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中学审美教育全文(5篇)

中学审美教育

第1篇: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一中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领导学生体会美丑的概念,从内心找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美丑评判标准,学会自己去发现美丑、感悟美丑,从美术作品中吸取美的方面作为自己作品的“养料”,摒弃丑的方面。而引领学生独立地欣赏美术作品是因为美术审美的第一步就是来自于欣赏着的直观感受,只有独立地进行欣赏,没有外界的打扰,才能够形象直观地借助声音、模型、图像等,使美术认知从平面走向立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不断地丰富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想象力。

二、树立学生审美观念,加强实践学习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二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学生对于情感表达以及语言表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于美术实践的培养,在实践中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寻找适合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平常的小事中注意自己的着装的选择,尽量以和谐的色彩、庄重大方的风格作为服饰的穿着形式,以一种“微教学”的方式用服饰去引导学生发现美。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关注学生内心活动

培养审美情感的教学措施之三学生平时的人际交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内心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个人情感体现的同时也会触及到他人的内心所想,这是一种情感互相表现的情感交流,也是发现美的过程,学生发现美、感悟美的形式不仅仅体现在对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对于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会在内心有一种情感的表达,美术作为一种视觉以及造型艺术的体现,只有通过视觉对事物进行感悟,才能够发现美的所在。要想使学生做到发现美并感受美,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因为美术作家的艺术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这种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利用美术艺术美化生活,这就是美术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结语

第2篇: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是疑问的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如果学生的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被激活了,那么学生的兴奋点就被激活了,他们就会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挖掘文章的创新点,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其中丰富美学因素的感染,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例如,在《一只小鸟》的课堂教学中,在细节之处讲到“他每天只能在巢里瞅着”和“大地上一片好景”,仅从文字看,理解是空洞的,但其背后有着鲜活的感情、形象的画面,作者仅用一句话带过,让读者体会小鸟的快乐。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理解,然后想想小鸟一家的对话,体会小鸟所反映的人性之美,让学生接受美德教育,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语言,品味情感,使小鸟全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自然进入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又如,在《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中,“中国解放了”“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等句子无不表现出华罗庚对祖国的热爱。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跟着华罗庚一起激动,一起兴奋。华罗庚这种迫切回国、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此时,学生会与文中人物产生思想的共鸣,真正走进课文,接受情感教育。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

二、结合古诗词教学渗透美育

中学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是良好的美育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推敲古诗词的文字美,感受古诗词的意蕴美,领略古诗词的刚柔美,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学生更容易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境界,在朗读中逐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心灵不断得到净化,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丰盈。而古诗词的韵律美,更容易让学生进入到其描绘的优美境界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教师可通过领读、齐读、默读等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例如,教学李清照《如梦令》时,教师可先自己领读,让学生体会音调的高低、强弱变化,然后让学生齐读,从而把握古诗词的用韵、节拍、停顿,最后让学生默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古诗词学习中,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朗读后找出这首词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对“曲径通幽处”一句进行详解:“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课文对“曲”的注释为“竹”,而这两个词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而“曲”形容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很多,景致很深。这样,学生就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并通过对字词的理解,领略其中的意境美,培养了古诗词鉴赏能力。

三、通过问题设计强化美育

对于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教师可通过问题让学生理解和评价其中的典型形象,体会作品中的社会美。教师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找出若干质疑点,使学生上课的时候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重点、有的放矢地听课。例如,《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预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可给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写作此文目的是什么?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征?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本文主要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己的性格?为什么用“孔乙己”作为小说的题目?学生经过反复思考,自行解决了上面的五个问题,但产生了六个质疑点:文章开头对酒店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为什么要强调孔乙己的长衫?为什么重复写“众人哄笑”?为什么孔乙己偷书,而酒钱总不欠?怎么理解“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句话?对“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怎么理解?上课时,学生会特别注意教师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从而体会文章的社会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的具体内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通过美的事件和美的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加强美育。例如,在《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问题“孔乙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奉者,请结合全文具体语句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刻画孔乙这一特点的”,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让学生挖掘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深刻认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从而发挥这篇文章应有的悲剧的审美教育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凸显美育

信息技术运用图像、声音等视听手段,弥补了传统审美教育在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情境营造等方面的不足,克服了语文审美教学中重“析”轻“赏”的倾向,为语文美育渗透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形象美、结构美、主体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审美教育。例如,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济南阳光下的山景,让学生复述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探究“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小山的特点”;然后用多媒体展示济南薄雪后的山景,让学生复述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探究“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雪后小山的特点”;再用多媒体展示城外远山图,让学生复述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探究“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城外远山的特点”。这样,学生不仅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直观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美,而且通过对课文的理解,领悟了作者优美的用词和写作手法。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觉,让学生在课文这片芳林中寻找美点,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并在生活中寻找美、感受美,用文字来表达美、讴歌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许钟予.中学语文随笔写作教学中的美育渗透[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谷翰镭.中学语文课堂美育渗透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02.

[3]于欣.初中语文美育与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6).

第3篇: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小学阶段是发掘学生各种天赋和能力的黄金期,该阶段的音乐教育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创新,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1.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学活动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音乐的美,如感受音乐旋律的美,体会音乐中所传递的情感的美以及听完音乐后发散性的感悟的美,这些美都是审美能力的体现,因此,音乐对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及素质提升也是极为有利的。

2.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培养有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审美能力又是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这也要求一个合格的综合性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文化课基础知识,还要在艺术审美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因此,培养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音乐教育因它独特性被作为审美教育的首要方式,关于音乐方面的教育活动也就是最直观和最有成效的审美教育。只有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才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素质,进而满足学生长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二、培养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教学方式

1.在小学音乐教育时使用情景化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使用情景化教学可以将曲目的场景再现,让学生扮演曲目的角色或者操作相应的音乐器材,以便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拓展思维以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曲目中的主角,把书桌装扮成船,把扫把当成桨,其他没有角色的同学可以拿起不同的乐器如三角铁、沙球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小型的打击乐器一起跟随乐曲进行伴奏,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2.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现代科技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展音乐教学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听赏《快乐的农夫》这首钢琴曲时,学生无法自主练习相关曲目,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高端的视频软件不断倾听乐曲,再利用助教软件进行陪练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充分结合日常生活

音乐源自生活但也高于生活,因此,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应该注重音乐与生活的结合。首先,教师应该善于将生活物品改造成乐器,或者发掘出生活中声音的美。如在相同的玻璃杯中倒入不同等量的水,让学生击打发出相应音调的声音,让学生揣摩关于音调的基础知识。学生也可以和同学一起用此类与众不同的“乐器”共同演奏出不一样的音乐。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应该对应何种背景音乐,如婚礼上的音乐大多以喜庆、开心的喜乐为主,让学生明白音乐其实是人们情绪的另一种载体,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民族音乐教学

民族音乐近年来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中国古风音乐逐渐被世界所熟知,其优美的旋律、高雅的气质受到越来越多国外民众的喜欢。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可以多引入民族音乐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大力弘扬各民族文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古代的“乐”“礼”之道。如引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让学生体会乐曲给人带来的抑扬顿挫、温柔似水的感觉。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开设以民族音乐为主题的活动,如二胡、古筝等,在活动中学生逐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去学习它、传播它。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将民族音乐传播发扬是当今青少年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民族音乐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学习这一音乐种类。另外,学习民族音乐,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音乐种类,多方面、多层次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特别是能体会到中国古风音乐的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向学生传授民族音乐,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情操都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晗,王志军.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3):90-91.

第4篇: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研究

一、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向学生讲授音乐知识,促进学生音乐技能的提升,还需要促进审美教育,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在促进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音乐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教材本身具备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为一体。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该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发展,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德国美育家席勒提出想让一个感性的人变得理性就需要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学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学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主张美学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渗透,美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

2.音乐审美教育是实现美育的关键途径

在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是实现美学教育的关键途径,鉴赏音乐感知音乐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也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在人们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音乐本身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共鸣,能够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

1.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努力同新课标保持一致

相比较其他学科,音乐学科在审美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在促进学生审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学科的特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促进审美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初中音乐课程的特点,不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丰富,从这个培养目标出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音乐的美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美,这样能够促进音乐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美好,在教学中将审美意识逐渐地渗透给学生。

2.从兴趣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好

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开展的动力,对于初中音乐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想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需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具有欣赏价值的内容,唤起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在兴趣的推动下促进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本身这首歌曲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当贴近,无论是歌曲的曲调还是歌词都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贴切,在这首歌曲中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并且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

3.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充分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带来的优势,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只有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才能增强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新课标背景下所强调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凸显,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体验音乐。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中,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情感方面的引导,所以利用创设情境法开展初中音乐教学,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进而主动地学习音乐,充分感知音乐带来的美感。例如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满怀深情地将这首歌曲演唱出来,强化情感的升华。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一个歌曲比赛的现场,自己当评委和选手,这样在学生相对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能够对音乐畅所欲言,充分感悟到这首歌曲的情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感。

4.在音乐教学中促进音乐美学教育的升华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仅仅是简单地强调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很少重视审美的内涵。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美,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有限,生活常识有限,所以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比较局限,在进行音乐审美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需要教师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能力不强,所以很难将一系列的音乐作品有机地整合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进而促进音乐美的升华,促进审美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需要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分类,将具备相同元素的音乐作品放在一起,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拓宽对音乐审美的视角。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着对这些歌曲进行对比,对比歌曲表现的内容,从而对于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不断的对比、总结过程中找到审美的落脚点,促进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渗透。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学艺术,初中阶段作为小学阶段同高中阶段的衔接阶段,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侧重对于学生音乐意识和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审美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方面教师需要重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音乐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参考文献:

[1]林秀清.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音乐时空,2015,(21):179.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05).

[3]王丽萍.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科技信息,2007,(11).

第5篇:中学审美教育范文

一、高校美术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的积极意义

1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能够渗透人文素养

科学和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审美元素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审美教育会通过理论和实践等多种形式,对人们的所有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来讲,亦是如此。首先,审美教育可以从美和真两个角度让学生感受审美情怀。美术专业的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通过审美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最后,高校结合审美教育的美术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同时也会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由此可见,高校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与审美教育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得以发展。高校和教师也应当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赏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手工作品等,培养其审美水平。

2审美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可以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1.造型审美的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的各个专业之间,看似相互独立,但实则有很多联系。因此,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教师应当通过教研、交流等形式,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在审美领域中,造型属于主要内容之一,造型教育可以被分成造型、空间、结构、工艺等多个层次,或者被分成具象造型、抽象造型和意象造型。例如,建筑学专业、园林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都会有相应的造型审美知识。再如,从园林设计角度讲,我国在园林设计中就有着独特的审美形式。又如,在素描速写中,也可以通过园林的尺寸、空间构图等显示出造型审美。

2.色彩与材质审美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美术专业中学习色彩与材质的内容对其他学科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印染专业、汽车专业、材料专业等都对色彩与材质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还有一些其他专业对学生学习色彩和材质内容的要求更高,相关教师应当在开展类似知识讲解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和深层次的引导,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3.具象审美和抽象审美的重要作用

具象美学和抽象美学之间是对应关系,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尤其是现代设计学和文学等学科。抽象美学对人们的美学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应当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想象思维。例如,具象的美与文学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有着相同之处。因此,在对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生活环境及生态审美的重要作用

在审美领域中,生活环境和生态审美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更紧密的联系。在美术专业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对相关学生拓展原理和知识,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学生对美学的理论学习,使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高校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突出问题

1教育者对审美教育的不重视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息息相关。现阶段,在部分高校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审美教育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在课堂上没必要开展审美教育,只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即可。还有一些高校的美术教学活动虽然与审美教育相结合,但是由于缺少对审美教育的本质理解,在开展过程中形式化较为严重,质量难以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久而久之,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默契关系,加之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使得学生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由此可见,学校教育者对审美教育所持有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

教师在审美教育课程上使用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审美教育目标的完成。现阶段,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练习,试图通过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体会的形式来了解审美教育。学生缺少实践活动以及教师科学的引导,在领会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

3缺少审美教育的专业训练活动

审美教育的目标难以达成与训练活动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审美教育的形式与常规的美术课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二者仍然有很明显的区别。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反而还会让审美教育的形式变得固定、缺少新意,教育质量也难以提升。部分高校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没有与其他文化类知识区别开来,只进行理论讲解,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此一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也逐渐减少,从而影响着整个班级学生审美意识的提升。

4学生自身的美学思维没有被开发

审美教育的效果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时更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美术思维也同样重要,良好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及时根据学生的思维动态调整教学方法,这样在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就会更加轻松和顺利,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但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只关注学生的作品是否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忽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大打折扣。

5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体制

教育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保障各个学科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但是现阶段高校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仍以灌输式为主,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的优势,这并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第三,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开设的艺术修养等审美文化课程都以选修课程为主,并且课时少,学生的参与性也较低。第四,在教学评价上,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校领导对教师、家长对教师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以成绩为主的评价形式实际上会限制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当然,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高校美术教学中结合审美教育的具体措施

1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1.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展审美教育

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科特点,充分结合现代艺术赏析课程、美术概论课程等进行审美教育。当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校所持有的公共教研室安排相应的课时,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师资力量的最大优势,使不同学科的教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也可以将优秀的教育资源进行共享。高校还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置虚拟教研室,例如,美术基础虚拟教研室可以为其他专业的学生讲解素描、风景速写等相应的课程。当然学校所选择的课程也应当与专业课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建立紧密的契合点,这样才能推动学生专业和能力的共同提升。

2.教师要提升自身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应当关注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高校可以通过结合必要的改革措施,将美术教育作为调整、优化、创新的专业试点,将审美教育与所有美术专业的学习充分融合。其他高校也应当从教学管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的重视程度等入手,积极进行审美教育的相关尝试。高校还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把审美教育纳入评价标准,定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活动展开调查,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重视审美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可以促进情感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自然而然接受审美教育。例如,在开展中西方美术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将西方的写实画派代表作品与中国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辨别历史的能力以及跨文化意识。教师还可以借助提问或者其他教学活动,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思想动态,为后期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调整提供方向。另外,在开展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也应当与审美教育互相结合,让审美教育真正贯穿于美术学习中。

4.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模式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等,加入必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将专业课程和审美教育课程比例变得更加均衡,让学生明白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其次,教师之间应当加强学术交流。例如,为了提高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与其他的学校建立联合关系,将优秀资源进行共享并共同开展教师教研会、研讨会、交流会等,使所有的教师都能在互帮互助中成长,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再次,学校应当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构建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例如,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或担任一定职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中都能感受到审美教育的浓浓氛围。最后,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个人美术档案,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进行登记和了解,并进行动态调整,以便于教师制定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措施。

2在课余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开展艺术社团类的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在大学期间,高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开展社团活动的便利条件,让美术审美教育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也可以有效体现。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国画类学生社团、书法类学生社团、陶艺工作室学生社团等。社团之间要定期组织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这样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借助专业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开展各种展览艺术节或竞赛活动

审美教育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借助各种展览活动、艺术节活动或者竞赛活动,活动的开展可以是个人形式,也可以是班级集体形式。教师在学生参与展览之前,要对学生的作品加以指导,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学生在观看别人的作品时,要养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种各样的美术信息,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拓宽眼界。

3.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

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多是用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时,应当让教师鼓励学生基于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加以创作。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在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思维,再借助一定的创作技巧,创作出有内涵的作品。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作品创作,帮助学生养成感知美、思考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总而言之,高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审美教育,采取相关的措施以保证审美教育活动的有效落实。审美教育的效果是难以在短期内完成的,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活动中加以渗透。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要立足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良好发展,真正推动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周娜.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艺术科技,2015,28(07):16+98.

[2]黄春芸.新时代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实践路径探究——评《审美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2.

[3]王海龙.浅析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4):207.

[4]陈石.基于高校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10):4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