的及意义,更是当前各大高校声乐教学中所必要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引入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在使得民族传统化音乐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更是有效的推进我国声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创建特色性教学方式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琼.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5.

[2]于洋.漫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4):163-165.

[3]但夏.浅析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教育,2017(Z2):90-91.

[4]夏小玲.论中国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音乐创作,2012(3):192-194.

[5]陆伟.对于原生态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2(6):63-63.

[6]侯芸莉.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音乐时空,2016(10):121-122.

[7]周戈,李巧伟.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6(06):167+166.

[8]辜小飞.传统音乐文化与高校声乐教学脱节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J].黄河之声,2016(09):37-38.

[9]刘琨.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黄河之声,2016(06):21.

[10]王璐.浅析如何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职声乐教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7):71-72.

[11]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5+110.

[12]王彩卿.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3(09):119.

作者:李飞 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第三篇:提高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方法

摘要: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对声乐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任课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任务,或者目标明确却与教学实践不一致,不能大大提高高校的声乐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培养高校学生的美学素质,加强声乐歌曲的训练,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丰富经典的外国作品,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高校声乐教学课堂氛围,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效率;课堂模式;方法

随着科技的飞跃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更新,普通高校科技声乐音乐教育逐渐跨入高校的教学课堂,教师要结合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重点声乐音乐的理论基础,运用当前科技电脑技术革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音乐规则和音乐理念,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有效扩展教学模式。

一、加强声乐教学理念方法,丰富高校音乐课堂内容

高校声乐教学存在许多理念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我们汉语的语言特点,注意民族语言的训练,不断提供全新的教学平台,不能因为中国汉字难咬就吐字不清,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能浑水摸鱼,更不能偷工减料,这是唱法教学的大忌。声乐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扩展音乐教学活动,从而锻炼学生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组织社团活动和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要细分出戏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等,让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体会不同的声乐表达形式,感受艺术的魅力,才能打破唱法界限,构建多元化风格演唱的声乐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有效提升高校声乐教学效率。此外,高校声乐教师应具有开放的意识,经常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扩展自身开阔的视野和培养多元兼容的声乐教育观,才能彻底摆脱旧有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构建新型和科技化的音乐教育课堂,牢固树立各种声音审美标准平等化的新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充分借鉴各种唱法的优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完善声乐教学有效模式,优化高校音乐课堂策略

在完善声乐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步骤,首先,要继承传统声乐元素,结合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重点声乐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教学实际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声乐风格与品种是非常丰富的,根据统计数据,已知现存的传统戏曲和曲艺品种,就各有300多个,我国音乐历史源远流长,教师一定要取其精华,注重学生音乐技能的培训,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课堂声乐教学的效率和保证教学质量,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为今后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时代在发展,艺术形式也在成长。高校声乐采用生动化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优雅的情操,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多元化、审美的多元化,感受当今主要的时代特征,体会音乐无穷魅力,掌握开放和多元的声乐演唱特征。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心状态,才能更高效地接受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教学角度出发,开展不一样的声乐教学形式,比如教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并给学生提供著名曲目,“维也纳森林故事”、“夜曲”、“肖邦”、“花仙子”、“友谊天长地久”等,让学生感受艺术气息,塑造艺术情怀,让音乐课为学生带来全身心的享受。

三、结合声乐教学强度理念,提高高校音乐课堂效率

声乐音乐风格种类、音乐作品数量和演唱方法种类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结合声乐教学强度理念,才能让学生全方面发展,了解各地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和当地著名乐曲,为学习中国古典声乐以及当代名曲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音乐互动,让学生理解传统音乐艺术品种在演唱方面的独特性,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利用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加强对学生音准的提高和技术的训练。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有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兴趣,配合学校教学活动,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找到声乐音乐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才能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演唱个性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戏曲、曲艺和民歌等演唱课,促进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声乐表演节目和艺术活动,让学生模唱和背唱一定量的唱段。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自主动脑思考的过程,通过活动和晚会,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渴望和追求,让学生感受到多元化和先进化的声乐元素,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音乐,走进音乐,学好音乐。

四、结语

总之,教师要注意加强声乐教学实际方法,构建新颖的普通高校声乐音乐的教学课堂和教学模式,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渴望和兴趣,优化高校音乐课堂策略,不断结合声乐教学强度理念,依据声乐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本质地掌握美声唱法的精髓,全面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15,03:45.

[2]张健.声乐艺术中的技术与个性——兼论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2:65.

[3]刘锡梅.探讨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经[J].大舞台,2015,05:89-90.

作者:庞娜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第四篇:高校声乐教学心理下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门有技术技巧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演唱需要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储备,娴熟的演唱基本功,更要求演唱者有成熟的心理调控能力。如果在演唱的过程中心理素质较弱,则会导致表现效果不佳,不能正常展示演唱者的实力和唱功,因此在高校声乐演唱当中,教授学生增强心理调控能力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演唱;心理调控

歌唱的过程也是情感抒发的过程,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当中需要演唱者的各个器官处于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随着歌曲的起伏与演唱者情感的延伸协调整个歌曲的演唱,从而做到音准、字清、节奏感强。在整个演唱的过程到中既要考验演唱者对曲目的情感理解、节奏把握、音乐基础,也要考验演唱者的心理协调能力,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演唱者则会表现自然、演唱流畅、音质优美。反之,若演唱者的心理调控能力较弱,则会导致整个演出大打折扣,因此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在教学环节不仅要注重日常的训练和学习,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做好心理调控训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优化声乐演唱。

一、不良心理的因素及表现

(一)胆怯心理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如果出现胆怯、紧张的心理,则会因为紊乱的心理活动影响实际演唱的效果。胆怯的心理现象多数出现在内向、胆小、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怕面对挫折的学生身上。导致学生胆怯心理有两种因素: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学生的自身性格内向、胆小,平时自我演唱、自我表演、自我锻炼的机会较少。内向的性格的学生在面临声乐演唱之时会紧张、过度担忧、个人不会及时调整和排解内心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导致演唱时思绪混乱,表现不佳;对于日常训练较少,自我练习和自我展示机会少的学生而言,他们缺乏的是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实际情况,分别有针对性的对这类学生展开训练。外在因素:临近表演与比赛之时许多家长、校方、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太多的关注,这些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恐惧,很多学生在成长阶段,都会在乎别人给予的评价,有些学生不能够正视评价背后的意义,这就导致学生在声乐表演当中,除了自我给予自身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着外在环境的压力与困惑,在表演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自我恐惧与胆怯,音乐的表演在于技术、在于练习,更在于身心合一,胆怯的心理状态困扰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二)自卑心理

自信心会帮助学生在表演中从容自然,真实的展现自我水平和能力,然而自卑心理则会导致学生低估自身实力,对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产生质疑。存有自卑心理的声乐学生会轻视自己,稍有不好就会产生技不如人的心理,他们无法正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面对困难往往会因为低估自我,自卑的学生无法正确面对客观评价,会过分夸大与其他学生的差距,逐步击垮自信心。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日常学习与训练当中要缓慢进行、逐步指导,不可操之过急,制定与学习者能力相符的教学计划,在学生有所进步之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在完成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后更要帮助此类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

(三)过于重视荣誉得失

学生胆小内向会影响心理调控能力,同样学生的因自尊心过强、表现欲过盛影响自身的心理调节。这类自尊过强的学生在演唱表现时心理负担重,胜负欲过强忽视歌曲情感的表达,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面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过分的重视个人荣誉的得失,反而会影响真实效果的表现,影响学生的发挥,声乐的优美在于发于自然,抒发真情。太多的个人荣辱感会束缚真正的艺术表现。

(四)技术观点过强

很多音乐专业的学生从小学习乐理知识、演唱技巧。一旦进入声乐演唱与声乐表演的状态当中,他们则会过分的注重节奏的把控,音准的掌握。倾向于追求唱歌方法,归于关注唱歌方法与技术会增加学生演唱时的紧张感,学生一味的追求技术,会因为某一个技术处理不当产生紧张心理,导致身体僵硬,演唱不佳。音乐需要技术与技巧,但任何技术的掌控都要量力而行,不要过分的夸大,也不该过分的轻视。

二、增强心理调控能力的对策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很多学生选择学习声乐是由于音乐会给他们带来快乐,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愿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环节当中,也要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缓解学生内心焦虑,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轻松的学习环境也便于学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声乐知识的学习需要逐步积累,“欲速则不达”,在声乐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点滴的积累,友善耐心的指导,让学生多体会、多感受、多领悟音乐的美妙。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帮助学生踏实学习,不断提升,逐步树立自信心,逐渐调整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在舞台上展现个人魅力,优化声乐演唱。

(二)增强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

娴熟的基本功、自然的心态是声乐学生成功的秘诀。成功没有捷径,良好的心态在于逐步强化,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在于日积月累。教师在优化声乐演唱中一定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防止因基本功不足导致心理紧张、缺乏自信现象的产生。基本功的练习在于发声练习、音色变化、音调调节、吐字清晰,正视情感等,基本功的学习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和内化,转化为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气质,为日后的表演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

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基本功练习程度牵动着教师的心,教师的言行举止、情绪态度也牵动着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技术把握,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展现教师的指引魅力。在基本的练习过程中,教师的课程设置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提升,循序渐进,不需要盲目追求学习内容的深度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反而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总结教学上的不足与缺陷,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付之有效的行动。此外,声乐的演唱也是内心情感与内心活动牵引的,高校学生对于歌曲的情感掌握不够纯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逐步分析,与学生在情感中产生共鸣,帮助学生在心理调控中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状况。

(四)增加排练机会,增强舞台实践

声乐艺术的展示需要舞台的历练,需要观众的认同。“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一分钟的展示,学生与老师要付出夜以继日的努力。一名优秀的演唱者,只有经过舞台的千锤百炼才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展示自己的才能。学校以及教师应该在校园内多为学生提供排练与舞台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舞台表演当中增加表演经验,增强舞台感,从实际场景中提升声乐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优化声乐演唱。

三、结语

声乐源于热爱,起于基础知识,重于表演经验,取决于内心的调控能力。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唱家。由此可见,学生在日常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建立、自信心的树立十分重要,是教师在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的部分。只有将歌唱技能与心理素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造就完美的艺术与优质的演唱。

参考文献:

[1]赵珂.中国当代声乐艺术中的器乐化现象探析[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王路.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

[3]凌敏洁.高校声乐教学心理因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作者:张子述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第五篇: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为全面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水平,创新成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有效创新

目前我国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供不应求,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优秀的高校音乐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很多高校在声乐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改革,在声乐教学改革活动中,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学校和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声乐人才。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高校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必然的不足。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的有效性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如今的声乐课程普遍比较单调,课程包含了一些发声练习、歌曲演唱、舞台表演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声乐基本地实践性,本能的教会学生在唱歌的同时进而模仿声音,忽略了学生的独特的音色,难以展现创新意识。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绪浮躁,静不下心,加之无形的压力和社会的功利性给学生带来了错误的想法[2]。现今很多的高校急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忽视了课程的改革创新,给教学课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高校面对课程的不足,需要在教学上实行改革和创新。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

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不仅要培养专业型的声乐人才,更要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个人的价值,成为社会的人才,使高校的教学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朝着理想中的方向发展。高校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在原有基础的课程上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给学生安排学习目标和计划,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交流和解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某个学生在平时说话过程中吐字不清晰,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对学生发音进行有效的训练。严格执行教学方案,在教学声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声乐创作与表现力的发展。

(二)建立实践教学平台

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培养学生基本演唱能力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建立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让学生在多种模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中拓展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走出校门时的专业能与社会接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社会中。教师可安排鼓励学生在多个地方参加汇演,如工厂、商汇、广场、社区等地方演出。这样不仅增强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增添学生的信心,并且能帮助学生的专业能与社会进行接轨服务社会,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斯宾塞曾经提出:“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熟悉课程教材,掌握教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对知识大纲的理解,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了解教学的目的和目标[3]。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往往都喜欢流行乐曲,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歌曲,引导他们通过欣赏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律动进行创作,通过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对其创作的音乐进行唱歌。或者对一些流行歌曲比较好听乐句的音乐加以改编,在发声练习中使用这些旋律。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往往能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四)重视学生组织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

声乐课程需要将艺术和情感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咬字、吐字、归韵等技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这些技能训练,也要让学生将情感融入歌曲演唱中,不要一味的追求大的音量、演唱高难度的作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比如音乐史,和声分析,曲式分析等能力,增强文学修养,通过艺术和情感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也会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当今很多高校为了更好的培养优秀人才,在教学上不断的进行改革,教材的优化改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归纳。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努力协作共,我们要长期关注声乐艺术的发展,找出其背后的规律和方向,把情感、创新融合到课程理念中,将声乐教学全面提高到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武悦.由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15,12,01:35.

[2]刘鑫.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黄河之声,2015,17,01:26.

[3]张必强.关于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4,16,09:21.

作者:贾娟娟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