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少儿美学教育全文(5篇)

少儿美学教育

第1篇: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学;审美能力;审美感知;舞蹈创编

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给少儿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对少儿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少儿舞蹈姿势的纠正与调整,而且应该进行审美能力教育,切实提高少儿的综合舞蹈能力。但从我国的少儿舞蹈教学活动现状来看,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少儿舞蹈动作的调整,使少儿舞蹈动作变得僵硬,缺乏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因此有必要针对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审美能力培养是舞蹈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来说,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只是基础的教学任务,而审美能力培养则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第二,审美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各类舞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效。对少儿群体进行审美能力的专项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自主挖掘舞蹈艺术的内在美,并充分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第三,审美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素质。舞蹈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少儿群体形成健康的人格,充分感知“真、善、美”,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少儿舞蹈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培养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整体教学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开始重视审美能力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关注少儿的舞蹈动作纠正,并没有针对性开展审美体验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活动的核心层面,这就直接导致舞蹈审美能力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开展了舞蹈审美感知体验等活动,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掌握少儿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价值,使舞蹈审美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1.提升少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提高少儿群体的舞蹈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只有让少儿群体充分了解舞蹈艺术之美,才能够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这有助于之后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儿群体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存在不足,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如果进行灌输式教育,那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容易引起少儿群体的心理抵触。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审美感知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进行舞蹈艺术内涵的灌输教育,而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舞蹈艺术的美感。教师可以考虑从文化内涵入手,让少儿群体先通过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走进舞蹈作品的情境中,快速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

2.提高少儿的审美理解能力

少儿群体的身心发展层次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使得少儿群体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可能很难感知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要素,对审美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些阻碍。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掌握情感传达的有效方法。事实上,舞蹈艺术的精粹并不是舞蹈动作,而在于舞蹈动作传达出来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并在舞蹈表演中通过这种方法展示情感要素。少儿群体虽然理解情感的能力有限,但是模仿能力却非常出众。所以,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体会一些情绪,如喜悦、忧伤、激情等,并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当少儿的情感模仿能力有所提高以后,就可以逐步提高舞蹈作品的难度,使舞蹈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3.提高少儿舞蹈创新能力

舞蹈艺术的动作感比较强,而多数少儿也有好动爱玩的特性,在舞蹈艺术中也能够更好释放个性。教师可以在激发少儿天性的基础上,实现舞蹈艺术创编能力和技术技巧训练的联动融合。事实上,少儿群体的创造力非常强,在舞蹈方面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的时候,可以让少儿群体进行自由舞蹈创编,让他们通过创编舞蹈感知舞蹈艺术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一些小游戏、小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动物形象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让学生捕捉动物形象特点,自由创编舞蹈,帮助他们树立舞蹈创新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少儿群体结合一些固定舞蹈动作进行自由组合创编,以此激发少儿的创造力,发散学生的舞蹈艺术审美思维,并通过自由创编作业展示,让学生之间彼此欣赏、学习。

4.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少儿舞蹈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灵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成效。第一,多媒体教学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用于舞蹈文化、舞蹈背景故事讲解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收集的各类小视频,使少儿群体对于舞蹈作品有较好的认识。第二,信息化辅助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舞蹈动作的分解教学,使学生可以清晰感知舞蹈细分动作的情况。教师也可以拍下少儿的舞蹈动作过程,并将他们的舞蹈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使少儿群体可以明确自身在舞蹈动作上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少儿群体就可以快速纠正舞蹈动作,并通过正确标准的舞蹈动作更好地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第三,情境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投影设备,营造舞蹈艺术的浸入式情境,使少儿群体在舞蹈训练与表演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审美意识。

5.提高审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水平

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对舞蹈艺术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在教学互动交流方面,主要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部分。第一,师生互动。教师在开展舞蹈审美教学跟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少儿群体自身身心发展层次有限,对于舞蹈审美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不足,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少儿群体勇于表达自己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不断探究学习,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感知,让他们树立创编的自信心,提升舞蹈审美能力。第二,生生互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交流互动水平,也可以考虑引入提问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互动,共同进行舞蹈艺术审美。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互动合作,通过布置一些合作型作业,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审美能力培养在少儿舞蹈教学及创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广大舞蹈教师的充分重视。这就需要少儿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少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融入审美体验、舞蹈创编等元素,使少儿群体可以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受到艺术熏陶,温润心灵。教师也可灵活使用各类现代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的氛围与环境,使少儿群体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知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这样,少儿群体的艺术素养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在舞蹈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万千.民间舞教学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评《中国舞蹈美学》[J].高教探索,2018(09).

第2篇: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现在初高中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都是较差的。因为表达能力弱,尤其是在人前,所以说话做事都是畏手畏脚的。少儿舞蹈训练可以培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舞蹈训练是多方面的,培养孩子在舞蹈中认知喜怒哀乐。比如在今天的舞蹈课堂上老师布置一个这样的任务,你是一个愤怒的小鸟,要求是不单单要表现出愤怒还要表现出你是一只小鸟。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大胆的去表演,让孩子们不怯场,表现能力强。在舞蹈的练习中是离不开音乐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例如悲伤,快乐,愤怒等,在舞蹈课堂上有这样一个单元,就是老师放因为你去即兴表演,老师放的因为节奏感很强孩子们可能就会有大幅度的动作情绪会激烈,如果放的因为是婉转凄凉孩子们就会表现一种悲伤地心情。通过长时间的音乐熏陶,慢慢的对音乐有了感情有了把握,孩子们通过动作,姿态,表情和对音乐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让孩子在舞蹈和音乐当中提升自己的艺术表演。

二、逻辑的培养

舞蹈的训练是有很强的逻辑性,比如在跳一支舞之前,老师会告诉孩子们怎么去准备怎么去表演,在开始前是什么样的动作和情感,发展中和舞蹈的高潮又是不一样的表现力,在结束时有需要怎样的表演。如果少儿可以把一支有准备、发展、高潮、结束的舞蹈可以学习下来,在孩子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让孩子具备很强的逻辑感和层次感,进一步可以培养孩子在处理事务上的能力,和对事物的看法。

三、为专业舞者做铺垫

舞蹈的学习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在舞台上上翩翩起舞的。俗话说的好“欲速则不达”。学习舞蹈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提到这有可以看出少儿舞蹈在学习基本功的时候是非常枯燥的,从而磨练孩子毅力和耐心。以为从小学习舞蹈的孩子,会有很扎实的基本功底,有很强的技术技巧,有专业的舞蹈表演。会和一般半道出家的舞者有从根本上的区别,比如有没有大膝盖,从小学习舞蹈的孩子老师在他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帮他压膝盖,会提醒他压膝盖的重要性怎样自己能更好的去压,这样成长起来的舞者会有一个很好的条件。从小培养的舞者会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

四、结论

第3篇: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美学视域;少儿舞蹈;编创;艺术原则

少儿舞蹈是伴随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受到重视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少儿舞蹈编创者始终关注少儿的心理特点、情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从“童心童趣”的角度出发,帮助少儿以舞蹈的形式来感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等等。少儿具有想象力和好奇心,这些品质使少儿舞蹈更具有活力和价值。但是,在当今时代,少儿舞蹈的编创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过于技巧化和过于成人化等等。少儿舞蹈编创中出现的问题阻碍了少儿舞蹈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少儿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舞蹈的基本素养。本文主要就少儿编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论述在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应该遵守的美术原则,并详细阐述遵守编创原则的重要性。

一、少儿舞蹈的编创现状

(一)少儿舞蹈编创过于技巧化

少儿年龄较低,学习能力和阅历不够,致使少儿舞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少儿舞蹈要求舞者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能够熟练地表演,而且要求舞蹈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1]在少儿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如果编者过分注重少儿舞蹈的技巧化,就容易忽略少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最终导致舞蹈机械化,不能够达到审美的基本要求。对少儿的审美特征、生活习惯以及自身特点的忽略,使得少儿舞蹈的编创过于技巧化。当下,少儿舞蹈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过于技巧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二)少儿舞蹈编创过于成人化

少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心理的成长更是复杂的。变化多端、丰富多彩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少儿舞蹈的呈现和表演。少儿舞蹈和成人舞蹈的确存在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少儿舞蹈要想具有良好的呈现效果,能够给予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需要舞蹈编创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强舞蹈的新颖性、温暖度以及亲切感。少儿舞蹈的编创者大多都是成人,在实际的编创过程中,常常不能够真实理解少儿的心理和天性,从成人的思维习惯出发,这就导致了少儿舞蹈的编创呈现出了成人化的特点。[2]少儿舞蹈编创中呈现出的成人化倾向使得少儿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感知舞蹈,从而影响了舞蹈的表现效果,不利于少儿舞蹈的发展和进步。少儿舞蹈在编创过程中过于技巧化和成人化,这是少儿舞蹈的编创现状。针对这一状况,在美学视域下遵守少儿舞蹈编创的艺术原则是大势所趋。

二、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的艺术原则

(一)选取与少儿身心发展相匹配的题材

少儿舞蹈不仅在舞蹈百花园中起着其他任何舞种都无可取代的作用,而且从整个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来看,它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3]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大量的少儿舞蹈作品应运而生,但是能够真正体现少儿特点、展现出美的舞蹈作品并不多见。要想使少儿舞蹈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更高的质量,需要舞蹈编创者在美学视域下选取与少儿身心发展相匹配的舞蹈题材。毋庸置疑,在少儿舞蹈的编创过程中,素材的选取十分关键。素材不仅把握着少儿舞蹈的命脉,而且是感染观众,达到美的要求的关键。少儿舞蹈的编创者在创作时,可以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选取与之相匹配的题材。比如在舞蹈动作的呈现上最大程度的满足少儿的表现欲望和好奇感受。深入到少儿的日常生活,熟悉少儿具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利于使少儿舞蹈的题材更加贴近少儿,从而提高舞蹈的质量。

(二)创编具有儿童情趣的动作

少儿舞蹈的编创者在具体的编创过程中,不仅要选取与少儿身心发展相匹配的题材,而且要创作出具有儿童情趣的动作。舞蹈通过动作来表现美,呈现出具体的理念。童心和童趣是少儿舞蹈和其他舞蹈有所区别的主要支撑点,童心和童趣表现的越突出,舞蹈也就越具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因此,舞蹈编创者必须要创编具有儿童情趣的舞蹈动作。[4]少儿关注世界的角度自然与成人不同。在少儿的世界中,万物有情,植物和动物都拥有父母、能够说话、感知疼痛和快乐。少儿舞蹈编创者可以在编创舞蹈时,按照作品的具体要求,将少儿的特定思想和特征注入动物或者植物中,从而形成一个感人的形象,完成舞蹈的最终呈现。比如,可以借助小鸭子、小猫咪的具体动作来传达少儿可爱的形象和天真的特点,也可以模仿小蜜蜂飞舞时的动作等来编创舞蹈,从而表达“奉献和劳动是一种美”的主题等等。创编具有儿童情趣的动作,有利于加强少儿舞蹈的表现力,促进少儿对舞蹈的理解和感悟。

(三)选择适合该舞蹈表现情绪的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能够帮助少儿塑造出完整的舞蹈形象。舞蹈编创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懂得音乐节奏,而且也要能够分析出音乐的情感色彩。要想使少儿舞蹈更具有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少儿舞蹈的编创者还要把握舞台的气氛。因此,选择适合该舞蹈表现情绪的背景音乐,能够激发儿童活泼、爱表现以及天真的特点。[5]舞蹈编创者选择表现舞者情绪的音乐也需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选择一些旋律轻快、节奏感容易把握的音乐,这样的音乐有利于少儿跟着节奏把握舞蹈节拍,减少失误;二是避免选择一些简短重复、冗长复杂的音乐,这样的音乐不利于激发少儿的情绪,容易使得少儿出现紧张的心态,从而影响舞蹈的呈现。

(四)设计相关的服装道具和舞台调度

少儿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舞台上合适的服装道具也可以促进少儿的舞蹈表演,增加表演的效果和感染力。舞蹈编创者可以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一些形式各异的服装和道具,满足少儿的好奇心,激发表现欲。同时,少儿舞蹈的编创者也可以征求舞者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分配服装,这有利于增加舞蹈的活力和感染力。注重舞台的调度,也是舞蹈编创者提高舞蹈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遵守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原则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儿童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美

舞蹈是一项美育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对少儿进行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衡量舞者技艺高低的程度,而在于提高少儿的生命质量,培养少儿发现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少儿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利于促进少儿对舞蹈的理解。少儿在表演舞蹈时,跟随音乐节奏完成舞蹈动作,也是感悟生活、感受生活美的一种方式。[6]对少儿的美感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提高美感,而最为直接促进少儿感受生活美的形式就是在少儿舞蹈中遵守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的艺术原则,将关注少儿发展规律和特点落到实处。

(二)有利于激发少儿参与的激情进而创作美

舞蹈是一种提高少儿模仿力、运动力和协调性的活动。少儿主要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表达情感。舞蹈可以培养少儿的模仿能力,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舞蹈编创者可以设计特定的舞蹈动作和内容,从而促进少儿的身体和心理成长。舞蹈编创者遵守美学视域下少儿舞蹈编创的具体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少儿参与舞蹈表演的激情,增强表现力。舞蹈符合少儿发展的天性,促使少儿自己舞动四肢,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7]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少儿在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刺激,培养乐感,也能够通过四肢协调平衡左右脑的功能,提高智力,增强灵气,进而创作美。

(三)有利于提高舞蹈的价值

在美学视域下,遵守少儿舞蹈编创的艺术原则可以培养儿童发现和感受生活美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少儿参与舞蹈表演的激情并创作出美来,更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舞蹈的价值。少儿舞蹈的编创从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设计具有童趣的动作、选择合适的舞蹈服装和道具,能够提高舞蹈质量,增强感染力。具有高质量的少儿舞蹈可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发掘出少儿的潜能,塑造出活泼健康的少儿个性,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舞蹈的表演也可以锻炼少儿,增强少儿的自信心。[8]在少儿得到发展的同时,少儿舞蹈也逐渐走向成熟,并且满足了时代的要求。要想增加少儿舞蹈的价值,舞蹈编创者必须要树立遵守美学视域下艺术原则的观念,将艺术原则的要求体现在具体的舞蹈编创中。

四、总结

第4篇: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传统民俗;少儿舞蹈编剧;民族舞蹈;艺术表现力

在《民俗学》范畴中,传统民俗指的是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共同体,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群体社会心理、群体行为属性、群体记忆等的一系列文化符号及其内涵的综合概念。随着近代以来我国被工业革命的大潮甩于时展潮流之后,西方借助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解放、生产力解放、政治制度解放等红利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一种“被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文明、西方文化对包括我国传统民俗在内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入侵”。发展到今天,中华民族已经越来越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舞台中央,从传统民俗中提炼、践行文化自信元素成为一种刚需。

1.从传统民俗语境出发探索少儿舞蹈编创创新的主要缘由

对于民俗,我国《管子·正世》就曾提到这样一句话:“料事务,察民俗。”从中不难看出民俗对于理解一个民族、一个共同体、一个群体的文化基因、文化记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从概念上讲,民族舞蹈与传统民俗是紧密相关的关系,带有民俗特点的民族舞蹈,代表着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特定艺术追求和艺术自觉,更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情趣的仪式化反映。之所以强调从传统民俗语境出发寻找、探索少儿舞蹈编创的革新,主要基于以下视点:

1.1传统民俗可以为少儿舞蹈编创提供艺术养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民俗既是一种文化产品,又是一种文化价值,既可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盈利化道路,又能走向公共性、公益性的道路,是一种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文化存在。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整体上与我国改革开放的节奏相一致,传统民俗文化借助于市场化途径逐步在我国开始复兴,例如民俗文化旅游凭借着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表现内容的民族化、注重消费者的参与而非客观的体验等,越来越获得社会的认可。在这方面,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等都成为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渗透到包括舞蹈、音乐、服饰等多样化的产品消费中。在当前这个国际化、全球化的时代,民俗文化自身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如尚和、简约、中庸)可以为少儿舞蹈编创提供思想价值坐标。

1.2传统民俗是当代少儿舞蹈编创想象力的重要来源

相比较于其他类型的舞蹈,少儿舞蹈的编排、创作具有更强的生活气息,尤其注重和强调尊重少儿的心理认知规律、成长规律等,需要从传统民俗、传统文化中寻找相关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文化记忆来激活少儿群体的想象力。比如,针对比较直观的少儿舞蹈动作,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划旱船”“扭秧歌”“采茶戏”“黄梅戏”等都是想象力的重要来源。正如我国著名舞蹈学家王元麟所讲的,“我们对舞蹈审美的自身认识,不能不首先从舞蹈动作开始。通常有一种看法,以为舞蹈动作只是舞蹈的形式,其实动作本身正是它美学的内容之所在”。

1.3传统民俗可以为少儿舞蹈本身注入“快乐元素”

从教育的分类领域分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使命所系。少儿舞蹈既具有体育的属性,也具有美育的特性,可以在艺术熏陶中淬炼少儿的人格,在这一点上正是当前教育界流行的“幸福教育”“快乐教育”所主张的。我国传统民俗活动尽管具有表现形式多元化、表现元素多元化、表现视角多元化的特点,但是本质上都主张天人合一,为生活带来快乐。比如,传统的采茶舞、采茶戏、京剧等民俗艺术无一不是为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从当前流行的舞蹈教育理论看来,传统民俗本身带有的这种“快乐元素”“亲和力元素”可以大大提升少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效率。

2.传统民俗语境下少儿舞蹈编创中的三个操作要点

少儿舞蹈的编排创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但是在文化基因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在看待少儿舞蹈编创方面带有差异化的特点。立足于文化自信的大格局,从传统民俗出发审视少儿舞蹈编创的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更不是为了民族化而民族化,在价值观点上必须坚守好以下三点。

2.1重视培养少儿的民族化审美取向

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新文化和新元素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审美。目前,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冲击,许多学生从小接触到外来文化,忽略了本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在当下的时展中,更加注重的是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总体来讲,发源于2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舞蹈美学思潮或后现代舞蹈文化现象呈现一种反叛与解构传统文化的总体特征。例如,在舞蹈服饰艺术风格的追求方面,这一特征具体体现为更加趋于个性化、独特化的审美观,更加独立、多元、自由和洒脱的艺术追求等。例如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社会,作为另类和叛逆社会符号的“乞丐装”“嬉皮士”“蓬克装”是对传统现代文化的一种反叛。因此,在编创少儿舞蹈方面应当用传统的民俗文化、民俗审美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少儿的审美取向。在少儿舞蹈方面,既要保留传统民俗文化在其中,也要与时俱进进行舞蹈编创的创新设计,加入新的元素,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性,促使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将传统民俗加入少儿舞蹈编创,然后融入当代新元素,设计不一样的少儿舞蹈,既可以促进少儿舞蹈的发展,又使得舞蹈的艺术内涵更加深厚,少儿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2.2重视舞蹈编创中少儿的参与和体验

在新发展阶段、新常态下,少儿舞蹈编创的创新核心在于提高舞蹈教学、舞蹈编创、舞蹈内涵等对少儿的吸引力,少儿对舞蹈本身的满意度是创新的一个方向。这一点从近些年来流行的民俗旅游中可以感受到。例如,在传统的民俗文化形态的旅游中,游客只可以观赏,不可以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造成了消费者体验的缺席———未能将民俗文化中的各种人文精神和人文特色打入消费者的内心认同之中。因此,有些地方的民俗文化旅游策划借助于汉服文化周、游客体验汉服文化和成人礼、男子礼仪等,提高了民俗旅游中的体验度。因此,在编创少儿舞蹈时,要把少儿邀请到创作过程中来,重视少儿的体验。少儿舞蹈的受众群体是少儿本身,舞蹈必须具有少儿自身的特色在其中,在编创过程中,多多参考少儿的行为动作,听取少儿对于舞蹈编创的建议,并将其融入舞蹈编创,提高舞蹈编创质量。另外,在舞蹈编创的过程中,少儿本身的体验反馈十分重要,在初期需要体验访问,根据少儿给出的反馈建议,及时优化舞蹈编创,促使少儿在其中的体验更加良好,也能够使少儿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开拓个人视野。

2.3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现代文化经济理论认为,民俗文化消费究其本质无非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消费精神文化类产品和精神文化性服务的行为,少儿舞蹈也不例外。在这一范畴中,借助于诸如民俗文化、传统文化等形态表现出来的少儿舞蹈形式都具有文化消费的性质。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少儿舞蹈节目,除了单一的民族舞蹈文化符号的展示之外,还有诸如中国传统的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等的展示,并且注重观众的参与,在商业运作中弘扬了传统文化价值。

3.传统民俗语境下少儿舞蹈编创的艺术路径建议

传统民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从传统民俗语境出发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在论述文艺创新时所讲的那样,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3.1视觉语言:“中国风”元素的深度参与

少儿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首要的视觉传达冲击力、艺术感染力都来源于舞蹈服饰、舞蹈动作等,在视觉语言的编创方面可以大胆引入和实施一些带有中国风内涵的元素。例如,在选择少儿舞蹈的服饰设计方面,可以尝试旗袍领女士羊绒裙,将旗袍元素创造性地与羊绒衫融合;青花瓷连衣裙将传统青花的纹理及色彩、图案镶于裙体;时尚潮水墨花T恤以及带有为人民服务符号的海魂衫等设计思路,让观众可以比较直观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民俗的文化韵味。再如,在舞蹈服装颜色的搭配方面,可以将中国传统服饰符号、语言,例如国画、瓷器等元素应用到中国风服饰的设计中。在舞蹈动作的设计方面,可以以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把采茶戏、黄梅戏中的一些动作语言改良,或者采用少儿演绎传统舞蹈之类的反串设计思路。

3.2听觉语言:基于民族声乐元素的策略

少儿舞蹈的第二感染力来自于听觉,主要是舞蹈过程中的配乐等。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在声乐方面充分继承了国乐那种生活化、慢节奏、平调式、意境美的艺术品质。在编创少儿舞蹈时,可以大胆使用钢琴、吉他、小提琴、架子鼓等西方乐器,用快节奏、动感强的方式演绎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作品(如《将军令》《茉莉花》《梁祝》),用带有民族特色的配乐方式为少儿舞蹈编创提供一种听觉享受。

3.3编创过程:师生开放互动体验

第5篇:少儿美学教育范文

关键词:舞蹈;教育;少儿舞蹈编创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侧重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学生艺术素养和身体素养培养缺乏重视,因此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为了改善这类问题,教育部门提出将少儿舞蹈编创融入到素质教学中,因此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少儿舞蹈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少儿学习活动,还为其提供了更多学习艺术和增强体质的机会,为教育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少儿舞蹈编创科学发展,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成为教育界共同努力的目标,所以研究少儿舞蹈编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少儿舞蹈编创的要点和特点

研究少儿舞蹈编创的要点和特点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少儿舞蹈,这是研究少儿舞蹈的具体开展形式和创新方向的基础,如果对少儿舞蹈的了解程度较为有限,那么少儿舞蹈的内在价值可能无法体现。

(一)少儿舞蹈编创的要点

少儿智力、身体、习惯和情操等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少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在这一阶段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开展少儿舞蹈编创教育对培养少儿这些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素质教育的发展要贯穿于教育的所有阶段,从少儿抓起非常关键,因此做好少儿舞蹈教学,深入研究少儿舞蹈的要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少儿舞蹈编创工作。

1.舞蹈主题

舞蹈主题的确定是前提,优质的舞蹈主题是编创高质量舞蹈的基础。在舞蹈内容方面应该尽可能围绕着儿童感兴趣的题材为主,满足儿童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儿童素养,科学地选择主题能够使少儿快乐地参与到舞蹈学习活动中来,营造全体参与的教学氛围,发挥出少儿舞蹈的作用。借助于新颖的内容情节可以对少儿形成冲击,使得少儿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少儿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情感融入到舞蹈之中,通过舞蹈表达情感,推动少儿舞蹈编创发展进步。

2.舞蹈配乐

舞蹈的表现需要配合协调的音乐,如果舞蹈表演缺少音乐,那么其表现效果必然降低。在少儿舞蹈配乐选择方面,需要秉承着曲调简单、节奏感强和形象化的原则,尽量选择儿童喜爱的乐曲,另外歌词上也要注意,尽量以通俗、有趣的歌词内容为主,使得少儿在听到歌曲后能将注意力倾注于歌曲和舞蹈中,赋予少儿舞蹈深远的价值。例如,短小活泼、节奏明快和旋律优美的音乐可以放松少儿身心,轻快的节奏也容易使得少儿跟上音乐的节奏,比如《拔萝卜》是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轻快的曲调和简洁的歌词内容既不会让少儿产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而且少儿也能跟上歌曲的旋律进行舞蹈,将这首歌曲作为舞蹈的配乐,少儿容易跟上歌曲的节奏,也减少了少儿舞蹈编创的难度。

3.舞蹈动作

规范的舞蹈动作是少儿舞蹈编创的基础,教师在编创和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将每一个动作的要点完整地展示给少儿,通过形象的动作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表现出来,同时也确保了少儿舞蹈学习的规范性。舞蹈表演讲解的是肢体的协调性,手、脚和躯干的不同组合形式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如果这些组合缺乏协调性,那么无法将肢体的美完全体现出来。所以,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确保肢体的协调性,通过规范性的肢体语言让少儿感受到肢体之美。少儿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舞蹈让少儿感受到肢体之美能够使得少儿树立良好的爱护身体的意识,这种影响可能对于少儿产生长远的影响。

(二)少儿舞蹈编创的特点

少儿舞蹈不仅体现了舞蹈艺术的艺术美学特征,与此同时也体现了重要的教育价值。所以少儿舞蹈能够更好地将少儿的活泼、天真、夸张、开朗等特点突显出来。如果站在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少儿舞蹈既讲究间接性,也重视情感价值的融入。

1.游戏性特点

少儿的年龄相对较小,该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新奇的事物上,这是由少儿的行为特点决定的,所以游戏是少儿的主要学习需求。根据少儿的这种特点进行少儿舞蹈编创非常重要,围绕着一些好玩、有趣的内容进行编创可以赋予少儿舞蹈更多游戏性特点,对于充满游戏性的舞蹈,少儿的学习兴趣则会提高,并且愿意学习和表演。由此可以看出,充满游戏趣味性的少儿舞蹈是少儿最容易接受的舞蹈,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游戏活动在少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如果想要编创出优质的少儿舞蹈,那么游戏活动在其中的应用必不可少,这也是实现趣味性少儿舞蹈目标的关键。

2.角色性特点

通过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少儿对角色扮演游戏的热情非常高。少儿在接触到新鲜的事物时总会将自己想象成事物,因此少儿才会产生角色扮演的想法,并将其付诸于实际活动之中。舞蹈编创者要认识到少儿的这种特点,在编创少儿舞蹈时进行角色转换,想象自己就是少儿,在少儿日常活动中从旁观察少儿的行为,少儿的心理诉求会直接转化成肢体行动,教师在观察和分析后可以总结出少儿的喜好特点,然后编创少儿舞蹈。例如,少儿喜欢小动物,那么可以围绕着小动物的动作编创舞蹈,教学时给少儿安排一个小动物的角色,少儿必然会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

3.直观性

对于少儿而言,因为智力影响,只能将一些直观性的信息获取,无法理解更为深入的内容,一旦某些知识蕴含着哲理性的内容,那么少儿的理解则会出现偏差,所以少儿舞蹈基本上都具备直观性的特点,在学习时少儿能够一目了然,无需赋予舞蹈更多深层次的含义。与此同时,少儿舞蹈的取材基本上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主,这种取材方式是为了防止少儿出现理解偏差,无法对舞蹈产生正确的理解,如果舞蹈的取材来自于生活,那么少儿对于这些内容理解的可能性则会增加,少儿可以通过模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习舞蹈,这为少儿舞蹈教学活动顺利地开展打下了基础。

4.多元化

舞蹈取材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舞蹈也源于人们的生活。少儿舞蹈也多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中取材,大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少儿舞蹈的取材内容,这些内容经过一定的编排形成了特定的肢体表现形式。例如,青蛙舞是模仿青蛙的动作而编排出的舞蹈,土拨鼠舞是根据土拨鼠活动的方式编排的舞蹈,还有一些来源于植物的舞蹈,如荷花舞、太阳花舞和油菜花舞等,不同的舞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形成了具有多元特征的舞蹈。少儿舞蹈的这种多元化特点也使得少儿舞蹈的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对于少儿成长而言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5.充满想象力少儿的想象力丰富,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对于一些未知事物永远保持着热情,保持着好奇心,在少儿舞蹈中,编创者也需要具有想象力,符合少儿的特点,而想象力则是编创的基础所在。个体在两岁左右就已经展现出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儿的想象力更丰富,通过意境的表达和不同场景的营造,编创者只有充分了解少儿在舞蹈上的特殊表达方式,感受其内心的诉求,才能编创出少儿真正感兴趣的舞蹈作品。

二、少儿舞蹈编创能力的培养

少儿教育十分关键,推动少儿教育健康发展是少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舞蹈课程的开设是丰富少儿教学的一种方法,少儿舞蹈能够起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作用,对于少儿智力的开发也起到了良好作用。因此,通过科学的少儿舞蹈教学方法有助于少儿发展。而提升教师少儿舞蹈编创能力是推动少儿舞蹈教育发展的基础,教师在少儿舞蹈编创方面的能力决定了少儿舞蹈的质量,也影响着少儿教学发展。

(一)转换编创思想

少儿舞蹈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社会的发展进步来看,少儿舞蹈作品不断出现,不仅仅是要丰富少儿舞蹈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创作出真正符合少儿特点,展现出美感的舞蹈作品。在少儿舞蹈编创过程中,选择适合少儿身心发展的素材,结合其日常生活,确定基本的框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无论是歌伴舞、独舞,还是多人舞、表演舞蹈等,不同的舞蹈种类对于少儿有着不同的影响,通过伴奏音乐和一些节奏与旋律的融合,展现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增强舞蹈学习效果。在编创少儿舞蹈时,教师应该善于借助孩子的眼睛去看世界,以少儿的需求和兴趣为主选择舞蹈主题,创作更多具有少儿兴趣特点的舞蹈,能够让少儿在学习舞蹈中快乐地成长。例如,编创者应该经常观察少儿的活动,发现少儿的喜好,结合少儿熟悉的事物进行舞蹈编排,比如少儿喜欢玩过家家,那么可以以过家家为题材,将过家家中少儿常见的行为加入到舞蹈中,像洗碗、切菜、煮饭和烧菜等,将这些少儿常见游戏活动中的元素加入到舞蹈之中,可以降低少儿学习难度,这些动作都是少儿经常接触的内容,所以在学习时变得更加简单,容易让少儿理解。

(二)融入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是少儿经常接触的事物,少儿对于游戏活动的兴趣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新奇的游戏事物,更能激发少儿的兴趣。为此在编创少儿舞蹈时可以融入一些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引起少儿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提升少儿舞蹈的质量。例如,将堆沙雕的游戏融入到少儿舞蹈之中,倒砂子的动作、堆砂子的动作可以作为舞蹈动作,同时也为少儿准备一些工具,如小铲子、小桶等,这些道具的应用增加了舞蹈的趣味性,也使得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游戏活动的应用增强了少儿舞蹈的表现形式,少儿被游戏活动深深吸引,最终积极参与到游戏中。

(三)合理选择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所在,通过音乐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舞蹈形象,对此,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创编者不仅仅要掌握音乐知识,融入音乐节奏,也需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使得少儿舞蹈更具生命力。在选择上,结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选择一些旋律轻快,具有节奏感的音乐,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掌握舞蹈的节拍,也避免通过一些复杂或者是过于简单的音乐,使得幼儿出现紧张心理。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两种艺术,将音乐和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带给人良好的视听体验。在编创少儿舞蹈时,科学选择音乐很重要,教师要选择少儿喜欢的音乐,最好选择曲调旋律简单明了的音乐。例如,《小蜜蜂》《大风车》《小小的梦》等,这些歌曲轻快简短,内容十分明了,少儿在理解时难度较低,而且简单易上口,配合舞蹈更能将少儿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歌曲编创舞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在选择音乐环节如果存在不足,那么舞蹈的表现效果很可能受到影响,进而无法将舞蹈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些问题。

(四)拓展编创形式

在编创舞蹈时,教师不应该局限于现有的少儿舞蹈编创形式,应该创作出具有多样性的舞蹈。例如,游戏、故事、扮演、舞台、化妆都可以作为编创的切入点。可以选择童话故事,将童话故事编创成舞蹈活动,少儿在表演中得到了身体上的满足,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为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事物,表演不同的舞蹈。多样化的编创形式赋予了少儿舞蹈更多的价值和意义,也能避免少儿在单一的舞蹈表现形式下产生学习疲劳。因此,教师在编创舞蹈时要不断拓展舞蹈形式,通过多样化的舞蹈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需求。结合奥尔夫教育理念,激发少儿对舞蹈的热爱,提升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可借助数字、线条、空间等内容全方面讲解舞蹈动作,提高少儿的身体反应速度和强度,让少儿适应新的舞蹈知识。

三、少儿舞蹈编创的重要性

舞蹈教育属于我国少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舞蹈教育能够使得少儿身心发展更为健康,现阶段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也会给孩子报名舞蹈班,这也说明了家长对于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从少儿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来看,舞蹈教育的出现深化了少儿教育的内涵,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少儿教育发展,舞蹈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一直都在影响着少儿教学发展。

(一)陶冶少儿的情操

艺术是陶冶人情操的重要内容,舞蹈艺术展现的是肢体美,舞蹈艺术在少儿教育中的作用之一便是陶冶少儿的情操,学习舞蹈和表演舞蹈过程中少儿能够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这种美会对少儿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舞蹈艺术强调肢体的和谐美,只有切实将和谐的理念体现出来,并且延伸下去,才能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二)培养少儿的意志力

少儿舞蹈能够起到培养少儿意志力的作用,因为在学习和表演的时候少儿需要规范性学习每一个动作,特别是群体的协调性,如果整个队伍中一名少儿与整体的动作存在差异,那么少儿舞蹈的整体性美感则会降低。所以在学习时为了更好地增强集体的协调性,少儿需要正确地掌握每一个动作要点,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少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少儿意志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后续学习中才能积极地应对更多挑战,本着不放弃的原则解决问题,进而突破更多极限,创造更多辉煌。

(三)增强少儿身体素养

舞蹈是一门肢体艺术,需要通过肢体的变化体现肢体之美,而舞蹈同时也属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够强身健体,舞蹈同样起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少儿学习舞蹈能够增强少儿的身体素养,使得少儿的抵抗力得到提升,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因此容易生病,而单纯的体育锻炼无法激发少儿的兴趣,通过舞蹈的方式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学习和表演舞蹈中实现少儿身体素养的提升。少儿舞蹈在增强少儿身体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学习和表演舞蹈时,少儿的身体协调性可以变得越来越好,身体机能增强,能够更好地抵御病毒。

(四)开发少儿的思维能力

少儿学习舞蹈的过程是从模仿到掌握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少儿对各项动作进行分析和了解,因此少儿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思考,在思考中少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少儿的认知范围也不断增加,进而使得少儿的思维能力提升。对于成年人而言,少儿舞蹈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少儿而言却有着一定难度,想要将舞蹈学习好,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五)引导少儿感受美

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并不是为衡量少儿的舞蹈技艺高低,而是要培养幼儿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其生命质量,通过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在舞蹈表演时,跟随音乐完成一系列的舞蹈动作,这也是感受美的一种方式。少儿通过模仿进行学习,在编创过程中,需要结合少儿的身心特点,编创出符合美育的舞蹈动作,展现少儿的天性,也能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