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高校音乐论文精选(九篇)

高校音乐论文

第1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1)音乐的教学可拓宽学生的视界.高校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可以体会到不同的音乐类型而带来的不同情怀.世界各地的音乐类型及其繁多,在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世界各地的文化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视界与知识面的拓宽.(2)音乐的教学可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精神追求.音乐的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与精神传统的教学.学生在对音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品味音乐作家们各自的人生故事与精神情怀,从而有利于对其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的气质与追求也不断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3)音乐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日常压力进行释放.就高校学生而言,在高校学习生活中,他们必须要面对课程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困惑等心理问题.对音乐的学习与品味,有利于学生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进行释放,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为优雅、更为高尚的事物中来.

2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政策制定部门对音乐教学的作用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足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部门便已经将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逐渐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为切实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逐渐在高校中展开,成为高校课程的重要部分之一.然而,根据调查本文发现,部分高校教师以及学生对高校音乐教学的作用认识尚不清楚.在他们的思想中,只有与专业课程有关的课程才是真正应该重视的,而对于音乐、体育等课程,均持一种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态度.这是典型地对高校音乐教学作用认识不清的表现.在目的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自然而然对相应的课程的重视程度无法得到提升,也造成了音乐教学难以开展的现状.

2.2教学过程中没有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主体

在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过程实际上是与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分离开的.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教师仅仅是以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音乐课程的教授,而不关心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自身授课的质量.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这种思想极大地阻碍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合理开展,不利于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而言,由于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及时的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也仅仅放在对流行歌曲的欣赏上,而没有真正地对各种类型的优质音乐进行鉴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虽然对流行音乐有一定的爱好,但这种单一性的爱好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而言实际上是不利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无法对世界性的音乐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其视界与知识面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拓展.

2.3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与教学资源缺乏

在普通高校硬件设施构建过程中,针对音乐教学购置的硬件设施可谓少之又少.许多高校没有自己的音乐教师,较多的音乐教学课程也只是在普通教师或多媒体教师中进行开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乐教学的专业性.另外,由于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限制,高校学生仅可以对各式各样的音乐进行欣赏,而缺乏实践性.除此之外,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学资源也是限制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合理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音乐教学划拨经费的缺乏,学校无法对较为正宗的音乐器材进行购置,更无法聘请较为专业的音乐教师.在网络信息较为发达的今天,虽然网络上有较多的可供高校音乐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但学校缺乏能够将这些资源进行筛选,进而使之成为可用的音乐教学资源的音乐人才.

2.4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掌控力度不足在普通高校音乐课程中,学校安排的音乐教学课程往往是较为有限的.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有限的音乐课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这需要教师对音乐课程有一个较为

良好的掌控.然而就目前高校音乐课程开设状况而言,教师对音乐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课堂中,部分教师的备课并不充分,造成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对较多的内容进行筛选讲授,以致于重点知识没能被学生掌握.另外,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掌控力度也直接决定着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程度.能够对课程有一个良好掌控的教师往往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共同对一段音乐进行欣赏与评价.

3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3.1转变高校音乐教学理念

理念的限制是高校音乐教学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在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改革方案的制定者应首先从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出发.方案制定者应吸收旧时音乐教育方法的长处,并对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引入,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合理性.另外,高校课程制定与实施者应对高校音乐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只有在足够的重视程度的基础上,音乐教学在课时上与授课的内容要求上才能够真正得到满足,教师才有机会与精力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激发.

3.2改革音乐教学手段与内容并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教学过程中重点项目.特别对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本身被分配的课时极为有限,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音乐的教学内容,就必须对音乐教学的效率进行提升.效率的提升首先在于对音乐教学资源的选择.繁多的教学资源被一起引入到音乐教学过程中来,非但不能起到对学生视界与知识面的拓展作用,反而会使教学过程变得冗杂,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应着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选择学生切实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教授.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相结合起来,在对乐理知识进行讲授的同时,配以乐曲欣赏或现场乐器参观等方式.

3.3加强学生音乐实践,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高校音乐课程开展过程中,最为,明显的弊端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并没有以学生的兴趣激发点为主体,教师的授课内容与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实际上是两个分开的点,这也致使了高校音乐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程,并在实践中对其兴趣进行激发.例如,在对音乐课程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音乐创作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创作音乐,并将其演奏或吟唱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己动手对音乐进行研究,并可以促使他们在课余对音乐相关的拓展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在改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授课,方能提升高校音乐的授课效果.

3.4加强高校音乐文化氛围

气氛的烘托有利于教学的实施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提升音乐的教学气氛,学校可组织各种类型的音乐主题活动,以供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活动的制定过程中,不应将音乐的形式进行局限,而应该对各种类型的音乐知识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与学习音乐文化气氛的烘托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依赖于学习音乐文化气氛的浓厚程度,而学校音乐文化气氛的提升也依赖于高校学生音乐视野的开阔与音乐才华的展现.因此,在高校文娱活动的组建过程中,应增加音乐类活动的比重,从而使学生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对音乐进行学习,同时也将自身的音乐才华投入到活动中去,起到实践的效果.

4结语

第2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一)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来有针对行地开展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传统教学严重违背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与高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对音乐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对钢琴的认知水平及技能有针对行的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以促进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然而,这些教师不具备教师所有的教育素养,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并且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忽视了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些音乐教师仍然沿袭他们所接受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落后,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三)缺乏教学实践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钢琴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实践锻炼也加强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养钢琴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缺乏实践锻炼的钢琴教学,往往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表现对钢琴生疏和拘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常常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钢琴教学的相关途径

(一)明确钢琴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化高校钢琴教学的前提,面对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高素质的钢琴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学课程目标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钢琴技能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目标。在钢琴教学中,首先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结合文化、历史、舞蹈等哈学科,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的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中,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言传身教,充分表现出对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面对当前钢琴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班级授课、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演奏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明确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针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必要的钢琴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只有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布格缪勒钢琴曲集》、《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等课程时,以《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为例,其分为了“牧歌”、“天真浪漫”、“娇嫰高的花”、“前进”、“行猎”等曲目,在学习这些曲目中,首先教师必须对布格缪勒曲集的历史及来源进行讲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争取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的协调训练,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正确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为学生的演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第3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在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06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就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发展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分别定位为: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

现阶段,我国大学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所教授给学生的仅仅是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应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术方法,同时更应具备全面的文化底蕴与个人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乐育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礼记•乐记》中对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乐者,通过伦理也。闻宫音,使人温舒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好施;闻羽音,使人齐整。”因此,音乐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校园音乐文化的素质教育既是存在缺陷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

那么,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蕴涵着深厚的审美经验。

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目的在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国自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正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唱词、高超的演奏技艺等,能够愉悦人的情感、引起共鸣,高雅的音乐还能够激励人心、振奋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受到洗礼和提高。因此,对高校学生中实施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转

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对人的大脑的启发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大脑右半球的刺激来实现,进而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伟大的力量。

凡是杰出的科学家,都有很好的空间想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据统计,世界上多个领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1905年,他发明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在弹钢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连续工作了两周而完成的。后来他曾说:“没有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在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甚至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而获得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谈到:“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让我豁然开朗,受到启发。这是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和音乐系,因此,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再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必须使其生理健康与心理、精神上的健康达到和谐统一。

基于以上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不少高校已经明确提出了“崇尚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方向,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坚持“以音乐教育活动为龙头,努力提高师生的音乐素养”的方向,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例如:开设音乐欣赏课、举办校园艺术节、进行爱国主义合唱比赛、校园原创歌曲大赛、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举办高雅艺术、古典音乐进校园活动,邀请艺术家到校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音乐艺术交流,组织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交响乐团,运用各种表演形式给学生以自我表现的空间,达到认识自我、增强信心、满足学生精神需要、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如何从高校各类学科教育的高度上认识音乐文化建设的独特功能,从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上看待高校在引领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作用,是需要我们长期而深入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对加强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必要性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3-6〔总第175期〕。

2.王志军,《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的建设》,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5期,2004-9

第4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在高校进行基础音乐知识、中国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等音乐文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进个性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注重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推进音乐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

【关键词】

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重要性;措施



一直以来,由于某些原因,人们对于音乐文化教育存在片面的理解,对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不能真正认识到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音乐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音乐文化的地位逐渐被得到认可。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美育教育正式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我们知道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就是实施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主要分为音乐、舞蹈、美术等,而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功能非其他教育类型可以比拟的。因此,音乐文化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关于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高校大学生究其按照音乐类型来分类的话主要分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音乐教育形式。大学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无一例外的是通过学校开设的音乐选修课和音乐必修课的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参加关于音乐方面的俱乐部的形式,满足学生对音乐的渴望。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音乐知识

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增强对音乐的了解,因此,学习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对于音乐我们不能只是单纯的听听就了事,要力争做对于各个领域都要有所了解的全方位人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2、中国民族音乐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民族在音乐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学习民族音乐,对于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和强化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3、外国音乐

音乐无国界,每一曲音乐都包含了人类丰富的感情和音乐创造者特有的体会,是人类共同的呼唤。外国音乐有着自己特有的风格,了解外国音乐我们能够了解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家在特有的历史背景下体现的思想意识和民族意识。学生通过对一些伟大音乐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学习时,可以了解他们特有的思想品格和民族精神,为自己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二、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音乐形式多样,过程喜悦,感情丰富,能给人心灵以震撼。音乐文化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化素质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是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高校音乐文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高校音乐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独特作用越来越被广大人们所认可。下面我们就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发展

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又称为“理性脑”具有语言、阅读、计算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功能;右脑又称为“感情脑”对感情审美和形象思维等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左、右脑分别管理着人类两种思维模式,人类只有同时发展两种模式,才能健康成长。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博士认为:音乐能力主要表现在右脑,但是,当一个人提高了音乐技能,最先在右脑发现的能力逐渐出现在左脑。对于这种观点我们先暂且不论,总之,音乐对于大脑的情感区域存在影响,能够丰富人脑的认知、情感和记忆功能。通过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右脑思维锻炼能力,并还能够增强对左脑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左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可见音乐文化素质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大脑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校音乐文化素质培训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高校领导如何科学的运用音乐艺术,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氛围。因此,高校在进行音乐文化素质培训时,要充分发挥音乐在美育中的特有作用,促使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念,从而进行自我完善,促进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我们在鉴赏民族音乐时,我们不仅仅要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调获取美的感受。更应该听到作者心灵的呼喊,时代精神的召唤,民族的觉醒,深深地感受到人生使命,民族使命,时代使命,以及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音乐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学生能够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一些东西,是因为音乐声中夹杂的感情对他们产生了心灵上的震撼,审美情感通常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

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二者存在联系,才导致了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审美情感能够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使人格越来越高尚。

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爱国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形式就可以解决的,需要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心理,从小事入手,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培训。可以说用音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务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我们知道,校园歌曲多为歌颂共产党或者共产党某位领导人的,而高校音乐课程又多为健康积极的爱国歌曲或者优雅的古典音乐为主。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逐渐会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第5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音乐与大学生的关系

音乐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成功教育、价值教育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流行音乐这种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质的艺术形式和现代大学生尤为亲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1.通俗性流行音乐的内容大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接地气”,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对于一些社会认知的现象等。在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大学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它不像古典和传统音乐那样必须经过专门的技能训练和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大学生可以通过体会平淡直白的歌词和丰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2.情感性德国著名的社会批判理论学家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真实地反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们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会危机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经常承受着各种精神压力和困惑,如就业和恋爱问题、价值取向等,往往无法自我排解。流行音乐所具有的鲜活明快抑或缠绵伤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3.时代性如果说古典音乐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高度,那么流行音乐则代表了社会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乐在思想观念上和情感上总是紧随时代潮流,契合时代精神诉求。所以每个时期都会产生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其中都体现和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特点。这也迎合了大学生们追赶潮流、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口味。

4、商业性。流行音乐是现代文明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它与商业性文化娱乐圈活动紧密相连,凭借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手段.加上近乎疯狂而频繁炒作的音乐选秀活动,流行音乐强势的市场运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播放着流行歌曲,电视、网络、MP3、手机都成为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媒介。这对身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无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现状

1.紧缺的教学资源相关流行音乐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不足,全校范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由于缺乏独立的教育教学组织,承担教学任务的艺术类教研室基本都挂靠在专业学院。另外,在专业学院的教师由于受专业教育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难适应非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要求,特别是对当代流行音乐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课程内容的浅显化。

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的枯燥和单调性,削弱了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力,逐渐失去了对流行音乐学习的兴趣。

3.单一的成绩评定我国现行的通识选修课程考核大多以知识考试方式为主,侧重于对学生知识面或知识记忆能力的测评,基本上还是沿用期末测试题等进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计分方式为百分制。事实证明,对于像流行音乐教育这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性动态课程,并不只能通过理论的纸质考核才能显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成绩水平。

高校流行音乐通识教育的教学反思

在强势的大众传媒疯狂倾销的信息时代,为大学生提供另一条接触流行音乐的历史、风格、经典作品、优秀作家、人文思想、社会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认知能力,正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1.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以往在大学音乐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它们以深广丰富的创作水准,复杂精妙的体裁结构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还给他们带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乐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适宜的问题,我们也不可否认流行音乐中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大学生。不过假如学校音乐教育就此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则如掩耳盗铃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伪。只有在摸准流行文化的脉搏,通过对学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乐中的亮点,找准流行音乐与大学生教育之间的结合点,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流行文化,创造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2.选择具有价值导向的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良莠并存是不争的事实,它的纯度、含金量绝非可与正统音乐相比。音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适宜大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也就难免被各种力量,尤其是商业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广过程中充斥着无中生有、过度包装、炒作造势和虚假宣传,教师应提醒大学生绝不能随波逐流,媒体中播什么就听什么,社会上传什么就唱什么,而应考虑这些音乐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滋养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为了追求商业的最大利益化而创作和包装的《爱情买卖》《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现了“卿卿我我”“你情我爱”的简单低俗,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励志色彩的歌词,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能量。此外还有环保主题的歌曲《地球的孩子》爱国主义歌曲《龙的传人》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还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艺术表现形式。

3.运用参与互动的教学方法

流行音乐之所以是流行音乐,是因为它具有与古典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学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乐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模式。课堂上除教师讲授以外,还应适时地进行课堂讨论,有的章节可以与学生合作讲授(教师引导、补充、点评等),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学生的互动参与性。节奏是流行音乐的核心要素,其节奏规律较其他音乐更为动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是端坐静听,而要感受律动,让身体参与到音乐摇摆中来。比如,在听赏某些演奏的流行音乐时,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受节奏和表现节奏(打出各类音乐的核心节奏或者摇摆身体),又如在学习流行歌曲的演唱时,要注意现场互动的多样性,包括歌唱者与伴奏者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师生间的互动等。总之,鼓励学生“动”起来,教学方法和唱、奏、演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乐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课余时间播放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为音乐课堂的教学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同时组织开展流行音乐方面的专题讲座、评论、举办流行歌曲比赛等,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流行音乐,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是对事物发展的一种指向,错误和不适宜的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对象的异化,继而造成评价结果的不准确。由于流行音乐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兴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也需要灵活多样,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课教师在开设流行音乐通识教育选修课之前,自己先编写出具体的教学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乐欣赏、流行歌曲演唱、乐器常识等基本教学目标,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规划,逐步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掌握演唱方法、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进而领略流行音乐的美。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记录学生对于音乐理解的变化,并将报告提交教务部门,为下一次通识教育课程作出参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纸质显现形式,也可用论文写作、题目问答等方式给予学生成绩评定。

美国教育家雷塔克曾说过:“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流行音乐这一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教学资源,结合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方法,以具有艺术魅力的教学影响力,培养出爱国荣校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樊蕾.高校流行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科技信息[J].2010,5;131.

[2]赵斌.大学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5(24);31.

[3]陈智慧.流行音乐的强势与大学生的成长当代青年研究[J].2010(1);56.

[4]董莉,杨颖,斯芸,刘龙,张劲梅.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学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14(11);85.

第6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一)教学内容形式单一

传统的钢琴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来开展教学,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开展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来有针对行地开展教学。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传统教学严重违背了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要求。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乐趣与高雅,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情绪,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对音乐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对钢琴的认知水平及技能有针对行的制定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以促进钢琴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音乐教师主要来自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然而,这些教师不具备教师所有的教育素养,教师师资力量的短缺,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并且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的缺乏,忽视了教学理念在钢琴教学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一些音乐教师仍然沿袭他们所接受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落后,对钢琴教学的改革有重要影响。

(三)缺乏教学实践

在钢琴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及钢琴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实践锻炼也加强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培养钢琴技能的重要途径。面对缺乏实践锻炼的钢琴教学,往往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表现对钢琴生疏和拘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因紧张而常常出错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钢琴教学的相关途径

(一)明确钢琴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深化高校钢琴教学的前提,面对社会发展对钢琴人才的需求,把学生培养成综合型、高素质的钢琴人才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发展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然而,在教学课程目标上,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钢琴技能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等情况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个学生的钢琴学习目标。在钢琴教学中,首先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结合文化、历史、舞蹈等哈学科,将钢琴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起来,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使学生在演奏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除此之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的乐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钢琴教学中,这就要求钢琴教师需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钢琴教学的主要任务,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言传身教,充分表现出对钢琴音乐的热爱,通过教师自身的演奏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面对当前钢琴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在钢琴教学中,除了开展“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之外,还可以选择班级授课、定期举办教学观摩演奏会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开展钢琴教学,明确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针对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必要的钢琴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只有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为学生的钢琴演奏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布格缪勒钢琴曲集》、《土耳其进行曲》、《快乐的农夫》等课程时,以《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为例,其分为了“牧歌”、“天真浪漫”、“娇嫰高的花”、“前进”、“行猎”等曲目,在学习这些曲目中,首先教师必须对布格缪勒曲集的历史及来源进行讲解,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争取的弹奏方法,臂、腕、手指的协调训练,准确掌握音乐的节奏、分句、对乐曲有一定的了解,正确分辨不同的力度和音色,为学生的演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第7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构建校园音乐文化,使音乐文化在大学校园中扎根,并以此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校园音乐文化的地位也随之不断得到提高、巩固。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艺术比其它学科的审美含量充盈而集中,而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是其它类教育不可比拟的。校园音乐文化恰恰是这些功能的综合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立了校园音乐文化在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中的重要地位。 

 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是一种独特鲜明的多样性文化。相对独立的校园环境、深厚丰富的学术理论以及优秀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发展先进校园音乐文化的重要资源。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发展出有特色、个性化的先进校园音乐文化,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及综合素质,而且对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指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音乐文化形态的总和。 

我们认为,校园音乐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内、课外音乐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的一种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音乐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最重要的内容和途径。校园音乐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校园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全方面发展人才,是普通高校的目的,而校园音乐文化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校园音乐文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独特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要,具体可从其作用中体现出来: 

首先,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 

校园音乐文化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大学中,开展什么样的审美活动,倡导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如何使音乐更好地为审美服务,直接涉及到一个学校的风气乃至社会风气的形成。因此,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音乐在美育中独特的作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达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乃至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精神文明素质的不断提高。音乐通过其优美的旋律,和谐的音调,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英雄》时,听到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伟大时代精神的召唤,是我们自己的觉醒,是我们自己的英雄气概,是我们这整整思考的一代所深深感受到的人生使命,民族使命,时代使命,以及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责任。这是对音乐内在美的感知。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 

我国从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相通、互融,可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高尚,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其高尚的人格。这正是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的体现,也是审美教育发挥作用的表现方式。 

同时,音乐修养高的人还能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类的生活本质,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美国音乐家雷默教授认为“领会艺术作品这种有意义的审美特性的结果,便是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而“如果艺术的体验对生活有意义,则艺术的体验必然是审美的体验。”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享受到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快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的理解了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只有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才有可能获得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文化教育的任务理所当然是“提高每个人在他一生发展的每个阶段的审美素质。” 

其次,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美育的中心是情感教育,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美妙动听的音乐,能消除、缓解外界及心理因素对人造成的紧张状态,保持愉悦的心境。热情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心胸开阔、精神焕发;安谧宁静的音乐可以使人心平气和、安定沉静;深邃、博大、宏伟的音乐可以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刚毅和坚强;抒情温暖的音乐可以改变人烦躁与孤寂的情绪;气势磅礴的音乐则可以鼓舞人的斗志,产生向上的力量。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确立。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对他们紧张的学习起到缓解作用,而且对于身处他乡孤独的心灵,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再次,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性的建设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重要因素。音乐可以激发和强调人的创造冲动。 

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教育定对人的智力的开发,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是很有帮助的。从中外历史来看,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等无不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第8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高校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学目的和艺术美育实施过程的一般规律提出来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美学原理、美育原理、教育学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它主要是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吸收了古代和外国音乐艺术美育实践经验中有价值的部分。音乐美育的原则是音乐艺术美育基本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音乐艺术美育的基本原则是:

1.德、智、体、美等诸育统一的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育人,正确认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基础,正确处理德、智、体、美诸育的关系是关键。因为德、智、体、美是全面育人的核心内容,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党的教育方针中诸育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育在相互关联中的最大功能,充分挖掘各种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要使诸育融为一体,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决不可将他们分割开来,对立起来。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偏离任何一方,对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有害的。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求学校正确处理德、智、体、美等诸育之间的关系,把德育放在首位,而且还要求正确处理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修养与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关系,正确对待学习、生活和科学健身等问题,高度重视高尚道德情操与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注重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学习的同时,加强实践锻炼,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养成健康向上的文明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学生的学习锻炼,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理论和实践是描述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的一对基本范畴。人类从事任何活动,必然包括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理性的、动脑的方面,也必然包括具20体的、归纳的、行动的、感性的、动手的方面。正如上和下、左和右、正和反一样,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缺一不可。如果两者脱离,衔接不上,就做不好事情。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基本观点,任何正确的理论认识都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任何教育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音乐美育也不能例外。人类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任何人不可能事事亲历。所以,把总结好的知识和技能,以课堂讲授的方式由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如上所述,理论和实践是不能脱离的。现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是:实践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忽视了,学生只从理论的方面接受知识,而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是不可能深刻地、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到的东西只是空洞的、不实用的条条。现在大力强调加强实践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在理论教学加强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学生在的实践认知中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强调实践环节并不是忽视理论的学习,恰恰相反,只有加强了实践环节,才能使我们在理论的传授和学习上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我们的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素质,包括理论学习和审美的水平。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教育都不能背离这一原则,音乐美育当然也不能例外。在音乐美育过程中,要坚决反对“为艺术为艺术”,反对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反对“纯技术”的观点。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开展艺术美育,强调学以致用,将认识和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提高审美文化水平,培养完美的个性。

3.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我们知道,音乐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活动,总是离不开认识活动的,情感的每一次净化都需要认识活动参与。因此,音乐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活动融入审美情感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音乐美21育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不同于一般的逻辑认识,自始至终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审美心理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因素,其中情感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其他心理因素都围绕着情感运动,艺术美育的动因和目的也离不开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整个艺术审美过程浸染上浓郁、强烈的情感色彩。因此,艺术美育只有坚持情感与认识相统一的原则,将审美认识融入审美情感的体验之中,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4.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即要在实施音乐美育的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二者由矛盾达到统一的原则。这是在音乐美育实施过程中把美学的特点和教育学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而提出来的原则。由于音乐美育是与美感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而人的美感,又是由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所构成:一方面,必须有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另一方面,审美主体还必须有审美需要以及相应的主观条件。因此,音乐美育同样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条件,即审美主体(受教育者)与审美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审美客体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坚持审美主体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必须按照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的客观规律来开展美育活动,亦必须根据审美主体的不同年龄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审美对象作为实施美育的内容和手段,并且采取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审美客体之所以能够被欣赏,并使主体能从中受到教育,主体的主观条件亦有着特别突出的意义。首先,主体要有审美或受教育的需求;其次,主体要有健全的、社会化(人化)的审美感觉器官,这主要指能欣赏形式美的眼睛和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总之,坚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适应的原则,就是要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审美主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由接触者变为接受者,也只有这样,审美主客体双方才能由矛盾走向统一。二、高校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实施内容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是在音乐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22验、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的一种能力。又是一种认识和发现美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它包括对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等,因此对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当包括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培养透彻的理解力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9篇:高校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多元化

当前我们的高校素质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于高校如何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的途径有了一些新的要求。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音乐教育一直以来作为素质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品格进行拔高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关注。

一、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环境

高校音乐教育的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情操而进行的,同时也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音乐教育水平来说,还有非常多的弊端需要去完善。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音乐课程是非常单调的,尽管内容比较多但并不具有多样化,特别是没有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性的音乐内容,以及世界上的各种地方性的音乐内容也鲜少涉及,除了一些对音乐比较有兴趣的学生之外,学生接触到的音乐知识实在是少得有限。另外,从高校的音乐课堂上经常见到的教学模式来考虑的话,依然是以老师直接的传递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致学生无法掌握音乐的内涵,因此将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我们的高校音乐教育非常迫切的需要进行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这也是新课改以后势在必行的。

二、高校中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的素质教育当中,进行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大方向的需求,同时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主要要求,更加是对高校学生的负责。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多元化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环境当中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进而让学生能够提高对知识的更新能力。如今音乐课已经不再单纯的是艺术领域的一项课程,它在素质教育当中需要担任的责任是帮助学生放松大脑,促进活跃的思维模式,音乐是欣赏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沟通和模仿,更是一种活跃的精神活动,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一些无法通过语言来进行表达的情绪。

因此,在高校当中开展一些涵盖多种文化的音乐内容的课程,非常利于培养学生认知多样性文化,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来培养出比较好的情操,提高艺术修养,从侧面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三、怎样在高校中开展包含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高校的音乐教育过程当中,开展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需要进行比较系统且广泛的改革的,因此在高校进行相关的音乐教育基本上是要从这样几方面入手的。

(一)完善体制,构建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

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完善相关的教育制度,特别是音乐教育方面的教育制度,以此来保护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能够顺利进行。相对的,教育学领域的学者们也要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促进音乐教学能够开展和顺利的实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音乐老师也可以将一些具有地区特色或民族特色的音乐适当的带进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各个地区的各种不同的音乐文化,带动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学习热情,在这基础之上再开展纯理论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水平

在具体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首先需要保证音乐老师能够先了解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意义,同时构建比较正面的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授课的老师除了需要一定的纯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基础之外,同时还需要有非常正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们能够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主动积极的去学习,鼓励他们通过各种比较创新的途径来获取知识,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高校当中进行音乐类课程的培训,不仅是需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传承文化的过程。因此发展包含多种文化在内的音乐教育,也是在指导学生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

(三)提高音乐的学习主动性

在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只强调学习而不注重交流,这种缺少沟通和交流的学习,是比较单一且没有趣味性的。在我们进行高校的音乐教学当中,如果只是单纯的依赖我们说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法也是无法达到具体的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在开展这项教学方式的过程当中,也要适当的加强音乐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参加更多的具有实际作用的教学过程当中,让学生提高对音乐知识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也为未来的音乐教学模式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

三、结语

随着我们如今的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当中,我们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这也给文化的多元化提供了比较好的环境。在音乐的教学过程当中,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艺术价值,进行比较多元化的教学的话,将会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先进的音乐知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比较透彻地认识到世界上的音乐具有的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健.河北省理工科院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