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精选(九篇)

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第1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关键词】古典诗歌;诗歌词赋;现代信息文化;意蕴润泽

1、古典诗词的特点与韵味

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从孔夫子到如今,诗歌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已经度过了五千年的岁月,人们早已经将诗词歌赋作为伦理道德教育的载体和陶冶情操的特殊工具,可以说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年过耄耋的老人,都可以随意背上几句诗歌。

中国的古典诗歌一般都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色来烘托出气氛或者意境,比如王维的《过香积寺》 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 “咽”和“冷”两个字。山中的流泉由于受到岸边岩石的阻碍,发出的声响就像人的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日光,由于周围山林的阴暗的衬托,显得更加阴森,可以说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山林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2、流行歌曲的“中国风”现象

我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起来是在七十年代,开始的时候是借鉴西方的古典一月,后来受到北美黑人的音乐,开始有R&B曲风的出现,人们一直以为流行音乐开始进入“荒芜期”。在当时虽然也有部分涉及“中国风”元素的歌曲,例如毛宁在当时演唱的《涛声依旧》中歌词有“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其中我们显而易见可以看到唐代张籍的《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等词句的影子,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使终还处于尝试的阶段,只是歌词中掺杂着具有诗词特色的词语,而旋律依然是流行歌曲的曲风。直到周杰伦的“中国风”出现,似乎才是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血液,那时“中国风”才开始正式步入歌坛,成为转变流行歌曲一沉不变局面的生力军。如今所谓中国风,即“三古三新 (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曲风。歌词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语言与内涵,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现代乐器相结合,歌手可以用通俗的唱法与古今结合的编曲烘托歌曲古典的氛围,使歌曲有着忧愁,深远,幽雅,深沉等多种气氛与意境。

3、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不同时代特征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虽然按理说我们的流行音乐应该随着人们的审美提高而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但是近几年反而“中国风”歌曲大行其道,与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相联系,甚至在流行歌坛上成为主力军。然而大部分人认为古典诗词属于高雅文化,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用众所周知的成语就是“泾渭分明”,通俗一些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确实,古典诗歌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代表着我国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而流行歌曲只是大众空闲的娱乐方式,两者的差距还是有的。在“中国风”挂起狂潮的时候,也有部分歌手故意创作“中国风”歌曲,为了寻找卖点,把歌曲反而制作的粗糙不已,对于歌词的创作,只是将一些词句简单叠加,根本无法展现出古典诗歌的文化内涵,要知道古人创作一首诗歌,是为了表现出内心的某种情感,而不是单纯地为创作而创作。

4、两者的碰撞与带来的启示

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完全地将苏轼的《水调歌头》的词句放进歌曲,曲调优美,用古典乐器将歌词完美地衬托出来,加上王菲那天籁的声音,似乎能让人看到苏轼当时在那幽静的环境中抑郁的身影。每当mv中看到作词人苏轼的名字,人们的内心还会产生温暖的感觉,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明了古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中国风歌曲的歌词创作不能一味遵循着复古化,而是需要音乐人的创新,但是要在遵循古典诗词特质的基础上。例如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就是很好词作者,他的歌词复古化主要体现在创作题材、意象选用、意境营造、音韵追求四个方面,把歌词的“中国风”凸现出来。例如金曲奖作品《东风破》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里面使用了很多“转化”的手法,例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在这两句中,“漂泊”、“浪迹天涯”、 “离愁”、“孤单”等抽象名词,颇有古典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现代人的思想,把它们转化成一缕缕忧伤的意境,再加上二胡的伴奏,把深远的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5、结语

作为我国几千年文化累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古典诗歌会一直保持着对今后流行歌曲的深厚影响,现代文化也会一如既往地对古典文化进行借鉴。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袭,古典诗歌作为我国宝贵的特色文化,音乐人们应该秉承继承与传承的态度去将我国特有的文化魅力展示给世人。但是也要遵从客观的文化基础,保持古典诗歌原有的文化内涵与诗歌特点,在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等方面进行特色的创新,使现代与古典通过音乐的魅力完美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薛青涛;孤吟山鬼语愁心――王沂孙前期词社会文化心理探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霍明宇;宋代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第2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之瑰宝,古典诗词歌曲则是将文学和音乐进行了精彩的结合,给人带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探索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角度将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括为三条脉络,并对当前古典诗词歌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良好发展趋势进行简要阐释。

关键词: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脉络 发展现状

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有着精深的内涵和超高的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便是这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古典诗词,从第一部传承至今的诗歌总集《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中国古典诗词从起源到发展一直都与音乐紧密结合,相互影响。由于古诗词的格律性与音乐有着天然相近的亲联关系,在音乐中,我们会感受到诗词的意境,在诗词中,我们会体验到音乐的韵律美。音乐与诗词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

如果说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华彩乐章,那么以古典诗词为词谱曲而成的艺术歌曲则可以说是中国声乐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文人词调音乐,在古代是配合着词进行歌唱的一种音乐体裁形式。这类歌曲是由历代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人士所创作或参与创作的,歌词大都采用历代文人的诗词佳作,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因文人音乐的存在和发展,许多文人所撰写的古典诗词在历史上都有入乐的传统,其中大部分即是中国古代词调音乐所遗存下来的歌词。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第一部把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因此也可以称它为最早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集。它包含了上古时期各类歌曲的精华。到了唐代,诗歌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作品的入乐歌唱已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许多诗人的诗作都被谱成歌章在宴会上传唱。后来,又逐渐出现了曲子词,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文词高雅并且易于传唱,其与音乐的结合比诗句更为自由灵活。元曲则是一个可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时代标志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利用音乐曲牌来叙事、写景、抒情的一种清唱形式,倾向于通俗化。

其实以上所述皆可以概括为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的第一条脉络。即由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我们知道从公元前周代的《诗经》,战国时期的《楚辞》,汉代的《相和歌》,到唐代的格律诗、绝句,宋代的长短句、曲子词,元明清的散曲、琴歌等种种古体诗诗词,皆是可以读、吟、诵、唱的。但由于记谱法的滞后,以及各朝的战乱变迁,社会动荡,绝大多数优秀的音乐歌谱未能得到很好的保存和流传,更多的仅是限于文字的记载、徒以文学的形式流传了下来。现今得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人传谱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极为少数。其实,唐宋时期的姜夔、何满子、李龟年、田顺郎等文人均可称之为音乐人。他们懂得音律,自行按词牌或自己读词谱曲,谱写出的歌曲作品音韵优美,格调清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第二条脉络,就是由近现代作曲家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20世纪初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音乐运动随之而来,效仿西方创造新音乐的趋势明显增强,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20年,留学德国的作曲家青主运用西洋作曲理论技法,创作出了至今仍脍炙人口的歌曲《大江东去》(宋,苏轼词),实现了由传统的学堂乐歌创作向艺术歌曲创作的转变。这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正因与古诗词的结合,使之具有浓了厚的韵味和特点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此后,黄自、刘雪庵等一批作曲家也尝试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这些作品中大部分的歌曲曲词来源于古典诗词,如黄自的《花非花》(唐,白居易诗),刘雪庵的《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诗)等。此外,冼星海1944年《古诗十首》歌集的创作完成,黎英海1982年《唐诗三首》的创作完成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创作的又一发展。它的创作,彰显出了中国近现代作曲家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和极大重视。

第三条脉络则是由作曲家借用古典诗词体裁加以谱曲为现代人而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国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相交融的形式。当代作曲家们在继承前辈对古诗词歌曲良好创作的同时对西方成熟的作曲技法手段加以运用,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声、韵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独创性的创作和发展出了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还有很多词作家尝试结合历史内容创作古体诗,在曲作家的配曲下,呈现出中国味儿十足的现代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如韩静霆、徐沛东的《梅花引》,姚明、付林的《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当代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曲调旋律优美动听,成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

虽然当代社会流行音乐相当盛行,但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杰作――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毕竟有着上千年的深厚历史,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找到了美妙动听而又能准确揭示其思想内涵的旋律及其演唱来表达时就会很快的为欣赏者所喜爱,并且能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浏览与欣赏,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提升自身音乐修养与内涵。同时,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也给流行音乐的创作带来了一股古朴的清香。一些流行歌手发行的歌曲专辑中借鉴了古典诗词歌曲的元素,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浓郁的古典韵味及丰富的文化蕴含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而这些新型的古典诗词歌曲之所以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也更加显示出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百花争鸣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这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艺术依然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艺术的发展没有穷尽,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也必将继续发展下去,不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相信必会拥有一片宽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歌曲论》李曙明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问题》郝建红 古典音乐(1994一2007)

第3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一、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

古典诗词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足以体现出了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提高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基本途径。直接影响到初、高中阶段语文素养的培养。根据小学阶段的教学特点,小学语文的古典诗词教学应该坚持以下的教学原则。

1 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数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 鉴赏法

“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3 探究法

第4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一、搭建诵读古诗词平台,提高诗词积累有效性

新课标重视古诗词的积累,明确提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新课标所推荐的这75首古诗词,都是我国古诗词中的精华所在,每一首是古诗词都具有很强的经典型、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个记忆的黄金时段,诵读这些古诗词,积累这些古诗词,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有效的夯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学底蕴。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的情况,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参与诵读古诗词的良好学习平台,促使学生有效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了如下学习平台。

1.巧妙利用时间搭建古诗词诵读平台,进行古诗词诵读比赛。(1)充分利用预备铃响到上课铃之间几分钟,让学生在带读同学的组织下,轮流上台诵读两首古诗词。(2)完善诵读机制:每一周周一由学习委员推荐八首古诗词,让学生从中选择两首古诗词进行认真准备,然后在规定时间里轮流上台参加诵读比赛;每周周五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10名古诗词诵读特别突出的“古诗词诵读金星”,同时也选出10名在古诗词诵读进步较快的“古诗词诵读亮星”,并把他们的名字分别公布在班级的黑板报的学习专栏中。这样,学生诵读古诗词具有针对性,知道要求诵读那些古诗词,而且学生在通过参与古诗词诵读的比赛中兴趣高涨,大家都争取被评为“古诗词诵读金星”或“古诗词诵读亮星”,诵读的效果特别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古诗词竞赛,学生积累了不少古诗词,而且对古诗词产生了喜爱之情,班级中诵读古诗词的氛围特别浓厚。

2.开辟诵读古诗词专门时间,确保古诗词积累落到实处。在六年级一学年,我采取每周五早读课诵读四句经典名句,每句都有作者和诗题,让学生利用时间周末自己找原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首背下来,周一早读课请四名学生分别背诵四首诗,周一到周四每天读四句名句和其中一首古诗词,坚持一学年,积累百来首诗词不成问题。再加上六年来课本里学习的诗词,小学阶段积累的诗词总量超过200首。这样,学生在家中诵读古诗词,一到学校,也融入诵读古诗词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优化古诗词教学策略,提高诗词感悟独特性

古诗词语言凝练,通过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体现诗人的情感,表现诗人所要创设的诗境。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要用心来理解、感悟诗意、诗情、诗境,这样学生才能穿越时空,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在理解、感悟诗词方面,可以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逐步做到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改写诗词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感悟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古诗词,通过改写来更加深刻理解、感悟诗意、诗情、诗境。例如,教学张籍的《秋思》,我让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通过刻画诗人寄家书时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从而理解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想象诗人创作过程理解诗文。又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这首诗时,抓住诗人此诗“绿”字的锤炼被人称道,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利用课后资料袋的材料,再加上教师适当介绍背景和搜集的材料,想象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过程,既领悟了“绿”字的妙处,也感受诗人创作的严谨,帮助学生体会文字里面蕴含的意思。另外,归类学习也可以帮助理解、感悟古诗词,在常见的诗词中“诗仙”李白的诗占了很大的篇幅,把李白诗中家喻户晓的名句整理在一块学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瀑布色彩绚丽,气势雄壮;“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长江的浩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的不凡……通过朗读欣赏这些诗句,领悟李白用神奇的比喻,夸张来表达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的激情,纵情歌颂祖国壮丽山河,产生强烈心灵震撼,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伟大现实意义所在。

三、创设古诗词学习拓展点,感受古诗词艺术魅力

学习古诗词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的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巧妙的方式在课外学习古诗词,让古诗词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古诗词的学习在课外得到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例如,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我利用诏安书画之乡这一优势,在每个周末布置学生把本周背诵的诗词用毛笔书写一遍,这样既巩固了诗词又练习了书法。在引导学生学习了写景的诗词之后,我鼓励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然后用图画表达出诗意,再把图画贴在教室,引导学生欣赏讨论,品评优劣,找出优点,分析不足之处,学生既理解了诗句,还锻炼了理解力分析力。再如演唱古诗词谱写而成的歌曲。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将20首优秀的古诗词谱成歌曲,易于孩子们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乐感。利用班队活动课,以古典诗词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诵比赛或知识竞赛。在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搜集整理诗词,以诗集或手抄报的形式交流学习。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学生便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词,充分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之中夯实了文学素养。

第5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课程;兴趣;策略;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2—0063—01

璀璨的中华古经典诗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结晶。近年来,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学校以“精耕传统沃土,让校园诗飘词舞”的校本活动为依托,扎实开展了“诵古经典诗文,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使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主要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首先,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以能吟诵千古诗文为荣。为此,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如,通过师生吟诵清朝著名禁烟英雄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进而激发学生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兴趣。

其次,在诵读活动过程中,为保持学生持久的诵读兴趣,要重诵读,轻理解。在诵读古诗文时,不硬性要求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而是先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古诗词,按照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最终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二、开展古经典诗文诵读的策略

1.以学校、教室为基地,营造诵读氛围。为了给学生营造吟诵古经典诗文的良好氛围,学校在走廊布置了传统典故的牌幅,在楼梯边悬挂了学生书写的古经典诗文的书法作品,在各个教室开辟了古经典诗文诵读专栏,安排早读和课前5分钟的诵读,还有课间操后的5分钟吟诵,每天放学路队的诵读,让学生时刻感受古经典诗文的魅力,沐浴在古经典诗文的春风里。

2.以语文课堂为阵地,加强课内外整合。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拓展和延伸,用一课引出一串,以校本教材为突破口,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拓宽学习和运用古经典诗文的领域。

3.与家长密切联系,创建家庭学习机制。为了有效地实施古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学校向家长发出倡议书,让家长明白诵读古经典诗文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文化素养的最佳途径。同时还给家长介绍诵读古经典诗文的好方法,让家长鼓励和引导学生茶余饭后诵诗,睡前诵诗,起床后诵诗。

4.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及时评价诵读成果。学校开展了如古经典诗词名句填空比赛、古诗文词书写比赛、古诗词诵读竞赛等。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古经典诗文诵读之星”评比活动,使学生吟诗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经典古诗的兴趣。

三、开展诵读古经典诗文的精彩活动

1.身临其境,吟诵名诗。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嘉峪关、赞美嘉峪关,使其产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学校结合课外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古诗词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经典诗文。例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学校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看着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吟诵描写此地的古经典诗文。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既欣赏了家乡的美景,又诵读了古经典诗文。

第6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关键词] 兴趣;学习效率;感受;体会;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235-2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感受着中华文化厚德载物的滋润和辉光日新的照耀,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传使我们的民族万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渐强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然而从20世纪初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几近断裂。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地发展,然而,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道德危浅,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诚信都成了问题。

所以,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的相关工作部署,十分明确地提出要“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标志着全国各地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迈出新的步伐,掀起新的高潮,推向新的高度。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的诸多美文,这些古代经典诗文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包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美德与情操,融会了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兼容德育、智育、美育等功能。很多经典的古诗词,思想性很强,有强烈的爱国情《出塞》、《满江红》,有充满哲理的《陋室铭》、《爱莲说》,有深刻道理的《长歌行》、《悯农》等等,倡导诵读传统经典,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不仅能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更能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让他们学会做人、处事,受益终生。

而音乐则是人类共有的语言,音乐更多地代表着精神和情感,是人类心灵深处的感动。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效果,研究音乐与经典诵读如何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一、经典诵读融入音乐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历来喜欢吟唱诗文,说明经典文化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吟诵歌唱唐诗宋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感悟,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两者相互促进,用音乐来辅助背诵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学习内容是很不容易遗忘的。背诵时用音乐又提高人的音乐素养。经典伴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歌唱出来,不仅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喜爱读诗和唱诗,令学习效率大增。这样孩子们的记忆力也可以得到跨越式提升,学生也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并且更富有创造力。如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乐歌《弟子规》,如果死记硬背《弟子规》,恐怕要背上一段时间,但是改编成乐歌之后,同学们两节课就可以学会,音乐很好地诠释了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兴趣很浓。音乐响起,同学们随口就背诵出来了。在学习《木兰诗》时,我们可以随着诵读结合作品的内容设计表演动作。诵读至“昨夜见军帖”时,双手伸掌至眼前做阅读状;诵读至“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时,躬身前倾做扬鞭催马的动作.收尾时再加上一段豫剧《花木兰》,增强了诵读的戏剧性和观赏性。同学们轻而易举的就学会了这首诗。

二、经典诵读融入音乐教学,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情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

优美动听的音乐总是能激起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愉悦的情绪。在诵读经典诗文时,教师选择符合作品主题的音乐,运用音乐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在乐曲声中投入地诵读,学生从美妙的古韵中,想象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增加学生诵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在诵读活动中得到美的享受,更加深切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中华的经典诗文的学习兴趣。

如岳飞的《满江红》配上古筝曲《将军令》,马上就把将士们征战沙场的紧张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们的情绪也是随之高昂起来。

众所周知,唐诗蕴涵着丰富的画面意象,如王维的诗就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同学们在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时,就可以结合音乐课上的琴歌《阳关三叠》一课,吟诵时背景可以是同学们的情景剧,演唱时,可以是现场书法展示书写这首诗,那么同学们就可以在音乐中、歌声中、表演中进一步感受古诗特有的魅力,使本身就韵味十足的诗文充满了美的旋律。

在诵读这些经典诗文时,教师播放相关的曲子,让音乐引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境界中,通过优秀音乐作品的渲染,学生就能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就会深切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渐感受经典诗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诵读中感受艺术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也就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第7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30-01

社会的不断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传统的语文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既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又要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主体。

基于此,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改革也要求教师改变多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充满兴趣的去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一堂多媒体诗歌鉴赏课出发,谈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一堂《魅力古诗词》诗歌鉴赏课

古人云:“不学诗,无以言。”中学语文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和鉴赏诗歌,古诗词鉴赏一直是中考中必考的内容。然而,由于古诗词与现代汉语在语法、修辞、表情达意等方面的差异,现代中学生在较繁重的功课压力下,往往呈现文化底蕴薄弱、学习兴趣不浓等情况。

笔者倡导课堂教学应该是有趣的、立体的、互动的,为了提高学生们对古诗词兴趣和赏析能力,笔者专门制作了《魅力古诗词》的系列PPT,配合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来播放。

现代中学生与电视、电脑、mp3等传播媒介接触较多,丰富的网络资源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声、光、色的体验,而大量的文化意识形态冲击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日本动漫、韩流、美剧、台湾偶像剧……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可能会很有兴趣的哼唱周杰伦的《青花瓷》,然而未必真正明白歌词背后的文化意蕴,进而专注古诗词的学习。这便是笔者制作《魅力古诗词》系列PPT的出发点―将现代传播媒介与传统古文化结合起来,营造魅力课堂。

在多媒体效果的配合下,笔者使用PPT分析了古典诗词常见的题材、总结了文化意象的常识、介绍了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讲授了诗歌鉴赏的技巧。在PPT的播放过程中,还适当的配以插图和音频文件解说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课后的小测试结果也十分理想,整个诗歌鉴赏课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营造魅力课堂

俗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宗旨也正在于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非只是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喜爱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多样化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视觉媒体:幻灯片。幻灯片等借助画面提供大量色彩真实而鲜明的图像,可用于再现课文场景、展示写作实物,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美观性。另外,幻灯片还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堂时间,扩充信息传递容量。教学效果上,由于幻灯片播放时间自由、表现手法多样、资料容易制作,可以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上文中的《魅力古诗词》系列PPT运用就是一个例子。

(2)视听媒体:音频、视频等。音频和视频的使用有利于辅助课堂教学、营造教学情境、补充教学信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并将课文中场景立体地再现。

例如在教学《“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这一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思想认识,选取三组影音片段作为营造教学情境的支点:一是火箭点火的壮观场面,二是胜利归来的热烈场面,三是全世界华人热烈庆祝的壮观场面。通过这样三个典型片段的播放,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这样的情感交织下,学生对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就具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3)网络媒体:日志、微博等。网络拉近了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距离,也可以拉近人与文学的距离。网络上有大量的电子书籍和文章,教师可以过滤后推荐一些好的知识引导学生去涉猎。

另外,一些伴随着互联网一起产生的新兴媒介,如:网络日志、微博等,这些媒介充满时代气息,又与中学生的审美更加贴合,如果利用好这些媒介,不仅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更好的起到知识传递的作用。

例如,可以建立班级QQ群,利用群共享来分享一些有用的语文资源,还可以每日推荐一条哲理性微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2.多样教学方法相结合营造魅力课堂

另外,在教学形式上,也要力图改变把学生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形式。

(1)交流展示。可交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可先小组交流展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最大限度地扩大交流展示的面。

第8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56

语文是一门基础的人文课程,它承载着文化,传承着文化,学习语文对学生人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诗词,寥寥数语,朗朗上口,意味深远,回味无穷。长期以来,高中语文课本都编入了大量古诗词,可以说,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古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其简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具有神奇的力量,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为深切的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学习古诗文,在增强语言积累的同时,也提高了鉴赏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在学习、积累、感悟、运用的^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古诗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大有裨益。本文结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认识,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内容的选择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教学主体围绕教学客体而开展的,离开任何一方的参与都是不成功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方方面面加以强调和强化。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学生这个最大的动态实际,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找到更好的契合点。所以,在古诗词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实际和需求。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要更好的发挥出古诗词教学的优势,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措施,加强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提高古诗词教学成效,开展有效的古诗词教学。只有在古诗词教学内容研究上下一番工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古诗词内容认真地加以选择和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资源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建构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学习需求等。尤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层次,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古诗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古诗词教学进行深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要求的变化和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选择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思想情感比较贴近的内容,加以深入挖掘和运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古诗词同样也不例外,好的古诗词作品都是植根于生活并从某一个或多个侧面出发,结合作者自身的感悟和积累,运用一些技巧而成。反过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就能够更设身处地的去感同身受,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力透纸背,体会到更深刻、更深层、更内在的东西,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也是极为有益的。作为教师更要注重在生活中进行文化积累,在课堂中要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挖掘更多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悟到古诗词的意义。比如,关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等等,这些既是古人所推崇的,也是我们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学,深入学,不仅要信手拈来,还要入脑入心。

其次,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追求“少而精”,既是新课改的一个要求,也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思路和策略。“少而精”,则要求我们在选择上要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那些富有时代特色,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的。同时,对古诗词的研究和学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要注重比较,想象、联想和总结。

比如,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这并不是说唐代只有诗,宋代只有词,元代只有曲,而是我们选择了最能体现时代特色,最能体现时代成就的部分来研究。比如,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同一个朝代不同的作者的作品,同一个作者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不同朝代的作者和作品。拿唐诗来讲,研究唐诗则必然要研究“李杜”。李白和杜甫,他们在诗歌造诣上都算是巅峰人物,但诗风却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是浪漫主义的代名词,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一个诗风豪放,一个诗风沉郁;在诗歌的体裁上,两者也有较大的差别,李白多采用乐府、歌行及绝句,而杜甫的诗多采用古体、律诗;李白的诗歌中多是山、水、月等意向,而杜甫的始终常出现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差别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注重比较和总结。

第9篇: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范文

关键词: 校本教材 品味诗词曲 教学实践

《品味诗词曲》是金川总校六中的第一本语文自编校本教材,从2013年开始配备学生试用。

作为主要编撰者,我有幸成为这本教材的第一轮试用者和教学指导者,我现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感受略作总结,希望与大家交流。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式丰富。诗词曲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型代表。它们以独特形式和艺术魅力芬芳了整个古代艺术园地,深得广大学生的喜爱。

学校开设品味诗词课的初衷主要是弘扬中华文化,引导广大学生重温经典,让学生了解古诗之源远流长,词之美不胜收,曲之诙谐洒脱,领略中华经典的博大、厚重与丰富多彩,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中考要求的诗歌理解和赏析能力。

“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绚丽多彩的瑰宝,而唐诗则是这一瑰宝之中不可替代的明珠。”(王立群《唐诗的魅力》见王立群《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中国是一个诗歌王国,诗歌是中国文化殿堂中的璀璨瑰宝。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意境深远、节奏明快、诵读易记是诗歌的主要特点和优点。读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诗词鉴赏历来在语言教学和考试中非常重要,担负着学习和继承中国文学传统的任务和使命。多年来,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把古典诗词的记诵和鉴赏直接作为语文考试考查的必备内容和环节,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基于以上原因,中学诗词鉴赏教学自然成为中考教学和复习的重点,而且必须不断加强。

教学《品味诗词曲》时,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如果不懂和不体味意境,就如同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难以真正领悟到古诗赏析的魅力之所在。要将古诗意境恰如其分地传递给学生,使之感受古人心灵的呼吸,体会古人的独特心境,除了分析诗歌意境外,教师还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做必要的介绍和引导,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多年诗歌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和突破。

一、《品味诗词曲》,以诵读促品味,感受诗境

结合《品味诗词曲》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课堂内外时间,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勾勒诗歌意境。

宋朝大文豪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可见,朗诵是一种为古今文人学子们共同喜欢和认可的读书方式,它对陶冶人的情操、理解诗文的思想内容都不可或缺。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理想的诵读效果,达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美读”境界?我认为必须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朗读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再创造,通过创造一种恰切的有声语言形式传达文章的内容。而听者则根据对声音形式的感受把握内容,引发感情,产生共鸣。

如“空山M新雨后,天气M晚来秋”。通过适当而恰切的停顿,使诗歌表达的内容更明晰而透彻。朗读慷慨激昂的诗歌时,语速可以稍快一些,这样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朗读一些哀怨悲凉诗时,语速要放慢些,如杜甫的《登高》,就应当用缓慢、凄凉、沉郁、顿挫的声调诵读,才能把诗中表现的那份无限悲愁、无奈、冷落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览无余。

二、《品味诗词曲》,充分运用多媒体,再现诗境

充分利用学校安装配置的多媒体设备,用生动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再现诗词场景,让诗歌意境现场化、形象化。

因此,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当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幻灯片,使学生对诗歌表现的美产生感性认识。这样就可以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引导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由对枯燥、深奥的文字的理解转化为对诗歌形象的欣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品味诗词曲》,师生互动交流,想象拓展诗境

古诗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当教师解读诗歌意境时,必须遵循文本自身的特点,用优美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呈现古诗意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言流畅、准确、形象、生动,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有听其言如现其形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得到艺术美的熏陶。

总之,诗歌诵读和鉴赏是一种带有阅读者本人主观色彩的文学审美活动。通过几年来《品味诗词曲》的教学和研讨,我发现古典诗歌作品的内涵相当丰富,言外之意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积极进行鉴赏和艺术再体认,从中获得更丰富的阅读审美享受,发展他们丰富而新颖的审美创造力。使校本教材《品味诗词曲》真正成为语文教材的有效拓展延伸和广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良好启蒙者,以及语文中考复习的有力助手。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游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

[2]胡小平.回归旧知,牢记手法――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5).

[3]许保刚,杨海明.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1).