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精选(九篇)

少儿体育运动培训

第1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1让少儿快乐地学习体育

舞蹈体育舞蹈训练对于孩子来说的确是个难题,由于年纪小,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初学时对动作的掌握、音乐的理解及舞蹈特性的表达等方面都存在不可预见性。因此,老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地引导,首先要让少儿能够快乐地学习体育舞蹈,从兴趣爱好的角度去考量,培养孩子对体育舞蹈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少儿快乐地、带有游戏性质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使体育舞蹈知识渗透到少儿身心之中,也可以给人以快乐的享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体育舞蹈知识,享受快乐教学带来的乐趣。教师要根据少儿的体质特征与年龄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要根据少儿生长发育及身体素质、掌握能力等特点,不要急于求成,不搞大运动量训练,在训练安排上要注意循序渐进、协调配合,这样才会使体育舞蹈项目在少儿训练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体育舞蹈在少年儿童中得到更好地普及与推广。同时由于少儿年纪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少儿的健康安全等问题,始终把儿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方面,引导少儿积极、认真地训练,正确地认识体育舞蹈训练的意义是参与、提高,成功与失败都不重要;另一方面,应该让少儿始终保持学习体育舞蹈的快乐情趣。

2培养少儿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在体育舞蹈教学时,教师对少儿体育舞蹈的动作掌握、训练情况及表现应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尽量不用指令性语言和批语性语言。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环境中,从而提高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及兴趣。对少儿学习体育舞蹈动作有困难、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一般、训练过程中缺乏主动的少儿来说,教师应要更多地期待,不要急于求成。教师的激励性语言更能让孩子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舞蹈运动中,刻苦练习并去掌握动作,这样就会潜意识地对体育舞蹈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课上刻苦训练,课下利用业余时间去复习;如果缺乏兴趣,仅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缺乏课下的复习任务,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体育舞蹈的信心,影响培养目标及其体育舞蹈训练在少儿这个年龄段中的发展。

3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学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和训练中,教师永远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导力量。为培养少儿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适时将自身的形象美、形体美及语言美示范展示给每一位学生,换句话说,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少儿学习的情趣,如能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抒感和舞蹈词汇,提高他们对舞蹈的悟性,对教学成果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在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中,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等方面影响少儿体育舞蹈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艺,丰富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从教学中感受美、提炼美、创造美,并通过自己的德、识、才、学、情趣不断融入到整个教学和训练过程中,为少儿学习体育舞蹈营造一个洋溢的、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最佳的教学意境,以便获得好的教学和训练效果,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少儿通过体育舞蹈训练,可纠正其不良的身体姿态,培养好的形象和气质。

4.1.2少儿体育舞蹈训练可使少儿增强体质,使身体机能及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1.3少儿体育舞蹈训练可促进其智力发育,培养其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享受快乐。

4.1.4少儿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以使少儿从小获得体育舞蹈的专业知识。

4.1.5培养少儿的创造思维能力,使自身综合素质和自身艺术修养得到提高。

4.2建议

4.2.1应该在少儿这个群体中广泛和开展和普及体育舞蹈训练,让更多的少儿都参与其中,促进和提高少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4.2.2体育舞蹈应该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学课堂中开设课程,使少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4.2.3要多举办一些少儿体育舞蹈的表演和比赛,调动儿童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使少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2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培养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出了对策建议: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合作团队;完善法规制度;改善知识结构。

【关键词】 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

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在奥运会等世界级体育大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大批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秀苗子绝大多数来自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变化,就业者择业观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如招生困难、就业不畅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少儿体校持续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研究ο笥胙芯糠椒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1、政策法规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全面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实力;继续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的原则,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文化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比例,运动队逐步向院校化过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入学、深造条件;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

2012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市、县级体校建设,夯实陕西省业余训练工作基础,加快构建举省一致的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体系,陕西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本着“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了《陕西省少儿体校评估奖励办法》。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

(1)运动训练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少儿体校的训练方式上,“亦读亦训”的占比高达76.9%。

(2)运动训练计划类型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制定了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和周期训练计划,这与每个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要求密切相关。其中,74.4%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92.1%的教练员有课时计划。对于周期较长的计划,很少有人能严格执行,是由于教练员们普遍认为,即使有了多年训练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因为运动员的年龄层次、竞技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等各种原因而导致难以落实。因此,教练员们一般只认真制定并执行更为具体而实效的课时训练计划。

(3)教练员学历及职称情况。调查表明,各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达到97.31%;中专、大专以及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人数很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仅1人。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中,有18.46%的教练员经过正规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或运动训练专业的全日制学习,其他教练员则通过函授或者其他学习方式。

六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水平比较相近,但是,西安、宝鸡、榆林三市表现出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占比更高一些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更强。

3、少儿体校管理现状

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主要有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运动训练管理和经费保障三大部分,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效。[3]

(1)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市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员都是“三集中”(学习、生活、训练)的学训方式,只有少部分运动员属于“二集中”(训练、学习)和“一集中”(只负责训练)。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须严格管理,并担负起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与训练有关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工作。教练员的角色也变得多样化,他们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教练,有时是学生的朋友甚至父母。

(2)运动训练管理情况。在被调查的主管训练的学校领导中,大部分领导所学专业是运动训练或者体育教育,且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少儿体校看重的是领导的业务水平,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抓训练、出成绩。

(3)经费保障情况。经费来源单一是全省各市体校办学面临的共同现状。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各市少儿体校的经费均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得到社会或个人投资办学资金的体校几乎没有,而办学经费不足又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拓宽办学资金渠道、克服“等靠要”思想,成为陕西省各市少儿体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年来陕西省以不同形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少儿体校的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外部环境。

(2)六市体校竞技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各市业余竞技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都基本合理,但是年龄结构存在地区差异,学历含金量不高,高学历偏少,教练员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不足。另外,有44.2%的教练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太满意”,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3)在文化课教学管理方面,有72.1%的领导以前是学体育的,75%的体校领导都认为现有的训练经费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竞赛开支,而且经费来源单一。

(4)所有少儿体校生源匮乏,毕业后成绩好的运动员进入上级训练队,其他流向普通或重点学校。

(5)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的弊端是:培养运动员目标单一;生源匮乏;运动竞赛中“金牌主义”功利的错误导向;重视训练、轻文化课学习思想严重;后勤经费保障不足。

2、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坚持把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作为少儿体校办学目标,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改变领导思想,重视和明确办学目标,强化组织实施力度,努力贯彻落实。增大少儿体校学生的升学率和输送率,吸引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积极参加少儿业余训练。

(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省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引导“体教结合”模式向有序的轨道前行。提升政府投资,加大自我创业力度,拓展思路积极开展相关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收入。政府应减少壁垒,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举办少儿体校。

(3)打造合作团队。建立“合作型”的教练员队伍,以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教练员来源渠道,竞争上岗,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指标体系。

(4)完善法规制度。增加运动员的注册和省、市级交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落实管理制度。

(5)改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努力形成适合体校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注 释】

[1]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http://sport.gov.

[2] 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15.

[3] 王永训.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18.

【参考文献】

[1]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Z].新华网(北京电),2008-9-29.

[2] 于爱军.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3.10.

[3] 张永龙.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6.

[4] 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

[5] 严德一.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8.

[6] 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

[7] 马志和等.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2.

[8] 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5.3.

[9] 罗普磷.我国竞技体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

[10] 陈道裕.“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10(第26卷)1.

第3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years of training at speed skating,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peed skating is a systematic cultivation project which must have a scientific training plan. There must be an aimed plan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training method in advance.

It is suggested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cycles with each cycle has different training.

关键词:速滑;训练;教学;体会

Key words: speed skating; training; teaching; understanding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07-01

0引言

本文从培训前的选材和培养计划以及如何进行具体实施方面作简要分析。

1对于速滑人才的选拔

近年来,制约业余体校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选苗难、育苗难、成苗难”的所谓“三难”。其意思是说,业余体校在各中、小学校中选拔适应冰上运动的学员难,选的学员培养过程又困难重重,既使有少数有成材希望的学员半途而废,不在少数。这就要求少体校的教练员尽可能采取科学的选材方法,将那些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儿童从中选,加以科学的训练,使其成为优秀的速滑运动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地选材,选好材,才会使训练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选材时,注意将那些身高、体重与体态均匀,下肢相对长一些,奔跑能力较强,爆发力好,单脚支撑能力强,先天身体素质较好的少年儿童选。训练实践证明,这对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今后发展和提高专项能力及运动成绩都起到很大的基础作用。当前,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在运动训练中,世界各国采用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差异性逐渐缩小,因此,在竞技体育中个人先天条件的重要性就日渐突出了,过去那种自然淘汰的方法也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从少年儿童阶段就注意选材工作,及早对那些有培养前途的孩子进行系统地、有计划地训练,为高水平运动队伍储备力量。科学地选材是训练工作取得成功的的前提,将那些具有运动天分的少年儿童运动员选,参加体育训练使其成为优秀的速滑运动员就要严格按照科学选材的标准。多年来,以这种选材方法向上级体校输送多名运动员。

2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

少年儿童速度滑冰运动员基础阶段的科学训练,是科学选材的继续。选材后的科学育才,是教练员的重要任务,只有认真抓好少年儿童选手的基础训练,全面打好其身体素质、技术和训练基础,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冰上运动后备人才。可以说,选材后的科学训练,实质是为更高层次的选材提供必要条件,也是为在世界冰坛上获得更高成绩,培养合格人才。速度滑冰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训练工程,其周期特别长,而在这么长的周期里,制定一份长期有效的训练计划尤为重要。应根据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和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盲目的训练只会带来失败的结果,过早的专项训练只会尽早的结束运动员的运动生涯,百害而无一益。业余体校招收的学员年龄大多在11-13岁之间,他们大多要经过4-6年的训练时间才可能被专业体校或体工队选拔。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制定出一份科学、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一般把训练按2年合为一个大周期,即1-3年为第1个大周期,3-6年为第2个大周期。

在第1个大周期的洲练中,由于此时期少年儿童刚刚开始训练,训练的意识还不是很强,训练目的也不明确,此阶段可根据少儿的生理特点及其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主要以能力训练为主,多以发展少儿的平衡协调能力,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和运动技能等多采用丰富多彩的训练内容,使用趣味性比较强的训练方法。如球类活动,各式各样的练习奔跑能力的训练内容,各种游戏等。要形式多样化,有实效性,让队员在玩中体会训练,在玩中完成训练。在运动负荷方面,应按照数量适中,强度小,密度大,时问短的规律来实施训练,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别,适时地调整训练内容,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第2个大周期的训练由于有了第1个周期的训练基础,少儿速滑运动员具备了基本的训练能力,也逐渐适应了速滑这个体育项目的训练,所以,此阶段是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渐的提高少儿的专项能力,开始向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上转移。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前提,此时多采有氧耐力及强度适中的训练内容,巩固以获得的专项能力及专项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技术训练,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及专项成绩。在夏季训练中,可多安排一些发展下肢力量的训练内容。如循环跳跃练习:蹲跳―滑跳―屈走―弯道跳;直立跳―分并跳―单足跳―原地跨跳等训练内容。专项技术训练可安排―些滑板、轱辘及皮筋牵引练习。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可安排大循环练习。如,单足搭板凳蹲起―立卧撑―仰卧起坐―滑跳―陕速跳绳―屈走―30m加跑。冬季技术训练可采用跟随滑,让技术好的队员在前面领滑,其他队员随滑,教练适时地指导;多观看国内外优秀选手的滑冰录像,学习先进的滑行技术,培养运动员正确的滑行姿势和滑行技术。使队员在训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滑行技术和滑行风格。总之,训练内容要多样化,训练手段要多样化,切记不可单调、重复地训练一个动作,使队员产生腻烦心理,对训练的质量产生负面的影响。

3结语

总之,培养一名优秀的速度滑冰运动员,不仅要教练员具有较高的训练水平,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运动学等多方面综合的知识。同时,教练观察和指导选择位置时,既要考虑不妨碍学生做滑行动作,又要有利于及时进行保护,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视野不仅能顾及所要重点指导的学生,还要能观察到分散到远处的其他学生。教练员的视野必须宽广,指导时声音要宏亮。教练员多观察,认真指导,是教与学双边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冯艳冬,张晓玲.浅谈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选材[J].冰雪运动,2005(1).

[2]杨艳梅,孙海男.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J].冰雪运动,2007(29).

[3]李勇戈,王北铭.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专项能力训练[J].冰雪运动,2003(2).

[4]田秀萍,陈克明.速度滑冰青少年训练的几点体会[J].冰雪运动,2004(1).

第4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 陕北;少儿体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196-02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竞技水平飞速发展,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健儿分别以28枚、32枚、51枚金牌名利金牌榜第三、第二、第一位,三届奥运会三个新台阶,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使我国首次登上金牌榜首,国人为之振奋。经统计这51枚金牌运动员绝大多数出自市、县级少儿体校,可见市、县级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市、县级少儿体校之所以取得成功得益于“举国体制”,得益于所谓的初级训练形式、中级训练形式和高级训练形式的“三级体制”。同样陕北的各市、县级少儿体校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像景瑞雪、高克莲、刘翠萍等,他们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上多次获得优异成绩,为陕北、陕西乃至我国竞技体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体育事业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竞技体育“塔基”的体校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对各省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各级少儿体校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基于此,笔者有必要客观分析当前陕北少儿体校的办学现状,各市、县级体校面临的困境,提出符合陕北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陕北竞技体育稳步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陕北地市级体校2所,县级体校6所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通过清华大学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对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②问卷调查法。设计教练员、运动员、体校校长调查问卷各一套。现场发放并回收。教练员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有效回收率94%;发放运动员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0份,有效回收率94%;校长问卷8份,有效回收8份,有效回收率100%。③访谈法。走访各级体育局主管领导,并对一些运动员家长进行访谈。④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常规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员方面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近年来学生人数大量萎缩,学校规模越来越小,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2.1.1 运动员选拔路子窄,招生越来越困难由于受政策和赛制的影响,各省的运动员主要从各地市、县体校选拔输送上去的,所以陕北少儿体校的运动员主要从县级体校选的,由于县级体校办学条件有限,经济实力好一点的县还有少儿体校,而经济实力差一点的县则是名存实亡,只是根据赛制在各县小学、中学中抽调,所以大部分运动员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而只是一种短期行为,这种行为大大地埋没了一些优秀苗子。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大开发,陕北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校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才之路日益多元化,入训体校的“铁饭碗”已不存在,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愿让孩子从事这项风险高、吃苦多、出成绩少而难的专业训练,导致体校招生渠道越来越窄,生源越来越少。

2.1.2 读训矛盾突出,体教结合不好从调查中得知,陕北少儿体校运动员学习成绩“较差”和“很差”占比例分别为36.8%和38.5%,每天训练时间占4.48小时,文化课学习占4.6小时。青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和运动素质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处于系统掌握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由于少儿体校运动员要兼顾读,训双重任务,文化课学习时间比普通学生每天少三至四节课,加之训练消耗能量较大,好多运动员是在十分疲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较低。加之少儿体校资金主要来自地区财政拨款,体校的主要任务则是在市和省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所以体校的重点在于运动技术的训练,文化教育则只能放在次要了。由于重体育,轻文化现象,大部分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导致运动员学习文化课氛围不浓、气氛不好。近年来,有不少同仁提出把运动员培养逐步移动普通中学去,以解决读训矛盾,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但这一模式在陕北还没有得到认可。

2.1.3 运动员出口不畅,就业难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是少儿体校发展的重大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运动员有安置计划,但随着体制改革,原来的“铁饭碗”不复存在,导致竞技人才越来越少。虽然现体校学生有输送、升学、参军等各种就业渠道,但仔细分析大部分退役后流入社会自谋职业。调查走访中得知陕北少儿体校毕业后,向省队输送的不足20%,少部分进入高校深造,大部分流向社会自谋职业。由于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投入高,产出低的工程,要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机会较小,经过十五年的刻苦训练才能成材,只有一部分具有运动天赋的人才。体育又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业,运动员水平维持时间较短,退役后使用价值逐年下降,用人单位一般不愿意聘用只会运动而没有其它特长的运动员。由于少儿体校的读训矛盾,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训练上,所以考入高校的学生就少之又少,近年来高校扩招,大部分家长更乐意把孩子送入其他高校深造,体育只作为一项专长而不作为专业,因此,运动员就业不好,导致少儿体校生源紧缺,严重制约了陕北少儿体校的发展。

2.2 教练员队伍方面运动员成绩的取得与教练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要提高训练质量,关键是教练员的综合素质能力,陕北少儿体校的教练员主要来自退役运动员和体育院(系)毕业生,通过对陕北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调查,统计发现,教练员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分别占40%和37%,硕士研究生占3%,可见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从职称上看,高级职称只占14%,中级占62%,高级职称比例相对较低,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下占62%的比率,35-45岁占20%,年龄结构不合理,因35-45岁正是教练员的黄金年龄;从教练员的等级分析,大部分是二级运动员占70%,一级占25%,健将级占5%,这一比例显然较低;教练员选材主要以经验为主。科研水平低,科研意识淡薄,论文数量少,核心论文只占5%,公开发表只占20%,教练员的待遇很不满意,敬业态度一般,教练员进修和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以上原因导致陕北少儿体校教练队伍不是很稳定。

2.3 经费、场地状况经费是运动训练系统运行的基础,大部分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两个市级体校训练经费较高,可达到400万左右,而县级体校则较少,最大经费也就是35万元左右,政府拨款上市级体校达到90%,而县体校只占到42.9%。

场地器材也是运动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调查走访中可看出,陕北少儿体校场地器材令人担忧,已对训练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向榆林市体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县级体校田径项目的训练只能是借用当地中小学的场地,其它项目市级体校还基本能满足训练需求,县体校则不能满足,许多器材常年不维修,所以改善场地、器材状况已成当务之急。

3建议

3.1 把社会需求和满足比赛结合起来,建立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格局体校主要是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满足各种竞技人才为目标,同时应注意社会导向,也要注意社会发展对不同体育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陕北少儿体校应从两种模式办学,首先市级体校应以重点项目为主,以体校教学为主,建立训练网点,保证系统训练,多往省上输送竞技人才。第二是以县级中小学为主的课余训练模式,多培育一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搞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的训练衔接,把业余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合理安排,同时体委应把教练员定期派到学校帮助他们开展训练工作。

3.2 加强体教结合,切实抓好“读、训”矛盾现陕北少儿体校都是由体育部门出资包办,学生的学与训脱节,在当今经济条件下,这种模式教学很难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所以体育局应多与教育局联合,尽量得到教育部门的支持,以教育局牵头,体育局协助,多举办一些体育比赛,提高少儿对体育的兴趣,改变家长的一些想法,使体教充分结合,多发现一些体育优秀苗子。市级体校应合理安排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探索一条能够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新路子。

3.3 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学生后顾之忧现“大锅饭”、“铁饭碗”不复存在,所以陕北少儿体校的出路狭窄,所以政府部门应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多考虑这些学生的发展方向,多考虑他们就业渠道。把输送高水平体育人才作为市、县少儿体校的主要任务,但这些人才都是一些成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苗子,相对来说占的比例小,大多数学生还是以升学为主,政府应鼓励支持这些运动员考入高中、大专以及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在就业上应广开渠道,优先安排,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中,也使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体校接受训练,从而保障竞技人才良性运转。

3.4 重视教练员队伍建设陕北少儿体校要持续发展是离不开教练员,所以应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练员文化素质,提倡教练员考入各体育院校继续深造,也可通过各种培训的形式优化知识结构,还可有计划地进行参观、访问、交流等形式吸取先进经验;其次要优化队伍结构,积极引进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教练员、聘用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练和一些科研能力较强的教练,多做教练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爱岗敬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教练员队伍素质大大提高,更好地为竞技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3.5 拓宽训练经费来源渠道,优化训练条件随着西部大开发,陕北经济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所以政府拨款不仅不能减少,而且应随财政的增长而增长,各体校还要尝试企业赞助,场馆租赁等形式拓宽经费来源,同时应抓好运动器材和场馆建设,保证各项训练工作顺利地,安全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5(2),93-95.

[2]陈显友,黄立建.清远市业余体校现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12):119-121.

[3]黄仙福,郭华恬.我国体育运动学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220-222.

第5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 少儿游泳兴趣培养

游泳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性别、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经常参加游泳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能力,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现今,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体育专业人士那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游泳是较受家长和少儿欢迎的体育项目,特别在暑期,接受游泳培训的少儿居高不下。对少儿来说,兴趣是少儿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主要动力。

一、兴趣对少儿参与游泳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是指一个人渴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强烈的心理倾向。它能够使人优先对某些事物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地情绪色彩。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竞争等外表目标。运动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具有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所谓激发功能是指对某一事物的兴趣使人对该类活动的刺激特别敏感,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体验。对游泳运动感兴趣的人,他能敏感的从其他声音中区分出游泳的排击水声。指向功能是指行为者的活动总是与自己的兴趣有关,如一个有体育兴趣的人,他在闲暇时间会去从事登山、跑步活动而不是去打牌、喝酒。维持和调节功能是在从事活动时,由于兴趣的作用而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遇到困难会鼓励自己克服,而当兴趣发生变化时,活动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少儿对游泳运动有着浓厚兴趣,这对学好游泳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二、少儿游泳学习过程中兴趣容易丧失

少儿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活动兴趣的持续度极易受到内在因素(如情绪、机体状况)和外在因素(如天气、教学方法、游戏的变化、学员间的关系)的影响,他们基本不会考虑后果和其他间接的目的,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趋新性,这主要是由于少儿总是把他们当前从事的活动当成娱乐方式,因此,游泳教学效果也就随着少儿兴趣的增减而起伏。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不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及教法,不区别对待,一箱情愿的给孩子灌输知识,教学过程中专业有余而趣味性不足,少儿就把游泳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失去兴趣甚至厌烦。更为严重的是,少儿如果在学习过程受到心理和身体的某种严重伤害时,极易产生强烈的防范反应,兴趣消失,在以后看到或参加这类活动时就会激发这种心理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而且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形成,是很难消除的,这必然影响游泳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父母是孩子的游泳兴趣发展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主体。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长,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时,往往又期望过高;有的家长甚至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所在,更没有认真观察或发现孩子的天赋,只是单方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或者“赶趟儿”似的,看别人家孩子在学什么,于是送自家的孩子也去学点什么,在辅导孩子时既不在行又不耐心,常用成人的眼光或按专业的要求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像,横加指责,致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孩子在某种情况下,谈不上对游泳兴趣。兴趣具有潜在的转移性。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情感往往是波动变化着的,当情感的元素并未积淀到深沉得可以使自身达到稳定的程度时,那么它的可变性就不可避免。情感是可以变化的,兴趣也是可以转移的。

三、培养少儿游泳兴趣的方法

恰当、长期保持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源于科学的引导和培养,这就使得少儿游泳教学与训练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更新。教练应钻研游泳技术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使教学与训练安排符合学员的能力,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进而使学员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对活动目的的兴趣。在游泳业余训练和比赛中应根据儿童特点,减少紧张剧烈长时间的单调练习,增加趣味性、游戏性和竞争性。另外,在游泳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对少儿进行正面引导表扬,塑造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根据少儿身心发育特点进行多样化的游泳教学,在进行少儿的身体素质训练时,根据少儿运动系统、循环呼吸系统等的发育特点,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安排少儿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等素质的训练。少儿的神经系统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在皮质容易扩散。因此,少儿活泼好动,大部分少儿都喜欢游泳,这对教学十分有利。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教法运用不当,就不可能引起少儿的兴趣,甚至对少儿原有的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适合的方法,来培养少儿学习游泳的兴趣。利用少儿求知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总之游泳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人人都能参与。经常参加游泳运动,能改善少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耐力,身高等专项身体和一般身体素质,对培养他们心理素质和优秀品质启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2(4)

[2]马晓云.现代生物技术对反兴奋剂的作用及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第6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 群众性 少儿舞蹈 普及教育

群众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非专业的群众性舞蹈教育。群众包括所有老、中、青、少的人们,那么,少儿舞蹈也是群众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很多群众文化活动中,少儿舞蹈都为各类文化活动抹上重色彩的一笔。少儿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真的幢憬、善的追求、美的理想通过欢歌妙舞,流露在孩子们稚气的神态里,辉映在天真的笑脸上。群众舞蹈中的少儿舞蹈最终目的不是创造节目,而是创造人。孩子,才是我们群众舞蹈的真正好作品。

凡舞蹈的表现手段,都是舞者的身躯、四肢和表情,人体的有规律的动作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要素。这是舞蹈艺术区别于其他姐妹艺术的基本特征。由于舞蹈艺术的这种基本特征和特殊的表现手段,必然产生独特的教育方法和训练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着包括舞蹈普及教育在内的各种艺术教育,越来越多的儿童、少年在接受正常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也接受着业余艺术教育,也包括舞蹈普及教育。近年来,全国少儿舞蹈业余普及教育发展很快。目前我省少儿舞蹈的发展趋势令人欣慰,现代通讯、信息、媒体等高科技发展也为不同层次的舞蹈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取之不尽的素材,同时也给少儿舞蹈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条件。从幼儿舞蹈的启蒙教育,小学第二课堂的开设,各少年宫的业余舞蹈班等等,都围绕着舞蹈艺术教育向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向发展,舞蹈艺术教育也成为人们谈论促进人才培养的热门话题。少儿舞蹈教育所产生的作用,无论从智力、德育、体健方面都具有其它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少儿舞蹈教育成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 少儿舞蹈普及教育教师素质的提高

群众舞蹈文化中,少儿舞蹈普及教育通过少儿艺术团、业余舞蹈艺术培训学校、舞蹈考级教学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工作,其培训对象是清纯的孩子,如何对他们进行培养和引导,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事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少儿舞蹈培训的老师,要掌握少儿对周围世界的反应方式,才能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神奇美妙的少儿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天上星星会说话,林中的小鸟是姐妹,孩子们的心境远比成人要广阔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起主导作用,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富有童心的审美空间,帮助孩子们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理性升华。少儿舞蹈教师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外在形象的表现,这些老师自身素质的自然流露会无意识地传递给被培训的孩子们,影响着孩子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多方面的,首先少儿舞蹈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指导训练有方的素质,教师在舞蹈动态形象的示范中,动作的规范,语言表达的亲切、准确,课堂组织的活泼生动,这些都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其次,除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外,还要提高理论素质,注重理论方面如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提高思想、理论和文化修养,及时掌握现代信息,培养现代意识。

2 少儿舞蹈普及教育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少儿舞蹈的培训、创作、教学等活动中,普及教育的教学内容既是学术问题,又是科学研究。因此少儿舞蹈普及教育要有一套集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为一体、适合少儿心理、生理特点的少儿舞蹈训练教材,这套教材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对于少儿舞蹈的辅导,老师只能凭着自己的实际经验和理解去施教,在训练过程中难免忽视了少儿舞蹈普及的特点,忽视了少儿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即出现少儿舞蹈训练照搬成人舞蹈训练程序,单纯追求舞蹈技巧在舞蹈节目中的运用,出现加大训练运动量,超负荷训练和局部单一动作的重复训练等不科学的训练方法。长期这样,孩子们不仅不能达到少儿舞蹈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可能导致少儿身体形态的畸形发展,其危害性值得高度重视。

少儿舞蹈作品的创作上要杜绝成人化的问题。群众舞蹈中的少儿舞蹈活动,之所以要注重杜绝成人化的问题,是因为少儿舞蹈活动不仅仅满足了孩子们的艺术表演和艺术欣赏的要求,同时在引导孩子们参与活动时也完成着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和性格塑造,真正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打开一个美妙神奇的童心世界。

少儿舞蹈普及教育过程中,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舞蹈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舞蹈培训,已经掌握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活少儿的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用一段音乐:《春天》,音乐具体形象,有雨声、有风声,有大地植物生展声等等,上课时给孩子们一个简单的提示,先请他们欣赏音乐,然后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们情绪激动,讨论热烈并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让孩子们听着音乐表演舞蹈《春》,经过几次练习后,少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两三人一堆聚在一起原地旋转,还有的时聚时散、自由舞动,如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般将“春天”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创造性思维是脑活动的结果,创造力的开展与智力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人会尽力使身体动作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少儿左右脑的全面开发,从而使少儿的创造力潜能得以极大地开发。

3 制定出一套适合群众舞蹈活动中少儿舞蹈普及教育的教材和训练方法

少儿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怎样才能使他们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更全面的成长,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高水平要求?笔者认为,在群众性舞蹈活动中普及教育少儿舞蹈还应该从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作为教材研究的切入点。

舞蹈是动态艺术,是以人体的动作为表现来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符合少儿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征,容易被接受。同时通过诸多的具体形象使他们认识事物后,来反映少儿自己的生活情趣和认识缤纷的世界,来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明白简单的是非道理,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健康心理。因此,要依据少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断变化,根据其年龄特征及差异,分类分层进行科学地选择教材,编排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必备条件,没有规范的教材,就无从谈及科学的训练。

在整个舞蹈活动中,人体的运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在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要让孩子身体的自然形态得到改变,在四肢的协调运动上,使其头、肩、臂、手躯干、胯、腿、膝、脚等获得有效的松弛和解放,并在其软度、开度、力度和基本能力上得到规范的训练,除调动其自身的形体参与运动外,还要引导学生感知能力和心理思维的发挥,因此,在少儿舞蹈教学教材的选择和运用上应重点考虑上述内容。

在了解少儿的心理与生理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少儿的童心、童趣,围绕教材的科学性、规范性,训练系统性的原则,根据动作性、节奏性、娱乐性、模拟性等分类、分层次进行教学内容的编排。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少而不同的年龄段的特征,运用适合他们的教材,掌握好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总之,群众舞蹈活动中少儿舞蹈普及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把握好符合少儿心理、生理特点的教材教学训练方法,加强少儿舞蹈教师队伍建设,群众舞蹈中的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一定能像山花那样烂漫,异彩迷人,使群众舞蹈中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7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第一条为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规范运动员的招聘与退役安置,保障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竞技体育人才包括体育后备人才和运动员。

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潜质,通过选拔进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符合条件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力量举办的其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参加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儿童。

运动员是指由省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体育运动训练单位(以下简称训练单位)招聘、专业从事某项体育运动训练和参加比赛,享受试训体育津贴或者体育津贴的人员。运动员包括试训运动员和优秀运动员。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及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和退役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退役安置工作的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教育、财政、公安、人事、劳动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鼓励组织和个人兴办、资助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鼓励组织和个人支持、资助运动员的培养。

第二章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第六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体育训练和竞赛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监督管理,保障体育后备人才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第八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的体育传统和运动项目布局设置开展训练的体育项目。

县(区)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采取独立办校、依附体育场馆、与普通中小学校联办等形式,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没有成立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的县(区)应当依托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其他培训机构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设区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应当做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保证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质量。

第九条纳入国家教育序列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与同级别的普通学校享有同等权利。

第十条中小学校应当为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创造条件。

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确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培养规划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确定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第十一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当根据体育项目选材标准选拔体育后备人才;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跨行政区域选拔体育后备人才。

鼓励中小学校和其他组织、个人向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推荐、输送具有一定体育潜质的青少年和儿童。

第十二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当与体育后备人才或者其法定监护人签订协议,明确双方在体育训练、文化教育、费用、待遇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三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培养协议做好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工作;应当遵循运动训练规律和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按照国家青少年儿童教学训练大纲开展体育训练工作。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举办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活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第十五条体育后备人才应当注册登记。设区的市、县单项体育协会或者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体育后备人才每年进行一次注册登记,由设区的市单项体育协会或者其业务主管部门向全省性单项体育协会备案。

第十六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必须按照设区的市体育运动学校或者训练单位的需要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必须在满足设区的市体育运动学校和训练单位需要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开展人才交流活动。

体育后备人才培训机构向训练单位输送人才,可以向训练单位收取培训费。

第三章优秀运动员的招聘与培养

第十七条优秀运动员的招聘应当在编制内进行,遵循公开、平等、择优、科学、规范的原则,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八条优秀运动员的招聘每年进行一次,由训练单位提出招聘计划,经省体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省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九条省体育行政部门在公开招聘优秀运动员前,可以组织一定规模人员进行试训。

试训运动员人数由省体育行政部门报省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和项目特点确定。

第二十条试训运动员通过定向选拔、推荐或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产生。原则上从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员中招聘,个别项目根据项目特点可适当放宽。

试训标准由省体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训练单位应当与试训运动员或者其监护人签订试训合同。

试训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第二十二条优秀运动员的招聘,由训练单位根据聘用标准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省体育行政部门和省人事行政部门对优秀运动员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优秀运动员聘用标准由省体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符合聘用标准并通过考试、考核的拟聘用人员,应当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训练单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规定报批,经批准后,与被聘用的人员签订优秀运动员聘用合同。

聘用未满16周岁的优秀运动员,需经其监护人同意,并按规定报经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试训运动员聘用为优秀运动员的,其最后一次在本训练单位试训时间可计算为连续工龄;未聘用的,回原输送单位或居住所在地。

第二十五条跨地区或者从农村聘用优秀运动员的,公安部门根据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调函或者批件,办理有关人员落户手续。

第二十六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配合体育行政部门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

聘用的未完成义务教育的优秀运动员,训练单位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已完成义务教育的优秀运动员,训练单位应当提供必要条件,组织或支持其参加学历教育或者职业技能培训。

优秀运动员申请到高等院校学习的,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当给予优待。

第二十七条训练单位应当完善运动训练条件,加强体育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为运动员训练提供必要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训练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运动训练的能力,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保证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第二十八条训练单位应当为优秀运动员建立运动技术、健康体检、社会保险和文化学习学籍等档案。

第四章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

第二十九条优秀运动员由于身体、年龄、伤病、训练水平等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竞技体育训练的,经省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停止训练。

第三十条优秀运动员停止训练后,给予不超过一年的职业转换过渡期。具体期限由训练单位和运动员根据入队时间、运动成绩、停训原因等因素协商确定。

职业转换过渡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但不计算运龄。

职业转换过渡期内,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运动员的技能培训、就业辅导等工作。

第三十一条优秀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实行自主择业、上学深造、政府指导性安置和政府指令性安置等方式。

鼓励和支持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自主择业或者通过进入高等院校学习毕业后就业。

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省体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发给退役费。

第三十二条退役运动员选择自主择业的,省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发给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

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确定。

退役运动员领取自主择业补偿金后,即解除与训练单位的聘用合同,其户口、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等转入相关业务部门后需要缴纳费的,省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缴纳一年的费,一年后费由退役运动员本人缴纳。

第三十三条退役运动员选择上学深造并被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其人事关系和户口转入该院校;未被录取的,按照自主择业方式安置。

退役运动员被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院校录取,除由省体育行政部门按规定发给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外,还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助学金。

第三十四条退役运动员选择政府指导性方式安置的,由原输送单位所在地或异地安置地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人事、劳动行政部门推荐就业,相关管理按转入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获得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世界体育比赛冠军和奥运会前三名的退役运动员,应当采取指令性方式安置,由省体育行政部门会同省人事行政部门安排就业。退役运动员也可选择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方式安置。

获得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世界体育比赛前三名和奥运会前八名的退役运动员,回原输送地安置工作的,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安排就业。

第三十六条运动员退役时不满十六周岁,未进入中等专业学校或者高等院校学习的,由其监护人监护;未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在监护人的监护下由训练单位安排文化学习,期间不停止体育津贴的发放。满十六周岁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安置。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其举办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体育运动学校所需经费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扶持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应当在体育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登记注册并参加体育训练的体育后备人才按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0%的标准给予训练补贴。

第三十八条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配合,解决好体育后备人才就读的实际困难;中小学校应当为体育后备人才就读提供方便,为户籍在外地的体育后备人才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条件。

第三十九条体育后备人才在升高中时实行文化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综合评分录取,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后备人才,在升大学时给予优待。具体办法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省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应当配备合格的教练员,并保障教练员享受与其工作特点有关的待遇;应当按规定为体育后备人才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十一条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训练或者比赛提供便利和优惠。

第四十二条试训运动员在试训期内享受国家规定的试训体育津贴,达到领取成绩津贴条件的,可领取相应的成绩津贴;试训期间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接受相应的文化教育。

第四十三条优秀运动员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住房等待遇,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并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其社会保险关系按规定转移、接续。

优秀运动员在职业转换过渡期内,不停发体育津贴。

获得全国体育比赛前三名、亚洲体育比赛前六名、世界体育比赛前八名和获得球类集体项目运动健将、武术项目武英级和其他项目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的退役运动员可以免试录取到高等院校学习。

第四十四条因工致残且被鉴定为伤残等级的优秀运动员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训练单位向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支付的培训费和输送奖励资金、运动员试训期间所需经费、运动员退役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等,应当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职业转换过渡期间体育行政部门和训练单位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辅导等相关工作所需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不足部分用体育部门使用的公益金、社会捐助资金等补充。

第四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退役运动员创建体育经营实体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给予扶持。

各类体育事业单位招聘体育工作人员的,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退役运动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对其他退役运动员,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体育服务业、体育运动学校、用体育公益金资助或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场所新增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退役运动员就业。

第四十七条各类教育事业单位招聘体育教师、体育教练员等体育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对取得优异成绩且具有教师资格的退役运动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对其他具有教师资格的退役运动员,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

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为退役后有意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退役运动员获得教师资格创造条件。

第六章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及其教练员给予奖励:

(一)向设区的市体育运动学校或者体育训练单位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

(二)输送的体育后备人才参加全国运动会、亚洲运动会、奥运会等重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

(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对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练员,除给予奖励外,在职称评定时按国家或省有关规定给予优待。

第四十九条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全国运动会会、亚洲运动会、奥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训练单位、教练员、运动员给予奖励。

第五十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没有和体育后备人才或者其法定监护人签订协议的,由体育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优秀运动员违反聘用合同,致使聘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不作退役安置。

第五十二条在优秀运动员招聘和退役安置工作中,、、收受贿赂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全国体育比赛:指全国运动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

亚洲体育比赛:指亚洲运动会、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

世界体育比赛:指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

第8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一、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少儿的形体、舞姿与体能

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奏化了的运动。少儿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有助于少儿获得优美的姿B,对少儿外在的形体、舞姿和体能等方面进行培养。

(一)舞蹈教育对少儿形体的培养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那种活生生的、流动的形体美,是任何其他艺术都不具有的。对少儿进行形体美的培养,舞蹈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舞蹈教育,通过形体的节奏和情态的协调运动,通过柔韧、力量、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训练,能够矫正和避免少儿在身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畸形,锻炼出匀称而健美的肌肉和优美的线条,从而使少儿获得形体美。

少儿形体美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训练体系。一方面要从培养少儿正确的感知觉入手。正确的感知觉是形成和保持优美形体的必要条件之一,包括头颈、躯干、上肢、下肢感知觉和站立基本姿态。通过身体各部位的感知觉练习,可以体会保持正确身体姿态所必须的肌肉感觉,提高身体的自控能力。另一方面,要塑造少儿基本的舞蹈形态。舞蹈的基本形态是通过对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行训练所获得的姿态。在这一方面,主要通过舞台基本方位、身体基本部位、扶把姿态、离把徒手姿态和表现力等内容的训练来获得。

(二)舞蹈教育对少儿舞姿的培养

舞姿是由由人体各部位所组成的舞蹈动作形态。舞蹈形象的塑造就是通过相互连接的舞姿所表达出来的。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存在着静态舞姿和动态舞姿。静态舞姿是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综合形态。动态舞姿是通过人体肢体的发力而形成的动态的整体形态。在舞蹈结构体系中,舞姿可以保持相对静止或处于运动的状态,不管处于各种状态都是为了提升舞蹈的吸引力。

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对于舞姿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对站姿、坐姿、手位、脚位、四肢协调能力的训练获得的。以坐姿和站姿为例。在初级阶段,主要是对少儿站姿和坐姿的训练。站姿的基本要求是上体保持正直,目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两腿并拢(男生双脚可稍微分开,女生可一脚后撤半步)。在此基础上,进行直立、开立、点地立、提踵立、弓步、跪立与控制站姿等动作的训练。坐姿的基本要求与站姿类似,只是女生双腿要并拢,男生双腿向外平移并稍分开。在此基础上,进行侧步坐姿、腿位交叉坐姿与控制坐姿的训练。

(三)舞蹈教育对少儿体能的培养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舞蹈的本质就是一种运动,因此舞蹈对于增强体能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自古就有“舞蹈养血脉”的说法,通过舞蹈来增强体质,祛病强身,保持青春活力。

通过舞蹈教育,能够减少体内脂肪,增加肌肉。现今随着少儿肥胖率的不断增加,增加少儿的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就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教育不失为一种无可挑剔的方法。通过一定强度的动作训练、力量训练,能增强少儿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能量的消耗,增加抵抗力和身体活力,增加各器官的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的弹性和柔韧度,这样不经能够减少少儿体内的脂肪含量,还能增强少儿的体能,促进身体的良好法发育。此外,在舞蹈训练中,要针对性别进行有区别的训练,即男生应以力量训练为主;女生应以柔韧度的训练为主。

二、舞蹈教育能够培养少儿优雅的气质

金星老师说的非常好:“艺术教育是什么: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储存能量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功利的,它是在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让孩子慢慢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感知世界的多彩,从而丰富他们的生命,成就他们的人生!”在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姿态以后,就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即培养少儿优雅的气质。

(一)音乐美的熏陶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最完美的创造之一。音乐使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为音乐艺术所感动、所振奋、所倾倒。进行舞蹈教育,离不开音乐的伴奏。音乐与舞蹈的有机结合能够使舞蹈语汇凝练、集中并富于情感,能够提示舞蹈动作及情感的内涵,使舞蹈的思想性和动作性更加丰富,完美地塑造出舞蹈形象。

音乐美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根源和其他的艺术一样,都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生产劳动,来自于社会美和自然美。舞蹈中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速度、音调、力度等因素上,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结合。以节奏来说,它是舞蹈音乐的骨骼,不仅能够体现舞蹈的风格,还能使舞蹈动作更有节奏性。在对少儿进行舞蹈音乐熏陶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节奏的把握,使舞蹈动作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舞动,使学生掌握具有明显节奏型的舞蹈类型,如节奏轻快的华尔兹、节奏强烈的非洲舞蹈等。以速度来说,音乐的速度能够刻画舞蹈形象、表达舞蹈情感,在对在对少儿进行舞蹈音乐熏陶的过程中,就要使少儿理解并掌握音乐的速度对于舞蹈情感表达的影响,如表达热烈欢快、活泼诙谐的舞蹈常用速度较快的音乐;对于表达委婉抒情、沉痛哀伤的舞蹈常用速度较慢的音乐。

(二)形体美的熏陶

舞蹈的形体美在于它是在时空的四维形式中展开的与有韵律形式的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动作艺术。舞蹈形体的张弛、快慢与起伏体现着内在生命情态的节奏律动。现实生活中,形体动作是表达内在生命情态的各种愿望、意图、期待、要求的途径之一。在舞蹈艺术中,形体的美是通过一系列姿势的连续展现显示出来的。通过对形体美的体会,能够体会到舞蹈所蕴含的情绪情感、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所刻画的某种性格等。

舞蹈的形体动作来源于对自然形态动作的提炼、加工和美化。在对少儿进行舞蹈形体美熏陶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从舞蹈动作中去联想生活,从生活动作中去联想舞蹈,从而提升自身舞蹈形象的塑造能力。例如,在表现欢快心情时,注意形体的开放性;在表现悲伤心情时,注意形体的收缩性。通过形体的张弛、快慢与起伏表达内心的情感,并体味其中蕴含的生命情态。

(三)审美能力的养成

舞蹈所蕴含的美是通过视觉、听觉和动觉在对舞蹈内容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和精神上的满足。舞蹈作为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工具的非语言艺术,它所具有的美不是通过硬性灌输或强迫接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人体动作、姿态、表情所塑造的一系列优美形象来实现的。舞蹈艺术的审美既有艺术、形式的审美,又有社会、内容的审美;既有专业技术审美,又有社会大众审美,这是使得艺术的审美现象合目的地产生和永不泯灭的内在根源。它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感化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又是强烈鲜明、震撼人心的。

通过对音乐美和形体美的熏陶,能够促进少儿审美能力的养成。舞蹈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少儿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少儿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努力完成传播艺术知识,指导艺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艰巨任务。在舞蹈教育中,在进行舞蹈基础知识的教育上,应注意唤起少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通过多种多样的舞蹈作品进行舞蹈欣赏教育,用适度的难点去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索,从而最终把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转化为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少儿的审美创造能力。

三、舞蹈教育有助于少儿形成优秀的品格

进行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少儿形成优秀的品格。通过前两阶段的培养与塑造,为少儿优秀品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对少儿意志力的提升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舞蹈是一种需要身体协调性的技艺。在舞蹈中有跳跃、旋转、翻腾等高难度的动作,有腰、胯、腕、膝等关节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还有脊椎运动、肌肉的张弛练习、胸胛骨、肩胛骨、肋胛骨的运动、力量的凝聚与传递练习等。对于这些舞蹈动作的训练是一个枯燥、艰苦的过程。要想达到舞蹈动作的标准,获得出优秀的舞蹈成绩,就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力。

在舞蹈教育过程中,高强度的重复性动作训练既是少儿体能的自我突破与发展,更是自身意志力的磨练。通过长期、反复的舞蹈形体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与提升少儿个人的意志力,增强少儿在将来面对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各种问题时的耐力,并依靠这种意志力解决将来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舞蹈教育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对少儿意志力进行培养。通过给少儿制定作息计划、训练计划,让少儿自行按照计划进行,自己监督、记录执行情况,定期做完成效果分析。并通过逐步加大计划的执行力度和难度,从而不断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在舞蹈教育过程中,要额外注意由于这种重复性形体训练对少儿所带来的乏味枯燥感,采取游戏训练形式或心理疏导的方法及时消除少儿存在的烦躁、逆反等不良心理。

(二)对少儿自信的提高

少儿舞蹈的表演动作是童年一种无声的语言,少儿学习者常常凭借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再现舞蹈动作的本意涵义。而这些舞蹈编演的动作又能激发、启迪少儿学习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打开少儿学习者创造性、再现性的思维逻辑。少儿在舞蹈动作、舞蹈节拍中提高了自身模仿外界事物的能力,加强了对于外界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课堂应以培养兴趣和激发少儿的快乐为重点,多给少儿一些自由表演的机会,为他们创造自由学习和自我表现的空间,从而确立、增强少儿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舞蹈教学中,给孩们一个音乐或一个故事情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即兴表演。少儿在舞蹈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舞蹈动作创编的同时,也得到了充分的自我学习与自我表现的空间,从而增强了少儿在公开场合进行表演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的提高,不仅会体现在舞蹈表演上,还会对其他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使原本内向的少儿更加开朗,从事集体活动时不会产生胆怯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三)对少儿光开放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总和。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很大。通过舞蹈教育,少儿能够获得优美的形体、健壮的体格和优雅的气质。相关研究表明,个人在外在形体方面的优势有助于提升自我的认同感。而这种自我认同感的提升则会促进个人的性格朝着外向型的方向发展。因此,进行舞蹈教育有助于提高少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少儿的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出阳光开放的性格。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就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少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与协作,逐步提升少儿的团结合作能力,塑造阳光开放的性格。

第9篇:少儿体育运动培训范文

关键词:跆拳道 少儿训练 训练方法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古老而又新颖的竞技体育运动,是一项内外双修的体育项目。现代跆拳道由韩国一代宗师崔泓熙通过对中国武术、朝鲜古典武道和日本空手道反复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一门武术。跆拳道运动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跆拳道的技术,更注重跆拳道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这就是跆拳道运动的内在精髓。

2000年悉尼举行的第27届奥运会上,跆拳道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其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大展了精湛的技艺和坚韧的精神。跆拳道动作简洁快速,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短时间便可获得格斗能力,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健身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从小就开始进行跆拳道的训练。

一、跆拳道在我国少年儿童中风靡的原因

1.1重礼及精神价值取向的导引

跆拳道视“礼仪”为练习者基本精神的体现,练习过程中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白一折不屈”为宗旨,练习者在每次练习及比赛前后,都必须彼此向对方施礼。跆拳道还强调练习者意志品质的磨练。对跆拳道练习者来说,修习跆拳道不仅仅是技艺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无数次挥汗如雨肌肉酸痛的技艺修炼过程,达到意志磨练精神培养以及人格导引的目的。

1.2 少年儿童的从众心理

少年儿童练习跆拳道,有着从众的心理和行为。掌握一门技能的优越感,会得到伙伴的赞誉和肯定,由此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都会使他们感到自信和自豪。罗杰斯曾经指出:“ 少年的从众行为很可能是他在自己的需要被接受与保留其个性两者之问的一种妥协。尽管他们相信保持个性很重要,但他们同时也感到为了受欢迎而与同伴保持一致是必要的。”[5]这种对从众的理性认识,强化了少年的从众行为.因此,从众心理也是跆拳道受青少年喜爱的原因之一。

1.3技术体系简单实用,评判标准简便易懂

青少年学习压力较大,没有更多的时问和精力从事高难度、高技巧的体育运动。跆拳道具有动作简单、学习时问短、见效快又比较实用等特点,且跆拳道竞赛的评判标准相对简便,场地、器材简单,更易被青少年所接受。跆拳道比赛过程中除禁用肘、膝关节和摔法以外,可用拳、脚攻击对方头部、胸部和肋部。有效得分是指使用允许的技术,准确、有力地击中有效得分部位。得分一次累加1分,最后比赛得分为三局比赛得分的总计。因此,跆拳道这种简单实用的技术体系,简明易懂的评判标准,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需要,能够满足其运动兴趣,给他们提供亲身参与的机会。

二、跆拳道运动对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积极作用

2.1有利于少年儿童礼仪道德的培养和强化

跆拳道运动“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并突出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正符合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知礼守礼爱国的传统。通过行礼的方式,如向长辈、教练、教师、队友鞠躬敬礼,要求跆拳道练习者在练习技术的同时,在道德修养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养成发自内心的礼仪习惯,养成恭敬谦虚、友好忍让的态度和互助互学的作风。其“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宗旨,使少年儿童从开始就养成谦逊、宽容、礼让的高尚品德和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的道德情操。让少年儿童们从中学习到了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同时强化了平时长辈们对他们礼节上的谆谆教导,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2.2有利于少年儿童智力、心理的开发和锻炼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智力要求较高的运动。跆拳道战术是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为取得比赛胜利而采取的计策和行动,包含了技术战术、心理战术、体力战术、欺骗战术、规则战术、克制战术六种战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整个跆拳道运动过程,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双方的攻与守、进与退、主动与被动、得分与失分、优势与劣势,都处于瞬息万变不断交替的演化过程中。有时机会稍纵即逝,有时又一击定乾坤。因此,跆拳道运动能有效培养少年儿童的判断、思维、反应、创新等能力,对发展他们的智力的开发和锻炼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经常进行跆拳道锻炼,特别是在相互配合间完成各种模拟的攻防动作,并在相互较量中发展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就能有效地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的人格特征。

2.3有利于少年儿童意志的培养和磨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人的体力要求很高的运动。比赛和训练中使用的技术多是以刚治刚,以直接接触为主,方法上比较硬朗简练。进攻上都采用直线的连续进攻,以快速连贯的腿法组合打击对手;防守上动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讲究以硬抗硬,以快制快。因此,为了在运动场上顺利的比赛,并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或在功力和特技方面有所进步,就必须在平时进行大强度甚至残酷的专门训练,踢腿、练拳、练肘,尤其在击破和特技训练上需要克服平时难以克服的困难,需要练习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忍耐。这样,跆拳道运动就充分培养和磨练少年儿童意志品质,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少年儿童的诸如勇敢、顽强、果断、机警等优良品质。

三、少年儿童跆拳道训练方法

针对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少儿跆拳道品势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3.1教学训练要具有少儿化特点

教学训练少儿化就是要针对少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跆拳道品势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跆拳道品势的教学任务。少儿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于段。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要多做示范,充分展示跆拳道品势攻防技术的魅力,最大限度吸引少儿学员在学习中的注意力,有了学员学习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3.2训练中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训练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少年儿童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他们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跆拳道 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教师可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少儿学生有较人的吸引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跆拳道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7]。

3.3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跆拳道以道养道,推崇忍让谦恭的道德精神。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教师或教练员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双基”训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3.4 使少儿看到自己的成绩和效果

少儿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都有迫切希望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效果的欲望和要求,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教练员的肯定。所以,在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或教练员如能使他们及时知道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就能使错误的技术动作得以纠正,正确的动作技术得以巩固,从而创造教学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五、小结

少儿跆拳道教学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所以,在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就是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而采取的训练方法。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同时,由于少儿正处于竞技跆拳道打基础和技术水平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所以,在进行少儿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们应当正确的对少年儿童加以引导,加强对跆拳道运动的宣传,努力营造适应中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发挥跆拳道运动在增强少年儿童综合素质发展、中国传统美德和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方面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奇.始拳道简史初探[J].四川体育科学,1998(3)

[2]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立人,高谊.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