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探究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它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素质教育思想特征及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分析了目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健康第一体育观和素质教育是今后高校体育改革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我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立足及抢占制高点的必由之路。国务院于1999年颁布《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新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政府为应对21世纪挑战,解决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诸多方面,从本质上看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发展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水平和健康为基本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显然,高校体育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要重视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受“英才教育”“功名教育”等传统思想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不重视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和体育素质的提高,只注重抓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在高级别赛事中夺取金牌为目标,以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依据。(2)“应试教育”思想仍根深蒂固,学校体育教育仍以竞技项目为主导,忽视甚至忽略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及特长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受到了严重压抑,学习兴趣不高,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不足。例如:急行跳远中单元教学结束进行考核时,完全采用竞技运动规则进行,采用标准尺寸的踏板考试。学生怕犯规,大大降低了运动水准。此问题不解决,学生在体育课上永远会“身顺而心违”,对体育教材仍然是“学完丢光”。(3)体育教学从高等、中等、初等层次划分不清。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唯有体育课教学出现了重复学习过的教材。例如:“急行跳远”“跨越式跳高”等,这种“一跳到底”“一跨到底”现象是无效的重复劳动,因为教法、手段都极其相似,忽视了体育综合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以及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1.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体育教学目标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和“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从以往的重视单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转变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方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意识,发展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要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既要重视“三基”又要重视健康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终身锻炼意识,将学生阶段的学习与未来终身体育相结合。

1.2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教学内容是重要方面。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着高等学校与中小学教材重复、教学模式相同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完善,要以服务和服从教学目标为导向来优化教学内容,建立更加科学的体育教材体系。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应当具有时代特点,体现出多元化、全面性和发展性等内容,要突破体育观的单一生物观念,向着生物、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转变,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在重视对大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体育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教材的创编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重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既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相适应,又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身心健康,还要考虑到现有教材、教学内容与中学体育的合理衔接问题。要敢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体系,从终身体育需要出发来遴选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重新打造符合时代需要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才能使学校体育中的素质教育由理论形态转化成为现实的实践活动。

1.3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不同教育方式的有机统一

教学进程的设计应摒弃以往“应试教育”的思想,不应当将学生当做“练习机器”去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重复性的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而应当从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和动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应以学生的认知体系、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单单是重视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要变革传统规范化的体育课结构模式,采用多样化、灵活化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多样互动,提高体育课教学实效性;要打破同一年级数百人上统一教案的体育课形式。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每周上两学时,这对于大多数没有受到过系统体育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是杯水车薪。当然,学生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等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结合起来,课内重视对学生体育意识、兴趣的培养,课外重视对学生体育技术、技能、自练、互教能力的培养。

1.4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力度,向俱乐部制的方向转变

2013—2015年连续3年的全国学生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肺活量明显下降,肥胖学生增多,近视眼居高不下,说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育锻炼的时间少。学生体质的提高,其终身体育观的形成,离不开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这两条重要途径。例如:一部分高校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建立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由学校按照专业体育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体育知识、技能,通过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来促进体育水平的提升,同时培养他们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发展为终身爱好。这一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自主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健身意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早操、运动竞赛等,但必须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开辟一条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的第二课堂。

2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数量多,技术型教师多;技术理论型少,高学历少。特别是教师学历结构相比于其他学科差距甚远。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培养工作是未来体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要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在生物、生化、心理、社会、计算机、外语、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的体育相关研究方法,做到一专多能。体育教师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积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有计划地组织联合攻关,进行热点课题研究,努力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结语

“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高校在全面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课程设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进行全面改革。建立起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中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袁红梅.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实施概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3):28-29.

[2]吴琼.高校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J].学术理论,2015(6):431.

[3]蔡仁田.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滨州师专学报,2000(9):60-61.

[4]杨丽梅.高校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探讨[J].教育教学,2012(10):263.

[5]姚卫宇,崔淑荣.高校体育教学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3(2):64.

作者:郭绿杨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