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学生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第1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人们内心都有渴望,做事情都有动机,而怎样激发人们的内心是关键。激励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使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实现最终的目标。

二、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大学生旷课打游戏,学分不够无法毕业和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成为啃老一族等等的新闻屡见不鲜。可见,一些大学生自制力差,把大学当做放纵的天堂,白白浪费了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大好青春,不但没成为国家的栋梁,反而成为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所以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运用激励机制激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高校的激励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完成学业,“活到老学到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懒惰不放纵,有较好的心态和素质修养;从学校的角度看,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励学敦行”的校训相符,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师生融洽相处,为建设优秀的高校奠定良好基础;从家庭的角度看,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实现时,每位家长都是最高兴的;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曙光和希望,优秀的大学生能更稳健的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法

查士德斐尔爵士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正确可行的激励目标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使其为实现目标孜孜不倦的努力,并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中文系的同学爱好文学,喜欢动笔写诗作赋,老师可以用成名作家的例子激励同学们,制定一学期写50篇美文的计划,不限形式和字数,并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同学们踊跃参加,这样不仅能增强同学们的知识和文学功底,还能形成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完成一定的任务也可以增强自信心。

(二)榜样激励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无论是名人明星,还是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学校可以宣传榜样的事迹,依靠榜样的力量,激励同学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加强道德和德育的作用,规范日常行为。例如,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用爱心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让同学们学习其崇仁厚德的博大民族精神,同时也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若有反面的“榜样”也要及时指出,通告批评,让同学们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物质利益激励法

每个高校几乎都设有奖学金,且有不同的分类。但是有些学生可能不清楚奖学金评定的过程,学校应对奖学金评定细则和办法对同学们进行公示,可能不仅有学习成绩的要求,还有综合素质和体能测试等方面的要求,让同学们依据规范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奖学金学校还可以利用其它的物质利益来激励学生们,例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物质支持,鼓励多种就业形式;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快速充电,接触社会,增强自身工作能力。也可以利用反方面的物质利益激励,例如,逃课旷课,打架斗殴,成绩不达标等等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保证学校秩序。

(四)荣誉激励法

荣誉是每个学生头顶的光环,是评判一个人的参考,也是一些企业招聘的重要依据依据。对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都可以根据情况给予荣誉称号,如道德风尚,爱心大使,见义勇为,优秀班干部,优秀党员,学院三好学生,学校三好学生等称号,既可以宣扬鼓励良好的道德风气,使学生更有干劲,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带动其他同学效仿,形成良好的循环,也能带动有序的社会风气。

(五)信任关怀激励法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相互信任能够给与对方信心,也会让被信任的一方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完成任务。例如,辅导员老师信任学生,把班级工作和任务交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好好干,我看好你,你一定能行的!”学生会信心倍增,鼓足干劲,不负众望,出色完成任务。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更融洽,师生合作更高效,为良好的班级建设和校园建设提供平台。

四、结语

第2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规律性为对象,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为目的的科学。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习惯于硬性的“刚性”管理,因此难以摆脱方法上“公式化”和简单化的弊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

理心理学着重强调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挥。对这一理论的借鉴和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切实坚持“以人为本”,对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一、学习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做到以人为本“管理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去关心人、掌握人的思想行为的基本规律,认识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决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个体行为的起点和基础,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愉悦感和激励的力量,工作就会更加积极。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调查需要。每个学生的需要不尽相同,满足学生的需要,应首先了解他们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学生工作者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

2.综合分析。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无限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调查后必须认真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生工作的措施。

3.及时反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馈制度,合理且条件成热的需要及时给予满足;合理但条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给予解释,取得谅解,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去满足学生的需要。

4.科学引导。有些学生不善于将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甚至片面地把社会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动上也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个人需要的满足方面。因此,对他们的需要应加以引导。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应成为引导需要的重要途径。

二、学习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平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196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探讨个体所做的贡献与他所得的报酬之间平衡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能否受到激励,不但取决于他们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看到别人得到了什么。人们总是通过社会比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价与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通过比较,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对工作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报酬比例相当时,就会心理平衡,产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畅,工作努力。

“公平理论”启示我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公平意识,充分认识到公平、公正、公开对于调动个体积极性的巨大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只有以公平公正的方式为人处事,才能取信于学生,得到学生真正的尊重,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勤贷免、评优评奖及其他个人荣誉的合理分配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和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管理者将公平理论引入教育管理过程,树立高度的公平、公正意识,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的平等关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拥有绝对权威和学生只能绝对从属和依赖的局面,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只要管理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将公平、公正放在首位,彻底杜绝个人专断,就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学生心悦诚服。具体而言,在接待学生过程中,不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特长的多少或熟悉程度等而区别对待学生;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要做到任人唯能,反对任人唯亲;在奖学金、个人荣誉的分配上,要严格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反对“暗箱”操作或背后“交易”,让学生知道情况、参与其中;在学生入党、毕业分配等重大问题上坚持公开透明。

只有这样,公平理论才能落到实处,学生和管理者的关系才能融洽,信息沟通渠道才能畅通,工作开展才能顺利有效。

公平理论还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内在的人格上的平等,而这往往是我们在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一面。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管理工作者以公平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同学。只有管理工作者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关系,学生才可能向老师敞开胸怀,学生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三、学习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期望理论”,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适应“软管理”的要求和谐社会中对人的管理、教育、使用,已由“硬管理”进入“软管理”,即对人的管理工作已由从外部的控制、约束和用组织、制度、纪律手段为主的管理向发掘人的知识智慧、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为主的管理的转变,期望理论是实现“软管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

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个体有了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行动选择。用公式表示为:MF=EV。MF是激发力量强度,即激励强度,指调动一个人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是效价,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是期望率,指根据一个人的经验判断某行为能够导致某种结果和满足需要的概率。

从公式可知,如果个体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发的动机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并拥有适当的期望水平,对目标实现充满信心,对于人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社会阅历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强,加之身处充满诱惑的社会,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标不明,期望值不高。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

借鉴期望理论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帮助大学生设计适合自身的期望目标。教育管理工作者帮助学生科学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准确地估计自己的水平,通过分析主观和客观条件,给自己树立一个适当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期望目标。目标太高或太低,都会导致学生缺乏内部动力。

对不同的大学生给予不同期望目标的有效激励,将使得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建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长远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的工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2.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大学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并愿意为这种认同而努力。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应当制定明确的奖励制度和措施,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看到获得成绩之后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肯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个性、不同群体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奖励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自我的目标期望值。尤其要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将“成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对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应随时随地多给一些积极暗示和期望。在学生干部的安排上,在集体活动参与中多鼓励、多支持他们,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自尊自信。超级秘书网

3.利用集体心理的群体优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集体的力量成功改造过许多流浪犯罪青年。“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已成为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学校的社团、班级、宿舍等都是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好环境,运用集体心理来教育和鼓励先进,监督和激励后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适应,将同学间“平行教育”的影响发挥到最大,把群体的功能发挥到最强,往往能够胜过教育者的鞭策和监督。

4.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活泼、轻松、民主的育人氛围,强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动力。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管理工作开展。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生管理工作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新突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认真研究管理心理学理论,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新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

[2]愈文钊.管理心理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第3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一)工作内容是否以学生为中心

首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一直是美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内容可以涉及到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品德以及学生的学业的各个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开始转变,一方面是将教育融入到服务之中,也就是把单纯的把对学生的教育和为学生服务有效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把学生学术活动和学生的事物管理相结合,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人相处和与人合作,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发展了他们的社会能力,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培养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相对而言,中国式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更加重视的,是对于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体系,在对于个人的评定上,往往考试成绩占了大部分的分值,导致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在健全人格的建立上有所忽视。

(二)重视给学生管理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美国十分重视为大学生管理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美国的各大高等学院每天都有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会,对于一些网上和广告栏里的信息学生也可以很轻松的得到,目的是要他们每天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参加不同的活动,而且,在美国的各大高等学校都建有学生学术活动中心,而在活动中心里,一般都有集休息、学习和娱乐为一体的设施,并且功能齐全,这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对于美国式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而言,中国式的大学生管理在那现阶段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变,网络信息化覆盖面越来越广,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心也在逐步建立,但是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高等学校的物质条件还差的很远。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转变因素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心的新变化

在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家长式的管理往往深入人心,管理者不论学生是否愿意,总是一意孤行的为学生安排好一切,在这样安排的过程中,管理者没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不了解除了知识上的灌输,刚刚步入成年的大学生更加需要被关注的是生活和思想的上的事情,所以,国家在管理政策上要求与人为本,而教育上也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处,真正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学生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以此为工作中心的大学生管理工作正是现在大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第一个转变因素。

(二)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明显

目前,90后学生开始步入高等校园,与之前80后学生相比,90后大学生的行为有很明确的目的性,为此他们努力地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素质,与之相对应的,在中国高等院校传统的家长式管理中,管理者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完全是一种单向意愿式的管理,学生在管理制实施的政策前并没有真正的自,但是针对当代的90后大学生的管理就不能一概而论了,首要的他们对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已经不在安于仅仅是听从者而没有话语权这么简单了,他们有着明确的要求,就是管理者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以前单向发言的管理者就不得不转变之前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平等的姿势与其相处并且正确的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以缩短管理对象和管理者目标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对于高校大学生的管理工作继续良性发展下去的目标。

三、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注重双向沟通而非单一式沟通

笔者认为,想要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首先师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大学生管理的管理者才能拥有一定的号召力并且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阻力和难度也会相对减少和降低,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下,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自身人格的尊严,还可以对管理者产生朋友家人般的信赖感,这样,学生就很有可能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主动找管理者进行沟通,并且接受管理者为其排忧解难,最终建立稳定的心理系统和正确的思维模式。

(二)注重个性化管理

第4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当前,社会上有人把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自我意识强;2.个性张扬、叛逆;3.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4.心理脆弱、耐挫力差;5.敢于承担责任但过于自信;6.人际交往靠电话、短信、QQ、微信和微博;7.痴迷武侠、青春偶像小说、网游不太看古典名著;8.有参与社会事物的期待和需要;9.憧憬校园生活,期待发展突破;10.目标远大缺乏坚强的意志;11.外卖进寝室、卫生打扫少。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宿舍带来了安全隐患。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梦的实现。高校的教育应教会学生鉴别是非、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真善美与假恶丑,分析外来文化的优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要求。

(一)人文素质的意义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二)人文教育在寝室文化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教育纠正了上述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用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政工队伍学生干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把人文教育开展到学生宿舍里,重新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使同学互相信任、关爱、自立、自强、健康成长和成才。自然地,宿舍的投毒和打架这些行为就会消失在萌芽中。

(三)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自觉性,让其从虚拟中回归现实的校园生活中

大学生上网时间方面:44.6%的大学生每天上午时间为1-3小时,其中男生占20.7%,女生占23.9%。据调查,每天上网三小时以上的同学,有87.94%是玩网络游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这样新的网络环境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帮助重新审视自我,追求自我,实习自我,从虚拟中回归现实,舍友之间的友谊加深,还寝室一个良好的氛围。因此,舍友之间的分歧减少,其他矛盾也减少,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可减低。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走出宿舍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三观”形成及美好的人格塑造、高尚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在自修室自习,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因此,学生从宿舍走出来。这比任何宿舍的安全隐患防范更有效。

(五)基于人文素质教育对新时代下学生宿舍安全隐患防范的效果进行理论验证

5.1、应用物理学的速度公式

S=V.T,其中S、V、T分别表示路程,速度和时间。把公式变为V=S/T,假设S是固定的,T减低,那么V增大。我把该公式引入对高校学生宿舍安全隐患防范中来验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P代表学生在宿舍发生安全隐患,T代表学生在宿舍度过的时间,V代表没有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高校学生在宿舍里的时间是个整体一,显然,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下,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到自习室学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T的值在减少,根据公式P=V.T,显然,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增加时,V在减少,T在减低,也就是说,学生都在其他地方活动或者学习时间增加了,发过来,学生在寝室用违章电器的时间在减少,发生矛盾的时间也在减少,沉迷游戏的时间也在减少等,即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减少了。

5.2、运用演绎推理验证。

人文素质教育好的高校,得到的都是第二课堂参加人数多,学校气氛好,因此,在宿舍的学生人数就会减少,在宿舍的学校减少,宿舍的安全隐患就会减少。用三段论来论证。大前提: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人数就增加,宿舍的安全隐患减少。小前提:人文素质教育好,参加第二课堂的学生人数就增加。结论:人文素质教育好,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就减少。

三、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创建文明宿舍环境

信息和管理分层将有效地保证信息的准确、做出有效措施,分析学生在各个场合的表现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文教育,创建良好的寝室文化,把各宿舍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一)信息四层次

信息反馈对消除宿舍安全隐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信息分四层次模式,即:宿舍为一层、班级为二层、年级为三层、系为四层,工作内容分别为:一层收集本寝室信息,包括心理、学生矛盾、寝室文化、室友关系、生活情况、贫困学生上报、晚归和没有返校等信息;二层收集考勤、课堂纪律、班风学风、班情民情、第二课堂、突发事件速报、教师讲课效果、学院和系里文件传达情况及效果等信息;三层处理学生上报突发事件、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心理辅导、学期活动规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贫困生、奖惩等信息;四层根据前三级反馈信息调整工作思路和改进方法,信息反馈系部,再深入调研,分析,研究和综合,落实学生工作、学风和系风建设、专业社团建设、实习情况和就业情况等信息。根据四层信息,研究针对性的开展人文教育。

(二)管理四大块

管理四大块是管理四层次的关键。为保障四层次的信息渠道有机连接起来,使反馈的信息真实。系里做到重大事情有预案,复杂事情有思路、突发事件能及时控制或者最大限度减低影响力。管理分块有利于更好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系里统筹下我系学生管理工作按职务分为四大块,即宿舍长宿舍管理、班干部班级管理、辅导员工作管理和学管主任工作管理。四大块形成管道畅通。宿舍长向班长汇报,班委开会研究解决(包括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上报辅导员,辅导员接到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再调查,研究和综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正能量传递,并把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信息反馈回给学生,下达新任务。重要事情,开会研究,深入宿舍、深入课堂和深入活动调研,做到信息及时收集、信息真实和工作措施合理,根据不同情况上报系学管主任,主任。系里开会研究,把信息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调整工作思路,做出有效的部署,把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为学生宿舍创建优美的环境。

四、结论

第5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高校对于发展学生党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同时等到了相应的保证.但是,普遍的现象却是在十分重视把控学生党员“入门”关的同时,忽略甚至忽视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基层学生党组织松散许多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中,支部委员以学生党员为主,他们大都是毕业班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党支部由于高年级学生党员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习、就业等方面,而轻于做好党支部工作,再加上上级党组织有时疏于对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的监督,从而使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不强,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1.2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乏力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基层党支部更多的是满足于传达文件、读读学习材料等传统形式,对于内容的把握也比较肤浅,只注重表面完成“”的相关要求,没有系统的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多样、深层的教育形式,而使许多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沉寂于学生群体之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

1.3学生党员管理手段陈旧在网络和更多新媒体已经深深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今天,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学生党员信息、材料的管理还比较多地停留在纸质文本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没有进入网络化阶段,对于学生党员的日常联系还拘泥于传统媒介.

1.4学生党员服务机制缺失由于学生党员正处于向青年发展成熟的过渡期,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组织和思想观念的统一性和个人的政治素养的纯洁性等方面还有随着个人成长和社会客观的影响发生许多的变化.由于基层组织现有工作成效的影响,对学生党员的服务机制仍然不健全,没有能够形成让学生参与到更高层面的组织建设、民主决策和模范示范等活动中,个人的思想变化仍然要靠自己去解决.

2创新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浅层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因为多是部分老师和学生党员兼职而形成的队伍不强、保障不全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创新不够的原因.因此,问题的解决之道依然循着以上原因.

2.1充分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构建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推进,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构建.首先,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党的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同志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按照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次,是高校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能够保证和促进作为先进分子的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能够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和高校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正能量”意义.再次,是学生党员自身健康成长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能够在结合学生党员年龄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保证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成才.

2.2构建创新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2013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它与近年来先后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从以上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构建具有创新性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建设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必须要遵循科学化系统化规划、创新化多样化实践、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时代化高效化服务等构建原则①.基于以上的目标和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2.2.1创新引领培养机制,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学生党员的发展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好党员发展关,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强化对优秀团员的启蒙引领.高校党组织通过党建带团工作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启蒙引领活动,通过组织优秀的师生党员事迹报告会、形势政策教育报告会和党团“1+1”结对等活动,让优秀团员了解党、认同党,进而申请加入党组织.其次是系统加强积极分子的骨干培养.对申请入党的团员要通过开展学生党员对接引领、支部组织关心、党团校系统培训等活动,强化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首先品德等进行系统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再次是严守程序做好党员的规范发展.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于符合发展条件的优秀团员,严格执行组织发展程序,要在广泛征求党内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把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四次民意票决(团组织推优、确定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坚持四次公示(同上,每次票决后结果公示,听取意见)、坚持四次测试(团校、初中高级党校测试)和坚持四个审查(联系党员、党支部、院系党组织和校级党组织逐级审查),环环严格把关,层层明确责任.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违反程序和规定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

2.2.2创新全程教育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党员成长与发展、系统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高校学习阶段又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首先要全程系统地设计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学习教育机制,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相关要求,要从学生党员的党员先进性意识增强、基本知识与理论学习、党性党风党纪强化、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设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其次要针对不同学生党员所处的不同阶段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教育,可以针对新生开展启蒙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骨干教育、对发展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对预备党员开展锻炼教育、对正式党员开展先锋教育,而对毕业生党则开展旗帜教育等教育活动,既涵盖了学生党员从申请入党到毕业的党员学习过程全过程,同时也涵盖了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还有要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形式,要通过将传统的读书学习形式与新型的网络学习形式结合、分散自我学习与集中讨论学习相结合、有型的活动学习与无形的感悟学习相结合、长期性基础学习与阶段性重点学习相结合、理论性知识学习与实践性体验学习相结合、党建知识学习与综合知识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2.2.3创新组织建设机制,规范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基层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首先要融入新媒体时代,在根据专业或年级为基本单位组建实体党支部的基础上,把党支部搬到网络上,建立网络党支部(可以建立党支部网站、微博、微信等),通过网络党支部强化对学生党员的组织联络,开展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等,线上线下同时互动,既可加强对学生员的日常管理,同时更能够更好地解决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关工委老同志党支部的老少共建,让学生党支部不再孤单,而是在与老党员、教师党组织的结对过程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组织建设;还要做好与学生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的平行结对,在发挥学生党建带团、带社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与指引作用;再有,就是要在传统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在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和学生公寓中设立新型党支部,母体党支部主要负责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和评价考核,新型党支部主要体现其模范指引和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实现对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多重覆盖.

2.2.4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首先通过自我承诺加强对学生党员行为的自我规范,要求学生党员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承诺每学期要做到“五个自觉”,即:自觉学习理论书籍、自觉写学习文章、自觉帮扶困难同学、自觉联系积极分子、自觉参与志愿服务;“五个积极”,即积极组织团学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职务、积极过好组织生活、积极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以此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规范自我行为.其次通过实施多源考核法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监督②.多源考核就是对学生党员的考核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人、来源于不同的内容和来源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人就是建立以与被考核者有密切关系的不同层面的人和部门为考核主体,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同党支部的成员、所在班级(寝室)的成员、班主任、所在学生组织的成员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员等;不同的内容是指对于学生党员的考核内容要包含理论学习、党性修养、专业学习、工作成效、先锋模范作用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时间段是指考核的内容所涉及相关信息分布于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是某一时间点的表现,也就是考核学生党员的日常综合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方位、全面地了解学生党员的综合表现,有利于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党员了解自身现状,明确努力方向.

2.2.5创新服务发展机制,推进学生党员的全面成长开发信息化党建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创新,要通过开发包含申请人数据库、积极分子数据库、预备党员发展数据库、党组织数据库、党员教育学习平台和学生党员日常信息维护数年库等为内容的管理系统,借助最新的网络和手机等媒体手段,做好学生党员信息资料的网络化管理,扩大信息维护者群体,让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员、学生党支部的委员都成为学生党员信息系统的新维护员,及时更新和添加学生党务工作信息,使学生党员的信息库能够真正的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体现信息化运用能力.建立承上启下的联系制度,关爱学生党员、服务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党组织要从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建立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负责人)、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困难学生等制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经常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学生党员和广大同学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党员与关工委老同志结对联系制度,发挥老同志、老党员关心青年发展的作用.搭建榜样示范的锻炼平台,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地结合专业学习推出争创学生党员创新先锋(模范)活动,结合学生工作推进学生党员“亮牌”活动(向广大同学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结合学生公寓管理推出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党员示范床铺”活动;结合实践服务活动推出学生党员志愿实践服务团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到前台,走到前面,和广大学生面对面,在实践的平台上通过示范、引领、服务广大同学和社会实现自我成长.

3总结

第6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的课程学习不像高中的应试教育需要那么大的学习强度,许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忘记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任务,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采取物质刺激,例如,设立奖学金制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也跟着提高。除了奖学金制度、学分制度等激励手段,学校还可以开展职业人生规划竞赛等,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助于学校学风的改善。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大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学生管理要注重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培养。在学生管理中运用激励措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等理论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正确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观。除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管理人员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后可以开设有奖征文,或者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思想紧跟新形势的发展。

3.有助于学生正确调节心理活动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比较难处理的一项就是学生的心理教育,采取情感激励和心理激励有助于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也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远离父母独自踏上求学之旅,很容易形成心理依赖性和孤独感,这对学生开展新的人际活动也会有限制作用,如不加以心理疏导,就容易使学生遇到心理障碍,处于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学生管理中,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等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班级大家庭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还能使彼此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有利于互相倾吐心声,排忧解难。

4.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善于运用榜样和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不断地以高标准要求来鞭策自己、超越自己。与此同时,通过各式各样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的宣讲和风采展示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在校园中形成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竞争势头,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我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除了要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和团队意识。通过展开一些社团活动或者创业竞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团结协作,达到共赢。从激励措施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来看,要想发挥激励机制的最大功效,就要制订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适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励措施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二、结语

第7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学校领导和学生档案管理者一般都对学生档案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学生档案没有实用价值,将其束之高阁。更无法谈及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进行信息化,导致学生档案工作相当被动,这是阻碍档案工作信息化的根本所在。

2.管理体制杂乱,相关人才短缺。虽然2008年8月20日出台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学生档案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个分支,但目前为止,国家方面并没有下达使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具备可操作性的明文条例,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学生档案管理部门杂错、各行其是的归口不统一局面。由于各高校自身的特点,档案馆、人事处、招生部门均有可能成为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在粗放式管理下由各院系辅导员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协同办公。另外,人员配置方面也不到位,相关人才十分短缺。

3.管理制度缺位。国家虽然制定并颁布了不少法规条令,但就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这一项工作却并未提及,导致科学规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文/盛磊代磊张琦范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严重缺位。尤其是多个校区分散的综合性高校,学生档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借阅以及转递等流程缺乏统一标准,出现填写时间不一致、归档材料不齐全、审核把关不严格、移交手续不规范等问题,甚至造成学生档案丢失甚至失真,从而无法发挥高校学生档案的原始凭证作用。

4.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手段滞后。现如今,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档案工作还仅停滞在手工处理、单机归档、纸质为主的进程中,未加以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辅助,造成管理手段滞后,严重制约了开发与利用学生档案的信息资源。

二、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分析

传统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工作需求,在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立足信息化背景从技术、制度、管理和服务等多种角度探求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

1.从思想根源着手,转变态度,加强认识。学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对待学生档案工作的思想误区,提高重要性认识,贯彻实施学生档案有利于学生工作开展、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借助校园网、广播站等媒介大力宣扬档案的重要性,强化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在信息化方面,必须摒弃认为利用几台计算机简单存储一些电子数据就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错误理解。高校领导应积极带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认真研习有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政策方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讨论,使各院系辅导员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就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在思想上达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共识,为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智能数字化的健康持久发展美好愿景打下坚实基础。

2.改革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合理配置档案工作人员。为避免上述管理部门杂乱的情况,高校学生档案应统一归校档案馆管理并专职负责,同时要协调处理好档案馆与学生档案形成的各相关部门如教务办、学生工作部以及学院等之间的合作关系,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以各学院为基点向校档案馆过渡的科学系统的学生档案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兰台纵横一管理。新生入学档案、在校期间形成的文件资料、毕业生档案信息等先经辅导员整理,之后提交到学校档案馆,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检查,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全程跟踪收集归档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成长资料,保证为有关部门单位呈现最真实可靠的原始学生档案。

3.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高校学生档案由于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档案的收集、归档范围、整理、转递等环节制定统一的标准,建立一套适合自身档案管理特点的、比较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来保障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双套制管理模式,是当今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趋势所在,是实现电子信息化的安全措施。因为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显著提高了录入、查询及利用学生档案的工作效率,但在涉及转递档案、出具档案证明文件等关乎法律方面的重要活动时,仍要以纸质档案作为基准。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从以下收集归档、查阅借阅、转递等三方面具体开展:在学生档案收集归档过程中,明确各部门档案材料的归档时间和归档手续,辅导员也应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形成档案材料的部门沟通、合作,做到随着档案形成及时归档并录入信息系统,使学生档案尽量处于完整连贯和最新状态,从而避免毕业时集中突击整理,同时做到归档标准制度严格统一,推动学生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进程;在内容收集上,也应按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合理扩大范围,将诚信档案、心理档案、科技创新参与情况等一并纳入学生档案。查阅、借阅档案方面,要改变以往视档案为“废纸”的现象,积极鼓励师生及有关单位查阅档案。高校应建立查阅、借阅制度,档案管理者要严格监督借阅人员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借阅者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遵守保密制度,坚决杜绝随意复印、拍摄甚至在档案文件上胡乱批注、损毁档案材料等现象。转递环节需要建立更为完善周详的转递制度,以确保档案在递交过程中万无一失。学生档案在毕业时会面临时间紧迫、数量繁重、办公人员较多的情况,因此在递交环节、方式和手续上严格转递制度势在必行,从而消除安全隐患。

4.信息化系统开发。高校实施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的前提是要投入专项资金,加强软件、硬件建设,如购买电子计算机、引进开发数据库等,在配套设施齐全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本校管理工作特点的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上述提到的高校学生档案由档案馆集中统一管理这一特点,并充分发挥校园局域网的网络优势,我们决定实施一套以Web为平台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应用非常便捷的Browser/Server架构,即支持多种操作系统的Web浏览器与运转效率极高的ASP服务器客户端协同工作,加以适应性超强的MSSQLServer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使得这套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在遵循实用、可靠、安全的理念下变得游刃有余。系统模块分为档案馆、教务处、学院以及学生四大类,按类型分配权限,不易出错,解决了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来源广、部门多带来的工作繁琐,实现了学生档案在建立、收集、整理、转递以及查询等环节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与数字化。

5.档案信息采集录入。针对各高校新生入学期间建立及收集的各种档案材料,在档案馆的统筹下,应准确无误地尽快录入预设系统。在校期间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应做到随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各种档案材料的产生及时完成递交任务,包括接收信息、查阅信息、归还信息等数据,并在档案馆工作人员严格审核后载入学生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做到随档案的生成动态地收录。对于毕业生档案管理,集中归档大量有关毕业的档案材料,并将毕业生归档材料信息、就业信息以及转递给有关单位的信息等完整录入到系统中。

第8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上大学也变成了一定意义上的风险投资。美国学者研究指出,未来劳动者应具备五种能力,分别是“资源、人际关系、信息、系统、技术以及三部分基础素质:基本技能、思维技能、个性品质”。如何在大学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成为众多的大学生日益关注的焦点;而“学习”作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有了全新的诠释,书本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任务,参加各种学生工作,担任一定的工作职务,成为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1.任职动机的多样化。心理学研究指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需要的表现形式。通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受社会各种观念的冲击,高校学生干部的思维日益自主活跃,思想日益务实,出现了多样化的任职动机,出现了做事情急功近利,过分重视眼前利益的现象。不仅仅是单纯的讲奉献求锻炼,有些是为了抛头露面满足虚荣心,有些是为了想拿奖学金,有些是为了入党,有些是想混个职位作为日后就业竞争的筹码,有些是为了扩充人际脉络顺便找个异性朋友等等。

2.体会到的压力多元化。压力是由外部事件引发的一种体验。学生干部面临着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众多事务的协调和处理,这都将引发形成不同的压力源。由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因人而异,即使同一个人,也可因不同的身体状况或心境状况而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压力降临时,特别是遇到挫折,觉得烦的时候,许多人便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当初做学生干部的动机产生负向强化,于是滋生了逃避的念头。在许多高校中出现的在岗不尽责或是学生干部流失的现象,或者低年级重点培养的学生干部到了高年级提出辞职,又或者是任命的学生干部任职期没满便提出辞职,都是一些极好的例证——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等,这些现象产生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高校大学生干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探索

1.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大学生干部招聘体制。

1.1在招聘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测评手段,为每个学生干部岗位找准合适的人才,即常说的:“把合适的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注重实际能力,获取高质量人才。

1.2采取学生干部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重。在学生干部的晋升选拔上,倡导内部提拔与外部招聘并生。在统一晋升标准的情况下,创造开放的优胜劣汰的完美环境,优秀学生可以采取美国企业“快车道”的提拔方式。

1.3要实现学生干部的合理配置和建立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应该通过公开考核、公平面试、双向选择等等手段来选拔学生干部外,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学生干部评估体系,不能仅仅把一学生干部的职位、任职时间作为考核指标,而应当把一个人的人际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是否对学生干部这个岗位有强烈的进取心,以及服务大家的思想境界等方面看成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核。

2.完善学生干部培训管理体系。

2.1对培训内容进行更新。各院系要从自身以及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内容,引进一些新颖的培训内容,如管理艺术、院系文化、沟通技巧等。并且针对高校大学生干部群体内不同的培训对象要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

2.2注意对新型培训方式、手段的应用。在这一点上,可借鉴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引进现代化的培训方法、工具,比如“情境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和模块训练法等培训方法以及网络多媒体之类培训工具。当然,这些方法到底适用与否还要结合各院系大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

2.3注重高校大学生干部培训的实用性。将培训工作做到实处,不要总是流于形式,做好培训的效果评估工作,并且要做到培训工作与各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培训工作有助于院系学生管理工作的展开。

2.4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提高培训实效。对高校大学生干部的培训进行全面规划和系统安排,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学生干部的的教育培训与考核、提升、评优等结合起来,培训结束后还要进行评估和总结。

3.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3.1转变观念,树立人本思想,树立绩效考核的系统观。绩效考核不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对学生干部挥舞的“大棒”,也不应成为无原则“和稀泥”式的每人都好。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学生干部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学生干部在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使学生干部不断地进步提高。

3.2坚持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科学考核指标,建立便于运作的程序,考核才能有效运行。现在很多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都特别强调“创新能力”,那到底什是创新能力呢?势必要抽象化地解释什么是“创新能力”,从而加大了这项指标在实际考核过程中操作的难度,最终可能变成摆设。因此,各院系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采用“创新能力”这项指标进行考核时,应该把称谓换成“工作创新”。这样就使“创新能力”具体化、通俗化,学生干部更能理解和把握,让学生干部明白,创新并不十分困难,创新就在身边,人人都能创新,只要想到一个很好的具有创造性是活动点子就是创新,这样便于操作,从而可以提高绩效考核的工作效率。

3.3分层设定绩效考核维度。在绩效考核中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从什么角度对被考核对象进行考核才算是科学的呢?我认为,对于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适宜采取360度考核,即可通过被考核者自评、学生干部之间互评、直接下级的同学考评和辅导员考评。

3.4还应配套地建立其他有利于绩效反馈的具体措施,例如设立学生管理工作办公室公开办公制度,鼓励学生干部随时表达自己的看法。

4.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管理学认为,激励是指管理者用来激发、引导被管理者的行为以便实现组织目标的技巧或方法。高校学生干部激励,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需要、工作动机,探讨应该创造什么样的机制和工作情景,使学生干部更愿意来工作,更愿意留在所分配的岗位上,更主动地去创新,甚至把工作本身当成一种享受,从而充分发挥潜能,帮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共同目标。

4.1深入了解,明确学生干部的需要。激励的第一步是确定需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要归结为五大类,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及强度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第一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之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优势需要,人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同时存在好几类需要,只不过各类需要的强度不同而已。因而针对不同的人或者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学生干部来说,拥有好的生活及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能得到保障就是他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采用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两种需要的满足是工作的保健因素即维持因素,当它缺乏时会引起不满意。因而,学生工作管理者要关注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干部,尽量通过一些奖、贷、补或勤工俭学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此外,积极的增进因素即激励因素,就是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接受,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团体中可以发挥自身特长,从中得到锻炼并且获得他人的肯定,可以看到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些方面都是以工作内容为中心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学生干部的不满意,从而产生懈怠情绪。因而管理者要多跟学生干部进行情感沟通,鼓励他们多创造性工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或个别谈心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学生干部的具体需要,对于他们的积极合理的需要尽量进行满足,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比如想争当先进、想入党等,管理者要本着公平客观的原则对学生干部进行考察,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干部要给予表彰,把先进分子吸收入党组织队伍中,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对其他人实行榜样激励。而对于一些急功近利的学生干部要及时进行引导,并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调整好期望值,使他们重新认识自身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避免出现较大的挫折感。

第9篇: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JSP;论文管理;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5-30595-01

Based on the JSP College Students Papers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HAN Li-kai, FENG Li, ZHANG Hong-xiang, DING Xiao-q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SQL Server database as background the use of standard three-tier MVC (JSP-JavaBean - Servlet)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model logic, process and display logic into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achieve, and these components can be interactive and reus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shed papers management functions.

Key words:JSP; Paper management; Database

1 引言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多,而且毕业论文的管理也是高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仍按照手工作业来进行论文库的管理工作,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更不方便大家查阅。本文旨在开发出具有论文的、管理和查阅工作的信息管理系统。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

系统以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采用基于数据库操作类的开发模式和标准MVC三层架构(JSP-JavaBean-Servlet)开发模式把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来实现,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从而提高了效率。其中Servlet担当主要逻辑控制,通过接受JSP传来的请求,调用以及初始化JaveBean,再通过JSP传到客户端,对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通讯则由SqlBean来实现[1]。

2.2 系统的工作流程

系统使用的流程是先由管理员进行系统数据的初始化,然后由学生登录系统进行论文和管理工作,这些登记在库的论文将作为以后查询的主要对象。系统的用户信息和权限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维护,有身份的用户登录系统进行论文、科技专著、学术报告的与管理工作,其他用户则可以进行论文的查阅。

2.3 系统的主要特点

(1)依托校园网的优势设计和开发,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网上和浏览论文。

(2)模块组件化。充分考虑到代码重用机制,比如查询、修改、删除等都被做成独立可以重用的模块,在使用时只要根据传递的参数不同直接调用即可。

3 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设计

3.1 系统的功能模块

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员的管理功能,包括院系维护、人员维护和角色权限维护,这一部分是系统管理的基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论文管理功能,包括论文和进行论文管理、科技专著和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等。

各个模块要实现的功能如下:

(1)管理员登录:系统初始化好一个系统管理员用户,管理员能够通过该入口进入系统主界面进行管理操作。

(2)管理员管理学院:实现对添加新学院、修改、删除等功能。

(3)管理员管理系所:实现对添加新系所、修改、删除等功能。

图1 系统的功能结构

(4)管理员管理学生用户:实现添加新人、查看、修改、删除和查询人员信息等功能。

(5)管理员管理角色权限:实现新增、修改和删除角色等功能。系统初始化有“系统维护管理员”的角色,该角色为系统管理员所有,可以进行所有的操作。每一个角色对应的操作权限是操作模块的名称。

(6)学生登录:大学生用户按照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其所拥有的权限为系统管理员为其分配的权限集合。

(7)学生进行论文管理:可以、管理论文。

(8)学生进行科技专著管理:可以、管理科技专著。

3.2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到各个模块中相似之处,减少表格数量,提高表格的关联程度,以及减少数据库中数据的冗余。根据系统的流程和功能需求,数据库主要包含下面几个表:

(1)学院数据表:用于存放学院数据,数据项包括学院名称、负责人、电话、学院编号等。

(2)系所数据表:用于存放系所数据,数据项包括系所名称、所属学院、负责人、电话、系所编号等。

(3)学生数据表:用于存放学生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刊物名称、论文名称、收录情况、影响力、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第几作者、备注。

(4)科技专著数据表:用于存放科技专著数据,包括的字段有编号、学院、作者、字数(万字)、备注等。

4 数据访问控制的实现

4.1 数据访问控制

用基于连接池的数据库技术对数据库进行访问。连接池具有以下功能:装载和注册JDBC驱动程序;根据在属性文件中定义的属性创建连接池对象;实现连接池名字与其实例之间的映射;跟踪客户程序对连接池的引用,保证在最后一个客户程序结束后安全关闭所有连接池[2]。系统采用DB Connection Manager的Java类管理连接池对象,其中每一个连接池保持一组JDBC数据库连接对象,可以为任何Servlet所使用。

系统采用数据库连接池进行数据库的统一管理,同时在数据库操作上进行了封装,方便程序开发时与数据库的交互。数据库连接池在实现某一个功能时,首先要连接数据库,如果在每一次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前都要加载驱动、创建连接,那么在连接的入口参数处理上将是十分零散,不好管理和维护。一旦系统移植,数据库参数改变,将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这项工作十分复杂[3]。本系统采用DBConnectionManager类来创建连接池,则不需要重新修改所有的连接代码,重新编译,该类封装了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函数,用于作为JavaBean的父类,便于统一管理。

4.2 Web访问控制

Web访问控制主要通过JSP程序编程来控制。当用户登录系统时,首先检查访问是否是受控页,如果访问受控制则判断用户是否有权限,如果有则发送受控页面,否则返回到登录页面提示用户登录。

5 结束语

基于JSP的高校学生论文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灵活性、可申缩性和易维护性,系统能够很容易融合到学院现代化办公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系统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参考文献:

[1]刘剑. JSP网站开发与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56(5):17-23.

[2]吴艳霞, 吴传明. 论中小企业网站建立与推广[J]. 现代企业, 2005(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