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精选(九篇)

少儿口才课程体系

第1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一、生源质量不理想,招生门槛不断下降

1999年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师范生不再享受包分配政策,同时大学不断扩招,使得初中毕业生选择就读幼师的人越来越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成绩不好,考大学无望,才不得不选择了幼儿师范学校。虽然学校的办学层次提升了,但学生质量却在逐年下降,由中专时期的择优变成了大专时期只能招到一般学生,甚至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以我校2011级沈阳地区学生成绩为例:沈阳地区中考成绩满分为760分(含体育加试成绩60分)。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最高分为551,最低分为380,平均分为447;学前教育双语专业,最高分为645,最低分为373,平均分为518。

学前教育双语专业相比于学前教育专业成绩要高很多,但成绩最好的学生也达不到省重点高中的最低分数线,成绩最低的学生比普通高中的录取分还要低,而沈阳地区是全省入学成绩最好的。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不理想,这样的现象已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由于生源质量下滑,学生的整体素质也随之下降,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发言机会少,没有自信心,惧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加之初中教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没有或极少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缺少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的口语感受力和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这些因素给教师口语课的教学与训练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学生缺乏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幼儿教育专业的原因之一是出于美术或音乐的爱好,她们对口语的喜好远低于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学科;学生在毕业汇报演出中更愿意以唱歌和舞蹈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口语能力展示的节目没有兴趣,或是无奈的选择;毕业生招聘会上,音乐、舞蹈、美术方面的技能也经常是招聘单位重点考核的内容,这些原因客观地造成了口语备受冷落的局面,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口语能力训练的积极性。

口语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口语训练的效果不会在短时间内显现,表达能力的获得更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地、自觉地训练和巩固,而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三、学校缺少优秀的专职口语师资

尽管师范院校课程标准规定本课程要按一定的比例配备专职教师,但目前我校口语专职教师只有二人,其他二人同时兼任文选课,这种情况在师范类院校相当普遍。

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只是受过普通话和测试员培训,虽然普通话水平都达到一级乙等以上,但没有进行过口语专项培训和口语理论的专门研究,使得口语教师的示范能力和指导能力相对薄弱。

口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语文老师出身,在教法上习惯于文选课的重理论轻实践、讲得多练得少的教学模式,不注重训练或训练方法陈旧。由于教师口语课是比较小众的课程,只有在师范类院校中才开设,所以缺乏教研和交流,各校的教学基本上各自为战,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统一性和科学性,更谈不上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探究和创新。

口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向教法老师那样,到幼儿园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或参与幼儿园的前沿教改活动,所以普遍对幼儿教育专业的职业特色理解肤浅,导致在口语教学中只能泛泛地进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对幼教专业职业化特点的口语训练力不从心。

四、教师口语课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教师口语课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幼儿教育职业化口语训练应该是幼教专业口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普通话测试证书却是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和毕业证必须具备的硬件之一,所以在教师口语课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普通话予以极大的关注,甚至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同于教师口语课,使教师口语课出现了极大的偏颇。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我校在三年制中专阶段,口语课开设时间为三学年,每周二课时,升为专科层次后设置为二学年,每周一课时,课时量缩减了三分之二,加之口语课是随堂考试课,考试又占用一部分课时,课时量的不足,使训练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很少的课时又使口语课的教学内容受到极大限制,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要完成普通话测试训练,多数口语老师只能压缩甚至删除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往往会被删掉的部分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而这部分恰恰是最能体现幼师生职业特点的内容,达不到促进学生的职业化成长的目标。

五、缺少权威的幼儿教师口语教材

我校中专阶段采用的是全国统编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听话和说话》(全四册),1998年编写的,这套教材在理论的论述上全面、有见地,但时间较早,训练材料已明显过时,不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要求。近几年也先后选用了一些针对幼儿教育专业的口语教材,或内容缺乏幼教专业针对性,或理论阐述过多,实践性不强,或训练设计难以操作,或缺乏配套的音像资料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如能由国家权威机构统一编写,具有较强幼教专业特色的幼儿师范口语教材,必然会对幼儿师范院校的口语教学科学性和规范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缺乏系统和科学的评价

第2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中职孤儿学生 岗位能力 人才培养 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97

传统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一直强调会计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略了会计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性和更新性。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中也极少得到体现。导致许多毕业生不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知识面狭窄,岗位能力较弱,不被市场所接受。特别是中职孤儿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和较重的心理负担,又缺乏应变和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克服这一弊端,让中职孤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始进行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 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能力内涵

岗位能力是指在某种从事的职位或工作岗位领域上表现出来的个人动手和操作的一种技巧或能力。它是劳动者从事某一岗位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只有具备岗位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该职业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必须明确岗位能力的具体内容。笔者以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目标,对长春市的企业、商店、超市等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出,目前适合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岗位(群)有会计、出纳、统计、库管员、收银员、销售员、文员等7个。在此基础上,把各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素进行组合,形成了10个岗位能力。由此看出,适合企业需求的岗位能力是一个由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技术技能等要素整合起来的系统。

2 培养中职孤儿学生岗位能力的必要性

现阶段,中职孤儿学生毕业时面临的就是直接就业。这次职业选择对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供选择的岗位因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对岗位能力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变化。因个人岗位能力跟不上岗位能力的要求等原因,中职孤儿学生常常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中断工作,甚至提前离岗。这使得他们在职业道路上面临着严峻考验。因此,要想在不同行业、不同工作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应当具备比他人更为强大的岗位能力。只有具备过硬的岗位能力,才能为其财会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

3 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对中职孤儿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和研究。认为应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3.1 依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在原先合办大专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某些非核心课程而成的。近两年也结合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增加新课程或对老课程进行调整,但仍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学校要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能力目标要求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借鉴“校企合作”理念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设计课程体系时要突出多元主体角色特点。应聘任两名不同类型企业的财会人员、两名不同类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一名吉林省会计协会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五名兼职教师和教学教师一起组成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他们根据最新行业信息,分析和整理各岗位职责、任务、程序和标准,提炼出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明确行业需要人才的岗位能力,加以整合设置课程。同时,参照与会计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口升学考试科目,最终构建符合中职教育发展规律、社会现实的需要和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教学教师要时常与兼职教师沟通,反馈实施课程体系情况,对效果不好的课程设置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3.2 以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要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情境转换――学习内容设计”的思路把实际工作中每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对应课程的学习项目,把工作任务的能力目标转化为学习项目的教学目标。根据工作过程需要的流程性、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分析每个学习项目的具体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授课时,选择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教授和指导学生完成学习项目。完成学习项目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接轨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和咨询者。他们可直接根据学习项目完成的成功与否获悉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在授课中,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怎么做,以及完成这项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同时,把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和对口升学的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予以体现,使学生达到相关技能证书所要求的标准。让学生取得技能证书,获得就业通行证,以及在对口升学中取得成功。

第3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282-02

幼儿教师口语是笔者所在学校五年一贯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唯一的汉语表达类课程,具有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双重功能。

一、地位和作用

幼儿教师口语在课程体系中有着比其他课程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与其他职业院校一样,作为公共基础课,它要为学生构建语言的工具性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开展职业活动的表达能力。其次,作为帮助学生完成普通话水平考级任务的唯一课程,它在事实上又成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权重最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按《教师法》规定,只有获得二级乙等及以上的普通话等级,才有申报幼儿教师的资格,即学生能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决定了他们在该专业五年学习的成与败,是“最重要的课程”。再次,普通话水平测试早已是“机测”(电脑测试),是一种缺乏弹性的标准化测试,给所涉师生以高考般的巨大过关压力,是“最难的测试”。最后,如果学生学得差,得不到在这门课上的理想结果,就必然影响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学习,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面临的困境

1.学生综合素质堪忧。笔者所教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校前仅初中毕业,没有经过任何选拔。他们的成绩绝大多数不好,中考落榜,也极少是因临场发挥不佳。他们在人生第一次真正的竞争中就被淘汰,原因很多,但除了极个别是智力原因外,更多是因为身心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不足:作为“差生”,他们很少得到重视,还常受到蔑视、批评和嘲讽,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如自卑、怯懦、缺乏动力、没有人生目标;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差,自制力和适应力等也存在许多问题[1]。

另外,笔者所教的这类学生大半来自农村,其中不少曾是留守儿童。如在我曾任班主任的(高)学前专业2013级2班,44人中就有28人来自农村,占近64%;留守儿童11人,占25%。这类学生在习惯养成和情感发育等方面有更大的缺失,心理方面的问题更多,以至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自己都很冷漠,缺乏爱的能力和对儿童的那种天赋般的“母性”。他们报读对综合素质要求本应更高的高职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是跟风,或是听从家长安排,或是为了混大点好找工作。以上认知,除现实部分,主要来自笔者八年前所做的调查[1],事实上,这类学生的上述问题,八年来无根本改变。

2.学生语音基础差。笔者所教学生大多来自本市或贵州、四川等相邻省份农村,他们的普通话极差,方言语调明显,系统性语音问题多。而这些问题,从语言养成角度,仅靠幼儿教师口语课的200左右的学时来解决,不太现实。

3.学生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学习能力极为重要。“不会学”,比身心素质低、语音基础差等问题更棘手。他们的观察力差,难以发现舌位、音位的变化;记忆力差,常将刚学的知识忘个精光;模仿力差,一个音跟读几十遍还是学不像;思考力差,无法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等,学习效率极低。五年前,笔者未进行“改进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前,所教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的一次性过关率(即第一次测试即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的学生比例)仅50%左右;有40%左右的学生重考了三、四遍,甚至五、六遍才能勉强拿到二级乙等证书。

据了解,这类学生在其他课程上也有类似表现,如语文课,理解分析能力及阅读能力差;数学课,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差;连体育课也有体力差、耐力差,缺乏吃苦精神等问题。上课时他们大多睡觉,没睡的大多在玩手机。加上前述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这类学生的确无法真正掌握幼儿教师所需知识。考试只有靠老师开绿灯,因为不开又能怎么办呢?

三、具体建议

作为这类学生的任课老师、班主任,我认为,这类学生能否通过五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真正填平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起码标准二者之间的鸿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值得怀疑。为此,我建议:

1.不再从这类初中生中选拔幼教师资。如前所述,这类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并曾是留守儿童的学生,因为他们特殊的人生经历,在身心素质、情感养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确要比一般人更多,且不说他们在工作中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事业心及责任感之类的了,依托他们去帮助一个个家庭圆美好未来之梦想,的确让人担忧。常有幼儿教师用怪异方式体罚、虐待幼童的新闻见诸媒体。很难说那些用变态手段虐童的幼儿教师没有与这类学生相似的生活经历、成长困惑及情感创痛。就在本文成稿时,还发生了福建将乐某幼儿园教师专门用订书机去钉幼童耳朵和贵州毕节留守在家的四兄妹集体自杀这两件事,更印证了笔者的担忧。

总之,这类学生当幼儿教师的多了,他们的问题,说严重一点,可以影响民族性格和民族走向。如继续下去,既可能害了这些本不该当老师的孩子自己,还可能会害了那些将由他们教育的再再下一代。

当然,笔者并不认定这类学生就一切皆无可能了。从我国人才结构来看,与小学或初中未毕业就辍学的人相比,他们是优秀的。国家为职教学生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说明国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并等待他们成长,除因“师爱”,还因对他们有期望。另外,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许多经历过学业失败、在成长关键期也遭受过痛苦的人,在其后依然创造辉煌的例子多不胜数。

2.转变政策导向,提升幼教师资水平。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教育,高学历的毕业生多的是,综合素质较高却又干着与自身素质完全不匹配之事的人多的是,卖房子、卖保险、搞销售跑业务的研究生、大学生多得是。在火葬场的殡仪工都有本科生、研究生的时代里,幼教师资却从人生第一次竞争就落败,甚至还是农村留守儿童,因而在成长关键期身心情感都极有可能有较大损伤的前初中毕业生中录取,实质是对中考选拔功能合理性的一种否定,实质也含有幼教师资之综合素质甚至可以比普通高中生还低的认知。但实际上,由于幼教师资的质量高低从根本上事关民众的家庭幸福、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一句话,关涉国运家运,所以,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本应比其他行业的一般员工相对更高才是,甚至还应该比其他类别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应更高才是。相关决策部门应从政策导向角度,让研究生、大学生、专科生,至少是有过成功体验的高中生们有更多走上幼教岗位的机会。

当然,笔者的建议,仅是从相关政策的制定如何才更科学,人力资源的配置如何才更合理,不同类型的人才如何才能更好地尽其所能,一代代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更优秀的幼教师资等角度着眼而言的。

第4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课程设计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行业需求分析,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要落实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改革要有所突破,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我们认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家型幼儿园教师”和“研究型幼儿园教师”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目标,一个普通的高职毕业生,要想成为专家型或研究型幼儿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性不是很大。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理论够用,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一线幼儿英语教师,而不是英语专家和科研家,具体而言,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是:

1.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幼儿教育人才,所有的课程都应该为此服务。如果说,我们也能培养出其他方面的人才,如,为艺术院校输送新生,培养出了舞蹈家、书法家、作家、钢琴师等,但这都是我们教育的副产品,而不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所真正追求的目标。我们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人才,所以我们所有课程都为学生成为“现代人”,成为“有幼儿教育才能的人”服务,都是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幼儿教育专业素质服务。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课程都是为学校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服务,为促进学生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发展服务的。

2.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操作型的幼儿教育人才。我们给学生开了不少的学前教育理论课程,甚至还开设了与科研有关的课程,但这并不表明我们培养的目标是理论家或专家型教师或研究型幼儿教师。我们开设这些课程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教育技能服务的,这些技能有: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技能、观察幼儿的技能、师幼互动的技能、反思能力等。能组织好幼儿园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好的幼儿教师。

3.有幼儿英语教育特长的幼儿教育人才。我们培养的是具有标准的英语语音、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技巧、能够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英语渗透、能够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能够把英、汉两种语言作为工具组织幼儿的各项活动的幼儿教育人才。为此,我们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口语、英语语音、幼儿英语教学法、幼儿园英语教育与活动设计、幼儿园英语游戏活动设计、专业课程英语、英语主题活动交流等一系列的与幼儿生活和活动息息相关的英语教育课程。八年来,我们大力打造特色课,不仅编著了一系列的幼儿英语教育方面的书和参考资料,还形成了以部级精品课《幼儿英语教学法》为核心的课程群,着力培养普、专结合的有特色的幼儿英语教育人才。

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行业人才的需求,打破学科本位的藩篱,以人为本,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创新体系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需要落实到课程内容上来。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逻辑严密性,但是我们并不受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我们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突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但能力所涵盖的并不仅仅是知识 + 技能,学生需要具备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同时学生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都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以人为本”、“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新的教育观念逐渐为更多的高职院校所接受并日益受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个性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课程内容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及整合性,从注重学科完整性、单一岗位技能培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发多元整合性课程成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以幼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形成幼儿英语教育专业特长。”即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幼教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掌握本专业方向所必需的英语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标准的英语语音和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技巧。在课程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现代教育理念, 以促进学生的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的; 遵循时代性和前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统一性和灵活性、多样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和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原则; 建构与教师知识结构相适应的幼儿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在具体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改变课程强调学科本位、结构单一、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教育课程的综合化、整体性建设,实现课程结构多元化,改革单一、拖沓、冗长的长课型,提倡丰富、短小、精炼的课程组合;改变脱离幼儿园现实教育生活,课程内容“空、繁、旧”的现状,突出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改变课程设置与实施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内容的倾向,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注重求知过程的转变,提倡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改革原先的六科教学法分别教授既浪费时间又和幼儿园的整合活动不相符合的现状,开设学前素质教育整合课程理论与实践,同时配备双语教师,在六科教学法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整合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用双语实施教育,教给学生怎样组织幼儿园的双语整合活动。改变教师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和以教师所教授学科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强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师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改变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局限于大学课堂的现状,紧密结合幼儿园真实环境实施教师教育课程,在大学与幼儿园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伙伴关系,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和教师终身学习与发展。从考核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原先的技能课上课教师考试,改为教考分离,请校外专家对学生现场考核和点评。理论课考核从知识点考核逐渐过渡为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英语课考核由注重能力的笔试考核和现场听说能力考核及幼儿英语活动模拟授课等考评方式。以考试促改革,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课程设计的特色: 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模式,加大国际间的交流,确保课程设计与国际同步发展

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操作型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如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们教育教学核心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幼儿园工作的适应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将学生的见实习活动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际保育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设计和组织、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

2.从制度上保证学生的见、实习工作规范有序、有效地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规范有序有效地进行见、实习,规定了学生见、实习的内容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方案,而且在组织完教育活动后还要写教育活动后反思,这样有利于学生能更快地从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3.让学生向一线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学习,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现状。多次请幼儿园的园长和骨干教师到校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动态。

4.课程“幼教化”和“特色化”。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加大产学研的力度,普及课程“幼教化”的基础上,实行学生的“特色化”的培养。使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

5.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重视对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基本功强了,一是增加学生面试择业的资本;二是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幼儿园教育能力。不但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改革,而且还把基本功训练作为学生的毕业考核条件之一。如学生在第三年需要参加学院组织的七项全能考试,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能毕业。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共同性的教育教学目标。学生的特长发展是以共同性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相对下降为前提的,那么,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其最基本的素质有哪些?这些素质的度该如何定?其依据又有哪些?这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这些问题研究得不透,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不清,基本素质的度不清(或高或低),都会造成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合幼儿园的要求,或者学生的特长发展将成一句空话。

2.艺术技能、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的底线。现在的教师和课程管理者,都有有意无意地想拔高某一方面要求的倾向。所以必须弄清楚未来幼儿教师所需要的各科知识技能的底线是什么,否则,每个学科群的教师都强调,各自的学科是最重要的,或者至少是重要的,进而影响到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3.倡导自主学习与学习者学习普遍比较被动的矛盾。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状态)、个人品性、综合素质都比以前差,希望学生能自觉地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自觉地去学习,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更多的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第5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高等师范教育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教育。幼儿园的师资在我国建国后则主要依靠中等师范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Ui}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其中明确规定了培养幼儿园师资的学校为幼儿师范学校,并可独立设置,培养大量的幼儿教师以适应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为了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教育部还同时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指出,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城市中广泛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教育的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他们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教育技能的基本)}I练,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他们能进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儿童玩具的设计与研发;要求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开发幼儿的潜力,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也已渗透进学前教育机构,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育中对这些理念的要求更高,这也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显然,中等师范学校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已不能适应21世纪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由高一级的师范院校来完成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到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上来了。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必然要随着培养目标的改变而发生变革。

幼儿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的教师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由于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子f‘么”更重要。其次,学前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三,幼儿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了接触客观世界和各种现象,这儿乎涉及到各类学科的基本现象和常识,因此学前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育活动。第四,就其教育方法而言,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幼稚性,需要教育者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了所喜欢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他们去观察感受操作、体验,进而形成一定概念和经验。另外,学前教育还要求教育者要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不同个性的培养。显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师范专业相比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师

范性的要求更高。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是其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水平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水平,课程结构影响和决定着高师生的素质结构。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中师教师,课程体系呈现重学术理论轻师范性实践能力培养的弊端,使学生的知识面窄,职业教育技能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教育工作,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以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可分通识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技能教育课程和实践教育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

业的课程改革可从下面儿方面入手:

一、充实通识课程中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门类

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科学的地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塑造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一般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具类课程组成。作为文科生,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往往注重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开设,而对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普遍开设不足。实际上,在幼儿园科学教育等领域的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都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加大技能教育课程的比例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设置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是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师范性的特殊性所在。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同时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乐理与视唱、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绘画和手工制作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

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技能技巧差是制约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制度、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不足、学生技能训练不力有很大关系。首先,招生制度的缺陷导致高师生艺术教育技能形成先天不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课成绩,而忽略了其音乐、美术等艺术基本素养的考察,即缺少面试这一重要环节。大部分学生进校时艺术修养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任何艺术方面的)}I练。不懂音乐,不会画画,不会跳舞,语言表达不佳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对以后专业技能的培养带来较大的难度。其次,技艺类课程比例失调,导致高师生技艺训练后天营养不良。与中师相比,中师技艺类课程的开设一直贯穿中师教育的三年全程,课程开设在整个课程中也有较大的比例。而在高师,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只开设两年四学期,其后的三、四年级在学生见习、实习时,在对技艺要求最高的时候,反而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和)}I练,一些在低年级学会的艺术技巧由于长时问不练不用,到了在幼儿园实习时变得很生疏。艺术教育能力差也是导致许多幼儿园拒绝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正如高师音乐、美术专业需要面试,英语专业需要口试一样,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有的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有必要加设面试。当然,考察学生艺术素质并非等同音乐、美术专业,其意义在于了解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前景,在侧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对艺术特长生有所倾斜。其次,加大艺术技能学习与)}I练的课时比例,将高师生艺术教育能力的提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并将幼儿教师技能的)}I练工作贯穿于高师生就读的四年全过程。第三,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实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制度。在学生毕业前,要求他们通过有关音乐舞蹈、美术、口语表述、体操和队列操练等考核内容,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重要内容。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

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高师开设教育实践课程,n在通过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高师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两部分。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一直处于较轻的地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见习一般在大学低年级集中进行,为期一周。幼儿园实习时问一般为8—10周,在四年级集中安排。应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开设的需要会安排零星的见习活动。在实习过程中,高师往往也是将幼儿园

实习看作是锻炼高师生在幼儿园备课、上课的技能,而不重视高师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见习、实习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行这方面的改革,首先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高师学前教育实习基地,并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能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其次要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高师生的教育能力;另外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实(见)习、分散实(见)习、穿插实(见)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第三要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问。高师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以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问来保证的。目前大四开始集中八周的实习远不能满足高师生锻炼和成长的需要,而目_时问过于集中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认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园实习可分为两个时问段,一段可从三年级学习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理论等课程的开设开始随堂进行短期实习锻炼,如,围绕所学教学法到幼儿开设相应的组织教学活动或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及时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今后工作的适应性。最后在大四再集中实习较长一段时问,实践高师生综合教育的能力。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养任务的高师院校,必须强化幼儿园实践环节,将幼儿园实习时问延长到14周左右,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经常带高师生去幼儿园参加见习活动,帮助他们及早认识幼儿、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了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职责,在见习与实习中培养他们对幼儿、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高师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

首先,要适当压缩专业教育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比例。上述观点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的比例要增加,这必然要重新审视高师学前教育教学计划四大模块的比例关系,改革并不是要求课程超载,而是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中国幼儿教育史”少外国幼儿教育史”少中外教育史”这三门课可以整合为一门课;有高师将六门教学法合并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门课,这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笔者以为目前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过多,如幼儿卫生学、儿童营养学、儿童生活护理、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咨询等,这些课程之问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有必要作适当的删减。

其次,改革专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高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受到某种压抑。改革后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必须实现从“教”向“学”转变,实现“知识授受”向“问题解决”转变。高师教师自身要密切关注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际。如目前许多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学活动,但时至今日,高师教学中依然回避这一有争议的教育现象,致使高师生毕业后虽有较好的英语教学的基础,但仍然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活动。对于这些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引导高师生展开讨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中,我们提倡案例教学,通过大量详实的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激发高师生积极思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另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淡化教师权威和书本权威,相互交流,相互切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用意见。

通过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建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取得成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也才能稳步向前发展,并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题目---公共关系与企业发展

[摘要〕公共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管理职能,也成为了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卞要用以卞动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着的内部、外部环境。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企业要想在其中立稳脚跟并争一取良好的发展条件,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本将对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做个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公共关系;现代企业;职能

公共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一项管理职能,也成为了企业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卞要用以卞动适应和协调不断变化着的内部、外部环境。同时,公共关系通过形象和信息传播,被用作方向性渗透、日标突破、关系沟通和解决冲突的重要手段。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企业要想在其中立稳脚跟并争一取良好的发展条件,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公共关系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企业的竞争一越来越厉害(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品牌之间的竞争一)的现在,公共关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和各界学者的关注。本将就这个问题从三个方而进行阐述。第一个方而是关于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第一方而是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是企业如何利用公共关系来实现自己的战略日标。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和职能

要了解公共关系在企业发展中的所起到的作用,首先要对公共关系和其职能有个大致了解,下而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公共关系的涵义和职能。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

公共关系(PublicRelation)是指某一组织为改善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促进公众对组织的认识,理解及支持,达到树立良好组织形象、促进商品销售的日的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它本意是上商企业必须与其周围的各种内部、外部公众建立良好的关系。它是一种状态,任何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处于某种公共关系状态之中。它又是一种活动,当一个上商企业或个人有意识地、自觉地采取措施去改善自己的公共关系状态时,就是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作为促销组合的一部分,公共关系的涵义是指这种管理职能: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以争一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一)公共关系的职能

公共关系的对象很)‘一,包括消费者,新闻媒体,政府,业务伙伴等,公共关系被用来促进品牌、产品人员、地点、构思、活动、各种组织机构甚至国家关系。组织机构利用公共关系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或者去抵销留在公众头脑里的坏印象。国家使用公共宣传去吸引更多的观光者、外国投资者和取得国际支持。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经营管理的艺术,其功用、职能卞要表现在信息收集、咨询建议、信息沟通、社会交往、培训、平衡六个方而。下而我将对信息收集,咨询建议,信息沟通这三个卞要职能进行详细的解释。

L信息收集。公共关系所需收集的信息卞要有两大类,即产品形象信息与企业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包括公众特别是用户对于产品价格、质量、性能、用途等方而的反映,

对于该产品优点、缺点的评价以及如何改进等方而的建议;企业形象信息则包括:公众对本企业组织机构的评价,如机构是否健全,设置是否合理,人员是否精简,运转是否灵活,办事效率如何等;公众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评价,如经营决策评价、生产管理的评价、ili场营销管理的评价、人事管理的评价等;公众对于企业人员素质的评价,如对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决策能力、创新精神等方而的评价;公众对于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包括服务态度、对顾客的责任感等等。

2咨询建议。其内容涉及本企业知名度和可信度的评估和咨询;公众心理的分析预测和咨询;评议本企业的方针、政策、计划。

3.信息沟通。在企业创建时期,信息沟通的卞要任务是争取建立公众对于本企业的良好印象,能够招揽人才,争取投资来源;建立自己的独特风格,如企业的产品的命名、商标、)、一告的制作、代表色的选择,门而的装修。在企业遇到风险时,要弄清事情的原因,Ix_别对待:对公众的误解或他人的陷害,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将本企业采取的预防措施向公众宣布;对企业自身过失危害公众利益,公共关系人员应实事求是,使恶劣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将本企业的改进措施公之于众,帮助企业重振声誉。

_、公关在企业发展和壮大中所起的作用:

(一)帮助制定企业发展的}s期口标。

在国外,公关行业、公关部门所起的作用就是这样,但是在中国公共关系还处于比较初级阶段,公关需求和公关战略还局限在媒体关系,从}s远发展来说,公共关系能起到帮助企业发展民期口标。实际上对公共关系部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上具,通过媒体跟踪,媒体分析,可以了解到很多的,包括整个川_界发展的趋势,所处周围环境的变化,帮助企业

管理层提出一些分析报告,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

大家所处的企业里,有很多不同的部门,有的部门对新闻界发表讲话,这样就造成不统一,造成很多潜在的危机。所以公共关系能帮助企业制定统一的对外传播口径。同时,建立和维护口标受众对企业的信心。另外,对于上ili公司来说,公共关系做的很好,能够提出上ili公司的ili值。同时还能创立有利的ili场环境,为企业盈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如果公司的形象比较好,处理一些事件或者危机,相对来说就有很多的优势。第三,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在内部协调公众和企业的利益,避免冲突和误会。同时,还能帮助密切与员上、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现在人才特别奇缺,对大的企业怎么吸引住人才,公关做的好,有好的企业形象,好的企业文化,这对吸引人才有好处。第四,公共关系还能够帮助公司推)、一它的产品和服务。

三、企业如何利用公关手段来实现企业的战略口标

首先,在制定公关的计划当中,要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的口标,制定相应的公关计划。

第一步,进行调查研究,企业的发展的口标已经制定下来,下而就要了解,现在有什么样的阻力在阻比我实现企业的发展口标。作为公共关系来说,你的口标定下来了,你的阻力找出来了,你的口标受众到底什么样的人买我的产品。这可以通过做ili场调查了解出来,到底什么样的人买你的产品。然后把这些人进行分类调查,了解这些人在买我产品时或者看到我产品时,会有什么样的疑问。如果把每一个群体的人的特点都总结一下,他们都会有共同的特点,然后对他们进行归纳,归纳出三条他们关心的问题,然后总结关键的信息。总结出来以后,下而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公关手段,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在很多公关的计划当中,往往忽略了卞要的信息。刚才吕林先生讲到,在整个媒体监视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媒体监视完以后,有很多材料要进行分析,包括量的分析,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质量的分析。要把简报拿上来以后要分析一下,这些简报有多少条传递了我公司要传递的信息,在标题里有没有传递我的消息,在导语当中有没有传递我的消息。这样才能从质量和数量上分析出来,我的媒介关系做的好不好。

选择了信息平台以后,就要选择相应的战略,来实现战略。最后一步就是执行并且实现公关项口的一些口标。

在中国占代有一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查是企业公关成功的法宝,在公关行业里,大家经常说,闭门造车,大家关在一个房间里,没有进行任何的社会调查,也不知道

第6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社会需求;幼儿英语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132-02

幼儿英语教育教已经成为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实践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更是一项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方案。因而,幼儿英语师资队伍的质量高度和水准对于幼儿英语及学前双语教学的实施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我校作为幼儿师范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幼儿英语教师的重任,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至关重要。应针对性的分析幼师学生的就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当下幼儿英语教师的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教育的国际化走向,幼儿英语越来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双语幼儿园的开办态势如雨后春笋一般,幼师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极大的挑战。

英语幼教教师资力出现了相对供给不足的情况,制约了幼儿双语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精准的学科专业知识,纯正的英语发音和流利的口语表达。因此,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应受到足够程度的重视和关注,但近年来幼师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滑坡的趋势,英语基础更是相对薄弱,要培养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幼师培养学校就必须明确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教学。

幼师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已经成为了现实问题,要短时间系统地展开全部语法的教学,并强化跟进口语训练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我们作为校方从现实角度考虑,综合分析当下社会需求现状,来针对性的展开教学,以期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

(一)早教的市场潜力的待挖掘,提升了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度。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导向极大的激发了社会办学办校的热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条例法规的正确指引下,社会和家庭对于高水准的幼儿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从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是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的,市场潜力会逐步提升,社会需求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公立和民办幼儿园的开办齐头并进,蓬勃发展,形成多元化办园体系。这样,对于高素质幼儿教师的人才需求将会更加明确,我们作为培养合格幼儿教育人才的校方更应当全力以赴,极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中专业院校毕业人才出现极大缺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之建议书》中提到:“教书应被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它是一种公众服务的型态,它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特殊技能,这些都要经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此外,它需要从事者对于学童的教育及其福祉,产生一种个人的以及团体的责任感。”幼师也是一项专业化的职业,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现下,许多幼儿教师的资质是通过职前教育和培训得到的,专业院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资相对匮乏,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院校增加了学前教导专业,但面对急剧增加的私立和民营幼儿园仍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校每年学前教导系毕业生的就业率极近100%,甚至一度出现严重的求过于供的严峻态势。

面对当下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急剧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整体质量的要求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幼儿英语教师更是在专业技能上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各大幼儿园也存在有求贤若渴的态势,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同时具备专业的科研才干和教育新理念,尤其是在幼儿英语教育方面,口语运用和技能掌握兼备的复合型教育人才出现了严重的缺口,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下社会对于具备专业培训经历和资质的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英语教育市场远景辽阔。

(三)从家长角度出发,分析英语幼师需求方向。当下,家长将孩子送入幼儿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托儿”的基本作用,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中能得到全面方位多角度的学前教育,这必然对所有幼儿教师提出了全能复合型的高素质要求。幼儿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技能型的岗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招聘幼师时,对于有专长的应聘者,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会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专业技能的掌握更是必不可少,当下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掌握知识的复合程度普遍要求高,而且国际化倾向明显,这势必对于幼儿英语教师及双语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方向的明确。这对于幼儿英语教师来讲,这是个很好的机遇,对于培养合格幼儿英语教师的我们来说就更是任重而道远,应引导学生正确把握住机会,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为成为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增添更多的砝码。

二、目前幼师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学生生源来源广泛,层次不同。当下幼师生源地较复杂,城市和农村的生源都复合存在,这样就存在口语发音的差异。来源城市的学生英语发音相对标准些,农村尤其偏远地区的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上往往带有一定的地方口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样的地域因素造成的影响不在少数,甚至极为普遍。

另外,生源的层次也有不同。初中高中毕业生都有,高中毕业的学生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相对扎实和丰富,有的学生还可以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但初中毕业生包括中专学校生源质量都相对不高,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都不够,口语表达就更显薄弱。一些幼师生源就读幼师专业并没有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障碍时,缺乏正确的引导,甚至出现中途放弃的情况。

(二)学生口语表达和运用能力相对较差。语言的学习是为了沟通和交际,学习英语的初衷也是为了实现有效运用,但在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有过分注重卷面考核,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出现。这样的生源流入幼儿师范校的比例很高,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基础本身较差,不敢说不愿说的情绪一直都有,这样导致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目标都不明确,这样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对于双语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这是当下幼儿英语教师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形势也相对严峻。

(三)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缺乏兴趣。现在英语学习在社会上已经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模式的培养下,一些幼儿英语教师对英语的学习并没有极大的热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了以后用处也不大。另外,幼师的学生除了学习必须的文化基础课外,唱歌,跳舞,绘画等等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在这些方面精力已经耗费大半,对于相对基础较差又很枯燥的英语学习存在一定的懒惰情绪,而且,英语的学习是一种反复强化积累性的学科,巩固学习成果需要不断巩固,否则是无法形成相对较为稳固的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如此这样,便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动机,进而彻底丧失成为幼儿教师工作者的向往和信心。

三、提高幼师英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初探

针对上面分析到的幼师英语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更新幼师英语教学的教育理念是有必要的,完善和改变知识结构,与课程实施的目标和需要相适应。强化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合作和交流来获取英语知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讲究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和熏陶,使学生以合作的方式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教授枯燥的英语语法,听说读写等技能,强化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形象化思维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一系列可行性手段和方法来提升幼师英语教学质量。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升趣味性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育条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而,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下大多数幼师的学生都是女孩子,年龄段也正值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于唱歌跳舞等一系列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都充满兴趣,对于新生事物和流行趋势都有很强的敏感性,这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应当及时捕捉到并有效利用的信息。学校可以再除日常基础课之余,开设一些舞蹈课,声乐课,表演课等等教学课程,最大限度的以锻造学生性情为基础,开展艺术方面的熏陶和教学,陶冶情操。营造这样宽松愉悦氛围的同时将英语学习的环境凝结与此,将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问题和生活素材进行英文的训练和拓展,比如说,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背景知识,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等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教学往往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思维模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争取做到标准一致,但更要突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传统方式,主动融入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中。俗语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真正切实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把教学内容贯穿和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并主动加入到每次的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以学生为思维和行动的核心,展开多角度和方式的素质教育。

第7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文学 语言教育 教师口语整合模式

《幼儿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三门课程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幼儿文学》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懂得作品鉴赏,学会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形成理论为指导、作品鉴赏为基础、写作训练为提升的三方面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特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以下简称《语言教育》)是研究0-6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科学。该课程重视语言活动实践、组织和幼儿园基本语言活动类型的指导策略等。《教师口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以艺术语言为手段,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语言水平的课程。三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课程系统性强,知识结构牢固,分开教学固然有极大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三门课程在部分内容上交集点非常多且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在分别教学中,出现了选用的教学材料相互之间关联性小,教学内容重复,资源浪费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效果欠佳等状况。为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所在院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三门课程部分内容渗透融合的教学探索,探索整合教学模式,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经济又有效的教育路径,综合全面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践中获得最大收益。

1.以幼儿文学为出发点的内容整合

1.1以幼儿文学作品为教材线索,融合渗透朗诵和活动设计。

《幼儿文学》《语言教育》《教师口语》交集点集中在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部分。学前专业师范生在幼儿园语言领域应达到的实践水平是: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审美情趣和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再以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为基础,进一步设计欣赏、朗诵、表演等相关语言活动;最后把整个活动方案转化成实际教学活动。完整的过程,涉及到三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架构,即: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语言发展规律的把握,活动方案设计能力和艺术地表现作品内容及组织巧妙的教学语言。由于实际运用的需要,三门课程得以在幼儿文学知识及技能运用上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渗透、资源高效利用。

以幼儿文学作品为教材组合的基础,重新整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框架,涵盖对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加工、设计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改编、艺术再现、活动设计等。

幼儿文学主要讲授的文学体裁有:儿歌、幼儿诗、婴幼儿童话、婴幼儿故事、婴幼儿图画书、婴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几大类别,每一种类别重点介绍其概念、发展、特征、分类和引导鉴赏,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作为朗读、朗诵、戏剧表演的内容,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重点分析情绪情感的处理方式和表达技巧。幼儿戏剧的改编与表演融为一体。几种类型再放置于活动指导课程的文学作品欣赏、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看图讲述指导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和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层层深入,将幼儿文学作品从理解到艺术再现,再进行幼儿园活动指导贯穿始终,使理论学习尽快地融入实际,指导实践活动。以幼儿诗歌《小弟和小猫》为例,柯岩的这一首幼儿诗,以活泼风趣的笔调,巧妙地再现了生活中一个寻常的场景。整合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着力引导学生了解的是作品的情趣、想象、人格化小猫的巧妙作用以及“满头满脸都是泥”的顽皮小弟的生动形象。接下来与学生一起分析该作品如何以有声语言生动再现,怎样用表情语气对比出诗歌开头的顽皮的弟弟形象和最后呼喊“妈,妈,快来给我洗个澡。”的害臊、可爱的弟弟形象;人格化小猫的语言、语气如何设计等。最后,根据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对本作品进行系列活动设计,如: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我有一个淘气的弟弟》《我有一个爱干净的弟弟》,谈话活动《爱清洁讲卫生》等。幼儿园活动设计实际是深度挖掘作品内涵,并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没有对作品的理解,就谈不上好的活动设计。

1.2以幼儿文学为基础知识,以活动设计为实践运用,调整开课顺序。

三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等方面的知识。朗诵、表演、活动设计是在此基础上的逐层深入,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的文学基础的重要性,将幼儿文学课程安排在最前面,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掌握了作品鉴赏方法之后,才能够顺利的处理情感和抓住作品精髓设计相关活动。幼儿文学课程之后,幼儿教师口语和语言活动指导是几乎同步进行的,为的是能够在学生学习表现作品的同时掌握如何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令孩子们通过系列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进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情趣。

2.调整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改编考核模式

2.1三门课程教师的信息互通和教学交流

由于三门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讲授课程的教师仍由三位老师分别承担主要课程内容。在整合教学材料部分,三位教师会共同就在作品选择、理解鉴赏角度、情感分析等方面需定期沟通交流,力求在作品的处理上做到贯通一致,避免学生的无所适从。

通过经常长期的磨合和信息的交流,三门课程逐渐由两名教师担任,其中就整合部分的教学内容而言,一位教师能贯彻一致最好。通常在语言教育课程活动设计时,教师将作品如何赏析,情感如何把握、如何做朗读技巧的分析一并与学生进行了讨论并以艺术地声音和综合手段表现出作品,需改编的作品会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做调整。由此可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懂文学、懂作品,懂艺术表达,更需要了解幼儿、深入教学前沿,知道幼儿文学在幼儿园的实际运用才能够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执行,切实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2.2三门课程的综合考核方式

《幼儿文学》《语言教育》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在分科教学的情况下常采用笔试、做考卷等方式进行,侧重对理论、方法等的记忆。《教师口语》课程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常采用个别朗读的方式作为考试形式,体现对艺术语言技巧的掌握。实施整合的教学模式之后,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有了较大转变。首先,淡化了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强化了实际的分析和应用;其次,变个人技巧展示为集体合作,使作品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形式多样而富有表现力。最后,考试以小组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改变了笔试的方式,也使学生从关注课本知识、强化记忆的状态改变为全面关注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关注实践运用。具体的考核程序是:分组搜集作品,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交流作品的联想与想象等,同时设计集体表现作品的方式,如配乐朗诵、幼儿戏剧表演等,最后是展示对该作品的活动设计,以说课或实施教学的方式完成。对于这样一种实践型的,完整贯通的考核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关于幼儿文学作品理解表现指导的成熟思考。

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3.1三位一体教学成效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长期以来,三门课程在学前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专业素养培养重任,希望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儿童文学素养、分析鉴赏能力、作品表现力、活动设计能力方面均能掌握系统的知识架构,将来能为孩子们介绍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幼小的心灵尽早的浸润于文学的温暖殿堂,教师设计恰当巧妙的方式使幼儿感受文学的魅力,语言的精彩,情感的共鸣,游戏的快乐,形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最初的道德价值判断。传统的完全分开授课方式使这股力量无形间有所削减,整合教学模式可以从作品鉴赏到最后的组织幼儿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可以即刻运用于幼儿园实践当中。如大三的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以前,已经起码掌握了若干诗文的背诵、故事的讲述、幼儿戏剧的改编与表演,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了若干语言活动指导,学生进入岗位后能较快地开展活动,为自己赢得了信心,增加了勇气。

3.2整合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优势明显。

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考核这一环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样的考试让我既兴奋又紧张,既可以大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信息,又不能抄袭,必须得自己消化领悟,才能实施。这样的考试对我将来的工作有更直接的作用。”

3.3三位一体教学内容分合适度。

诚然,三门课程的部分整合,不能抹杀和取代三门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改革实施阶段,我们只做了部分的融会贯通,这也是根据实际需要所作的调整,即讲授三门课程的时间是分开的,部分内容是整合的。幼儿文学的发展史、作家作品的广泛介绍、创编改编的基本技巧,语言发音基础、基本朗诵技巧和幼儿园多种语言活动指导类型都是不能缺少的独立内容。

本教学改革的意图是为从实践出发,寻找一条综合教学的思路,探索一种新的课程结构。专业的学习是为了实际的运用,课程的设置不能只从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出发,也需要考虑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最佳的内容和方式。换一种教学角度和思路,换一种课程建构模式,走出一片新的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论幼儿文学》主编瞿亚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4]《幼儿教师口语》主编钱维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第8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笔者整理了中国知网上近三年来所有关于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文献,并从中选出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5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师数量匮乏。

很多地区幼儿园的兼职或外聘英语教师达超过50%以上,其中天津市和常德地区的幼儿园中兼职或外聘的英语教师高达75%和96%。如此过高比例的兼职或外聘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师学历不高。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主,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有较高比例的本科学历英语教师,但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获得的本科学历。此外有的地区幼儿园如西安市和常德地区还有20%和25%的高中或中专学历。

(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及少数艺术、中文等专业,毕业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寥寥无几。这样的教师不是缺少幼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就是缺乏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

(四)英语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龄都在5年以内,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这说明高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滞后,未能更早、更多地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致使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低下。

(五)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当前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英语教师及其匮乏,很多幼儿园男性英语教师的比例为零。这种现象不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教及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和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师的比例只有20%左右。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的英语知识有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等,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听力、阅读及写作等。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天津、武汉及西安等地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但从其他调查数据看,情况并非乐观,比如宁波市幼儿园只有18.3%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常德地区40.8%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61%的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满意。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仍然非常必要。

二、加快高校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幼儿英语师资

(一)科学制定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状,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胜任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工作的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前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儿教育理论、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理论、英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均匀不同程度欠缺说明以往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课程混搭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师资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思想道德、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等;2.学前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夯实学生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3.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美文学、幼儿英语歌曲与表演、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摄影、书法、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先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技能;5.专业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三)改革创新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除了与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还与其受教育是所用的传统、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知识体系为顺序、学科内容为载体、学校教室为空间”这一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应该革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社团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及多媒体、网络等多样性教育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高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为纽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提升培养层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生源性别结构

鉴于目前幼儿园英语师资学历不高、数量不够、性别失衡的现状,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英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幼儿园英语师资实际需求和办学能力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及男性幼儿英语教师比例,从而为促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英语师资。

(五)积极开展职后培训,提升在职幼儿园职业素养

第9篇:少儿口才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全学程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123-03

1 专科学前教育“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背景

1.1 学前教育专业成长的需要

该院在2016年成功申报学前教育专业,前期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走访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以及各大幼儿园,发现重庆市周边区县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普遍在专科及以下。该院举办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正是重庆市周边区县、农村及边缘地区的幼儿园教师。对于一个新成立的专业到底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本科学前教育培养模式和中职教育模式照搬过来吗?邹小婷对幼儿园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调查发现:本科生是“说起来口若悬河,做起来笨手笨脚!”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或技能掌握不够全面,无法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的学生是幼儿园一线工作者的主体,为适应幼儿园岗位实践能力要求,提出了“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1.2 幼儿园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

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教师以“能力为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培养能说会做的具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幼儿园教师的主要途径就是实践性课程教学。专科学生在校时间短,要想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具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不仅要延长实践教学时间,更要设计全面系统的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课程――“全学程实践”。

1.3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和中职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各有侧重点。本科学前教育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笼统开设《幼儿游戏与指导》《活由杓朴胫傅伎纬獭芳拔宕罅煊蚩纬袒疃设计与指导等实践性课程;手工、简笔画、蒙氏教学法以及玩教具制作等实践课程开课课时较少甚至部分没有开设。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不高,到幼儿园成为会说不会做的理论工作者。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侧重于艺术技能,如舞蹈、钢琴、美术等;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重视教法课程,分别设置语言、社会、科学、健康及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过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忽略专业基础课学习,学生走上教育工作后,文字功底较弱、底蕴不足,领悟性不高,缺乏创新力,其工作提升空间受限。

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了本科的理论基本功和中职的专业技能,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专科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依托,也为培养学前教育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

所谓“全学程”实践教学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进入大学一年级开始,到大学三年级,每个学期不间断地安排实践性课程。参照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汲取本科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优点,探索建构具一套系统性“全学程”实践性具有专科特色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2.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确定实践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方向明确,实践教学才能有条不紊地得以开展和实施,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首要任务是目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的细分,该文结合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将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结构分为三个维度:即基本能力、教学能力和特殊技能。基本能力包括教师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教师与幼儿园领导、教师、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保育能力(行为习惯规范、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卫生保健、意外事故处理能力、常见传染病防控能力等),一日生活组织能力(一日活动计划制定与组织实施)。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基本能力(书写、幼儿教师口语、幼儿教师礼仪);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幼儿园教育各种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游戏策划与组织实施、观察和记录幼儿行为);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幼儿园走廊及教室各区域环境创设和布置等);幼儿教师的特殊技能:艺术技能(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语言讲演技能(讲故事、诗歌朗诵等能力);手工制作能力(玩教具制作等)。

2.2 “全学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专业实践性课程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专科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实训实践课程往往集中在其中的一两年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任务集中,学习效果不佳。第一,最大限度地拓展实践性学习时间。该研究倡导“全学程”实践,不仅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实践操作平台,将幼儿教师实践能力所匹配的实践性课程,按照分清主次和结合实际原则,系统分散安排在第一至六学期;第二,最大限度地扩展专业实践性课程。将实践性相对较弱的部分课程适当改造为活动性的实践性课程,如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后,以儿童剧等形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面对和解决幼儿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困惑,使实践性学时占专业总学时比例超过50%,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系统编排每一学年的实践性课程。在每学期的实践性课程组织上,并不是按照每项能力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而是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及课程间的相关性和联系性原则,以最有效学习接受方式,获得幼儿园教师实践能力。幼儿教师实践能力的获得需要开设34门专业实践性课程,从第一学期开始,每一学期平均开设有7门左右的实践性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具体设置见表1。

2.3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辅助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运行,必须具备相应的辅助实践教学的软、硬件配备。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硬件配备。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促进实践教学健康运行的有力软实力配备。

构建高素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第一,学院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教师,适当聘请高学历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调整教师结构;第二,学院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充分利用对口幼儿园实践基地,派送教师挂职锻炼学习;第三,适当选用兼职专业教师,学院短期可选用具有扎实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幼儿园教学经验和技能的幼儿园教师,为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指导;第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学前教育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场所在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场所,其中,校内实践场所包括教室和实训室。教室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些专业实践性问题进行讨论,或专业技能和艺术技能的练习,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实训室的实践教学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专门的、分项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初步感受幼儿教师工作的部分环节,如教学技能和专项艺术技能都在相应的实训室内进行训练。建构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购置现代化的实训设备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专项基本技巧技能。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场所主要在幼儿园,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锻炼独立进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能力的场所。选择环境优、距离近和数量多的校外实训场所,不仅能保证学生完成基本实践任务,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建立科学、规范和有效的实践教学制度机制、督查机制和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工作制度、实训室工作制度、专业见习和实习管理制度、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管理文件,有利于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加强实践教学的督导工作,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对实践教学进行定期督查,能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制定完善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标准、考核项目和考核办法,激发学生实践能力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

之,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好背景下,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状况,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做大做强的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 谷陟云,刘昌友,师文慧.文化哲学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建构[J].教学评论,2015(11):59-62.

[2] 全晓燕.融合教育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6(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