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体育教育分析(6篇)

高校体育教育分析(6篇)

第一篇:高校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发展探析

摘要:体育教育作为民办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元素,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体育教育研究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

1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

1.1多元化

首先,教育类型呈多元化特点。民办高校既有非学历教育,也有学历教育,前者主要是指自学考试助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后者则是指高校高专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国际、国内高校联合办学的民办高校。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必须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教学模式也具有多元化特征[1]。这一方面是指各个民办高校在体育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是指同一所民办高校内部,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也应当在体育教育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2市场化

首先,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市场化倾向。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师既有其他单位的离职人员,也有离退休的教授和专家,还有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民办高校实施体育教育之初,由于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因此,很少有教师愿意到民办高校执教,导致大部分民办高校未能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随着民办高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有所缓解,但总体而言,民办高校体育教师水平仍需提高。其次,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也具有市场化特点。民办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尽可能的节约体育教育经费。

2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2.1革新体育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不再适应时代需求。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若要实现个性化发展,就必须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及时转变体育教育理念。目前,体育教育的重心已经由“增强体质”逐渐转变为“健康第一”。民办高校的体育教育涉及教育体制、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习惯、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等元素,具有多结构、多对象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民办高校若要促进这一教学系统的逐步革新,就必须及时改革体育教育观念。在传统体育教育中,常将基本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而现代教体育教育理论则要求将以健康为主的终身体育作为最终目标,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育要指导学生掌握身体养护、健身理论等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此外,还要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体育人才,加强体育教育导向性,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2]。

2.2开发校本课程

体育校本课程主要是指学校体育自编课程,是学校的个别或全体教师,根据体育教育大纲,在充分考察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年级、班级的学生,编写、使用、评价的课程。每所民办高校在生源特点、师资队伍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有所差异,同时,在管理模式、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方面也各具特点。因此,民办高校应当依据自身的办学实际,科学开发体育课程,切实考虑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实际条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的潜力。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校长及专业人士还应当共同探究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问题,例如评价标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寻找合理的解决途径,并在体育教育中加以实践。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关注情感和心灵交流。教师要将自己的个性、性格、兴趣、需求、道德、理想等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民办高校的市场化和多样化特点也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进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体育教学计划,构建更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级体育教学的教育环境。

2.3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民办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南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若要增强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效率,就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首先,要充分考虑高等教育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其次要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时,不仅要考虑体育专业的特点,还要关注体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强体育教学的实用性,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掌握未来就业所需的专业素质。此外,个性化培养目标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遵循内容的多样性,课程设置部分可以分为选修课和基础课。基础课程又可以分为实践和理论两大部分,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基础课程加以创新和发展。选修课程是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的重点,要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兴趣,制定相应的课程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享受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成果。

2.4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素质、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学模式也应当是多样化的。但总体都要以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制定差别化的体育教学方案,由原来的“片状”教学转变为“点状”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此外,还要采用现代化体育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增强体育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

2.5完善体育教育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对民办高校体育教育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若要实现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就必须革新评价机制。首先,不能将学生的分数作为其体育学习的唯一评价标准。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其次,评价形式也应当多样化。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过程评价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及时性,可以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疑惑,进而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并调整体育教学方案和进度。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其次,还要重视态度和行为评价。对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给予等级或分数评定。

3总结

总之,民办高校体育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不仅需要切实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还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佟小玲.“个性化”体育教学是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02).:16-19

[2]岳书蕊.高校体育教学贯彻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4):139-140.

作者:苏传俭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育的生命安全研究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对整个大学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作用,要通过对体育活动的丰富来改善学生的学生压力同时提高学生们的精神活力,以此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科研。但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体育活动时的生命安全教育问题,积极提高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意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要积极地将体育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发展,以此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目标和体育教育的根本意义。从而保证学生们在高校教学中感受到体育教育的魅力,使得体育教育更好地开展,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到高校体育教育。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生命安全

高校体育教育主要就是为了使同学们在学习压力之外,能够更加充分地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证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新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理论实践教学的比重也是逐渐增加了,而且高校也更加重视了在进行体育教育中的安全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保证体育活动丰富的前提下,积极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相统一,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说,学校应该以本身的教学目标和意义为基础,积极地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重要性,同时保证有效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一、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生命安全教育

(一)高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还可以在学习之余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人体的整个精神风貌,能够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和心理素质。运动对人类积极意义十分重要,是高校教学中首要开展的活动项目。每个生物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而人的生命更是如此,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存在着。人的生命主要主要有是那种形式: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而且三者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循环往复的存在着,三者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和协调的关系。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部分,更要注重体育的实践和发展,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认识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所以说,适当的体育运动对学生来说是利大于弊的,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们提高了身体素质就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更能够积极地将学习投入到生活中去。现代的高校体育教育能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使得他们拥有更健康的身体,从而日后为社会贡献出最大的力量,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现代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不仅能够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还需要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力和更方面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格风尚。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通过在体育活动中的互相帮助来促进团队的写作能力,提高整体的责任精神。所以说,在学习之余,体育教育的提高对学生的高校生活是至关重要的,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体育教学能够在高校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高校都应该积极地开展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随着新课堂目标的改革,高校体育对实践的重视逐渐提高了,但这就需要人们更加重视生命安全,但我国现阶段高校对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很不乐观,存在很多问题,这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这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人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生命安全教育进行完善和进步。

1.体育教师缺乏安全意识

针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师生的配合在课堂上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们的指导和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加的注重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使课堂能够更加生动富有活力。而体育课堂安全就是教学的主要基础,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教师在体育课堂上严重缺乏安全意识,使得课堂上的危险频繁发生,而且遇到危险时不及时处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些都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注意的问题。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上课前,教师没有对学生们进行应该的热身训练,而是进行简单的拉伸动作,这样就会在上课期间由于剧烈运动而对关节造成破坏,从而受伤。而且学生们在遇到问题时也不能够及时的处理危险,不知如何防范,这些都是现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教师缺乏安全意识的根本表现。

2.高校体育教师忽视学生的挫折教育

课堂固然重要,但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要注意他们的精神和情感方向。由于体育课堂具有高强度高剧烈的活动项目,所以在课堂上难免会受到运动压力的打击,心情低落,不能正常进行运动训练,这就是严重缺乏信心的表现。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帮助学生们渡过难关,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对学生进行开导和教育,使他们将消极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但是在现在的高校中,体育教师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学生沉浸在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没有心情去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会对学生们的心智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今后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说,体育教师对学生情感和挫折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3.体育客套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体育课堂只是在场地进行简单的训练和运动,这样对学生们根本起不到锻炼的作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的高校都逐渐的取消了体育教学,这对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是非常不利的。由于体制的改革,高校的体育课堂应该丰富一下体育的项目,通过对多方面的体育运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运动活力,从而使课堂更加的富有生机。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生命安全的实施方法

(一)完善体育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的课堂内容

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身体,但是在课堂上的生命健康更为重要,只有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实现体育课堂的双重效果。所以说,我建议应该讲含有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理念纳入到高校的体育教育中。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生们的正常运动习惯,还可以在课堂上培养他们树立健康安全的意识,从而有效地实现安全的体育教育。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向学生们教导关于生命安全的教育和理念,同学们也应该互相监督,互相指正学习,从而有效地丰富教学中有关生命安全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将生命安全理念带入体育教学

向学生传授生存技能、树立生命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都是培养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进行体育教学使,教师应该多方面的向同学们展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们的安全意识。首先,在进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时,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将课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喜好。将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够接受的跑和跳等项目添加到体育课堂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中保证安全运行的意识。其次,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室内的活动只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运动安全理念,不能够从实践上让他们认识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所以说,体育教学应该多采用室外的运动模式,让同学们真实的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通过进行跑步和攀岩等活动项目来增加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生存技能,从而能够在实践运动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再次,体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设置的课堂内容应该以学生为角度出发,让学生自己意识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从而引导周边同学的安全意识,大家共同进行监督和合作。最后,教师应该在保证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差别对待,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项目的选择,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包容的态度关注生命安全问题

高校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学生们的长处,但是也要注意他们的短处,从而及时进行更正。不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类,这样会使他们从心里上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影响整个体育课堂的顺利进行。正确的教学方法就是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同的运动项目,而且还要让他们积极地选择多种多样的运行类别,教师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针对不同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的运行积极性。同时,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地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多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外在情绪,让学生们能够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更要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每个学生都需要被赞扬和肯定,教师应该避免过度的批评和指责学生,要委婉的对学生进行开导和指引,通过对他们进行激励,来帮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促进整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发展。

(四)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

纵观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拥有专业性很强的体育教师,他们都能够在专业上很好的授课给学生,但是也存在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应有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教师品格。因此,人们要注重对教师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知识培训,也可以通过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运动。只有教师具备了安全意识,那必然会积极地引导学生们注意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才会使高校体育课堂变得更加安全,保证学生们的运动安全。

三、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部门逐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生命安全教育也被提升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注重对生命的安全认识,这样才能保证在对体育教育的教学中,使每个人都放心的进行体育运动。体育教师不仅应该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应该注重和完善学生们的安全意识。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多方面对体育安全意识进行提高,丰富体育课堂内容,完善教学改革制度,加强学生们对生命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为我国提供更多的运动爱好者和综合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果.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周立新.简谈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体育,2016(8).

[3]秦洁琼.“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

[4]秦洁琼.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

[5]申景桃.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9).

[6]黄宝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8).

作者:龚剑 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第三篇: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异化与消解分析

摘要:大学中体育课程是主要教学项目之一,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养成情况,但是大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出现了明显的异化问题。本文就文献资料法分析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异化现象,分析异化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消解异化力量的措施,以降低教育现实与理想反差问题。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异化问题;消解对策

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备受瞩目,符合德智体美劳教育原则,另外大学体育教育已经从最初的生物学功能追求慢慢转变为生理学、心理学等多样化功能的追求。但是,就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实践教学情况与价值追求存在明显的差异,而这一差异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反差也被称之为异化现象。为了保证大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进行教育工作中的异化根源剖析,解析消解异化力量的策略,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1大学体育教育中异化现象、后果

1.1曲解“健康”含义

WHO对“健康”的定义:躯体没有疾病,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健康也成为高校教育工作尤其是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目标之一,也是指导思想。虽然,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将健康第一排在了首位,但是在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中,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健康的内涵理解错误,仅仅认为体育教育只是对学生进行体制改善。最终,导致教学工作中单纯的进行技能教学,不生病就是健康。

1.2误读新课标

很多体育教师错误地认为,体育教学中进行技能、锻炼方法教授是与新课标理念相悖的,也与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背离。从调查结果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局面,这都说明了大学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从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大学生体质下降,和课题教学方法不佳有关,教师仅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授,虽然学生的体育成绩合格率提高了,但是体质却并未提高。

1.3“以生为本”错误理解

传统教学中,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改革背景下,倡导以“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想法,学生经常提出课堂自由活动,还有学生身体不舒服不上课,天气炎热打伞上课等情况,导致很多教材内容无法讲解和练习,最终不但无法完成教学进度要求,还养成了学生的娇惯问题,与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相悖。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重视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特征,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安排课堂教学方案。

2大学体育教育异化根源

2.1忽视了体育教育价值

当前,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还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但是更为重视的还是学生的综合技能掌握情况,为进入社会开展工作奠定基础。所以,导致高校教育工作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点,学生在诸多课业压力面前,必须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核,而体育课程对于大家而言逐渐成为了专业学习的附加品,可学可不学,影响到了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另外,体育成绩长期只是作为单独一科成绩存在,并未列入到学生升学的总成绩之中,最终导致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体育学习问题。

2.2教师认识的偏离

对比于专门培养体育生的大学而言,一般大学其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都是强化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其还在进行局限性的发展,这也说明了大学教育中对于体育教育的错误认识。普遍认为大学体育仅仅是进行技能教授、身体健康的需求、主体性学习地位的要求等。很显然,这些看法和评价都是不全面的,使得体育教育出现异化。

3大学体育异化消解

3.1尊重体育教育地位

虽然每一个教育阶段中都有体育教育,例如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但是各个阶段课程开展中都未重视体育课程地位,仅仅是为了满足德智体美劳教育原则而开展的教学项目之一,且未将体育成绩纳入到升学考核成绩中。另外,学校并未针对体育课程要求去建设专业跑道或者体育场馆、购买专业器材等等。这些问题都集中说明了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弱化地位。所以,学校必须在体育资源的扩充方面进行着手,并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到综合考试成绩之中,强化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视程度。

3.2强化教师综合素质

大学体育教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实际效目标完成情况都取决于教学实践,而教师是教学实践的主导。所以,想要成功消除异化,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正确认识。一名体育教师,其必须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是意味着学生完全支配整个体育课堂;教师必须明确体育教育开展中的健康,不是意味着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必须明确新课标改革下,体育课程不是意味着带领学生掌握技巧或者知识理论的单一方面。另外,教师需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引路者,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3.3加强学校体育异化理论研究

大学体育异化现象的产生以及应对问题,必须进行不间断的研究,但是大学研究领域,关于异化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未来工作开展中必须不断加深,为体育教学工作甚至其他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4结语

大学体育教育中异化现象表现的非常明显,这与体育教学地位、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方面具有直接联系。未来体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强化体育课程本质认识,改善体育教学资源,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实现体育教学实践、预期要求之间的融合统一。(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公共教学部)

参考文献

[1]蒋启飞.大学体育教育中的异化与消解[J].黄山学院学报,2013,15(5):108-111.

[2]李宏斌.驾驭奥运权力“烈马”——现代奥运权力异化及其消解[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2):103-106.

[3]孙媛,纪文清.功利主义视域下竞技体育异化之伦理审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6):32-35.

作者:吴淑林

第四篇: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教学是社会主义教学的主要阶段,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是现代化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同于以往提到的体育教学,保健体育课程与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关注更多的也是学生的知识功底,它的教学不需要空间和场地的限制,对学生的体育思想的树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都忽视了对体育教学的传播,终身体育教育无法与保健体育课程结合起来,且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质量达不到要求。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程紧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也很多,难免会忽视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学习。为了缓解这一不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热情,高校教师必须转变固有观念,明确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意义,并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从而将终身体育弘扬下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学 传统保健体育 终身体育

早在1985年我国就开始对全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般,体质健康呈下降的趋势。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百姓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了变化,营养摄入量的影响、压力的增大,都不利于百姓的健康。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发展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况更是不容忽视。目前,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人们对体育也有了新认识,终身教学的思想开始被人们所接受。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是将祖国医学与养生学结合起来的建设运动,能够很好的补充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传统的保健体育课程与终身体育思想息息相关,在新的教学背景下,高校教学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体育新思想,并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搞好高校体育教学,真正发挥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优势。

一、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

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界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新思想,该观点认为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学生,对人一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顾名思义,终身教育就是对一个人一生进行的教育,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阶段,是教育的综合特征。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普及性、连贯性、自主性以及整合性,这也就使得终身教育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很多国家教育改革遵循的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终身教育与现代化教学相适应,能够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并对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动力。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终身教学相辅相成。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将体育运动与人的一生结合起来,经过长年的体育运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愉悦身心,受益终身的目的。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不断通过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方式完善发展,搭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动体系。现如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高校教学变得更加丰富,终身体育业伴随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被人们多认同。另外,人的自我修养的提高,自我意识的确立,也使得终身体育实现了传播,对人的一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二、传统保健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教育的影响

高校教学中的传统保健体育课程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精神,树立终身运动的观念。另外,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对终身体育教学也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终身体育在学校的传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1.传统保健体育的锻炼形式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

传统保健体育教学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现代体育项目多受身体条件、性别、场地、时间、器材等的影响,运动体育对技术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学生非常容易受伤。传统保健体育受到的外在影响则比较少,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其中的要领,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品质、能力、审美、性情,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养成他们终身体育的观点。

2.传统保健体育有助于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传统保健体育课程多样丰富,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众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保留了许多民族特色。教学内容中包含初级长拳、太极拳、五禽戏、二十四式太极拳、易筋经等,文化内涵丰富,传承的都是经典文化。一些高校甚至在课程中安排了高跷、空竹、龙舟等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课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主动创造性,从而对体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传统保健体育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目标

传统保健体育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要求精神传意。它侧重于对生命的整体调节和对大脑潜能的开发,采用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先动后静等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体现了科学体育本质的规律和法则。传统保健体育锻炼通过调身、调息的活动克服身心紧张,增强心脉功能,使身心内外协调平衡。只有在进行外部动作教学的同时对传统保健体育的健身机理进行讲解,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传统保健体育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作用,进而实现终身体育运动的目标。

4.灵活教学的传统保健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高校实施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高校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通过筹办活动、开展比赛等方式可以增强体育运动的活力,传承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传统保健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在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发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方法

想要从根本上发挥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作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它的特点养成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学,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不断彰显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的魅力。

1.加大对传统保健体育的研究力度

对传统保健体育教学进行研究,可以明确这一运动的优势和作用,组织学科联合进行学习,加深对保健体育的认知,然后明确其中的运动原理、理论体系以及技术办法等等,从而掌握其中的精髓,对实现高质量教学奠定基础。

2.编写科学的教材

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多样,其中包含的知识非常多,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做指导,就无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不能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针对这样的现象,高校体育部门可以组织一大批专家进行集中学习和研究,编制最新、最科学的教材,其中还要加入实验课程,并对教师教学提出要求,严格按照教材实施教学,对学生保健体育学习提供指导,全方位的优化教学。

3.注重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理论传播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也是指导体育运动的关键和基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忽视理论的特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突出理论课程的意义,适当的增加课时数量,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对其能够做好理解和应用。另外,通过增加理论课时和知识内容,还能够创新课程体系,普及传统保健体育的技术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他们终身体育的思想。

四、结束语

在高等院校体育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高等院校体育的教学中,融入传统的保健体育,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使学生能够对生理的方面以及心理的方面进行自我的控制,使学生的体质能够得到有效的增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能够自主的将体育的锻炼继续进行,增强自身的体质,进而将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以及体质进行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康峰.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的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73+180.

[2]龙专,罗敏.高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2:131.

[3]王金花,孙东业,赵嘉.终身体育教育视阈下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74-75.

[4]何兴权.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06:86-89.

[5]龙专.传统保健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5,06:148+119.

[6]苏颜博.试论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05:58-59.

[7]舒钧.基于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05+411.

作者:殷宏亮 季梅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第五篇: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分析

摘要: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公共体育教学位于整体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很多学生体育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因此,大学的公共体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此背景下,首先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存在的问题,进而多个角度思考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最后分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目标;定位

大学公共体育是很多学生体育学习的最后一部分,需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体育理念,而这就需要探讨大学公共体育具体的定位和目标。

一、现阶段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存在的问题

1.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认知不足

首先是学校和学生对于大学公共体育的认知严重不足,视域过窄致使目标和定位有待完善,具体表现为没有将大学公共体育的目标和定位放在整个大学教育之中考虑,致使目标和定位和整体的大学生教育目标存在很大的偏差,教学难以达到真正的效果[1]。

2.教学内容和中学体育差别不明显

目前很多学校的大学公共体育内容仍旧延续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其教学知识体系没有明确的层次性。对于中学体育而言,大学公共体育虽然与整体的体育教学链实现了完美的衔接,但是仍旧有待提升。

3.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学习公共体育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也严重不足,究其原因可以简单地分为三点:其一为国家虽然对于青年学生的体育学习有一定的要求和目标,但是这些目标并没有真正促使学生学习,进而也就不会出现自主学习的状况;其二为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健身欲望,精力也十分充沛,但是学校以及社会给予学生的推动力不足,致使很多学生难以付诸行动;其三为,目前很多大学公共体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手段都过于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没有真正体现出大学公共体育的精髓。

二、对于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的多角度思考

通过对于大学公共体育的多角度思考可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位于整体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是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因此,要注重定位和目标的制定;其次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表为定位与目标,只有确定目标和定位,才能够准确设置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最后是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在其结构上包括众多的要素,具体而言需要从行为层和理念层两方面入手[2]。

三、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的核心部分

在设置大学公共体育的目标以及定位时需要首先考虑其核心部分。首先是共性,即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属于大学整体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在制定目标和定位时,要放在大学整体教育之中考虑;其二为个性,因为大学公共体育是学生体育学习的终点,因此,目标和定位需要突出终点的个性;其三为能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目标和定位需要放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对于体育教育而言是更是如此。

四、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定位与目标的内在体系

在设置大学体育目标和定位时必须处理好体系之中的三个关系,其一为需要处理好与中学体育之间的关系,必须在中学体育的基础上制定教学定位以及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较之中学体育需要有质的提升;其二为处理好学生可持续健身与现实健身能力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首先需要基于学生实际的健身能力,使用约束、激励以及制度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目标,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在结束大学体育教育之后还能够持续自主地健身;其三为处理好定位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定位是目标的指导,首先需要设置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的定位,设置完成定位之后再制定相应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的公共体育教学之中正确的教学目的和定位是保障教学有效性和质量的必要措施,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学公共体育目标和定位存在对于公共体育教学的认知不足、和中学体育差别不明显以及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可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位于整体教育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同时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顶层设计为定位与目标,因此,在设置大学公共体育的目的和定位时,必须处理好与中学体育之间、学生可持续健身与现实健身能力之间以及定位和目标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确定地大学公共体育目标和定位。

参考文献:

[1]马燕.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大学公共体育教育的思考[J].体育时空,2011,20(10):27.

[2]李鸿斌.青海大学公共体育教育“课内外一体化”整体课程模式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20(12):54-56.

作者:熊志强 单位:南昌教育学院

第六篇: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教学模式必须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为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精神需求,要想激发起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而作为高校教学任务中的体育教学,也要从陈旧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要摒弃旧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方案,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本文从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对体育教育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1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体育教育不同于文化课的教育,它可以有效的把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机能结合在一起,使他们的身心与精神达到和谐的统一,因为在人体的所有活动中,身、心是分不开的,是相互联系的,进行体育锻炼就是在促进身体活动的同时来激发起心理的各种变化,比如说在体育教育中,如果学生爱好某种运动,不仅在身体活动中表现为喜欢,而且内心也会更加的愉悦,对其心理健康也就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如果不喜欢的话,就会表现出极为消极的状态。所以如何调动起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让他们自主、自发的投放到体育学习中,才能保证他们心理健康的成长,而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成为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的有用之材,而且也只有进行体育教育才能有效的改善高校学生的一些不健康心理,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水平。

2体育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1体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热情

作为体育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们的心理及生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教学,因为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和深厚的兴趣,但传统的体育教学却总是以跑、跳等等田径类的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枯燥无味,除了让学生们锻炼体能外,根本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家长、老师、学生都认为体育教学没有太大的用处,不用十分的投入,大多数的体育课都会被一些文化知识课所替代,使学生们失去锻炼的机会,再加上因为体育课不被重视,也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使体育教学形成了一种敷衍的状态,得不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种种,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必须要进行彻底的转变,首先就要迎合学生的心愿,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兴趣及爱好,让他们自由结合成若干个兴趣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参加体育锻炼,这样除了能激发起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外,还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感情的沟通和交流,既增强了体质又进行了学习,一举两得;其次,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体育教学中所学习的各项基本功,也可以是基本功的深入与扩展,因为体育本身就是竞技类的项目,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竞赛的成分,一定会使学生们跃跃欲试,在比赛中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更培养了他们面对强大对手的勇气和面对失败的考验,增强体育教学的兴趣性、竞争性、实效性。当然,体育老师在这些兴趣小组中一定要起到均衡利弊的作用,既要做好引导者,更要做好评委和裁判,而且还要保证各项比赛的安全,使学生们在一个和谐的氛围里进行学习和提高。

2.2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新课改已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把情景教学融入到初中体育的教学课堂,燃烧起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

2.2.1强健体魄,修炼内心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情景教学可以为玩心尚重的高校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他们把体育学习与学生心理特点联系起来,比如说,他们可以运用体育课上的跳高、跳远来展示自己的强健体魄,可以用长跑来展现他们的耐力,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会产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起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2贴近学生,联系实际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性,作为体育老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可以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制定和设计,让学生们踊跃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要让他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还要利用体育课上的时间教给他们各种体育锻炼的方法,让学生们为自己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并坚持下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高校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成长。

2.2.3用挫折教育来磨练学生的心理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孩子们也就更加宠爱了,而这些少爷、公主们在几代人的爱护中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然而磨难使人成长,使人坚强,如果一路上一直一帆风顺,走上社会以后,也没有抵挡风雨的能力,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从一些体育活动中进行性格的锻炼及心灵承受能力的培养,把他们培养成为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新时代的接班人,以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迎接挑战,用最佳的状态去进行各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而作为体育老师也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高校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在不断的磨练中得到思想和精神的升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挫折教育”,并不是要打击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能让他们因为屡次失败而一蹶不振,而是用挫折和磨难来激励他们,让他们学会在困难中生存,在磨练中成长,而老师正是他们在失败后所看到的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方向,培养他们阳光的心态和坚强的内心,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总而言之,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与成熟的阶段,所以作为体育老师必须要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利用兴趣教学法来进行引导,用情景教学创设课堂氛围,用兴趣小组来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用好玩的游戏来让他们受到感染,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培养健康的心理,也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才能激发他们强身健体的意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淑华.谈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01:29-31.

[2]周毅刚,郭玉江.高校体育教师人格特点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4:84-87.

[3]曹勋.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106-108.

[4]万月红,余锡祥,蔡美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41-142.

[5]汪军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2:86-87.

作者:胡晓洋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