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图书借阅方法精选(九篇)

图书借阅方法

第1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1图书借阅类型 1.1传统手工型:馆员—借书袋—读者—图书在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图书馆之前,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手工操作来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流程中的关键词有:读者、目录柜、书卡、索书单、书袋卡、馆员、借阅记录卡。手工借阅的特征是对图书实行闭架式、仓储式管理;在规定时间内馆员为读者服务的人数有限,属于被动服务;图书的流通率和利用率较低,不利于文献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1.2自动化型:馆员—计算机—读者—图书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迈向自动化管理阶段。特别是CNMARC(中国机读目录系统)、OPAC(联机公共检索系统)、CSDL(联机合作编目系统)、ILAS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关键。[1]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管理阶段后,图书借阅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书库从闭架到半开架再到全开架。第二阶段是从借阅合一到大流通。借阅合一是将收藏、外借、阅览、咨询、自习等几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全开架服务方式,打破了书库和阅览室的界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藏以致用”的现代服务理念。[2]大流通服务方式是在借阅合一的基础上,打破借阅合一中的分室管理,实现藏、借、阅、检、流、询等大一统的服务模式。 1.3馆际互借型:合作共赢、资源共享馆际互借是图书馆间文献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限度满足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有效手段和信息服务方式。通过馆际互借服务,为读者搭建了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平台,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同时也是缓解有限资源购置经费和大量资源获取需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际互借系统应运而生,实现了跨系统、跨行业合作,同时提高了馆际互借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1.4物流型:馆员—图书—读者近几年出现的流动图书馆、送书上门和集体外借等形式,由于其运作方式类似于物流运转模式,我们统称其为物流型。流动图书馆主要是为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或缺乏图书的特定社区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它具有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解决了社区图书室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集体外借这种借阅方式能够根据读者需要合理地分配图书,保证了外借图书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同时方便因各种原因不能到馆借书的读者。送书上门服务是一种有偿服务方式。读者可通过电话、QQ、邮箱等联系方式填写送书上门服务卡,由工作人员将其所需书籍送到读者的手中。 1.5自助型:读者—自助机—图书新技术产生新思维,新思维催生新技术。以自助借还图书、自助文档复印等形式为代表的自助式服务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并逐步成为新的服务模式。[3]而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实现这种新的服务模式的关键技术,它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读者只需通过该系统的自助机,依据简单的菜单提示进行操作,即可一次性完成单本或多本图书的借还服务。RFID技术的出现在图书流通领域实现了以馆员为主的服务模式向读者自助服务模式的转型,实现了图书流通领域的自助化、自动化、简约化、高效化。这种借阅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服务理念。 1.6网络型:读者—网络—信息资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传统的预约、续借等借书方式通过网络实现,大大方便了读者,同时提高了馆藏利用率。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图书这种新型数字化资源,它的出现使传统图书的借阅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读者借阅电子图书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而读者下载的只是该本图书的电子副本,原本永远保存在网络服务器中。[4]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网站平台“三网融合”形成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所有注册用户可以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便携式数字图书阅读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数字电视平台)方便灵活地享受图书查询、借阅、下载、在线阅读、多媒体观看等服务。可以说,移动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一种外延,也是资源共享的拓展和创新。 2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分析 2.1新技术是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图书馆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查询、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等业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网络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Web技术实现了网页的连通,数字化技术实现了文本的电子化转换,光盘技术和通讯技术使数据存储和传输得以实现,这也就使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立、网上预约、续借、资源导航、数据库下载、网络课堂等新兴服务得以顺利开展。RFID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产生了读者自助借还图书、自助文档复印、网络远程借阅等自助式服务模式。3G技术的日益成熟催生了无线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出现了“3G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和“掌上图书馆”等新型模式。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将数字电视平台、智能移动终端平台、网站平台“三网融合”形成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它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方式。而新型技术网格的出现,将实现互联网上各种资源的全面连通,形成一个虚拟集成的网络资源环境,实现异构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它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源、因特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具有高性能、一体化、知识生产、资源共享、异地协同工作、支持开放标准、功能动态变化等优点。可见,图书馆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基础和推动力量。 2.2新思维是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p#分页标题#e# 传统图书馆是建立在文献收藏纸质化和服务工作手工化基础之上的,“重藏轻用”“以书为本”“闭关自守”“形式单一”“被动服务”“坐等读者”等思想观念支配着图书馆的服务模式。[5]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发展进入到了现代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时期,并向远程化发展,这对图书馆办馆理念、馆藏发展、建筑设备、馆员工作、信息用户、信息整序、服务方式、内部管理、行业协调、学术研究等产生了极大影响。[6]馆藏文献信息载体向多元化发展,由传统单一的纸质印刷文献转变为电子文献、数据库、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流媒体资源等多种信息载体并存的局面;图书馆的发展走出了自我封闭、自我发展、各自为政的个体发展模式,走上了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模式的道路;网络环境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紧密地联系起来,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特殊性越来越强烈;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等成为图书馆发展趋势。“藏以致用”“以人为本”“多元开放”“合作共享”“积极主动”“开发创新”等新思维占据了图书馆服务的主导地位,加速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 2.3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经历了由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被动消极到主动积极、双向流动到自助交互的过程 从“传统手工型—自动化型—馆际互借型—物流型—自助型—网络型”几种借阅方式的变迁可以看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经历了由封闭、单一、被动、双向到开放、多元、主动、自助的转变过程。在传统手工阶段,“藏、借、阅”是相互独立的,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是馆藏图书的多少。图书馆多为各自为政;其馆藏封闭,信息保守;读者只有亲自到图书馆才能享受到馆藏信息资源服务并且限时、限量;服务方式主要局限在书刊借阅、文献复制、浅层次的参考咨询等,整个服务相对封闭、单一、被动、低效。在自动化阶段,图书馆实现了“藏、借、阅”合一的开放格局。衡量一个图书馆的标准不仅是馆藏资源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其提供优质服务的多少和能否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馆藏资源出现了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存的局面,实现了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的自由存取以及局域资源的合作共享;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新增了自动化借阅、电子阅览、网上续借、网络导航、科技查新、新书荐购、留言板、信息咨询、QQ网络互动、多媒体点播、文献传递、馆际互借、讲座培训等服务项目;服务内涵进一步加深,外延进一步拓展,高层次咨询升华,主动服务增多,战略咨询和战术咨询并重,竞争情报和决策分析情报唱主角,个性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跟踪服务、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和对用户培训受到重视。自助式借阅、电子图书、三网融合、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使得读者自主学习、自助服务成为一种新模式。原有的大多数服务不再经过馆员或实体图书馆,读者可通过自助式设备、移动终端、虚拟网络等自由选择、自由获取。这在提高读者自身能力的同时大大加速了文化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 总之,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和新思维的变革下,图书馆的借阅方式呈现智能化、交互化的特点,服务模式也呈现出开放、多元、主动、自助形态。整个图书馆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信息服务系统。

第2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关键词: 序列模式; PrefixSpan算法; 规范化; 借阅规律

中图分类号:TP2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4-34-03

Abstract: The operation of the colleg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has generated a large amount of borrowing data for so many year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behavior pattern and borrowing rules of readers, the PrefixSpa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lead data sequence pattern mining. To keep balance of importance between the support degree and the length in sequence mode, the mining results will be normalized and the sequence patterns will be given with weights. Based on the weighted sequential pattern analysis, the linking relation and the borrowing rules can be obtained, and readers may borrow based on these rules.

Key words: sequential patterns; prefixspan algorithm; normalization; borrowing rules

0 引言

数据挖掘又称为数据中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获得有趣、有用、隐含在数据背后且可理解的相关知识[1]。数据挖掘中常见方法有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模式、Web挖掘等,这些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2]两方面,使用序列模式进行分析的较少。

目前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生成大量借阅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直接分析可得知哪些是热门书籍读者借阅图率、图书利用率等信息,但是要发现借阅数据背后的规律不是直接分析数据能够做到的。同时,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部门,应该主动掌握读者的借阅习惯、借阅规律和借阅倾向,主动为读者推荐书籍。借助于系统推荐图书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读者借阅某本图书时主动为其推荐相关书籍并给出借阅图书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是在读者根本不清楚自己要阅读什么书时,应根据读者专业主动推荐相关专业图书的借阅顺序。同时还要解决以往系统关联规则仅能发现同时被某些读者借阅过的图书而无法给出借阅图书的先后顺序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使用PrefixSpan算法挖掘序列模式,使用[0,1]区间规范化处理挖掘到的序列模式。

1 PrefixSpan算法

PrefixSpan算法[3]在挖掘序列模式时不需要产生候选项集,挖掘速度较快。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找出频繁1序列后产生投影数据库,根据前缀挖掘投影数据库得到局部频繁项集,将前缀与局部频繁项集结合得到频繁序列,具体挖掘步骤如下。

Step1:扫描序列数据库S,找出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频繁1-项集,即得到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

Step2:将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作为前缀构造投影数据库。

Step3:对每个前缀扫描所属的投影数据库,根据最小支持度得到相关局部频繁项集,将前缀和局部频繁项集结合得到频繁序列。

Step4:继续将得到的频繁序列作为前缀,挖掘该前缀的投影数据库得到局部频繁项集,结合得到频繁序列。重复该步骤直至不能发现更长的频繁序列,算法停止。

2 序列模式规范化处理

如何有效使用挖掘出来的序列模式成为序列模式应用的关键。目前大部分使用的方法是按长度降序排列,长度越长的越有用;也有按支持度降序排列,支持度越高的序列模式越有用。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第1种方法序列模式支持度不够大而不具有非常的普遍性,第2种方法序列模式太短而起到的指导作用小。为兼顾支持度和长度的重要性,我们提出各自占50%的比例来计算序列模式的权值,但是各自的计量单位不同,支持度为百分比而长度为整数,所以必须进行数据变换,在此选择规范化[4]处理,使支持度和长度值变换后均在[0-1]范围。

规范化处理是数据挖掘前的数据预处理方法,本文应用于数据挖掘后结果处理是一种新的尝试。规范化是将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特定区间,有三种形式:最大-最小规范化、z-score规范化和按小数点定标规范化,在此选择“最大-最小规范化”,计算公式为:

其中,maxA和minA为属性A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经过处理后将A的当前值v映射到区间[new_minA,new_maxA]中的v'。

3 PrefixSpan算法在读者借阅行为模式挖掘的应用

3.1 序列模式在读者借阅行为挖掘的应用模型

序列模式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读者借阅行为挖掘及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数据准备、知识获取和知识应用,如图1所示。数据准备主要是保证被挖掘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知识获取主要是应用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对准备好的数据进行挖掘获取读者借阅行为,知识应用主要是根据读者借阅图书的类别或读者专业进行相关图书推荐。

3.2 数据状态分析

本次序列模式挖掘使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管理系统中2009级、2010级本专科学生的借阅数据作为数据源进行序列模式挖掘分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09、2010级本专科学生共5823人,涉及到汉语、外语、计算机、管理等13个大类专业,为使得挖掘的序列模式能够较好地发现各大类专业读者的借阅行为习惯,整理好数据后按大类专业进行序列模式挖掘。

图书管理系统中借阅数据包含的属性很多,在分析时只需要学号、借阅日期和索书号这3个字段的信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管理系统每借阅一本书就会产生一条借阅记录;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同一本书的多个副本索书号相同,但同一类别的书有多本不同的书名,索书号的编码以中图分类号开头,但“.”之后的比中图分类号更详细,“.”之后的用来区分同一大类中不同小类的书,最后加上“/……”区分该小类中不同的图书,如TP391.413/1188表示《PHOTOSHOP蜕变:人像摄影与后期》这本书,TP391.413/1151表示《PHOTOSHOP CS5数码人像修饰208例》这本书,TP391.414/72表示《FLASH CS6中文版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则TP391.413表示photoshop类的图书等,那么在处理数据时对于索书号只用“/”之前的作为借阅书籍的标识,这样就可以区分每一小类的图书。

3.3 数据预处理

本次挖掘从图书管理系统中获取238145条借阅记录,经过索书号处理后得到148236条记录。然后以学号作为序列ID,以一天内所借阅书籍作为序列中的一个元素,按照时间的递增顺序编排,得到每个学生借阅图书的序列,如表1所示,最终得到的序列数据库S有4938条序列。

3.4 序列模式挖掘

序列模式挖掘的目的是寻找序列数据库中按照某种顺序出现的规律[5],但在高校读者借阅规律中,并不是每个规律对所有专业的读者都适用,必须要分门别类对不同专业进行挖掘得到对应专业的借阅规律,才能给对应类别专业的学生进行借阅图书指导,如计算机类专业的规律不能应用于化学类,化学类的规律对外语类学生指导借阅顺序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将序列数据库中的序列分为外语、汉语、物理、化学、数学、通信、计算机、金融、营销、管理、美术、音乐、体育等13个大类专业,分别对每个大类专业进行序列模式挖掘。

本次序列模式挖掘在Win7操作系统、Myeclipse 8.5平台下使用Java语言实现PrefixSpan算法,序列数据库经过处理后保存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本次挖掘设置最小支持度为5%,对挖掘得到的结果中选取计算机类专业的部分序列模式,如表2所示。本次序列模式挖掘结果删除长度为1的序列模式,因为该模式对获取读者的借阅规律没有指导意义。

3.5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挖掘结果,从图书管理系统中寻找相关索书号所属的图书类别,得到计算机类专业第1条序列模式中图书类别如下:

TP312C:C语言类

H319.34:大学英语四级类

TP311.138:数据库类

TP312JA:JAVA基础语言类

TP311.5:软件工程类

TP391.413:PHOTOSHOP图像处理类

TP312.25:JAVA项目开发类

TP312UM:UML建模类

TP311.55:软件测试类

G642.477:毕业论文撰写类

由此可知该序列为计算机类专业中软件工程学生的借书模式,借阅图书的基本规律:基础C语言―>数据库―>Java语言―>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软件测试等,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大学英语四级以及图像处理的书籍。对上述挖掘结果中第2条序列模式进行分析,可知是计算机类专业中网络工程学生借阅图书的模式。

3.6 应用分析

为能够更好地体现读者的借阅规律,充分利用序列模式中支持度和长度的重要性,将挖掘到的序列模式进行[0,1]规范化处理。处理后计算每条序列模式的权值计算公式为:

权值=支持度×50%+长度×50%

最后将挖掘得到的序列模式按照权值的降序排列以供对读者进行借阅推荐时使用。表3为挖掘到每大类专业的序列模式情况。

从表3可知,外语类序列模式数量较多,主要是外语类包括了英语、越南语、泰语这三类专业的借阅模式,因为各专业中书籍类别不同,所以产生模式较多。本次序列模式挖掘结果大部分序列的支持度在5%-8.5%之间,因为序列模式中是最大的频繁序列,最大频繁序列的支持度一般不会很大。各大类专业中权值最大的序列一般是长度较长(不一定是最长)且支持度在6.5%以上,这些序列具有学习的连续性和相对普遍性;权值最小的序列,一般长度和支持度较小的,主要出现在该大类专业中少部分同学喜欢借阅其他类别专业的图书。

在给读者进行借书模式推荐时,根据读者当前借阅的图书,从按权值排序的序列模式中从上到下寻找当前借阅图书所在的序列模式,找到模式后,从该读者的借阅历史库中寻找该读者是否已经借阅模式中当前借阅图书类别之前的图书类别,若没有,则询问读者是否已经阅读过相关图书类别,如果没阅读过则推荐先阅读相关图书类别后再借阅当前这本书,如果已阅读过则推荐阅读完当前图书后继续阅读序列模式中该图书之后的图书类别;若序列模式中所借阅图书之前的图书类别该读者均已借阅过,则直接推荐读者阅读当前所借阅图书后,继续阅读序列模式中该图书之后的图书类别。另外,有部分读者很茫然,不知道要阅读什么图书,这时可根据读者的专业,主动为其推荐该专业中权值最大的三个借阅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使用序列模式挖掘能从读者借阅历史数据中找到读者的借阅模式和借阅规律,通过挖掘到的借阅规律可以对其他读者借阅图书时进行相关图书推荐,避免读者借阅图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能提高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率,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但是本文提出的方法仅静态地对当前存在的历史借阅数据挖掘发现读者借阅图书的序列模式,而图书馆的借阅数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增加很多记录,那么读者的借阅规律可能会发生改变,接下来,如何快速发现增量数据后的借阅模式将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海峰,张健,黄晓亚.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渔情预报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7.11:52-53

[2] 冯研,王馨.国内图书馆数据挖掘技术实践应用进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20:2-4

[3] J.Pei, J.Han, B.Mortazavi-Asl,et al.PrefixSpan: Mining Sequential

Patterns efficiently by prefix-projected pattern growth. In Proc of the 17th Intl. Conf. on Data Engineering, Heidelberg,Germany, April 2001.

第3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摘 要:读者阅读倾向是读者在特定时期对馆藏文献的基本需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对馆藏文献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全面分析读者阅读倾向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读者阅读倾向的内在原因。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读者阅读方式和方法,构建合理的导读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和优化馆藏结构的导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101-03

收稿日期:2012-02-19

作者简介:韩郁光(1961-),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读者阅读倾向是读者为实现阅读愿望,将阅读需要付诸阅读行为、表现阅读特点的一种趋势。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直接反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读者群或某一读者的阅读需求特点。读者导读工作是在熟知读者及其阅读倾向和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认真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与关注读者的学习动态,其目的是加快高校图书馆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换代,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制订最佳的服务方案。分析和掌握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趋势 也是做好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 才能正确引导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读者潜在求知欲。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对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分析读者阅读倾向以及影响读者阅读倾向的内在原因,了解馆藏文献利用现状和规律,掌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特征,对做好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为读者阅读当好参谋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目的和数据来源

1.1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各阶段、各学科图书文献利用情况分析,可以充分地反映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读者群在特定时期的文献需求趋势。通过分析研究, 及时发现导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的办法, 从而提高读者阅读效果,达到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

1.2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数据来源

以ILASⅡ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数据源,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用2011年这一时间段的流通数据,对不同读者群(研究生、本科生、教师)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 读者阅读倾向的数据分析

馆藏文献利用直接反映特定时期内不同读者类型的需求特点,决定着读者导读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思路。因此,掌握和研究馆藏文献的利用是做好读者导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1 从各类图书利用情况看

图1 各类图书利用情况

从2011年各类图书利用情况看,中文图书的借阅量仍居第一位,其中工业技术类图书的借阅量最高。从图1 的图书借阅情况看,借阅量排前十位的分别是TP、H、 I、TU、O、F、B、TN、K、TH类,说明我校读者的阅读趋势基本上是以工业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图书为主, 以语言、文学、文字等学科为辅的格局。其中TP和H类图书利用率最高与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 以及近年来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毕业生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有直接关系。I文学类图书借阅量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读者欢迎,反映出读者阅读需求具有娱乐倾向,也说明读者对文献阅读的种类具有多样性。读者阅读倾向涉及22大类的全部图书,体现了读者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仅仅停留在只阅读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的文献资料,还倾向于关注超越本专业,甚至超越校园、触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的相关文献。

2.2 从各类读者借阅情况看 图书馆是面向不同类型读者服务的机构,主要由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读者、校外读者组成。从表1得知,各类型读者借阅量上有明显不同,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本科生来看,大四学生的图书借阅量最多为60,831册次,占全部借阅量的31%;其次是大三学生借阅量为50,543册次,占25.7%;大二学生借阅量为43,221册次,占22%;大一学生借阅量为18,084册次,占9.2%;借阅量最低的是研究生,仅占3.6%。从各类读者的人均借阅率来看,是研究生>教师>大四读者>大三读者>大二读者>大一读者。由此可见,读者阅读时间具有集中性。随着读者在校时间越长,知识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他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熟悉程度较高,不仅借阅的目的性很强,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较高,人均借阅率也相对增加。

2.3 从不同读者借阅各类图书的情况看

从各类图书借阅量来看,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文献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大一学生利用率最高的分别是I类和O类,利用率最低的分别是T类,大二学生利用率最高的分别是O、H、G类,大三学生利用率最多的是分别是D、Q、E、B、R、S类,大四学生利用率最高的是T类,研究生读者主要关注专业图书和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工具书。可见,各类读者阅读倾向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偏好和动态变化的现象。大一学生以数理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还常涉猎一些热门文学图书;大二学生常按照老师推荐的教学参考书借阅文献,另外还比较关心当今社会发展比较热门的英语等级考试类图书;大三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以外,为加强自我修养,开阔视野和净化思想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哲学、文化、教育、军事、医药、农业等类图书;大四学生以自动化和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图书为主;研究生围绕专业学习和科研需求来选书。由此说明进入大学以后,读者阅读目的比较明确,到图书馆带有一定的目标。

2.4 从各阶段读者借阅情况看

从图2 可以看出,每年的3月和9月是借阅高峰, 读者借阅量最多,主要原因是新学期刚开始读者根据本学期课程需求、学习需要和老师安排借阅各种学习辅导书和参考书。从每个学期来看,下学期图书的借阅量高于上学期,说明刚刚来到学校的新生对图书馆不太了解,影响了图书的利用率。

图2 2011年每月读者借阅量

2.5 从图书借阅排行榜情况看

通过对2011年读者最喜爱的100种图书借阅排行榜进行分类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读者借阅图书主要集中在I、O、H、T、K、B、U、J、F、Z类图书,借阅量排在前三位的是I类19种图书借阅量为1,129册次,O类15种图书借阅量为917册次,H类11种图书借阅量668册次,读者喜爱的图书主要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新概念英语》、《数字信号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采煤概论》、《电力拖动主动控制系统习题例题集》、《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等。由此可见,读者喜爱的图书具有内容的集中性,需求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体现了读者在知识储备阶段,更懂得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其知识的积累与拓宽提供便利。

表2 读者借阅排行榜汇总表

3 基于读者阅读倾向,开展读者导读工作的方法

3.1 改进阅读方式和方法,提高读者阅读能力

通过对各类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我们了解到读者阅读时间具有集中性。读者在校时间越长,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越高,人均借阅率也相对增加。大一学生由于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借阅量最少。所以,图书馆应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介和图书馆的网页建立专门栏目,刊载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文章,建立专门的BBS 展开有关讨论, 构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馆藏状况。同时,分层次,分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开发读者潜能,传授读者略读、概读、导读和精读的方法,提高读者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快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尤其是要强化新生的入馆教育,将新生入馆教育制度化,对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入馆教育使新生对图书馆功能、馆藏结构、目录体系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使用、利用图书馆的基本常识, 为以后更快捷、有效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合理的导读体系,增加读者的信息源

通过对不同读者借阅各类图书分析,我们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各学科、各层次的读者阅读需求,制定读者阅读需求导读资源构建方案。构建适合读者需求的导读资源体系,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所需导读书目。对读者喜爱的借阅量比较高的图书,应单独放在借阅室显著位置,方便读者选用。针对读者需求比较强烈的TP、H类图书,应定时、定期设立专题栏目。根据对学生专业阅读倾向分析, 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重点选择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编制各专业尤其是特色专业专题索引。尽量向他们提供一些高质量的专业参考书,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满足读者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需要,增加读者信息源,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3.3 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通过分析研究得知,我校读者学习目的明确,但是还有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大一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懂得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检索手段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因此,应采取各种方法指导、教育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要有目的地开展借阅指导工作。在馆内设立导读咨询窗口,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以提高他们对阅读活动的热情。定期开展指导读者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为读者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便其掌握不同文献的特点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对信息收集、筛选、鉴别和利用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3.4 根据读者阅读倾向,优化馆藏结构

认真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与馆藏文献利用现状及其规律,是制定文献采访策略和组织文献保障体系的前提。首先要定期分析文献利用情况,围绕读者群的阅读倾向,结合本馆藏书特色,科学规划,确立本馆的采购策略。其次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读者购书推荐”系统,真实反映读者购买图书欲望,有针对性地采购新书。第三要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力度,让数字图书馆的方便性、检索的快捷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来共同满足知识受众的信息需求。建立本校的特色数据库,使馆藏文献转化为网上信息资源,供更多的受众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鸿儒.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王星.非参数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关键词:少儿图书馆;借阅工作;反思

作为图书馆管理者,只有充分了解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真正满足少儿读者的需求,才能保证图书馆少儿借阅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少儿读者的年龄比较小,还处于半独立和半幼稚的时期,在借阅方法和内容中会存在各方面问题,因此图书馆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少儿的心理特点来提高借阅工作的质量。

一、新世纪图书馆少儿借阅工作的全面分析

1.1对少儿阅读兴趣的分析

少儿的年龄不同,阅读兴趣也相应不同,因此图书馆的工作者有必要对各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进行充分了解,知道其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少儿的爱好,并逐渐将其爱好转变为浓厚的阅读兴趣。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少儿年龄在9岁以下的,兴趣爱好基本相同,在图书馆借阅的图书大多是童话和故事书等各种儿童文学作品:而超过十岁的兴趣爱好就都不相同,其中13-16岁的少儿喜欢阅读小说和各种探险记,书中有些主人公能够激励少儿不断上进,也就是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渐向知识型转变,更注重从书中学到更多知识。此外,对于同一个年龄段的少儿,由于智力发育程度不同,其阅读兴趣也不同,智力发展比较好的儿童喜欢的书籍与比他们大三四岁的儿童喜欢的书籍差不多,而且性别不同对书籍的喜好也不同,女孩大多喜欢故事书,男孩喜欢阅读历险的作品。由此可见,在图书馆少儿借阅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鞲局少儿的不同阅读兴趣来提供不同的书籍。

1.2参数利用率和读者阅读关系的分析

对于少儿利用馆藏的情况,可以通过藏书利用率充分反映,这是衡量节约工作和藏书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少儿读者有着越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它们的阅读内容就越广泛而且易懂。随着少儿年龄的不断增长,它们在图书借阅中会越来越具有主见,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书籍,由于少儿处于半独立时期,因此利用图书馆藏书的能力就相对低。根据不完全统计,文学类的藏书利用率高达150%,这反映出少儿对文学作品类的书籍十分喜爱,而且也能够反映出借阅方式和藏书利用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前图书馆的很多少儿文学作品为半开架借阅,也就是直接面对读者,与少儿的借阅能力相适应,也有利于少儿更熟悉图书馆的藏书情况,使其更方便选书。

1.3少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分析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少儿读者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时使用的方法存在严重问题,进而影响对图书馆藏书的利用率。具体来说,第一,少儿在借阅图书时不能熟练使用馆藏分类目录来快速检索图书,很多少儿借阅者对图书分类的相关知识不了解,在使用时就存在很大困难,分类目录在借阅图书时的整体利用率还达不到一半;第二,检索率不高,由于少儿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水平较低,加上个人爱好和阅读兴趣比较集中,因此他们大多喜欢借阅文学作品中的童话、语言和故事等方面的书籍。第三,对图书馆的藏书不了解,很多少儿进图书馆以后则是一脸茫然,不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第四,少儿的独立借阅能力比较差,在借阅图书时都是家长陪同,图书的选择也都是父母决定,这对培养少儿图书的借阅能力十分不利。

二、新世纪做好图书馆少儿借阅工作的措施

2.1召开读者座谈会

在今后的图书馆少儿借阅工作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读者座谈会,以此来掌握少儿读者的更多信息。例如了解少儿每月的借书次数、需要的图书以及对馆藏的了解情况等。每次召开座谈会都应当选择不同层次的若干读者,通过了解各种问题来不断提高少儿借阅工作的质量。

2.2开展五个五读书活动

五个无度数活动就是让每个读者每年阅读五本书,然后根据心理感受写5片新的,再对图书馆的少儿借阅工作提出5条建议,对于表现优异的少儿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少儿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图书馆工作者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从而更好满足少儿读者的需求。

第5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关键词: 决策树; 分类; 图书馆; Clementine; 借阅权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4-30-04

Abstrac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eaders' borrowing amount are analyzed and different readers' borrowing demand are determined. The differential borrowing authority and service are customized. A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model of reader borrowing frequency is built with C5.0 in mining tool of SPSS Clementine. The decision tree classifies readers into three groups: activing readers, common readers and silent readers. The mined data come from reader borrowing records of the library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readers' identity, major, grade and gender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borrowing amount. The borrowing demand of junior students is great, while that of senior students is small. The library readers may be classified by refering to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vident for adjusting borrowing authority.

Key words: 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 library; Clementine; borrowing authority

0 引言

数据挖掘能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目前己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图书馆系统积累了大量读者数据,研究如何将数据挖掘有效地用于图书馆[1-4],变数据为知识,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数据挖掘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决策树分类是数据挖掘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学习,识别影响对象分类的若干因素,构建一个决策树分类模型,对对象进行分类。文献[5-6]为决策树在图书馆读者借阅数据中的应用实例,其中文献[5]利用C4.5算法,对306条读者借阅记录进行了分类建模,利用学历、专业和年级三个属性,构建借阅次数(高/中/低)分级模型,得出的结论为:学历是第一决定因素,其次是专业和年级,研究生和大四学生借阅量低等。笔者认为文献[5]挖掘的数据量过小,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且借阅次数分级采取主观划分的方法,缺乏依据。文献[6]利用ID3算法,对1969条研究生的借阅记录进行了分类建模,利用读者是否为新生、是否为工程类学生、性别和距离图书馆的远近等属性,构建决策树模型,得出的结论为:读者是否为新生为第一决定因素,其次为是否工程类、距离远近和性别,一年级新生离图书馆近的、高年级工科学生为活跃读者等。笔者认为文献[6]的数据只覆盖研究生读者,样本不全,且模型仅从训练数据构建,没有测试数据测试,使模型的普适性受到怀疑。另外,文献[5-6]没有对具体所用挖掘工具的介绍。

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使用SPSS Clementine软件,采用基于C5.0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对国关图书馆的4366条读者借阅记录进行建模。建模过程综合考虑读者身份、专业、年级、性别、民族和索书号等因素,构建读者借阅频度决策树分类模型,分析影响读者借阅量的主要因素,给出针对不同读者群的借阅权限分配和服务建议。作为数据挖掘在图书馆的进一步应用探索,本文一方面可为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开展实际业务工作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为其他高校图书馆开展挖掘实践,提供方法和过程指导。

1 需求分析及技术思路

1.1 需求分析

国际关系学院图书馆藏书37万余册,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员工、家属、成人教育学员、国际大学预科项目PCP学员(Pre-College Program)等。服务的部门涵盖法律系、公共管理系(简称公管)、国际经济系(简称国经)、国际政治系(简称国政)、日语法语系(简称日法)、文化与传播系(简称文传)、信息科技系(简称信科)、英语系共八个系。

长期以来,国关图书馆对于读者权限的设定按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工划分,见表1。这种划分一是没有结合读者的实际借阅需求,可能造成借阅需求量大的读者权限不足,借阅需求量小的读者权限过剩;二是划分不够细化,没有考虑到读者年级、专业、性别、成绩等因素对借阅量的影响。依据读者的现实个性化需求来确定借阅权限,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借阅权限改革的方向[7],问题在于:影响用户借阅量的因素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因素,如何确定这些因素,如何根据这些因素定制差异化权限和服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2 技术思路

本文收集国关图书馆的借阅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影响读者借阅需求的若干因素,依靠这些因素进行借阅权限细分。具体地,本文借助于SPSS Clementine工具中的决策树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于挖掘得到的决策树识别影响读者借阅量的主要因素,对借阅量按借阅频度进行分级,并构建一个判定用户借阅频度的决策树分类模型,然后基于决策树分类模型,给出针对国关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权限建议。具体技术思路如图1所示。

2 具体的实现方案

2.1 数据源

数据源于国关图书馆金盘系统Oracle数据库,主要涉及原始数据库三个表:、、。其中流通日志表记录读者每次到馆的一项事务。笔者利用这三张表进行连接,从流通日志表抽取2009-2010完整一学年的数据,抽取后的数据存储在Excel表中,命名为 (格式见表2),该表共包含记录109609条,字段8个。其中操作类型为事务类型,如J:借书/H:还书/S:赔书等;读者级别为读者身份,如本科生、研究生、信科教职工等;源单位具体到班级,如:信科0601/国经0702/国政研二等。

2.2 数据预处理

⑴ 数据筛选

取出流通事务记录表中操作类型为“J”(借书)的全部记录。

⑵ 分组计数

取出的记录集按读者条码分组,统计每个读者出现的次数,将此数值记为读者在一学年中的“借书数”。将此属性添加到中具有相同读者条码的记录中。未在流通事务记录表中出现的读者条码的借书数记为0。

⑶ 空缺值的处理

一些记录在“单位”字段上取值为空,用“资料不全”填充空缺值。

⑷ “借书数”区间化

对“借书数”这一数值属性,在建模前对其区间化,把它划分为几个等级来描述读者的借阅频度,并让其作为输出属性,为读者建立分类决策树。该字段原先的数值分布如图2所示。在4366个读者中,一年中读者借书数最多的为174本,平均约12本,最少的为0本(约占50%,即一般读者该年没有借过书)。借过书的读者按照其累计借书量的增加,人数基本呈递减模式。

对“借书数”区间化时,先将没借过书的读者单分一个区间,即借书数等于0,记为“Null”。其余读者尽量按照等频,即相等人数的原则,分为高(high)、低(Low)两个区间,经过统计分析,发现“17”为较好的分界点,区间划分规则为:0

为记录区间化后的借阅频度,为读者库表添加列“借阅频度”,来储存每位读者的年借阅量,处理后的借阅频度属性不同区间的样本数量分布为:

Null:2187;Low:1103;High:1076;总计:4366。

⑸ 其他字段的概化

“读者级别”字段中,教职人员具体到各系和各行政部门,将该字段统一归为“教职工”。“源单位”字段中,学生的单位具体到班级,将其概化到年级。将“索书号”字段概化为索书号头一位。

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导入到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中,表名命名为,它共包含国关4366名读者09-10学年的借书统计数据,见表3。

2.3 模型构建

利用数据挖掘工具SPSS Clementine(版本11.1)中的C5.0建模节点构建决策树模型。将预处理后的Access数据库表文件作为数据源节点,先后连接工具中的“选择节点”、“抽样节点”和“C5.0节点”,形成如图3所示的读者借阅频度挖掘训练流程图。

将得到的分类模型加入到流程取代“借阅频度类别”建模节点,链接相关输出节点,检验训练样本的自检正确率。之后再用原样本剩下的30%做测试,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其中测试路径抽样节点的配置跟图6基本相同,除了将单选按钮“包含”改为“丢弃。

执行图7流程,得到模型测试结果,其中训练样本上的测试正确率为69.1%,测试样本上的正确率为67.2%。

模型分类结果与测试样本的对比矩阵见表4。该矩阵记录了得到的决策树模型对不同属性取值的分类结果和所占总样本的比例等信息。例如表4,对于测试样本中原来标注为“High”的记录,决策树准确地将其中的203条记录归类为“High”,占所有标为“High”的样本数的60.237%,占总样本数的16.009%。在所有被决策树归类为“High”的记录中,正确归类的这432条占其中的59.882%。

2.4 模型优化

在创建决策树过程中,训练样本可能存在噪声和离群点,形成异常分支,异常分枝在训练模型中表现好,但会对预测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通常需对决策树剪枝,使树的复杂度降低,更易理解,预测分类时更快更好。

在SPSS Clementine中,C5.0模型通过“修剪严重性”指标控制对决策树的修剪程度,取值为0到100,该指标值越小剪枝越少;值越大剪枝越多。为保证模型精度,并使构建的决策树简单。笔者对“修剪严重性”指标进行了不同设置和反复测试,测试结果见表5。

从表5看出,当“修剪严重性”在50-85间变化时,测试样本准确率和训练样本自检率并没有出现较大变化,而树的复杂度降低了,深度从3变为2。为了在不增加决策树深度的情况下保留较完整的决策树信息,我们将“修剪严重性”值设为50,此时树的深度为2。

最终生成的国关读者借阅频度决策树分类模型如图8所示。

集合A={法律(大三,研一/研二),公管大三,国经(研一/研二),国政(大二/大三,研一/研二),日法(研一/研二),文传(大一/大二/大三,研一/研二),信科(大一/大二/大三,研一/研二),英语(大一/大三/大四,研一/研二),应用化学研一}

集合B={法律(大一/大二/大四),公管(大一/大四),国经(大一/大三/大四),国政(大一/大四),日法(大二/大三/大四),信科大四,英语大二,应用化学研二,家属,成人教育}

集合C={公管大二,信科研三,应用化学研三,教职工,外教,PCP}

需说明的是,公管系在2009年至2010学年还没有研究生,故相应信息未出现在决策树分支集合中。除信科系外,其他系的研究生学制均为两年,没有研三。

2.5 模型分析和建议

模型的准确度还不够高,这可能是由于源数据缺乏更多与“借阅频度”相关的属性,可继续收集一些有关读者学习成绩(如GPA、年级排名)、距离图书馆远近等信息来为建模服务。

从图8中看出,所在单位(包括身份、专业和年级)对其借阅量影响较大,其次是“性别”。具体如下。

⑴ 借阅量高的读者(活跃读者群):文传大四女生,集合A(特别是大三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25%。

⑵ 借阅量低的读者(一般读者群):国经大二女生,日法大一女生,集合B;约占总人数的25%。

⑶ 无借阅的读者(沉默读者群):国经大二、日法大一、文传大四的男生,集合C。约占总人数的50%。

按身份分析,大致地,本科生大二、大三的借阅需求较大,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班学生借阅需求较小;研究生文科的借阅需求较大,理科非毕业班的借阅需求大,理科毕业班研三的借阅需求小;教职工借阅需求小。尤其是理科研三学生和教职工在09-10学年的借阅量为0,这可能是由于理科研三写论文所需要的文献大多从电子数据库中获取,而国关教职工每人每年都有充足的购书经费,使得他们更愿意自己购买图书的方式获取资料。

从上述分析结果看出,权限最低的本科生中很多群体借阅量高,而权限最高的教工的借阅量却为0,这跟表1的权限分配相悖,说明了表1权限分配的不合理性。针对国关图书馆读者的借阅权限分配,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⑴:按决策树分类模型划分权限。模型中活跃读者群,借阅册数权限设为20;一般读者群,借阅册数权限设为10;沉默读者群,借阅册数权限设为5。权限划分的关键在于模型的构建和基于模型的读者分类,具体数值可根据藏书量、读者人数加以调整。

建议⑵:平均划分权限。按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应达到80-100册,按一个图书馆可经常利用文献量约为馆藏总量的20%计[8],理论上的每生借阅权限应在16-20之间。国关人均藏书量约为85册(37万册/4366人),因此理论上每人借阅权限应为20%×85册=17册,考虑到国关有约50%的人基本不到图书馆借书,理论上的借阅权限还有较大上调空间。保守计算,可将借阅册数权限统一设为17,以最大程度体现“平等服务”和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借阅量。

建议⑴重视读者需求差异,有助于提高文献利用率和读者需求满足率,但未考虑读者对“平等借阅权”的诉求,然而相对于表1的权限设置更为合理和科学;建议⑵重视读者借阅权的平等。

除借阅权限,图书馆还可针对不同读者群提供针对,比如针对活跃读者群,图书馆可让其参与到图书购买、图书资源评价中,进行新书推荐,提供额外的培训,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和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

3 结束语

图书馆的数据挖掘对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开发增值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分析和数据出发,采用SPSS Clementine中的C5.O决策树算法,建立借阅频度决策树分类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决策树模型可按借阅量对读者有效分类,读者身份、专业、年级和性别对借阅量有重要影响,本科大三学生借阅需求较大,大四学生借阅需求小。决策树模型能够帮助图书馆进行读者细分、调整借阅权限和提供差异化服务。

进一步的研究可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收集更多年份、更多属性的数据,提高模型的准确率;二是以分析读者的借阅时长为目标,建立读者借阅时长分类模型,为图书馆针对不同读者群制定不同借阅期限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顾倩.数据挖掘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3.32(8):63-65

[2] 郑斐,郭彦宏,郝俊勤,刘娜.数据挖掘技术如何在图书馆建设中体现价值[J].图书情报工作,2013.S1:263-264,212

[3] 王伟.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用户行为分析与偏好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3):391-394,418

[4] 冯研,王馨.国内图书馆数据挖掘技术实践应用进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20:2-4

[5] 吴修琴.决策树分类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5):24-26,35

[6] 张金镯.基于数据挖掘的图书馆活跃读者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7:96-99

第6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高校图书馆为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以及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在高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的现代高校师生更喜欢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汲取知识,并且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虚拟化等特点。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从借阅服务出发,结合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升图书借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

信息技术;图书馆;借阅服务;创新

随着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终端逐渐成为师生进行阅读和资料查询的主流渠道,并且信息化的自助借阅、归还图书的软硬件条件的成熟,也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借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个性化需求,促进高校的文化建设和人类文化传承,图书馆借阅服务的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先进服务模式的引入

对于图书馆的书籍管理、图书查询、外借服务、书籍归还等先进服务模式和网络系统的引入,是图书馆借阅服务信息化创新的重要条件。OPAC联机书目公共查询系统,不仅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书目查询服务,而且可以让读者在任何地方进行网络查询、预约借阅书籍,甚至可以实践网络传输电子书籍、资料以及邮寄实体书籍等服务,大大提高了图书借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外SMA短信服务模式以及WAP手机图书馆服务模式在高校图书馆的迅速普及,实现了对于读者借阅服务的图书查询、书籍预约、续借、到期提醒、证件挂失、用户管理、电子资料的下载等服务。先进的服务模式借助于手机短信、手机APP以及网络平台,让图书馆的借阅服务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一方面让图书馆的书籍资料周转效率和利用率大为提高,另一方面也让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人性、便捷的借阅服务,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借阅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1、虚拟阅览室

虽然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不少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阅读室,但是相对于目前高校学生数量以及阅览室使用频率而言远远不能满足师生阅读需求。虚拟阅读室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虚拟电子书,实现栩栩如生的动态翻页效果和逼真的音效,保证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因此,虚拟阅读室不仅保证了读者的阅读效果而且大大减轻了高校图书馆阅读室的容量压力,提高了图书馆借阅服务的质量。

2、数字图书馆

电脑、网络、手机登移动多媒体逐渐成为学生和老师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数字图书馆是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现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等资源处理。数字图书馆具有存储空间小且不易损坏,信息查阅检索方便,远程迅速传递信息等优点。数字图书馆扩展了阅读的时间范围,提高了阅读效率,让师生的阅读脱离了图书馆实体限制,实现随时随地阅读效果。数字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实体图书馆而言在在借阅服务方面,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图书检索、图书预约、数字资料的下载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不仅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而且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突破了资源查阅的时空限制,让读者随时随地进行资源查阅。另外数字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可以让同样的资源让更多的人同时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并且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习惯,针对读者的查阅信息进行书籍的个性化定制和推送,主动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3、自助服务终端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相信几乎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有相应的图书查询自助终端,但是对于图书自助借阅和归还的自助终端机却较为少见。自助图书馆可以使读者不必亲临图书馆,不收图书馆开、闭馆限制。读者可以自由地在自助服务机上借书、还书、办理图书证、享受图书馆的预借送书服务。可见这大大提高了图书借阅服务效率,提升了图书馆借阅服务质量和智能化程度。

三、提升专业技能、加强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无论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如何高,真正实施和保障图书馆借阅服务的仍然是从事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工作人员。因此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新和优化的核心所在。一方面要加强图书馆从事借阅服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以“服务读者”为第一责任和宗旨。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树立以服务读者的核心价值观,从原来被动的服务导向、冷漠的服务态度向积极、主动、热情、细致入微的高质量服务转变。另一方面要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据调查目前高校图书馆从事借阅服务的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在人才过程中对于高端人才家属的工作安排,缺乏专业的图书馆管理经验。并且对于图书馆相应的藏书和文献资料研究和发掘不够深入,无法为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对于读者的检索、借阅需求所遇到的困难无法解决。基于以上对于图书馆借阅服务工作人员的分析,提升借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势在必行。不仅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探索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更为专业和特色的服务,而且要增强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读者”的核心价值观,提升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质量。

四、结语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校师生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目前高校图书馆要促进借阅服务的信息化。通过建立图书馆的服务意识,通过借阅自助终端、数字博物馆、服务模式等信息手段,提升图书借阅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借阅服务的创新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明瑞芳,浅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借阅一体化服务[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2.

[2]曾怡,大学图书馆借阅制度动态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06.

[3]余世英,明均仁,移动信息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2.06.

第7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生;借阅;现状;导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41-01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宝库,是学生课外知识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还可以作为“第二课堂”弥补课堂上教育的不足,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我在中职学校图书馆外借工作中,发现当代中职生在借阅时喜欢追逐社会热点,阅读中带有盲目性、随意性、消遣性等。图书馆要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对学习,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使其阅读取得更大成效。

一、 学生的借阅现状

(一)借阅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中职生中,特别是那些刚入校门的新生,当他们来到图书馆,看到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的图书时,无所适从,于是就碰到什么借什么,借阅倾向呈随意性和盲目性,造成良莠不分,消化不良的后果。二三年级的学生,虽对图书馆有了较多的接触,也懂得结合自己的专业去借阅,但计划性较差,仍经常出现借得多,看得少,或看头不看尾,没有刻苦钻研精神。

(二)借阅面窄,偏爱具有趣味性、消遣性的书籍。有些学生总是喜欢有故事情节的书籍,把借阅图书当作调剂生活娱乐品,觉得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类书,写得枯燥,缺乏味道,因此借文艺类书的人门庭若市,借其它书的人,显得冷冷落落。当然借文艺作品去认识生活,了解人生,提高自己的语言和写作能力,本是不可厚非的,但他们借的文艺类书籍大多是港台言情、武侠类的小说。而他们对那些严肃的、经典性的小说,问津的却不多。由于这些学生涉世不深,又缺乏鉴赏、批判能力,他们往往沉迷于温馨、离奇、斗杀的故事情节中,影响了专业的学习。这种状态是很不正常的,令人担忧。

(三)借阅方法欠妥。有些中职生经常来馆借阅,但由于借阅方法欠妥,收效不大。部分学生看书极神速,看书又多又快,却没有质量保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最为普遍的是好些学生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甚至连读书笔记本也没有。由于以上原因,学生经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

二、如何做好导读工作

针对当前学生的借阅现状,图书馆必须想尽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的导读方法和措施,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借阅轨道上来,引导和净化学生的阅读倾向,使之能读好书,深化、扩展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到浩瀚的书海中去遨游,去吸取更多的知识养分。如何做好导读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导读。

(一)做好新生导读

(1)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在入学教育阶段,向新生进行“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作用,本馆图书的分类与排架,图书馆目录的使用方法及工具书的查找利用方法等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认识图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

(2)帮助他们选择藏书。这就要我们流通部的工作人员根据他们的年龄、学习爱好、专业要求等做好导读工作,使他们少走或不走弯路。

(3)指导他们藏书。学生入学时,首先教育它们要从思想深处热爱图书。告诉他们人才的成长需要知识任何科学的创造都离不开图书。其次,向他们详细介绍图书馆的开架书库管理体制、借阅方法及注意事项,讲解并示范如何利用电脑查找图书、索取各种信息资料,强调不要乱丢乱放图书,不要损坏图书,养成文明有效的借书习惯和爱护图书的良好风尚。

(二)做好优秀图书宣传推荐工作,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内容

(1)图书馆首先要选择、推荐图书,把那些思想健康、格调高昂、针对性强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围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等。在借阅过程中,我们尽重取出了一些名著来吸引喜爱武侠、言情图书的同学,由于此类书知名度高,不少学生也很乐意接受,甚至染上爱看名著的“嗜好”,对这种好的兴趣,我们积极支持,不厌其烦地推荐,看到同学们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生,我们图书馆员内心是高兴的。

(2)开展书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我馆鲁迅、巴金等文学家的作品就占相当的比重,一些学生读了这些好的作品后,兴奋地说:“我感谢这些作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人生画卷,我感到自己的一生也要象他们一样度过,为社会为人类贡献力量。”这些话都反应当代青年学生阅读的主流。我们应抓住典型,积极开展书评或读后感,经过筛选后设专栏刊出,以此引导那些阅读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同时,通过书评活动,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能力。

(三)向学生推介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技能

(1)辅导学生处理好略读与精读的问题,我们知道,不管哪一本书,就其内容而言,各部分总不会一样重要的,因此,对于书中次要章节,可以采用快速的阅读方法,“一目十行”地阅览,而对书中该“咀嚼消化”的部分,就应“十目一行”地精读了。

(2)“牢记不如淡墨”,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边看边想,还要边记,养成阅读笔记的习惯。除了适当的摘录笔记外,可将阅读体会、心得写成读后感,这样坚持下去,不仅有助于对所读书籍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图书馆必须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正确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打开文献知识库大门的钥匙,帮助学生确定阅读范围,选择阅读书刊,做到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克服借阅的盲目性和不良倾向,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读好书,受教育,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小丹.谈深化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4(1)

第8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对于用户借阅权限的设定采用“沿刚”和“借鉴”的办法,鲜有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用户状况进行科学计算和定量,因此导致了用户权限管理工作的保守性和僵化性。这与“用户至上”“尊重个性需求”等新理念格格不入,成为图书馆最大限度实现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一种羁绊。

1为什么要推行弹性借阅

1.1现行的用户权限管理有悖平等服务原则

随着“平等服务”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平等服务”原则逐渐成为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原则,它是图书馆精神和本质在实践中的体现。从这一原则出发,审视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用户权限管理工作,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图书馆的用户权限管理工作具有浓厚的“等级制”和“平均主义”特征。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以用户身份为主要依据给定不同的借阅权限是普遍的做法,这就导致同为平等的用户因等级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本质上属于“差别服务”,有悖平等服务的原则。并且,所谓工作做得越细,用户的级别或层次划得越详,这种差别服务就体现得越明显。另一方面,对于同一级别内的用户,图书馆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授予完全相同的权限,这又走人了另一个怪圈,即无视同级内州户需求存在差别这一事实,变为单纯机械的绝对平均主义。

1.2高拒借率背后的资源利用不足

拒借,是指由于馆藏资源不能充分满足用户需要或者其他原因,致使部分资源不能从图书馆借到或者不能及时借到,拒借率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巾,前台人员经常会遇到大量用户想借而不可借的情况,并抱怨是用户不熟悉自己的借权限,造成馆方工作量的无谓增加。如果从“文献资源是拿来利用的”这一公认的原则出发,笔者认为这仍属正常的需求。馆方看到了需求却无法满足必然导致拒借率的居高不下,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馆方资源利用不足,既可能指资源总量不够、也可能指资源总量充足条件下的利用不足。

总之,当前高校冈书馆刚户权限管理模式是静态和周化的,难免“差别服务”,又不能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是以牺牲那些借愿望最强烈的用户要求为代价,换取形式上的平均,从而造成不同层次户在借阅权限和借阅机会上的不足或浪费,影响馆藏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彰显用户个人意愿是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用户权限管理很有必要体现足够的灵活性,即讣用户可以有效地按需定制和流转自己的借阅权限。

2实现弹性借阅的可行性

2.1高校图书馆具有足够的文献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

借阅权限的随机变更,与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受益于自2000年以来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投入充足,百万元级的很常见,千万元级的也不在少数,馆方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大幅度上升,在人均藏书量和人均年进书量上基本都能达到了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这是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图书馆可经常利用的文献量只占20%30%,挖掘那些常闲置资源的潜力,也是改革借阅权限的一个重要着眼点。第三,高校图书馆均实现了自动化和集成化的计算机管理,其便捷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完全能满足借阅权限随机变动的需要,弹性借阅并不会人为为馆方增加多少工作负担。

2.2用户需求的差异

用户需求的差异为实现弹性借阅提供了可能。一是时间性差异,以广大学生为例,在不同的学年,在学年内不同的时间阶段,他们利用图书馆的情况会有波动,从而给定的借阅权限也会形成波动。二是选择性差异,即在图书馆资源类型多元化和阅读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单纯图书的利用虽然重要,但已不是唯一的表达形式,这也必然导致部分借阅权限的闲置。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由于信息素质偏低,还有相当一部分I__l=j户会完全闲置其借阅权限。以我馆为例,2004级学生共计6654人,其中用户账户在图书馆从未有活动记录的竞有800人,所占比例高达12%,这在高校图书馆不是一种偶然现象。

2.3弹性借阅可有效解决用户间的代借问题

用户之间频发的代借现象历来是高校图书馆颇感棘手的问题。一方面,相当多的读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代借之害不以为然;另一方面,馆方为保护读者权益又需要限制代借,为解决代借而设立的有关规定往往因需带证件、签订协议书等而显得手续繁杂,不被读者广为接受,从而造成馆方fJI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而实行弹性借阅将不失为破局之策,一旦借阅量可在朋户账户问流动,不但能有效满足用户的代借需求,也能简化代借手续,缓解馆方的管理压力。

3如何推行弹性借阅

影响用户借阅权限设定的因素很多,故而对用户借权限的所有表达形式(如册数、期限、种类和频次等)都推行弹性化是不现实的,我们选取“借阅册数”这个主要表达形式来做文章,就可以化繁为简,以很小的代价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实现方式如下:

3.1前期做好用户原始借阅册数设定这一基础工作

用户原始借阅册数设定的最核心依据应当是图书馆可经常利用文献量,在藏书量动辄以百万册或千万册计的高校图书馆,常用文献量的比率即使以一个百分点浮动就会对借阅册数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制定适合本馆的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可经常利用文献比率,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常闲置文献资源量、用户数量、借阅周期和借阅频次等因素,改变简单“沿用”或“借鉴”的设定办法,挖掘借阅册数设定上升的潜力和空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2不同层次的用户给予不同的借阅册数

图书馆要改变“想渎书的没书读,有书读的不愿渎”这一怪现象,有必要遵循“按需供给”的原则对用户借阅册数进行调整。实现的方式:定期对用户借阅频次高低进行统计,按照预设的规则把用户区分为核心用户、一般用户和边缘用户3种。按照“核心用户适当增加借阅册数、边缘用户适当减少借阅册数”以及“增与减在总量上维持平衡”的原则,程序自动修改相应读者数据库中相应字段,从而实现相对平均,有效保障用户在利用图书馆资源上的平等权。

3.3允许用户按自己的意愿调配个人借阅册数

第9篇:图书借阅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借阅管理 开架借阅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9-192-01

书是为了让人阅读,而不是为了收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采用了开架借阅的方式,这不仅为读者查找图书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图书馆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实际中,开架借阅这种模式的优缺点逐渐显示出来,对高校的图书借阅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1、开架借阅管理工作的利弊分析

1.1 开架借阅对图书管理工作带来的益处

开架借阅方式的采用,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进步的一种体现,是当前各大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模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

(1)方便读者进行选择,使读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图书,根据需要自由挑选;

(2)读者能够与藏书直接接触,增加了读者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积极性,在使读者事业开阔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3)在图书的选择方面,为读者节省了获取文献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4)在读者进行选择时,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方便读者同时查询不同种类的书刊,以便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5)扩大了藏书的范围,提高藏书的使用效率:

(6)使图书管理员从以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有更多的时间去与读者进行沟通,为读者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和阅读的指导等等,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1.2 开价借阅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开架借阅模式虽然在大学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 图书乱架现象是最让人头疼的现象。

(1)一般的图书馆的书架都有5-6层,由于5、6层比较高,很多读者在拿取图书后,不给放回原处,而容易随手放在3、4层或者更低的层上,这就形成了图书的乱架现象;(2)很多读者在借阅图书时,往往选择的不是一本图书,多的甚至一次性借阅十多本,而在使用之后,就往往没有耐心或者找不到原来的位置,而导致乱放:(3)有的读者在借阅图书时,没有注意到时间问题,有的读者在阅读完后,借阅处已经下班,书籍就无法放回到原位,随意乱放;(4)有的读者在使用图书时,将书的标签随意乱放,导致书籍标签与书籍本文无法对号。

1.2.2 丢弃图书和毁坏图书的现象经常出现

(1)在有新书进馆时,丢书现象最为严重,有的读者存有私心,看到新的书籍,就将图书带出馆外,据为己有:(2)个别读者素质低下,不爱惜图书,经常对图书进行破坏,乱写乱画等现象也经常存在。

1.2.3 找书困难

(1)有些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欠缺细致工作,书架未作详细的说明,读者在查询资料时,往往需要翻遍好几个书架才能找到:(2)由于乱架现象而导致的找书困难,虽然在电脑上查阅到了要找的书籍,但是由于书籍的乱架现象,书都不在原位,找起来就非常困难;(3)有些丢失的书籍以及借了没有及时还给图书馆的书籍,在电脑上能检索到,但是在书架上却找不到,也是找书困难的一个现象。

2、加强图书馆借阅管理工作的思考

为了减少在图书馆开架借阅工作中产生的弊端,提高图书馆的借阅工作的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及时、认真的做好图书的上架工作。可以根据中图法对图书进行上架,在每个书架上进行详细的标注,严格进行分类,以保证电脑检索结果与书架的图书一致,对于读者乱放的书籍,要及时进行规整,放回原位,提高借阅管理工作的效率。

(2)加强对读者的服务观念。高校的图书馆一般都针对大学生进行开放,因此,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和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对学生搞好入馆的教育工作,让学生遵循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的原则,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书籍时,要保证书籍的干净和完整,不随意损坏书籍,用完的书籍及时放回原处,方便他人阅读。

(3)对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前台进行借还服务工作的人员,要认真负责,对每本借出的书籍认真做记录,还回的书籍要及时放回到书架上;另外,可以让一部分工作人员进行整个图书馆的巡视工作,以便及时发现乱放的书籍,及时放回到原处,对于找不到原位的书籍,可以带回到前台,由其他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巡视的人员要能够及时与读者进行沟通,解决读者提出的问题,帮助读者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

(4)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是加强读书馆借阅管理的一个有效方式,也可以加强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以及读者的管理,比如张贴各种禁止大声喧哗的宣传画等等,室内要保持清洁,保证书籍的干净和整洁,方便读者阅读。

3、总 结

开架阅读是当前大学图书馆中一种方便读者,也方便图书管理工作者的新模式,我们在采用这种新模式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弊端的,要找到应对的方法,减少图书的损失,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红军,论高校图书馆开放式借阅管理模式的优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