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财政管理范文

财政管理全文(5篇)

财政管理

第1篇:财政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建议

一、乡镇财政管理的特点

1.基础性地位

乡镇财政管理作为联系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一条纽带,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监督、分配和管理的重要作用。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成效。乡镇财政管理是基层财政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必须在上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2.分配多元性(1)分配目标日益多样化。第一次分配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家庭。第二次分配主要针对农村微观经济主体。(2)分配的层次日益多样化。乡镇财政是我国财政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上级财政部门分配的任务,还需要结合乡镇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财政资金投入一些地方性项目。3.管理方式比较繁杂(1)乡镇财政管理的范围很广,而且涉及不同地域的经营主体。由于经营主体的经济性质存在很大差别,因而财政管理工作难度较大。(2)乡镇国有资产的经营活动具有分散性特征。乡镇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较为分散。

二、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现状

1.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收入也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乡镇财政收入也有所增长,财政收入来源更为多样,这也增加了乡镇财政管理的难度。

2.对乡镇财政管理不重视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乡镇财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各项政策得以推广和执行的重要保障。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不太重视,对相关风险问题的认识不足,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乡镇财政压力较大

各地的地理环境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部分乡镇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影响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存在人才流失等问题。此外,乡镇财政管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资源储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乡镇财政收支不平衡。乡镇财政管理面临的问题较多,工作压力也较大。

4.资金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部分农业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能交叉等问题,导致乡镇专项资金管理分散,资金管理出现混乱。一些项目多、资金量大的乡镇,没有及时对资金进行专项核算,部分财政支出划入经常性科目,而且没有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也难以进行评价。由于资金管理不到位,导致专项资金被误用和滥用,影响了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成效。

5.管理方式不合理

目前,部分地区的乡镇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税源不足,造成财政管理难度加大。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比如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到位、预算监督不完善等,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6.农业补贴监管不到位

对于各级财政部门下发的农业补贴,乡镇财政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管理和监督。但是由于农业补贴的形式多样、来源多元化,在农业补贴监管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首先,不同部门在使用农业补贴的过程中,农业补贴发放程序复杂,管理成本较高。如果分别对各项农业补贴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管,乡镇财政部门将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从而造成监管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违规现象。其次,农业补贴的发放时间不一致,导致资金管理相对分散和监管失效,造成农业补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问题,给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乡镇财政管理的优化措施

1.促进乡镇经济发展

为了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需要不断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从而为乡镇财政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对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乡镇各部门要引起重视。乡镇经济发展是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更是乡镇居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所以要重视乡镇经济发展工作,群策群力,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途径。其次,积极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各地要促进农业技术不断创新,采用更加灵活的措施,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领域。只有不断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最后,乡镇经济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靠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可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同时加快农业升级,生产更多附加值较高的农副产品,从而提升农业回报率。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脱离实际,要结合现有的资源禀赋,不断延伸产业链,从而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2.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制

为了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需要完善财政管理机制,从而规避各种问题,保证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涉及比较复杂的财务核算工作,为此需要优化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政收支的准确性,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其次,加强预算编制。在预算编制之前,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调研,根据发展规划来安排项目支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合理控制预算额度。通过加强预算编制,从而制订合理的预算方案,为乡镇财政管理提供支持。再次,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随意支出资金的情况。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对相关人员进行约束,避免超预算支出和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最后,加强考核。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要将考核结果和人员业绩挂钩,从而加大财政管理工作的约束力。

3.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首先,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要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管理合力,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比如,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可以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提升资产使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财政资金支出。其次,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乡镇的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发展。各地区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各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再次,避免财政资金分散使用。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集中资源,建设优势项目,发挥比较优势,因而要避免财政资金分散使用;在保证基本的民生项目支出外,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最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听取群众的意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为社会经济发展扫除障碍。另外,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不能各自为政,从而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依法依规开展工作

在乡镇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从而降低各种风险。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是乡镇经济发展的指南,要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符合相关要求,减少各种问题。因而,乡镇财政工作也要依法依规开展。首先,乡镇财政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上级财政部门颁布的各项制度,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乡镇财政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法规,根据相关要求来落实各项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规范意识。其次,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乡镇财政部门要厉行节约,加强廉政建设,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避免低效或无效项目;定期对各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不断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最后,加强地方债务管理。部分地区由于财力不足,为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存在举债现象。部分乡镇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要严格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乡镇财政部门要将地方债务纳入统一管理,严格落实相关要求,逐步减少债务额度,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5.增强公共服务意识

乡镇财政部门作为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要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意识,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在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从而为乡镇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乡镇财政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模式,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乡镇财政部门要深入调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信息分析,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难点,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更好地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首先,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财政政策的宣传,让乡镇居民充分认识各项财政工作,从而加强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监督。其次,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不断规范财政工作人员的行为。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内部监督,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从而避免出现违规行为。同时,乡镇财政部门应该积极接受上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不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避免各种问题。再次,乡镇财政部门要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整改。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体系,不断改善工作流程和细节,避免各种问题以后再发生。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要不断提升乡镇居民的满意度,乡镇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居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加强培训和学习。乡镇财政部门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学习,督促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法规,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和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效率。其次,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乡镇财政管理涉及范围较广,工作流程较为复杂,对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一定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主动提升业务能力,从而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合法合规地使用,避免各种资金使用问题。最后,加强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为了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乡镇财政部门要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制订完善的业绩考核方案,从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只有不断加强业绩考核,才能促进工作人员主动提升综合素质。

7.建立长效机制

首先,乡镇财政部门要维护好现有税源,同时发掘新的税源。只有加强税源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乡镇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乡镇财政部门要积极优化税收收入结构,不增加农村居民的负担,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植新的税源。其次,财权和事权相匹配。乡镇财政实力较弱,但是承担的事务较多,因此需要不断优化财权和事权,使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再次,加强信息公开公示。在乡镇财政管理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公开公示,相关信息内容要详细具体,信息说明要通俗易懂,让乡镇居民能够及时了解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财政资金流失等问题。最后,加强审计。上级审计部门要定期对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上级审计部门也要熟悉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熟悉工作流程,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审计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乡镇财政部门要积极转变理念,不断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乡镇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贵萍.优化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6).

2.林雪飞.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的措施.探索科学,2019(09).

第2篇:财政管理范文

根据云南地区部分乡镇机关单位目前的财政管理状态分析,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1.财政职能作用得以发挥

乡镇财政作为连通群众与国家的重要纽带,其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乡镇财政必须要实现有效的转变,在落实国家农村政策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自身所转变职能角色的适应。围绕乡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发挥管理社会事物,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目的展开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切实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为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2.实现乡镇财政合理应用

在加强乡镇建设,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的目标下,乡镇财政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目前尚未完成本质改善,尤其是教师调整为绩效工资后,乡镇财政压力明显增大,“保工资、保运转”的财政状态并未实现较大改善。在这种前提下,《云南省财政标准化建设规划(2012~2016)》得以颁布,这为提升乡镇财政水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是想要单纯依靠国家政策来实现对乡镇财政状况的改善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还必须要加强县镇财政管理水平,以管理促进步,为实现乡镇财政合理应用做出贡献。

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办法

根据对乡镇财政管理遵循的原则的解读以及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作用分析,笔者认为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办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施:

1.提升乡镇财政保障调控力度

在这一环节当中,乡镇财政部门要做到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并进行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的编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并将其纳入预算管理当中。在此基础上,要对自身的财政体制予以完善,对县级政府财政部门与乡镇政府财务部门支出责任的有效划分,建立匹配的财政体系,以合理的奖惩机制来鼓励和引导乡镇政府的工作行为,并帮助乡镇政府解决逾期债务,杜绝新债务的出现。

2.建立惠农财政工作新机制

在这一环节当中,主要有三方面工作内容:其一是对惠农资金补助对象管理进行创新。通过对补助人员的认定和审核,建立起上下协调、责任明确、操作规范的惠民补助机制。其二是完善农民财政补贴工作。以“一折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农民资金的补贴与发放。并为其编制合理的数据库,以便记录。同时还要建立违规违纪举报奖励制度,以实现对农民资金补助行为的有效监督。其三是对服务机制与形式进行创新。以群众需求为基准点来进行工作机制与形式的改变,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打造服务性财政窗口形象。

3.强化乡镇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自身财务与资产的监管,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提升乡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建立起健全的资产购买、处置、等级和台帐制度。其次要对专项资金的监督职能予以提升,强化乡镇财务对专项你的监管力度。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要实行全程参与,专项管理。对于上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但项目实施主体是乡镇政府的专项资金,要做到全程参与监管,以实现乡镇政府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与保护。再次,要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对村级财政资金的支付、转移予以监督,全面规范村级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兵定期对村级财务人员、核算人员开展会计业务培训与经济法纪教育。最后要做好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工作。通过有效监管来解决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行为,杜绝乱摊派、乱加码、乱收费的情况出现,将农民负担控制在最合理的状态之下,避免农民负担反弹情况的出现。

4.提升乡镇财政队伍综合水平

首先要对岗位管理进行强化,通过建立乡镇财政人员管理台帐的策略,对乡镇财政人员进行统一备案管理,从根本上保证乡镇财政队伍的稳定性。其次要做好对乡镇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分期分批培训的方式来提升乡镇财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与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基层财务人员到大学当中参加更为深入的配需,使乡镇财政业务进入到一个制度化状态下。最后要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机制,通过将乡镇财政工作情况纳入乡镇、科室难度考核当中的方式,来对乡镇财政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切实提升乡镇财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乡镇财政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基础保障。

三、总结

第3篇:财政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激励机制;财政管理

泱泱大国汲取农业之根,辽阔土地遍布农民之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稳健走势的关键。我国现阶段又正值大力倡导发展经济内循环的方针政策,同时时值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的一个经济转型之期,作为国家财政层面体系架构中重要基础部分,乡镇财政发挥不可或缺的现实作用。但目前,乡镇经济持续发展会面临一些问题,究其根本源于乡镇财政管理状态不佳,为持续保障乡镇经济未来向好发展,乡镇财政改革势在必行。

一、乡镇财政改革的现实意义

乡镇生产能力略低,公需服务水平不高,对当地政府经济贡献度不足等都是当前乡镇经济中显现的突出问题,而产生此类问题的诱因多半可归结为乡镇财政管理机制不足,亟须加速创新与进一步完善,才能解决短板之所在。因此,乡镇财政改革可以有效提升乡镇经济快速助力,实现乡镇经济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日俱增,而地方经济也不甘落后,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在自身架构改革方面作出表率,同时,在支撑乡镇财政改革方面也作出了不同改革方案探索,为乡镇改革带来益处。乡镇财政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改善民众生活举措提升了乡镇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和适度管控水平。各地地方政府与乡镇财政亦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科学利用当地人文、自然特色资源,带动乡镇财政创收职能,实现乡镇经济高效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乡镇财政资金的支出节点和可控比例,保证花费的每一笔资金都得到最佳回馈,使资金高效运用,杜绝乡镇财政浪费。充分利用乡镇人力和环境资源,构建当地特色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旅游行业和农副产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通过此方式增加人才输入,拓宽创收渠道,打造乡镇、地方政府经济实力,实现乡镇财政改革。在改革的利好表现方面:第一,乡镇财政高效服务于乡镇经济发展、环境维护建设方面,为当地经济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完善贡献一己之力,以此提高乡镇居民获得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第二,乡镇财政在合理优化收支配比,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面有效发挥调节职能,进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还可引导竞争优势产业结构,吸引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和域外投资,以建立当地主导产业,进一步支撑乡镇经济发展战略升级。

二、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现状剖析

(一)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现状分析由于薪酬激励受众的机关特殊性属性,使相关人员工资存在统一既定模式,因此,薪酬激励在乡镇机关中很难发挥应用价值。比如笔者所在乡镇,虽然增加了乡补(车补暂未到位),但是补贴相对于县级以上单位发放的精神文明奖,绩效工资来说偏少(乡镇由于财力有限,暂未发放),收入远远小于县以上工作人员。另外,从绩效考核制度视角分析财政改革中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不难发现,纵观乡镇财政发展历史,受现有机关单位工资薪金政策影响,员工工资、薪金,按岗、按职等职级进行锁定,导致乡镇财政中员工工作能力与工作热情最终难以与绩效考核配比。因此,在乡镇财政改革中,应深抓效率、深研效果。可以提出以荣誉为中心的团队意识打造和以绩效为衡量的个人主动性提升,借此实现乡镇财政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创建,激发人员主动提高服务意识、员工成就感与存在感的集体认定与满意程度,以此改变现阶段乡镇政府单一激励模式。即单一将晋升作为主要激励的方式而并没有创建荣誉激励绩效考核,防止激励初衷与员工意愿背离,从而无法获得良好激励效果。[1]另外,在乡镇财政中推出激励制度可以明显带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其潜力,进而在单位内部进行深入了解与评审后,形成部门优秀奖项激励与标杆效果。而实际工作中,除设立奖金奖励方式外,还可通过增加休假时长等方式进行变相激励,以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但目前,国内各大企业实行激励制度收效甚好,可在乡镇财政改革中是否延续激励机制却有待考量。鉴于现阶段乡镇工作人员考核制度不尽完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绩无法判定,员工自我价值和晋升机制同样受制的客观现状,我国乡镇机关还需打破原有规制束缚,将激励机制切实与整体诉求、员工意愿和乡镇机关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才能使激励机制发挥实效性,从而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效益。[2]

(二)乡镇财政改革中财政管理现状剖析目前,乡镇财政的财政管理是国家财政管理中的掣肘之处,也是财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之一。首先,由于部分乡镇领导财经法规意识欠缺,为了完成在职期间的硬性任务指标而上报一些不实数据,即上报数据与实际发生相脱离,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当地发展,乃至影响国家的进一步建设规划;其次,部分乡镇财政在统计财政收支时,没有包括所有财政收支,即存在瞒报情形,简单情况是部分收支单据长期未及时处理,而更深层面是否在其间蕴含着党风廉政问题不好判断,因此,现阶段的财政管理中财政核算不完善现象仍属普遍;再有,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内控管理理念盛行于现代企业之中,并取得卓有成效的显著效果,但在新财政准则实行之后,内控理念并没有深入到事业单位的治理层面,而仅停留在口头的重视程度。因此,部分乡镇对内控创建与完善重视不足,以至在财政管理中并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实施,进而诱发监督不力与管理混乱等窘境问题;最后,乡镇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关系密切,而财政管理的核心在于财务管理问题,深挖财管核心在于人员的精进。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由于乡镇财政人员待遇低,提拔难等问题,年轻的不愿意去,年长地跟不上知识的更新。所以只有相关人员与时俱进,结合新政,在“双基”指引下,掌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双向职能,真正实现会计准则改革目标,才能使财务管理改革之难度有所降低。而工作中的财务管理是财政管理的重要一役,财政管理是乡镇财政改革的关键着力点,因此,只有认真研学科学高效的财政管理方式,才能提高乡镇经济发展速度。但其财政管理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包括财政收支统计不够完善,专项资金使用不够规范等,这些都需要乡镇政府不遗余力地改革,才能真正发挥财政管理的监督职能,实现中国乡镇财政改革的核心之意。[3]

三、改善乡镇财政改革中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现状的对策

(一)激励机制适用要点为了改善我国乡镇激励机制现状,需对乡镇财政实际作用进行深入剖析。鉴于乡镇财政可提升地方政府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是保障公共设施和公众服务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地特色这个鲜明的属性要予以保留,并根据当地实情,科学合理地进行财政收支分配,并做到加强财源建设,狠抓收入征管,对专项资金争取,对非税收入征缴,实现税制完善,应收尽收。同时强化预算执行,及时安排合理支出,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通过这种理念将收支指标与员工岗位及业绩挂钩,大力宣贯本次财政改革中的绩效考评机制的制定初衷与落地执行的效果,使全员认知,本此改革与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策群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综合绩效考核、收入评估和与之匹配的奖励机制。并建立支出进度考核机制,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进而激发改革的积极主动性。激励乡镇自主培植产业,快速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将高效运作结果回馈至岗位、部门乃至整个乡镇财政中心,共同打好改革这一攻坚战,实现财政基础夯实的真实效用。

(二)财政管理革新方向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策略应始终致力于乡镇财政改革的方向,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增强乡镇会做事且做好事的决心,不偏不倚地续改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使乡镇财政所有资金调拨、核算统一纳入信息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提升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性标准;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核心要求,要深入贯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中支付制度理念,并在乡镇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时,将严格规范资金的统一监管。除此政策执行之外,还应始终不断的搭建乡镇财政的人才库,加强机构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将乡镇财政单位人员全部实现参公管理,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关注财政管理部门的教育训练和职业道德指导,培养乡镇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乡镇财政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综合跃升,也将迎来乡镇财政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最后,在财政标准化建设方面,各财政所也应按照统一标准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设置财政所长、统管、专户、资金、惠农补贴等岗位会计,做到岗位有分工,责任已明确,公开且透明,内控有保障,内审常监督,外审勤帮助的合作共赢氛围,从而内化素质,提升工作自觉性。外化监督,提高公众透明度,进而内外兼治,实现中国乡镇财政改革的胜利之举。新时代新背景下,国家发展“三农”基调不变,但格局更加纵深,因此,乡镇财政亟须因地制宜实行新改革,才能迎合当下经济发展新时机。

参考文献

[1]补耀程.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8(2).

[2]庞立举.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6).

第4篇:财政管理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改革;激励机制;财政管理

一、引言

新时期以来,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进一步推动乡镇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夯实坚定基础。乡镇振兴的实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更离不开乡镇财政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乡镇财政为满足新要求、新挑战,围绕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财政收入来源单一,结构不合理不稳定。乡镇大多数财政收入结构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低,固定的财源较少,靠一次性财源来拉动财政收入,如土地复垦收入、本辖区内项目带来的临时性税收,缺少可持续性。(2)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资支出负担沉重。调查显示,近几年来乡镇财政收入中几项相对稳定、份额较大的收入,或维持平衡,或不断减少,如工业企业税收等。而与此同时,乡镇财政刚性支出却大幅增加。(3)县财兜底取消考核,助长了“等靠要”思想。目前,大多数乡镇都实行了“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机制,乡镇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由县财政兜底,同时又取消对乡镇财政收入目标管理考核。但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乡镇抓财政收入的动力不足,并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归类来说,影响乡镇财政改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制度,传统的财政制度无法满足现行乡镇管理要求,进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二是人员,乡镇财政人员业务素质能力及积极性是影响乡镇财政改革能否顺利施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乡镇财政改革中抓住激励机制和财政管理这两条线,就能实现乡镇财政改革的大踏步前进。

二、乡镇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乡镇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1)绩效工作机制体制缺失。在乡镇中普遍存在绩效工作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对于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大多采取投票打分的做法,主观性较强,无法科学地进行评价。虽然乡镇已建立了有关绩效评价办法,但是在执行时往往无法有效执行。(2)绩效奖金形同虚设。乡镇财政部门属于行政机关,部分乡镇在执行激励机制分发绩效奖金时,不是按照能力水平、劳务多寡进行分配,而是按照同岗同职的原则,按照级别进行划档分发,大大影响了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

2.优化乡镇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绩效机制体制。一方面可以引入企业绩效模式,通过先进的绩效工作经验来完善乡镇的绩效工作,实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的同时,还要保证能够有效执行。这就需要乡镇本着从大局出发的角度,规避人情、年龄、级别对绩效工作的影响,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贯彻落实;也可以引入第三方绩效机构,通过专业机构的帮助建立完善绩效制度,严格执行。(2)制定合理的绩效奖金分配制度。通过科学评价乡镇工作人员的能力与业务工作完成程度、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合理分配绩效奖金。可以将乡镇工作人员的平时工作情况通过KPI绩效模式制定出图表,在分发绩效奖金时公开,彰显公平原则,以此来实现绩效奖金的合理分配。

三、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财政收入不真实。目前,乡镇财政收入不真实的现象很普遍,部分乡镇存在采取虚增非税收入、垫缴税款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上述问题主要由于上级下达财政收入考核任务指标时,没有考虑当地财源及经济趋势情况,与乡镇的经济实力不匹配,乡镇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和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不但影响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降低乡镇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同时也会带来其他风险。(2)财政资金管理不规范。其一,资金往来款长期不清理,债权债务长期挂账。报告显示,当前我国乡镇普遍存在往来款挂账数额大、时间长,有的往来款经历多年,长期挂账不清理。这些往来款由于存续时间长,责任不清,致使这些问题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其二,货币资金管理问题较突出。财政资金支付缺乏有效监管。目前,一些乡镇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制度与执行脱节,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对资金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其三,扩大预算支出范围支付费用。乡镇财政对无预算编制的单位拨款,主要拨付给县垂直部门、乡镇派出所、乡辖企业等单位。这种形式不仅给乡镇财政增添沉重的负担,而且容易产生违纪违规问题,同时也为逃避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便利。有预算不按预算执行,扩大预算支出范围,在审批后,财政又无法控制。比如镇农业服务中心年初预算为30万元,最后支出50万元,财政监督人员坚持不付款,乡镇管理人员对财政监督人员有意见,造成工作不协调。(3)公务接待费报销附件不全。部分乡镇公务接待有关手续未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主要表现:报销凭证无派出单位公函、无事前审批单、无消费清单等资料。(4)“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虚假套配地方资金。有的乡镇由于财力有限,无力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进行配套,采取“先拨后收”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乡镇对各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先安排本级配套资金,将资金以项目的形式拨给村级组织,之后又从村级组织收回本级配套资金。(5)预算外使用编制人员,有些乡镇及中心补充编制后,依然使用编外人员,增加财政支出。

2.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对策建议(1)解决好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问题。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既关系到乡镇财政的可用财力,也关系到乡镇财政工作的考核排位,因此,收入管理占据了乡镇财政干部的大量工作时间。解决好乡镇财政的收入管理问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摸清家底,建好台账,管扎实。乡镇自身的财源大多都非常有限,但如果能够有效管理,则可以为乡镇带来“真金实银”。一是加大乡镇综合治税力度,对重点的零星税源如砖厂、建材市场、批发市场、砂场、农民建房等,进行综合治税、联合征收;二是加强台账管理意识,特别是对本地工程项目建立项目台账,防止税收流失。其次要掌握政策,强化服务,招商引资。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乡镇的招商政策也应及时调整。乡镇财政人员就紧跟时代步伐,了解税收政策、熟知税收政策、运用税收政策,为乡镇的总部经济、物流经济等外向型税源的引入提供政策保障。最后要当好参谋,整体谋划,把数字做上去。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思路,财政收入工作永远在路上。乡镇财政人员要及时为乡镇管理人员当好参谋,整体谋划,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年度预算目标。(2)解决好乡镇财政的支出管理问题。一是规范管理,防范审计风险。基层有基层的工作特殊性,乡镇财政人员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执行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兼顾乡镇工作特性,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二是有保有压,保证稳定。要想将有限的财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按照轻重缓急排序,保证稳定,如采用"六保六稳"的支出管理方式。三是体制调整,财力下移基层。现行的县乡财政体制为区域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当前的机制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要充分考虑乡镇的不同特性,在兼顾县本级的情况下,尽可能财力下移,鼓励乡镇自身发展,激励乡镇“跳起来摘桃子”,对主动作为的乡镇实行“以奖代补”。(3)解决好乡镇财政的监督管理问题。乡镇财政资金点多、面广、影响大,直接关系到中央惠民政策的落地。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督,仅仅依靠乡镇财政人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资金性质,乡镇财政人员应当担负起相应的监管职责。一是对乡镇项目类资金。乡镇项目类资金应当按照“谁分配、谁验收、谁负责”的要求监管,乡镇财政可指定专人负责项目管理,从审批环节开始介入项目管理,严防套取、截留、挪用项目资金。二是对“一卡通”资金应当按照“谁审核、谁负责”的要求监管。例如,对于惠农资金,乡镇财政人员无法识别农户家庭身份、对该农户能不能享受惠农政策、享受标准是多少均确定不了。三是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监督。乡镇财政资金应当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要求监管。综上所述,乡镇财政改革需要牢牢抓住激励机制和财政管理两条主线,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实现深入发展,促进乡镇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松.试论中国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5(20).

2.韩玲慧,罗仁福,张林秀,等.中国乡镇财政改革中的激励机制与财政管理.经济学报,2014(01).

第5篇:财政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政决算;财政管理;财政预算

财政决算是在财政预算的基础上的综合反映,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进行科学预算、收支实际情况的财政依据。高效做好财政部门决算审核工作对政府经济支出、信息决策有着重要的管理意义。因此,下文以财政决算视角,对部门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决算编制水平和财政管理质量。

一、决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决算重视不够、认识不足财政决算编制体系不完善,在会计工作岗缺少相匹配的工作水平,工作人员能力欠缺,相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财政管理工作无法实现质量与效率并重,基础能力不稳导致决算工作在实行过程中无法反应财政管理真实情况。除此之外,财政管理存在数据虚假情况,财政预算是行政单位的重要资金来源,部门经费关系着业务能否正常推进,关系着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1]。而单位对于决算的认知还仅停留在年终之后的整体核算审核层面,刻板地认为决算仅仅是对单位财务整体状况和财政支出的综合汇总,也因此部门工作人员为了省时省力往往对决算工作缺少认真对待的态度。

(二)预算和决算缺少管理失衡部门预算和决算的衔接不畅问题导致财政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很多行政单位缺少对部门决算的重视,事实上,部门决算是对部门预算的综合情况的反映,如果在部门决算和预算上缺少统一管理,就会造成二者数据缺少科学对比分析,无法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预算是决算的基础,决算是预算的保障。只有充分将两者共同发挥作用,平衡管理,才能促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才能让决算对预算进行科学评价和监督,为预算设置进行科学统筹与规划[2]。

(三)在财政决算中对预算情况体现不足行政单位对部门决算的认识程度和执行方面都体现出不足,部门决算是对单位年度整体财务状况的综合评价和总结,是决策者对各个部门资金往来运用状况的综合了解。但是在现存的财政决算管理中缺少对财政预算情况的分析,没有将二者进行全方面综合对比,仅仅是在财政决算中与部门预算进行简单的分析。这样就会造成在决算时资金数额和物资数量与账面不相符合的情况,因为财政物资来源广泛,数量庞大,清点过程难度较大。在决算时想要将其中细枝末节在既定的时间内理清楚,不太现实,就容易出现虚假填报收支款项,数据的失真,造成财政管理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就需要从源头找到问题,做好预算工作,并在决算时将预算各种细节情况做详细的对比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决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也能够使财政决算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评估。

二、分析财政部门现存情况

(一)决算与预算衔接不畅部门决算与预算工作衔接不畅问题主要是因为在决算工作中无法真实地对预算工作的详细情况进行反映,数据对比分析过于简化,行政单位部门没有根据真实情况进行填报,这是导致决算与预算分化的主要原因。具体来分析,首先,造成部门决算与预算断层是因为管理体系不完善,操作流程呈现很大的随意性,出现先办事、后批款这类情况,操作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情况来执行,在决算中没有真实地将预算执行情况详细反馈到报表中;其次,财政管理的模式化,缺少灵活运用,仅仅是机械式地依照上一季度预算数据做预算计划,到最终年度决算时没有考虑到相关决算数据审核标准,单纯根据决算审核公式,为了匹配数据的适应度,随意更改执行的真实情况,造成数据严重失真[3]。比如: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进行招商引资,为了吸引投资,势必要对相关设置建设加大投入力度,财政支出上会大幅度提升,这在决算报表中对偿还性债务资金没有很好地体现。因为税收政策对财政支出的限制作用,促使诸多地方政府一发行债务的形式获取资金来源,这就会为许多地方官员挪用公共资金、占为己用提供空间,在决算中都没有透明化公开体现以上问题,长此以往,决算作用形同虚设,严重制约着决算数据的利用效率。

(二)决算与财务管理脱节决算编制水平不高,数据缺少真实性和客观性,很大原因是因为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对决算编制做好综合把握,导致单位财务系统与部门决算编制存在严重分离情况。但是如果想要实现单位财务数据与决算报表数据的统一有一定的困难,在数据转化过程,容易出现内容和形式的错误,一是形式上容易单一地将数据进行挪用,没有综合客观实际因素;二是内容上决算数据依照预算数据基础而进行审核,但在预算数据中就会出现占用公共资金、擅自挪用等不当行为,造成决算中为了粉饰太平,肆意弄假,即使与财务数据相互转化也缺少真实意义。

(三)决算监督缺失在财政管理工作中,财政决算工作内容繁多,财务数据处理工作量大,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为保障决算管理作用发挥,提高财政决算工作水平,应实施决算监督工作。但在部分单位中,缺乏对决算监督的重视,大都照搬其他单位的监管制度,导致财政决算的监管内容、监管方式与单位实际脱节,监管力度薄弱,问责机制缺失,不能及时管控单位存在的决算问题,引发决算数据偏差、账表不一致等问题。

三、加强财政决算的对策

(一)加强对部门决算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部门决算的重视程度首先是要从认识上改变以往重视预算、轻视决算的错误观念,加强单位财政部门的决算作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多元化因素,加强财务体系与决算工作的相互共通与数据转化。从部门管理者入手,发挥领导带动作用,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者对决算的重视,加强对决算管理工作操作流程细化,确立相关决算工作管理规范制度,避免在实际决算过程中出现主观观念占主导,随意更改决算数据的问题。部门需要定期做好决算检查工作,保障实际情况与账面数据的一致性。尽管有关部门已经从审核公式、设计部门决算与会计制度科目对应关系表等方式上实现了对决算报表填报的规范性审核,但是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形成统一审核标准,还需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应该对财务部门决算进行专项审核,细化审核内容,检查账面资金支出款项内容和法律法规是否符合[4]。

(二)做好决算数据分析,提高数据质量做好部门决算工作首要保障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此建立健全的决算管理体系。要注意的是决算编制不是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堆积汇总,而是利用决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保障财务管理系统的稳定,其中重点要分析的是预算情况,因为在这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财产物资清点与决算数据的差异问题,要对每一笔资金支出的列举情况详细对比分析,针对相关问题做好详细记录,提出修改建议,这样部门领导、单位决策人就可以根据反馈上来的决算数据信息综合参考,确立有效的科学决策与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决算批复机制,切实发挥好部门监管作用,批复机制既能阐明主体责任,又能保障决算数据真实性,故而经由决算批复机制,可巩固决算监督效用。一要把好原始凭证的审核关;二要把好凭证录入审核关;三要把好与财政的对账关;四要把好年度结账前的基础工作关;五要把好编制环节的数据录入和汇审关;六要把好部门决算责任制考核关。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决算报表的审核工作,决算报表会审是为了保障财政部门决算报表的质量的方式,能够在决算编制过程中找出存在的各类问题,会审工作是要以决算报表的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为前提,按照审核同意标准,采取“一般审核和重点审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部门监督作用,提高财政管理质量部门决算主要是全面盘查单位整体财政收支情况,其是对单位一年财政预算各项状况以及执行流程情况的综合反映,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财政管理者的水平。因此,要加强部门监督作用,保障决算审核结果的真实性,首先,要筛查出在预算管理中有无挪用公共资金、越权擅自更改数据等问题;其次,要审查决算支出和预算数据的协调性,检查有无超出预算情况、有无肆意浪费资金、乱发放奖金、以权谋私等情况;最后,要保障决算能力与财政管理水平的衔接作用,综合评估财政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财政管理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可为后续检查内容提供重要指引,促使决算部门能够在财政管理上获得更大的管理成效。具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需要落实好责任追究机制,首先,建立健全完善的对账制度,实施掌握财政支出和结余情况,定期做好决算检查工作,以防工作堆积到年终,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的状况。并且加强银行账户资金管理,对资金流向、收支情况、项目进展等情况掌握清楚,做好各项工作对资金的使用把控,对重要部门、负责人、重要资金做好监督与检查工作;其次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擅自挪用公共资金、以权谋私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处理处罚违规人员以及部门责任人,并交由相关监察部门、司法部门等进行严肃处理;最后,建立支出监管分析报告制度和公告制度,针对检查出的问题、整改措施进行综合汇总,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以及向社会公告。

参考文献:

[1]白如钰.国家治理视角下财政预算审计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5).

[2]朱秀利.财政决算与财政支出管理效率[J].纳税,2018(09).

[3]张进香.如何提高财政决算及财政支出管理效率[J].时代金融,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