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财政工作思路精选(九篇)

财政工作思路

第1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

总体上讲,*年的工作可圈可点,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市委、市政府对我局一年来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对我局的工作非常满意。

第一,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要求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向40亿元目标奋斗。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积极主动抓财税征管,财政收入实现了近十年来所没有的快速增长。据快报反映,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完成400342万元,比上年增加83568万元,增长26.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2522万元,比上年增加51727万元,增长25.76%;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01762万元,比上年增加26478万元,增长35.17%;上划所得税完成45686万元,比上年增加5363万元,增长13.30%。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长21.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788万元,比上年增加11769万元,增长18.98%;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8744万元,比上年增加4676万元,增长19.43%;上划所得税完成20268万元,比上年增加3536万元,增长21.13%。财政收入呈现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财政总收入从1994年突破10亿元到2003年20亿元用了10年时间,从20亿元到2005年30亿元用了2年时间,而从30亿元到今年40亿元仅用了1年时间。7个县市财政总收入全部过亿元,6个县突破2亿元,其中耒阳市达到6.5亿元,常宁达到4.05亿元,衡东、衡南超过了3亿元。二是在全省的追赶速度明显加快。在14个市州中,我市财政总收入继续排第六位,但追赶的速度在加快,与排第五位的常德比,差距在逐步缩小。2005年常德财政总收入是35.5亿元,我市比常德相差3.86亿元,今年预计相差1.88亿元。与排第七位的湘潭的距离在拉开,今年我市比湘潭的财政总收入多10亿元,而2005年这一差距为7.48亿元。三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0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56%,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

第二,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要确保的一些基本支出、重点支出、不可预见性开支,基本做到了保障到位。一是重点安排关系“人”的支出,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重点打足教育系统、农口科研单位、劳改劳教系统的人员经费,增加支出1988万元;优先安排住房公积金和职工医疗保障经费,增加支出1380万元;落实市直单位公务员津补贴所需经费,安排公务员工资改革经费3205万元。二是高度关注民生,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为6168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0.7%。全市安排再就业资金6554万元,4.8万人受益,其中市本级安排800万元,在独立工矿区和市区零就业家庭人员中招聘1000人从事公益工作,社会反映良好;发放社会养老金5.96亿元,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发放低保资金1.26亿元,完成增长15%的目标;及时拨付干部解困资金2081万元,解决了企业干部工资、部分企业干部医疗保险、离退休干部生活困难等问题。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重大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三是全力以赴支持抗灾救灾工作。耒阳、衡南等县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全市争取上级救灾资金1.1亿元,本级财政安排230万元,确保了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四是着力打造文明城市。市本级投入城建方面的资金在4.6亿元以上,其中开行贷款3.8亿元,财政预算安排8000万元。改造了34条背街小巷,完成了公铁大桥抢修、东西主干渠清淤,确保了蔡伦大道、白沙大道、石鼓书院、雁峰公园等重点工程竣工以及湘江东南风光、蒸水南堤、雁城新路、蒸湘南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五是扶持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费1000万元;落实石油价格改革政策,发放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8245万元;制定廉租户租赁补贴保障办法,为400多户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享受低保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六是加大教育科学事业保障力度。全市科技支出达到3592万元,增长22.14%,教育支出达到91886万元,增长7%。七是确保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和政法机关吃“皇粮”。市本级普遍提高零基预算单位编内在职人员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支出396万元。同时,切实保障政法机关经费,*年,全市公检法司支出完成45589万元,增加1891万元,增长4.33%。市本级加大了对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力度,年初预算按人均4.5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到位。加大了对基层公安机构建设力度,配备警用车辆及办公设备,新建、维修基层派出机构。

第三,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英明决策。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它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加大支持力度,广大农村和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本级今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安排2000万元,加上中央、省安排的专项资金,今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5亿元,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争取中央及省财政批准我市立项农业项目93个,安排扶持资金11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部、省财政厅批复我市6个,安排资金1862万元,是历年来项目最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三是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15.6万人,享受免杂费学生10.6万人,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生1.8万人。认真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我局被评为全国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先进单位。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0个农村示范村完成了规划修编。投资43406万元,修筑通乡公路、通达公路、通畅公路,投资1100万元新建42个乡镇客运站,10个渡口改造,进一步改善了老百姓出行和运输条件。投资258万元新建沼气池9000口,投资660万元建设部分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4.5万农民的饮水问题。五是稳步推进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今年省市共安排资金1861万元,支持7所中心卫生院和7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目前各项资金全部到位,正在抓紧施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单位扩大到3个,新增了衡阳县和常宁市。3县市共有173万农民参合,筹集资金7924万元,进一步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六是全面落实农民补贴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累计向全市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382万元,良种补贴3713.8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9366万元,成品油价格改革种粮农民综合补贴5837万元。全市按500万种粮农民计算,人平增加现金收入48.5元。

第四,培植工业主体财源收到明显成效。我们紧扣市委、市政府“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思想,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培植工业主体财源。可以说,*年是我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力度最大的一年,思想是最明确的一年,成效是最明显的一年。全年市财政对工业的投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一是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工业主体财源。全年安排5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对我市重点企业进行扶持,重点企业的财税贡献水平进一步增加。增加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盘活财政原安排的1000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筹措高科技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300万元,对风顺车轿、华意机械等12个项目予以财政支持。积极向省厅争取821万元挖改资金,重点支持了特变电工、建滔化工、镭目科技等高科技企业。二是运用财政政策扶持工业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衡阳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加上2002年市政府10号文件,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比上年增加500万元。特别是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出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大力支持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争取开行贷款13320万元,大力支持松木工业园和白沙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支持企业改制。筹集国企改制资金1亿元,支持江头煤矿、百货大楼、清水塘铅矿等51户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存量资产7亿元,处置债务7.4亿元,调增企业资金3000万元。到目前为上,市直226户国有企业中,已经政府批复203户,国企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第五,财政改革和管理迈出新的步伐。第一,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7月28日,首批15家试点单位正式上线运行,资金拨付全部通过网上进行。11月28日,原进入会计集中核算的50家一级预算单位又上线运行。截止12月12日,我市共拨付预算指标1716.24万元,办理财政直接支付619.83万元,办理授权支付业务429.46万元。县市区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南岳、衡山、耒阳、衡南、蒸湘等县市区目前已经启动了改革。第二,顺利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效提高财政预算编制、分析水平。目前基本建成了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支出分类体系、经济分类体系和科目编码体系,为明年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政府采购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49824万元,同比增加23660万元,增幅达90.4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4.5亿元的计划,节约财政资金6716万元,节支率为11.88%。第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衡阳县作为试点县,启动了乡镇机构改革第二步工作,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开始实施。第五,会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基础管理工作更加扎实。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咨询及记账机构申报设立的审批程序。继续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支出核算管理方面,严把审核关,共拒付不规范的业务和不合理支出。第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概算、预算及结算审查。其中为白沙、松木、景观大道、石鼓书院等4个重点工程编制标底及上限值1.7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直接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对松木工业园上倪路、松枫路上限值的编制,一次减少财政投资2000万元。

第六,机关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年初,俊杰局长提出了用2-3年时间争全国文明机关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机关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机关功能更完善,机关的人气更旺,公众形象进一步树立。*年,我局有望在连续四年获得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之后,第五年继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市委组织的经济环境民意测评活动中,我局获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一是毫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局干部职工运用每周二的固定学习时间,采取请专家讲课、各支部组织学习等形式,开展了“学习新”、“学习八荣八耻”、文明市民守则等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三抓”的工作方针,抓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抓提醒,注重警钟长鸣;抓制度,用制度管人育人。时刻注意关心、保护好自己的干部。二是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今年,我局部分机构职能进一步理顺,更加符合财政改革的现实需要,如农税局更名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国库集中支付局。成立债务管理办公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实现了职能归位到财政。可以说,这是我局*年工作的一大亮点。三是关心干部的成长,为大家提供舞台。通过平时多宣传自己的干部,关键时候积极争取,*年,市委先后从我局提拔4位同志,其中两位同志任调研员,一位同志任总会计师,一位同志任副调研员。四是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活跃机关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的“文明之光”文艺晚会和市直机关迎七·一歌咏比赛,均获得较好的名次。和市体育局、市直工委一道组织了“财政杯”衡阳市直机关羽毛球赛、社区篮球赛,展示了财政风采,树立了财政形象。五是强化机关功能。按照俊杰局长提出的“机关大楼每年都要办一两件实事”的思路,机关着重抓了“阅览室、文印室、档案室”三室建设。目前阅览室已建成,文印室、档案室建设基本完成。六是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提供机关基础装备水平。12月12日,市人大组织的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视察,我局作为市直部门两个视察单位之一,由于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较高,受到视察代表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七是对财富山庄进行改造提质,树立窗口形象。目前,贵宾楼和重宾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已进入装修招投标阶段,预计可以按照预定期限交付使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理清工作思路,把握正确的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工作思路,对财政工作来讲,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产力。今年,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符合衡阳现实需要的思路和理念。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在年初38亿元收入目标基础上,经过审时度势,向40亿元奋进。这个思路较好地把握了财政发展的大势和方向,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财政总收入圆满完成40亿元目标,这对追赶型的衡阳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衡阳的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对鼓舞衡阳的士气,树立赶超信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明确提出“做强财力”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做实财政“蛋糕”作为理财的根本来抓,今年,这一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理性,成效也更加明显。*年,我市人平可用财力达到17718元,较上年的14523万元增加3195元,增长21.9%。近五年是我市人平可用财力增长最快的时期。1997年至2001年,全市人平可用财力从4785元增加到6805元,年均增长9.21%;2002年至*年,全市人平可用财力从9009元增加到17718元,年均增长17.78%。随着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全市人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第二,不断创新机制,寻求财政发展的治本政策。3月份,俊杰局长带队,就如何加强财税征管先后到郴州、株洲、常德、永州学习考察,为市委、市政府当参谋,建立、完善我市财税征管机制。在此之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本级税收征管的意见》,批准同意了重点税源大户联系办法、税收征管奖励办法和重点企业纳税考核奖励实施办法。今年还成立了财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从政府办、财政、国税、地税抽调人员组成财税办,及时调度跟踪入库进度,解决财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党政协调、财政牵头、税务为主、部门配合的工作合力。通过建立机制,财税征管的力度和效果是多年来最好的,财政和国税、地税的合作是最愉快的,心情是最舒畅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监督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格局,为充分强化财政职能,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做好“人”的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年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十分注重做好“人”的工作,发展为了大家,发展更是依靠大家。一是努力为全局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由于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当家理财,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每年都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财政收支目标以及其他任务,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信赖。市人大、政协对财政工作更加支持,县市区与我们也是以诚相待,非常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可以说,对上对下,我们的工作环境都是和谐、宽松、融洽的。二是积极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每年解决一两个问题的思路,想方设法为机关大院做点事情,保持大院的绿化、美化和安全。三是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要提拔、重用一批优秀、年轻的干部,坚持选贤用能、搞五湖四海的用人导向,在全局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总体上讲,目前全局上下是心齐气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精神状态良好。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监督,爱护、保护好自己的干部。

尽管*年的工作成绩较大,亮点突出,但是财政运行仍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第一,收入征管存在漏洞。收入的跑、冒、滴、漏还比较严重,收入征管还需进一步加强。第二,财政包袱较重。目前,我市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负债、赤字较大,消赤减债的工作任重道远。第三,支出压力较大。突出表现在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过大,市级财政的自主空间偏窄。第四,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系统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加强财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做到警钟长鸣。

三、2007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0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增收节支中心,突出质量财政、和谐财政两大主题,狠抓培植财源、财政改革和财政基础管理三项重点,努力完成200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全市财政收支的初步安排是:财政总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13%;其中,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亦安排增长15%和13%。全市财政支出安排比上年增长7.5%。

为了顺利完成2007年的财政收支目标,促进全市财政又好又快地发展,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以发展经济为动力,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一是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税收的主体。2007年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工业化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加大财政支持工业的力度。安排一定规模的工业发展资金,按照“保存量,让增量”的办法,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提升输变电、钢管、盐卤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保障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围绕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制订相应财政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龙头项目、重点项目的引进,建设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重点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用好信用担保中心扶持资金1000万元,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民间资金投入到重点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上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项贸易洽谈会、会展、贸促会,重点用于宣传推介衡阳,使其成为最佳招商引资平台;统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资金扶持体系。积极做好出口退税审核、办理等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出口创汇,拓展我市出口退税空间。打破所有制限制,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资助以及鼓励企业创新等手段培育一批扎根于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三是加力推进科技创新。2007年大幅度增加安排科技三项费用,主要用于研发基地建设和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拓展政府采购政策的扶持功能,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继续加快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四是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根据衡阳生产要素密集优势,人气很旺,建立第三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大物流业,做强旅游业,做优消费业,提高来自物流业、旅游业、商品流通业、中介服务业、餐饮业、休闲业等方面的税收。

(二)以加强财税征管为主线,努力打造质量财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增长12%,主要基于夯实财政基础,做实财政收入“蛋糕”,实现财政又好又快发展考虑。一是继续加强与特变电工、亚新科、中钢、衡管、镭目科技等重点税源企业的联系,加强税收调度,积极主动做好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奖励政策、办理各项政策性退税等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依法纳税积极性,保证税收均衡入库,提高重点企业财税贡献水平。二是严格落实衡政办〔*〕10号文件,加强财税征管,突出依法治税。利用税务登记、税控收款机、机打发票、重点税源数据库等综合手段,不断提高税源监控水平。挖掘房地产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税收征管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建立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法和分配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实行源头控管,推行国有自然资源有偿开发利用,建立资源性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税收入库延期审批制度,加强欠税追缴,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案件。三是不断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办法,调动县乡政府做大财政“蛋糕”、加强财税征管的积极性。紧紧抓住中央、省实施“中部崛起”、“一点一线”快速发展和包括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等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三)以支持三农为重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富、村容美、乡风正”的总体目标,建立“三农”投入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一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安排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资金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继续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对农业优势产业进行补助,引导其加快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二是推动农村事业进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问题,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农户的子女读书难问题,基本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大力支持农村卫生事业,推进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逐步开始建立村级卫生室,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合作体系建设,确保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扩大电讯和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面,确保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支持村村通公路建设和村庄“三清三改”建设,建设农村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促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努力实现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领先水平。

第2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为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速产业结构调整。落实积极财税政策,盘活财政资金存量,用活财政资金增量。以经开区、制造产业基地、两型产业示范园、河文化产业园、花炮产业集中区、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围山部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七大板块为依托,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增强电子信息、金融等行业的产业支撑效应,扶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壮大发展,深入推进花炮、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培育持续稳定健康财源。二是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在产业规划、技术改造、制备购置、信用担保等方面,加大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扶持力度,着力培植税源大户。三是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对接中小企业,做好银企信贷衔接工作,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企业特别是花炮企业解决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制约。落实房地产宏观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加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推进蒙西铁路和金阳大道等交通融城项目、西北环线和浏中文等基础设施项目、蓝思科技三期和淀粉酶胶囊等产业发展项目尽快达产,形成持续财源。

(二)强化征管措施,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一是加强收入调度。完善财税国土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国税、地税、国土和财政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二是落实征管责任。建立收入进度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责任制、征管奖惩制、漏征漏管追究等制度,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确保总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收入质量,确保财政收入在市绩效考核工作中名列前茅。三是加强综合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法规,继续加大稽查力度,积极协调部门联动,组织零散税收清查,加强零星税收委托工作,强化源泉管控,挖掘增收潜力。按月分析、测算,及时缴库,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创新机制,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工作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四是严格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本级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程序,确保依法依规征收,研究制定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管考核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三)优化支出结构,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安排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开展;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突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稻、无性系油茶、无公害蔬菜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认真落实教育支出占比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进一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救助救济政策,逐步提高重度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加强住房保障建设,扩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四是稳步推进医药改革。筹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进一步落实基本药物配送制度,支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扩面和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工作。五是支持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做好综治维稳、救助、天网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等经费保障,促进法治、和谐建设。

第3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一、抓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

我们从抓宣传和培训入手,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观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为贯彻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水平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人才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办公室、党总支、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协同负责组织,具体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精心制定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根据财政工作实际和培训教育工作的需要,按照本局《20__年人才工作要点》,制定了《张掖市财政局20__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关于认真开展干部职工法律教育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责任人及实施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了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笔记等日常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统一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实施培训教育,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三是统一布署安排,力求取得实效。在工作部署上,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由办公室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加强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成立了四个理论学习小组,完善了《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多项涉及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了《学习培训奖惩办法》,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物质奖励、评先晋优等措施予以奖励;完善了《调研工作制度》,认真组织申报并审核下达年度调研课题,对完成的调研课题经评选后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同时,将学习考试考核结果与人员使用、提拔、责任制考核、公务员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挂起钩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建立了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安排落实专门的培训经费,对经费进行严格使用和管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财会人员培训中心为基地,立足现有条件,逐步完善更新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平台,在我局财政网站上设立学习培训专栏;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尽量保证干部职工的培训时间,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建立学习培训的检查考核机制。认真组织好政治业务考试、分类业务技能考试、“五五”普法考试及市上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以考试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抓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一)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五干部职工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体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进行观摩、文艺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围绕我市经济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实行个性化教育培训。提出以全面促进机关干部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增强学习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服从服务于财政经济中心工作为主题,以强化培训教育为手段,健全奖惩机制为动力,形成“抓学习、强素质、促工作”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学习机制。以开展财政文化活动、全员读书活动、岗位培训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公务员基本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知识更新为重点,参加社会教育和本单位

学习为主渠道、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教育体系。(三)狠抓干部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以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学历、技能职称为重点,狠抓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函授、自学、成人高等教育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提高学历,全面掌握业务技能。20__年,全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0%以上,全局45周岁以下干部新取得会计、税收、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增至63人,达到全局职工人数58%,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开辟论坛讨论学、引导干部自己学,组织观看典型案例、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等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开展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反腐警示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普法知识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五)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把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作为支持全市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师资管理,采取灵活措施,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0__年,全市共举办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班10期,培训312人;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1100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辅导班1期,培训65人,各县(区)财政局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6期,培训1870人。

四、抓工作落实,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围绕人才开发,落实目标任务,加大指导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把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归口管理,合理使用。今年已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项经费97.6万元,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20万元,企业人才教育培训经费20万元,高校毕业生生活、交通费补助16.8万元;并将事业单位新招考录用的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供给,支持单位选用优秀人才。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以抓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为主线,市本级安排农民培训资金10万元,30万农村技能培训工程项目前期费3万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经费151万元,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专项工程经费100万元;争取农村农民工引导性技能培训资金201万元,培训农民18.61万人次;争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35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补助资金288.6万元;依托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村卫生教育和科技推广等项目,争取各类培训资金100万元,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卫生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人才智力援助、实用人才开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实施。这些经费的落实,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完成了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填报了机关党政人才资源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为人事部门及时掌握人才情况提供了依据。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及时完成了公务员登记的有关工作。及时归集上交了有关人事档案。

五、发挥人才作用,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把人才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创新,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建立起适合财政工作特点、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20__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0.5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2.99%;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4.6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6.5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占预算的84.38%,增长28.12%。支出进度和增幅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农林水利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9.95%、21.22%、16.24%和51.15%。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10份共落实项目××个,资金××万元,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建设成效显著,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六、20__年人才工作思路和打算

20__年,我局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人才

的管理使用工作,严格经费保障,为推动全市人才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和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二是落实责任制,即层层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来开展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同行政工作一同部署,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成长的平台,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主要采取自培、送培和专业培训三种形式培训人才。

第4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20__年我局的工作基本思路是:

一、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为我市跻身全国两百强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审视面临的经济形势,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和新一轮税制改革动态,积极开展调研,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为建设“平安我市”提供财力保证。

(一)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壮大财源,增强地方财力

增强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事业和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的投入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对相关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调整,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六六产业。及时兑现市政府鼓励发展各项财政贴补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整合各项资源,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支出要以推进跻身全国两百强建设为重点,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的原则,保证急需、急办的教育、交通、公共卫生项目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需求。一是充分发挥国资公司“非转经”资产作用,努力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拓宽融资渠道。二是加大对交通设施、城市基础建设等项目的投入,重点做好黄衢南高速公路我市段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坚持和谐发展,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以及以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城乡公共卫生卫生体系建设,巩固和发展农村五项社会求助体系成果。

(三)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

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意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农业工业化”政策落实、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等资金的落实,、以及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建设、农民培训、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落实。

二、努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

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深化部门预算为手段,按照“控、保、压”的要求,编制20__年财政预算。顺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按公共财政和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将不属于政府办理的职能分离出来,减轻财政压力。继续抓好乡镇财政管理,积极配合做好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关注乡镇财政运行状况,适时调整完善乡镇财政体系。

(二)继续探索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要按照《我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要求,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切实做好改革前的基础性工作。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转换部分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满足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项目资金财政集中支付的范围,为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推进非税收入预算化管理

一是要规范非税收入的预算编制。对非税收入编制收支计划,纳入综合预算管理, 细化非税收入管理。二是推进专户管理国库化管理,继续完善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的管理。三是继续巩固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成果,严格银行帐户审批,规范专户管理。

(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一是继续完善资金分配、拨付等管理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专项资金实行“一项目一办法”,以制度来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分配;二是推进“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财政资金项目化、网络化管理考核办法,加快项目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对财政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推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三是按公共财政的要求,围绕财政管理目标,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监督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和会计监督机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考评体系,完善资金使用跟踪检查制度,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资金运行风险。

(五)推进政府采购工作

要修订和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政府采购目录,逐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额度。

三、优化收入结构,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深化征管改革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方针,对工业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二是持续改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三是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税务公开工作,理顺税收征管秩序。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推进养老保险费全覆盖工作,规范征缴行为,提高征缴质量,以税收征管的理念抓好社保费的征缴工作,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

(二)加强税收管理

一是加强对车船使用税、资源税等小税种的调研,探索资源税由代扣代缴和核定征收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二是进一步规范竹、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对竹、木材行业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工作。要稳步推进第一批试点工作,要做到宣传到位、培训到位、责任人员到位和工作进度到位,同时要在总结第一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以建立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代扣代缴义务人明细申报制度、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制度、与社会各部门配合的协税制度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管理。

(三)提高征管效率

以信息化为依托,推进地税征管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大“12366”特服系统的宣传力度,推进网税系统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网上信息、短信提醒、网上调查等应用水平。完善地税与社保联网系统,保证社保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最新最全的免费写作网站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中的相应责任,推进地税执法的规范、透明、高效。

(四)提升稽查水平

积极有效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督促纳税人自查自纠,及时发现日常税收征管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强化税收稽查,完善《责成自查制度》和《税务稽查约谈制度》,规范税收执法,建立《案件特性分析制度》,挖掘稽查深度,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作用。继续分阶段对低税负企业、社保费申报不实和零申报单位开展检查,重点配合解决税收征管中的难点、焦点问题。

(五)进一步推进地税征管社会化

进一步加强与国税、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规范委托管理。联合国税部门认真做好税务登记换证和联合办证工作,全面核查户管情况。探讨建立“地方两税”委托乡镇、社区工作,进一步堵塞税收漏洞。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协作,严厉打击税收违法活动,维护税收管理秩序。

四、增强四种意识,建立“四型”机关,为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一)增强学习意识,创建学习型机关

着重树立现代学习理念、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形成全局上下争创“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个人”的氛围,以此推进财税改革与发展。加大学习、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切实增强干部学习积极性;创新形式,开展各种学教活动,继续支持干部学历教育和职称考试,适时与高校挂钩,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培训,以此推进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增强廉洁意识,建立廉政型机关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意见》等要求,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事。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职能,为监督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内部审计规范化,规范权力运行监督。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筑反腐败防线,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倡导“一帮一”结对活动,切实预防干部违法乱纪的机率。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主,以教育的强化来提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增强 调研意识,建立调研型机关

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上级财政地税部门的安排,对照全市“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上级各项经济财税政策,结合本单位、岗位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理财治税的水平。

(四)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型机关

第5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理财为民的服务宗旨的发展思路,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增强财政的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坚持“吃饭、发展、建设”三位一体,促进自贡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动自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

1、财政收入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与全省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5%,明年超过20亿元;上划中央、省级收入年均增幅不低于12%,明年超过20亿元。逐步缩小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与全省的差距。

2、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协调性增强,财政收入来源进一步合理。来自于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比重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

3、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继续保持增长。全市可用财力年均增幅不低于8%;人均财力增长幅度不低于10%,明年超过50,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幅不低于10%,明年超过60亿元。

4、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确保教育、农业、科技、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生态环境建设等支出增幅;确保社会保障支出做到“两个确保”,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并“应保尽保”,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5、努力争取转移支付力度,缩小财力差距。切实缓解财政困难的局面。

6、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化解县(区)乡历史债务。

7、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有效遏制规模过快增长势头。

8、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三、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为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创公平”这一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各项财政改革,促进财政事业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财政部门要推进科学发展,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丰富政策手段,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体现重点性。要加大对重点优势企业、新材料基地、大型企业集团等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实施名牌战略。要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主辅分离、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要支持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是体现效益性。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动态调整项目内容,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项目决策方式,把有限的资金投向经济发展需求程度最高、扶持效益最好的领域。

三是体现导向性。政府扶持政策的导向性具体体现为通过有效的政策杠杆,引导社会投资投向政府需要扶持的产业领域。要通过财政贴息、补贴、奖励、投资等多种政策手段的运用,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坚持城乡统筹,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级财政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继续推进大城市带动大农村战略,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确保“三农”工作有新的突破。

一是明确目标、分类指导。“三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财政部门在制定落实具体政策中,必须明确政策目标,体现政策要求。对于农村福利性政策,要注重体现“公平”目标,通过对特定群体、特定区域、特定产品和特定环节给予支持与补偿,调节不同产业和不同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对于农村公益性政策,要注重体现“协调”目标,围绕政府扶持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着力解决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性政策,要注重体现“效率”目标,按照市场化择优原则,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予以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是突出重点,稳妥推进。财政“三农”投入将继续保持增长。各级财政要按照突出重点、稳妥推进的原则进行分类排序,使农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看病难、读书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农民减负增收方面,要巩固改革成果、防止负担反弹,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帮助农民增收。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要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完善扶贫投入管理为重点,切实增加投入,推进改革,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下大力气解决“三农”资金使用分散、项目整合不够、整体效益欠佳的问题。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分清轻重缓急的原则,集中资金支持解决最急需、最重要、最有效的项目,办一件,成一件。要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进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协调工作机制,促进扶持(或救助)对象、扶持内容、扶持资源的协调统一,实现政府投入的产业集聚、地域集聚和项目集聚。

3、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公共财政的保障水平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加快完善运行机制,努力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切实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提高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金保工程”建设,使社会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基本生活保障;要支持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城市低保制度,稳步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坚持城乡统筹,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教育事业方面:要支持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类教育助学体系,逐步提高职业教育投入水平。公共卫生方面:要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医疗卫生三项制度建设,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科技、文化、计生事业方面:重点是推进事业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事业发展涉及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问题,核心是合理界定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同时还涉及政策引导机制问题,重点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事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低保等方面的支出在执行中已经有了明确的分担比例,各级财政部门一方面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确保应由政府负担的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结合各地实际,探索完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是规范基础管理。公共保障支出很多涉及对老百姓家庭或个人的直接支出,具有面广量大、支付分散的特点。要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完善支付方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兑现。今年,省厅将对部分涉农个人财政性补贴支出试行“一折通”改革试点,并逐步扩面,各级财政部门务必要积极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

4、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高财政管理的综合效能

一是规范政府间财政管理关系为重点,继续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总的要求是:按照“财权与事权基本适应”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权与事权关系。要加快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大力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模式,确保乡镇政权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必需供给。要通过完善转移支付办法,确保县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权的实现。要防止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把“办事钱”变成“吃饭钱”。要健全和完善财政困难程度评价体系、标准支出定额体系,增强财政转移支付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要推进建立地方财政运行的监控和评价系统,逐步实现对地方运行的动态管理。

二是优化预算管理制度为重点,提高公共财政运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针对项目预算编制粗、执行难、结转大的问题,健全以投资评审、专家论证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决策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完善部门预算的调整机制,明确财政与主管部门的管理权限,实现财政管理与部门管理之间的工作协调。要建立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主管部门与财政、审计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得到及时改进。要健全国库集中收付管理系统,把部门各类政府非税收入和部门所有下属单位全部收入纳入管理范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严格预算约束、完善经费控制机制为重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近年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水平不断提高,但资金紧张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强调增加投入,不仅不现实,而且由于管理缺位,还会陷入投入越多、浪费越严重的误区。因此,必须加强管理,通过管理降低行政成本,通过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支出标准,为细化部门预算、制定预算定额提供可靠依据。要加快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压缩公用经费,规范支出范围,节约财政资金。要创新财务管理,在人员、用车、会议、通信、接待等支出方面规范运作,严格预算约束。

5、坚持依法行政,努力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全程监督机制。财政监督工作要拓展,必须坚持“监督寓于管理、管理寓于服务”的指导思想,赋予监督工作新的目标、新的手段和新的内容。要把监督工作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通过事前参与项目论证、事中开展预算合规性审核、事后开展资金流向跟踪,把监督工作变成为覆盖财政资金全流程的管理活动。要把监督工作与推进政务公开、实施投资评审和开展绩效评价结合起来,让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改革与财政发展的全部领域之中。要把监督工作与调查研究、监管处罚和整改服务结合起来,切实增强财政监督对决策管理的辅,树立监督执法的权威性,提高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二是建立协同监督机制。财经纪律的执行和财政资金的监督不仅是财政部门或少数监督部门的事,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特别是具有二次分配职能的主管部门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监督工作同样也不只是财政内部监督机构单家的事,财政内部支出管理机构同样必须履行监督职能,协同监督机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因此,财政部门要加强与资金主管部门的联系,财政监督机构要加强与内部职能机构的协作,把监督寓于管理之中,在推进业务工作中实现有效监督。要加强与审计、监察部门的协作,建立定期工作联系制度,实现资源共享,避免政出多门、重复检查。要加强与立法、司法和执法部门的沟通,遇到问题及时沟通。

三是建立效力监督机制。要认真执行《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政法律法规,对违纪违规行为,坚决实施财政制裁;触犯刑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切实加大惩戒力度。完善监督结果信息披露制度,对查实的严重违纪违规案件要进行公告和通报,提高社会监督实效。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监督成果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被监督单位要充分利用监督成果促进整改,改进工作。

6、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财政,就是要把握职责定位,依照财政法定的权限理财,不越位,不错位,也不缺位。要坚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按法定权限、规范程序和规定时限办事,严禁违法理财、不规范理财和财政不作为。

二是提高财政干部“四个能力”。要提高依法行政、科学理财的能力。财政干部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在财政工。作的法律授权、法定程序和职责权限框架内,力求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监督有效。要提高把握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财政工作必须有财有政。如果仅仅局限于算算帐、拨拨款,那财政工作就会陷于平淡甚至无所作为。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把财政方针政策执行好,把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要提高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能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财政工作既是数据工作,也是政策工作,更是综合工作,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少说空话套话,狠抓决策落实,才会有执行力、影响力;加强学习调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情况,财政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要提高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增强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杜绝制度要求与具体工作两张皮,确保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

第6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半年来,行政政法(科教文)工作始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和“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确保了公教人员工资的发放和机关的运转,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做好工资结构调整工作。

1、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的具体措施。公务员收入分配是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问题,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务员薪酬制度,不仅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工资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而且有利于引导和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逐步理顺社会各方面的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由于年初公务员工资套改方案一直未定,我们寻向其它县区,向县领导汇报结果后,结合自己县内的实际情况对我县公教人员在春节之际按每人1000元进行预发工资。时间紧迫,工作量大,连夜加班,保证了预发工资的发放。为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让全县人民过了一个详和的春节。由于这次公务员工资套改与原有的名称项目完全不同,我们先对工资表结构进修了修改,同时又制定一套多退少补的工资表格。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同时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新标准工资进行录入调整,同时接收各单位多退少补两套工作表,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我县上百家单位工资录入到微机内,人员情况复杂、工资数据变化大,工作量其大,有时忘记了下班时间,为了不让单位会计等待,只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得到了许多单位会计的赞赏。5月底各单位工资录入已基本完毕,教师工资平均增资310元,公务员平均增资260元。我们向县领导汇报了发放多退少补工资的建议,在资金量充足认可的情况下,县领导同意此建议,于5月28日将5月份工资及多退少补工资总计6300多万元,纷纷打卡发放到个人账号上。付出总会有回报我们得到全县人民的一致好评。

二、结合实际,清理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债务。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3月9日,省政府如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县政府非常重视,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县教育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的工作汇报,成立了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县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副县长,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教育局、审计局、监察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债务清理核实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县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丰县义务教育债务核实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丰政办发[XX]26号),切实加强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左作的监督和全方位的业务指导,又设立了清理督查组、数据汇总组,资实审验组、纪委监察组,按照省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审核。

2、完善制度,规范操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XX]20号)文件和3月14日—15日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培训会议的要求,我们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债务清理核实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全县债务清理核实的范围、内容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基层清理阶段,先后多次召开了调度会、协调会和业务分析会,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时间,积极推进债务清理核实左作的实施。为了规范操作,县教育局还结合我县实际,设计制作了一套“丰县中小学基建、设备购置债务清理取证材料”等补充表,使基层学校的债务清理核实情况更加清晰明了,工作更加规范,质量得到保障。

3、严格审核,确保质量。在县级复查验收阶段,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对基层学校报送的债务清查资料逐校、逐项、逐笔进行了审核、核实,着重审查了债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面达到了100%。

经过一个月的清理核实结果如下:至XX年12月31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累计欠债11560.30万元.从债务成因分析:因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9790.94万元,因教学仪设备购置形成的债务513.09万元,其他债务1256.27万元;从债权人类别分析:欠银行货款700.22万元,欠施工单位款4821.84万元,欠教职工借款1788.41万元,欠其他单位借款2827.17万元,欠其他个人借款1422.66万元。

三、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积极做好部门综合预算的编制工作

部门预算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能较好的强化预算约束,规范财政资金分配,增强政府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调动部门增收节支积极性,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时间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给我们提出了工作的紧迫性、严肃性;人员少,又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压力。为了能协调有序高质量的做好各项工作,我们放弃“五一”节假日连续加续加班5天,对部门预算中的人数,工资情况,预算外收入情况逐一排查,重新制定新表格,计算新公式数据。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通过了人大的批复。

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我县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苏北政策和资金倾斜的力度,特别是今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加快,我们充分发挥股室职能作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

1、争取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补助约4307万元。

2、争取经济薄弱地区享受免费提供课本278.3万元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生人数650000人。

3、到目前显止争取了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以奖代补资金67万元。

4、争取省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扶助扶助1882人,其中享受市补助133人计108万元。

5、争取政法补助项目310万元,比上年多争取101万元.

下半年思路

一、对公务员津贴补贴在清理归并现有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津贴补贴项目和标准,遏制津贴补贴发放混乱的现象。

二、对各类专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使财政资金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根据省政府确定的教育债务化解方案,制定我县教育债务化解细则。

四、做好XX年决算和二八年预算编制工作。

第7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关键词】审计工作 财政管理 制度改革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积极作出调整,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充实审计内容

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点是:一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编制预算方式不同,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三是编制预算的范围不同,部门预算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四是预算批复方式不同,由财政部门统一、按时批复。实行部门预算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集中财力、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细化、透明度高;改变部门间“苦乐不均”等不合理状况。

实行部门预算是对预算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涉及到有关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调整,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行,对部门预算的审计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一是要通过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合理、准确,是否有效保障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督促各部门提高对全面、真实编制部门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审查各部门的人员和资产等“家底”是否真实,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科学完整地反映收支状况,促进各部门将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三是审查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立项、多头申请套取财政资金、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四是审查预算批复和资金到位是否及时,有无影响工作开展和项目进度。五是审查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如何,是否充分体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达到预期等原则。六是审查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部门预算逐步细化,并日趋合理、真实。

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依托,进一步发现查找违规线索

财政部门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职责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效果。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其组织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推广实施到位,是否健全完善。二是检查其是否根据年度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财政库款情况,合理调度、安排资金,确保资金供应。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四是检查其办理的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监督是否严格,支付手续是否齐全,支付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应当拒付但仍然支付的行为。五是检查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资金支付管理工作与检查监督中有否、、,进而造成损失等重大问题。

预算单位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决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力量,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部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看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使用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信息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支付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看是否对本单位的项目经费及使用进度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否及时提供有关资金支付的凭证资料,并切实做好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看其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真实完整;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设账、体外循环等、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四是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重点对部门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各项支出是否适当,有无铺张浪费、扩大行政成本、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资金和专项经费进行效益审查和评价,重点揭示因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三、以政府集中采购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绩效审计

第8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第9篇:财政工作思路范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