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校美术社团中当代艺术探究

高校美术社团中当代艺术探究

一、引言

五月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园一片生机,一群学生兴致地收集着地上的叶子、干枝、花瓣,在这有序的收集摆置过程中慢慢创作呈现出一件大地艺术作品。学生计划用红、黄两色叶子铺成一条百米长的红色“地毯”,以此作为欢送毕业生和迎接九月新生的一个印象。目睹着参与学生的增多,笔者不禁感叹艺术的魅力和凝聚力。

二、高校社团

(一)高校社团的历史

社团作为高校素质培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历史悠久。公众较为熟知的国外名校社团有哈佛的文学社,牛津的辩论社,剑桥的体育社团,它们均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艺术、团队合作、人文素养等素质为目的。我国高校社团也有着光荣的历史。革命时期,高校社团以集会、演讲、宣传唤醒众多国人昏睡麻木的灵魂;建国后高校社团除了爱国宣传之外兼具提高国人素质、丰富学生生活的功能;新世纪,高校社团延续着辉煌,丰富着校园生活,完善学生人格,培养着学生综合素质。

(二)艺术社团在社团结构中的位置

1.艺术类社团的特点以理工类高校为例,学生普遍缺乏艺术素质的培养。在义务教育和高考压力之后,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气氛中追求理想和真知,内心对艺术更为渴望。艺术是公认的精神食粮,除了艺术熏陶,也是缓解课业压力、精神疏导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满足学生对于丰富生活的需求,给予其对“美”的认知和引导。上海理工大学的音乐社团,它是“上理人”的骄傲,多次荣获各项大奖,代表上海高校出席各大音乐盛典。荣誉伴随着社团逐渐成长,它的存在不仅满足了教学,也成为校园年青人的一种精神和象征。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仅是表演的体验,更重要是来源于舞台演出的成就感,这种价值的实现是“课程、分数、奖学金”所不能够予以的。同学们已不简单满足于单一的自我价值实现,多元、多重、多层的自我认识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方面,而正是音乐的魅力使社团“向心力”式地吸引着众多目光。另一面,正当的社团活动能正确引导学生的课余学习生活方式,避免他们将精力过多地放在诸如网络游戏等“娱乐鸦片”之上,而艺术是良好的沟通渠道,以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健康生活也是艺术社团存在的一种必要性。

2.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社团目前上海理工大学美术类社团有油画社团、陶艺社团、创意设计社团和实验艺术社团,给学生创造了开阔自由的艺术空间。从绘画到陶艺雕塑、从设计到当代艺术学生可以自由、多样地选择。教学模式以讲授到实践再到展览,同学们亲历艺术创作的整个流程。理工科学生擅长理性逻辑思维,在专业基础上的进行艺术拓展,既是平衡又是互补。

三、当代艺术进入美术社团的优势

生活中人们普遍对绘画逼真写实,不需主观解读只需客观接受的作品归类于“好”艺术。虽然当代艺术是当下最热门前沿的艺术分类,但大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甚少且存有诸多误解。如认为当代艺术中的“行为艺术”只有裸露、血腥、暴力。传统艺术都尚未普及,当代艺术似乎离大众更加辽远。笔者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实验艺术社团的辅导教师,将社团重心定位为当代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在当代艺术的影响下,学生天马星空式的创意火花不断释放,这不仅是教学的结果,更是艺术和生活的连和,以下几点为当代艺术进入高校美术社团的优越性。

(一)政策支持

去年十月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国家的支持下,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先后建立实验艺术专业,专业的成立将以往徘徊民间的当代艺术带入象牙塔内,名正言顺的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这些政策的扶助给予艺术教育方向性的指导,成为高校美术社团工作方向上的一面旗帜。

(二)当代艺术与绘画基础的关系

当代艺术因观念而生,对美术基础的要求不同于传统美术学科。传统的油画、版画、雕塑等专业需要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的垫基,但扎实的基础需要时间的积累,这就给理工类高校带来了限制。一方面,学生会因这些前提要求止步于社团;另一方面,枯燥的基础训练会影响他们的兴趣从而造成部分成员的流失。成功的社团源于人气和士气,没有气氛和兴趣,组织框架再优越也会无米之炊。而当代艺术可以较好地适应以上情形,没有基础的同学在学习当代艺术并创作作品时,可以规避基础训练直接入手。这是由于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如“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等等都无需过高的绘画基础要求。当代艺术更看重作品的观念性,而“观念”正是大学生思想活跃的发泄口,让学生带着创意的头脑融于艺术之中,拉近大众与当代艺术的距离。这种所谓的“降低门槛”对于当代艺术进入高校起着推动的作用。

(三)人多力量大

当代艺术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并注重人与作品的关系,如观念艺术大师博伊斯的作品《七千棵橡树》,行为艺术大师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节奏0》,都是强调与观众的互动,观众的参与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艺术家巧借“观众”完整自身作品,这是传统美术门类难无可比拟的。上海理工实验艺术社团今年展览主题为“大地艺术”,在教师的辅导下,学生们创作了一系列与校园生活相关的艺术。其中由十几位社团成员,三十多位参与路人联手打造的百米长的红色地毯最为倾耳注目。路人在了解作品创作动机后的主动加入说明该作品已具备观念性,适合参与和推广。

(四)解读中寻找艺术价值

当代艺术的许多作品需要观众自己去解读,这有别于传统绘画前观众的被动体验。传统架上作品,观众立足作品前,只需要视觉信息的接受,而当代艺术则更需要给观众思考空间,有时更要调动观众的情感去分析。如实验艺术社团第一届学员作品《刺》,方案来自一个社团学生的内心世界,周围同学们认为该同学过于冷漠、难以相处。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冷漠”实质的自我防御,像刺猬的“刺”保护自己,但同时也在伤害自己,如同封锁的内心也渴望与外界交流。学生将图钉粘黏衣着的正反两面,于是黑色外套、T恤、鞋子的里外均满布了图钉。观众在展览现场,首先被炫酷的外表所吸引,接着小心地触碰,但始终保持与“刺”的安全距离。观众的行为和作品的观念相互契合,作品得到了周围肯定,这是该生首次经历艺术创作获得了关注和认可,对他而言创作艺术本身也是寻找自我价值的方式。

(五)让生活更时尚

艺术被大众认知为高雅的化身,而当代艺术无疑是现当下最热门的艺术关键词。社团学生接触当代艺术后,逐渐认清了公众对它的歪曲。笔者明显感触到了学生的这一蜕变。在组织学生观展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解读和相互讨论都再现出当代艺术的感染力。从对当代艺术的质疑到接受再到认同,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去评判作品,这实际就是当代艺术的普及宣传。心中揣着一把“美”的尺度表去观察所接触的事物,让当代艺术融入自己的生活,优化精神品质,前卫时尚地生活。

四、小结

艺术的界限是宽阔的,艺术的境界是崇高的;艺术是文雅的、艺术也是平等的。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用艺术的目光阅览生活,当代艺术进入社团,进入了象牙塔是必要的。

作者:刘晓峰 李花 吴学聪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江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