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图书资产管理全文(5篇)

图书资产管理

第1篇: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1.1资产管理不统一,多头负责制

部分高校图书馆在实行资产归口管理的问题上存在资产管理多部门负责制。通常是行政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设备部门负责设备资产,业务部门负责文献资源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核算和经费的管理。这就使得资产管理不统一,没有形成一个主体,职责交错不清,缺乏有效的协调、控制和监管。

1.2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责任不明确

一些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在资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通常是资产在采购环节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在验收完之后的交付使用过程中,因为没有明确的责任人,造成使用人不注重资产的保管和保护,即使造成资产的丢失和损坏也没有得到惩罚和应有的赔偿。

1.3资产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科学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虽然高校大多已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智能化,但图书馆资产管理大多依赖于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如手工建帐、建卡、资产的清查、统计等,势必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资产管理方式方法的落后直接造成了资产管理效益的降低。

1.4文献信息资源资产的管理不够规范

读者在借书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虽然非常完整,但却无法找到所需图书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图书馆的管理系统是一个以业务为主的信息系统,而不能体现出对图书资产的管理。图书在流通、借阅过程中出现了遗失、损坏、赔偿等引起的资产变更情况,不能通过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再加上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率较高,图书资产清查工作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展,所以存在图书资产的账目与实际数目不相符的现象。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资产管理的几点想法

2.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完善资产检查监督机制

高校图书馆要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要根据学校资产管理具体实施办法,结合本馆实际,建立一整套包括资产的审批、购置、验收、保管、使用、清查、报废、赔偿等方面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资产管理的有章可循。其次是完善资产检查监督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对各种资产进行定期清点和盘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2.2重视和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据了解,一般高校图书馆的资产管理员人数不多,而且大多为兼职,这就使得资产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切实抓好图书馆的资产管理首先必须重视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的计算机能力、业务知识、职业素质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培养一支精明强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资产管理员队伍。其次是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推行层级管理责任制,每个业务点或是办公室都设有兼职的资产管理员,对本室的资产进行统计,如有变更应及时上报部门主任,并按照图书馆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资产的清查和盘点,以便馆领导能及时掌握资产的损盈情况。最后要加大资产管理宣传力度,使全体馆员和全体读者都参与到资产管理的队伍中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对资产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心,真正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监管。

2.3努力实现图书馆资产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

首先,利用计算机建立图书馆资产管理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管理、新增资产管理、变更资产管理、资产清查管理、资产维修与报废管理,为资产建立“电子身份证”,把各种资产信息输入电脑,并对其实行全馆计算机联网管理。然后,各业务点或办公室的资产管理员只需输入“电子密码”即可登陆此系统,及时将资产的新增、变更、维修和需要报废以及资产的清查等情况进行上报,而上一级资产管理员就能随时掌握相关信息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上述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而且避免了人工操作过程中出错的机率,提高了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4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资产管理的改革

第2篇: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目前,高校图书资产分布广泛,需要在管理机制上进行科学设置,达到管理有序,确保图书资产不遗失,实现高校图书资产共享,更好发挥其价值。一般来说,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管理机制涵盖管理体系、管理责任以及管理方案等方面内容。

(一)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的涵盖范围,主要包含图书馆图书资产、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以及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当前,部分高校以“总馆-分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的整合,但不少高校仍然是相对独立,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之间缺乏有效合作,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建共享,而且存在资源的重复购置。同时,对于由科研经费购置的散落于科研人员个人手中的零星图书资产,目前缺乏有效的监管,处于监管失控状态。为此,为了对高校图书资产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源共享,应当加快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使得三部分图书资产得到科学管理,做到应管尽管,同时明确管理主体。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从三方面构建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一是设立学校层面由主管校长负责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全校图书资产管理;二是设立具体的图书资产管理管理主体,统一负责全校图书资产管理,可以由校图书馆负责,也可以由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三是进行合理分工,将各类图书纳入管理范围,由不同主体进行科学管理,一般来说,图书馆图书资产由图书馆负责监管,院系资料室及院系教师科研经费支出购置图书资产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监管。

(二)明确管理责任

高校图书馆资产范围广,类型多,高校不仅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而且需要对各管理主体进行责任明确,确保管理机制有效运转。为此,我们必须针对高校图书资产管理体系中的各具体管理主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方案,对各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进行制度化确定,确保责任明确,保障高校图书馆资产的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资产的效用。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一般由学校主管(副)校长担任主任委员,图书馆负责人、国资委负责人(或财务处负责人或设备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各院系及相关部处负责人担任委员。为了有效运转,该委员会应当指定学校图书馆或国资委等单位作为挂靠单位,同时在挂靠单位设立办公室,负责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一般来说,该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全校性的图书资产管理原则、年度图书资产采购计划、重大图书资产采购论证、大批量图书资产采购招标、院系资料室图书采购计划的审批、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剔旧审批、学校各系统图书资产的共享机制等。大学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主体部分,一般由校图书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全权负责其图书采购与管理,并通过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相对独立的院系资料室图书由大学图书馆联合校国资管理机构进行业务指导,院系资料室负责日常管理;纳入学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院系资料室由大学图书馆按照“总馆-分馆”模式进行管理;院系师生通过课题经费购置的零星图书由院系资料室按照学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确立的采购规程与原则进行指导和管理,可考虑纳入院系资料室馆藏,由在校在职师生个人保存或资料室保存。

(三)制定管理方案

无论是何种管理体制,也无论涉及多少管理主体,均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图书资产现状和国有资产管理原则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管理方案。该管理方案一般应有校图书资产管理委员会等全校性图书资产管理机构负责牵头规划制定,主体内容由校图书馆负责制定涵盖图书采购程序、图书管理制度、图书馆岗位职责等的管理方案,确保图书馆的有效运转和图书资产的采购、管理等,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的管理、核算和监督,有效防止图书馆图书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保障

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的采购、保管、利用、剔旧等图书资产管理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遗憾的是,国内“至今没有一套完整的高等院校图书资产的管理法规,使得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还滞后于图书资产的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各种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等混乱现象较为普遍,难以进行实际评估,不能充分地体现图书资产的真实价值,迫切需要通过构建高校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体系,确保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规范、图书产权明晰、资源配置合理。

(一)加强图书馆制度建设,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

图书馆图书资产是高校图书资产的重中之重,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实现全校图书资产规范管理的前提,为此,必须强化图书馆制度建设,从图书资产管理制度化管理视角,健全图书馆规章制度,减少图书馆图书资产从采访、编目到流通这一交接环节中的流失,全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统一借阅制度,规范验收程序,按照国有资产核算制度原则,将馆藏图书固定资产完整地纳入国有资产制度化管理轨道。同时,切实加强馆藏图书借阅制度化管理,确保图书馆图书采购、验收、典藏、借阅、剔旧、报废等图书全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校图书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设备购置、验收入账、使用、处置、报废等方面有章可循,有规可查,违章可究,不断完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保证图书资料资源的连续性、完整性、完好性、共享性。

(二)强化对各种不同渠道获得的图书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目前,对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以及相关专项经费中购置的大量图书资产的管理在高校图书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重视不够,容易导致这部分图书资产管理的混乱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利于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部分用科研经费采购的图书,过去往往长期放在少数科研人员手里,易造成丢失,应制订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及时登记,及时处理,既保证科研人员能及时利用,又保证资料不流失。为此,笔者认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加强图书馆图书资产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协同学校设备处、财务处、科研处、学科办等部处,制定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科建设经费、科研项目经费等项目经费中购买的图书资产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操作性,部分高校规定由本校图书馆负责统一协调、管理这一部分图书资产的管理职能,明确其职责和权利,将全校各类经费所购置的文献统一纳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中,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对待和处理。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对所有各类经费所购置的图书一律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建立了相应的馆藏地,制定了对其馆藏地不设借阅数量和借阅期限限制的流通规则;但当借阅者离校和退休时,则必须归还其所借阅的图书,这样既保证了全校范围内图书资产不会流失,也方便了图书馆对资产的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高校图书资产管理技术保障

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高校图书馆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大力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图书资产的入馆后管理成果纳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基本实现了图书馆资产的数字化管理,使得图书采购进馆后,图书的编目、典藏、借阅、剔旧等在线处理,使得图书资产的变动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揭示。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图书资产的科学管理是未来高校图书资产管理的必经之路。

(一)强化技术意识,掌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

高校图书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技术意识,对业界当前技术管理动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揭示了解国内外高校图书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由于高校图书资产范围广,不仅仅包含高校图书馆图书资产,而且涉及各类课题经费支付获取的图书资产,且分布比较分散,散落于各院系资料室(或分馆)以及师生个人手中,按照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有效揭示现有图书资产的分布现状,更不利于高校图书资产的共享。为此,为适应当前信息网络社会的深入发展以及图书馆网络化、自动化管理的趋势,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应该主动顺应信息发展趋势,自觉树立技术自觉,及时掌握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现状,结合本校图书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图书资产的分布状况,通过与学校科研部门、信息服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校图书馆、各院系等多部门密切协作,规划出台符合各学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图书资产技术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及其具体责任,确保全校在图书资产技术管理问题上统一认识与协作推进。

(二)整合技术平台,实现全校图书资产的统一揭示和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普及,各高校也在不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各部门的管理质量,纵观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管理现状,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均实现了图书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的高校利用国内相关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汇文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金蝶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有的高校利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图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如Horizon管理信息系统、Aleph管理信息系统等,基本实现了图书的编目、查询及读者信息的管理以及图书的采购、编目、下架、遗失等图书管理环节的在线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图书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当前高校图书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考虑以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平台,充分挖掘图书馆图书管理平台的功能,在确保图书馆图书资产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将大学院系资料室图书资产、散存于师生手中的图书资产等统一纳入管理系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现这类图书资产的在线揭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统一管理并开放利用,提高高校图书资产的整体效益。(本文来自于《办公室业务》杂志。《办公室业务》杂志简介详见.)

四、总结

第3篇: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误区;应对策略

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数量和规模增长迅速,但是受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并未健全。目前,很多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如:重“有形”轻“无形”、重“购置”轻“管理”、重“自建”轻“共享”、重“自查”轻“审查”等几大亟待解决的误区,造成了国有资产总体使用效率偏低、浪费和流失问题严重等现象。本文在深入分析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

一、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误区

1、重“有形”轻“无形”高校国有资产从广义上讲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指具体的实物,例如: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等;无形资产是抽象的、无实物形态的以智力形态存在,例如:特许经营权、专利权、网络使用权、土地使用权、图书馆知识产权、商标、著作权、校名誉等。由于有形资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以实物的形态存在,所以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就会比较重视,各方面相关管理工作都有条不紊地有序开展;而无形资产由于具有无形性、抽象性、资源性等特殊特点,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经常会被忽视,造成无形资产总体利用率低、浪费和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例如:我国高校历年来在教学和科研成果研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由于缺乏无形资产管理和保护意识,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虽然每年高校申请的教学、科研或专利成果很多,但是成果的总体转化率远远低于20%,造成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又如: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众多,如图书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馆誉等无形资产等,由于对无形资产相关知识缺乏宣传和普及,图书馆馆员们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归入国有资产范畴,从而忽视了对其的保护和管理,导致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2、重“购置”轻“管理”目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上级或地方财政资金投资形成的资产、国家无偿调拨给学校的资产、接收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赠的资产。由于高校获得的国有资产绝大多数是无偿占有或使用,无需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和累计折旧,这就导致了各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和成本核算观念十分淡薄[1]。很多高校为了壮大资产实力,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只重视资产的资金投入,忽略了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和健全,普遍存在各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各具体岗位分工不明确和工作推诿等现象。此外,很多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财务、监审和资产具体管理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缺失,甚至使用的资产管理数据系统或平台不统一,造成国有资产信息不对称,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由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观念,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单一、管理机构不健全、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3、重“自建”轻“共享”新时期,高校下属二级学院为了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增强自身办学实力,不断加大“自建”力度。而各二级学院从自身专业发展着眼申请预算购置资产,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资产配置。但由于各二级学院缺乏统一规划与协调,长期处于分散采购、部门拥有状态,共建共享的管理意识淡薄。资产重复购置必将导致设备的使用率低下,造成设备的大量闲置和浪费。此外,高校缺乏对外服务和交流的意识,基于高校与高校、高校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资产共建共享机制也尚未搭建起来,使高校国有资产很难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因此,只有优化与整合高校内部、高校之间、高校和企业等多方面国有资产,特别是大型国有资产设备,才能相互协调互通有无,才能实现国有资产共享多赢的局面。4、重“自查”轻“监审”据了解,目前高校各下属二级学院的资产管理中都配套有定期或不定期“自查”机制,但由于是部门内部自查,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所以二级学院内部自查、清查工作效果不是很理想。另外,虽然很多高校在学校层面都设有专门的监审部门,但是监审工作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制度建设、监督执行力度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因此,为了使高校国有资产的监审工作顺利开展,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监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误区的应对策略

1、加强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机制,提高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多年来,很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思十分淡薄,对其存在的潜在价值和重要程度认识不足,从而忽略了对其的管理和利用,造成高校国有无形资产流失严重。为此,高校首先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无形资产的相关知识,从而唤起全校教职工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其次,成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校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要配备专职人员对高校历年的无形资产进行清理、登记、评估,负责收集、积累全校新入库的无形资产,建立完备的无形资产档案[2]。再次,要完善无形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避免各部门工作推诿,做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最后,为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必须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监管力度,创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一条龙监管服务机制,让无形资产得到更好的保护、管理和运用。2、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以制度管人管物,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化管理随着高校国有资产的不断壮大,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首先必须健全现有的管理制度,从国有资产的预算购置审批、验收入库、保管使用到移交报废等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要完善资产管理内部定期自查制度,确保账、卡、物相符;对用于经营性房屋、仪器设备等实行有偿使用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加强闲置资产调剂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统一[3]。其次,要理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职责具体内容和范围,处置权限及相应程序,做到分工明确、协力合作,共同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再次,要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避免信息不对称、不统一的现象,必须要对国有资产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涵盖土地资源、房产、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施器材、图书、无形资产等内容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此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能即时、有效、全面地获取国有资产的相关信息,从而进一步盘活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效率。最后,要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考评体系,根据部门编制预算与实际达标相结合,建立资产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惩。3、增强高校国有资产共建共享意识,积极搭建共建共享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国有资产的最佳效率为了盘活、整合高校国有资产,各高校要扩大资源共享率,避免低层次重复购置所造成的资金浪费。高校内部各二级学院、高校和高校、高校和地方企业之间必须要建立共建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资产共建共享平台可以充分了解高校各专业国有资产的性质、特点和使用状况等相关信息,在满足各自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相互开放使用,达到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4、健全高校国有资产监审机制,确保高校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与安全首先,要加大对国有资产监审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重监审、支持监审、自觉接受监审”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监审部门在防范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水平方面的作用。其次,要完善现有的监审制度,规范监审流程和监审考核办法,高校要明确赋予监审工作人员更多独立调查和审计的权利,对监审中发现的各种侵犯学校权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再次,要配齐监审工作人员,并加快监审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监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最后,要创新监审约束机制,提高监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定期随机调查、交叉式全面清查盘点是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途径,监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效达到监督审核的作用。

三、结语

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高校国有资产的不断壮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在意识和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为此,高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进科学、先进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校只有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误区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才能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进而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学芬: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2]司农、刘榿、窦慧晶:高校无形资产流失风险分析与团队控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

[3]刘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22).

第4篇: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新政府会计制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会计核算采取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并行的会计核算模式,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的记账模式,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模式由原来的“虚提折旧”向“实提折旧”转变。同时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以及计提时点等有了明确要求,所以完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对于提高核算质量,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对政府对高校进行监管以及高校进行后续的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总额占总资产总额比重较大,所以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对高校资产核算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T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提高T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质量,更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深化高校资源配置。

一、T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现状

T高校是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固定资产涉及数量多、规模大,资产类别十分丰富,涉及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就有十余个,其中房屋由资产处管理,仪器设备、家具、公车由资产处和实验室共同管理,修缮中心负责建筑物还有动植物的管理,文化办负责图书、文物、陈列品的固定资产管理。156个部门直接使用国有资产,包括学校各教学科研机构、各职能部门、支撑服务机构、派出研究院、附属机构等二级单位。此外,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依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固定资产建账、增减值、资产调拨、资产退库、资产处置等账务处理,每月同资产处就该月固定资产明细及科目余额进行账务上的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后,进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工作。目前T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占总资产的45%左右,其中各类固定资产的原值与累积折旧的情况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房屋及建筑物的原值较大,占总固定资产达50%左右,其次是通用设备;在累计折旧上通用设备的金额较大,占总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60%左右。究其原因是通用设备的折旧年限较短,最少5年,有些不低于10年;而房屋及构筑物的折旧年限较长,一般不低于30年,每年分摊少,所以原值虽高,但每年分摊的金额并不高。综上所述,T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多,种类杂,专业性也高,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总额较高,各类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探讨——以T高校为例沙亚美(清华大学会计核算中心)产的累计折旧不尽相同,所以要重视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也是为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打好基础。

二、T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失真,折旧计提不准确

1.固定资产重复建账由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前,资产系统未完全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经常出现重复建账的情况。例如,T高校某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在合同签订阶段即进行了建账,验收合格后又进行建账操作造成二次建账;部分因为更换资产管理员,管理员对建账事务不熟悉,导致填写信息不准确且重复提交了建账申请。这些都会导致与账实不符,多计提折旧,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2.装维修工程中设备及家具少建账装维修工程中设备及家具少建账,这类情况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例如在装维修工程中,包含有固定资产的情况比较普遍,往往打包成装修工程款的合同按照日常维修财务支付一次,且合同中未明确固定资产相关的成本,造成报账人员遗漏资产的建账,对于实际的业务财务人员把握不清,业财融合不够紧密,造成装维修工程中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建账,其次资产人员对于工程中的价值认定模糊不清的问题。3.免建账业务审核不严免建账仪器设备、家具类固定资产账目的业务是指单价超过1000元,但是使用期间无法保持物质原有形态、状态,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年或者合同规定需交付第三方的。例如T高校购置价值高的滑雪服其实应该建账,审核人员对于免建账界限模糊,没有进行跟踪了解,存在工作不严谨的问题,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资产的审核人员对仪器设备,如元器件、光纤、线路板等的专业知识不充足,加上学校工科院系多,无法全面掌握具体某种材料或者零部件的用途及使用情况和损耗情况。进而导致内控出现缺陷,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从而导致未计提折旧,折旧数据失真。4.图书类资产的建账和处置不规范学校规定需要建账的图书范畴为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通过无偿调拨、购置、接受捐赠等方式入藏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有固定放置场所(电子文献有固定安装地址或访问地址)或设有专门保管员的图书类资产。T高校有些图书类资产没有专门的资料室但是有专门管理员,购买批量图书后却忽略建账,从而导致账实不符,少计提折旧。此外有些二级单位的资料室图书毁损丢失后,收取了丢书款,却未进行资产处置,导致账实不符,造成多计提折旧。此外还有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进行建账;建账分类存在错误的情况,例如某二级单位将无人机还有混合动力变速器教学模型错误列入文物及陈列品,根据规定文物及陈列品不计提折旧,从而导致未计提折旧。综上所述,以上情况是由于账实不符或者建账分类错误导致多计提折旧、未计提折旧、少计提折旧。折旧数据基础不真实、不可靠,将会影响高校教育成本的反映与核算,不利于高校教育服务经济利益的核算,也不利于进行资源配置的决策。同时,不能够合理核算固定资产的损耗,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有悖于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图1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单位:万元)

(二)不够重视折旧的后续管理

资产管理人员往往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新增资产上,对资产的增减值、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以及改扩建工程等后续管理的关注度不够,这也会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真实的情况。1.增减值业务变动对减值业务的价值认定不准确;对已达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增加价值高的业务认定不准确。这都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了不合理的变化,资产的使用效能发生了变化,但是其价值真实的情况并未能恰当反映。2.改建、扩建和日常维修支出未资本化改建、扩建、修缮等能够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而且能够增加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在工程完成支付投入使用后,符合“资本化”的未转入“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成本归集。对于这部分的支出金额较大,如果盘点出来未及时进行入账处理,会影响入账的真实价值。

(三)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协同与共享

由于T高校有多个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各管理部门之间数据传递目前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候基础建设的数据无法传到资产系统里来,仍然是线下手工传递数据进行建账,因此缺乏一体化的系统,使得各业务部门以及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受阻。同时,资产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传递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T高校资产系统二期升级改造后系统存在不稳定的问题,造成复杂类业务例如资产处置、捐赠业务、资产退库等的数据传递接收出现错误,需要不断地查找原因调试才能稳定,造成了工作的反复,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沟通的成本。同时,在进行月度资产系统与财务系统的对账过程中,由于资产系统快照生产规则的限制,导致两边数据交互中未达的笔数较多,需要财务这边的技术人员不断把数据反写回资产系统,因此加大了资产对账的难度。此外,随着线上审批和无纸化报销等智能报销手段的出现,资产系统没有紧跟技术进步进行及时升级改造,无法满足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经济业务事前控制的要求。

三、对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意见及建议

(一)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并且要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责任落实到人,以减少账实不符的情况,对于发现的捐赠资产未建账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建账。对于发现重复建账的,查找清楚具体的原因后进行资产退库的处理。此外完善沟通机制,加强业务部门的交流。针对图书资料的管理部门是文化办,建议了解各二级单位资料室以及图书管理员了解图书管理情况,存在收取丢书款的对丢失的书籍进行集中的资产处置。建立内部控制监督体系,针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以成立专门的审核监督小组,把关固定资产变动业务的合理性;需要改建扩建的工程,应该科学评估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对于能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及使用效能的,应当将发生的后续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并对该项固定资产进行增值。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为以后精细化管理固定资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人员培训

针对资产处负责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人员不仅要加强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以及《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等方面的培训,还要加强财务部门有关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增强对制度的了解,加强部门间业务的学习。资产处人员可以定期走访采购专用设备较多的二级单位,有目的进行盘点、了解,加强对相关建账设备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审核监督。对财务人员要普及资产系统的应用以及国家相关资产方面的政策常识,以及其他领域的业务知识,增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装维修工程应保持高度警惕性,通过询问进一步了解工程的具体情况,是否存在需要建账的固定资产,做好财务的事中控制。通过互相沟通学习,增强固定资产全流程的管理,使得会计核算的财务人员对于资产的财会监督更完善。

(三)加强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

为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改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工作,高校应该加大对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系统应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不断地完善和升级,将内部控制的制度和要求内嵌到资产系统里。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各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资产管理的操作,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进行对接,与财务系统进行数据的交互,进而实现数据的共享,因而应该完善信息系统与更多业务部门间的数据传递,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对于免于建账的业务可以通过资产系统建设进行线上的提交,根据审批权限进行逐级审批,先通过资产管理员对该高值材料进行专业的认定,再经项目负责人及二级单位主管领导的把关,最后由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减少办事人员的纰漏,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事前控制。

四、结论

第5篇:图书资产管理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的修订

高等院校的新会计制度修订主要是对固定资产做了调整,其一,改动了固定资产基建账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其二重新修订了单位类别与单位价值标准。对于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完善新会计制度,可更好的对其进行服务。

(一)固定资产基建账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收付实现制为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主要制度,新会计制度规定,对于特殊经济业务,固定资产除了可以用金额计量外,如动植物、陈列品、文物及图书等,高校应对固定资产给予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需使用年限平均法,将各类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统计出来,固定资产残值不予考虑,规定当月固定资产的减少与增加是下月折旧还是当月折旧;当前所报废固定资产是不是不再折旧等均给予了规范管理。依据新会计制度规定,高等院校因办校规模的扩展而产生借款利息,因其发生于建设期间,可纳入建设成本中。

(二)单位类别与单位价值标准变化

新会计制度对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进行了重新设定,单位价值由原有的500元,现在提升为1000元,明确了固定资产范围,并对其范围进行了缩小,包含专用设备、建筑物、房屋、档案及文物等。

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对于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资本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如会计制度的不明确及资产较多等。将其原因归纳大概有两点:其一,固定资产在盘点、购置、清查及核销等方面无明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无购置程序与规章制度,极易出现问题。在对资产进行盘点或者清查时,财政部门对其固定资产盘点统计的账目不清,对其购置时间、购置情况及预期使用时间等都尚不明确,导致多数高等院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比较混乱,出现账面不清、记假账等现象;其二,高等院校内部的财务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二者的关联性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财政部门只对经费进行针对性管理,致使后勤部门无法对资产管理内容进行深入,无法明确固定资产发放与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部分高等院校对管理固定资产租用情况与管理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上都比较松,固定资产的租用没有办理登记,受捐赠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入账管理,基建账户大型维修费支出也没有将其纳入到固定资产的价值中,因此高等院校管理人员不能对校内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与管理情况进行真实了解,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受新会计制度带来的影响

(一)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处置

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待处置资产损益,对学校固定资产的盘点提出要求,要求其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定期盘点,先对学校报废、毁损或者盘亏固定资产进行记录,对其原因进行及时查明,在根据相关规定申报批准后做账务的处理。如果是类似的固定资产或者是同类固定资产无法获取可靠的市场价格,依据名义的金额进行入账;对于盘盈固定资产,按类似的固定资产或者是同类固定资产确定的市场价格进行入账。上述的规定给予了处置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健全与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真实完整性得到了保证。

(二)真实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

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在旧制度中是不进行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直是作为账面上初始购入价格的反映,不能体现其使用过程中的损耗,会计信息会因此失去真实性。新会计制度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引入全责发生制,高等院校依据固定资产的类别使用工作量法或者年限平均法进行计提折旧,为保证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可准确地进行反映,新增设了非流动资产资金的核算与累计折旧的核算,促进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大帐纳入基建业务与会计主体要求相一致

高等院校在进行基建业务核算时,是依据《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要求进行的,对基本假设帐套进行单独设立,将高等院校会计核算的主体人为的划分为两个。基建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不同的,其会计报表也是不同的,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不能依据会计的主体要求进行全面的反映。高等院校在新会计制度下,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对基本建设投资进行单独核算,对于基建相关的数据按月份记录到学校的大帐中,对学校会计主体所有的业务进行全面的反映。

(四)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知提高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在新会计制度下成为其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内容,依据相关的制度要求,资产的全面清查工作由高等院校的资产管理部门与高等院校的财务部门等共同组成。对于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资产损耗将及时的做出处罚,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固定资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未来为保证工作有章可循,应树立严格管理质量标准。作为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实施该项制度一定会有更高要求的提出。对其相应工作内容的完善与更新,也会转变相关工作人员的原有工作理念,并以更端正及更认真的态度去面对实际的工作。

(五)对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应用现状给予了更真实地反映

对于高等院校实行新会计制度,会对其核算问题的存在有弥补作用,尤其是其相关的评估指标与实际的工作需求更具一致性。对基建账进行了严格规定,必须将其定期并入到学校的大帐中,为保证所得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专业的财务人员会对所得数据进行复核。财务人员在审核大帐时,其核算基础会使用全责发生制进行计提折旧,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应用现状将被准确的反映出来,固定资产于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也会被杜绝。及时对报废期限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整理,为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购置提供新的财务报表,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四、高等院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于新会计制度下的问题所在及更改建议

(一)固定资产中计提的减值准备

于高等院校中,作为资产,固定资产越来越重要,因此,客观真实的对其价值进行反映非常重要。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事业于近年来发展速度非常快,固定资产在淘汰与更新的循环上也是比较快的,科研设备贬值周期也逐渐被缩短。基于此,建议高等院校借鉴企业的会计准则,于每年的年末,依据谨慎原则,对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给予相应减值测试,如果测试结果证明其账面价值高于可回收的金额,那么就要为计提做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以达到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其期末的实际价值得到反应。

(二)计价标准过低的固定资产

新制度中规定,高等院校对所持有的单位价值于相关规定的标准之上,并且其使用的期限大于一年但不包括一年,其物质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仍可基本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资产就是固定资产。但该规定对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没有明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于2013年进行颁布的,对固定资产计价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单位价值为一千元以上(专用设备的计价标准诶1500元以上)。考虑到近年来物价的成倍增长与经济的发展的实际情况,此规定的计价标准与实际相比明显的过低。如果将计价标准由各高等院校自行决策,难免会出现人为性的裁量,所造成的差异性,致使各高校之间的会计信息没有可比性。所以,应对固定资产计价标准进行明确。

(三)完善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

1、折旧的范围于新制度的规定中,计提折旧不包括图书。计提折旧就是固定资产于使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价值损耗与物理损耗,于预期使用期限内通过折旧这种方式获取补偿。作为信息的载体,图书的价值大多体现在书籍所反映与提供的信息上,在使用的过程中损耗最为显著的就是经济价值。信息本身是具有过时性的,信息在今天的发展日新月异,即使对物理损耗不予考虑,也应对图书与其他的固定资产一样进行计提折旧,图书在高校的实际管理中,为了使其内容与时代步伐相一致,需对图书进行及时的更新。

2、折旧的年限于新制度的规定中,高等院校应依据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与固定资产性质,对其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确定。省级以上的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对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其折旧年限进行了规定。折旧额受折旧年限的影响,未作出统一规定的折旧年限会影响其折旧额的可比性与合理性。同类的固定资产在不同的高等院校中,如果折旧年限的差异比较大,高校之间的固定资产信息就会缺失可比性,影响上级部门对高等院校的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所以,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标准应统一,有利于固定资产信息客观性与可比性的提高。

3、折旧的方法于新制度的规定中,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一般采用工作量法与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一般用于损耗均匀固定资产,如设备及房屋建筑;工作量法一般用于工作量不均衡固定资产,如大型的专用设备及学校车辆等。比如说,在近几年科研事业与高校教学的发展,高等院校需购入大量技术含量高且高精尖设备,它们所具备的共性就是易过时,技术更新快,基于此,应借鉴企业中的加速折旧法,例如年数总和法与双倍余额递减法,充分体现其前期使用价值,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客观性的保障。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