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财政会计管理全文(5篇)

财政会计管理

第1篇: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政监管;科技项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系统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管理会计融入科技项目管理,规范、系统地使用财政资金,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治理能力,推动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系统谋划布局科技规划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一、财政监管科技项目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对科技资金安排缺乏系统性

1.科技企业重复获得财政支持。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发改、经信、科技部门均存在财政资金投入,内容涉及创新型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业、集聚双创人才、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双创生态体系和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虽然各部门都有各自专项管理办法,但各专项管理办法在设立之初,由于部门之间沟通缺位,存在政策重叠问题。2.科技补贴政策目标引导作用不足。现有的科技政策较多涉及科技企业办公用房、领军人才办公用房补贴类,以及以拿证书为奖补对象的后补贴项目,此类补贴的共同特点是普适性,缺乏以进一步取得科技成果为导向、激励企业深挖潜力的作用。3.重大科技项目政策评价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如载体平台建设的框架协议中所明确的人员质量规模、领军人才数量、引进高企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在考核数量设计上缺乏科学依据,与所投入的建设、奖补资金关联性不强,难以判断现有考核数量是否形成压力,真实达到以考核促落实的效果。

(二)承担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致

1.项目实施进度编制不够细致。由于项目建设一般会在立项后拨付首笔建设资金,导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取得项目资金支持后,承担单位并未依照项目合作协议约定进度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到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进度时突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从而导致难以保证项目质量。2.项目投入资金编制不够细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未将整体项目细化,没有约束性的执行标准,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不足,建设项目无法完工或低质量完工;另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充裕,从而使财政资金流向其他项目或进行约定外资金投入。

(三)财政层面支出进度考核不严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年初预算批复,对科技部门上报的项目经费给予批复下达。当财政部门在年中和年末跟进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时,一方面会出现科技部门对年初预算批复项目并未出具实施细则、并未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同时由于项目立项、项目评审时存在环节多耗时长等情况,致使难以加快支出进度,难以如期完成年初预算指标;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科技部门对政策项目申报情况未做基本摸排调研工作,导致虚报项目资金预算数,或项目资金预算书不足。

(四)财会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不足

从项目申报企业角度,企业会计对所申报项目多以收支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很少从项目整体角度把控支出进度;从科技部门角度,其对企业的评判多侧重科学技术引领性程度,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成本效益评估意识不足;从财政部门角度,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相比,政府的职能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财政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时俱进意识不足。

二、运用管理会计理念提升科技项目经费使用质效

(一)运用预算编制理念,系统安排科技资金预算

1.梳理本级政策,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理。科技部门应梳理在用的中央、省、市级政策,与现有区级政策对比,明确政策依据、政策目标和资金需求,修正政策中表述不够明确的条款,剔除本级与上级政策中的重叠性条款。财政部门层面应横向对比其他部门政策,系统规划、出具政策调整建议。2.建立项目库,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规。各级财政部门协同科技部门应围绕同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逐步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引进领先科技研发机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培育中按照项目库管理要求,提前一年做好项目的研究论证、组织入库工作,根据部署导向对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办理项目新增、调整和退出工作,没有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的项目属于无效项目,不得进入政府投资储备库。3.细化项目预算,确保科技资金编排有据。在细化项目预算中应将制度、责任、费用等进行细化,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有据可依、科学可行,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预算支出依据编制每个政策项下的支出内容。在落实支出责任方面,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控制项目中涉及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将制度化、责任化的成果应用于项目费用的细化上,提高资金编排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科技部门也应根据政府可用财力和项目库内各项目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编制下年度预算及中长期预算,确保预算支出数有据可循。

(二)运用绩效评价理论,激励企业以考核促落实

在绩效评价中应杜绝预算硬约束作用不强,如编制不实、执行不严、随意调整、评价不当等情况。在预算中设计业财融合和技财融合指标,将项目补贴金额的较大比重设计为后补贴形式,同时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市场组织的“孵化模式”,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对指标设计的把控,同时做好科技项目监管工作,避免中期财务检查和阶梯验收审计结果流于形式,全项目周期考核方式约束激励项目落实。

(三)运用成本控制理念,促进科技资金合理支出

企业管理层面,加强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整合,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财政层面,在资金配置上也要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强化责任约束,逐步改变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状,解决好资金使用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的问题。实行投资项目结余资金财政统筹,原则上按照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同比例拨付,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各项目资金结余情况及使用计划,遵循严格规范、按需拨付的准则,切实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防止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无视预算约束随意增加投资规模,不接受决算审计等情况的出现。社会层面,搭建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引入中介机构和社会方参与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内以监督国有资产和财政项目资金使用为目的进一步推行委派制,认真总结委派期间资金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经验教训用于修订财政资金监督方案,完善财政监督制度。政府成立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部门,招录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聘请外部的项目检查、专项检查工作中,将本单位会计人员编入外部聘请人员队伍,在项目的核算监督工作中逐步树立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婉华.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监管探析.《财政与金融》

[2]冯卫东.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财政监督》

[3]王华.李欣洋.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探讨——基于政府投资的分析.《财税纵横》

第2篇: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政监管;科技项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系统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管理会计融入科技项目管理,规范、系统地使用财政资金,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治理能力,推动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系统谋划布局科技规划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一、财政监管科技项目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对科技资金安排缺乏系统性

1.科技企业重复获得财政支持。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发改、经信、科技部门均存在财政资金投入,内容涉及创新型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业、集聚双创人才、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双创生态体系和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虽然各部门都有各自专项管理办法,但各专项管理办法在设立之初,由于部门之间沟通缺位,存在政策重叠问题。2.科技补贴政策目标引导作用不足。现有的科技政策较多涉及科技企业办公用房、领军人才办公用房补贴类,以及以拿证书为奖补对象的后补贴项目,此类补贴的共同特点是普适性,缺乏以进一步取得科技成果为导向、激励企业深挖潜力的作用。3.重大科技项目政策评价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如载体平台建设的框架协议中所明确的人员质量规模、领军人才数量、引进高企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在考核数量设计上缺乏科学依据,与所投入的建设、奖补资金关联性不强,难以判断现有考核数量是否形成压力,真实达到以考核促落实的效果。

(二)承担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致

1.项目实施进度编制不够细致。由于项目建设一般会在立项后拨付首笔建设资金,导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取得项目资金支持后,承担单位并未依照项目合作协议约定进度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到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进度时突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从而导致难以保证项目质量。2.项目投入资金编制不够细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未将整体项目细化,没有约束性的执行标准,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不足,建设项目无法完工或低质量完工;另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充裕,从而使财政资金流向其他项目或进行约定外资金投入。

(三)财政层面支出进度考核不严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年初预算批复,对科技部门上报的项目经费给予批复下达。当财政部门在年中和年末跟进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时,一方面会出现科技部门对年初预算批复项目并未出具实施细则、并未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同时由于项目立项、项目评审时存在环节多耗时长等情况,致使难以加快支出进度,难以如期完成年初预算指标;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科技部门对政策项目申报情况未做基本摸排调研工作,导致虚报项目资金预算数,或项目资金预算书不足。(四)财会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不足从项目申报企业角度,企业会计对所申报项目多以收支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很少从项目整体角度把控支出进度;从科技部门角度,其对企业的评判多侧重科学技术引领性程度,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成本效益评估意识不足;从财政部门角度,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相比,政府的职能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财政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时俱进意识不足。

二、运用管理会计理念提升科技项目经费使用质效

(一)运用预算编制理念,系统安排科技资金预算1.梳理本级政策,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理。科技部门应梳理在用的中央、省、市级政策,与现有区级政策对比,明确政策依据、政策目标和资金需求,修正政策中表述不够明确的条款,剔除本级与上级政策中的重叠性条款。财政部门层面应横向对比其他部门政策,系统规划、出具政策调整建议。2.建立项目库,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规。各级财政部门协同科技部门应围绕同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逐步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引进领先科技研发机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培育中按照项目库管理要求,提前一年做好项目的研究论证、组织入库工作,根据部署导向对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办理项目新增、调整和退出工作,没有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的项目属于无效项目,不得进入政府投资储备库。3.细化项目预算,确保科技资金编排有据。在细化项目预算中应将制度、责任、费用等进行细化,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有据可依、科学可行,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预算支出依据编制每个政策项下的支出内容。在落实支出责任方面,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控制项目中涉及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将制度化、责任化的成果应用于项目费用的细化上,提高资金编排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科技部门也应根据政府可用财力和项目库内各项目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编制下年度预算及中长期预算,确保预算支出数有据可循。

(二)运用绩效评价理论,激励企业以考核促落实

在绩效评价中应杜绝预算硬约束作用不强,如编制不实、执行不严、随意调整、评价不当等情况。在预算中设计业财融合和技财融合指标,将项目补贴金额的较大比重设计为后补贴形式,同时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市场组织的“孵化模式”,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对指标设计的把控,同时做好科技项目监管工作,避免中期财务检查和阶梯验收审计结果流于形式,全项目周期考核方式约束激励项目落实。

(三)运用成本控制理念,促进科技资金合理支出

企业管理层面,加强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整合,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财政层面,在资金配置上也要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强化责任约束,逐步改变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状,解决好资金使用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的问题。实行投资项目结余资金财政统筹,原则上按照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同比例拨付,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各项目资金结余情况及使用计划,遵循严格规范、按需拨付的准则,切实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防止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无视预算约束随意增加投资规模,不接受决算审计等情况的出现。社会层面,搭建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引入中介机构和社会方参与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内以监督国有资产和财政项目资金使用为目的进一步推行委派制,认真总结委派期间资金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经验教训用于修订财政资金监督方案,完善财政监督制度。政府成立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部门,招录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聘请外部的项目检查、专项检查工作中,将本单位会计人员编入外部聘请人员队伍,在项目的核算监督工作中逐步树立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婉华.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监管探析.《财政与金融》

[2]冯卫东.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财政监督》

[3]王华.李欣洋.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探讨——基于政府投资的分析.《财税纵横》

第3篇: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积极推动我国有效实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的重点要求。因此,与当前地方财政管理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在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是亟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一、简析财政预算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第一,支出控制是二者的主要方式。针对每一生产经营环节,作为管理会计其控制是全过程。财政管理在政府预算属于集中分配环节,重点是控制支出执行与预算编制,因此两者之间存有某种关联性,通过对比分析财政预算和管理会计能够清楚地看到,在支出控制方面管理会计体现的更为具体,可以精准把握关键点,应用价值工程手段控制决策。因此在该方面,关于在财政预算管理采用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应积极汲取管理会计相关理念,从而让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更具实效。第二,收支预算是财政预算与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对于管理会计彰显着客观性,灵活应用统计预测方法,以此对政府预算不足进行弥补。除此之外,其也能通过多元路径测算收支,通常管理会计在预测分析支出时会应用成本分析法,将市场具体情况为依据对成本进行预测及控制,由此可以补充财政预算所采取经验预测的局限,切实提高预测分析的精准度。第三,评价预算执行。我国现阶段预算管理主要施行集中采购、部门预算等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政预算管理要求不仅带来的发展机遇也迎来诸多挑战。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应以具体发展情况为基础,若想实现收支预算体系构建则应依托统计预算,实现部门预算编制的强化。与此同时,还应该对绩效预算以及控制体系合理构建,指明管理会计所处地位。

二、地方财政预算管理采用管理会计的作用分析

第一,有助于强化财政预算管理。“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在我国地方财政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一方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建设是巨大阻碍,另一方面也难以真正落实预算管理。所谓“重分配,轻管理”,其主要是指关注预算编制,相对忽视有效控制预算执行的过程造成支出往往和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额,但是支出控制理论却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基础。在进行地方财政管理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预算执行所开展管理控制工作中,应将管理会计中有关的现代化理念“引进来”。例如价值工程法,针对预算执行中的资金展开科学支出控制,保证能发挥着每笔资金的真正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第二,对经验预测法的缺陷加以弥补。制定预算时管理会计能应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IRR”“NPV”以及“PP”等。在对政府具体预算进行编制时,可借鉴管理会计成功经验与现代化方法,让所制定的预算更好地满足市场实际发展需求,而且严格依据市场实际针对预测加以有效的成本控制,保证预算均可以落到实处,在弥补传统经验预测法缺陷的同时,有助于国家财政管理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三,有助于预算执行评价更准确。现阶段,我国关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方面获得的成就不容小觑,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无法确保预算执行评价的准确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预算执行评价会受限于主观因素,缺少相应的量化指标,导致在管理评价绩效时缺少同一的度量体系,进而为财政预算管理留下隐患。管理会计中的预算执行评价,通常被视为差异分析预算决算,管理会计在差异分析方面具有先进经验,而该经验也能应用于预算执行评价,从而进一步优化预算执行评价体系,促进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升级。

三、财政预算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第一,执行预算。首先,进一步深化管理预算支出制度。科学构建支出标准,实现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的基本建立;不断增强支出预算编制等相关支出预算意识。其次,有效组织财政收入。针对具有应征性的预算收入需要足额、及时组织征收,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最后,不断完善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强化重点应定位在民生支出上,增强绩效问责能力,实现预算安排和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结合。第二,编制预算。首先,政府预算体系应不断完善。我国基本建成的“四本预算”,是对预算管理的全口径改革的深化。扩展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一般公共预算的实际收入范围。其次,实施财政规划中期管理,加快实现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革新,让财政预算更具持续性与前瞻性。最后,将预算编制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结合,实现国有资产应用效益的切实提高。第三,管理预算资金。首先,财政存量资金的进一步盘活。其次,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化解存量债务、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完善新的债务管理机制。最后,不断推进国库现金管理,扩展电子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的实际应用范围。第四,决算与有关财务报告。首先,逐渐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其次,强化决算工作。关于编制决算草案需要做到数额精确、收支真实,草案报送先经审计部门进行审计之后再提交至人大进行审议。最后,不断深化风险防范与财政监督检查。在内控管理中应积极采用“制度+科技”的方式。

四、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应用管理会计建议分析

第一,构建应用管理会计体系。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若想切实将管理会计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构建管理会计应用体系,而最需关注的是应满足具体国情,有关管理会计在进行理论体系建立过程中,汲取发达国家有关知识、经验,为我国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政府会计体系,将基本点视为政府综合财务报表,依据现下的发展情况,让财务会计制度在权责发生制下建立,系统且精确地反映政府财务情况与财务活动结果。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制定相应的培养体系,认真对待培训以及再教育,助力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提升。第二,对管理会计观念加以强化。首先,应切实推动财税体制的深化改革,着眼目前社会发展主要趋势构建新的预算体系,以此创设和谐的外部环境;其次,应该依据现实发展情况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完善,以《预算法》为基础实现绩效管理的全程化与预算管理的全面化,完善相关财税规章制度,另外还应提高会计立法水平,在《会计法》中融入关于会计管理的相关内容,新会计法的出台在明晰管理会计重要性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从某种角度来看,通过管理会计观念可将具体目标细分至所有环节,而且通过成本分析手段,依据政府管理会计绩效有效监督公共财政,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第三,管理及监督好财政资金的应用。基于理论视角分析,创新管理会计观念、优化相关控制手段可以确保应用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公开性,财政国库部门在新时期担负着重大责任,将收付财政资金工作积极落实,确保库款调度与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分析与掌握调度地方资金情况,实现资金预算及调度的完善性、准确性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在预算期末综合分析内部与外部因素带来的各种影响。第四,革新预算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当前我们应重点研究与分析国有资本经营以及公共财政预算、财政预算体系。关于建设公共财政体系,我国在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与政府采购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且正由以往模式逐渐转变为全过程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财政朝着公共财政进行转变,能够在资金整体应用效率提升的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近些年实践中所获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可我们也应清楚意识其所发挥的根本性推动作用十分有限,对此还需要政府管理会计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完善,有效应用管理会计技术认真落实各项改革。第五,信息数据库应不断完善。在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过程中,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的出现,其可以做到全面梳理财政业务,融入财政业务“大平台”的统一管理,确保可以互通与互用政府预算管理信息。而且也在本质上切实增强了财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依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自动化生成数据,有助于分析决策科学性的提高。第六,加大预防财政资金风险力度。由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动态性,致使在应用于管理财政资金时难以对出现的相关风险加以防范。地方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在具体管理中,应对财政资金流动中极易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找出财政资金管理过程中的不足。相关管理部门应基于实施编制预算、管理会计等视角,依据新财政资金预算法,进一步细化当前的财政预算编制、实施与审查等标准,针对风险管理手段加以完善,实现财政资金风险动态化预防避免资金流出的更多,让支出的财政资金和财政预算相贴合。关于该过程,有关部门需要将安全支出资金为着眼点,健全现行财政管理体系。通过电子化财政收付系统,实时监督财政资金的各种应用情况,如果存在潜在风险该系统会及时进行预警探究,有助于工作者人员调节与完善管理内容,让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更加严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部分融入管理会计后,还可以及时完善其内控机制,而且能通过内控这一媒介优化管理财政资金风险,削弱低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难度,有效预防在财政预算日常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

五、结语

之所以要实现地方财政管理和管理会计相融合,主要是为了优化与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系,从而为其财政预算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基础,促进地方财政预算管理良性发展。与此同时,作为地方财政单位,需做好人才引进及教育培训工作,完善数据库管理体制,提高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机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洁.财政预算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价值研究[J].山西农经,2018(22):105.

[2]李美娟.管理会计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财税,2019(07):58-59.

[3]邵泽香.管理会计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学习,2018(22):96.

[4]《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课题组,贾康,苏明,申相臣.阳光分配分权制衡绩效导向兴利除弊———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创新的焦作实践[J].财政研究,2013(06):40-58.

[5]吴金锁.如何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工作[J].财会学习,2020(14):110+112.

第4篇: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政监管;科技项目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系统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管理会计融入科技项目管理,规范、系统地使用财政资金,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治理能力,推动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动系统谋划布局科技规划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一、财政监管科技项目经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对科技资金安排缺乏系统性

1.科技企业重复获得财政支持。从政府层面看,财政、发改、经信、科技部门均存在财政资金投入,内容涉及创新型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载体建设、推动产业技术创业、集聚双创人才、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加快双创生态体系和提升创新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虽然各部门都有各自专项管理办法,但各专项管理办法在设立之初,由于部门之间沟通缺位,存在政策重叠问题。2.科技补贴政策目标引导作用不足。现有的科技政策较多涉及科技企业办公用房、领军人才办公用房补贴类,以及以拿证书为奖补对象的后补贴项目,此类补贴的共同特点是普适性,缺乏以进一步取得科技成果为导向、激励企业深挖潜力的作用。3.重大科技项目政策评价指标设计不够科学。如载体平台建设的框架协议中所明确的人员质量规模、领军人才数量、引进高企数量、发明专利数量等指标在考核数量设计上缺乏科学依据,与所投入的建设、奖补资金关联性不强,难以判断现有考核数量是否形成压力,真实达到以考核促落实的效果。

(二)承担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细致

1.项目实施进度编制不够细致。由于项目建设一般会在立项后拨付首笔建设资金,导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取得项目资金支持后,承担单位并未依照项目合作协议约定进度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到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进度时突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从而导致难以保证项目质量。2.项目投入资金编制不够细致。承担单位在预算编制时未将整体项目细化,没有约束性的执行标准,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不足,建设项目无法完工或低质量完工;另一方面会导致预算资金充裕,从而使财政资金流向其他项目或进行约定外资金投入。

(三)财政层面支出进度考核不严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年初预算批复,对科技部门上报的项目经费给予批复下达。当财政部门在年中和年末跟进财政资金支出进度时,一方面会出现科技部门对年初预算批复项目并未出具实施细则、并未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同时由于项目立项、项目评审时存在环节多耗时长等情况,致使难以加快支出进度,难以如期完成年初预算指标;另一方面也会由于科技部门对政策项目申报情况未做基本摸排调研工作,导致虚报项目资金预算数,或项目资金预算书不足。

(四)财会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理念不足

从项目申报企业角度,企业会计对所申报项目多以收支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很少从项目整体角度把控支出进度;从科技部门角度,其对企业的评判多侧重科学技术引领性程度,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成本效益评估意识不足;从财政部门角度,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相比,政府的职能就是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财政从业人员的理念与时俱进意识不足。

二、运用管理会计理念提升科技项目经费使用质效

(一)运用预算编制理念,系统安排科技资金预算

1.梳理本级政策,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理。科技部门应梳理在用的中央、省、市级政策,与现有区级政策对比,明确政策依据、政策目标和资金需求,修正政策中表述不够明确的条款,剔除本级与上级政策中的重叠性条款。财政部门层面应横向对比其他部门政策,系统规划、出具政策调整建议。2.建立项目库,确保科技资金编排合规。各级财政部门协同科技部门应围绕同级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逐步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围绕促进科技企业发展引进领先科技研发机构,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培育中按照项目库管理要求,提前一年做好项目的研究论证、组织入库工作,根据部署导向对项目库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办理项目新增、调整和退出工作,没有财政部门审核意见的项目属于无效项目,不得进入政府投资储备库。3.细化项目预算,确保科技资金编排有据。在细化项目预算中应将制度、责任、费用等进行细化,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有据可依、科学可行,应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中的每一项预算支出依据编制每个政策项下的支出内容。在落实支出责任方面,预算单位必须严格控制项目中涉及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将制度化、责任化的成果应用于项目费用的细化上,提高资金编排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科技部门也应根据政府可用财力和项目库内各项目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编制下年度预算及中长期预算,确保预算支出数有据可循。

(二)运用绩效评价理论,激励企业以考核促落实

在绩效评价中应杜绝预算硬约束作用不强,如编制不实、执行不严、随意调整、评价不当等情况。在预算中设计业财融合和技财融合指标,将项目补贴金额的较大比重设计为后补贴形式,同时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市场组织的“孵化模式”,促进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组织发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机构对指标设计的把控,同时做好科技项目监管工作,避免中期财务检查和阶梯验收审计结果流于形式,全项目周期考核方式约束激励项目落实。

(三)运用成本控制理念,促进科技资金合理支出

企业管理层面,加强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做好资源整合,为管理会计应用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财政层面,在资金配置上也要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强化责任约束,逐步改变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现状,解决好资金使用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的问题。实行投资项目结余资金财政统筹,原则上按照建设指标完成情况同比例拨付,同时也要统筹考虑各项目资金结余情况及使用计划,遵循严格规范、按需拨付的准则,切实降低资金使用成本。防止财政资金用于项目前期费用、无视预算约束随意增加投资规模,不接受决算审计等情况的出现。社会层面,搭建数据共享的一体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引入中介机构和社会方参与到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工作。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推行会计委派制。在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内以监督国有资产和财政项目资金使用为目的进一步推行委派制,认真总结委派期间资金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将经验教训用于修订财政资金监督方案,完善财政监督制度。政府成立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的管理会计部门,招录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聘请外部的项目检查、专项检查工作中,将本单位会计人员编入外部聘请人员队伍,在项目的核算监督工作中逐步树立管理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婉华.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监管探析.《财政与金融》

[2]冯卫东.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财政监督》

[3]王华.李欣洋.管理会计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探讨——基于政府投资的分析.《财税纵横》

第5篇:财政会计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政集中化管理与预算;会计改革思路研究

一、财政集中化管理意义

(一)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实行集中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财政集中化管理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业绩,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风险

如果企业的子公司比较多,子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管理不能同步,这样就会使得当发生风险时,大数量的资产流失,失去控制,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政集中化管理现状分析

(一)管理制度缺乏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工作,但是,目前,财政管理工作还表现为管理制度缺乏,管理人员没有统一的规范进行约束,从而使得财政集中化管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二)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

会计核算与管理严重脱节也是阻碍财政集中化管理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与管理人员的财政观念不够先进,没有意识到会计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联系,所以造成的脱节。

(三)管理手段落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琐,以前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财政管理模式。传统的仅仅依赖人力进行管理的模式,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而且效率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最重要的是人工操作经常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加强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财政集中化管理与有效的监督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财政集中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要确保财政集中化管理的每一个流程都能够达到最优,有效的防止财政风险的发生。财政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人员的特点,合理的进行工作分配,让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很好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为财政集中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违法相关规定的人员,一定要严格进行惩罚,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的财政管理工作中去。

(二)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技术被大量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企业的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为此,财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超前的风险防控意识,要提前做好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核算与管理协调机制。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多的搜集相关资料,全方面的进行分析,在充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做好会计预算工作,使得企业发展目标能够与会计预算目标相协调,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培训力度,培养专业化人才

财政集中化管理需要有专业性人才来保障。为此,一定要加强培训力度,多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化他们的理论知识和责任意识,使得他们都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不断的为工作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财务集中化管理工作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力注入,为此,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的跟上时展的潮流,并且不断的去创新,去探索,真正为企业财政集中化管理工作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四、财政预算会计改革思路分析

(一)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

财政集中化管理人员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会计预算管理体系。会计预算人员在进行会计预算管理工作时一定要紧密联系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会计预算,从而使企业的财务预算能够真正的发挥实效。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制度,让企业预算人员都能够严格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预算人员在指定管理规范时,要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使得企业的整个预算管理过程都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促进企业会计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改变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

企业会计预算人员要改变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管理,在制定企业会计预算管理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对数据进行处理,真正了解预算内容,实行综合预算,预算要具体包括每一个工作流程的要求,流程设计要科学,责任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减少企业预算的盲目性,使得企业的会计预算变得真实、有效、合理。

(三)优化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要搜集有关信息,及时的掌握财务活动状况,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建立起比较全面的预警系统,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从财政集中化管理意义、现状出发,对有效的提高财政集中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然后针对会计预算改革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这些,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淑杰.探究国库集中支付下中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商,2015(14):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