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少儿声乐培训计划精选(九篇)

少儿声乐培训计划

第1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儿童声乐嗓音训练呼吸发声自信心儿童声乐教学中嗓音的训练作为儿童声乐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们的嗓音训练是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儿童从年幼时开始对音乐有较深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以后走上音乐道路和对音乐事业的付出打下一定基础。

孩子们的声乐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今天,将儿童培养成一名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但是儿童在嗓音训练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许多教师对儿童要求用真声,这样可以有明亮的效果。但是,如果长期使用真声,会导致儿童的歌唱器官受损害,给儿童以后的音乐生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和急于求成,不记后果的训练。因此,把握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儿童声音的特点

儿童特别是8~12岁的孩子,正处在发育阶段,歌唱器官还没定型,声带、喉咙部位都还娇嫩、狭小,远远不如成人。所以,也造成孩子们的嗓音质地很清脆,音色异常透亮圆润;音量微弱、单薄,而且胸声少,头声多,音域不宽等特点。而且,同样是童声,在不同的年龄段,音色、音质、音量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别。在初期童声时,声音比较单薄,气息段等特点;在中期童声时,通过训练可以使儿童的嗓音向高、低的转变;在童声晚期,由于声带、喉腔发生变化,导致童声发生巨大变化,这时的童声就会变得粗闷、沙哑、音量减弱等特点。

儿童的嗓音在中期时,是童声歌唱的最佳时期,这时候儿童基本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而且对于声音的音色、音质都具有一定的辨别力,所以,在儿童嗓音的中期时,需要教师对于儿童嗓音训练进行合理、有效、科学的规划,培养儿童对于嗓音练习的兴趣,对儿童的歌唱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童声晚期时,儿童的声带、喉腔等都处于转变期,这时候需要儿童参加一些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持着艺术对儿童的熏陶,不要进行大量的训练,以免使声带、喉腔收到损害,所以,在童声末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和其他形式的音乐活动,保护声带、喉腔。所以,在童声训练时,需要辅导员对于不同时期的童声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训练和规划,保持儿童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二、儿童的发声训练

在儿童的嗓音训练中,必须要注意儿童自身的嗓音特点,在训练中,由教师引导着儿童去寻找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同时,在儿童训练中,需要追求良好的音质,而不是去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在训练中,要把获得干净、柔和的声音做为第一步,这是在训练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良好的起音是儿童嗓音训练中发声的基础,所以,在训练中,主要练习软音为主。在训练中可以用讨巧的办法,断气连声,让儿童体会小腹运行带起的气息流动,感受气息运行到声带的感觉,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对嗓音进行基础练习,最后对前两个动作进行总结,进行断音与调音的练习,只要这两点协调统一,当掌握发声器官的正确运动规律时,就可以做出良好的起音训练。

三、注重儿童的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儿童可以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而且在这个时候,儿童处在发育期,自身的声带和喉腔比较脆弱,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对于儿童嗓音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使儿童的声带受损,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音乐之路和身心健康。

儿童嗓音本身就具有清脆明亮的特点,但是因为儿童嗓音音域狭小,不能满足歌唱的需要,所以拓宽音域就成了儿童嗓音训练的重要目标。儿童的嗓音和成年人一样,具有真声、假声和混声的区别,所以真确引导儿童学会混声,是拓宽音域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注重培养儿童歌唱表演及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表演者对歌词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歌声将歌曲中的内容和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另外,注重儿童表演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充分的理解歌曲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另外,在儿童的嗓音练习中,要把握好声音的变化,比如,音质、音色、和情感上的一些变化,所以说,对于儿童的嗓音训练时,需要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内心情感,通过歌唱的形式合理的表达出来,更深情的投入到音乐的美妙之中,所以,在对儿童进行嗓音训练时,需要给儿童打造出一个轻松、舒适的训练环境,保持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嗓音训练进行合理的规划,为儿童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

第2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第3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弹唱;幼儿教师

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地深入,对学前教育教师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弹唱是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综合性艺术创作活动,它要求弹奏者在短时间内将声乐与钢琴伴奏结合起来,包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旋律的处理、曲式的分析、和声语言的掌握、歌唱技能的表现、伴奏织体的运用以及钢琴技术的掌握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弹唱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唱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入学时音乐基础较差。

大多数学生是通过文化课考试进入高校的,有些学校组织了艺术面试或加试,有些学校没有。即使是进行了加试的学生,大多数也只是考前突击学习,他们往往对音乐的理解比较肤浅,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学生整体的音乐素质并不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一方面,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课时分配不合理,即兴伴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而课时太少,课程安排就会缺乏连续性;另一方面,课程设置中缺乏音乐理论课程的系统学习。只注重学生音乐单一技能的培养,如声乐、钢琴演唱演奏技能,而忽视了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因此学生在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以及编配作品时,感到力不从心。另外,只注重学生的单科学习,忽略了音乐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生在边弹边唱时不能将所学的音乐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三)缺乏适合学前教育专业边弹边唱教材。

一些学校沿用的是艺术教育或师范艺术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内容过于专业化,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特点,缺乏幼儿歌曲的训练。

(四)音乐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从艺术教育专业转入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教学模式大多沿袭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缺少学前教育专业的针对性。

二、弹唱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针对以上问题,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建议采取以下改革策略

(一)根据生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首先,从基础抓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和弹奏技能,为今后边弹边唱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及时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必要时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放慢教学进程,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最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进校时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激励他们刻苦学习专业技能。

(二)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改革音乐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幼儿园弹唱教学的需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要让学生尽快掌握弹唱技能,必须从课程入手,适当调整音乐课程的比例。可以在一年级开设音乐理论、声乐、钢琴、视唱练耳等课程,夯实他们的音乐基础和理论知识;在二年级的时候增加即兴伴奏理论(和声)与实践(弹唱)相结合,使学生迅速提高弹唱能力。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较多,音乐课程的课时比较少,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中学到更全面、更丰富的内容,必须对现有的音乐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可以将即兴伴奏、和声课程整合在一起,因为和声设计是钢琴即兴伴奏中具有“灵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声选配直接影响到整首歌曲伴奏处理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因此把和声知识融入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又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钢琴教学中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弹奏的作品,适当减少练习量,降低练习的要求。在学习了一年或一年半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并能弹奏有一定技巧的作品时,就可以在每堂课中适当增加一些儿歌的弹奏。可以先找些幼儿歌曲的伴奏谱或者幼儿律动的乐谱,让学生分析乐谱,了解基本的编配步骤,掌握基本的音型选择、搭配、变化与承接,对个别典型体裁的歌曲单独进行分析,并选择适当的编配和弦和伴奏音型,通过不断的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弹奏水平。在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钢琴的即兴弹奏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其中和弦的编配和音型的选择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一旦选好编配和弦和音型,弹奏就变得很轻松了,边弹边唱也就没有问题了。

(2)声乐教学中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在声乐教学中,除按照基本的声乐教学常规训练外,还要进一步拓展与幼儿园教学相关的声乐教学内容。如学生经过一年的声乐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歌唱发声方法,能够正确地运用呼吸、清晰准确地咬字吐字、准确地演唱音高节奏、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的强弱,能够运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演唱时,就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增加儿歌的演唱。其中包括童声的发声训练技巧、儿歌的演唱方法,以及儿歌演唱中声音位置、呼吸及状态、情绪与表情、伴奏与歌声的相互结合等等方面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歌曲,包括分析歌曲的题材和内容、体裁、结构、调式、旋律等。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到边弹边唱的声乐实践练习中去。

(3)自弹自唱的教学内容统一。

由于声乐和钢琴教学中都增加了儿歌的教学内容,为了避免教学内容的脱节,必须将两门课程的儿歌内容统一起来,即在声乐课程中练唱的儿歌,在钢琴课上进行编配。两门课程可都要求学生自弹自唱,让学生能不断反复练习,提高自弹自唱的能力。

(四)改进弹唱课堂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其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特别在进行作品编配和音型的选择上,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其相互交流、共同研讨,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弹唱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够提高。要通过多渠道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

(1)强化课堂训练,加强课后训练。

学生每堂课学习的曲目,课后要相互弹奏练习,进一步增强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理解。

(2)创设实践平台。

举办音乐会和技能汇报演出,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舞台。学生可以演唱或演奏作品,增加舞台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编配儿童音乐剧、弹唱儿歌等形式锻炼自弹自唱的能力。班级音乐会声乐考试伴奏、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等活动可以与钢琴教学训练同步进行,使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3)把弹唱作为学生技能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

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儿童歌曲弹唱比赛。把弹唱能力作为学生的必备的能力和就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4)深入幼儿园实践实习。

利用每学期的幼儿园实习周,到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让自己的弹唱能力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作为幼儿教师的培养者更应该遵循学前教育的特点,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不断创新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富洪.《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层级课程的研究与探索》教育导刊,2009,12.

[2]王晓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现状及对策分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3]季新华《师范生教育实习改革和创新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03,7.

第4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前言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 艺术 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 。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 学习 :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 方法 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 发展 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 分析 、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 音乐 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 经济 ,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 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 科学 的训练相结合的 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 分析 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 学习 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 发展 。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 自然 也会直接 影响 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 问题 ,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第5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一)注重专业课效果,缺乏实践运用

在大多数师范院校开设的视唱课程中,纯粹以培养学生唱与听的专业性入手,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特别是联系上中小学教育而用的实践性,却有所欠缺。

(二)未将中小学教材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

现今的视唱练耳教材多选用国内外名曲,涵盖面很广,但中小学教材内很多歌曲并不在此列,当学生毕业成为教师时需要重新熟悉教材里的歌曲,不能做到尽快上手。

(三)培养计划中课时量不够

现在师范类高校的视唱练耳课普遍开设的是两学年,周课时2节,只有少数专业音乐学院开设2到3学年,周课时4节,普通师范类高校的课时量是偏少的。

二、改革办法

围绕以上提出的几点,视唱练耳的课程改革不外乎内外几个方面:从外在来看修改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增加课时量。从课程内部看联系实际,增强应用性,明确培养目标。这并不是盲目迎合市场需求,而是从实际出发,去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则结合中小学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提出几个视唱课程中如何让中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改革的重点:

(一)节奏教学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若一味模仿教师,则容易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很快烦躁疲倦。因此针对儿童的节奏学习,应该自创一些有趣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出各种音色。或者根据当时的情况对儿童列出的节奏进行合理的改变甚至是创编,让学生分组练习。打击乐没有指法的困难,学生容易操作,最容易突出节奏特点,也促进了儿童协调性的发展。因此,引导的老师应该有较好的节奏功底,以及一般的节奏组合模式功底,并具备不同打击乐音色的识别能力,所以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课的改革,可以在节奏教学方面进行合理的改变,从而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

(二)旋律教学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采取例如节奏问答、节奏变奏、节奏模仿、旋律模仿、旋律改编模仿等方法都可以。其中有一种卡农的形式,可以先让一个学生唱出两拍的任意节奏,第二个学生接着前者的第二拍再进行演唱,在以后的演唱中逐步增加单位拍的数量同时,改变之前的固有节奏型。训练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演唱自己部分的同时,也注重感受其他声部的和声效果,使学生建立起多声部的音响意识,来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感受力。但是,这种上课方式,要求教师有着复调的基本知识,以及多声部的耳朵,那么在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当中,不止是视唱教材中的旋律,而将优秀的交响乐或者室内乐甚至是我们民族音乐当中的多声部音乐纳入教材并且合理的利用迫在眉睫。

(三)听辨教学方面

在听辨教学中可以采用级进接龙的方式。所谓级进接龙就是在听辨中环环相扣,逐渐增加难度。比如从二度、三度、四度音程开始到简单的调式训练再进入复杂音程的训练继而到更难的调式训练中。音程以及和弦的听辨在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听觉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建立起合适于学生自己的内心听觉是视唱练耳教学环节中需要改革的难点。

(四)音乐感知方面

音乐感知是节奏,音响的一个综合听辨过程。听力训练首先可以在乐器的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相同的音乐短句,让学生听辨不同音区的音,形成音乐想象,要求教师有着基本的音色形象刻画的知识。老师要做的就是引进门,学生学得主动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视唱练耳教学历来填鸭式的手法这种纯技能的训练对于中小学生效果都不太理想,只有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技能融入教学中才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步入音乐殿堂。在这一点上,需要在高校的视唱课里面对学生进行意识方面的培养,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贴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要结合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内的歌曲,作为辅修教材,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对这些音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综合评价,以便在将来教学时更好的进行应用。

三、课程改革最终目标

第6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展现状

一、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相关教育方法和观念,同时也会有许多方法和观念会在消失,中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方法和观念不断产生或消失的过程。但是这种方法和观念的产生或消失不是凭空的,而是要依据某些环境和条件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和观念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后一个时期根据自身的调节,对前一时期进行选择。如果与自身的相关条件不出现大的矛盾,可能会直接小作修改或直接采用,在此基础上会形成适合这一时期的方法和观念,而随之而来的前一时期的会消失。

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1.幼儿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

上个世纪末以来,我国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加,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在精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人,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人们对幼儿音乐教育尤其重视与关注,“音乐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到处都能看到音乐培训机构的影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音乐艺术培训中心达数十家之多,海纳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代音乐学校、春之声艺术培训中心等等。在这些音乐培训机构中,开设课程有乐器、声乐、舞蹈等,其中乐器又分为西洋乐器和民族乐器。声乐分为美声和民族。舞蹈分为拉丁、华尔兹、伦巴等等。科目之多,科目之广,基本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们对音乐学习的要求。

2.家庭幼儿音乐教育受到很大重视

幼儿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对孩子进行教育是父母和教师的本职、责任。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腾飞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及国家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而音乐教育是美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实施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它的最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育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孩子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注重教育所有的儿童,以使发挥出他们的音乐天分,尽管有些儿童在音乐方面的能力稍显逊色,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家长们认识到了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不惜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来培养幼儿音乐素质。在调查中发现,送进音乐培训机构,找家教进行教学,对幼儿进行乐器、舞蹈或声乐方面的训练。家长们的目的相同,但采取的方式、方法却不尽相同。有些家长希望通过音乐来陶冶孩子的情操,带动其他方面的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所以并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考级或者走音乐这条路,在监督、教学的过程中谆谆教导,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法;有的家长却以考级为目的,整天压迫孩子练习,一不听话,轻则骂,重则打,把孩子弄的苦不堪言。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幼儿音乐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能演奏乐器、舞蹈表演、歌唱;越来越多的儿童音乐比赛、儿童专场音乐会、儿童专场演出。对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幼儿园更加重视幼儿音乐教育

2001年9月国家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体现幼儿园课程的新理念,更是将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指导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国幼儿园课程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情境的变化,关注课程进行中幼儿的经验、兴趣及需要,课程有了不确定性。教师与幼儿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同时,通过幼儿园课程改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本园课程三级幼儿园课程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幼儿园的数量增多。幼儿园中的音乐教育的力度也在加大。音乐课增多,有以前的一周一节课增到现在的一周两节三节,甚至每天都有音乐课。并在幼儿课外活动加以背景音乐,通过日常的训练和熏陶,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1.立足于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目标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它是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确定音乐教学组织形式,设计音乐教学方法,评价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幼儿园音乐教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音乐教育目标,音乐教学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必然会盲目、随意。这个音乐教学目标必须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成长规律。2001年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中将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定为三个方面;(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因此,教师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太死板,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的人来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尽量发展幼儿的音乐潜力,培养其音乐细胞

音乐教学活动不仅是建立在尊重幼儿内在的独立性和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而且还要为幼儿的未来着想。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和引导者。音乐教师不再像以往一样的单向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探索性创造性学习,当然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或示范。

3.家长对孩子多鼓励,少谴责

家长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了解孩子内心真正需要的,譬如:看幼儿对哪种音乐类型感兴趣,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的音乐在家庭中播放;如果打算让幼儿学习一种技能,可以在学习音乐各个科目之前,征求幼儿的意见,“你喜欢唱歌,跳舞,还是乐器?”“乐器里面你喜欢中国的,还是外国的?”“舞蹈里面喜欢哪一种啊?”等等,仔细了解幼儿的喜好,再根据其兴趣选择适合音乐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刁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能颖.学前音乐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以“帕斯卡定理”而闻名于世并被誉为“17世纪法国最大的智者”的帕斯卡,是个被父亲用敏锐的眼光捕捉住孩子敏感区的数学奇才。

    帕斯卡7岁时,父亲给他制定了学习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他必须先学历史、哲学,然后再学数学等其它课程。为此,他父亲把历史、哲学以外的书籍都收起来藏到帕斯卡看不见的地方。有一天,帕斯卡父亲到孩子房间,看见帕斯卡趴在地上用炭专心地画着图形,注视了好一会儿,便高声问道:“你在干什么?”帕斯卡很自信地回答:“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例,三角形的三角之和等于两直角。”父亲大吃一惊,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儿子没有学过数学,却知道了欧几里德几何定理,惊喜得热泪都流了出来。他认为,儿子已有数学方面的爱好,就不应该扼杀。他打破自己原来的计划,重新为儿子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拿出了数学方面的书籍给儿子看,引导儿子学数学。儿子如获至宝,一头钻进数学王国里。1636年,年仅16岁的帕斯卡发表了《圆锥曲线论》。这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哲学家笛卡儿对超过当时数学水平的这篇论文产生怀疑,亲自测试了帕斯卡后,笛卡尔在事实面前承认了帕斯卡的才能。帕斯卡一举成名,以后在数学、物理学、水利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像帕斯卡父亲这样能够捕捉住孩子的敏感区并加以引导,促进孩子成才的事例,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并不少见,而是一种规律。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亲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他父母亲并不想让儿子也去发展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为他教钢琴,父母亲意识到孩子有音乐的天赋,要抓住这一敏感区进行教育培养。因此,在肖邦4岁时,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认真、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19岁就创作了《钢琴协奏曲》,一鸣惊人。

    科学史上有位与牛顿齐名的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时候父亲叫他画画,他总是在纸上涂满几何图形。细心的父亲立刻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敏感,于是父母就教他几何学、代数学,不久麦克斯韦在数学方面显示了惊人的才华。15岁时写的数学在《爱丁堡皇家学会学报》上。

    庄泳,这个名字从巴塞罗那传遍世界各地。庄泳,原名是咏。父母的意愿是让她将来在歌坛上有所发展。而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对一池碧水感兴趣,与游泳结上了缘。当发现女儿对“泳”的爱好远远胜过“咏”时,她的父母就把她的名字由“咏”改为“泳”。从此,女儿的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充足。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奇迹。倘若做父母的能像帕斯卡、肖邦、麦克斯韦、庄泳的父母亲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敏感区,顺势加强引导,这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

    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注意学习,掌握知识,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和捕捉孩子的敏感区。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是非常敏感、非常富有神奇性的。他们能够使许许多多事物巧妙地发生关联,对事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就具有许多方面的天赋,发现和开发孩子的敏感区,首先就要注意你孩子的天赋。通常,孩子具有下面几种天赋:

    音乐天赋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尽管这些议论并非每次都准确。

    逻辑天赋孩子能经常提出诸如“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之类的问题,使家长难以回答;平常善划分人、事、物的种类和秩序;对家长的经济分配参予某些意见;对自己的零花钱安排得颇为妥善。

    自我认识天赋孩子善于把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联系起来;对于别人将去做的事情能作出预感性的评议,对自己干的事情能有准确的评判。

    他人认识天赋孩子能注意家长或相邻人员的情感变化,并对此表示支持或劝慰;喜欢模仿别人在生活中的言行。

    家长们不妨注意一下自己孩子具备上述哪种天赋。具有上述某种天赋,你就要顺势引导,为孩子的早成才创造条件。

    当你捕捉到孩子的敏感区,接下去就是如何设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赋、爱好和主客观条件。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要不顾条件是否可能,盲目进行自我设计。

    例如,孩子有音乐天赋,很想学钢琴。这时候有两个必要条件需要你考虑:钢琴有没有。自己没有,想去买,能否买得起,这是其一;二是钢琴老师能否请得到。

    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还有一个培养方向和目标问题。是准备向专业发展,还是作为一种兴趣培养。这些,都左右着孩子的发展问题。

第8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柯达伊 音乐教育思想 高校学前教育 音乐教育

一、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简介

(一)全民教育观。柯达伊提出了:“音乐是全民所共有的精神财富,人人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音乐教育也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学习内容”。其教育目标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他认为,匈牙利的音乐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少数专门人才,而应使全体公民都掌握音乐知识,成为有较高音乐修养的国民。认为“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二)以本民族的优秀音乐作为一切音乐教育的基础。优秀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本民族的优秀音乐是柯达伊体系中教材的主要来源。他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它们为全民所占有。柯达伊坚持认为民歌是孩子的音乐母语,对于匈牙利孩子来说这自然是匈牙利民歌。因此,儿童的音乐教材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童谣和优秀作曲家根据民族音调创作的作品。

(三)重视歌唱特别是多声部歌唱的训练。柯达伊以歌唱作为一切的出发点和依据,坚决主张必须提高学校歌唱教育的普遍水平。提出“天天歌唱和天天体育运动,同等的发展孩子身心”,认为歌唱教学的展开不受儿童发展水平和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同时他还提出声部歌唱特别重要,应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实施多声部合唱的训练。在合唱训练时不采用乐器伴奏,是柯达伊体系使多声部歌唱的和声效果达到更纯净和谐的重要方法。同时还注重节奏和旋律原理的练习。

(四)强调音乐读写能力的培养。柯达伊教育体系认为:儿童对许多事情都能够自发的、下意识的“即兴”,但这不是教育,教育要有计划、有意识。在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开始训练即兴编配短句,小学一、二年级进行基本问答句式的分析和练习,逐渐进行节奏型编唱旋律,为短小的钢琴作品改写和声低声声部,根据不同时期和声风格进行创作练习等,创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主要依据学生文化课的成绩,并没有进行技能考试,忽略了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考察,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方面的训练,唱歌、弹琴、舞蹈等技能水平几乎为零。有的学生也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参加过一些乐器兴趣班,学生在音乐基础上的参差不齐,对此后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

(二)音乐技能教学效率较低,音乐教学观念较落后。学前专业音乐课程课时量较少,因此只能采用集体课的形式,对于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课程受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教学进度迟缓,无法根据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曲目就行教学,加之学生程度差异较大,学生学习效率较低。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理念与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体现在多数还是以简单的技能训练为主,对综合的课程模式还缺乏认识。绝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都是从专业的音乐院校毕业,本身就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知识,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还是过多的以专业的技能 训练模式为主,缺乏相关的科研意识。

(三)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不能满足幼儿园实际需要。由于课程设置的局限,大多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都需修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且课程较多。因此在技能方面课程设置就相对较少,且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因此根本就满足不了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 “专业性”和“全面性”。因此里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也相差甚远。

三、音乐教育思想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启示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以歌唱为主,创造性的结合了本民族的音乐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提倡全民音乐教育,树立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教育信念。他给我们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也带来了很多启示,为我们以后的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树立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首先我们要改革音乐教育理念,抛弃落后的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全民音乐教育思想。针对每一个学生,发掘培养他们的音乐潜能。提高其审美意识和艺术水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每一个发展。

(二)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优秀音乐材料。尝试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及优秀的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教学材料。在音乐欣赏方面,多接触一些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学生民族文化视野。

(三)以歌唱为一切音乐活动的出发点,注重学生即兴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在视唱及器乐教学中,通过节奏模仿-节奏问答-节奏即兴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将歌唱融入器乐教学中,重视多声部合唱训练,利用手势进行二声部练习,帮助学生调整音准、训练听觉,与学生做即兴的二声部卡农练习,以锻炼音乐记忆和多声部听觉。在声乐教学中,首要的是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声乐之美,调动他们的情绪,唤起学生心灵的向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9篇:少儿声乐培训计划范文

【关键词】体验;感受;表现

节奏感是从事音乐活动所必须的一种能力,是使音乐富有生命力,形成音乐作品风格与特点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培养节奏感,促进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从节奏入手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节奏教学很抽象,难理解,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幼儿节奏训练教学中,我尝试开展“体验式学习”,初步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教师满意、幼儿乐意的双赢效果,真正做到了让幼儿体验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

1 引导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中许多要素,如节奏、色彩、音色等都可以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它们的原型。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经验少,理解力差,单纯地向他们讲解节奏的含义,幼儿难以理解。我根据幼儿年龄小,喜欢色彩鲜艳、带有声响、生动活泼的物体的特点,借助幼儿熟悉的、常见的物体,通过与各感官的相互作用,让幼儿产生对节奏的最初体验。这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向--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2 激发幼儿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从事某一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节奏符号和节奏型的认识、理解是幼儿节奏训练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幼儿将生动的节奏与单调的符号联系起来,又怎样将单调的符号通过自己的乐器表现出来,是我教学计划中的重难点。

为此,在认识节奏符号前,针对幼儿喜欢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玩具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一套小动物节奏卡;用鲜艳的卡纸作底板,小动物的头代替符号“X”,用小树当小节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设计音值线。活动中,幼儿一下子被这精美、新颖直观的教具所吸引,更对这种有趣的形式感到兴奋不已。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不同的节奏型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小猪卡、小鸭卡、青蛙卡等,他们非常喜欢,许多幼儿不用我提示便能很快唱出节奏,在活动中,我还穿插了《看谁占得快》等游戏,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这些游戏动静交替,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在小动物欢快的叫声和小朋友愉快的笑声中,幼儿很快掌握了这些枯燥、深奥的节奏,并对节奏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以后的节奏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打击乐器是开展节奏训练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除了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乐器外,我还带领幼儿收集废旧材料来自己制作。如:易拉罐、酸奶瓶、金属瓶盖、沙子、小豆等来制作摇响乐器和敲打乐器,也可以用筷子、调羹、尺子、梳子等物品代替。让幼儿充分感知制作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展节奏感。

3 鼓励幼儿表现节奏,展示个性

在节奏活动中,除了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喜爱节奏外,还要引导幼儿去表现节奏。因为节奏活动包括感受、理解、想象、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音乐活动中,我鼓励幼儿用身体各个部位为乐曲伴奏,幼儿很感兴趣,有的拍手、跺脚,有的拍腿、打舌、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发挥了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幼儿的这些创造,我都给予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从为简单的乐曲伴奏(包括用肢体动作和用节奏乐器敲奏)发展到为儿歌、童谣、图片故事伴奏及用自制的节奏乐器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如幼儿用筛子筛豆表现下雨的声音,用摩擦席子表现赛车的声音等;引导幼儿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图片故事《小兔乖乖》伴奏,表现狼和兔妈妈的不同特征与情绪。尽管幼儿表现得十分雅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节奏训练的尝试,幼儿对节奏活动很感兴趣,在节奏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情趣。大多数幼儿不但能准确地拍出教师给出的节奏型,由于对节奏的感受逐渐加深,情感更加丰富,自信心更强了,敢于表现自己,把情感表露出来。能创造性的运用身体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同时在运用节奏乐器演奏时能大胆地利用替代物。幼儿对节奏有了较好的体验,对各种节奏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对于生活中的节奏变得敏感,节奏感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