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图书管理范文

图书管理全文(5篇)

图书管理

第1篇:图书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管理;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应用手段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在高校图书管理领域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优化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体系创造了条件。因此,高校要通过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完善图书馆管理结构、提高图书馆管理职能,这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全人类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变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跨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信息技术,那么人类将会倒退很多年,所以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而言,其在整个教育领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始阶段、使用阶段、融合阶段以及变革阶段。在这四个不同的阶段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高校作为我国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给社会各领域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校既面临着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需要做好迎接各种挑战的准备。信息化是信息技术背景下最为典型的特征,而这种图书管理工具对于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图书馆管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自高校扩招政策落实以来,高校学生数量飞速上涨,这在给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生源的同时也使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信息技术引入到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之前,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人工来完成,但是在这个时期高校学生数量远远没有达到当前的这个程度,所以图书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由于高校学生数量飞速增加,所以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加强图书管理改革、提高图书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至关重要。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优化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体系创造了条件。我国高校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时期,而图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师生获取知识、提升自我的重要场所,更是彰显一个高校硬件设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而对于高校青年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数字化资料不仅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还可以足不出户地从校园图书馆数字化数据库中下载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图书管理已经不再仅限于纸质图书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数字化图片资源的管理。但很明显,如果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高校图书馆将更难将那些数量庞大的数字化资源有效管理,这些宝贵的数字化资源利用率也就很难得到提升。因此,从这些角度上来讲,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并且推动图书馆数字化改革,不仅是提高图书管理有效性和实效性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所以信息技术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不但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也让高校图书管理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加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管理职能,而且也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强有力保证。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由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要想让自己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他们就必须有过人之处,而不断积累课外知识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每个师生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应该大力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帮助师生选择最符合他们需要的图书资源。虽然说当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高校图书管理质量。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又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的人才作为前提,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举步维艰。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前沿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智慧城市、智慧校园等建设活动中,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在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这些前沿技术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很大的便利条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科学技术引入到智慧校园建设活动中。但实际上,由于经费有限,所以智慧校园建设步伐非常缓慢,甚至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而图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这主要体现在高校图书管理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学生查找资源所使用的软件系统都是“老古董”,而借书还书方式也都是靠人工来完成,并没有建立24小时自助借书、还书系统,给师生带来很多不便之处,也不能大幅度地降低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

(二)缺乏专业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提高图书管理工作质量不仅符合广大师生群体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证。可以说,图书馆对于高校而言就像是“大脑”,所以图书馆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高校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与过去不同,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可以说未能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必然是过时的、落后的,而且早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传统的高校图书管理几乎完全要依赖于人工操作,所以不仅对图书管理员管理经验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他们足够的体能。但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体力劳动逐渐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绝对优势,脑力劳动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脑力劳动不能完全代替体力劳动,但是很多工作却属于脑力劳动的范畴。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高校图书管理已经从过去以体力劳动为主导逐渐向脑力劳动过渡,很多工作只需要图书管理人员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然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要有完善的现代化图书管理基础设施以外,还要有专业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提供支持。但是,很多高校并不重视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以高薪吸引高质量图书管理人才为学校图书馆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三、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每个师生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尤其是我国高校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阶段,更应该从自身做起,既要利用好自身发展优势,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还要重视自身建设,不断优化硬件教学设施。图书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数字化资源深受很多师生的青睐。图书馆就像是一片知识的海洋,而学生就像是一叶扁舟,图书管理就像是保证知识海洋能风平浪静的基础。因此,归根结底,要想更好地发挥出图书馆对高校发展的积极性影响,首先就要不断提高图书管理工作质量。

(一)加强图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学校要加大在图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力度,根据图书馆实际发展需要引进相应的设备。比如,自助借书、还书系统不仅可以降低图书馆人工成本,而且还可以给师生提供更多的方便,这对于提高他们对图书管理服务满意度和认可度是相当重要的;二是为了使师生更快、更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搜索软件查找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学校要及时将那些过时的软件和设备淘汰掉,并且引入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图书资源搜索系统;三是学校要不断完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不仅要开发图书搜索、预约等基本功能,而且还要不定期给师生推送有关新购置图书资源的信息,方便他们查阅这些新书籍,也让他们对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有所了解。

(二)引进高质量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图书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对管理人员各方面能力要求都比较高的工作岗位,所以必须要有高质量的现代化图书管理人才为学生提供服务。而且随着图书资源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已经过时。对于图书管理人员来讲,他们不仅要给师生提供专业的指导,而且还要激发师生阅读课外知识的兴趣。确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并且将终身学习的观念熟记于心。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不学习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就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要想成为人中龙凤,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图书管理并不是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工作,而作为管理人员他们必须要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让师生感受到图书馆的价值。

(三)明确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没有目标的发展之路不仅会多有很多的弯路,而且很容易半途而废,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最终却可能一无所获。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同时还要明确发展目标,这样不仅能够为图书馆指明发展方向,同时也可以增强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信心。一方面,学校要在师生群体间开展调研工作,考察他们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看法,并鼓励他们给出合理性的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督促学生多阅读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学识。

四、结语

第2篇:图书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

引言

图书可用来充实学习资源,丰富自身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读书人的个人修养和总体水平。图书馆是获取知识的最佳场所,如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增加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难度。基于此,应深度调整和优化图书馆阅读氛围,为阅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其中,对缓解员工工作压力有很大帮助。

1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优势

1.1高效率整合网络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一项虚拟技术,借助该技术和有关设施来完成大量数据信息资源的传输工作,充分彰显了信息种类的多样化特点。但在日常传送期间,大量的垃圾信息会掺杂其中,为了落实网络资源的完善工作,可通过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筛选和归纳所需信息。另外,科学技术的创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平稳性和实效性有所帮助,同时解决该项技术在使用期间存在的各类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可控性要强,会利用不同种类的智能终端,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服务,突出了人性化服务的优点,为读书者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氛围[1]。

1.2创新了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

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说,只是简单查询一些服务和学习资料,如今信息技术持续推广,转变了图书馆模式。网络化图书馆和虚拟化图书馆的诞生,为阅读人员提供了高效率服务,对图书馆的存储系统进行了延伸。图书馆不仅可以为阅读者提供大量书籍,还可提供视频资料让人们学习。此外,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阅读者的读书效率。

1.3实现图书馆管理智能化

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是依靠手动完成的,随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推广和使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简单来说计算机技术为重点,融合网络通信技术,进而完成图书馆其他业务的自动控制流程。总而言之,在进行图书访谈、编目、期刊剪辑、图书管理、数量检索、行政管理等各项业务期间,通过电脑进行编排,可自动提供所需服务。馆员、硬件、软件是图书馆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最核心的环节是软件。由于自动化系统的预期设计目标并不能按时完成软件筛选任务,为了全面彰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就要挑选最适合的软件。

1.4改变图书馆管理员身份

对于传统图书馆图书管理而言,其管理较为依赖员工,最突出的表现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其内容主要涉及图书分类、日常记录、图书归还、图书存储等。在实施图书管理时通常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摒弃以往工作模式,员工日常工作内容和方式也有所改变,进而为阅读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项目,彰显信息供应途径的广泛性。

2图书馆图书管理现状

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为我国经济、教育、文化的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针对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来讲,高效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能够加强管理工作效率、质量,还能让更多人满意。运用智能图书管理手段,可全面提升图书管理质量,扩大其影响力。然而结合当前局势来说,该工作依旧问题百出,很难显现图书馆价值,限制其发展。

2.1人员管理思维老旧

现阶段,少数人员的管理思维不够新颖,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不是很了解,认识不够彻底,仅仅把图书管理工作看成是整理和分类书籍,缺乏与读者的沟通和交流,不了解读者的想法,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加强。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服务特点,务必要注重读者的意见和想法,以便于后期有针对性的管理。另外,部分馆员的管理技能需要加强,部门领导者在招聘人员时设立的门槛偏低,因此录用的人员素质素养与管理工作标准严重不符。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图书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改变,要紧跟时展脚步,以满足读者需求。相当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入职后,只在前期参加过培训,后期便没有培训学习,管理能力较差,素质素养较低,管理思想老旧,难以满足读者诉求,同时难以达成图书馆提出的各项要求。

2.2图书管理不能满足借阅人员要求

在传统模式下,图书管理工作过于重视内部管理的执行效果。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图书管理工作应更多关注读者的诉求。现如今图书馆员并未按照借阅人员的诉求选购图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不能细致整理阅读人员的喜好和方向,阅读服务没有落实到位,从而造成图书管理不能满足借阅人员要求。

2.3馆员文化服务态度较差

图书馆是宣传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平台,能够增强全民文化底蕴,加快文化建设脚步。因此,需将文化服务意识融入管理者的内心,从而使文化服务符合读者诉求。眼下,一些馆员文化服务意识较弱,对自身应履行的责任不够了解,把责任定性为图书借阅、送还及查问,严重忽略了其他文化服务责任。站在图书管理工作角度分析,应加强和读者的沟通力度,知晓哪方面工作需要调整和发扬,为完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文化服务的宗旨是宣传文化,随着文化建设的飞速运转,图书馆占据很大功劳。鉴于馆员文化服务态度较差,使得个别读者不清楚图书馆的价值,想当然地理解成是一个阅读的场地,无法显露该馆的价值意义。

3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分析

3.1将RFID管理系统融入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中

现阶段,要使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上升一个高度,缓解员工工作压力,就要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彰显图书智能化管理的优势。其中,最关键的两点内容是落实图书自动借还功能和图书自动防盗功能。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该项技术可借助智能设备高效率完成上述工作内容[2]。利用图书馆自助借还机来感应图书RFID标签获取图书条形码,从而知晓图书信息,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输送功效把读者信息、图书信息输入进图书管理系统,从而完成图书自助借还任务。在该环节,读者主要拿上借书卡并把图书放在自助借还设备上,便会提示重要步骤。另外在设备界面还可查询图书和个人信息,如图书查询、图书续借、个人借书目录和欠费缴纳等功能。最大程度地为读者节省时间,提升管理效率。在图书馆出入口安装RFID图书防盗系统,利用感应设备来感知图书是否外借,不仅能够使图书管理水平上升了一个层面,还可以处理一些防盗问题,进而彰显图书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特点。

3.2图书统计管理应用

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来说,为了将全面完整的图书信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社会群体,图书馆员应按时对图书信息数据加以整理和统计。传统模式,图书馆员都是用手来完成统计工作,这样不但会降低统计质量和效率,还会导致所统计的数据存在误差。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统计效率与统计的准确性。可通过图书资料的条形码完成数据统计工作,方便馆员快速地了解库存、借阅、续借、归还进度,读者也能利用图书信息管理系统,对图书库存信息加以查询,进而促进图书借阅成功率提升。在图书信息统计工作中融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突出管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和借书要求,进一步拓宽图书资料信息的储备量。

3.3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移动互联

对于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来讲,合理使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可加强对其他技术的关注度。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层次分析智能图书馆APP,其功效涉及图书检索、借续、读者信息注册、资源查询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读者能够借助智能图书馆APP、微信公众号进行在线阅读,同时可点评图书内容,了解更多图书信息。将移动图书馆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可进一步加快智能化图书服务的发展进程[3]。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视域下,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智能化图书馆发展迅速。其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加强图书管理效率,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合理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缩减图书馆运营资金,还能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圣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4):253—254.

[2]黄福存.互联网时代学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1):249—250.

第3篇:图书管理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

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率,便于使用者更快更精准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图书资料,就需要加强对于公共图书馆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其中作为核心的图书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完善和创新,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的飞跃。同时,能够扩充图书馆的服务类型,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下人们对于信息检索的发展需求。在全球“互联网+”传统行业迅速融入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和普及非常的迅速,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同时日常行为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图书馆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信息搜索的需求,因此“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应用显得势在必行。

一、现阶段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的落后现阶段的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工作观念和态度存在较大的问题。图书馆本质上是用来存储信息,通过妥善的管理方便使用者进行查阅。在实际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将图书和资料进行相应的陈列后便不管不顾,对于使用者进行严格繁琐的借阅手续审核,极大的影响借阅者的再次借阅的动力。同时,使得图书馆中图书资料的信息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帮助,资料管理意识不强,使得图书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互联网+”转型经费得不到支持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管理应用“互联网+”需要进行网络图书馆平台的搭建以及搜集大量的电子读物,同时还需要进行互联网图书资料数据库的日常运营和维护,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使得公共图书馆在图书管理转型较为困难,在各个层面上停滞不前。由于网络图书馆平台资金的匮乏,使得网络图书馆在数据库规模较小,难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无法提供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搜索设计,借阅者在检索信息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借阅者的阅读兴趣和再次使用的可能性都是较大的打击,网络图书馆平台简陋和落后的设计使得图书管理效果仍然不理想。

3.大数据影响下的“互联网+”图书管理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影响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人们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和媒介去获得信息和分享信息,各个平台也都在不断传播和分享着信息,同时手机、电脑、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能够进行随时随地的借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但由于智能推荐以及分享信息者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越来越多的垃圾信息浪费了读者的时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借阅。

二、“互联网+”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意义

“互联网+”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方面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借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有效提高书籍的使用率,借阅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范围非常的广,这对于全民素质的提升起到巨大的帮助,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减负,将工作的内容从对大量书籍的整理以及日常的服务转化成电脑办公加上基础的日常工作,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图书馆中还书归档、管理书籍信息、检索等工作内容都极为便捷,图书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服务和帮助,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互联网+”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有效对策

1.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互联网+”应用在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上需要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满足在图书管理中的各个需求,通过分享会、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确立,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学习其他公共图书馆的优秀经验总结。其次,建立完善的人才招聘和培养机制,在图书管理工作的“互联网+”创新过程中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最后,加强管理人员对于网络图书馆管理技术的提高,让管理人员能够有效适应和“互联网+”的应用过程。培养管理人员敬业爱岗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和意识,落实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优化人员管理结构,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在意外事件发生后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图书管理工作当中。同时完善的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奖励积极努力、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人员,对于表现不理想的管理人员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谈话,通过严格落实奖惩制度,校正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行为,能够给予管理人员发展的空间,激励员工发展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实现图书管理质量的提升。

3.明确服务对象和主体“互联网+”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后对于管理人员日常工作起到的是“减负”的作用,避免了一些无意义的工作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工作失误。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从图书馆中的书籍和资料转变通过网络图书馆平台的借阅者。需要管理人员明确管理和服务的方向,同时设立和读者交流反馈制度,了解读者的建议以及意见,通过定期意见的归纳整理对于图书馆管理进行改进,满足读者对于借阅以及图书馆的需求,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图书馆网络平台。

4.增加平台建设资金渠道公共图书馆由于服务大众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部门的定期拨款,这使得图书馆网络平台的搭建面临一定的困难。在网络平台的实际运营中,可以通过发展商业推广模式吸引资金的注入,但是需要加强对于商业推广质量和合理性的要求,选择优秀的商业推广广告,避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平台数据库中读者阅读的情况以及走向,加强读者感兴趣的电子读物的采购,并且根据读者的偏好开展智能化的推荐,将类似的电子读物或与之相关的服务内容推送到读者面前,充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可以较为灵活的进行推广,如让图书管理员扮演直播的角色,进行好书的个人分享和推荐。或者通过录制音频小说的方式进行推广,拓宽读者的阅读方式。建立打赏评论机制,让借阅者进行读书心得分享和录制音频小说的方式,以付费阅读的机制分享到图书馆电子读物中,让对这类书籍感兴趣的读者能够通过网络图书馆平台分享自身的看法进行交流互动,加强读者的黏性,提高阅读的体验感,通过获得的收入投入到平台的建设中。

5.丰富网络图书馆中的电子读物资源电子读物具有体积小、易携带、方便储存和分享等特点,受众群体相对于纸质的书籍更加广,因此在网络图书馆平台的建设中,要丰富电子读物的品类,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需求。首先,可以通过资金去购买大量的电子读物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图书供应商越来越多,使得图书采购越来越便利,管理人员可以直接在购物网站或软件上订购相关的图书资料,而且能够找到质量较好、价格实惠的图书资料,大大节省了图书资料订购的资金和事迹成本。其次,可以通过万方、维普、知网、龙源等多个期刊杂志进行订购合奏,拓展网络图书馆平台的馆藏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共同丰富资源的情况。最后,实现电子读物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电子扫描将图书馆中的书籍记录在案,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将图书观众的实体书籍转换到U盘中存储,甚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转换成音频资料,相对于文字资料能够更方便的让读者进行阅读。借阅者可以在跑步、工作等各个场合下进行,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听书,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需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检索,提供电子版本以及实体书籍的位置。同时通过捐赠的形式收集大量的书籍,补全图书馆中缺乏的内容,统计登记在册,让读者随时随地的进行检索,在借阅实体书的过程中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6.网络图书馆的搭建部分网络图书馆由于资金以及技术的匮乏导致平台非常简陋,检索功能也特别的不完善。这导致用户的体验感较差,因此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平台的搭建,借用优秀平台的经验,通过智能推荐和检索的方式优化读者的使用体验,通过多样化的检索方式完善网络图书馆平台的功能。例如,读者可以根据年龄段进行挑选,儿童可以直接专跳到儿童专区;或者是通过搜索书名出现各个出版版本,外国书籍出现各种译本。通过搜索作者能够找到图书馆内相关的作品,如果图书馆内没有会提供各种搜索引擎显示的结果。通过关键字的搜索能够找到相关联的书籍,同时也可以采用看图识别书籍的功能,如果读者不清楚外国原本的名称,可以通过将书籍封面拍照的方式去识别书籍的名字以及翻译版本,充分发挥人性化的设计。还可以设置多个关键字同时检索,让搜索更准确的同时避免多次搜索带来时间上的浪费,同时注重对于文字、图片等内容的科学适当处理,用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检索功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实际特点,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公共图书馆的设备往往较为陈旧和落后,有些办公用的电脑甚至已经淘汰,对于图书管理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难以满足数字化需求,因此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以及网络图书馆平台的搭建,实现“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提高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发挥的价值。

7.网络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可以设立相应的读者反馈机制,让读者提出自身的想法,管理人员进行总结整理,在管理会议上进行分析改进。图书馆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存储和检索功能,对于图书资料需要做到全面的开发,充分发挥图书资料中的信息价值。在管理中也要充分发挥服务功能并进行扩充,通过对于不同群体阅读需求的调研,整合有效的信息,根据用户的搜索记录进行个性化的推荐服务,让读者能够更快找到感兴趣的书籍,提高对于网络图书馆平台的使用率和满意率。信息安全是网络图书馆平台运行的关键,电子化后的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高关于信息数据的管理,降低安全隐患。首先,需要提高维护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在应聘过程中对于专业技术有严格的要求,确保能够胜任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于职业水平的发展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满足互联网飞速发展环境下对于网络图书馆维护的需求。其次,要提高维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构建完善的局域网便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以及用户的信息和财产安全以及电子读物数据信息的安全做严格保证,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把控,有效抵御网络病毒或黑客的入侵,定期进行硬件和软件的保养和维护,避免出现漏洞影响网络图书馆平台的正常运行。同时设立轮班制度和完善的条例,将责任落实到值班的维护人员中,提高对于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

8.公共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新技术的支持下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未来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互联网+”的优势下建立新的“生态圈”是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发挥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的优势,能有助于促进公共图书馆信息和物质整合转变,数据以“信息流”作为媒介,能够促进用户和图书馆间双向传递,“生态圈”比较适合自由分享,有助于为用户信息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在促进文化价值自由交流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能有助于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能力水平。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发展过程中实现馆藏资源的数据化以及服务的在线化也是比较重要的发展趋势,“互联网+”的时代中,图书馆在想着泛在化的方向发展,馆藏资源数据化和图书馆管理服务在线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融入其中,能够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在数据采集分析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数据采集加工储存等方面,优化业务数据以及网络数据,通过网络日志以及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获得数据,在数据整理分析方面更加的针对高效,能结合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质量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大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在“互联网+”应用到图书馆图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革新意识,积极转变自身的服务意识、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和现代化。用科学合理的人事机制去进行监管和督促,有效的改善传统模式中的弊端,为转型提供人才支持。通过拓展资金渠道去打造更加专业的网络图书馆平台,发展良好可循环的推广模式,增加对于实体书籍以及电子读物的投入,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智能的检索引擎让借阅者能够高效找到合适的书籍,同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创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春兰.“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

[2]叶远兵.“互联网+”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转型发展[J].科研,2020

[3]张海荣.“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无线互联科技,2020

[4]于文彬.“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研究[J].传媒论坛,2020

[5]李蕊.试论基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才智,2020

[6]江虹.浅谈“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卷宗,2020

第4篇:图书管理范文

我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知识的总结,因此每个时期都会出版很多书籍,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方便书籍的借阅和使用,必须采用一些高效率的管理方式,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一些传统的管理方式,如早期的编撰书籍目录,将所有图书的名称制作成目录的形式,并在书籍名称的后面标明书籍所在的位置,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管理的水平。但是随着书籍数量的增加,目录编撰的工作量很大,如四库全书的编写,就耗费了几年的时间,因此人们必须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于是出现了图书分类管理的理念,人们根据图书的内容,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将相同类别的图书,放到指定的位置,这样在需要借阅书籍时,可以直接到图书所属的区域查找,同时还可以找到大量相关的书籍。进入到信息时代后,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应用,很多图书馆都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实行自动化的管理,图书分类的工作,也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而且利用计算机的检索功能,可以直接找到图书的具体位置,极大的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

二、计算机技术在图书分类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图书馆总体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在实际的图书分类管理中,主要依靠管理人员来完成,因此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管理的效率,虽然我国已经意识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开设了图书管理的课程,培养了大量的图书管理人才,但是受到我国教育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较低,在实际的图书分类管理中,无法完成应有的工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由于其能够执行特定的应用程序,可以自行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图书分类管理工作中,都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管理的效率,我国图书馆受到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情况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分类管理工作。

三、计算机技术在图书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图书馆的数量急剧增加,每所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图书馆,很多城市也开始修建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筑,甚至成为了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由此可以看出,近些年图书馆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业余生活中,经常会到图书馆中借阅一些书籍,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虽然我国图书馆收藏的书籍很多,但图书管理的水平较低,只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来记录相关的借阅和归还书籍情况,很少的图书馆有自己的管理系统,使得图书馆购入书籍后,需要理人员对书进行分类,然后放到指定的位置,在实际的图书分类管理中,经常会由于管理人员的操作出错,导致图书摆放的位置不对。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如上海图书馆,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管理,包括书籍的拿取和摆放,都可以交给机器人来完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图书分类管理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书籍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就可以自行的完成分类。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要想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图书分类管理中应用的效果,首先应该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水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组建一个覆盖整个图书馆的局域网络,然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图书分类管理等功能,这样的建设显然需要较高的成本,尤其是管理系统的开发,很多图书馆都无法接受。对于图书分类管理工作来说,即使没有相应的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本身,也可以进行图书分类,只要管理人员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计算机记录图书的分类信息等,如果需要查找一本图书,直接在这个分类目录中检索即可,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图书的借阅工作。由此可以看出,要想在图书分类管理中,很好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必须重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建设,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建设一个软件加硬件的完善管理系统,如果没有足够的成本,聘请一些具有足够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利用简单的计算机,也能够完成图书分类管理的工作,因此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对于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随着现代化的管理进程不断,那么对于高校的图书馆而言,也需要一定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分类管理等现代化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有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总之,图书馆的管理也应该能够凸显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完善现有的管理缺陷,从而从文化的角度对高校进行改造。图书馆是学校的底蕴,所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也是提高整个院校的管理水平,为院校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第5篇:图书管理范文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应用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网络中分散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便于资源的整体性共享,使零散的数据集中起来,产生协作效应,保证用户更加便捷、迅速地使用各种有效、有价值的资源。图书馆具有为社会公众提供文献资料和阅读书籍的社会功能。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图书馆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以往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当中,能够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1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为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效率,满足人们的各种必要需求,必须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样才能随着时展不断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使图书馆管理更具现代化特征。

1.1有利于推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图书馆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现纸质图书向电子书的转换;二是电子格式图书的存储、传输和交换。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逐渐增加,信息的内容页更加丰富。数字图书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快速检索和查询资料的服务,丰富了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形式。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使图书馆实现海量图书资源的存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图书馆具有庞大的信息存储能力,这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每座图书馆都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和书籍,这些资料的年代、种类、形式千差万别,如果仅仅依靠人工处理,会非常复杂,花费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而计算机系统可以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海量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规范存储。

1.2解放了图书管理过程中的人力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是非常庞杂的,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员负责图书借阅和归还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导致馆藏信息出现错误,影响图书的正常借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这些弊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管理工作的人员投入。图书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检索和查询系统,并设置自动借阅和自动还书系统,读者可以自主借阅和还书,这大大提升了借阅和查询的便捷性,节省了人力、物理。

1.3提升图书馆管理的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有了极大提升。读者可以通过终端系统自主完成借书、还书的业务,以往的复杂手续全部被省略,使借阅、还书更加便捷。对于超期未还的图书,系统还会向读者的个人中心发送提醒消息,催促读者尽快还书,提升了馆藏图书的流通速度和使用率。

2应用信息技术关系系统进行图书管理的策略

2.1强化馆藏管理

管理人员不能过分的依赖信息系统,而是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辅助未完成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根据系统信息确认馆藏图书,查看可借阅的图书是否及时上架。还要及时整理书架,根据标记顺序排列图书,保证检索程序中显示的信息与图书所处的实际位置一致。此外,还应明确岗位责任,将图书馆划分成若干区域,在将不同区域的工作划分给具体的岗位人员,以此提升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工作原则办理读者的图书借阅手续,避免出现纰漏。

2.2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管理人员应熟练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管理系统管理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系统。图书馆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举行计算机应用培训,请专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解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优化系统功能

系统故障会导致借书、还书出现异常。因此,安装系统时应选择质量过关的软件和硬件,要通过正规途径采购设备,选择的性能好、运行快、存储空间大的计算机,还要选择专业的软件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检索、查阅资料、借书、还书等活动快速、高效的进行。图书馆配备了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之后,读者就能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登录图书馆应用系统,通过小程序完成续借、查阅资料等操作,使图书馆的服务得到了优化和提升。

2.4强化系统安全管理

图书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依靠权限设置和安全密码来保证。就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而言,图书管理系统能设置用户类型,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只有具备权限的用户才能实现相应功能的操作,这样能有效预防系统被非法入侵。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密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图书馆安装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时,会设置系统的登录密码,只有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登陆系统。

3结束语

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系统能够显著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合理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提升管理的效率。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用信息化的方式对图书馆工作进行管理,能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促使我国的图书管理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使图书馆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泠毅.浅谈计算机在图书馆资源管理中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2]姜河.基于RFID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J].电子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