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数字化管理手段精选(九篇)

数字化管理手段

第1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

前言

在目前,航空维修已经进入到了“数字化维修”的轨道之中。从宏观视域来看,民航数字化维修的未来发展不可估量。

一、浅析航空数字化维修的内涵价值

(一)民航数字化维修及其发展概述。航空维修的演进发展过程极为迅速,早年经历了民航“事后维修”、“定期维护”等系统维修管理过程,直至前些时候,才逐步将“故障监测诊断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与航空维修联系到一起,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1]。随着我国各项基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民航事业的快速崛起,民航系统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均整合应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果。数字化维修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维修单元数字化、维修信息中心化等方面,从而加快了系统维修决策的进度,提高民航维修的效率与质量[2]。对于我国航空系统管理来说,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来维持民航系统的高标准运营管理是一直以来的工作目标。从过去我国民航维修及其演进发展过程来看,数字化维修的内涵价值突显,凌驾于传统的系统工程以及价值工程之上。打造新时代环境下的民航科技化管理是推进航空设计制造领域数字化维修的意义所在。

(二)航空设计制造领域数字化维修的意义所在。时下,民航数字化维修手段与实践领域的融合,有利于民航系统智能化管理的发展。从具体情况来看,凭借数字化维修手段,能够促进航空维修技术及管理效能的提升。在固有的“系统工程”基础上融合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飞机性能稳步提升,从而为民航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另外,民航数字化维修项目的发展,巩固了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的实践成果,进而突显了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绝对优势。

二、当今社会民航数字化维修的发展脚步

(一)凭借数字化维修手段,促进航空维修技术及管理的发展。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对于现代民航管理而言,航空维修技术及其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直接关系到飞行设备与机载人员的安全性。而且,从当前的世界格局及社会形势来看,我国数字化维修系统建设急需加大投入力度,尤其要采取一切有效的科技化手段来强化民航系统化管理,进而实现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目标。简单而言,“价值工程”是凭借对产品功能的分析,从而得到功能与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工程建设目标。

(二)在系统工程基础上融合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保证飞机性能稳步提升。从总体情况来看,飞机的维修质量高低对其本身的性能及使用寿命等指标的影响较为深远,实质上,飞机的性能优劣是可以通过技术化的手段来设计与制造出来的,在良好的技术手段支撑下,再加以适当的维护,则飞机性能便可以实现稳步提升。在以往,传统的飞机维护作业多是以来个人经验或是操作技能来完成,可控性较差,如若技术人员出现误操作,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形之下,民航数字化维修策略浮出水面,该策略以其先进化的信息化技术监控优势,成为时下的民航维修操作的主流,凭借“自感应诊断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修复技术”来保障民航飞机的性能优良,从而使得民航数字化维修的质量以及民航飞机的性能可控,这便离民航系统数字化管理的目标又近了一步[4]。

(三)巩固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实践成果,突显民航数字化维修的优势。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各国的民航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之上就已经采用了地面预警系统来强化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从本质上来看,地面预警系统是为了实时掌握民航机身的实际飞行情况,从数据信息的变化中来判别飞机是否出现故障,并接受信息。简单来说,地面预警系统的实际功用是为飞机驾驶员提供飞行高度的数据,一般用机的起降环节之中。在当民航科技领域的价值工程以及战略目标得以巩固以后,其未来的目标就是凭借多种科技手段来强化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系统优势。

三、探究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的发展趋势

(一)民航数字化系统平台的建立。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不仅需要研究战略方法,还需在原有系统工程技术管理以及价值工程标准的基础上实施战术管理,最终达成终端区航空管理的目标。系统的运行效能与每一个技术模块的实际效能息息相关,只有将天气雷达系统、无线电高度表、交通防撞系统以及地面预警系统的功能发挥出来,才能维持良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的有序运作。实质上,民航数字化维修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维修技术,来提升民航运营管理的效能,进而达到资源合理化配置以及强化民航运营效率的长远目标。

(二)构建出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化维修平台。现阶段,我国民航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维修管理的目标,但尽管如此,民航系统化管理的总体框架还不够稳定,亟待构建一套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从而将系统探测、预警系统以及通信联络系统等模块统一在一个平台之上,构建一整套安全、稳定的数字化维修平台,且符合相关的标准规范内容的界定[5]。我国民航体系管理也已经朝着这一方向发展,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以及精确的集中保障处理等技术手段也发挥出了极佳的效能。在未来,民航数字化维修体系必然能够更加成熟,且有利于强化民航事业发展进程中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航飞行管理的风险性可控。

结束语

通过研究航空维修的演进过程,以及民航数字化维修的相关技术内容,能够更加明确民航数字化维修对于民航飞行管理的重要作用。从目前我国民航事业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民航数字化维修不仅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存在,它更是一种科技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未来,数字化维修是航空维修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将民航数字化维修建立在“系统工程”、“价值工程”等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夯实民航数字化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封海锋,周宏,李旭东等.基于Wiki的开放性船舶维修平台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6(06):12-13.

[2]白金鹏,刘虎,王震威等.面向数字化技术支援的数字样机逐层轻量化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08(08):1147-1148.

[3]段子晔,魏勇.面向数字化维修保障体系的矿山设备维修仿真VR系统的构建[J].煤矿机械,2011,05(05):198-199.

[4]王立纲,王洪军.飞机维修技术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研究[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3,04(04):68-70.

第2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重要的探讨话题,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手段以及推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步伐,我们在建施工程施工中采取数字化管理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将每个阶段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更好的量化分析,需要将每个环节的工程量和内容进行分解并建立模型,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分解模型的最终数据结果来判断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工序是否符合要求,这就应运而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举措的实施,在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我们把所需要的建筑工程设计出来,然后再通过对施工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就是建筑物,那么在这个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进行管理进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好。而我们通过对这个过程一系列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指导管理的手段就叫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施工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数字化为基础,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整合信息并在完整的信息处理机制下进行运转的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数字化施工管理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什么管理形式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是能够建立起来并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和运用也是实现建筑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的重要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2.1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分解。在建筑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要根据结构分解理论对施工的整体结构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筑工程的分解要按照总的工程量以及施工的主要内容进行,并不是随机分配或者毫无规则进行分解,这样的工程分解是毫无价值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工程进行模块划分的过程,通过模块划分将每部分进行编码,每一块模块任务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2.2确定每个分解模块的特征目标。每个分解版块一般都是由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组成的。其中的施工效益由施工所花费的成本、整个工程的产值以及施工的利润等数值进行确定;其中的施工工期一般根据绝对工期以及相对工期的数值进行衡量;施工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照检查数值的标准值和检测标准确定。这些数值的确定和衡量都是依靠PDCA管理法进行,所有的特征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投入的下一阶段的工作。2.3施工管理阶段。在基本了解施工内容和施工工程量的基础上,会对工程进行分解和特征目标的确定,然后就会进入到施工的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也是按照过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各项施工内容和施工计划也都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4施工过程的检查工作开展。PDCA过程管理法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后要做好各项监测和检查工作。要将施工的基本情况和每一次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由管理者根据检查数据指标分析确定施工质量并及时跟踪进一步的施工情况。检查数据总结也是围绕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的质量进行展开,通过这阶段的检查数据和各个模块的特征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有益的信息。2.5项目自检和处置阶段。通过上一阶段的检查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总结出施工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什么要的检查数据结果,就会是什么样的施工质量,只有符合标准的施工数据才可以证明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有问题或者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并且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2.6项目循环和整合阶段。在每一个分解模块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目标完成之后,就要将每一个模块进行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最终的数据汇总分析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整个过程都会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变得更具说服性和科学性。最终的模块整合,使得每一个模块的特征目标整合成一个项目工程总的特征目标,最终的特征目标分析数值也可以反映出整个项目工程的总体施工情况。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在新时期的更好发展,企业除了对外要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建造出更高质量的项目工程以外,对内还应该加强管理,创新当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寻求更多有利于工程进度提升,有利于解决阶段性施工问题,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数据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整理分析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数据分析都和工程的造价管理相联系,更好的将工程的每一个部分检测进行量化,进而可以更好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作者:李建丽 葛红星 单位:沈阳鹏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刘富强,王宁波.基于BIM技术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C].2015.

第3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市政设施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遇到了数字化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种全新的数字城管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环境下,传统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遇到新型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者应积极的做好研究分析工作,利用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做好这项工作。

1 数字化城管环境下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市政设施管理网格划分问题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若干网格,再在每个网格中设置专人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这种网格化工作方式的工作模式的基础,是在城市中利用科学的方式清晰地划分出网格进行管理。但是在现阶段的城市管理网格,特别是在中小型城市的网格划分工作中,因为城乡结合模糊、街乡镇权利划分不明等原因,网格划分工作出现了网格界线不明晰、出现网格管理空白地带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网格管理中出现了重复管理、管理空白等情况。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相应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其中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包括了具有GPS定位、摄影、通信、信息传输功能一体的城市社管通系统,具有良好网络速度的信息接收和处理系统,城市整体的摄像头监控和信息处理中心等设备。这些专业化的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在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可以起到全面监控和迅速反应处理问题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市政管理工作中,这些数字化的技术和设备往往出现设备技术落后,网络技术支持差等技术类的问题,造成数字化市政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1.3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市政设施管理监督不到位问题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对于市政设施管理的监督工作极为重要。这种监督工作包括了对于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情况的监督、对于市政设施问题解决时限和质量的监督、市政设施问题重复出现问题的监督等诸多工作。这些监督工作的完成是确保数字化城市市政管理工作整体开展的保障。但是在实际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因为担任监督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技术落后等问题造成了正常的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使得许多市政设施管理的工作难以落实和开展。

1.4 数字化城市管理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素质不平均问题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的,基层网格的巡视和管理人员工作量大,收入相对不高。这就造成在人员的招聘工作中市政部门经常难以找到具有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所以在网格基层人员的招聘工作中,市政管理部门所招聘到的人员往往工作素质不平均。这种素质的不平均既包括了专业知识、数字化知识等技术素质的问题,也包括了职业道德、思想品质等思想素质的问题。这些工作素质的问题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下的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 做好数字化环境下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针对数字环境下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政管理部门和管理者积极地运用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进行应对。

2.1 利用科学手段完善明晰市政设施网格划分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中,城市市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地协调地方街乡镇等政府部门,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网格划分工作,明晰设施的管理网格。这些科学的手段包括了GPS定位技术、城市发展规划研究、城镇发展研究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同时网格管理工作中还必须明确属地管理和收益管理的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就是以属地间的地标物为网格的划分原则,只要是地区属地内的网格问题无论产权问题如何,必须解决。利益原则则是以谁受益谁解决的原则划分网格,将利益与责任问题进行捆绑,进行管理。

所以在数字城市市政管理中,利用以上的科学管理手段做好城市的网格划分工作可以很好地保证数字化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推进,同时可以为进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2.2 加大城市数字化管理技术的资源投入

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市政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于数字化管理技术的资源投入工作,完善和发展城市管理中的数字化技术。这些资源的投入包括了以下工作。一是新型数字化社管通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对于传统城市社管通设备老化的问题,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大社管通设备的升级换代工作,利用新型的社管通设备信息传输更快、GPS定位更准确等优势提高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做好专业网络的建设工作。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网络的建设工作是很重要的。只有在庞大而快速的网络支持下,市政设施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才能很好地完成。在这项工作中,城市管理市政部门应与地区的电信和网络企业联合完成网络的设置工作。三是建立数字化指挥系统。在城市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市政管理部门应建立起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指挥中心系统,进行市政设施管理的管理统筹、应急反应、人员调度和监督管理工作。统一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市政设施管理工作的应急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3 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加大对市政管理的监督工作

在城市市政设施管理的监督工作中,利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做好监督工作是很好的选择。这些新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项内容。首先是利用社管通系统的GPS定位系统和网络通信系统加强对于网格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工作。利用GPS系统可以随时对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定位监督,而网络通信系统配合专业的软件可以完成网络打卡的上下班的工作,完成对于网格人员的远程管理。其次是利用全面的监控系统完成对市政设施管理的监督工作。在市政设施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可以利用城市中的公共监控系统,在城市中建立全面的市政设施监控系统。这样市政设施的管理者就可以在指挥中心内完成对出现问题的市政设施的维修管理工作的时限,质量等内容进行全面监控。最后是建立全面的市政设施管理数据库系统。利用这种数据库系统可以很好地对于市政设施管理的数据,如对市政设施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成本、质量数据、问题出现的重复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监督。

2.4 做好市政设施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

在数字化网格基层人员的管理工作中,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做好应聘招收人员和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工作。这项工作的内容应包括以下的两项内容。一是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再教育中的技术培训工作可以很好地提高网格基层的工作人员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的数字化设备,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二是思想教育工作。利用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很好地提高网格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市政设施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4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手段;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科研、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网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层次。

整个系统一般由校园网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网教学系统、图书馆资源系统、一卡通系统等组件构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基本思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化校园的结构体系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环境是基础,数字化管理是手段,数字化资源是关键,数字化生活是目标。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改革的工程,其规划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结果的好坏,进而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

数字化校园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数字化环境建设:包括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硬件建设;也包括用户体系结构建设、安全管理及门户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

数字化管理建设: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也包含了标准体系规范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

数字化学习建设:包括数字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建设、数字化资源中心和资源建设机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制作平台;

数字化自主学习中心建设:应具备两种基本功能:第一,提供自主语言学习材料。比如语法、听力材料,以满足独立学习者的使用需求。第二,通过鼓励学习者发展个人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及承担责任等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学习材料,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推荐下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数字化校园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的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网络接入、信息应用及信息服务。

网络接入主要是指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得以实施的基本保障,是信息流动的平台与渠道。

信息应用就是向用户展示数字化校园成果的窗口。它包括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它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与关键。

信息服务功能是将各类信息按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决策支持及知识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对教师提出的信息化能力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里程碑,它实现了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消除了信息分立自治的局面,保证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对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的,以各种运行在计算机上的应用系统为组件的信息集合,因此要使用它的功能,享受它的服务,教师必须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操作能力。这种信息化操作能力,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熟练地使用一些和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软件,比如office2003等。

2.教师应该具备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再生能力

传统的书本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更新慢,信息量小,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的技术和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以弥补教材的滞后,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而要做到这一点,依托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平台,无疑是一个多快好省的方法。对此教师应该具备对信息的采集、整合和再生的能力。

3.教师应该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学模式已由板书式教学转变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教师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应掌握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数字化教学设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

4.教师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要求教师拓宽知识领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并能在教育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更新知识、拓展知识结构、完善人格,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的个性化,以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

四、数字化校园对图书馆建设提出的要求

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提出的几点建议:

1.图书馆要实现管理创新。在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坐等读者,而是主动的方式为读者服务。

管理思想上:追求新的时效性,打破以往评价图书馆总是以藏书量为标准。在新的条件下,要把能否高速、快捷、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和服务质量高低作为评价图书馆优劣的依据。

管理手段上:要告别手工操作,逐渐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增强工作效率。

管理目标上:发展目标是要建立数字图书馆,实现与其他院校或公共图书馆进行互联。

2.加强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物质基础,是开展信息服务的根本保障。信息资源的不断递增,数据库的不断建设,为数字图书馆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必须依据整体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原则,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

3.提高馆员素质。由于数字图书馆在发展变化,导致图书馆功能的不断改变,这就需要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组成部分。在高校扩招、改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设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解决多校区管理面临的难题、及远程办公等方面的问题,数字化校园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各高校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次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促进学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香.试论高校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74-176.

[2]王立珍.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信构建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50-52.

[3]杨利军.数字化校园的功能与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13):88.

[4]张靖,唐雪飞.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10):99-101

第5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1 初步探索阶段

在人类刚跨入新世纪之时,面对信息化发展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和要求,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刚同志,在2000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对全国档案部门提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圳、青岛等省市档案馆率先提出了建设数字档案馆或数字化档案馆的设想,当时主要是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界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思路,建设内容是在建立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因特网建立门户网站,为社会提供信息化档案利用服务(主要功能见图示1)。2002年,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总结深圳、青岛建设数字档案馆初步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在杭州、天津开发区、江苏省电力公司等档案馆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工作。2002年底,国家档案局在深圳召开“数字档案馆建设现场演示会”,观摩数字档案馆系统的现场演示。2003年8月,青岛市档案馆宣布我国第一个数字档案馆开通。之后,江苏省电力公司档案馆、杭州市档案馆、天津开发区档案馆相继宣布建设完成和开通数字档案馆。从2001年到2006年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初步探索阶段,其核心功能是计算机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建设内容是建设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门户网站。呈现规模和组织形式是个别地方和单位一个个点的试点探索。

图示1

2 普遍应用阶段

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后,从2006年左右开始,到2010年《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前后,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入普遍应用阶段。建设内容从以目录数据库、数字化为主,到适应各级政府、各单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业务工作信息化需要,接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重要数字信息资源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档案馆功能上从辅助实体档案管理到“收、管、存、用”并重,系统架构以“三网一库”为主要模型(主要功能见图示2)。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对数字档案馆项目的支持,从以项目一次性经费支持到列入财政专项预算和运行维护经费开支。呈现规模和组织形式是以点带面,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许多省市由省档案局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图示2

3 深化发展阶段

2012年以来,国家和社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处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各项技术层出不穷和普遍应用的时代。国家特别是中央政府各部门按照国家电子政务相关规划的要求,逐步实施了“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等重点工程,“一站”是指中央门户网站,“两网”是指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四库”是指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库,“十二金”是指金关、金审、金保、金质、金土、金农、金财、金税、金盾、金宏等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通知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国家将形成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满足政务应用需要;初步建成共享开放的国家基础信息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国计民生的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显著提高政务信息的公开程度;基本建成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覆盖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重要政务信息系统,治国理政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此,“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构建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外网平台,深化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文化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全民住房保障、全民社会保障、药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市场价格监管、金融监管、能源安全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应急维稳保障、行政执法监督、民主法制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建设。最近,国务院最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信息消费这个新理念,对包括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内容的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

以上这些新的形势发展对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当前,数字档案馆建设要体现三大新的功能要求,就是建设安全可信系统、实现智慧智能管理、达到长期保存要求(主要功能见图示3)。

图示3

4 建设内容

现阶段,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内容是,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国家和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满足各级各类档案馆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优先开展案卷级、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稳步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高度重视电子档案接收工作,努力建设全面反映过去和现在国家和社会面貌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深度介入各类信息化系统,确保电子档案来源可靠、管理可信、长期可用;努力促进信息化与档案馆各环节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使信息化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性核心手段(主要功能和架构见图示4)。

图示4

第6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落后要求档案管理实现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手段主要是以人工检索和查询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失误和偏差,同时还严重偏离了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实现数字化既是时代对档案管理者提出的高要求,也是减轻档案管理者工作负担和压力重要途径。数字背景时代下,实现档案检索数字化,服务手段数字化,档案储存数字化是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具体要求。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传统档案管理服务模式要求档案管理实现创新。

二、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高效准确的管理。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根据时代的需要,调整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但是当前有些档案管理者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懒于去改革创新,尤其是部分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片面的将档案管理工作看作的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认为档案工作做的怎样都不会影响管理的大局,因而很多领导忽视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督促和支持,更谈不上进行那个创新。另外,受到传统体制和思想的束缚,档案管理者也将工作重心放在对档案的整理、编目和检索上,对于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没有进行合理的思考和规划。甚至有些将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悠闲岗位,安排了一些无关人员参与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偏低,无法真正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三、实现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档案管理的前提是实现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延续很久,档案管理者颇习惯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导致思想观念僵化,很难去适应新事物,接受新方法,更不用说使用新技术。但是时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数字化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管理也在逐渐的实现数字信息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紧跟是时代的步伐,创新理念,树立管理的数字化理念,从长远利益出发,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制定适合新时代数字化的档案管理规划,为档案管理健康顺利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理念的创新是档案管理创新的前提,只有管理理念坚持创新,才能正确恰当的引领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理念的创新具体包括数字化的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人才运行机制。

2.档案管理的手段是服务模式的创新

档案管理实现创新需要采取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以一种新的管理手段来实现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随着社会形势以及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内容和范围的需求也在增加,利用的次数也在增多,因此,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管理需要紧跟时代的节奏,加快档案工作的服务力度。实现服务方面的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创新新的的服务模式,并且由被动的服务局面转化为积极主动为其服务。实现服务方式的高效化,多元化和社会化,此外,要不断的完善和丰富服务内容,确保哦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

3.档案管理发展的保障是技术的创新

第7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城建档案馆保存着反映城市建设丰硕成就的各类档案,记载着城市建设悠久历史,积淀着城市建设的文化精神。它集地域特征与专业特征于一身的独特优势,日益丰富的馆藏量和信息量,以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而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使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保管基地,城建档案馆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源,它将为数字城市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性档案信息。同时数字城市将产生大量数字化文件资料需要接收、保管和提供利用,这就要求城建档案馆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从而提供数字化信息的优质服务,以上种种需求使得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势在必行。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逐步深入以及各种数字化设备的产生与日益成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城建档案管理的重心由基础业务建设向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复合的管理与服务并存的模式转变。而目前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以及现有的城建档案日常办公模式都难以适应新的需求。就新时期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而言,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

数字化管理首先冲击的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通过实现观念的转变,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方式,才能在工作中抓住机遇,走出城建档案管理新路子。我们经历了城建档案工作从依靠经济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的转变,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的转变,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向技术的转变,档案服务由单一向综合型服务转变。思想观念转变了,就能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转变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

在新的管理形式下,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建设传统纸质档案馆,转变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应发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一个城建档案信息集散中心。建立一个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成为当前城建档案馆的工作目标。

三、保障技术人员的需求

数字化管理需要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对人员素质的需要发生极大改变。尤其是存储介质的不断变化,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术,每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城建档案馆要从对档案馆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变化性出发,建立培养高素质人才机制,从根本上保证数字化的管理的顺利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并行是走向数字化管理必经的一个阶段,全国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发展迅速,但仍是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接收、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档案才刚刚起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实行二元并存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仍要不断发展完善。

城建档案信息数字化就是把纸质档案通过扫描、录入信息到计算机数据库中,以计算机存储城建档案信息。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有必要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好城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打好基础。所以,新管理方式将通过自动化管理手段,实现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的目的;通过管理内容数字化,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业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开发利用,实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通过网络化服务,达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一要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程序。城建档案馆主要业务工作是围绕档案管理进行的,建立基于档案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管理、检索、浏览、打印等工作,实现网上办公。改变了目前档案馆有些工作周转时间长、程序多、工作量大、耗时长、准确率低、工作繁琐的现象,尤其是档案接收、著录环节中数据重复录入,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将以往的手工作业交给计算机,将信息处理交给网络,实现相关电子数据直接导入系统,并可通过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手段直接查询、统计,从而获得最新的最准的工作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通过与上级电子档案系统的数据转换,实现电子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将档案管理直接延伸到文件初始形成及流转过程,实现任意地块与历史数据的有效查询,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最便利、最快捷的服务。

三是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多功能开发,实现业务信息与现有档案信息系统的衔接。完善各项功能,对声像档案、地下管线档案、地理地形档案等新类型档案的信息进行开发,进一步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发挥城建档案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实现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通过信息化系统使业务工作中的标准化、规范化得以贯彻,实现指导、接收、保管各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克服人为因素给工作带来的不确定性,保证入馆档案实体及其信息的质量。

五是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接收数据格式,推广应用相关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实现信息管理的提前介入,使档案、信息同时进馆。从源头抓起,达到准确信息,节约资源的目的,促进档案形成者、利用者、保管者、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共同产生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我们能鉴定、保存和利用真实、可靠、完整的文件和档案,从根本上改变由档案馆来进行数字化的被动局面。

第8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一、底图档案数字化的含义

底图档案数字化是一个高度整合的概念,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手段,将纸质图纸系统转化成具有有序结构的电子信息系统。其最主要特征是图纸存储信息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和图纸档案利用时空化。具体来说,就是将现有的底图档案转化成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信息,目的是为了快速检索,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和提供远程信息服务。

二、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一)现实底图档案管理工作改进的需要纸质底图档案管理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纸质底图档案由于存储时间长,造成部分图纸变色,图线模糊;同时大量的生产任务使得底图的利用率很高,以致有些图纸破损严重,特别是图纸晒蓝时经过机器的高温,使图纸变脆,更加重了图纸的损坏。二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存储以及发展的需要,档案馆的图纸越来越多,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也使得利用不便于查找、抽图等。故迫切需要有一种先进的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二)数字化管理比传统档案管理更具优势传统底图档案占用存储空间大,档案管理部门不便于对已经归档的档案材料进行信息的提炼和加工处理,档案信息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闲置甚至浪费。随着现代化管理技术的采用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计算机、光盘等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底图档案数字化将会很好地方便科研人员查阅和更改图纸,节约工作时间。近年来,科研生产任务越来越繁重,图纸文件增长速度逐年提高,底图档案更改多而且必须受控,投产利用时需要晒蓝图,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已不能完全满足科研生产的需要。底图档案数字化处理以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审签和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使档案人员从抽图、更改、晒图中得以解脱,且用户查阅制作图纸更为方便,因为信息保存在服务器中,用户经过授权即可以查阅、利用档案,不受时空限制,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底图档案数字化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要求当前,由计算机科学飞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制定相关策略适应数字化潮流。从档案工作方面来说,西方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档案数字化,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制订了档案数字化发展规划,可以说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错过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机会,和其他国家档案工作发展水平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可以说建立数字档案馆是大势所趋,底图档案数字化管理也是现代化管理的时代要求。

三、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一)领导重视,强力推进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底图的产生、审签、传送、存储、更改、应用、保密等环节,参与部门和人员多,在管理方式上也需要做较大的变革。加之因受档案工作长期形成的封闭和半封闭环境的影响,有些档案工作者缺乏创新意识,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重管轻用”上,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基本技能的能力较弱,还没有真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档案数字化上来,对新事物有抵触情绪。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和强力推进,很难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各级领导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统筹制订工作方案,定期监督落实,了解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展情况,提出要求,下达任务,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充分调研,选好手段调研是采取手段的前提,只有充分调研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现代化管理现状,才能从中选出最好最适宜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才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查询功能,才能与本单位的OA办公自动化和PDM设计过程实现有机融合管理,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网络。当前,研究所要从实际出发,先走访调研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单位,深入了解他们的相关服务,尤其在接口对接方面,一般包括与OA系统等的集成接口;另一个接口是指系统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系统可提供基础应用、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等不同层面的SDK开发包等,学习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并根据所内的实际需求,从细节入手,采购切实可行的软件。

(三)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制度是约束每个工作人员的规范,同时也是保障他们利益的根本,制度变了,那么模式也就变了。基于电子档案管理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才能将数字档案馆建立起来,才能使相关档案管理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杜绝失泄密的发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对档案的管理,应建立专人专管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存储备份制度、利用制度、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应急预案等等。应做到制度上墙,奖惩分明,并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给予有效解决,为所内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

(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就是将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存储与利用的总体布局与安排。在制定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几个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等。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总体规划,实现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的有序化以及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通过对档案资源管理标准制定及体系结构的健全,实现档案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此同时,对新事物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总体上做好实施方案,分步推进实施。首先对新归档的底图实行数字化管理,电子与纸质图纸一并归档。其次把旧图逐步扫描成电子图纸,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建立一级、二级、三级目录,将电子图纸根据图号逐张挂到系统中,再根据所内科研人员的职能岗位不同,赋予不同的级别和访问权限,使不同操作员有不同的系统操作界面,使之只能查阅自己权限内的档案资料,做到分工细致,权限明确,这样既能很好地保护数字档案的安全,又能提供必要优质的服务。最后实现数字底图的网络监控、接收和归档。

(五)适时更新,逐步完善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管理方式与技术手段的适时更新,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档案数字化的发展要求。要逐步完善底图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层面。电子审签应支持共享、离线等,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置是否对这些操作进行强制审批,用户在执行加密文档的共享、离线等操作时,将视管理员的权限许可,可能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批。只有得到借阅者的反馈,流程才能逐步得到改进。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不断摸索、反馈,工作流程才能得以不断完善。这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发展的工作要求。

(六)开展培训,提高技能信息时代给档案信息化发展带来了不断的技术更新要求和技术改进方向。在此背景下,底图档案数字化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基础和人力资源保障。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传统档案管理的技术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的基本技能,拥有较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强化管理和组建技术团队的基础上,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在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重点学习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以适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突出时代应用知识教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的培养锻炼,进一步促进我所档案数字化水平和底图管理的科学有序发展。

第9篇: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

油田企业安防系统出了对资产和人员进行保护外,还要为安全生产服务,因此,石油行业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安防、安全和通讯管理平台, 一、数字化技术在油田管道安全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管道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管道是通过使用遥感,数据收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形成管道的数字化和信息集成系统,为企业人员在可视化条件下提供服务。其中,利用GIS技术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GIS技术的特点为操作简单,可靠性强,投资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管道安全管理中的GIS技术,将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管道安全管理中,能够直观、形象地对管道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监控和救援决策,对管道沿线的情况实现了动态数据管理,实现了信息的有机整合,对某一点的数据信息可以做出迅速而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发生管道泄漏时,生产调度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获知泄漏点的具体地理位置、泄漏量等参数,有利于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制定事故救援方案。此外,一些不法分子会对管线进行打孔盗油,通过数字化管道的建立,可以对打孔盗油行为进行监测和迅速定位,保障输油管线的安全运行。在管道安全管理中使用GIS技术,不仅能够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而且使管道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管理部门准确而又及时地掌握管道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是我国建设数字化管道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数字化技术在油库安全防范中的应用 油库作为石油企业油料的存储和供应基地,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特点,影响油库安的因素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油库火灾、设备故障等,引发油品泄漏。一种是由于不法分子的纵火、破坏、盗窃以及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通过油库安防系统中使用现代先进的安监技术,可以对油库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出可靠的防范,提供了油库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的油库安全防范系统是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多个孤立的局部监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和全自动的系统。通过建立数字化油库安全防范系统,可以对影响油库安全的关键区域实施不间断监控,当发生问题时,可以及时报警,显示现场情况;可以对出入库区重要场所的车辆和人员实现严格管理;一旦有火情发生,系统会发出声、光警报,自动监测火情,启动消防系统。系统还可以对油库重点保护区域的温度、湿度以及可燃性气体的浓度进行监测,如果度数超限,则自动启动通风系统,并报警;可以对查库和巡逻人员进行监督,对库区周围环境实行报警设计,防止不法人员的非法进入;此外,系统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对安监数据进行集成,实现二次应用,比如,系统通过提取门禁和摄像监控信息,可以对非正常作业时间段内进入库区的人员进行跟踪监测,对库区非正常作业时间段内的滞留人员进行搜索和报警。综上所述,数字化油库安防系统可以实现图像监控,信息探测与报警,资源共享管理等功能,为油库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数字化技术在视频监控中的应用 由于石油生产区域的面积大,人员数量多、分布广,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采取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厂区的重点区域进行全天侯监控,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可以通过秒级录像回放来对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回顾,准确对嫌疑人进行锁定,减少事故引起的损失。通过使用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可以通过网络将前端视频信息进行传输,方便企业安全管理者实时查看企业任意分支机构的视频,提高了安全管理的水平。此外,使用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实现与其他安防系统、报警系统实现联动,当前方的视频探头发现险情时,这时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和灯光系统同时做出反应,解码器会将监测屏幕切换为报警现场的图片,有效提高了报警事件的处理效率。 四、结束语 石油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石油安全防范密切相关,要保证企业在生产中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高清化和智能化特征的监控报警系统已经在石油行业中得到逐步广泛的应用。在今后的发展中,石油安防系统将朝着标准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实现安全监控和管理设备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