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研究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研究法。以“临床医学生素质”“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素质教育”等关键词在万方、CNKI、维普、Springer等电子期刊搜索,对基本理论、基本内涵进行界定,构建职业素养特征池,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1.2访谈法。本研究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遴选1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0名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根据事先制订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一部分是由被访导师描述近一年接触研究生过程中,认为研究生表现最好和表现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请被访研究生描述近一年自己经历的,处理最好和处理最不好的事件各一件。整理访谈录音,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1.3专家咨询法。根据素养特征池,进一步归类后进行专家咨询。为保证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遴选15名长期从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临床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给定权重,建立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结果

本研究基于“素质洋葱模型”构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素质洋葱模型是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3]。“素质洋葱模型”中的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是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动机是推动个体为达到目标而采取行动的内驱力;个性是个体对外部环境及各种信息等的反应方式、倾向与特性;自我形象是指个体对其自身的看法与评价;社会角色是个体对其所属社会群体或组织接受并认为是恰当的一套行为准则的认识;态度是个体的自我形象、价值观以及社会角色综合作用外化的结果;知识是个体在某一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技能是个体结构化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其中,知识和技能等外层要素易于培养和评价,而个性和动机等内层要素则难以评价与后天习得。“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2.1建立职业素养特征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与内科、外科、妇科等几个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以及不同年级临床硕士研究生访谈,梳理绩效优秀医生的特质,建立了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素养特征池,具体见表1。2.2职业素养核心要素。筛选根据建立的职业素养特征池,经过专家讨论和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删减和归类,最后形成三级指标体系框架。2.2.1专家基本信息。咨询专家共15人,其中性别、年龄及职称构成见表2,以高级职称为主。2.2.2职业素养评价指标及权重确定。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结构、指标内涵、指标权重做出判断,最终确定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外显因素、内生因素、核心因素3个一级指标,下设专业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工作作风、成就导向等12个二级指标以及临床专业知识、体格检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55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采取专家咨询法,入组专家高度配合,意见集中性和协调性较好,结果可信度高。外显因素中临床专业知识的权重值最高,说明临床专业知识是医学人才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内生因素中,价值观念的权重值最高,说明临床医生应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对待患者一律平等的救死扶伤价值观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在核心素质中,自我价值实现所占权重较高,说明对于临床医生,承担社会责任、做好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部分。

本评价指标体系符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外显因素、内生因素、核心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达到合理评价的预期目的,能够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4]。

参考文献:

[1]赵静,马晓龙.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理性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2):95-99.

[2]陈地龙,谢鹏,汪玲,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2(7):69-71.

[3]张胜利,朱育锋.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2017(9):52-53.

[4]侯延斌,刘尚静,尹定洪,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重庆医学,2017(23):3303-3305.

作者:李莉 孙欣然 闫雯鑫 王召青 张雪莹 黄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