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智慧化教学范文

智慧化教学全文(5篇)

智慧化教学

第1篇:智慧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智慧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差异;对比研究

1智慧教学起源与现状

1.1智慧教学起源

智慧教育(Smartereducation)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是借助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感知地球上所有东西,实现互联化和智能化。这里的“智慧”是指具有辨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教育”就是以这些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形成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智慧教学”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着力于教学场景、教学资源的改变随之产生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设计人性化、智能化的教学场景,全程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反馈和体验[1]。

1.2智慧教学现状

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大数据(MegaData)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从信息技术单纯的技术设施提升为技术、人才、服务等各类资源整合的知识平台和服务体系,智慧教学理念与智慧课堂应用就是智慧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缩影,当前在我国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至上而下,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十几个省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文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布了国家标准文件《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智慧教学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校园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覆盖率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同时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如AI技术、IOT技术、大数据技术逐步运用于教学之中。智慧教学场景应用也已在各类学校得以广泛应用,基本实现了教育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整合,教育信息化正在实现变革,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探索中。

2智慧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研究

2.1智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的区别

传统教学的教学思想是注重认识目标的实现,是告诉我们“什么”,采用“讲授——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注意和记忆等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智慧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认识目标的实现,它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知识学习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转“知”成“慧”;是让我们主动思考“为什么”,“怎么做”,让学生运用智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智慧的不断成长。这种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中心,发展为中心[2]。如图2所示。

2.2智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区别

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内围绕教师展开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智慧教学模式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是教学的主要形式,准备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内容和课堂进度是教师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操纵的,而智慧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实时反馈的数据信息调整课堂内容和课堂进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过程中,两者也是大相径庭,如表1所示。

2.3智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的区别

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与智慧教学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目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上相差甚远,传统教学相对比较单一,而智慧教学更加多面和立体。如表2所示。对比了这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其主要的核心点落在教学设计的问题上。

3智慧教学环境下以“问题”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教学设计

3.1信息化平台的选择

智慧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依托信息化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创造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而信息化平台应用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且平台繁多,功能也所差异,那么如何应用平台结合自身学科进行教学设计与应用就变得至关重要。以市场运营商的平台为例,有PC端的MOOC、精品课程,有移动端的学习通、云班课、雨课堂等。这些平台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陷,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教学场景、教学内容等选择适合的平台。目前移动综合性平台因其方便快捷深受欢迎,尤其在高校中普遍被使用[3]。

3.2信息化平台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一般有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4]。即让学习者从探究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让学习者观察、查问资料、实验,从而找到解决方案;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撰写研究报告来完成自主研究;以主题为学习的核心,围绕该主题的对内容进行结构化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行学习。这几种类型究其实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或主题为导向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进行自动探究和协作探究学习,学生为主动学习者,是一种过程性学习。这些类型的学习可以根据需要混合设计,通过信息化平台上传课件问题,分组讨论,分组研究来实现。以“雨课堂”移动平台为例,来探讨如何以“问题”为中心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来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教学分析的结果来设计相应的内容、情景、过程等等。如图3所示。教学目标(学习主题、要求)分析,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是什么?”,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来确定。教学内容(知识的分类)分析,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如何做?”,包含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如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如何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教学内容分析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教师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5]。学习者分析包含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个性态度等。这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实现,但可以通过智慧教学中的信息化平台上得以完成。如在“雨课堂”中测试问卷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推送预习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配备相关知识点的线上测试来探知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出主题讨论,初步熟悉学生的个性和态度,通过这些课前活动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分析,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信息化平台教学设计是依据前期教学分析的数据,进一步地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情景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情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而不同的教学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资源和不同的认知工具。其实质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相关的学习资源,根据不同的资源选择不同的认知工具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6]。如图4所示。学习资源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问题”(疑问、主题、项目、分歧),通过回答问题、完成项目、解决分歧来达到学习目标。学习问题可以通过“雨课堂”中主题讨论、项目小组合作、案例分析、投票等来具体地开展教学活动。学习资源还包括学习参考资料(图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课件、范例等。如“雨课堂”中可以插入免费的幕课视频、PPT及范例等资源。认知工具设计有任务表征工具、知识建模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绩效支持和评价工具。任务表征工具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组织,如数据库、概念图、电子表格等,即利用数据建模、图示、计算机化的数字记录跟踪系统的方式,使知识可视化和显性化、数字化。可以利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如SQLServe、Excel等)完成嵌入到“雨课堂”PPT中。知识建模工具是以动、静态建模的方式,如思维导图,用图文将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表现出来,将思维形象化、直观化,可以采用专门的软件如MindMater完成导图关联到“雨课堂”中。协同工作工具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方式组织学习,有助于学习者交流合作,提高社会合作能力,在“雨课堂”中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互评、闭环交流等。绩效支持和评价工具是采用多种评价工具立体地进行评价,如“雨课堂”中的测验、投稿、弹幕、各类奖惩(加分、评语、课红包等)。智慧教学下的教学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学组织者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可根据分析的数据来设计教学资源和认知工具,开展对应的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得到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以及相关的授课数据来进行教学反思和研究。

4结束语

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学主动性和灵活性,以“问题”为中心的智慧教学环境下信息化平台教学设计是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分析,根据分析数据来设计问题,创造情境和过程,能够更智慧的应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转变了教师职能,创新了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针对不同的课程如何更好地采用这种模式,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还需要教学者和学习者更多地去了解和适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董小倩,张小花.传统课堂与智慧课堂教学对比研究[J].现代交际,2019(2):12-13

[3]吴霞.实验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73-176,199

[4]孙舒,武林蕴,叶伟.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6,29(4):101-103

[5]刘丽娜.MOOC环境下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2):139-140

第2篇:智慧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

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各个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个院校也加强了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关注。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智慧校园建设,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就是为了指导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从而真正发挥出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1对智慧校园的分析

根据《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中对智慧校园的描述与分析可以得知,智慧校园就是将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进行衔接,从而使人们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获取自身所需要资源的一种服务。智慧校园就是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的先进通信技术和科学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再利用互联网+思维实施重构的一种全新的信息化模型,最大的效用就是实现了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为全校师生在日常教育教学和科研研究上提供了一个统一化的保障服务性平台。智慧校园具备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智慧校园是以高速的光纤作为基础,为高校打造出一个多网有机融合的异构网络,进而充分满足全校师生对网络资源的多样化需求。第二,智慧校园利用物联网与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对校园环境要素的感知。第三,智慧校园是立足于数据共享标准之上的一个相对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将传统高校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加以打破,实现了非敏感数据的全校共享。第四,智慧校园通过云计算与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也推动了实验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五,智慧校园利用自身在数据上的收集、分析、挖掘能力,能够总结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全部指标数据,并通过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进措施,使其成为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互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型数据信息。

2对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的分析

高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所依仗的技术基础就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框架与模型,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利用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种全新技术理念,如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统一以《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作为指导与规划思想,为智慧校园架构整体框架,具体可将其分解成五个部分: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层、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其中,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这几个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基础设施层是应用平台层、支撑平台层的硬件基础所在。支撑平台层则是整个智慧校园的云计算平台,其中涉及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服务以及支撑平台统一接口的建设工作。应用平台层包括了所有智慧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是智慧校园最为直接的服务管理层,也是高校各项业务子系统在智慧校园平台上最为直接的应用表现。应用终端由用户与接入访问组合而成,访问者利用智慧校园的统一身份管理凭证,以终端设备作为接入点,对校园内的教育教学资料进行安全性访问。智慧校园的安全管理体系、运维体系、技术防护等共同构成了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保证了智慧校园整个框架体系的安全稳定运行。

3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策略

基础环境建设与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只有做好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工作,才能够确保智慧校园各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建设基础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智慧校园总体架构》的基本条例要求以及高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实践经验,在基于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之上,升级与改造校园基础设施,并且要借助于多异构网络的支撑,打造一个多网融合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以作为应用各项业务时的重要支撑平台,进而统一数据标准。因此,就需要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上,依据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对校园数字化网络环境实施升级,使校园的基础网络环境转换成为多网融合模式,并且加强互联网的安全性,构建一体化互联网安全体系。同时,还要对校园的有线、无线一体化进行统筹与完善,使校园网的使用者能够随时随地的进入到多终端互联网中,以获得优质的体验。此外,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始终遵循服务于校园各项业务系统的建设准则,力争为高校塑造出一个集中式、统一化的云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学校内部各项数据信息的日常服务与管理等诸多工作的合理规划,对软硬件设备加以统筹管理,从而使虚拟化云平台环境能够符合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了能够在共享平台之上实现各项业务数据的统一化流转,还要为高校打造构建一个统一化的身份认证系统,以此对学校的信息门户平台加以规范,对校园外部的信息网站实现统一化的维护与管理。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也是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重要基础所在。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对专业网络课程平台的打造来丰富自身的数字化实训实习资源,并且要加强与校外电子资源库之间的合作,实现特定校外资源的安全访问,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的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校外云平台与学校自建云平台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从而实现对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追踪与服务。此外,还要根据学校本身的实训教学需求和科研需求,通过对外购或者是自建的方法搭建数字化资源软件平台,打造具有特色的专业化数字信息资源教学库,还要通过智慧校园互动与反馈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有机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4结语

现如今的智慧校园备受各个高校的重视与青睐,这不仅仅是因为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物联网有机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因为智慧校园还是互联网+理念与教育信息化发展融合的重要成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领域各项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发展支撑力,而且智慧校园也提升了高校的实际运行效能,促进了高校的内涵发展。因此,高校要重视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做好重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从而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振辉,王宝祥.以教育教学信息化为核心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讨[J].科技风,2018,(12):41-42.

[2]张旭.新时代信息化发展下的智慧校园建设[J].计算机时代,2018,(07):65-66.

[3]徐慧.关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04):91-92.

第3篇:智慧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智慧职教云课堂;高职院校;化学教学

前言

化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近些年高职院校的生源逐渐地多样化,学生的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而言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在以往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灌输,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长时间枯燥的教学甚至让很多学生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厌学情绪,对高职化学教学工作展开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智慧职教云课堂是一种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以及运营的职教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充分地激发。借助手机下载APP并注册登录就能够免费的使用。

一、实验对象和方法的选择

1.实验对象笔者选取了我校1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的年龄在17岁到19岁之间,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人。针对实验组学生开展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则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对照组与实验组学生在授课、教材、年龄等多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性。

2.实验内容就对照组学生而言,由于对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以教师面对面教学为主,学生则需要记笔记、理解、听课、回答问题以及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的,随后对学生讲解各个知识在化学中的意义,最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问题进行细心的讲解。而对于实验组学生则选择进行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评价。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3.实验方法首先,课前教学阶段。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资源库中化学教学资源,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制成试题库、3D动画、视频、微课以及PPT等,并将其上传至云课堂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对于一些学习交出较差的学生应当引导其进行提前学习,保障学习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随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制定一些问卷:平时在家中爸爸妈妈都做过什么菜?(A汤菜;B泡菜;C凉拌菜;D炒菜;E基本不做)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什么液体的浓度?(A观察过;B没有)针对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凉拌黄瓜加入盐之后为什么会出水?还有哪些现象与这种现象相类似?其次,在课中教学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手势签到,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口头点名的方式,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大班教学或者是公开课教学而言有着良好的效果。随后,播放视频,结合问题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化学现象,教师可以应用学生抢答或者是随机摇一摇的方式进行,保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对于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当给予一定的鼓励。参照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讨论环节,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整理,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直观的观察,对于一些有秩序并且能够高效完成问题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荣誉感以及成就感。随后,教师还引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解答一些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下课之前的10分钟左右进行随堂测验,进而确保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对于重点以及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对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最后,课后环节教学。学生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馈,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真实的评价,可以随堂打分并提出自己的要求,这些是教师未来开展教学的重要保障,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自身的不足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学生不仅要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还应当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的查漏补缺,根据自我总结以及评价结果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掌握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教师应当及时地做出补救,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整个课堂的教学全过程中都应当被及时地记录下来,教师与学生都能够随时地查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进行到打分,实现互相评价。

4.评价首先,针对教学的质量的评价可以参照期末考试,学期结束之后,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例统一的进行命题,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学生同时进行考核,随后由命题教师进行阅卷。其次,还可以参照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应当由任课教师在问卷星平台中编制教学满意程度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提升自学能力、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增强师生活动、提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等8项内容,其中每个内容都分为4个小项,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掌握实验组学生对于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

5.结果分析(1)实验组与对照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2)实验组对于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二、讨论

1.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表2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在考试成绩方面而言,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十分的显著。由此可知,在高职院校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显著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以及在线学习单一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弥补,学生能够在课前主动自主地开展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教师进行活动,同学之间也能够进行充分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之后学生也能够接受良好的评价与反思,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为高职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采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提升高职化学教学满意度针对表3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发现,经过了全新一期的教学,实验组的80名学生对于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的学生已经基本达到了80%。同时,应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教学方式能够赋予学生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保障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升,确保课堂氛围得到充分的活跃,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得流畅,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对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言也是一种极大的帮助。

三、建议

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循机械的验证化学结论与原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智慧职教云课堂的价值,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提问,为什么在制作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使用大理石以及石灰粉,为什么不用碳酸钠粉末以及碳酸钙粉末呢?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带有疑问,随后通过学生的亲身试验能够发现大理石的反应速度是适中的,而碳酸钙粉以及碳酸钠粉末的化学反应较快,因此并不有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通过开放式的自我探究,学生对于本节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更加充分地掌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能够保障师生的潜能得到更加深层次的挖掘,保障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提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师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其次,智慧职教云课堂能够让一些化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对化学产生良好的学习自信,保障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因此,智慧职教云课堂的应用十分值得我们进行探索与优化,积极探寻智慧职教云课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为智慧职教云课堂的推广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湘国,刘姝蕾.运用“智慧职教-云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以《铁路车站信号联锁设备维护》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6):231+233.

[2]汪翠燕,胡知伦,会萍苏.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的混合教学探讨——以《疾病康复》课程为例[J].亚洲临床医学杂志,2020,3(2).

[3]卢玉锋.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以《高职机电技术创新实务》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20,51(07):205+211.

[4]张磊卿.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韩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3):189-190.

[5]狄和双,刘忠慧,蒋珊珊,田其真,卢炜,曹斌.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构建“跨时空、全方位”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20(02):237-238.

[6]陈东,梁兵.基于职教云的高职课程教学过程探索——以solidworks软件应用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34-35.

[7]张丽娟.电工技术基础及应用新的教学、学习模式的探索应用——基于SPOC与“云课堂智慧职教”的结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180-181.

第4篇:智慧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大学生也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意义等有明确的认知,才可以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在实践中需要进行全面的保障机制建设,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探索创新性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弘扬和传播。

一、高职院校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高校既要对学生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近些年西方国家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学说的涌入,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在道德品质以及价值取向方面有些混乱,缺乏正确、坚定的理想信仰,这些变化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的学生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二)有利于进行中国精神的弘扬当代中国精神由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和动力。对于大学生们来说,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践行中国精神的主要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们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来说,也需要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自信心,为国家富裕民族振兴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有利于进行主流意识的强化我国目前虽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但是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在新形势下,人们在各个领域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都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复杂多变的环境会导致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制约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祖国的未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强化主流意识。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复杂多样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会受到不良信息以及多样化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这些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同时,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三观,老师针对这些现象也需要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并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地提升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

(二)传统文化的缺失影响学生们的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引导大学生自觉传承发扬。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也可以进行一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教学,才可以帮助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真正做到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

(三)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单纯当成一种任务,一定程度上缺少相关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和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是运用宣讲的方式,并没有和思想政治课程一样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教学,一些学校虽然通过教学的方式以及集中的课程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但是却缺少一定的实践活动,显然,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培育成效。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自身亲自实践,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真正的认同。首先需要大学生树立自觉主动地学习意识。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切身的感受,并认同是正确的理论,必须遵守以及捍卫的价值观;其次要树立践行的意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帮助大学生通过对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矫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并督促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自觉体现,不断地树立自我践行的意识。最后,大学生需要树立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这也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引导,不断鼓励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建设,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直观教学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候,需要教师进行系统、重点教育引导,同样也需要建立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系统,依靠制度化的建设来保障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首先,需要发挥学校领导的带头意识以及自身的核心作用。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时候,需要将其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宣传部、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开展例如学校、系部党政领导上思政第一课的形式,形成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制度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形成高校师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合力。其次,要重视思政师资团队建设。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重要团队,教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定期对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和培训,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以及自身的使命,自觉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打造专业知识以及自身综合素质都过硬的思政课师资团队。最后,学校要确保从人力、物力、制度等多方面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支持,发挥多方协作的作用,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从而运用更加全面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不断地提升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知识的认知、认同,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资源整合,比如将时政信息和课本知识理论进行有效的结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真正达到入脑入心,自觉身体力行的教学效果。同时,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对于自身专业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考验。从教材体系到课题体系的转化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老师在进行相关知识资料的整理以及补充的过程中,需要对课本中相对枯燥难懂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转化,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将课本知识、观点转化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以及自觉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自身的使命感。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模式及方式方法的创新,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对于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更好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灵活应用,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创新性教学,将传统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时效性。

(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实践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学校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培育,需要体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健康的发展,为学生们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生活环境,有效的遏制或减少社会不良信息对于学生们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广泛的运用、体现在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当中,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和交流方式,也使得价值观的传递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一小部分学生受到网络一些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对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需要进行新媒体平台的把握,将新媒体平台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武器和阵地。例如,辅导员可以借助班级的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一定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对学习强国APP等相关软件的使用,优质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推送,宣传身边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将这些主题鲜明、表达生动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推送,不断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这些生动的、多样化的方式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断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除了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宣传以外,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加强大学生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缺少的内容,相对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更加直观的、生动具体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呈现给大学生。老师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们对国内外时政进行一定的观察和讨论,进行一些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了解世情、国情,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加深大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够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相对应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更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总结当代的大学生由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此同时,对于学校和思政课教师来说,既要注重相关制度的建设,也应该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和改进,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理论的创新,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真信、真懂,并自觉地在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董亭亭.“立德树人”导向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42-43.

[2]苏丹宁.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西安体育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长江丛刊,2020(3):193-194.

[3]孔令杰,孙倩.高校思政教学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商情,2020(13):204,177.

[4]符浩,汪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4):80-81.

[5]韩冰雪.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11-12.

第5篇:智慧化教学范文

关键词:微课建筑手绘画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

微课是当前我国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国内相继举办各型各类的微课教学比赛,以赛促教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对微课的定义众说纷纭,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微课的定义,结合亲身使用微课的实践经历,笔者比较认可郑小军对微课的定义,他认为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因此,从微课在教学中应用的时间维度来看,可分为微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应用。不同阶段,微课的应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进行分析,除了常规备课以外,还要精心设计制作课前微课资源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利用微课视频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自学。使得学生可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知识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此外,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记录学生课前自学存在的疑问,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课中,教师利用微课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内化知识。其次,对于实践动手类课程,由于教师在课堂中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学生可以边观看微课视频,边动手操作,达到一对一指导的教学效果。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给学生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课后,在教师的反思总结以及学生的课外拓展,妥当利用好微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QQ群、蓝墨云班课等平台,给教师反馈微课制作以及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改进。学生也可以分享微课使用成功的心得体会,总结应用成果。此外,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后拓展微课,帮助学生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简而言之,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只要使用得当,“微课”可以是学生的家庭教师、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及学生的引路人。

二、微课在《建筑手绘画》课程应用的优势

《建筑手绘画》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绘画表现手段,表达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培养有手绘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实用性建筑设计人才。建筑手绘画注重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包括素描、色彩、建筑快速表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该课程授课中并不能凸显其优势。析其缘由,其一,班级学生众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一指导;其二,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综上两点所述结合微课的特点,不难发现将微课应用于《建筑手绘画》课程可以优化传统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近几年来,国家倡导教育信息化,我区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以引导教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改革。笔者教学团队在2017年信息化大赛中,尝试把对建筑手绘画教学内容的一个内容录制成微课,获得大赛专家的肯定,并放到教学实践中,尝到了微课的甜头。微课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不仅顺应时代潮流的体现,也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笔者总结了微课在《建筑手绘画》课程应用的普遍优势和存在的挑战,以期为其他课程教学应用微课提供借鉴。

1.解决学生实践练习时间不够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先教后练,通过教师示范传授知识、指导学生的练习为主。因为高职教学计划原因,高职建筑设计专业课时都较少,而课堂中,建筑手绘画示范讲解需要时间,往往学生练习时间就没多少了,建筑手绘的基本技法刚熟悉,该课程就结束了。手绘画课需要学生反复实践练习方能掌握绘画技法。微课教学的出现满足了这个需要。教师提前用手机等工具录制建筑绘画步骤,并编辑做成短小视频,微课视频时间短,又图文并茂,便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观看学习,并寓教于乐中完成预习,微课节省了教师在课堂示范的时间,增加学生课上实践练习的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解决学生观看示范效果不佳的问题。高职建筑设计专业里大部分学生入校时没有系统学习过基础绘画,素质层次不一,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班级人数较多,均50人一个班,教师在教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示范往往照顾不到每位学生的感受: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速度很快,有些学生因为观看位置原因而看不清楚示范等。微课突破了课堂教学空间的限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传统课堂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教师借助手机电脑把微课发给学生,学生课后课前随地清楚地观看,并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定步调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基础弱的学生可以反复回看基础的示范步骤,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进提前学习,或二次学习以巩固。

3.解决学生建筑画效果单一的问题。建筑手绘画有很多表现风格,但每个教师并不是每种都擅长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跟一个教师学习手绘,而最后导致学生作业表现效果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学习应该博众师之特长,从而整合成自己的特长。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共享时代,我们可以收集到各种优秀的手绘建筑画视频,如钢笔建筑画、水彩建筑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整理成微课发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这样丰富学生的视野,学生利用微课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以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4.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传统教学里以教师讲课示范中心,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实践,教师示范完也没时间和学生们进行深入指导,沟通。通过微课,使学生对课程有了初步认识,并就自己学习视频时的一些问题在课堂里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也可以与同学一起进行探究。微课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热心参与使得教学顺利开展。

三、微课对《建筑手绘画》课程教学的挑战

虽然微课应用在《建筑手绘画》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老师和学生来说,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首先,微课需要精心设计和制作,这就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额外负担,教师不仅需要做好常规的备课,还需要多花时间设计微课。这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要完成这么重大的工作量,需要以讲授本课程的教师为主,搭配一定数量的信息化专业教师,成立微课研究制作小组,以减轻教师个人负担。其次,高职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欠缺,虽然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观看微课任务,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大部分学生观看了微课,却不进行后续的思考。因此,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对微课使用的自觉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对我们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完善,而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但高职建筑手绘微课的制作与运用刚刚起步,所看到的微课形式还比较单一,尚需我们积极学习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摸索微课教学实施的更好方式,从而促进建筑手绘画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此外,针对在微课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也需要众多微课实践者总结经验,集众多教师的智慧,未来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必定大为可期。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