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中学生诚信教育精选(九篇)

中学生诚信教育

第1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诚信的重要性。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人历来是一个讲信用的民族,中国的老字号一般来说都有8个字的经营方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中国入世后,“诚信”更是一张重要的“通行证”。作为一名中学生,将来必然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站到同一个赛场上,诚信就成了除能力外的必备条件。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抄袭应付;考试时不独立完成,抄邻桌,翻材料,采用种种作弊手段,对付考试。

涂改成绩单,以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冒充家长,在各种汇报单上签署家长大名,欺骗师长。

讲假话,以学校为由,骗取家庭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假造家庭事故,骗取老师批假,逃学玩乐。

做错事,犯纪律,不敢面对现实,隐瞒事实真相,编造谎言,拒不承认错误。

路上检到钱物,不主动上交或寻找失主,据为已有……

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毒奶粉事件不断,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做假帐、假证书等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有假文凭等。

媒体的污染无时不在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电视、电影里的虚拟夸张的故事情节、铺天盖地的虚假的商品广告,一路畅行无阻的盗版音像光盘和书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家庭原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或根本不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少数有的家长全然不管学生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时甚至把错误思潮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亲往往“谆谆教诲”:“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 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诚信。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等等。甚至有的家长也在“教”孩子撒谎。

学校因素。一是难以摆脱应试制度的怪圈。一方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一方面是应试制度的惯性,如此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二是检查考核制度使学校难保诚信形象。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检查考核,不少学校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出了学校的不诚信的一面。学校出于对集体荣誉的考虑,通过各班班主任直接要求学生统一口径,而这个统一口径的过程也就成了学校“不诚信教育”的过程。

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大多中学生都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去做,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许多学生对《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就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在行动中。有人在场与无人在场不一样,在校与在家不一样,在班主任老师面前是一套,在任课老师面前另一套。

诚信缺失的危害性:“狼来了”的故事,在我们这一代孩提时已深入人心。言一朝不信,人就会失掉立身之本。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旦诚信缺失,社会上便会欺诈成风,市场混乱,道德沦丧,人心惟危。

如何加强诚信教育:

以身作则,身正为范。教重于言教,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中国古代教育中注重的身教就是提倡为人师表。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高尚的灵魂塑造另一个高尚的灵魂,用一个诚信的人格塑造另一个诚信的人格。教师无言的诚信人格感化,远远超过刻意的“教育”。另外学校管理也要讲诚信。学校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能忽松忽紧,忽冷忽热,上级来人检查了忙一阵,走了松一阵,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正面教育、营造氛围。立身处世,诚信为本”。我国自古就有“礼义之邦”的美誉。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做事的道也就产生了。要发扬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学校就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全校师生都认识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还要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品德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巧用激励,推动教育。们不否认,无条件、不求回报的诚信才是最高级的诚信,但是起码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实现。据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有70%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回报。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不可撇开这个因素。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我想,这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善良的愿望,应该让好人看到这个好报,应该让讲诚信的人享受到诚信的果实,这才是现实和社会给予好人的公平。

小事着手,持之以恒。看一则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男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见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她。记者替他妈妈进去找,发现小男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在外等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可以称之为诚信意识,从细小的事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生活学习中有些事因为很细小,人们不重视它,而失去了很好的教育资源。

第2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注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中国传统的诚信观特点有二。一是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二是诚信是交友的基本道德准则.当代大学生诚信滑坡,迫切需要进行诫信教育.传统的诚信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从本体价值的高度来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在大学普遍开设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努力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营造社会诚信的大环境等方式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参7.

1中国传统的诚信观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注重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诚信作为一种美德被提倡和宣传,在我国有着非常漫长的历史,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可以追溯到文明的源头.最早提到“诚”是古籍《尚书》,它是指人们笃信鬼神的虔诚.《周易》中的“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而对于“信”,早在《诗经》中有所涉及,《礼记·礼运》则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来描述原始社会的道德状况,以为讲信用重然诺,就可以创造和谐的社会.大约从先秦时期开始,就已经开始把“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如《苟子·不苟》中有“诚信生神”一语.此后在其他时期的著作中,也不断出现“诚信”连用的情况.例如,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盐铁论·世务》中讲:“诚信著乎天下.”唐代吴兢所撰写的《贞观政要》在卷五《诚信第十七》中讲:“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武则天也讲:“凡人之情,莫不爱于诚信.”.等等.北宋的周敦颐在《通书·诚下》中,总结了诚信的思想,提出“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的命题,认为仁、义、礼、智、信及孝悌等一切有关伦理的行为,皆以真实无妄的“诚”为根本或本原.

也是从先秦开始,“诚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深人的阐发.儒、道、法、墨等家都有论述或涉及.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可以做如下概括:

第一,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在“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很注重一个人做人为人是否诚实、真实.奉诚守信的人,可以得到人们的信任和器重,也可以给人以力量,而那些虚伪和狡诈的人,往往为人们所不齿,见到这种人,惟恐避之不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做事,都要讲究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第二,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信二字,就成为我们古人信守的道德原则,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传统.传统道德观认为,讲信义是在正常社会交往中结交朋友的基本准则,强调朋友之间彼此信任,坦诚相待.

2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诚信教育

今天,“诚信”二字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都在呼唤诚信,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周遭生活缺失诚信.曾经一度被世人认为处于象牙塔的大学生们也不例外.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中国青少年的诚信度随年龄的增长递减,大学阶段达到诚信的最低谷.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多年的诚信教育的苍白无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非“一日之寒”,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实乃当务之急.大学生诚信滑坡现象明显.

大学生诚信滑坡现象的主要表现如下:

(1)考试作弊.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例屡屡出现在我们身边.在大学校园里,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作弊形式也由过去的抄夹带、传答案等“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集体作弊等,带手机,发短信,买答案,甚至找替考.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并没有被遏制住.时常听到严厉处分大学生考试舞弊被抓的报道,但考试舞弊风并未被遏制.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作弊现象强烈不满,要求改变这种现状.然当下大学的作弊率”仍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学分、奖学金有关,学生不辨是非不以之为耻,有个别大学生竟然还振振有词的美其名日为:上进心强,不甘落后.”

(2)“借贷不还”.一是骗贷逃贷:部分大学生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借贷不还,甚至就不打算还.二是拖欠学费:家里按时给足了学费,结果被拿去吃喝玩乐谈朋友泡网吧,甚至从事等违法行为,能拖就拖,能欠就欠,使许多高校每年被拖欠的学费一直呈递增趋势.

(3)骗取特困生奖学金.目前许多高校对特贫困生有优待政策,某些大学生就千方百计弄假证明谎称特困,骗取特贫困生奖学金.

(4)制作假求职简历.调查还发现,作假不单单是改成绩.有60%大学生认为,在就业应聘时“简历不作假、典型一大傻.”很多大学生认为,改简历是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

(5)频繁跳槽.2005年6月,北京96家用人单位的统计显示,毕业生毕业后3年内跳槽率达到70%.有人认为这是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对所在单位不负责任:“短时间内频繁跳槽,很难深入了解一个公司或者行业,新的单位也会怀疑你的诚信和忠诚度,对以后工作不利.”而大学生则辩解,工作环境和预期目标相距甚远、个人能力得不到施展、待遇偏低是迫使他们频换工作的主要原因.不少毕业生以工作轻松、条件舒适、待遇好、工资高为择业标准;有的把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改为“到拿钱最多的地方去”;有的甚至放弃所学专业到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和大城市去改行也不愿到人才奇缺的最能发挥专业才能的地区建功立业.

大家认为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诚信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许多事情剐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省而改正,就容易变成“问题”,日后走上社会,就可能沿袭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当代大学生是“社会骄子”、“时代精英”,可是,为什么恰恰这个“精英”群体其诚信状况会出现这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呢?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诚信观教育,框正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就迫在眉睫了.

3利用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3.I传统诚信观教育对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价值

传统的诚信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从本体价值的高度来重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传统的诚信观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资源.传统诚信,是大学生立身行事的目标和归属,是终身追求的崇高道德境界;而在很多大学生眼里,讲诚信有着突出的功利倾向,将诚信价值降为工具性的,使诚信成为一种有条件的接受.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劝诫所说:“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会相当可观”“以遵守诺言而按时付款而著称的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凑集到他的朋友们省下的钱.”马克斯·韦伯对此的评论是:“富兰克林的全部道德态度,都带有功利主义色彩.诚实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可以保证信用.”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诚信行为给大学生们带来正面评价或利益并不是必然的,有些时候,付出了诚信,可能收获了欺骗;也可能期望得到诚信,而自己却不履行诚信.诸如此类.在这样的情形下,用功利主义的观点去说服人们诚信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在那些形成坚定的道德共识和良好的信用秩序的社会中,诚信才可能对每个人有利.传统诚信观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摆在事业成就之上.《易经》说“君子进德修业”,君子既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又要有事业上的成就.《左传》云:“太上有立德,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主张把立德放在首位.《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诚信”是道德修养的第一要义,“诚其义”是正心、修身和治国的先决条件.在先贤哲人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伦理道德.学会做人,就是提高人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以达到理想人格.在他们设计的理想人格中,期待着人们改恶从善,提高道德修养,从而有利于人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古人把修身立德当作人生价值的第一追求.由此可见,传统诚信观,是不假外求而自备于心的德性,是人们内心信念的自律觉悟,而不是什么外在的动机和功利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的道德修养具有可资借鉴的现代价值,也就是说,传统道德的诚信所倡导的求实、求真、守信、重诺的精神,也是今天高校校园的大学生们所应崇尚和追求的道德境界.

3.2利用传统诚信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1)在大学普遍开设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十条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当前,在大学教育中,经济、法律等应用学科备受青睐,而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为使传统文化代代传承和更新发展,大学应普遍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根据情况可将以诚信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列入教学大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学生的基础课中增加有关的通识类课程,从而为大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必要的课程平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以诚信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华,进而弘扬传统美德,增强诚信意识.

第3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正确引导大学生诚信就业。目的在于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原因,探索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完善和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3QN022)。

作者简介:郭绍华(1979—),女,辽宁鞍山人,硕士,山东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管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就业难成为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高校都在努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诚信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既是每个人的立德修身之本,又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果将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所以我们需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完善的高校诚信教育机制,提升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地位,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诚信教育的关系

1.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诚信教育的相关概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通过对自身条件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确定实现自我价值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根据这一目标制定现阶段具体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并采取具体的行动来提高自身竞争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全过程。诚信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支撑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道德规范,是每一个人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完善其道德人格,提高其道德素质,是诚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诚信教育的重要关系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建设。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不仅应重视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学生道德水平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渗透大学生诚信教育,是落实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诚实守信是关系到其道德修养的养成,以及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但目前部分大学生当中却出现了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度。所以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载体。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许多高校都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体现是高校组织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不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自我定位、自我规划,还能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就业观,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整个过程中,实现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大学生自身认识的片面造成就业诚信缺失

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法律意识的淡薄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观原因,也是最本质的原因。由于某些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在求职的过程中为取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求职材料造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时间紧、就业渠道少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整体的宏观把握,使得大学生往往并不考虑单位公司是否适合自己而草率签约,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违约几率。许多大学生仅将违约视为寻求更好工作机会,对其造成的影响缺乏认识,对社会诚信氛围营造缺乏责任意识。

2.2 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诚信教育

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如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这些都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对他们的诚信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生活条件的保障,道德追求居其次。有些人便铤而走险,利用这些卑鄙的手段为自己争取就业机会。归根到底就是大学生所受到的诚信教育的缺失,由此可见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性。

2.3 教育体系不完善

教育体系缺乏创新,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过去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路、模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今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所以学校应该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增添能与如今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课程规划。其次,“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如果将诚信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会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3 探索诚信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途径

3.1 创新教育理念,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诚信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不能只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教育单靠纯粹的灌输和说教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其最好的方法是实践。对于诚信教育而言,应该让大学生广泛地深入社会,深入生活,通过切身地实践和体验,分析我国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有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才能对诚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相信这会比单纯从课本上获取理论知识更能深入人心。学校也应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体验,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诚信的自觉接受者、宣传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言,由于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能力,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3.2 坚持教育的科学性,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兼顾阶段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针对大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指导教育,从大一到大四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逐步完善。具体来讲,大一阶段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大学生对诚信概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所了解,并对自身条件大致的认识,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自己;大二阶段应该继续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灌输。同时渗透诚信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宣传诚信教育的活动;大三阶段可以通过职业讲座、就业咨询等形式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调根据自身条件和个人兴趣进一步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大四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未来即将从业的工作有所了解,增加实践经验,深化了解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制定一整套教学计划是高校实施诚信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3.3 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育的过程既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任何教育都应注重其科学性,它与学生个体学校和社会密切相关,高校必须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性功能。首先高校应该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理论知识,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可以在内部开展关于诚信教育的校园小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周围同学的诚信故事中感染自己,也可带领学生深入单位企业了解诚信对于单位运转和社会健康发展道德重要性。其次扩大自身教学资源,将诚信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结合并列入教学计划,建立一个易被学生接受的课程体系。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使诚信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

参考文献

[1]朱立华.探讨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75-76

[2]陈燕,王学峰,芦岚,等.浅析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

[3]向欣.关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

[4]王朋,刘明洁,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81-282

第4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一、让教师做学生的诚信典范,做到以德育诚。

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首先是诚信的典范。教师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做诚信的表率和楷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二、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环节,做到教书育诚。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善于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做到环境育诚。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设计“诚信教育”长廊,在教学大楼走廊墙壁上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络等,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在教室的布置上,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以渗透诚信的内容。

四、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做到活动育诚。

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团队活动,组织观看有诚信教育内容的影片,在文体活动中穿插有诚信教育的节目,开展“最有诚信品质的学生”评选活动,举办有关诚信教育的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等。班级还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如开展讲“身边诚信小故事”,评选“班级诚信之星”等,促使学生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

五、制定诚信规范和道德目标,做到以规育诚。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校在长期坚持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的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备的规范和制度促使学生自律,促成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制定“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学生诚信记录评估表”、“学生自查自律表”等,对学生说谎、抄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行为和表现好的诚信行为进行记录和评价,并据“学生诚信度评估条例”加减分,最后计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总分中。还可以对学生提出诚信道德基本目标: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团结同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诚实做人、知错就改;遵守规则、不损害他人利益。

六、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做到携手育诚。

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深入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发放家校联系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教师可以采取书信、电话、短信、网聊等方式联络沟通。

七、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做到实践育诚。

第5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诚信,教师必须是诚信的典范,要做到以诚育人、以诚待人、以诚服人,逐步确立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教师的一言一行要处处讲究“诚信”,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作好诚信的表率和楷模。对待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同情他们的处境,宽容他们的过失,保护他们的天性,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与家长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把微笑留给家长、用真诚对待家长、用爱心打动家长,明礼诚信,言出必行,取信于家长,真正做到师生家长携手,共筑诚信长城。

二、制定目标,有的放矢

根据我们班情况和初中学生特点,我们拟定了以下一些开展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目标:

1、教育学生以诚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人对事要做到表里如一,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对作业和考试要做到如实反映情况,不抄袭、不作弊。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要尽量办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能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教育,开展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立足课堂,随时渗透

要把课堂建设成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

教师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把德育工作与各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如“烽火戏诸候”这个故事学生都很熟悉的,周幽王为了博取爱妃一笑欺骗诸侯,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才导致了最终自取其辱,身死国亡的可悲下场。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培养诚信品质,把诚信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完成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四、开展活动,形成观念

诚信的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必须从小培养,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诚信教育重点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因此,我注重精心安排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诚信教育活动。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就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为载体开展诚实守信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诚实守信的主题班会:由同学们收集历代守信重诺的故事,如立木为信、 晏殊信誉的树立的故事 ;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观看同学们自编自演的一些文艺节目,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诚实守信教育。针对当前社会存在并关注的诚信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如三鹿奶粉引发的中国牛奶危机,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危机。通过召开诚信主题班会,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初步树立了诚实守信的观念。

2、收集诚信学材:广泛发动学生自己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典型案例等,尤其是寻找身边的诚信故事。让学生在搜集诚信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

3、主持诚信辩论会: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因此,我经常针对学生中一些有关诚信的认识不清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真善美,明白是非标准。

五、指导实践,树立榜样

第6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诚信;诚信教育

新时期,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使诚信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缺失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撒谎,帮孩子编理由蒙骗老师等。WWw.133229.coM

2.学校因素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诚信的忽视。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行为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其次,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学生口径,体现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税收,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4.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

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诚信建设,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

参考文献:

[1]寇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7/8):89

第7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前总理朱F基把“不做假账”作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校训”,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更反映出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起着重要作用。从银广厦等中国上市公司的造假案件到安然、默克等美国公司的财务丑闻,再到日本三洋公司的虚报巨额利润事件,这一系列的经济丑闻已给证券市场和投资者造成巨大伤害,也使全球会计行业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而我们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等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促进他们规范职业操守,保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地进行。本文从以下方面谈谈中职会计学生的诚信教育。

一、中职会计学生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会计诚信的涵义来分析中职会计学生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即诚实守信,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说假话,不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守信,就是讲信用,不失信,“言必信,行必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2004年的工作要点中就明确提出,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并发出《在中小学开展诚信的通知》。那何为会计诚信呢?朱F基前总理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说:“要求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见,朱总理对会计诚信的解释一针见血,它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是真实、可靠的。我们中职会计学生在这双重要求和标准下,开展会计诚信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从会计诚信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中职会计学生会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会计人员的需要对会计诚信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很自然产生对经济利益的需要,这是正常的,但如果这一需要达到足够的强度,就会产生强烈而非正常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愿望。由于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功能这一诱因,就又可能促使会计人员为满足自己经济利益的需要而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追求它、得到它。因此,诱因就成为会计人员对经济利益的需要转化为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的契机,会计人员为了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就会寻找机会做出一些不规范甚至违法的会计行为。

2.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对会计诚信的影响

价值观是指用来区分好坏、优劣的标准,以指导人们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会计人员如果认为权利、金钱最有价值,以管理当局的利益、个人的利益为核心,而不考虑国家的利益、协作者的利益、消费者的利益等,在这种价值观的支配下,很容易做出不良的会计行为。如会计人员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贪污、挪用公款;或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等,都会影响会计行业的诚信。

3.会计人际关系对会计诚信的影响

会计人际关系是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的需要而发生的交往与联系所建立起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会计人际关系使分工不同的工作人员感情融洽,互相协作,能增强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扭曲的会计人际关系,则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互相利用,极大地影响了会计诚信制度的建立。因此,我们必须十分关注会计人际关系中是否保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企业财务会计应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它不能为企业经理或某人的意志所左右,更不能人为地去修改账目,编制假账。所以如果财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保持独立性,对各方面人员区别对待,不能有效抵制各种不合理要求,则不能独立客观公正地完成财会工作。

由此可见,一旦会计人员受利益驱使发生心理偏移,就会使会计诚信缺失,并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从而损害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降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程度,甚至引发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这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组织,从事基层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事务等管理工作”。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会计诚信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负有的诚信义务,规范自己的会计职业道德,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尽一份力。

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

1.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取之有害”等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可以利用黑板报、墙壁标语等形式,宣传正面的会计行为的典型案例;或开展“诚信比金钱更重要”的讨论会,提高学生的会计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

2.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不断地渗透到会计学科教学中,要在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的基础上,融入诚信精神。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以便准确地用会计信息来反映经济真实。

3.加强中职会计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增强爱岗敬业精神。教育他们在会计工作中,除了要听从领导的意志,更要保持职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独立能力,按章办事,不参与造假,以保持会计诚信,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加强中职会计学生的会计法律制度教育,增强法制观念。督促他们平时自觉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自觉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治意识水平,维护会计法规的尊严。

5.开展会计诚信教育,还要积极从我国传统的儒家伦理中汲取养分,儒家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教化为导向,修行立德、正人正己,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相当的合理性。在儒学故乡的中国,在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即将为生产和经营提供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中职会计学生,更应将儒家作为立身之本的“诚”和行事之道的“信”作为今后会计工作的伦理指南。

总之,我们要对不断地对中职会计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一、目前中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久前,笔者就“诚信”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诚信意识总体情况还是好的,但也存在如下有失诚信现象:第一,学习有失诚信。由于受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的直接影响,某些学生抄袭作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据调查,由湖南省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学校统一下发的各科《学法大视野》一书,有60%的学生参照后面的参考答案,在这部分学生中,尽管有些人的目的仅是为了参考,但全盘照抄,为了应付老师检查的也大有人在;对于老师布置的其他作业,有些同学一遇困难就不去钻研,一味依赖抄袭或干脆请人代做;至于写作文,抄袭的人就更多了。第二,考试有失诚信。在每年各项考试中,尽管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使出浑身解数去制止,但考试舞弊事件还是防不胜防,而且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花钱请“”考试,使用现代通讯工具舞弊已不是新鲜事,许多学校要求学生签定的“诚信协议”已从高考等大型考试延伸到每一次月考、小考。可尽管如此,舞弊现象还是屡有发生。第三,师生之间有失诚信。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往往喜欢编织各种谎言来取得老师的信任,这些需要有些是正当的,但有些是不正当的。例如:许多上网、打游戏的学生编织各种理由外出,或有时借口疾病乘机躲避学习等;此外,许多学生表里不一,在老师面前做样子、钻空子,甚至为了一个座位,竟不惜撒谎自己有生理缺陷,为评助学金,不惜假装自己家里是如何的贫困等,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第四,学生与家庭之间有失诚信。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与家长之间是坦诚的,但少数学生还存在着篡改通知书,谎报学校收费,隐瞒在校表现甚至以讹传讹,引发家长与学校矛盾的行为;第五,学生之间有失诚信。与以往的学生相比,时下在校生之间能做到交心通气、坦诚相见的人少了。同学之间不讲真话,不信守诺言,隐瞒事情真相,办事出尔反尔的人也有存在。第六,日常失信行为一定程度存在,甚至出现制假售假行为。“10元带走协和假条!满20张免邮费。”前不久在人人网上,一位高三学生正为自己的“病假条”店,疯狂打起广告,只要转发她的信息,就可以便宜购入“假条”。这位学生在网上热卖的是盖着北京协和医院印章的“病假条”。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而此事带来的则是中学生的行为诚信问题,此事性质之严重,行为之恶劣,已经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大关注、大探讨。

二、中学生诚信品质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完善,各行各业竞争的加剧使一部分人变得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各种虚假现象层出不穷,假烟、假酒、假音像制品、假品牌、盗版书籍等泛滥市场,这些都严重毒害了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第二,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中,我们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让互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诚信经典佳话,但同时,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扭曲的一面,“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吃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俗语古训,也误导了人们的心灵,有些往往还成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座右铭。

第三,学校的影响。一些学校平时校园环境“脏、乱、差”,每逢上级领导来校检查,则动员学校师生手忙脚乱搞大扫除;一些学校违反教育法规定,利用假期补课,上级来人检查就组织学生“撤退”,检查过后又让学生“卷土重来”;一些学校教学质量明明不好,可打广告时却将自己吹上天;一些学校管理漏洞百出,特别是一些与学生关系紧密却与高考无关的项目,如学分评定、道德素质测评、社会实践活动的验收等,学校管理松懈,监督不力,使得在评价上存在大量弄虚作假行为。

第四,教师职业道德缺失。某些教师功利主义严重,搞假文凭、假论文、假证书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教师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考得好而不择手段地弄虚作假;甚至有些希望学生做到的要求,少数教师表面上一本正经,可实际连自己都做不到;老师有时答应为学生解决的问题,过段时间居然被忘得一干二净,虚与委蛇,敷衍应酬。

第五,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处心积虑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多种压力下,于是就有了各种考试舞弊、篡改通知书、虚报成绩等现象发生。

第六,家庭教育的影响。客观上说,我们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说谎、造假、欺骗等不诚实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也会想方设法阻止孩子发生这些事情,或者远离这些恶习,做到实话实说、坦诚做人。然而,他们自己有时却会编织一个个“善意的谎言”,不经意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种下“爸妈也不诚信”的种子,为孩子做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坏榜样,比如有些家长在同事间假话连篇,有些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讲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在教育孩子面对社会环境时,片面强调明哲保身,讲求圆滑世故,这也是诱导学生有失诚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指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的基本策略

诚信,是学生的基本品质,作为学生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失去诚信必将使得他们一方面人人深受其害,另一方面人人又往往以其道施之他人、对待他人,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在不诚信的环境中“学乖”而变得不诚信,这便导致不诚信进一步促成不诚信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思想的退步,道德的沦丧,人格的残缺,灵魂的扭曲。因此守住诚信,就如守住学生们一方丰美的麦田,守住他们冰清玉洁的生命,守住一面永远高扬的旗帜。因此,构筑学生诚信的大厦对我们的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呢?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的途径。

第一,必须营造社会、学校、家庭诚信的大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应该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消除各种失信行为;学校则要求一切活动应有利于为学生净化心灵,端正自己的不良认识及为行为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服务,做到诚信立校、以诚信服人;家庭成员则必须尽量做到避免有悖诚信的一言一行发生,诚信为人、诚信处世。只要社会、学校、家庭诚信教育协调互补,必将对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作出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广大学生争做榜样,学校大力宣传榜样。教育学生不是演戏,所以教师决不能搞双重人格,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争做表率,就一定要树立正确思想,做到明辨是非、消除不良习惯;学校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古今中外的典型诚信事迹特别是校内的突出事迹,使学生明确诚信是人的一种财富,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从而形成诚实、笃信的班风、校风。

第三,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有才无德的“危险品”,大多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因为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分数而忽视道德品质,这样往往使一些缺乏诚信道德意识的“人才”流向社会。

第四,加强监督。为此,学校要通过广播、报纸、黑板报、集会等从舆论上弘扬诚信精神,抨击诚信失范现象,必要的还要对严重失信行为进行处分。

第9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诚信;护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9-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然而当今社会存在的诚信危机造成了许多领域的道德滑坡,护理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对于护理专业来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强、自律、自重、奉献、敬业、救死扶伤、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的品德,要有慎独的修养,因而是否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是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需课程之一,在护理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门课程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视,《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在学生中也享有较高的威望。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必须育人,也能够育人。笔者作为一名《护理学基础》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责无旁贷,因此在抓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把诚信教育融合在课程之中,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将知识传授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

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诚信教育要充分将其利用起来。如在讲授《护士的素质》这一章的时候,向学生强调“慎独”修养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的崇高境界,更是检验医护人员医德修养高低的标准,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因为护士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单独进行着各项工作,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律信念。“慎独”修养决不是个别护士的行为,也绝不是一时一刻的行为,而是应该体现在护士群体的整个护理过程中,这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自身持久的坚持,这种品格的培养必须从护生抓起。因此,护生须用“一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防微杜渐,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修正自己身上那些与高尚道德情操格格不入的“小节”,从细节中培养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在诚信教育方面,真实的案例给学生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比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课时利用学生在实习时的案例,将诚信教育始终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给药》这一章时,列举学生实习时不慎打翻药液后主动报告给护士长,并对患者进行了赔偿,受到医院肯定的事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寻找和挖掘所授课程内容与诚信教育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诚信教育融进专业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排除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的诚信品质能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此外,在众多有关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研究中,考试作弊被认为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则是这一表现的重要原因。因为年龄、认知等原因,护生对于本专业了解一般不多,他们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60分万岁”。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专业教育,分析知识点与专业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这对稳定学生思想、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操作课进行诚信行为的训练

护理操作课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学时的50%以上,学生要亲自动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皮肤护理、吸氧、注射等,在这些操作练习过程中,贯穿诚信行为的训练。首先,老师在示范时,应做到严肃认真,动作熟练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学生练习时也应态度认真,每一次练习都应该当做是真正在临床上的操作来做,尤其要注意重视查对环节的训练。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都必须坚持查对制度,按要求认真查对,必要时还须两人查对。由于对查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练习护理操作时,与其他技术性环节相比,对这个环节的练习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有时就干脆省了核对。记录环节也是学生练习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学生或记录得不完整,或非常潦草,甚至画一笔了之。这些作风如果带到临床上,无疑会成为医疗差错事故的隐患。此外,患者对服务的信任始于视觉和听觉,礼仪的培养是护理工作的前提。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在现代整体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礼仪修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护士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训练护生的过程中,还应要求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举止文雅、端庄大方、着装整洁、语言规范。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当好一名护士,只有熟练的技术不行,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诚信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

三、适时开展有关诚信的讨论,增进学生对诚信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也乐意通过这种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诚信教育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例如,2010年11月美国民意测验和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Gallup)进行了一项有关“你心目中最诚信职业”的调查,结果护士职业登上年度诚信道德调查排行榜榜首,连续十一年享受到公众赞誉,81%的美国民众称护士诚实度、道德标准“较高”或者“非常高”,护士是美国人心目中最诚实、最有道德的职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美国护士职业可以得到如此的肯定,我们国家的护士情况如何,如果有差距的话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可以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总之,诚信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护士培养的要求,也是护理教师的责任。作为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结合职业特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肖松,黄平,周德华,等.关于开展护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2006,13(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