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精选(九篇)

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第1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区道路;道路设计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了满足化工企业运输、安全、生产、生活等要求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有关部门了许多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厂区道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思路,为今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1厂区道路平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是化工企业运输设计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主要靠汽车运输,这也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部分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以及沿河沿海的化工企业的运输方式还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和栈桥运输。在化工企业厂内道路设计中,首先要了解当地运输系统的现状与规划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选择能适应生产要求、投资省、运营费低、效率高、连续性强和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然后根据货物性质、流向、年运输量、到发作业条件(若场区地形起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应该结合竖向设计),进行厂区道路的平面设计,要做到运行顺畅、布局合理、避免货物流向的迂回和折返,使厂内外运输、装卸、储存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

1.1厂区道路分类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厂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车间引道。其中,依据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干道的定义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1]。在其他相关规范中对主干道的定义也基本参考此规范。在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厂区平面布置的美观和设计的简便,经常把环厂道路看作主干道,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环厂道路宽度一般要求为12m。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厂道路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只是作为临时的物料运输通道和消防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12m的宽度过于浪费,不符合目前国家提出的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原则。同时,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主干道与周围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比其他种类道路与有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要高很多,对厂区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要求很高,这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2]。在设计工作中,应该结合厂区将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预先明确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范围,合理安排道路宽度,不能将厂区的环厂道路全部看作主干道。

1.2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与按使用频率划分的道路类别有关,在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中均有类似的规定。要注意的是道路内边缘转弯半径最小为6m,而且应以3m递增,除特殊情况外,最好不要出现7m或8m这样的半径[3]。依据最新的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4],比以往的规范更加严格,这是为了适应近几年来工业区消防车大型化的趋势。由于厂区内规划的道路都应满足作为消防道路的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单独的人行道、装置内的消防道路、车间引道和生活区道路外,其他道路的转弯半径均为12m,以满足规范要求。

1.3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设计工作者对实际的厂区生产生活不太熟悉,二是停车视距对总图的平面布置影响很小。依据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如果道路的内缘转弯半径为12m,那么在总图平面设计中可以用线段连接转弯内边缘的起止点,只要建构筑物的外边缘不超过该线段,且该线段与转弯内缘围成的地块内禁止种植阻挡视线的植被,就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5]。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避免在设计工作中遗漏停车视距问题。

1.4消防道路最小宽度

在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中,消防道路的宽度有两种规定,一种是不应小于4m,另一种是不应小于6m。刚开始从事化工企业厂区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依据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在厂区规划平面设计中,应该用道路将装置分割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地块,当装置占地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20000m2时,在设备、建构筑物四周应设环形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6m,而装置内的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6]。结合对其他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可知每个装置区的占地面积是有限制的。当某装置区的占地面积超过限制但是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不能人为将该装置区拆分时,可在该装置区中间增设一条消防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4m,该道路可考虑为单行线。在装置区内布置设备、建构筑物时就应该考虑设置消防道路,而在厂区平面规划图中可不必体现该消防道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都比较成熟,从生产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区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0m2,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装置区内的消防道路,因而厂区消防道路的最小宽度为6m。

1.5厂区道路与部分建构筑物间距要求

厂区道路与建构筑物间距可参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笔者着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间距要求。1)主干道与中心控制室的间距要求。在已废止的标准HG/T20508—2000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规定:中央控制室不宜靠近厂区交通主干道,如不可避免时,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该规定虽已被取消[7],但考虑到中心控制室中的设备不宜发生振动,在平面布置中若没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仍应该要求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小于20m。2)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以机械通风塔为例,其与厂内道路的间距要求可参考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虽然各规范表中的数值相同,但注释不同。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应该以该规范为准,因为该规范的规定是比较详细和明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冷却塔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机械通风冷却塔和玻璃钢冷却塔)、冷却塔的大小(按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的大小划分)以及冷却塔周围是否采取围护等都对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产生影响。

1.6厂内道路与地下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预留厂内道路边缘与周围建构筑物的间距时,除了生产安全方面的考虑,还要注意为地下管网的布置留下适当的空间。尤其是在化工企业中,为了便于检修,地下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两侧,除非环境限制,否则一般不会将管网埋设在道路下。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在设计中应提前规划好工艺循环水管道、生活水管道、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等的位置,根据经验确定管径,并根据规范确定管与管、管与建构筑物基础之间的净距,使预留的地下空间能满足地下管网布置的需求并节约用地[8]。当地下管线穿越道路时,管顶至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满足该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3]。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9]。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在设计工作中容易忽略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10],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定为1m,在有重型车辆经过的地方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以保证管道不被压坏。

2厂区道路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化工企业厂内运输道路上,为防止路面受到酸碱腐蚀,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厂前区可采用沥青路面。以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道路结构层次分类及使用条件

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各层的区分和定义在不同规范和图集中规定虽然相似,但也各有差异。结合规范和笔者的工作经验,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可分为路基、垫层、底基层、基层、联接层、面层[11-12]。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路基和垫层的材料可能相同,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也可能相同。因为相关规范已对使用垫层和底基层的情况有所规定,但在设计中经常被忽略,所以应注意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使道路结构分层简单合理。道路结构材料的选用既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也要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使设计成品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

2.2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化工企业的运输道路上,为防止沉降和裂缝,一般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接缝的设置在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均有规定,在设计中应优先遵循后者[13]。为方便排水,道路断面有单坡道和双坡道两种形式。该规范要求混凝土面板的最大宽度为4.5m。为了方便施工,根据笔者总结的设计经验,宽度小于等于4.5m的道路应为单坡道,宽度大于4.5m的道路应为双坡道。

3结束语

对每一项工程而言,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都具有独立性,不仅要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精心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道路等级标准等因素,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厂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实际探索,总结出更多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和市场对化工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内道路设计是化工行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才能设计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厂内道路。

作者:张雷锋 单位: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化工总图运输设计技术中心站.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7]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S].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8]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国家建设部.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国家交通部.JTGD0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第2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会计核算工作是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性职能之一,其在我国现代企业基础性会计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长期占据着核心地位。最近几年以来,伴随着我国基础性宏观经济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成熟,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条文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逐步提升了对我国企业现有管理工作规范化水平的要求力度。随着最新版本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现代企业中引入运用,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性实践职能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刻转变了我国现有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路径,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质量效能造成了深刻转变,为我国现代企业组织综合性生产经营经济收益获取水平的改善优化创造了充分的助力条件。有研究资料揭示,切实改善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是我国现代企业组织基础性内部管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综合效能不断实现改善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围绕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展开了简要阐述。

一、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理论概述

在我国现代企业实际经历的基础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过程中,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任务构成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要素,能够实现对我国现代企业实际具备的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实践状况的全面清晰反映。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内涵,就是在严格遵循我国现有法律法律条文体系,以及现代会计事业领域基础管理性和指导性规章制度的前提条件下,指令我国现代企业内部专门性聘任和配置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切实选取和应用科学有效的会计核算工作业务实践方法的背景条件之下,针对我国现代企业组织自身,在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实践环节发生过程中遭遇的资金要素支出规模数据,以及收入规模数据展开系统全面的录入和计算处理,确保在如上所述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业务环节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实践活动综合性组织开展效果实现全面准确的认识。从具体的内容构成角度展开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体涉及的内容,集中展现在如下所述的三个方面:第一,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发生之前,针对企业将要经历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活动展开科学合理的预算性规划控制;第二,在企业实际化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针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支出要素和利益收获要素展开核算分析;第三,在企业内部各类基础性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结束之后,针对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和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类型的会计业务性数据信息要素展开针对性的解释分析。从整体性业务活动实践效能获取状态角度展开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数据信息结果的质量水平,对于我国企业实际获取的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收益获取状态具备深刻的间接影响作用。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通常需要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数据信息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践性时间节点所具备的生产经营活动发展情况展开全面分析,继而制定形成企业在未来一段经营发展时期之内应当遵循的战略性规划方案。在上述业务性实践背景之下,我国企业想要切实保障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活动能够切实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必须切实建构形成指向企业会计核算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践模式。要基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客观性实践路径的全面考量视角,为我国企业在现有经营发展阶段实际面对的会计核算工作建构和提供科学平稳的业务实践活动环境氛围支持条件,并且具体建构完善针对我国企业现有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开展路径的内部性管理控制制度。要在企业内部各职能组成部门之中,大力推行基础性会计核算业务体系建设活动,扎实完善企业内部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在扎实充分发挥我国企业内部监督控制业务实践机制的背景之下,保障和促进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能够显著优化;要切实加强针对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和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具体参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我国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在业务实际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企业在基础性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实践过程中获取了一系列表现鲜明的实践成果,为一定历史时期之内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管理机制的改善优化造成了深刻影响,也为我国企业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构筑了支持条件。

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现存问题

(一)企业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缺乏健全性

第一,会计核算工作主体认知存在局限性。受多种多样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在企业性资产要素和个人性资产要素的区分界定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的认知模糊性,因而导致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表现程度的企业性资产要素与个人性资产要素相互占用现象,同时在企业内部重要性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设置方面存在着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任人唯亲现象。第二,我国部分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人员,未能严格遵照基础性的规章制度完成会计建账业务实践行为。遵照我国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业务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管理性规章制度,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开展基础性账簿设置行为过程中,应当全面关注和考量我国企业内部现有的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属性,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体实践业务量等多元化考量因素,确保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账簿设施工作,能够具备相对充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现有的实践性业务发展演进路径中,受多元化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账簿设置业务实践环节过程中,存在着表现程度较为显著的以票据替代账簿和账目登记呈现状态较为紊乱等不良问题,甚至有部分企业中存在虚假登账,以及同时设置多套账簿记录系统的不良业务实践现象,给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基础性会计核算实践工作的综合性效能获取水平,造成了表现程度显著的不良不良影响。第三,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状态存在一定表现程度的不完善性。受多元化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企业在现有的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监督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状态层面,存在着表现鲜明的不完善性,直接导致企业现阶段实际制定实施的会计核算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无法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组织开展路径,展开实时性、全面性,以及完整性监督控制,在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发生一定表现程度的业务操作行为失当现象的实践条件下,通常无法借由科学有效的干预处置措施的具体实施,改善企业内部现有的空间核算工作组织开展状态,从而造成企业内部财务核算工作成果的质量水平无法获取到充分保障。

(二)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群

体的整体性素质水平亟需改善优化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质量,对我国现代企业基础性经营发展活动预期设定目标的顺利实现具备深刻的影响价值,而我国企业想要切实在实际组织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践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效果,必须切实配备数量充足的专业性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借由充分保障提升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业务工作人员的综合性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水平,以及基础性职业素养的建构发展水平,确保我国企业实际形成和获取的会计核算工作成果,能够切实具备最优化的质量表现状态。但是,受多元化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约制和作用,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基础性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实践人员,在会计核算技术理论知识学习掌握水平,会计核算技术业务实践技能认知运用情况,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基础性职业道德素的发展表现状态等具体化要素指标项目层面,依然存在着表现特征极其鲜明的局限性,给我国企业基础性会计核算工作的综合性效能获取水平,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应当引起广泛关注。

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对策

第一,切实建构完善现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以及相关性的规范控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部性管理监督制度的建设优化力度。我国企业想要切实提升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必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切实建构完善现行的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条文体系以及相关性的规范控制制度,同时不断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外部性管理监督制度的建设优化力度。要结合我国现有企业在会计核算业务实践活动过程中面对的具体实践情况,针对我国会计核算业务工作实践领域现有部门性民事法律、国务院专属行政法规,以及财政部分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等官方性指导约束文件中的基础条文展开适当程度的修订规范,在切实改善我国现有企业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水平基础上,保障和促进我国现有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划化和程序化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第二,切实改善优化我国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我国企业想要切实实现会计核算工作在具体管理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必须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干预措施,切实改善提升企业内部现有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基础性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技能,以及自身综合性职业素养的建构和发展水平,确保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在业务实践过程中的规范化水平,切实实现表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

四、结束语

针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问题,本文择取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理论概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现存问题,以及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实践对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作者:段晋芬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商贸,2013,15:40+42.

[2]任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0:58-59.

[3]王卉敏.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154-155.

[4]张云飞.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274.

[5]张金栋.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化工管理,2015,06:30.

[6]张勇.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金融经济,2015,08:235-236.

[7]孙凌云.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6,01:200-201.

[8]赵丹.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的探讨[J].商,2016,07:139.

第3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源头,通过精简机构、减员增效工作的有序推进,再加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影响,统计工作面临着严重削弱局面。做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可提高统计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顺应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从而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1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也就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基础环节,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指导企业经济业务活动高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基础工作主要是服务企业核算及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能为企业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2)有利于使基础统计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根据企业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设计和制定出符合企业管理发展的实施细则,提升企业基础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统计基础工作的完整和准确。(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统计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对调整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基础统计工作涉及到财务、施工、人力资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系统可靠的数据管理资料,这不仅是企业基础统计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需要。

2当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不足分析

2.1企业统计观念淡薄

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不够,让企业统计观念淡薄。还是企业领导所作所为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人员设置不合理、业务建设的不合理,都极大的影响了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还阻碍企业统计人员的创新精神,在具体工作中,比较容易出现被动应付。

2.2统计机构精简化带来的弊端

企业中很多人认为统计工作只是搞搞数字,对企业机构的设置不应太多,特别是在很多企业基础管理中,在企业管理的重组改制、减员增效下,由于精简了很多人员和岗位,导致统计基础工作岗位设置不科学,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统计基础工作人员缺乏,让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降低,尽管有部分人身在统计岗位上,却并没有为之设置相应的统计岗位,很难树立起统计基础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

2.3缺乏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信息化知识成为各行各样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很多管理层对统计基础工作并不十分重视,也不注重企业内部统计机构的建立,再加上统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也没有对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也为建立起长期发展机制,多是选择吸收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而是统计兼职工作人员越来越多,使得高素质统计人才匮乏,信息技术应用也严重缺乏,表现出明显的应用不足。

2.4统计工作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统计基础工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比较偏重于统计报表,甚至认为统计报表上报了也就是统计工作目标就达到了,呈现出明显的统计工作不扎实,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明显不足。目前企业经验丰富的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很多新进的人员对统计基础工作不够熟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很多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转变为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企业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无法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所需条件。

3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3.1企业及统计人员要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主要对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在当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为了做好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统计人员的控制与管理,首先,企业要转变原有的管理体制,依据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建立起监督和服务制度。其次,统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难点和热点,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充分利用企业的统计信息资料和信息手段,多领域的进行专题研究。最后,做好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定量分析,防止在企业统计工作中出现不利情况,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3.2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应重视统计基础工作,让统计工作人员认识到规范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企业上下重视统计基础工作,并结合企业发展,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执法人员,做好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按照企业统计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建立起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制度。定期的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考试和定期培训,并且在这样的管理下,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各项措施,做好统计人员的培养计划,给企业发展打下坚持基础。

3.3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原始依据。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原始记录的管理要科学,做到完整配套、格式规范、统一编号、分级管理。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建立与企业生产管理状况相适应的记录原则。主要包括确定记录对象、记录表式、记录人员等。根据生产经营活动,制定流转程序按规定期限和程序完成传递,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要按照要求进行填写,在原始记录中时间、计量单位、各项数值、文字说明及记录人签名都要做好准确、真实记录,确保原始记录与实物、账卡准确无误。

3.4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

统计台账是根据各种报表的需要,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标准记录资料、定期整理成册,确保报表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很多企业统计都是手工台账,存在着很多弊端。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统计人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台账,避免手工台账的缺陷。首先,工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微机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以规范、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基础,实现统计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其次,做好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最后,统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遵循一致性、真实性以及可比性的原则,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度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控、预测,提高统计人员的经济分析,保证统计基础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针对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到制度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高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可通过采用统计人员转变市场经济服务新观念、提高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以及企业及做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只有以扎实的基础工作做保障,才能真正巩固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作者:李敏 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卷烟厂

参考文献:

[1]李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11-13.

[2]杜欢政.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两个途径[J].统计研究,1992,(06):77.

[3]程诚.电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221.

[4]江苏省常州市统计局,李孟存,魏曙宇.推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之我见[N].中国信息报,2016-04-19.

第4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内容,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重视。

一、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活动进行记录和核算,定期编制相应的会计报表,从而得出相应的指标和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信息的一种会计管理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现代化的会计核算不仅仅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后反映,更是包括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会计核算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方面进行查漏补缺,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解决,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由于发展过快,目前许多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1.会计人员素质偏低。根据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拥有高级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人员极少,且大都集中在大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相应的会计核算管理知识,使得会计核算管理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人员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会计人员的设置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和大型私有企业而言,资金不足,管理水平较低,为了最大限度地精简人员,节约成本,往往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多是一些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能力;其二,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是没有聘请专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任用管理人员的亲属作为出纳,外聘会计进行会计核算共组。一方面忽略了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外聘会计往往身兼数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使得会计核算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3.存在违规行为。相对而言,会计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部分企业为了加快核算速度,往往无视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核算流程进行简化,使得会计账目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有部分企业为了达到逃税的目的,利用违法违规手段,对会计资料进行篡改,伪造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4.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企业的内部监督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包括财务清查制度、稽核制度、定额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相关职能存在严重的缺失,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容易受到管理者的影响,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计职能错位,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

三、实现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深化认识。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化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认识到会计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关系着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死存亡,认识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开展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2.建设高素质的会计队伍。首先,要设立相应的会计机构,并配置足够的会计人员;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重视,确保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然后,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会计人员对于新的会计和税收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要结合当前会计电算化的趋势,培养会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的应用和处理;最后,要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的考核,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从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化企业外部监管。强化外部监管是减少违规现象的有效措施,因为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单纯依靠企业自身实现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借助外部监督的力量,对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管,减少和消除违规行为,确保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4.建设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的实际,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完善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可以从制度方面保证会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强化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要深化对于会计核算的认识,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切实保证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文华.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1(8):158.

[2]明文婷.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探究[J].商情,2013(28):18.

第5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企业;统计;管理;重要性;对策

新时期下,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企业统计工作收集准确的数字及信息,客观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为经营管理者作决策奠定基础,也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探索路径。企业采用相关措施,诸如科学地设置统计指标,规范统计工作;建设企业统计的网络化、信息化;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以及积极提高统计分析预测的水平,都能够更好地展现出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管理的巨大价值。

一、企业统计工作的现实问题分析

1.统计工作不到位。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存在着统计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而且许多统计人员身兼数职,不能专一地从事企业统计工作。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统计工作,更不重视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加上一些统计人员自身缺少责任心,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及先进的统计方法,致使统计工作受限。要知道,企业统计工作,贯穿于材料选购、生产管理、账目核算、销售商品等各个环节之中,如果统计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就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数据,无法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分析,进而无法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助力。2.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目前一些企业中,虽然设置有统计部门或者统计工作人员,但实际上,它只是在完成上级领导下发的报表任务,却从不认真地统计和分析数据信息。这种情况下,统计工作不能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展现出其有效的调查、分析、评价和监管作用,因此,企业不能借助统计工作去探析事物发展的本质,也不能依靠准确的统计资料去实现企业自身的管理提升和整体规划。

二、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解析

1.体现企业在某一时间的现状及动态。通过汇集和分析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人员等现状,同时,还能够以点透面地反映出企业在某一段时期内的生产经营动态状况。在这些基础上,企业就能够根据自身的产品质量、销售数量、科技研发、人员配备、盈亏平衡等情况,为生产经营做出评价,并预测收支,以及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2.对企业的规模和结构作出反馈。开展统计工作,能够从生产、人员、资金、销售等方面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规模特征,还能够反映出人员、技术、产品、产业等方面的结构特征,从而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直接依据。3.反映企业数量与质量方面的特性。统计数据,不仅为企业反馈了产、销、人、财、物等方面的数量情况,还为企业反馈了产品、服务、售后、设备等方面的质量情况,这些数量与质量的特性,成为正确分析企业收益与效率的必要条件。

三、做好企业统计工作的相关对策

1.科学设置统计指标,规范企业统计工作。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运营环境,企业要更加重视、着力规范统计工作。企业设置统计指标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首先,确保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不遗漏企业运营中的每一个环节;其次,从名称、定义、来源、路径、分析方法等各个方面去规范统计指标,保证标准统一;再次,遵循客观性标准,促使指标体系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且正确地反馈企业的运营状况、收支水平、业务发展前景等信息。2.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建设企业统计的网络化、信息化。现阶段,企业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辅助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一套统计信息网络系统,与时俱进地运用信息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将第一手统计信息资料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开展统计工作,还可以更好地节约时间与资源。3.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企业的统计队伍,应当确保结构合理、素质达标、相对稳定,这样的队伍具备可靠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企业要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灌输先进的统计方法与技能,并且调动起统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形成一套科学的统计管理模式,以统计为基础,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4.积极提高统计分析预测的水平。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为企业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与预测。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预测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员工对于决策的信服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员工多方面的咨询需求;同时,它也为企业的发展量身定制出相应的管理规范,进而展现统计工作对于企业管理决策所起到的基础。

四、结语

统计工作涉及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企业统计工作,要求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整理、计算分析,据此反映出市场经济以及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有效的统计工作,通过反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或者服务所针对消费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同类竞争对手的状况,由此探析企业产品现已经占据的市场范围以及将可开拓的市场区域。当前,统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企业只有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完善的统计管理系统,让统计信息的优势落到实处,才能够让统计工作为企业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冯晓梅 单位:延长石油(集团)管道运输公司

参考文献:

[1]薛景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的创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李耀辉,从企业统计的责任与义务看企业统计改革的必要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29期.

第6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关键词:新准则;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

一、新准则修订背景

长期以来,中国财政部持续积极地推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工作。早在2006年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改革以前,《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与其他主要资本市场的会计准则已经对职工薪酬的主要组成(如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计量及披露进行了详细规定。2006年,财政部实施会计准则体系改革,《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旧9号”),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有力助推了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职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企业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不断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职工福利项目日益丰富,相关会计处理规范急切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与国际财务的趋同工作势在必行。2012年,财政部会计司深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1月27日,《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简称“新9号”)正式,于2014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二、新9号与旧9号的主要差异

新9号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和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适用于除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外的各类职工薪酬。对比新9号与旧9号,新9号体现出六大特色。

(一)明确了职工范围

“职工”的概念在新9号下进一步扩大,包括了三类人员。一是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二是未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三是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不管其是否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由企业正式任命,如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进入企业工作并提供服务的人员。因此,新9号中“职工”的范围涵盖了全职员工、兼职员工、临时用工与劳务派遣用工。

(二)扩展了职工薪酬的适用内涵

新9号不仅将职工薪酬的内涵延伸到了离职后福利,而且强调了给受益人的福利。相比旧9号的简明扼要,新9号对职工薪酬的主要组成进行了详细、明确的定义,对 “短期薪酬”、“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及“其他长期职工福利”6项内容的内在实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三)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内容

与旧9号相比,“离职后福利”的提出是新9号最为显著的变化。新9号单独增设了“离职后福利”一章,明确划分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类离职后福利计划,并对二者的会计处理进行了细致完整地规范。

(四)整合了“短期薪酬”规范

新9号单设“短期薪酬”一章,从四方面详细修订了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进行体例调整,在正文中纳入了与带薪缺勤和利润分享计划相关的规范(旧9号只在应用指南和讲解中涉及相关内容)。二是进行了内容整合。由企业缴纳的社会性保险,如养老及失业保险,其本质是提供给职工的离职后福利,相关内容纳入了新9号中“离职后福利”章节的设定提存计划。三是加强了实操性。新9号针对企业实务中非货币利计量不一致的问题,给予了明确答案。

(五)充实了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规定

旧9号中针对辞退福利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在企业实务中容易引起歧义。新9号强调要将辞退福利与离职后福利进行准确区别。辞退福利是针对辞退这一事项本身进行的补偿,与职工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没有直接关系;相反,离职后福利是针对职工离职前为企业提供的服务给予的直接补偿。另外,对于企业实务中的职工内退等现象,新9号进一步提出,在报告期末十二月内不需要支付的辞退福利应适用其他长期福利的有关规定。

(六)增设“其他长期职工薪酬”

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及辞退福利是企业常见的三类职工薪酬。除此之外,企业实务中还存在其他种类丰富、形式各异的职工薪酬,无法一一陈列。新9号单独设立“其他长期职工薪酬”一章,完整规范了可能存在的其他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三、新准则中离职后福利政策解析

离职后福利的设立是新9号中的一大亮点。新9号统一规范了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要求等,有助于适应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职工薪酬制度的发展需要。

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各种服务,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给职工各种形式的离职后福利。离职后福利包括退休福利(如养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他离职后福利(如离职后人寿保险和离职后医疗保障),不含短期薪酬及辞退福利。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企业制定并告知职工的离职后福利管理办法,称为离职后福利计划。根据企业承担风险和义务的差别,离职后福利计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其中,企业向独立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称为设定提存计划;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称为设定受益计划。两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条款及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上。

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的义务以向独立主体缴存的提存金金额为限,职工未来所能取得的离职后福利金额取决于向独立主体支付的提存金金额,以及提存金所产生的投资回报。设定提存计划的缴费对象为企业单方或与员工共同,缴费水平固定,收益水平不定,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由职工承担。企业实务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就属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存金额,职工受益水平与企业在职工提供服务各期的缴费水平不直接相关。

在设定受益计划下,企业的义务是为现在及以前的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缴费对象为企业单方,缴费水平不定,收益水平固定,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实质上由企业承担。企业改制时特定人群的薪酬计划属于设定受益计划。

企业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的,无论是否设立了单独主体接受提存金并支付福利,均应当按照新准则的相关要求对离职后福利进行会计处理。

四、结语

新9条实施后,企业应尽快对本企业的职工薪酬体系进行详细的梳理评估,并重点关注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提范围(包括人员范围及费用范围)是否符合规定。二是计量方法及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三是披露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参考文献:

[1]步丹璐,余婷.浅析新准则下的职工薪酬[J].会计实务,2013(07).

[2]郭恒泰,曹晓宁.对职工薪酬准则的再思考[J].财会研究,2013(09).

[3]吴烨.关于应付职工薪酬征求意见稿的解读与思考[J].对外经贸,2013(09).

[4]张艳英.职工薪酬准则中离职后福利内容详解[J].商业经济,2014(09).

第7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1、强化指导服务基层。大力开展“三解三促”和结对帮扶活动,在深入基层、掌握实情、化解难题、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突破。

2、推进县、乡级统计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对未达标县级、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规范化创建工作的督查指导,狠抓创建质量,注重实际效果。

3、推进联网直报企业规范化建设。企业达标要按照省局的要求,重点突破,逐个推进。指导帮助联网直报企业强化统计基础管理和业务工作规范。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有效管理民间调查和统计行为。

4、推进部门统计规范化建设。加快完善部门统计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健全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力度。加大信息共享力度,推进信息平台共建共享。严格部门调查项目审批备案管理,规范部门数据。

确保各市(区)统计局全部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力争创建更多的省级统计规范化建设示范点。确保乡镇(街道、园区)统计站和联网直报企业达标验收率在80%以上,创建一批联网直报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0%的乡镇(街道、园区)成为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按照省局要求做好部门规范化创建工作。

(二)建设服务型统计,加快推进统计服务多元化

5、深入开展“转型升级统计服务年”活动。着力加强统计业务建设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转型升级“双百工程”、特色园区等重点领域的统计调查和转型升级监测评价,收集、整理和转型升级统计数据。认真组织专题调研、专题分析和课题研究。

6、加强统计监测评价工作。强化全面小康建设监测,开展基本实现现代化、“八项工程”等重点统计监测。搞好经济质量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农业基本现代化、农村脱贫奔小康、社会发展、妇女儿童、节能降耗、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常规统计监测活动。加强农村统计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做好农村重大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7、加强统计预警分析,丰富统计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和分析内容、方法的研究和使用。重视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年初定题目、定进度、定责任人。完善经济形势分析例会制度,开展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交流活动。编印《统计月报》和《转型升级专刊》。进一步完善《统计快报》、《统计分析》、《统计专报》等信息分析产品,务求出新品、出精品。及时《统计公报》、《经济社会概览》、发行《统计年鉴》。以新闻会、统计网站等为载体,定期公布统计监测结果。

8、加大统计新闻宣传和政务公开的力度。健全统计新闻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每季度向新闻媒体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半年召开新闻会。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充分利用统计信息网,及时公布相关统计数据。做好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以“中国统计开放日”为平台,集中开展统计工作和统计精品系列宣传活动,宣传统计法规,普及统计知识,解读统计数据。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关注舆情动态,热情办理市长信箱、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公众咨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切实提升统计法制能力,加大统计检查力度

9、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坚持做到“三个贴近”(即贴近专业、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寓统计执法于统计服务之中,全面提升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水平。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深入开展统计法规进党校、进村居、进企业、进媒体工作力度,为统计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0、加大统计检查力度。运用统计法律手段,认真执行统计方法制度,搞好统计调查业务管理。加强对数据中间流转环节的监督核查,加大对联网直报工作中迟报、拒报、代填代报以及三经普工作中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提高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数量和质量。

11、全面推行法律事务告知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督促调查对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推动企业统计资料完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管理制度建设。

(四)变革统计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统计技术现代化

12、继续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搞好基本单位维护和“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增减变动审核确认工作。建立特色产业单位名录库,重点开展对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品牌企业法人单位核查认定整合工作。

13、加快建设服务业统计信息化平台。建立重点服务业企业以外的服务业企业、事业单位联网直报信息化平台。利用平台开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和自主品牌企业统计数据的处理。

14、全面推进统计信息化。根据省局统一要求,充分应用先进技术,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办公自动化应用水平,进行移动办公系统升级,推广应用视频会议系统。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完善统计信息系统保护工作。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数据质量管理全程化

15、创新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每年推出1-2个有新意、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创新举措和服务产品。组织全市统计系统积极参与全省统计系统“创新奖”的申报和评选活动

16、强化源头数据质量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统计台账、原始记录等业务基础资料。恪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坚持由企业独立填写真实的源头数据,坚决抵制行政干预,杜绝代填、代报、代替企业修改数据的行为,加强对企业的业务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培训。

17、加强专业数据质量管理。依据《省统计数据全程质量管理体系(2013年)》,修订完善各专业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加大数据评估力度,对主要指标数据进行全面、科学、公正的审核评估,切实做好地区上报数的衔接和匹配。

(六)加强内部管理,加快推进统计队伍专业化

18、加强统计文化建设。深化以“快乐统计,幸福人生”为主题的统计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八型”统计。认真搞好“统计讲坛”、建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统计文化建设活动。

19、加强统计系统人员培训。结合形势需要、岗位需要和工作需要,重点进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监测、服务业统计、依法行政、公文写作和分析信息写作等方面培训。

20、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和竞争机制,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加强统计业务培训,鼓励参加资质(格)考试,发挥统计学会和统计科研实训基地的作用。坚持团结共事,和谐相处,努力营造宽松的工作氛围。重视和加强统计系统青年先锋队建设。

第8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在石油化工企业营业过程中,进行总平面布置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从而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保证行业标准、当地规划、国家法规等关系的协调。这就需要针对国家及其行业规范编制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石油化工企业的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分析。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总图运输中,需要针对规范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比如针对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防火规范的设计,保证石油化工企业新建、扩建等工程的防火设计工作的开展。针对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厂房及其仓库等的防火设计,需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需要,满足日常设计工作的需要。针对其不同的厂址,我们也要落实好总平面的布置工作,比如在工业园区工作时,总平面布置需要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保证污水处理场地设施的良好工作,保证工艺流程及其总平面关系的实现,这也需要进行工艺流程的分析,保证物流方向的控制,满足工艺水平下的物流强度的控制,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新建工程内容的定位,保证总平面布置下的平面布置及其工艺流程的协调。这涉及到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需要做好工艺流程的相关工作,保证总平面布置工作的优化,更好的进行空间定位。

这离不开交通物流及其总平面关系的协调,进行不同单体的良好定位,保证不同单体的良好物流情况,其设计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物品运输、信息流通、能源流通等情况。通过对交通物流组织的优化,更有利于进行厂区内部不同单体的结合,保证其整体的协调性,更好的进行厂区的物流分析,保证总平面设计环节的优化,保证物流之间的良好衔接,保证投资情况的控制,进行用地面积的节约。在石油化工企业总图设计环节中,需要做好物流运输的工作,保证原料、产品进出的优化布置,保证电缆布置等的有效优惠,保证工程投资的控制,保证竖向布置的总图设计环节的优化,保证总平面布置体系的健全。这需要进行厂区外部规划环节的分析,做好路、排水系统等的协调工作。在竖向设计方案的应用过程中,需要针对工艺生产情况、土石方工程应用要求等进行分析,针对地形及其地质条件的了解,更好的进行比较,保证其满足分期建设的要求。在该环节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自然地形的利用及其合理改造工作,保证建筑物的良好高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竖向布置形式非常多,比如有阶梯式、混合式、平坡式等,如果其自然地形的坡度比较大,其厂区的宽度比较大,比较适合进行阶梯式方法的应用。如果厂区的自然地形的走势比较复杂,比较适合进行混合式布置形式的应用,更好的应对场内货运线路、码头作业区等的情况。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生产管理问题、职能问题等进行分析,做好货运及其人流线路的布置、问题,当然,这离不开对总平面布置体系的优化,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提升其整体应用效益。这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如某个国企进行石油化工工厂的建设,其与老厂区隔江相望,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用工,需要进行老厂的调配工作。在平面设计环节中,需要考虑到上班热源的休息问题及其通勤车辆的组织问题。

在石油化工生产环节,其需要进行长途车或者批量短途运输车的应用,需要进行可燃性、剧毒性、腐蚀性原料及其产品的分析,需要进行安全系数高的运输方式的选择,这需要进行装卸区及其周边环境影响的分析,更好的落实好装卸车流交叉问题,从而避免其较大危害性的交通事故的产生,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石化工的总图运输需要考虑到我国的土地利用环节,土地是人类进行生存及其发展的重要资源及其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行良好工作及其生活的基础。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土地资源国情。在总图运输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对国家复杂的态度,对土地负责的态度,具备良好的使命感,更好的进行土地的利用,保证工地的良好保护。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综上所述,总图运输设是企业项目设计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后续总图运输设计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确保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

2结束语

第9篇: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范文

电力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作为国有基础能源企业,多年来形成了细致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和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财务管理具有很高的信誉度和可靠性。电力集体企业作为其附属产业,传承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财务工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相比,电力集体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相适应之处:各单位财务管理情况参差不齐,单位之间差距较大,个别单位存在尚未执行新会计准则、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预算执行不到位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力集体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基础也相对薄弱等。另外,近年来电力集体企业一直处于改革期,也导致了其财务管理不规范。

电力集体企业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的思路

1.健全财务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为目标,自上而下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内容涵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业务操作规范,完善管理流程,优化岗位设置,强化内部制约机制,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提升和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应高度重视和持续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工作,定期对原有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审视结果分别采取废止、保留、重新修订和新制订等措施,使企业内控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应将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作为“依法治企”工作的重点检查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并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整改到位,使各项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有效提高企业依法理财水平。2.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是推广实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开展达标活动,定期组织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快速提升;二是严格执行国网下发的《电力集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电力集体企业会计科目体系》,规范和统一会计核算,保证财务信息可比;三是统一电力集体企业电算化财务核算软件,为建设规范统一的现代化财务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四是制定下发统一的会计政策,同类会计事项执行同一会计政策,规范核算,增强可比性;五是统一财务报表报送体系,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各网省公司应按照国网公司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不断统一和完善集体企业的会计和统计报表体系,规范格式,统一报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报送质量。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确保主要指标可控在控国网公司通过多年的管理实践,形成了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和执行体系,为电力集体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技术支撑。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功能,确保主要业绩考核指标可控在控;可以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增强对物资采购、工程进度等重点领域的把握能力;可以加强成本支出管控,全面加强可控性费用管理;可以优化月度现金预算运行机制,强化执行偏差考核,增强对现金流的引导调控功能;可以加强资本性支出资金动态管理,促进货币资金回笼。电力集体企业可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各项财务收入和支出、资金筹集和运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不断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和效益。4.尝试开展同业对标,提升管理水平电力集体企业未来的整合方向基本集中在电力建安、设备制造、物业管理等行业,具备按行业开展同业对标的条件。近年来,国网公司以加强同业对标专业管理为突破口,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体系,深化同业对标、拓展指标体系,强化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不断推进对标广度和深度,在指标提高、管理提升、工作改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电力集体企业可以以此为借鉴和参考,根据各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等制定对标体系,通过开展同业对标,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再提升。5.开展经营效益诊断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国网公司正在开展的经营效益全面诊断分析工作,为电力集体企业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经验。集体企业可认以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任务,从经营效率、经济效益、市场开拓等方面入手,围绕收入、成本、市场等开展经营效益诊断分析工作,通过全面分析经营管理现状,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剖析和研究,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优劣势,深入查找影响经营成效的主要因素,寻找利润的新增长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公司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6.强化依法治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一是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政策,深入研究,强化落实,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组织专人重点对国家体制改革、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内涵和实质,并将其落实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确保依法治企、依法理财。二是定期组织开展会计人员自查、互查和上级检查,由主业审计部门或电力集体企业设立审计部门对电力集体企业开展审计监督、效能监察,重点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企业各项制度及决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不足,组织认真整改,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整改效果,保证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企业各项制度决策落到实处,执行到位,保证工作质量。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财务管理的规范和加强,还须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素质,方可保证效果。应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对管理层进行财务基础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规范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依法理财、规范经营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重视和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和加强工作;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财务理念,增长业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葛瑞倩孙希珍工作单位: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青岛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